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熱網絡-夾點設計法完整版_第1頁
-換熱網絡-夾點設計法完整版_第2頁
-換熱網絡-夾點設計法完整版_第3頁
-換熱網絡-夾點設計法完整版_第4頁
-換熱網絡-夾點設計法完整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7換熱網絡合成7.1化工生產流程中換熱網絡的作用和意義

換熱是化工生產不可缺少的單元操作過程。在所有工藝流程中,都會有一些物流需要被加熱,而另一些物流需要被冷卻。例如,圖7-1所示的乙烯裂解氣甲烷化流程。

對于含有換熱物流的工藝流程,將其中需要換熱的物流提取出來,就組成了換熱網絡系統。在換熱網絡系統中:需要被加熱的物流稱為冷物流;需要被冷卻的物流稱為熱物流。換熱網絡合成的基本思想:在工藝過程設計中節(jié)能非常重要,因此換熱網絡設計追求的目標不僅是使物流溫度滿足工藝要求,還要回收過程余熱,減少公用工程消耗。換熱網絡合成的任務:確定換熱物流的合理匹配方式,從而以最小的消耗代價,獲得最大的能量利用效益。

換熱網絡消耗的來源:換熱單元(設備)數,傳熱面積,公用工程消耗。換熱網絡合成追求的目標:使三方面的消耗都為最小值。事實上,對于實際生產裝置,很難達到這一目標。最小公用工程消耗意味著較多的換熱單元數,而較少的換熱單元數又需要較大的換熱面積。實際進行換熱網絡設計時,需要在某方面做出犧牲,以獲得一個折衷的方案。7.2換熱網絡合成問題7.2.1換熱網絡合成問題的描述典型的換熱網絡合成問題:熱物流H:初始溫度TH初目標溫度TH終冷物流C:初始溫度TC初目標溫度TC終已知每條物流的熱容流率FCp(物流流量與熱容的乘積),通過確定物流間的匹配關系,以使所有的物流均達到它們的目標溫度,同時使裝置成本、公用工程(外部加熱和冷卻介質)消耗成本最少。7.2.2換熱網絡合成的研究換熱網絡合成技術的研究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

(1)Hohmann的開創(chuàng)性工作Hohmann在溫焓圖上進行過程物流的熱復合,找到了換熱網絡的能量最優(yōu)解,即最小公用消耗。還提出了換熱網絡最少換熱單元數的計算公式。Hohmann工作的意義:從理論上導出了換熱網絡的兩個理想狀態(tài),從而為換熱網絡設計指明了方向。HTAEH2BIIIIIIⅣⅤⅥQc.minQN.minH1CD△TmFC1’C1’’QR(2)Linnhoff和Flower的工作在綜合和證實Hohmann工作曲線基礎上,從方法上提出分兩步走。第一步:合成能量最優(yōu)的換熱網絡。從熱力學的角度出發(fā),劃分溫度區(qū)間和進行熱平衡計算。通過簡單的代數運算就能找到能量最優(yōu)解(即最小公用工程消耗),這就是著名的溫度區(qū)間法(簡稱TI法)。第二步:對能量最優(yōu)解進行調優(yōu)。通過一些調優(yōu)法則,在少增加或不增加公用工程消耗的情況下,減少系統的換熱單元數,使網絡設計向操作和投資總費用最小的方向調整。(3)夾點(PinchPoint也譯為狹點,窄點)概念以及夾點設計法的建立。Linnhoff繼溫度區(qū)間法之后提出了夾點的概念,最后發(fā)展了一套夾點設計法。(4)人工智能方法的建立。從20世紀80年代起,隨著人工智能研究的發(fā)展,人工智能技術也被應用到換熱網絡合成領域,如專家系統模型,神經網絡模型、遺傳算法模型等。在各種合成方法中,Linnhoff的夾點技術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并已被過程設計所采用。為此本章主要介紹夾點設計技術。為了方便起見,在本章討論中,均假設熱容流率FCp為常數。7.3換熱網絡合成-夾點技術7.3.1第一定律分析物流的溫度發(fā)生變化時將會從外界吸收或向外界釋放熱量,通過第一定律可以計算該熱量值。Q=FCp(T初-T終)

HTAEH2BH1CDQ=FCp(T初—T終)第一定律在計算的公式中沒有考慮這個事實,即:只有熱物流溫度超過冷物流一定值時,才能把熱量由熱物流傳到冷物流。因此,在熱、冷物流之間必須存在一個正的溫度差,才能得到所需加熱與冷卻的熱負荷值。因此所開發(fā)的任何換熱網絡既要滿足第一定律,還要滿足第二定律。7.3.2溫度區(qū)間Hohmann等人提出的過程能量集成分析中,提出考慮第二定律的一種非常簡單的方法,即劃分溫度區(qū)間。具體方法:根據工程設計中傳熱速率要求,設置冷、熱物流之間允許的最小溫差ΔTmin,將熱物流的起始溫度與目標溫度減去最小允許溫差ΔTmin,然后與冷物流的起始、目標溫度一起按從大到小排序,從而生成n個溫度區(qū)間。冷、熱物流按各自的始溫、終溫落入相應的溫度區(qū)間(注意,熱物流的始濕、終溫應減去最小允許溫差ΔTmin)。由于落入各溫度區(qū)間的物流已考慮了溫度推動力,所以在每個溫度區(qū)間內,都可以把熱量從熱物流傳給冷物流,即熱量傳遞總是滿足第二定律。HTAEH2BIIIIIIⅣⅤⅥQc.minQN.minH1CD△TmFC1’C1’’QR結合例題介紹夾點設計法例題:某換熱系統,包含的工藝物流為兩個冷物流和兩個熱物流,相關數據見表。指定冷、熱物流間的允許最小傳熱溫差ΔTmin=20℃,請設計一個具有最大熱回收的換熱網絡系統例題物流數據一、夾點位置的確定及其意義:1、采用問題表格法確定夾點位置

應用前提:各物料的比熱可視為常數。問題表格法求解夾點的步驟:(1)作出問題表格:具體作法:a、分別作出冷熱兩側流體標尺,標尺的刻度相差△Tmin。20404060608080100100120120140140160熱標尺冷標尺△Tmin=20b、標出冷熱物流及變溫方向。20404060608080100100120120140140160熱標尺C2C1H2H1c、據冷熱物流起、終溫端點作水平線,分出溫度間隔,稱為溫度子網格。20404060608080100100120120140140160C2C1H2H1熱標尺SN1SN2SN3SN4SN5SN6d、標出各子網格界面處的虛擬界面溫度。20404060608080100100120120140140160SN1SN2SN3SN4SN5SN6C2C1H2H1熱標尺80110355013514030

虛擬界面溫度:指相鄰兩子網格間界面處冷熱流體的平均溫度。(2)對每個網格進行熱量衡算

定義Dk:本網格需要的熱量,或稱本網格冷熱物流換熱赤字(相當于輸出)。顯然:Dk=∑Cpcold

(Tk–Tk+1)–∑Cphot(Tk’–Tk+1’)=(∑Cpcold-∑Cphot)(Tk–Tk+1)

0冷熱均衡。Dk=>0需外部提供熱量。<0有剩余熱量。DKIkOk

Ik:外界或其它網絡供給k網的熱,輸入。

Ok:k網向外部或其它網排出的熱量,輸出。則:熱衡式:Ik=Ok+Dk

變形:Ok=Ik–Dk(k=1,2…N)同時由于各網格間聯系的存在,有:

Ik+1=Ok

DKIkOkSN1I1=0D1=(0-2)(140-135)=-10O1=I1-D1=0-(-10)=10計算第一個網格,由于此前沒有其他網格,故輸入視為0。D1=∑Cpcold(Tk–Tk+1)–∑Cphot(Tk’–Tk+1’)=(∑Cpcold-∑Cphot)(Tk–Tk+1)120140140160SN1SN2110135140H1Ok=Ik–DkIk+1=OkSN1SN2I1=0D1=(0-2)(150-145)=-10I2=O1=I1-D1=10D2=(2.5-2)(135-110)=12.5I3=O2=I2-D2=-2.5120140140160SN1SN2110135140H1C1Ok=Ik–DkIk+1=Ok608080100100120120140SN1SN2SN3SN4C2C1H2H180110135140SN3D3=(2.5+3-2)(110-80)=105I3=O2=I2-D2=-2.5I4=O3=I3-D3=-107.5SN2D2=(2.5-2)(135-110)=12.5I3=O2=I2-D2=-2.5Ok=Ik–DkIk+1=Ok20404060608080100100120SN3SN4SN5SN6C2C1H2H180110355013514030SN3D3=(2.5+3-2)(120-90)=105I3=O2=I2-D2=-2.5I4=O3=I3-D3=-107.5SN4D4=(2.5+3-2-8)(80-50)=-135I4=O3=I3-D3=-107.5I5=O4=I4-D4=27.5Ok=Ik–DkIk+1=Ok20404060608080100100120SN3SN4SN5SN6C2C1H2H180110355013514030I4=O3=I3-D3=-107.5SN4D4=(2.5+3-2-8)(80-50)=-135I4=O3=I3-D3=-107.5I5=O4=I4-D4=27.5SN5D5=(2.5+3)(40-25)=82.5I6=O5=I5-D5=-55Ok=Ik–DkIk+1=Ok20404060608080100100120SN3SN4SN5SN6C2C1H2H180110355013514030I5=O4=I4-D4=27.5SN5D5=(2.5+3)(40-25)=82.5I6=O5=I5-D5=-55SN6D6=(2.5)(25-20)=12.5O6=I6-D6=-67.5Ok=Ik–DkIk+1=OkSN1SN2SN3SN4SN5SN6I1=0D1=(0-2)(150-145)=-10I2=O1=I1-D1=10D2=(2.5-2)(145-120)=12.5D3=(2.5+3-2)(120-90)=105D4=(2.5+3-2-8)(90-60)=-135D5=(2.5+3)(40-25)=82.5D6=(2.5)(25-20)=12.5I3=O2=I2-D2=-2.5I4=O3=I3-D3=-107.5I5=O4=I4-D4=27.5I6=O5=I5-D5=-55O6=I6-D6=-67.5匯總結果

Ik+1,Ok的負值現象:Ik+1、Ok出現負值表明熱物流提供不出冷物流達到低溫要求的熱量(△Tmin為前提),需公用工程設施提供熱量消除負值。

需提供的熱量大?。簯垢髯泳W的Ik或Ok消除負值。即使最大負值變?yōu)榱?。SN1SN2SN3SN4SN5SN6I1=0I2=10I3=-2.5I4=-107.5I5=27.5I6=-55O6=-67.5SN1SN2SN3SN4SN5SN6I1=107.5I2=117.5I3=105I4=0I5=135I6=52.5O6=40為保證溫位低的網格不需向溫位高的網格提供熱量(不可能實現),需向系統提供補充熱量,所需補充的最大值與計算所得輸入最大負值相等。溫位高溫位低公用工程需提供的最小冷量=40公用工程需提供的最小熱量=107.5(3)確定夾點位置:夾點:即消除Ik或Ok的負值后,Ik或Ok的值為零的網格界面,(前提是其它Ik,Ok均無負值)。SN1SN2SN3SN4SN5SN6I1=107.5I2=117.5I3=105I4=0I5=135I6=52.5O6=40夾點(1)夾點特點及意義:a、夾點正處于兩側流體實際溫差最小(△T=△Tmin)處。b、夾點構成一個截面,夾點兩側的網格之間無相互的熱量交換,即夾點兩側的網格間熱的流量為零。

2夾點意義及夾點設計法的三個基本原則:

I=0c、夾點將問題分成兩個區(qū)域:

熱端:夾點之上,冷熱物流溫度均高于夾點溫度。只需要公用設施提供熱量,又稱熱阱。

冷端:夾點之下,冷熱物流溫度均低于夾點溫度,只需要公用設施提供冷量(取走熱量),故又稱熱源。

熱端冷端熱阱熱源d、當通過夾點熱量為零時,公用設施熱負荷最小。熱端冷端熱阱,可補充熱熱端冷端熱端冷端107.5+x107.5+y107.540+xx熱源,可取走熱040+z40熱端取走熱量會增大公用系統熱負荷y0冷端補充熱量會增大公用系統熱負荷z(2)夾點設計法的三個基本原則:(為保證熱能的最大回收)

熱端冷端107.5+x40+xx原則一:盡量避免熱流量通過夾點。原則二:夾點上方盡量避免引入公用設施冷卻物流,但可引入加熱設施。

熱端冷端107.5+y40y0z原則三:夾點下方盡量避免引入公用設施加熱物流,但可引入冷卻設施。熱端冷端107.5040+zz二、夾點設計法:為保證夾點處無熱流通過,故以夾點為界,設計換熱網絡。

先設計夾點處的物流匹配,再設計離開夾點后的流程。1、夾點匹配的概念:稱:熱物流與冷物流均直接與夾點相通時的匹配即為夾點匹配。夾點H1H2H3C1C2夾點匹配H1H2H3C1C2非夾點匹配2夾點處物流間匹配換熱的可行性規(guī)則:

規(guī)則1:

夾點上方(熱端):熱物流數目不大于冷物流數目(含分支),NH≤NC(避免熱端引入冷卻物流)。

夾點下方(冷端):NH≥NC。舉例說明:

夾點H1H2H3C1C2需調整H1H2H3C1C2C2’NC=NH研究熱端NH>NC

NH>NC:有一股熱物流找不到匹配,而從外部引入冷流,又不符合基本原則二(夾點上方不引入冷物流)。當NH<NC時(冷物流數多于熱物流數):在物流C3處另加一個換熱器不違反基本原則。夾點H1H2H3C1C2需調整H1H2H3C1C2C2’NC=NH研究熱端NH>NC夾點上方(熱端)夾點下方:則應NH≥NC(冷端)。多出的H可引入冷卻劑平衡,而不違反基本原則。可行H1H2C3C2C1夾點夾點H1H2H3C1C2夾點上方夾點下方夾點上方:當Nc≥Nh

(熱端)。多出的C可引入加熱介質平衡,并不違反基本原則。規(guī)則2:

夾點上方(熱端):FCpH≤FCpc

夾點下方(冷端):FCpH≥FCpc

FCpH,FCpc為冷熱流體的熱容流率。分析熱端:熱流體降溫達到夾點,焓降。冷流體升溫離開夾點,焓升。只有這樣才能保證△T<△Tmin

HTHC△TC△T

△TH△Tmin設,在一個換熱器中,冷熱流體換熱。冷流體吸收的熱=熱流體放出的熱

(FCpH*△TH=FCpc*△TC)夾點上方小大大當焓差相等時,熱容流率小則溫差大,溫焓線的斜率就大。夾點

當熱流體溫變△TH>冷流體溫變△TC時,才能保持△T>△Tmin(冷熱兩流體溫差)。此時,FCpH<FCpc。HTHC△TC△T

△TH△Tmin

冷端:熱流體從夾點離開并繼續(xù)降溫,冷流體升溫進入夾點。同樣FCpH△Tн=FCpCΔTс

當△Tн≤ΔTс時(這樣才能保持ΔTн>ΔTm?n),則必有CpHCpC。為滿足可行性規(guī)則2,可通過分支以調整FCpH或FCpC。HTHC△TC△T

△TH△Tmin夾點下方可行性規(guī)則小結:

規(guī)則1規(guī)則2夾點上方:NH≤NC夾點下方:NH≥NC夾點上方:FCpH≤FCpC夾點下方:FCpH≥FCpC上述可行性規(guī)則必須遵循,而后面介紹的經驗規(guī)則是一些經驗積累,供參考。3o物流間匹配換熱的經驗規(guī)則

經驗規(guī)則1:冷熱物流匹配時,選物流中熱負荷較小者為換熱器的熱負荷,如:H1,CPH=2,初溫90oC,終溫60oC,Q=60C1,CPC=3,初溫20oC,終溫30oC,Q=30

∴選換熱器熱負荷Q=30,這樣可使冷物流一次完成換熱。

經驗規(guī)則2:在考慮經驗規(guī)則1的前提下,盡量選擇熱容流率相近的物流匹配換熱。優(yōu)點:換熱器的結構簡單,有效能損失小。

4o夾點設計法要點:

①以夾點為界,將原設計問題分解形成獨立的熱端、冷端子問題后分別處理。②對每個子問題,按次序遵循可行性規(guī)則及經驗規(guī)則決定物流間的匹配及是否需要分支。③離開夾點后,仍需考慮ΔT>ΔTmin的問題及上述規(guī)則。④兼顧安全性、可操作性及工藝上的某些特殊要求。三、用夾點設計法設計前面例題提出的換熱網絡綜合首先以夾點為界,將原問題分為熱端及冷端的兩個子問題。

20404060608080100100120120140140160SN1SN2SN3SN4SN5SN6C2C1H2H1熱標尺80110355013514030夾點1、熱端設計:為三股物流間換熱問題流股夾點FCPQ

H1150902.0120=2.0×(150-90)C1701252.5137.5=2.5×(125-70)C2701003.090=3.0×(100-70)20404060608080100100120120140140160SN1SN2SN3SN4SN5SN6C2C1H2H180110355013514030夾點

可行性:NH<NC,FCPH<FCPC均已符合

∴H與C1、C2匹配均可。再根據經驗規(guī)則:依Q值相近,則選H1與C1匹配,且夾點之上不冷卻物流?!鄬1(能提供120熱量)用盡但C1不能滿足要求。另外再由公用工程引入Q=17.5熱量換熱,C2則全部引入公用工程Q=90熱量加熱。

HHH1C1C290150FCPQ2.01202.5137.53.190夾點7017.590夾點上方2、冷端設計

四股物流間換熱。熱流H1、H2離開夾點,冷流C1、C2進入夾點。

20404060608080100100120120140140160SN1SN2SN3SN4SN5SN6C2C1H2H1熱標尺80110355013514030夾點FCPQH12.060H28.0240C12.5125C23.013560602590oC70oC夾點20夾點下方20404060608080100100120SN3SN4SN5SN6C2C1H2H18011035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