第六單元 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含解析)-2023屆高考歷史二輪復習專題突破之經濟史_第1頁
第六單元 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含解析)-2023屆高考歷史二輪復習專題突破之經濟史_第2頁
第六單元 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含解析)-2023屆高考歷史二輪復習專題突破之經濟史_第3頁
第六單元 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含解析)-2023屆高考歷史二輪復習專題突破之經濟史_第4頁
第六單元 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含解析)-2023屆高考歷史二輪復習專題突破之經濟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單元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1.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企業(yè)家們挖空心思地算計,用五花八門的擴大廣告宣傳以及“超前消費”“賒購”的辦法來刺激汽車、住房及大件日用生活必需品的消費,致使建筑、汽車、電氣工業(yè)并稱為美國當時國民經濟的三大支柱。這些現象()A.為美元世界地位確立創(chuàng)造了條件 B.奠定了美國經濟長期繁榮的基礎C.促使資本主義貿易體系重新構建 D.是當時政府經濟管理思想的體現2.1930年,美國聲稱蘇聯政府企圖通過援助美國共產黨來顛覆美國政府,雖然之后這些材料被證明是偽造的,但美國政府仍然收緊了有關蘇聯公民前往美國的政策。據此可以推知()A.美蘇爭霸加重政治緊張局勢 B.美國政治經濟困局造成政府敏感C.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fā)展受挫 D.意識形態(tài)對立阻斷國際人口流動3.美國小說《憤怒的葡萄》發(fā)表于1939年,以破產佃農喬德一家的大遷移為中心,描述了經濟恐慌爆發(fā)之時美國的景象:銀行的冷血、農民的悲慘、警察的蠻橫、資產者的無情。小說1940年被改編為電影,被重印和翻譯成多種文字,成為經典作品。據此可知()A.大危機根源于資金鏈的斷裂 B.大危機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C.農民大遷移加劇了經濟恐慌 D.經濟恐慌使社會結構得以改變4.經濟大危機爆發(fā)后,美國社會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一邊是壟斷資本家為維持產品價格,大量銷毀農產品。而另一邊卻有無數人饑腸轆轆,四處流浪,不少人因饑餓而死。據此可知()A.生產過剩嚴重影響人民生活 B.政府自由放任政策危害嚴重C.資本主義國家社會救濟落后 D.美國的新政措施具有局限性5.1931年,美國總統(tǒng)胡佛要求銀行建立5億美元的緊急信貸備用金;1932年,他又簽署了建立復興金融公司的法令,為出現問題的銀行、鐵路和保險公司提供政府貸款,向各州的復興計劃和公共工程提供總額達18億美元的貸款。胡佛這些措施()A.過度依賴經濟的自我調整機制 B.為羅斯福新政提供了經驗借鑒C.以凱恩斯主義為基本理論指導 D.使美國逐步擺脫經濟危機困擾6.格·普阿波斯托爾在《當代資本主義》一書中說:“國家在和平時期對經濟進行干預的第一次大嘗試,是羅斯福在美國搞的所謂新政,結果以失敗告終。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才在科技革命的環(huán)境下,產生了那些微觀經濟以及特別是宏觀經濟的變化,促使能夠保證進行資本主義再生產的某些機制得以建立起來?!辈牧现荚谡f明()A.羅斯福新政是一次對經濟進行干預的失敗嘗試B.科技革命是推動干預經濟機制建立的真正動力C.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發(fā)展D.科技革命促使資本主義國家宏觀經濟發(fā)生巨大變化7.有學者認為,羅斯??偨y(tǒng)經過美國人民的授權,通過政治壓力迫使最高法院改變憲法教條,完成了一次美國制度的浴火重生。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國在“接近一場革命”的緊急時刻開始新政,建立起“美利堅第二共和國”。其觀點從側面說明羅斯福新政()A.改變了美國的政權結構 B.杜絕了美國社會革命的隱患C.開啟國家干預經濟做法 D.開創(chuàng)了全新的經濟發(fā)展模式8.下面是1960~1969年,美國貨幣供應量變化率和實際GDP變化率關系圖。這一變化表明美國()A.經濟增長缺乏新動力要素的推動 B.布雷頓森林體系已經崩潰C.凱恩斯主義對經濟的影響力有限 D.經濟發(fā)展深陷“滯漲”局面9.根據謝爾登·丹齊格的調查,從1969到1997年,美國收入不均的情況惡化了,0.5%的最富有者的收入占總收入的11%左右,而最底層60%的家庭所占的收入份額卻不斷下降。財富不均的情況也在擴展,1%的最富有家庭支配著全部財富的將近40%,而最底層40%的家庭擁有的財富只占全部財富的0.2%.這反映了美國()A.政府建立了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 B.經濟運行機制發(fā)生深刻變化C.“混合制經濟”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D.壟斷資本依然占據著支配地位10.1979年,被譽為“鐵娘子”的撒切爾夫人向選民承諾減稅、削減政府機構、限制社會福利、消除通貨膨脹,甚至削弱工會權力從而當選為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的當選表明()A.國家加強干預經濟符合時代需要 B.女性議員更受選民的愛戴C.英國企圖恢復自由放任經濟政策 D.英國深受“滯脹”現象困擾11.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西方國家不約而同地走上了福利國家的道路。福利國家政策包含如下內容:提供教育、醫(yī)療、托兒所等免費或低費得社會服務系統(tǒng)。這些政策旨在()A.掠奪高收入階層 B.提高下層人民生產積極性C.發(fā)揮政府對資源的配置作用 D.提供人們向上進階的可能12.如圖為二戰(zhàn)后美國、聯邦德國、日本在1950年與1999年就業(yè)人口分布變化圖。對如圖信息解讀合理的是()A.科技發(fā)展推動產業(yè)結構調整 B.各國服務業(yè)從業(yè)人口持續(xù)下降C.發(fā)達國家中間階層趨于穩(wěn)定 D.各國的工業(yè)從業(yè)人口不斷增長13.從1990—1996年,美國信息業(yè)的銷售額增長達到8600億美元。微軟、英特爾等已經取代了三大汽車公司當年的地位。1996年,美國出口計算機系統(tǒng)設計、商用軟件和程序編制等高科技服務就達48億美元。據此分析,20世紀90年代美國()A.經濟進入持續(xù)高速發(fā)展的“黃金時代”B.高新技術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動力C.實施“宏觀調控、微觀自主”的經濟政策D.放棄傳統(tǒng)經濟產業(yè),加大新技術投資14.1934年美國《互惠貿易協(xié)定法》允許總統(tǒng)對凡是同意對美國降低關稅的國家降低關稅,但最多只能削減50%。到1962年,美國《貿易擴展法》允許總統(tǒng)對美國與歐共體之間的產品出口有權削減100%的關稅,而且總統(tǒng)也有權取消現行稅率為5%或不到5%的產品的關稅。這一變化()A.導致經濟危機開始向世界范圍擴展B.推動以美元為中心貨幣體系的形成C.表明政府放棄了對國家經濟的干預D.客觀上有利于世界貿易自由化進程15.20世紀80年代后,曾以“脫亞入歐”為榮的日本日益重視亞洲,強調要在這一.地區(qū)發(fā)揮“真正的中心作用”及“領先和領導作用”。這反映出,此時日本()A.旨在排斥美國插手亞洲事務 B.致力于打造政治大國形象C.與歐洲國家的矛盾日益加劇 D.企圖再次建立亞洲的霸權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華盛頓(1933年)6月16日訊……史無前例地在和平時期對國家的經濟生活采取控制做法的羅斯??偨y(tǒng)今天開始將其從蕭條中復興的計劃付諸實施……在兩個小時之內,他簽署了國會的數個法案,使他獲得了控制工業(yè)、協(xié)調鐵路以及啟動耗資33億美元的市政工程計劃的權力,隨后即拉開了積極實施諸如此類重大措施的序幕。材料二華盛頓8月19日訊……當羅斯??偨y(tǒng)上個星期四在恐無可恐的情況下將煙煤礦主召來并告訴他們要根據全國工業(yè)復興總署規(guī)定公平競爭規(guī)則認真對待自己的生意時,他只不過是遭遇了近40年中所有總統(tǒng)都遭遇到的命運罷了……——以上資料均引自《紐約時報100年》(1)根據材料一,概括羅斯福新政的突出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出羅斯福復興美國經濟在金融、農業(yè)這兩個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2)根據材料二,指出羅斯福在推行復興計劃中遇到的主要阻力來自什么人?從記者們的報道中可以看出其采取的強硬措施是什么?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世紀,基督教是封建社會占據統(tǒng)治地位的意識形態(tài)。處于統(tǒng)治地位的基督教把生活中的縱欲當成罪惡,提倡鄙棄奢侈的生活觀念?!妒ソ洝分姓f“有錢人要進神的國比駱駝穿過針眼還難”。17世紀,重商主義者作為當時歐洲新興商業(yè)資產階級的代言人,一致認為節(jié)儉是導致失業(yè)的主要原因。富人的奢侈消費向窮人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機會。猶如托馬斯·孟的理解,奢侈“會使富人的錢財用來維持貧人的生活,那就成為公共財富最好的分配方法了”?!幾躁悋鴳c《西方消費經濟思想與消費文化觀念變遷研究》材料二:1936年,凱恩斯在《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中闡述了其消費思想。凱恩斯認為大危機與國家提倡自由放任的經濟觀念脫不開干系,其病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提升有效需求是解救經濟危機的萬能鑰匙。在宏觀層面,建議國家要引導消費,要通過積極的財政措施刺激消費。增加社會總需求,提高就業(yè)和產出水平,并以此來限制和約束企業(yè)與個人的短視經濟行為。二戰(zhàn)結束后,凱恩斯的思想對西方發(fā)達國家產生了巨大影響,幾乎成為解決當時一切經濟問題的不二法門?!幾猿毯s《消費倫理觀的歷史演進與時代變革》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7世紀歐洲消費觀念的變化,并分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凱恩斯消費思想在二戰(zhàn)后西方發(fā)達國家經濟政策中的體現,并簡要說明其影響。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紀中后期,已邁入現代的那些國家,軍事支出占公共支出的比重高達25%,而社會開支占總支出的比重不足5%(或者說不足GDP的1%);可到了20世紀中期,主要發(fā)達國家的公共開支已平均占GDP的40%,總支出中超過一半用于福利項目,軍事開支的地位下降到跟19世紀后期福利開支差不多的地位(即總支出的5%左右)?!獎⑹貏偅骸段鞣截斦枷胧肥v》材料二福利國家的浪潮一直持續(xù)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福利國家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影響到了經濟的效率,自上世紀70年代財政困難后,以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為代表的政府開始尋求壓縮政府調控空間,開始改革并逐漸削減福利的規(guī)模,引入市場因素。法國等國家也削減了國家經濟的比重,福利國家的時代才告一段落。不過,在北歐,福利國家的特質依然十分明顯?!吻谌A主編:《法律文明史》(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發(fā)達國家公共支出的變化并分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影響社會福利投入的因素。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繁榮與當時政府自由主義的管理思想相一致,D項符合題意;美元世界地位的確立,以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為標志,排除A項;20世紀20年代的繁榮,是“短暫”的繁榮,排除B項:資本主義貿易體系重新構建是在1947年,以關貿總協(xié)定為標志,排除C項。2.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1930年”“美國政府仍然收緊了有關蘇聯公民前往美國的政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經濟危機使美國社會矛盾尖銳,并引發(fā)了一定的政治危機,在此背景下美國政府高度敏感,故B項正確;美蘇爭霸發(fā)生于二戰(zhàn)后,A項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由材料推不出C項結論;美國政府只是限制蘇聯人口向美國流動,并沒有阻斷國際人口流動,排除D項。3.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美國小說《憤怒的葡萄》發(fā)表于1939年……描述了經濟恐慌爆發(fā)之時美國的景象:銀行的冷血、農民的悲慘、警察的蠻橫、資產者的無情”可知,小說描述了經濟恐慌爆發(fā)之時的景象,銀行的冷血、農民的悲慘、警察的蠻橫、資產者的無情,體現了大危機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階級對立明顯,B項正確;大危機的根源是資本主義制度,排除A項;農民大遷移加劇了經濟恐慌,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C項;經濟恐慌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結構,排除D項。4.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經濟大危機爆發(fā)后,美國社會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資本家為維持產品價格,大量銷毀農產品……無數人饑腸轆轆,四處流浪,不少人因饑餓而死”,可以看出經濟危機爆發(fā)后,美國仍然實行的是自由放任政策,危害嚴重,B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美國自由放任帶來的危害,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資本主義國家的救濟制度,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美國的新政,排除D項。5.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1932年,他又簽署……復興計劃和公共工程提供總額達18億美元的貸款”說明胡佛對經濟的干預包括以工代賑、整頓金融,這為羅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鑒,B項正確;根據材料“1931年,美國總統(tǒng)胡佛要求銀行建立5億美元的緊急信貸備用金;1932年,他又簽署了建立復興金融公司的法令”可知胡佛總統(tǒng)已經對經濟進行了干預,排除A項;胡佛的措施的以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為基本理論指導,相信經濟危機可以通過經濟的自我調節(jié)解決,排除C項;根據所學知識,讓美國逐步擺脫經濟危機困擾的總統(tǒng)是羅斯福,排除D項。6.答案:B解析:A.材料中將羅斯福新政干預的失敗作為第二次科技革命干預成功的一個背景,所以,羅斯福新政對經濟干預嘗試的失敗不是材料的主旨;B.材料主要的意思是科技革命,產生了國家對經濟干預的成功典范,所以材料要強調的是科技革命,推動了干預機制真正走向成功;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速發(fā)展只是材料的一部分意思,不是材料的全部,選項是對材料片面的理解;D.材料中強調科技革命是資本主義宏觀經濟發(fā)生變化,但沒有強調變化程度,選項表述不準確。故選:B。7.答案:D解析:羅斯福新政并沒有改變美國的政權結構,排除A項;杜絕了美國社會革命的隱患,說法過于絕對,排除B項;由所學知識可知,胡佛當政時也采取了一些國家干預經濟的舉措,但是其仍然堅持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所以C項中“開啟”說法錯誤,排除C項;題干材料“通過政治壓力迫使最高法院改變憲法教條,完成了一次美國制度的浴火重生”“接近一場革命”的緊急時刻開始新政,建立起“美利堅第二共和國”,表明新政走出了一條新的道路,開創(chuàng)了全新的經濟發(fā)展模式,D項正確。8.答案:C解析:根據1960年到1969年美國貨幣供應變化率和實際國內生產總值變化率可知,從20世紀60年代末期開始,貨幣供應量增長率超過了真實GDP增長率,結合所學知識,這是因為二戰(zhàn)后美國實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增大貨幣供應量,GDP與貨幣供應量大體上在增長。但是到1966年以后,GDP變化率不增反降,這說明國家干預經濟的理論,即凱恩斯主義的影響是有限的,C項正確;經濟增長帶動的方式與材料無關,排除A項;BD兩項發(fā)生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排除BD項。9.答案:D解析:材料體現了美國貧富差距很大,并沒有體現美國政府建立了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排除A項;材料沒有反映美國經濟運行機制的變化,排除B項;“混合制經濟”是英國的經濟政策,排除C項;材料“0.5%的最富有者的收入占總收入的11%左右,而最底層60%的家庭所占的收入份額卻不斷下降。財富不均的情況也在擴展,1%的最富有家庭支配著全部財富的將近40%,而最底層40%的家庭擁有的財富只占全部財富的0.2%”體現的是美國資本集中的情況,這體現了壟斷資本在美國依然占據著支配地位,故D項正確。10.答案:D解析:20世紀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受到經濟危機影響,出現“滯脹”的現象,各國因此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以應對危機。材料中撒切爾夫人的競選承諾實際上是要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她的當選說明其承諾符合英國選民的需要,表明此時英國深受“滯脹”現象的困擾,故D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撒切爾夫人承諾減少對經濟的干預,A不符合題意,排除;B與材料無關,排除;英國在“滯脹”現象出現后,采取減少政府干預的政策,并非為了恢復自由放任經濟政策,C不符合史實,排除。11.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福利國家制度是政府對社會資源的一次再分配,積極的福利國家政策可以促使社會中中下層增強抵抗風險和安全感,以實現社會公正和個人平等發(fā)展相統(tǒng)一的原則,所以該政策目的是提供向上進階的可能,故D正確;A項表述錯誤,排除;B項是該政策的作用,不是目的,排除;C項是該政策的實質,排除,故選D。12.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從1950—1990年,美國、聯邦德國、日本等國的服務業(yè)就業(yè)人口不斷增加,農業(yè)和工業(yè)就業(yè)不斷下降,服務業(yè)的發(fā)展推動了中間階層的發(fā)展壯大,C項正確,排除BD項;材料不是產業(yè)結構調整,排除A項。故選:C。13.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從1990-1996年,美國信息業(yè)的銷售額增長達到8600億美元”可知,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出現了建立在信息技術革命和制度創(chuàng)新基礎上持續(xù)性的高速度增長,故選B項;“經濟進入持續(xù)高速發(fā)展的‘黃金時代’”是指20世紀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排除A項;材料內容不能體現與“宏觀調控、微觀自主”經濟政策之間的關系,排除C項;“放棄傳統(tǒng)經濟產業(yè)”表述絕對,排除D項。14.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美國經濟政策的變化。依據材料可知,20世紀60年代美國對關稅政策的放寬,客觀上促進了世界經濟貿易的自由化進程,D項正確。15.答案:B解析:A.20世紀80年代后,日本并沒有實力排斥美國插手亞洲事務,所以日本不可能以此作為外交政策的目的;B.從材料中“日本日益重視亞洲,強調要在這一地區(qū)發(fā)揮‘真正的中心作用’及‘領先和領導作用’?!笨梢钥闯觯毡臼且笤趤喼薜貐^(qū)的政治事務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目的是要打造日本的政治大國形象;C.材料信息體現不出日本和歐洲國家的矛盾加??;D.20世紀80年代以后,日本并沒有企圖要建立亞洲的霸權。故選:B。16.答案:(1)特點:國家干預經濟。措施:金融,整頓銀行業(yè),恢復銀行信用與金融秩序;農業(yè),用行政手段讓農民減耕減產,政府補貼,穩(wěn)定農產品價格,減少過剩。(2)阻力:企業(yè)主。措施:強迫煙煤等企業(yè)主接受《全國工業(yè)復興法》,遵守公平競爭規(guī)則。解析:(1)特點:依據材料“史無前例地在和平時期對國家的經濟生活采取控制做法的羅斯福總統(tǒng)今天開始將其從蕭條中復興的計劃付諸實施”,得出國家干預經濟。措施: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金融,整頓銀行業(yè),恢復銀行信用與金融秩序;農業(yè),用行政手段讓農民減耕減產,政府補貼,穩(wěn)定農產品價格,減少過剩。(2)阻力:依據材料“當羅斯??偨y(tǒng)上個星期四在恐無可恐的情況下將煙煤礦主召來并告訴他們要根據全國工業(yè)復興總署規(guī)定公平競爭規(guī)則認真對待自己的生意時”,得出企業(yè)主。措施:依據材料“告訴他們要根據全國工業(yè)復興總署規(guī)定公平競爭規(guī)則認真對待自己的生意”,得出強迫煙煤等企業(yè)主接受《全國工業(yè)復興法》,遵守公平競爭規(guī)則。

17.答案:(1)變化:從禁欲主義到推崇奢侈消費。原因: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yè)日益發(fā)展;文藝復興的影響;近代商業(yè)貿易體系的建立;西歐封建制度逐步沒落。(2)體現:實施國家宏觀調控;建設福利國家。影響:適應了二戰(zhàn)后生產力高度社會化發(fā)展的內在要求,推動了經濟增長;在緩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會穩(wěn)定方面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但也加重了國家的財政負擔,20世紀70年代出現了“滯脹”現象。解析:(1)第一小問指出17世紀歐洲消費觀念的變化,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