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復習 課件 【知識建構+備課精研】高一地理中圖版(2019)必修第一冊_第1頁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復習 課件 【知識建構+備課精研】高一地理中圖版(2019)必修第一冊_第2頁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復習 課件 【知識建構+備課精研】高一地理中圖版(2019)必修第一冊_第3頁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復習 課件 【知識建構+備課精研】高一地理中圖版(2019)必修第一冊_第4頁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復習 課件 【知識建構+備課精研】高一地理中圖版(2019)必修第一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遠順序:(2)小行星帶的位置:(3)運動特征:火星和木星之間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同向性、近圓性、共面性【太陽系八大行星】總星系其他行星系太陽系其他恒星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地月系(可見宇宙)【天體系統(tǒng)的層次】一、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1)普通性:(2)特殊性:迄今為止地球是人類觀測到的所有星球中唯一有生命繁衍的行星?!镜厍虻钠胀ㄐ院吞厥庑浴繛槭裁吹厍蛴猩??外部條件:①穩(wěn)定的太陽光照:地球所處的光照條件一直比較穩(wěn)定。②安全的運行軌道: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使地球處于一種比較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當中。自身條件:①適宜的溫度②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③充足的液態(tài)水日地距離適中,自轉周期適中體積、質量適中,漫長的演化過程地球重力收縮、內部放射性元素衰變致熱,地球內部物質運動(3)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及原因:1.下列物體中,屬于天體的是①航天飛機、隕石②月球③蟹狀星云④流星⑤待發(fā)射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A.②③④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2.下列行星按距離太陽由近及遠排列正確的是A.水星、地球、金星B.火星、木星、土星C.土星、木星、火星D.海王星、天王星、土星AB【練習】二、太陽輻射與地球(3)為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提供能源,如能被直接利用的太陽能,地質歷史時期生物轉化太陽能積累下來的煤、石油等。(1)為地球提供了光、熱資源,維持生物的生長;(2)維持地表溫度,是促進地球上的水和大氣運動及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影響太陽輻射強度的因素】(1)緯度:天氣晴朗,陰天少,光照時間長,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少,太陽輻射強。地勢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少,太陽輻射強。大氣透明度好,塵埃少、雜質少,太陽輻射強。緯度位置低,太陽高度角大,太陽輻射強。

(2)天氣:

(3)地勢:

(4)大氣透明度:四川盆地青藏高原西北內陸太陽輻射的分布及成因總體特征:從東部沿海向西部內陸逐漸增強。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成為低值中心的原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發(fā),空氣中含有水汽多,陰天、霧天較多,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強。青藏高原為太陽輻射高值中心的原因:緯度低,太陽高度角大;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磺缣於?,日照時間長;大氣中塵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能量多。內部外部類型位置現(xiàn)象本質其他黑子光球層光球層上的黑斑點高速旋轉的氣體渦旋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耀斑日珥色球層色球層上的亮斑塊色球層上的射電爆發(fā)和高能粒子噴發(fā)耀斑爆發(fā)是太陽活動最激烈的顯示色球層上的紅色火焰太陽風日冕層日冕層上飛向宇宙空間的高能帶電粒子流太陽風的速度超過350千米/秒活動周期約為11年【太陽活動類型】三、太陽活動與地球【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1)對地球氣候的影響:與地球上氣候變化有很大的相關性(2)干擾地球高空的電離層,引起無線電短波通訊衰減或中斷(3)擾動地球磁場,產生“磁暴”,使磁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4)在兩極地區(qū)產生極光現(xiàn)象2013年是太陽活動的高峰年,僅10月25日至11月8日,太陽就已經釋放了七八個大耀斑。據此回答3~4題。3.耀斑活動造成的影響可能是①影響無線電短波通訊②我國北方地區(qū)出現(xiàn)極光③引起地球上大面積干旱④太陽黑子數(shù)減少⑤對航天器造成電磁干擾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⑤4.關于太陽活動的說法正確的是A.發(fā)生在太陽外部的大氣層B.為人類提供光能C.維持地表溫度D.與地球上旱澇災害無相關性AD【練習】AB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橫波縱波15深度千米400030002000500060001000速度(千米/秒)912630FE地震波波度與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332900縱波、橫波波速都明顯增加縱波波速忽然下降,橫波完全消失地幔地核地殼【地球的內部圈層】巖石圈外核內核六、地球的結構普通高中教科書地理必修?第一冊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節(jié)地球的演化過程裸露地表的巖漿巖在風化、侵蝕、溫差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漸崩解成為礫石、沙子和泥土,這些碎屑物質被風、流水等搬運后在低洼地帶沉積下來,經過固結成巖作用,形成沉積巖。沉積巖有明顯層理,代表類巖石包括石灰?guī)r、砂巖、頁巖等。沉積巖可能含有化石,所含有的礦產占全部世界80%。沉積巖特點地質年代表寒武奧陶志留紀,泥盆石炭二疊紀三疊侏羅白堊紀,古近新近第四紀三、地球的演化史前寒武紀——前寒武紀——時期時間地質年代演化特點地表演化生物演化礦產形成前寒武紀

5.41億年前,約占地球歷史的90%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重要的成礦時期,大量的鐵、金、鎳、鉻等出現(xiàn)在這一時期的地層中;有原始大氣的無氧環(huán)境變?yōu)橛醒醐h(huán)境;大氣層、海洋、陸地慢慢形成只有有機質,沒有生命出現(xiàn)藍藻等原核生物,

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氧氣藍藻大爆發(fā),大氣成分開始改變生物演化出真核和多細胞生物古生代時期時間地質年代演化特點地表演化生物演化礦產形成古生代約5.41億年-2.52億年早古生代: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晚古生代: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古生代——地殼運動劇烈,形成聯(lián)合古陸。晚古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期。中生代——中生代——時期時間地質年代演化特點地表演化生物演化礦產形成中生代2.52億年—6600萬年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板塊運動劇烈,聯(lián)合古陸解體,各大陸漂移。末期發(fā)生物種大滅決,絕大多數(shù)物種從地球消失,包括恐龍,中生代結束。是主要成煤期。新生代——新生代——時期時間地質年代演化特點地表演化生物演化氣候演化新生代6600萬年至今古近紀新近紀第四紀聯(lián)合古陸解體,形成現(xiàn)代海陸分布格局;地殼運動劇烈,形成了現(xiàn)代地勢起伏的基本面貌;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草原面積擴大;哺乳動物快速發(fā)展;第四紀出現(xiàn)了人類(生物發(fā)展史上的重大飛躍)生物界逐漸呈現(xiàn)現(xiàn)代面貌第四紀時期,全球出現(xiàn)了數(shù)次冷暖交替變化。目前,地球處于一個溫暖期。前寒武紀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海洋和陸地形成歸納總結:海陸變遷海陸格局大變遷聯(lián)合古陸形成聯(lián)合古陸開始解體大陸漂移聯(lián)合古陸徹底解體大陸漂移至現(xiàn)代位形成現(xiàn)代海陸分布格局歸納總結:生物進化規(guī)律---植物藻類植物出現(xiàn)于前寒武紀,絕大多數(shù)生活在水中蕨類植物出現(xiàn)于古生代的泥盆紀,大多生長在陰暗潮濕的環(huán)境裸子植物出現(xiàn)于古生代,興盛于中生代,沒有果皮,種子裸露被子植物綠色開花植物,興盛于新生代,是植物中最高級的歸納總結:生物進化規(guī)律---動物原始單細胞動物出現(xiàn)于前寒武紀,例如藍藻等歸納總結:生物進化規(guī)律---動物無脊椎動物興盛于早古生代,例如軟體動物,腔腸動物等歸納總結:生物進化規(guī)律---動物脊椎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魚類和兩棲興盛于晚古生代,恐龍興盛于中生代歸納總結:生物進化規(guī)律---動物脊椎動物(鳥類、哺乳類)興盛于新生代單細胞動物腔腸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