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痕文學的代表_第1頁
傷痕文學的代表_第2頁
傷痕文學的代表_第3頁
傷痕文學的代表_第4頁
傷痕文學的代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傷痕文學的代表劉心武劉心武簡介劉心武,1942年6月4日出生,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紅學研究家。筆名劉瀏、趙壯漢等。曾任中學教師、出版社編輯、《人民文學》主編、中國作協理事、全國青聯委員,加入國際筆會中國中心。以短篇小說《班主任》成名,被視為傷痕文學代表作。其作品以關注現實為特征,長篇小說《鐘鼓樓》獲得茅盾文學?薄?20世紀90年代后,成為《紅樓夢》的積極研究者,曾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進行系列講座,對紅學在民間的普及與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1950年后定居北京。中學時期愛好文學。1958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76年后任北京出版社編輯,參與創(chuàng)刊《十月》并任編輯。1977年發(fā)表短篇小說《班主任》,該作被視為傷痕文學的發(fā)軔之作。主編雜志,被批煽動資產階級自由化的翅膀。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任中國作協理事、《人民文學》雜志主編等職。是中國作協第三、四屆理事,第五、六、七屆全委會委員。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五屆委員會委員。1985年發(fā)表紀實作品《5·19長鏡頭》、《公共汽車詠嘆調》,再次引起轟動。1987年赴美國訪問并在13所大學講學。1986-1987在《收獲》雜志開辟《私人照相簿》專欄,開創(chuàng)圖文相融的新文本。1992年后發(fā)表大量隨筆,結為多種集子。1993年開始發(fā)表《紅樓夢》研究論文,陸續(xù)出版多部專著,后修訂增補為《紅樓望月》,出版專著《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等。1995年后開始嘗試建筑評論。出版《我眼中的建筑與環(huán)境》、《材質之美》等。短篇小說代表作還有《我愛每一片綠葉》、《黑墻》、《白牙》等。中篇小說代表作有《如意》、《立體交叉橋》、《小墩子》等。長篇小說有《鐘鼓樓》(獲全國第二屆茅盾文學獎)、《四牌樓》、《棲鳳樓》、《風過耳》等。后又開創(chuàng)圖文相融的新文本,推出圖文融合的長篇《樹?肓滯凇貳V小睹饜嗆臀搖廢盜形惱攏?“民工三部曲”之《護城河邊的灰姑娘》《民工老何》《潑婦雞丁》,“北海三部曲”之《仙人承露盤》《九龍壁》《五龍亭》,歌劇劇本《老舍之死》。代表作《鐘鼓樓》《班主任》《班主任》

1977年發(fā)表的短篇小說《班主任》,被認為是新時期文學的發(fā)軔作,獲首屆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首獎。新時期文學的第一階段是以劉心武為代表的《班主任》開端,用現實主義手法對極左路線的專制作揭露和批判,繼承與發(fā)揚了“五·四”優(yōu)秀傳統,啟迪著人們對文學的功能的再認識。劉心武在《班主任》中,以不凡的勇氣和識見,通過兩個表面上的好壞分明,實質上都被極左思想扭曲而畸形的中學生形象,揭露和批判了極左思想對青少年的毒害。尤其是“好學生”謝惠敏的思想僵化,也達到了令人怵目驚心而非“救救”不可的地步。《班主任》控訴了十年浩劫造成的隱患,并為真實地反映“文革”生活打開了通道。于是一大批以“傷痕”為題材的小說問世,而把傷痕文學推向高潮的是盧新華的小說《傷痕》。它不僅通過中國人歷來最牢不可破的血緣情感的破碎而把現代迷信的危害剖析出來;而且以真正的悲劇意識沖決了社會主義社會沒有悲劇的藩籬。因而產生了更大的社會覆蓋力,從而代表傷痕文學的另一類:直接批判悲劇年代的悲劇。

《班主任》的文學史價值劉心武短篇小說《班主任》作品所講述的悲情故事,觸及了被長時間的階級斗爭和政治運動所摧殘的人間親情,喚醒已經厭倦了緊張斗爭的中國人內心感情中久遭壓抑的一面,成為此時關于思想解放和藝術民主的第一次文學嘗試。劃開了文革文學與新時期文學的界限,在當代文學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劉心武小說《班主任》里的人物,主要有團支書謝惠敏,班干部石紅,班主任張俊石,后進生宋寶琦等團支書謝惠敏(1)她是一個要求進步的孩子,例如她堅持“絕不能讓貧下中農損失一粒麥子”的信念,讓同學把偷偷帶走的麥穗送回去。(2)但是她作為班里的團支書,是一個很敏感的女生,尤其是涉及政治的問題,動不動就喜歡搬用政治大道理。她很關注班上同學思想動態(tài)的發(fā)展,但是卻沒有了同齡人的純真好動。這在文中“她根本對任何球類活動都沒有興趣。的確,謝惠敏除了隨著大伙看看電影、唱唱每個階段的推薦歌曲,幾乎沒有什么業(yè)余愛好?!钡日Z句里都有所暴露。又例如她對張老師提出帶領團員去參加爬山的活動時,第一反應是:“爬山,那叫什么組織生活?我們讀的是批宋江的文章啊……”(3)她盲目排斥宋寶琦、不理解石紅與張老師,認為《牛虻》是落后書籍,并不是因為她從不讀書,而恰恰相反,她只讀“過濾”好的書,喪失了獨立分析能力,她受到的是“左”的毒害,以致于顛倒了是非??傮w來說,謝惠敏是一個受害者,但是在她身上卻不容易看到被傷害的痕跡,她的“受害”并不是肉體上的傷害,而是精神深處的,甚至連她也尚未醒悟。劉心武的作品《班主任》是傷痕文學的開山之作。其中小說中描寫的主人公謝惠敏是畸形兒形象,深受極左路線毒害的學生女團干部形象。通過謝惠敏等中學生形象的描寫,率先在文學作品中揭示“文化大革命”給青少年留下心理創(chuàng)傷的社會問題。謝惠敏形象的出現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拔母铩敝螅瑢徱曋x惠敏式的心靈傷痕,令人震驚。作者通過張老師發(fā)出“救救被坑害的孩子”的呼喚,正好與當時解放思想的社會需要合拍,因而這篇小說也是一篇社會問題小說。“文革”剛剛過去,精神上的傷痕并不容易即刻消逝?!栋嘀魅巍窂膶λ拿鑼憗硗黄飘敃r的創(chuàng)作模式,使人激起“強烈的痛惜與希望相交織的復雜感情”,的確難能可貴。作者特別敏感地發(fā)現了謝惠敏,塑造出這個帶有時代印痕的典型;而謝惠敏形象的意義又超出了作者的思想,并在一段時間里成為一種特殊性格的代名詞。

班干部石紅和班主任張俊石:(1)他們在作品里是作者肯定贊揚的對象,他們沒有動不動就搬大道理或擺架子。(2)他們都不用單純的政治綱領認定《牛虻》一書的好壞,也不排斥宋寶琦,而是對任何事物或事件采取實際分析的態(tài)度。(3)但是兩人地位的不同使得兩人的立場有細微的區(qū)別,例如石紅表達個人觀點有時也帶著征求張俊石老師或父母的意思,相對要小心謹慎些;班主任張俊石的言行就顯得斬釘截鐵,果斷得多,富有獨立性。(4)因為《班主任》是劉心武新時期的開篇之作(也是中國當代文學新時期的開篇之作),所以作品里的“正面人物”形象,即班干部石紅和班主任張俊石的描寫,都顯得很單薄,有概念化、說理化的傾向。

后進生宋寶琦(1)其實他的家庭背景并不壞,但是家庭對他的約束與教育卻并不好,這是他成為后進生的重要原因。(2)文化水平低下,被籠統地貼標簽認識,導致有些自暴自棄。(3)他再最需要接受教育的時候趕上了“十年浩劫”,無止的運動使他隨波逐流,在沉淪中失去判斷能力與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他認為《牛虻》不是好書。他是需要拯救而非無藥可救的對象。由于傷痕文學出現在新時期文學發(fā)展的初期(1997年始),它擺脫了虛假、夸飾,轉向真實的生活、真實的人、真實的情感的再現,作為一個有歷史轉折意義的文學現象,起到一定的先鋒作用,它的價值主要體現在政治與社會層面上。盡管當時有些作品還很粗糙,藝術上不盡完善,但它以過去的“十年浩劫”作為批判對象,揭露它在各個方面對人民群眾的傷害,剖析這種種傷害所造成的難以愈合的肉體和精神上的疤痕,把文革的反動實質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同時黨和人民群眾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的不屈斗爭的真實再現,都使新時期的文學受到影響,這些都標明現實主義的復歸?!芭信c啟蒙”是傷痕小說的特征,雖然它的局限體現在政治的批判、道德的譴責、感情的沖動上,然而它以對真實性的追求,打動了無數讀者的心弦。傷痕小說在新時期文學發(fā)展初期占據著主流地位,并影響著后來文學的發(fā)展。

《鐘鼓樓》本書敘述的是1982年12月12日早晨5點至下午5點北京鐘鼓樓一帶發(fā)生的故事。一個古舊的四合院里,薛大娘一大早起來收拾東西,等待同和居何師傅來操辦酒席,因為她的二兒子薛紀躍今天結婚。而薛大爺卻和平時一樣到什剎海后海邊去遛彎兒打拳了。大兒媳孟昭英遲遲未到,薛大娘心里著急,同院的小伙子荀磊幫她在院門兩邊貼上大紅喜字。荀磊的爹是退休工人,現在以修鞋為業(yè)。荀磊從小家教嚴,讀書認真,外語成績好,中學畢業(yè)后出人意料地被外事部門招去,送到國外培訓。今年夏天回國在重要部門當翻譯。這時,年輕人路喜純正騎著自行車往薛大娘家來。他在崇文門附近一家小飯館工作。同和居掌勺師傅老何為了讓兒子頂班提前退休來這家小飯館掌勺,見路喜純心地純正、好學上進,便收他為徒。今天,路喜純就是替師傅來薛家操辦婚宴的。住四合院外院三間南房的是京劇演員澹臺智珠。“文革”中她受迫害被弄到紐扣廠當包裝工,和普通車工李鎧結了婚。薛大娘看她夫妻和美,兒女雙圭,圖吉利請她陪大兒媳去迎親。但劇團里給澹臺智珠唱小生的濮陽蓀和兩個伴奏的突然來告急:拉京胡的老趙和打板鼓的老佟被另一位更有名的女演員拉走了。李鎧討厭滿身女人氣、和自己老婆同臺演出的濮陽孫,憤而出走,澹臺智珠去尋,陪孟昭英去迎親的只好換成薛家對面的詹麗穎。詹麗穎50年代大學畢業(yè),心地善良,為人熱情,但說話嗓門高,不知輕重,又任性......1984年,劉心武發(fā)表長篇小說《鐘鼓樓》。這部榮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的作品,是劉心武80年代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最高成就。作品在結構上頗具特色。全書以薛家的婚禮為主要線索,貫串起北京一座九戶人家的四合院居民在12小時內發(fā)生的故事。同時,作品還對許多人和事作了縱向的歷史回溯,從而構筑起一副縱橫交錯的北京市民社會生活生態(tài)景觀圖。作品敘述的許多小故事,相互之間并無必然聯系,但共同體現著這一景觀特色,蘊含著作者的歷史文化思考。作品描述的老、中、青三代形象,更是北京市民的現代縮影,他們的生活和文化心態(tài)的歧異,折射著時代的發(fā)展,有關刻著北京獨特歷史文化的深深印記。所以,它的結構藝術,不僅具有民俗畫的作用,更體現出作者強烈的現實和文化關注特征。獨特的藝術結構和深沉的文化感與歷史感,把人們帶入到當代北京社會的普通居民中,領略到人物的生活、思想,體會到歷史與文化的深邃奧秘,同時,還可借以觀察北京意蘊獨特的地理風情。對北京地方建筑的詳盡描畫,對市井生活風俗風情的豐富組合,以及地道的、生動活潑的人物語言,共同營造起作品濃郁的京味特色,顯示出地域文化風情畫價值。《如意》1981年劉心武發(fā)表了中篇小說《如意》,這是他走出問題小說模式,向人物心靈深處開掘的重要一步。作品以普通工人石義海與前清貴族小姐金綺紋的傳奇式相知相愛的故事為線索,既投射出強烈的歷史風云變幻,更塑造了鮮明的人物形象。同時作品也對主人公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的結局進行追問,表達了對時代扭曲社會心理的一定的批判。由于作品呈現出的關注點的變異,更由于作品濃郁的人道主義精神,作品問世后曾受到一些非議,但劉心武依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