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和中國傳統(tǒng)中的一些人物,西方哲學史論文_第1頁
希臘和中國傳統(tǒng)中的一些人物,西方哲學史論文_第2頁
希臘和中國傳統(tǒng)中的一些人物,西方哲學史論文_第3頁
希臘和中國傳統(tǒng)中的一些人物,西方哲學史論文_第4頁
希臘和中國傳統(tǒng)中的一些人物,西方哲學史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希臘和中國傳統(tǒng)中的一些人物,西方哲學史論文哲學---也即塑造了我們的生活世界的無數(shù)觀念---的真正起源,與相對而言我們對之知之甚少的哲人及其事跡息息相關。在西方,我將埃庇米尼得斯〔Epimenides〕、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巴門尼德〔Parmenides〕以及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納入這個群體。同樣,中國道家的開端也能溯至得道的圣人那里,他們構成了后人編纂的(道德經〕和(莊子〕所搜集的原始資料。在這兩個傳統(tǒng)中,很多圣人的行跡都幾乎消失殆盡了。他們的姓名也不為人所知。在本文中,我將列述希臘和中國傳統(tǒng)中的一些人物,并對他們的經歷體驗和教誨進行一些比擬研究。二克里特島的埃庇米尼得斯〔公元前6世紀〕以先知、預言家以及玄思本原問題的行家而出名于世。據(jù)其可靠的傳記記載,他曾在一個洞穴中靜坐了40至60年〔Enthousiastikekaitelestikesophia,Plut.Solon12;XenophanesinH.DielsandW.Kranz,DieFragmentederVorsokrtiker,6thed.,21,A1〔1951〕;Diog.Laert.1.109;Pin.Hist.Nat.7.175〕.不管如何,各種材料對此有著一樣記錄:他走出了某個洞穴,并獲得了讓他得以掌控生活環(huán)境和神秘技藝的體驗。推羅的馬克西姆斯〔MaximusofTyre〕講,埃庇米尼得斯是在深長的夢中學會這些技藝的。他在夢境中與眾神交談,聆聽他們的談話,與真理神〔Aletheia〕和正義神〔Dike〕會晤〔Max.Tyr.Diss.10.1;38.3;Demoulin1901,98;Rohde1925,96;Halliday1913,91;Willetts1962,216;Burkert1969,16;Ogden2001,120〕.不過,埃庇米尼得斯的洞穴位置尚不清楚。一些資料以為在克里特島上?!持?,正是在克里特島的伊達洞穴里面,被稱為雅典陌生人的人與兩個對話者相談甚歡。據(jù)講,畢達哥拉斯能在洞穴中一次停留月余,并遁入他所謂的秘境〔secretchambers〕深處。在那里,他保持絕對靜止,直至開場做夢并像光影變幻般轉換精神體驗。早在公元前3世紀有關畢達哥拉斯的希臘傳講中,甚至講羅茲島的希羅尼穆斯〔HieronymusofRhodes〕能與包括其母親在內的亡靈溝通。在稍后的畢達哥拉斯傳記中,波菲利〔Porphyry〕和楊布利克斯〔Iamblichus〕提到,他在薩摩斯島〔Samos〕上有一個被稱為哲學殿堂〔oikeiontesphilosophies〕的地穴,他經常在那里駐留一段時間〔Carcopino1944:215,以及Porph.VitaPyth.9〕.在薩摩斯島上的一個著名洞穴中,畢達哥拉斯學會了怎樣保持靜默〔Eremeinepoieimanthanonta,Hippol.Refut.1.2.18〕,通過這種技藝,他獲得了關于神秘事物的知識〔Porph.VitaPyth.17;Diog.Laert.8.3〕.除了埃庇米尼得斯和畢達哥拉斯,巴門尼德〔逝于公元前440年〕作為希臘哲學中從公元前6世紀到1世紀風行愛利亞〔在羅馬人那里又名Velia〕殖民地的愛利亞學派的創(chuàng)立者,也與洞穴中的超越體驗有關。事實上,考古學家曾在與愛利亞學派有關的建筑下面開掘出了一個地下密室〔Napoli1996:223-5〕.根據(jù)1962年發(fā)現(xiàn)的銘文,巴門尼德及其學派的其他導師被冠以pholarchos〔即講謊者之主〕的稱號〔參見Caratelli,1988,1990對這些銘洞穴文的發(fā)現(xiàn)的描繪敘述〕.Pholarchos的本義是狗熊等寓居的洞穴,或動物的巢穴,或山上的巖穴,或動物冬眠、生活、藏身的窯洞。Pholeuein即在洞中生活或藏身,或冬眠.銘文稱這些哲學大師為iatroi,這是iatromantis的主格,也即所謂孵化〔enkoimesis〕式的冥思訓練。這種訓練指的是意識轉變在沉默中的靜止形態(tài)。據(jù)講,孵化能讓人經歷與睡眠、做夢或普通清醒狀態(tài)懸殊的,詳細而言就是,我們相信我們生活于華而不實的世界,但這個世界實際上是人類根據(jù)自個的特性和構造制造出來的騙局。人類所有的沖突、焦慮和痛苦,其根本源頭正是這個由我們創(chuàng)制出來的世界。在這首詩中,巴門尼德描繪了接近象征著其理念之神的旅程。他稱之為對另一種真實的創(chuàng)造,而非某種理論的東西〔Kingsley,Reality81〕.詩篇不以哲學論辯或者理性分析開端。在這種體驗中,為了見到女神,巴門尼德必須駕乘母馬并由女人引導,才能通達人類五種感覺之外的精神世界:在這條被引導的路上,聰明智慧的母馬拉著車載我前行,少女們領著路?!睵armenides1.4-1.5〕恩培多克勒〔Enpedocles〕〔約公元前495-前435年〕是巴門尼德的弟子,也是畢達哥拉斯學講的追隨者。他寓居在西西里島的艾克拉格〔AcragainSicily〕,是一個有名望的哲學家、詩人、演講家、醫(yī)師和術士。中有(洗心篇〕〔Purifications〕和(論自然〕〔OnNature〕兩首詩。大量以前不被知曉的殘篇,近期在來自埃及的羊皮紙卷上被發(fā)現(xiàn)了,目前收藏在斯特拉斯堡大學〔StrasbourgUniversity〕圖書館之中〔參見MartinandPrimavesi1999〕.在(洗心篇〕的四中,他講:但是,神靈啊,將人類的愚笨從我的舌尖帶走吧。圣化我的嘴唇,讓純潔的溪水從中流出!你啊,被愛慕的,臂若冰雪的純潔的繆斯,我可否懇求聆聽那些于孩童而言是合理的東西!讓我在神圣之地的路上奔馳,并驅使我的自由之魂[與您共事]!〔FragmentsHermannDiels〕恩培多克勒的(論自然〕一詩流傳下來了大約450行,華而不實記錄了一些他的經歷。在詩中,恩培多克勒寫下了他對自然和宇宙進程的認知,包括他對希臘思想中產生萬物的四種基本宇宙元素〔土、氣、火和水〕的交互作用的陳述。關于宇宙進化的著作具體表現(xiàn)出了他對萬物永遠恒久變化的觀察和體驗,一些組合和排列是令人吃驚甚至匪夷所思的。在談及他所以為的真實進程的時候,恩培多克勒講:很多能夠環(huán)顧四周的有臉和胸部的生物產生了;一些牛的后代有人的面孔,與此同時,另一些人的后代有顆牛頭,有一些生物兼具女人和男人的性質,由那些無關生育的器官組成?!睩ragments61,Fairbanks153〕恩培多克勒堅持以為自個獲得了如下知識,即怎樣延緩衰老、改變風向、停止或開場下雨、從精神世界帶回死者、控制四種元素并將自個或其他物體變換為其他物種〔即形化〕〔Diog.Laert.8.59〕.在寫給學生和其他請教者的信中,恩培多克勒說明了遵從其教誨的人應該期望的結果:你將會學到對付任何邪惡的方式方法,并通過對抗衰老來守護自我。你將削弱并抑止毀壞大地、吹倒莊稼的狂風暴雨;并且,只要你想,就能重新喚回它們毀壞滅亡性的能量;還有,你能用季節(jié)性干旱讓人類免于黑風暴,在夏季的旱災中帶來從天堂傾瀉而下的滋潤樹木的溪流;你也能直達死者的精神歸往之所?!睩ragment24Fairbanks159〕三與埃庇米尼得斯、畢達哥拉斯、巴門尼德以及恩培多克勒等學派一樣,所有重要的道家哲學性派系都以某種方式與中國神山的巖穴相關聯(lián)。早期道家的圣人走入山林,以與他們稱之為道的東西遇合,并在對生命的凝視中發(fā)展他們的技藝。在道家圣人的觀念中,巖穴與如下因素相關:宇宙之氣,在身體中控馭著氣的精神本質〔神〕,以及循道而行的自若行動〔無為〕.在道家文本(莊子〕中,有著無數(shù)與巖穴有關的圣人形象。如姑射山寓居著四位圣人〔〕,DZ1185,19.8b;20.9b〕.當楊曦憑因夫人魏華存的神靈探訪而正式創(chuàng)立上清派之后,一連串持續(xù)不斷的啟示成為了常態(tài)。這個宗派的弟子修煉存身神、御風術、解胎結、守天宮、汲取宇宙精華要髓、尸解以及游宇宙,這些法術的規(guī)則都是圣人在被稱為從未提及他是一個祭司、醫(yī)師、術士。在中國,同樣的事情也隨著儒家的發(fā)揚光大而發(fā)生了。儒家嘲笑道家的圣人,指責他們是一些江湖術士。但在希臘和中國,后來的哲學家和智者均為弒父者。在(巴門尼德〕篇,柏拉圖開玩笑講:我們將不得不殺掉父親。他的意思是,假如反對巴門尼德,所能做的必然是轉向理性。同樣不可避免的是,后來的儒家和fo教哲學漠視、壓抑并否認了在道家文獻中被充分描繪敘述的超越體驗的價值。注釋: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