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唐朝羈縻府州制度_第1頁
試析唐朝羈縻府州制度_第2頁
試析唐朝羈縻府州制度_第3頁
試析唐朝羈縻府州制度_第4頁
試析唐朝羈縻府州制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析唐朝羈縻府州制度摘要:羈縻政策是我國古代統(tǒng)治者慣用的對邊疆少數民族的統(tǒng)治政策,這是一種高度自治的制度,是當時歷史條件下的必然產物。唐朝的統(tǒng)治者把這一政策推向高潮并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羈縻府州制度是唐羈縻政策系統(tǒng)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唐中央政府和各少數民族政權都具有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意義。唐朝的統(tǒng)治者在羈縻府州設立和治理中成功地把握了機動靈活的原則,全方位地體現了“因俗而治”的基本宗旨,是唐靈活解決民族關系的成功之舉。關鍵詞:唐朝;羈縻府州;羈縻政策中國歷代王朝在結識到少數民族地區(qū)特殊性的基礎上,都曾給予其一定的自主權,在行政管理上則實行羈縻民族政策。所謂羈縻,“羈”就是用軍事和政治的壓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物質利益給以撫慰,羈縻,是籠絡聯(lián)系的意思,原指套在牛馬頭上的籠頭,用在政治上就是“以夷制夷”。即在少數民族地區(qū)設立特殊的行政單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數民族原有的社會組織形式和管理機構,認可其酋長、首領在本民族和本地區(qū)中的政治統(tǒng)治地位,任用少數民族地方首領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從屬于中央王朝,經濟上有朝貢的義務外,其余一切事務均由少數民族首領自己管理。這種政策始見于漢朝,最早大規(guī)模使用“羈縻”制度的是漢武帝,漢通四域,設立西域都護和屯田駐軍,重要是為了防御匈奴和保證與中亞,西亞交通路線的暢通,并不是要征服和直接統(tǒng)治這一地區(qū)。只要各屬國相安無事,保證文化貿易等方面的聯(lián)系,漢王朝并不規(guī)定西域同內地同樣劃一管理,這就是羈縻的由來,到了唐朝,我國封建社會已發(fā)展到顛峰時期,高度的文明,燦爛的文化為后人留下了豐厚的精神財富,而統(tǒng)治者開放,開明,日趨完備,漸成系統(tǒng)的治國策略更能給人以諸多啟示。羈縻府州制度的廣泛推行是唐獨具特色且頗為成功的一項民族措施,這一特殊的行政管理政策,曾為中國這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fā)展作出了巨大奉獻。它上承秦漢以來的邊州制度,下啟明清的土司制度,在中國地方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加強對它的研究有助于我們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唐朝的民族政策,乃至對對的領略和執(zhí)行現階段黨的各項民族政策也不乏借鑒意義?!?、唐朝羈縻府州制度的概況羈縻府州是唐朝的邊疆民族地方管理機構,重要建置于關內,河北,隴右,劍南和嶺南五道,《新唐書》(卷四三下)對其建置情況具體記載如下:“突厥,回紇,黨項,吐谷渾隸關內道者,為府二十九,州九十。突厥之別部及奚,契丹,降胡,高麗隸河北者,為府十四,州四十六。突厥,回紇,黨項,吐谷渾之別部及龜茲,于闐,焉耆,疏勒,河西內屬諸胡,西域十六國隸隴右者,為府五十一,州百九十八。羌,蠻隸劍南者,為州二百六十一。蠻隸江南者,為州五十一,隸嶺南者,為州九十二。又有黨項州二十四,不知其從屬。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1]唐政府又在“緣邊鎮(zhèn)守及襟帶之地”[2]設邊州都督府,在邊遠民族地區(qū)設邊州都護府主掌少數民族事務,涉及“慰撫,征討,斥堠,安輯蕃人及諸賞罰,敘錄勛功,總判府事”[3]等職責,唐朝共設有單于,安北,安西,北庭,安東,安南六個大都護府,上述史書記載的856個羈縻府州就重要統(tǒng)轄于這六大都護府之下。其中,單于,安北兩大都護府管轄北疆,安西,北庭兩大都護府管轄西域,安東大都護府管轄東北,安南大都護府管轄南疆。事實上,唐朝羈縻府州的數目還遠不止上面提到的856個,這些只是較穩(wěn)定的羈縻府州,尚有許多因時置時廢而未列入其中,以東北各民族地區(qū)為例,據學者研究,當時曾設有22個都督府,79個州[4],而反映在《地理志》中只有60個。此外,尚有大量僑治羈縻府州因寄附在邊州境內而未被記錄在內。唐羈縻府州的設立呈現出這樣一種趨勢:在時間跨度上,羈縻府州的設立貫穿唐王朝始終;在地區(qū)上,南疆各民族地區(qū)設立最早,繼而才在西北,東北和北疆廣泛設立;在總體數目上,南疆的羈縻府州少于其他各地。由此可見,羈縻府州制度不僅是唐朝一項相稱重要的民族政策的本質屬性,并且它與唐的民族關系的發(fā)展,變化的趨勢和過程息息相關。關于唐羈縻府州的特點,史籍中也有明確記載:“唐興,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諸蕃及蠻夷稍稍內屬,即其部落列置州縣。其大者為都督府,以其首領為都督,刺史,皆得世襲。雖貢賦版籍,多不上戶部,然聲教所暨,皆邊州都督,都護所領,著于令式?!盵5]據此可大體歸納為以下三點:(1)縣的劃分不以地區(qū),而以各少數民族部落為標準,府州縣的最高官員不由中央委任,而由其部落首領擔任,且職位世襲.(2)羈縻府州不同于普通的州直隸于中央,而是從屬于邊州都督府或都護府,屬唐中央政權間接統(tǒng)治下的唐版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3)羈縻府州在經濟發(fā)展方面享受優(yōu)惠的政策,納稅少,只承擔一定的貢奉義務.二、唐朝實行羈縻府州制度的歷史必然性“在分析任何一個社會問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絕對規(guī)定,就是要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范圍之內?!盵6]有唐一代,羈縻府州制度如此廣泛地實行絕非偶爾,而是當時歷史條件下各種主客觀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唐朝以前中原封建政權對周邊各少數民族地區(qū)的經略大體經歷了這幾個階段:秦漢時期為第一階段。其特點是開拓疆土,廣置郡縣。如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不久,就派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占據河套地區(qū),置34縣,建九原郡,遷徙罪犯實邊;派屠睢率50萬大軍征服南越和西甌,置桂林,象和南海三郡。漢武帝3次出兵匈奴,在匈奴故地設立朔方,九原,酒泉和張掖等郡,并先后遷數十萬人充實這一地區(qū);派兵攻占西南夷,置牂柯,沈黎等郡。此外,兩漢統(tǒng)治者先后在西域設立了西域都護,在烏桓設立了烏桓校尉,把漢王朝統(tǒng)治勢力發(fā)展到今天的新疆和遼寧西部等地區(qū)。這一時期,中原王朝表現了對經略地區(qū)人口和土地的強烈占有欲。然而,通過秦漢王朝的積極經營,我國疆域也基本上奠定下來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為第二階段。這一時期,周邊少數民族紛紛搬家內地,眾多民族雜居一起,中原許多割據政權都把保持境內的安定作為重要目的。對內遷少數民族實行以夷治夷方針,即以部落為單位妥善安頓,由部落首領治理。如魏武帝對匈奴,“始分其眾為五部,立其貴者為帥,選漢人為司馬,以監(jiān)督之”;諸葛亮治漢中時,“皆以其渠率而用之”;西晉武帝對南遷匈奴“并撫納之”,讓其最豪貴者為單于統(tǒng)領各部,“不相雜居”;北魏在僚人居住區(qū)設立巴州“以統(tǒng)緒僚,后以巴酋嚴始欣為刺史”;北周任命南中土長蠲瓚為南寧州刺史。而北魏以后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qū)設立的州級行政機構中,任用少數民族首領為刺史,是為唐朝羈縻府州制度之濫觴。隋朝為第三階段。文帝時,在國家剛完畢統(tǒng)一,國力不強,又面臨周邊一些少數民族侵擾的情況下,實行以安撫與和親并舉。在東北,對投降隋朝的4000余家契丹人,派韋沖為營州總管加以安撫,頗見成效:在西北,以光化公主嫁吐谷渾頭領伏允,實行和親,吐谷渾“自是朝貢歲至”;在南方,派裴矩安撫嶺南,“矩所綏訂二十余州,承制署其渠帥刺史縣令”;在西南,亦采用“多征戰(zhàn),少設防”的政策,有力量就加強統(tǒng)治,無力量便放棄。煬帝時,隨著國力的增強,煬帝竭力對外開拓疆域。在西方,出兵征服吐谷渾,在其故地設立河源,西海,鄯善,且末四部,調發(fā)戌卒,大興屯田,實行有效統(tǒng)治。在東方,3次出兵高麗,無功而還。總之,秦漢封建王朝通過對周邊少數民族地區(qū)經略,開拓了疆域,增強了周邊少數民族接受中原王朝領導的向心力,為魏晉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奠定了基礎。魏晉南北朝各封建政權對境內少數民族的經略,加深了民族融合的限度,隋王朝存在時間雖然較短,但它把中原王朝勢力擴充到西漢所經營的地區(qū),這些都為唐確立羈縻府州制度提供了條件。唐建立后,其民族政策也幾經變化。從太原起兵到至武德七年,唐政府為鞏固邊地和爭取外援的目的,基本上臣屬于東突厥,采用委曲求全的妥協(xié)政策。李淵起兵時,曾遣劉文靜等出使東突厥,以謀取東突厥支持。并約定“征戰(zhàn)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于是“始畢遣特勒康稍利獻馬千匹,會于降郡,又遣二千騎助軍”。正是在東突厥的支持下,李淵才得以迅速占據長安,并于公元628年建立唐朝。由于唐初與周邊少數民族發(fā)生關系最多的是東突厥,因此,唐初民族政策在與東突厥的交往中表現得最為明顯?!暗垡猿跗?,突厥資其兵馬,前后餉遣,不可勝記,突厥恃功驕傲,每逢遣使至長安,多暴橫,帝優(yōu)容之”。甚至縱容東突厥的使者殺死住在長安的西突厥使者。對于突厥多次入侵或扣押使者,唐統(tǒng)治者都是靠賄賂,和親換取安寧,李世民于貞觀三年(公元629年)突利可汗入朝時,曾對待臣們說:“往者,國家草創(chuàng),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稱臣于突厥,未嘗不痛心疾首,志滅匈奴”??蔀樽C。武德八年至貞觀二年,隨著國家的統(tǒng)一與國力的增強,唐政府實行以安撫為主的民族政策,并積極準備反擊東突厥,這從下面一些事件可以印證。武德八年四月,西突厥統(tǒng)葉護可汗遣使請婚,李淵便接受了裴矩提出的“遠交近攻”的建議,“遣高平王道立至其國,統(tǒng)葉護大喜”。七月,李淵對待臣曰:“突厥貪得無厭,朕將征之,自今勿復為書,皆用詔敕”,并派大將率兵鎮(zhèn)守邊地,防御東突厥進犯。這說明,李淵已不再愿維持與東突厥的不正常關系了。武德九年,李世民剛剛登上皇帝寶座,東突厥便傾兵南下進屯渭水便橋之北,直接威脅著唐都長安。李世民一面領兵與之對峙,擺處決戰(zhàn)姿態(tài);一面又給頡利送去了不少金帛。但這已不具有妥協(xié)性質,而是在“國家未安,百姓未富”,不能對東突厥取得完全勝利的情況下,所采用“靜以撫之”的策略。這也是李世民在即位初解決與少數民族關系的指導思想。同年十二月,益州大都督竇軌奏稱獠反,請發(fā)兵討之,李世民卻說:“獠依阻山林,時出鼠竊,乃其常俗,牧守茍能撫以恩信,自然帥服,安可輕動干戈,漁獵其民,比之禽獸,豈為民父母之意邪?”貞觀元年(627年),諸州奏稱嶺南酋長馮盎反,太宗也接受魏征建議,沒有輕動干戈。李世民一方面對周邊少數民族采用“靜以撫之”的策略,同時也積極準備解決東突厥威脅的問題。武德九年九月,東突厥頡利可汗獻馬三千匹,羊萬口,李世民不僅沒有接受,乃“詔頡利所掠中國人口者令歸之”。這是唐立國以來有關不屈從東突厥反而對突厥有所號令的頭一次,反映了唐王朝已經具有了與東突厥抗衡的實力。不久,唐太宗引諸衛(wèi)將率習射于顯德殿,庭諭之曰:“今朕不使汝曹穿池筑苑。專習弓矢,居閑無事,則為汝師,突厥入寇,則為汝將,庶幾中國之民,可以少安乎?”后來隨著東突厥內部分裂,原臣屬東突厥的薛延陀,回紇和撥野古等部的相繼背叛,加上東突厥住地大雪災,“羊馬多死,民大饑”。以及頡利與突利矛盾激化,頡利統(tǒng)治力量更加削弱,唐的軍事準備加緊進行。貞觀三年十一月,李世民通過充足準備,派軍11萬,由李勣節(jié)度,分道出擊突厥.貞觀四年鐵山一役,全殲頡利軍,俘眾十余萬,生擒頡利.強盛的東突厥被消滅,解除了唐朝立國以來所受的最大威脅.正如貞觀四年李世民對長孫無忌所說:“貞觀之初,上書者皆云,‘宜震耀威武,征討四夷,唯魏征勸朕偃武修文’,中國既安,四夷自服,朕用其言,今頡利成擒,其酋長并帶刀宿衛(wèi),部落皆襲衣冠,征之力也”。“中國既安,四夷自服”正是李世民幾年來解決與周邊少數民族關系中最深刻的體會。接著,李世民又花了十數年時間先后剿滅了吐谷渾,高昌,焉耆,薛延陀,龜茲等,并為擊敗西突厥奠定了基礎。在此期間對如何處置降眾管理少數民族地區(qū),作了多種嘗試,如在原東突厥之地設二府四州,在高昌國故地,各置州縣,都護府,留兵鎮(zhèn)守,在對薛延陀部,亦曾考慮“結以婚姻,緩轡羈縻”。這些措施或半途而廢,或未能奏效,或終未實行,然而,它卻為羈縻府州制度的建立作了準備。貞觀四年,就如何安頓十余萬東突厥降眾問題李世民與群臣展開討論,形成三派意見:多數人認為“北狄自古為中國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兗豫之間,分其種落散居州縣,教之耕織,可化胡虜為農民,永空塞北之地”;溫彥博提出“請于河南處,準漢建武時置匈奴于五原塞下,全齊部落,得為捍蔽,又不離其土俗,因而撫之,一則實空虛之地,二則示無猜之心,是含育之道也”;秘書監(jiān)魏征提出:“宜遣發(fā)河北,居其舊土----陛下以內地居之,數年之后,必將為后患”。最后李世民采納了溫彥博的建議,在‘東自幽州,西至靈州,分頡利故所統(tǒng)之地,置順,祐,化,長四州都督府,又分頡利之地為六州,左置定囊,右置云中都督府,以統(tǒng)其眾”。這估計還不能稱的上是羈縻府州的開端。一方面,我們先來考察一下這些行政機構的建置情況。對貞觀初李世民平定東突厥設立順,長,祐,化四州和定囊,云中二都督府之事?!杜f唐書》,《新唐書》,《唐會要》,《貞觀政要》等史籍均見記載,不用懷疑,至于定囊,云中二都督府所轄六州均無具體記載;《資治通鑒》雖有記載但沒能列出六州之名。翦伯贊,鄭天挺《中國通史參考資料》中在引《通典》記此事時,對六州作注云:“六州,據《唐會要》卷73系指定囊,云中及順,祐,化,長共六州都督府”。此說有一定道理?!缎绿茣5乩碇尽分须m把定囊,云中二都督府設立時間定為貞觀四年,但他們所屬的羈縻府州均是貞觀二十三年以后才置。對貞觀二十三年前所轄羈縻州縣無任何記載。四州中僅記順州,并注明祐,化,長后皆廢?!杜f唐書地理志》對定囊,云中二都督府沒有記載設立時間,它們所屬的羈縻州也是貞觀二十三年以后才置。四州記載情況為,順州作為下州,置于貞觀六年,長,化二州分別為貞觀七年和八年由夏州中的靜德縣和北開州改置。沒有記載州的級別,祐州不見記載。由此可見,定囊,云中二都督府和順,祐,化,長四州雖然史書記載不一,但在貞觀二十三年以前,都不是作為羈縻府州而出現的。另一方面,我們再看唐朝安頓后的突厥部眾情況。自東突厥敗亡之后,諸部落首領來降者,“皆拜將軍中郎將,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駘與朝士相半。因而入居長安者近萬家?!狈夤儋n爵,目的在于使他們與唐朝統(tǒng)治者共保安寧.正如太宗告誡突厥頡利可汗時所云:“今命爾為都督,爾宜善守國法,勿相侵掠,非徒欲中國久安,亦使爾宗族永全”;貞觀十三年發(fā)生東突厥降臣阿史那“夜犯御營”事件之后,許多朝臣認為“突厥留河南不便”。李世民也深感不安,于是同年七月李世民“詔右武侯大將軍化州都督懷化郡王李思摩,為乙彌泥孰俟利芯可漢,賜之鼓。突厥及胡在諸州安頓者并令度河,還其舊部,俾世作藩屏,長保邊塞”。并遣使與薛延陀書,言中國前破突厥,不是貪其土地,只是為了“恒欲更立可漢”才置東突厥所降部落于河南?,F在“突厥戶口蕃滋,---既許立之,不可失信,復其故國”。從李世民給薛延陀的璽書中我們可以看出,北遷東突厥的宗旨是“更立可漢,復其故國”。原初在突厥降眾中設立的府州,除長,祐,化三州被廢外,順州也僑治于幽州之境,定囊,云中二都督府也流于形式。李世民北遷東突厥降眾表白其在處置內附少數民族時所采用的“請于河南處,準漢武時置匈奴于五原塞下,全其部落,得為捍蔽”的措施沒有取得預期效果,不得不重新調整統(tǒng)治少數民族降眾的策略。我們最后再來分析一下被人們認為最能證明貞觀四年唐王朝在東突厥降眾中推行羈縻府州制度的一段文獻材料:“唐興,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諸蕃及蠻夷稍稍內屬,即其部落列置州縣”。其實這段文獻材料僅僅說明唐平定東突厥只是西北諸蕃及蠻夷稍稍內屬的開始,并不能作為在少數民族地區(qū)全面推行羈縻府州制度的證明。況且,唐太宗平定東突厥后,除對突厥降眾設了二府四州管理外,很長時間沒有進行大規(guī)模的經邊運動,更沒有在西北邊地少數民族地區(qū)推行府州制度,即使是這二府四州,也如上所述僅一州保存外,其余不是被廢,就是徒有其名。貞觀二十年(646年)唐朝軍隊擊敗了雄踞北方的薛延陀,并派員招附鐵勒諸部。在唐綏懷政策的影響下,八月,回紇,撥野古,同羅,仆骨,多濫葛,思結,跌結渾和斛薛等原臣服薛延陀的十一姓遣使入貢。奏稱:“奴等各有分地,不從薛延陀去,歸命天子,原賜哀憐,乞置官司,養(yǎng)育奴等”。李世民即“詔回紇等使宴樂,頒貴拜官,賜酋長書,遣右領軍郎將安永壽報使”。又詔“以戎狄與天地俱生,上皇并列,流殃構禍。乃自運初,朕聊命偏師,遂擒頡利,始弘廟路。已滅延陀,鐵勒百余萬戶散處北溟,遠遣使人,委身內屬,請同編列,并為州郡?;煸越?,殊未前聞,宜備禮告廟,仍頒示普天”。九月,唐太宗又親自到靈州會見回紇等諸姓使者?;丶v等諸姓先后到靈州的人數達數千人,“咸云愿得天至尊為天可汗,子子孫孫常為至尊奴,死無所恨”。再次表達樂意服從唐王朝領導。為此,李世民曾作詩“雪恥酬百王,除兇報千古”,并勒石于靈州,以示慶賀。由此可見,唐太宗對平滅薛延陀及鐵勒等諸部請求內附之事的重視遠遠超過平滅東突厥的戰(zhàn)事。在回紇等十一姓部落一再請求下,唐太宗李世民吸取解決東突厥和高昌問題的經驗教訓,決定把“順其所欲”的安撫政策與內地州縣制度結合起來,在周邊少數民族地區(qū)推行一種特殊的州縣行政制度,即羈縻府州制度。十二月,回紇等十一姓部落酋長和白酋長皆來朝。次年,“詔以回紇部為瀚海府,仆骨為金徽徽府,多濫葛為燕然府,撥野古為幽陵府,同羅為龜林府。思結為廬山府,渾為皋蘭州,斛薛為高闕州,奚結為雞鹿州,阿鐵為雞田州,契苾?yōu)橛芟?,思結別部為蹛林州,白為顏州。以其酋長為都督,刺史,各賜金銀繒帛及錦袍”。諸部酋長提出“歲貢貂皮,以充租賦”的規(guī)定也被批準,又置“燕然都護府統(tǒng)瀚海等六都督,皋蘭等七州”。后來,李世民對群臣曰:“朕于戎狄,所以能取古人所不能取,臣所以不能臣者,皆順眾人所欲故也”。這是唐太宗經數年探索才找到的對的解決周邊少數民族問題的最佳途徑。對這六府七州的設立,《舊唐書?;貍骷v》載:“史臣曰,自三代以前,兩漢之后,西羌,北狄互興部族,其名不同,為患一也。自太宗平突厥,破延陀,而回紇興焉,太宗幸靈武以降之,置州府以安之,以名爵玉帛以恩之,其義何哉?蓋以夷狄不可盡,而以威惠羈縻之”。我們從回紇等十一姓部落所置的十三府州及燕然都護府中可以看出,這些地方行政機構具有了以下特點,(1),這些府州的劃分都是以部落為單位,較大的為都督府,小的為州;(2),這些府州的設立都在少數民族故地,并體現了少數民族首領的規(guī)定和唐王朝統(tǒng)治者所采用的“順其所欲”的懷柔政策;(3),這些府州都以部落酋長為都督,刺史,并皆可世襲;(4),這些府州可以“以貢代租賦”,這是唐朝少數民族用貢代租賦的最早文獻記載;(5),這些府州都統(tǒng)一從屬于燕然都護。幾個少數民族地區(qū)府州同從屬于一個行政單位,這在以前文獻資料中也是沒有記載的。這些新設州所體現的特點與《新唐書。地理志》所載羈縻府州“即其部落列置州縣,其大者為都督府,以其首領為都督,刺史,皆得世襲。雖貢賦版籍,多不上戶部,然聲教所暨,皆邊州都督,都護所領,著于令式”的特性一致。所以,我們認為唐太宗在回紇等十一姓部落推行府州制度不僅標志著李世民對少數民族地區(qū)實行羈縻思想的確立,也標志著唐王朝在少數民族地區(qū)推行羈縻府州制度的開始。從此大量羈縻府州便在內附少數民族地區(qū)廣泛設立??傊?,唐太宗在解決周邊內附少數民族問題上,最終選定羈縻府州制度,既是唐太宗李世民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和自己不斷探索的結果,也是南北朝民族融合不斷深化與唐朝國力強盛對周邊少數民族吸引力增強,眾多民族紛紛規(guī)定內附的必然。三、羈縻府州政策成功實行的原則一方面,唐朝在設立羈縻府州的過程中對的地把握了適時適地的原則,成功地解決了“恩”與“威”的辨證關系,從而解決了困擾唐以前歷朝統(tǒng)治者的一大難題——與北方游牧民族的關系問題。唐以前的歷朝在對北方游牧民族攻與防,戰(zhàn)與和之間無所適從,懷柔招撫,偃武修文,結果多是耗竭財力,國力衰微或助長戎狄野心,喪失疆土;付諸討伐,窮兵黷武,又往往引致矛盾四起,政權嬗變。這攻守之間,張弛之際,蘊涵著深奧的軍事政治藝術。唐統(tǒng)治者對此有深刻的結識,高祖認為:“安人靜俗,文教為先;禁暴懲兇,武略斯重?!盵7]太宗則有更為精辟的見解:“夫兵甲者,國家兇器也。土地雖廣,好戰(zhàn)則人凋;中國雖安,妄戰(zhàn)則人殆.凋非保全之術,殆非擬寇之方,不可以全除,不可以常用。”[8]因而,在實踐中,唐政府采用對侵略叛亂者以沉重打擊,對附稱臣者則羈縻安撫的兩手策略,剛柔相濟,文武兼用,勝而后和,先威后惠,終于使強大的突厥和鐵勒,回紇各部甘心臣服,最終將其納入唐羈縻統(tǒng)治的范圍之內。對于這一策略的成功,古人早有評價。另一方面,唐朝在設立和管理羈縻府州的過程中,因地制宜,機動靈活,真正體現了“因俗而治”的基本原則。一方面,唐王朝羈縻府州設立的手段因當時的民族格局和各少數民族的民族特點而有所不同:對隴右,西域地區(qū)強大好戰(zhàn)的游牧民族武力征服在前,設羈縻府州并派重兵防守在后;對南疆和西南地區(qū)的蠻,獠弱小的從事農耕經濟的民族則重要以招弭懷撫的手段,在不動武力的前提下,依靠本民族酋帥的影響力達成撫定各族的目的,然后施以羈縻統(tǒng)治。另一方面,羈縻府州的設立并非在歸附的各少數民族地區(qū)采用一刀切的政策,唐統(tǒng)治者對各地區(qū)的自然地理條件和社會經濟水平給予了充足考慮,在統(tǒng)治方式上也作了不同的選擇和不斷的變動。例如,在西域地區(qū)設安西,北庭兩大都護府統(tǒng)領諸多羈縻府州縣,但在地處吐魯番盆地,自然條件優(yōu)越,經濟水平高于其他民族地區(qū)且軍事地理位置重要的原高昌國所在地區(qū)則設西州,直屬中央管轄。同時,在嶺南,西南經濟水平相對較高的部分地區(qū)也實行直接統(tǒng)治,對于一些最初設為羈縻州縣的地區(qū),隨著本地區(qū)經濟文化的提高,也不斷地改設為直隸州縣,進行直接統(tǒng)治。此外,唐的羈縻府州縣在具體管理方面也根據各民族地區(qū)經濟形態(tài)的非平衡性來制定有較為靈活的區(qū)域性政策。盡管唐初對少數民族的賦稅有具體規(guī)定:“若夷僚之戶,皆從半輸。蕃人內附者,上戶丁稅錢十文,次戶五文,下戶免之?!盵9]但在實際管理中,納賦稅的多限于南疆農耕經濟地區(qū)的羈縻民戶,而社會組織仍處在部落聯(lián)盟狀態(tài),經濟還很落后的廣大北疆地區(qū)人民幾乎是不被征課賦稅的,這種機動靈活政策的實行使得唐的羈縻府州治理更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和本地民眾的愿望,也反映出唐統(tǒng)治者的開明和明智。正因如此,唐朝的羈縻府州制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功效,極大地保證了邊疆廣大地區(qū)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使唐前期出現了中國封建社會從未有過的盛世景象,版圖空前擴大,國力迅速增強,經濟,文化,科技高度繁榮。與此同時,唐的民族關系也得到了空前發(fā)展,周邊各少數民族和中原民族的交流不斷深化,社會經濟水平日益提高,政治上也日趨成熟,這一切無不依賴于以羈縻府州制度為重要組成部分的羈縻政策的成功實行。唐朝羈縻政策不僅在后人的眼里是成功的,并且在當時它的成效就已表現得很明顯。貞觀四年(630年),四夷酋長厥請?zhí)铺跒椤疤炜珊埂保回懹^二十一年(647年),回紇諸部又請開“參天可汗道”,以表達對太宗的無比敬意[10];太宗駕崩之日,“四夷之人入仕于朝及來朝貢者數百人,聞喪皆慟哭,剪發(fā),割耳,流血滿地”[11]。這一件件史實已把少數民族對唐羈縻政策的開創(chuàng)者——唐太宗的深深愛戴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也雄辯地說明了唐羈縻政策在當時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自周朝華夷五方格局形成后,隋唐以前的歷代中原王朝統(tǒng)治者都抱有鮮明的夷夏觀,強調“貴華夏,賤夷狄”。在這種民族觀的支配下,統(tǒng)治者對周邊少數民族采用了不同形式的帶有羈縻性質的民族政策。周王朝采用五服制,規(guī)定“邦內甸服,邦外侯服,侯,衛(wèi)賓服,蠻,夷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賓服者享,要服者貢,荒服者王”[12],即與四裔民族保持一較為松散的政治上的服從與被服從的關系。兩漢時,實行屬國制,在匈奴,西羌,丁令,烏桓等各少數民族活動區(qū)設屬國,在中央設典屬國之職,?!罢菩U夷降者”[13];在西域設都護,戌己校尉等,對各少數民族地區(qū)進行管理,較之周朝,有了機構上的保證。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盡管在中央設有大鴻臚等管理少數民族事務的機構,但仍沒有制度上的突破。到了隋朝,隨著華夷觀念的淡化,羈縻府州制度初見端倪,《隋書。裴矩傳》記載,開皇十年(590年),裴矩平定嶺南高智慧等人作亂,大破俚帥王仲宣于廣州之后,“所綏集者二十余州,又承制署其渠帥為刺史,縣令”[14]。這二十多個州縣與其他州縣不同,已具有羈縻州縣的性質。唐朝在借鑒和發(fā)展歷朝實踐的基礎上,又以較為開明,寬容的民族觀為指導,其羈縻政策產生了質的奔騰。不僅有具體實行的機構,并且形成了一套較為系統(tǒng),嚴格的制度,以保證對各少數民族實行更有效的管理。較之以前歷代所實行的各項羈縻措施,羈縻府州制度在以下方面有了新的突破:(1)在地區(qū)范圍和組織形式上有所突破。唐以前歷代的羈縻機構多設在距離中原王朝并不遙遠且又較弱小的少數民族地區(qū),例如,西漢時僅在已歸附的南匈奴,羌,烏桓等西北地區(qū)設屬國,以都尉,校尉等官職代表漢廷解決該地區(qū)的軍事和民情,而唐朝則在遠離中央王朝的大漠南北和西域較強大的東西突厥,吐谷渾,薛延陀,回鶻等民族地區(qū)廣泛設立羈縻府州,從而使實行羈縻統(tǒng)治的地區(qū)大為擴展,羈縻府州下設都督和刺史,都督“掌督諸州兵馬,甲械,城隍,鎮(zhèn)戌,糧廩,總判府事”[15],刺史“掌宣德化,歲巡屬縣,觀風俗,錄囚”[16],這些官員發(fā)揮著對各少數民族更為全面的管理職能。(2)在行政從屬和治理原則上有所突破。一方面,唐羈縻府州制度大大強化了周邊民族對中央政權的從屬地位,少數民族首領的職權必須以受中央政權的冊封為根據,并直接接受邊州都督府,都護府或駐軍的控制。另一方面,唐羈縻府州在治理原則上不僅強調“依俗”,且更注重在“治”上做文章,把“依其故俗”只作為有效治理的一種方法,配合靈活多樣的措施,將羈縻府州治理滲透到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等不同層次。唐以后的宋,元,明,清歷朝,雖也有諸如土官制,土司制等對羈縻政策的繼續(xù)和發(fā)展,但隨著中原王朝勢力的絕對強大,各民族經濟文化聯(lián)系的日益加強,中央政府對各少數民族地區(qū)的控制限度也逐步加深,如元朝規(guī)定東北地區(qū)的女真族每年貢輸皮革,“進送鷹鷂”[17],明朝實行土流合治和改土歸流,清代明令內屬蒙古各旗“官不得世襲,事不得自?!盵18],直屬清王室管轄,此時所謂的羈縻政策已發(fā)生了本質上的改變,連古人都認可元時的土官制是一種“與前代虛名羈縻而異”[19]的制度。從這個意義上講,唐朝的羈縻府州制度不僅是古代羈縻政策發(fā)展的重要里程碑,并且可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羈縻政策的巔峰。當然,給予如此高的評價,并不意味著唐的羈縻政策盡善盡美,更不表達唐統(tǒng)治者持有“夷狄亦人耳”、“四夷可使如一家”的民族觀就說明唐代的羈縻政策不具有民族壓迫的性質?!懊褡鍓浩日呤菍V浦贫群途髦贫鹊倪z產?!盵20]在封建社會里,民族間的歧視和壓迫始終存在,只但是唐統(tǒng)治者較其他各代在民族問題上開明、寬容一些而已。四、羈縻府州制度實行的意義唐統(tǒng)治者善于總結以前歷代統(tǒng)治者在民族問題上的成功與失敗,并在解決與各少數民族的關系的實踐中形成了較為系統(tǒng)的民族政策:開疆拓土,懷柔撫納為第一層次;輸出儒學,漸陶聲教,以達同化之目的,此為第二層次.在具體實行過程中,和親,冊封,賞賜,任用等多種“懷柔遠人,義在羈縻”[21]的手段反復使用,而這一切無不與羈縻府州的設立和管理交錯進行,這也就決定了羈縻府州制度對唐中央和各少數民族都具有多方面的意義。政治方面,對唐中央政權來說,羈縻府州“皆邊州都督,都護所領”,其組織從屬關系已十分明確,對少數民族首領的大量冊封進一步強化了兩者的“君臣之位”;對各少數民族來說,上層貴族通過冊封而成為唐王朝的正式官員,身價,地位,權勢皆提高,通過受賞賜獲得的經濟利益頗為豐厚,自然安心做唐的臣子。與此同時,羈縻府州制度認可各少數民族的經濟形態(tài)和社會結構與中原地區(qū)存在的不平衡性,以不改變少數民族原有的生產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為基本原則,深受廣大少數民族人民的歡迎,因而極大地保證了唐邊疆廣大地區(qū)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這在西域地區(qū)尤為明顯,隋末唐初,西域地區(qū)曾是西突厥,吐谷渾,吐蕃三者角逐的戰(zhàn)場,加之又有高昌,焉耆,龜茲,疏勒,于闐以及“詔武九姓”等各民族政權的分裂割據,廣大西域各民族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唐建國之初,“以武撥亂”,通過艱苦斗爭,終于統(tǒng)一了西陲,使西域各民族統(tǒng)一于唐中央政權之下,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和規(guī)定而深得人心,使西北邊陲長時期保持了安寧與穩(wěn)定。軍事方面,羈縻府州受邊州府州駐軍的控制和統(tǒng)領,成為唐軍事上的后蓄力量,多次充當唐王朝的后備軍。因以部落劃分,唐的許多羈縻府州事實上成了悍勇善戰(zhàn)的游牧民眾的集合體,其戰(zhàn)斗力不可低估,經常能應唐王朝的一時之需參與唐軍對外作戰(zhàn),乃至幫助唐王朝平定內亂。這樣的例子在唐朝歷史上俯拾皆是:唐太宗征討龜茲,安西都護曾發(fā)鐵勒13部兵助而討之;永徽二年(651年)和顯慶元年(656年),瀚海都督婆閏先后兩次派回紇兵助唐大敗西突厥;安史之亂之時,回鶻在助唐平亂和與吐蕃作戰(zhàn)方面都發(fā)揮了重大作用,這些事實自身就已說明羈縻府州是唐朝的重要軍事力量。此外,經濟和文化方面,羈縻府州制度也為增進各少數民族地區(qū)和中原地區(qū)經濟文化聯(lián)系和交流提供了方便的條件和制度保證。羈縻府州制度下,邊疆地區(qū)與中原的經濟往來基本上有兩種:一是朝貢和回賜,二是互市,兩者事實上都是民族間的貿易行為。前者已無須多言,就后者來說,唐政府還專門設有諸互市監(jiān),“掌諸藩交易之事”,[22]雖然互市并非民間貿易,是在官方主持下進行的,帶有很強的政治色彩,但對于各少數民族經濟的發(fā)展還是大為有利的。如唐與回鶻之間的馬絹互市對回鶻的影響之大甚至遠遠超過經濟的范疇,在連續(xù)八十年的馬絹貿易中,回鶻大大積累了財富,在自身經濟,文化和政治結構諸方面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至于文化領域,唐政府歷來十分重視,并采用有關制度和措施加大力度對羈縻府州各少數民族進行教化。一方面,積極為少數民族辦學,長安設“國子學”,鄰近羈縻府州的地區(qū)設郡學,大量招收少數民族領袖子弟就讀,據史書記載,貞觀十四年(640年),國子學“增筑學舍千二百間,增學生滿二千二百六十員。于是四方學者云集京師,乃至高麗,百濟,新羅,高昌,吐蕃諸酋長亦遣子弟請入國學,升講筵者至八千余人”。[23]連偏遠的韋皋領劍南,也有南詔大臣子弟入質,“乃盡舍成都,咸遣就學”[24],在先后五十年的時間里,到成都求學者已數以千計。這種措施對傳播中原文化和提高少數民族文化素質十分有益,其中渤海國就是個典型的受益者,《新唐書》中對此有載:“初,其王數遣諸生詣京師太學,習識古今制度,至是逐為海東盛國”[25]渤海國可以雄盛海東,與其汲取了中原文化的營養(yǎng)密切相關。另一方面,唐公主出塞和親,攜帶大量儒書,佛經,歷法,醫(yī)藥等方面的書籍作為向各少數民族文化輸出的輔助手段,佛教能成為回鶻國的國教就是這種文化輸出的結果之一??陀^地講,羈縻府州制度所包含的多方面內容對雙方來說是具有不同側重意義的,就唐政府而言,更注重發(fā)揮它政治和軍事方面的作用,因此在羈縻府州制度下所采用的各項措施都帶有濃厚的政治、軍事色彩;而就各少數民族政權而言,則更注重于它對自身經濟文化發(fā)展上所具有的積極意義,羈縻府州制度最大限度地符合了雙方的即時利益,這正是它能順利實行的因素所在。參考文獻[1]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四三下)[M].北京:中華書局,1975.1119-1120.[2]劉昫.舊唐書(卷三八)[M].北京:中華書局,1975.1384.[3]杜佑.通典(卷三二)[M].北京:中華書局,1988.896.[4]孫玉良.唐朝在東北民族地區(qū)設立的府州[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6(3):231.[5]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四三下)[M].北京:中華書局,1975.1119.[6]列寧.列寧全集.(卷20)[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401.[7]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四九下)[M].北京:中華書局,1975.1311.[8]解縉,姚廣孝.永樂大典(卷19420)[M].北京:中華書局.1986.7224.[9]魏源.圣武記(卷三)[M].北京:中華書局,1989.53.[10]許有壬.至正集(卷三一)[M].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211-1225.[11]列寧.列寧全集(卷2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269.[12]王欽若.冊府元龜(卷一二四).[M]北京:中華書局,1997.1484.[13]吳兢.貞觀政要(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