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學基礎第章感覺器官_第1頁
解剖學基礎第章感覺器官_第2頁
解剖學基礎第章感覺器官_第3頁
解剖學基礎第章感覺器官_第4頁
解剖學基礎第章感覺器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解剖學基礎第章感覺器官第1頁/共37頁Page

2一、眼球眼球位于眼眶內,近似球形,由眼球壁和內容物組成(圖10-1)。第2頁/共37頁Page

3圖10-1眼球的水平切面第3頁/共37頁Page

4(一)眼球壁眼球壁從外向內依次分為外膜、中膜、內膜三層。1.外膜又稱纖維膜,由致密結締組織構成,厚而堅韌,具有支持、保護作用。它分為角膜和鞏膜。第4頁/共37頁Page

5(1)角膜占外膜的前1/6,無色透明,無血管,但有豐富的神經(jīng)末梢,感覺敏銳。角膜前層為復層扁平上皮,損傷后修復較快,且不留疤痕;中層有大量膠原纖維,損傷后常形成白色瘢痕,影響視力;后層為單層扁平上皮,損傷后不能再生。角

膜有屈光作用。第5頁/共37頁Page

6(2)鞏膜占外膜的后5/6,呈乳白色。鞏膜與角膜交界處的深面有一環(huán)形血管,稱鞏膜靜脈竇,是房水流出的通道。鞏膜變黃是黃疸的重要體征。2.中膜又稱血管膜,富含血管和色素細胞,呈棕黑色。它由前向后分為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第6頁/共37頁Page

73.內膜又稱視網(wǎng)膜。在視網(wǎng)膜中央稍偏鼻側處,有一圓形白色隆起,稱視神經(jīng)盤。盤中心有視網(wǎng)膜中央動、靜脈穿過,并分支分布于視網(wǎng)膜。視神經(jīng)盤處無視細胞,沒有視覺功能,故又稱生理性盲點。在視神經(jīng)盤顳側約3.5mm稍偏下方,有一色小斑,稱黃斑,其中央凹陷稱中央凹,是感光、辨色最敏銳的部位。第7頁/共37頁Page

8視網(wǎng)膜分兩層,外層為色素上皮層,內層為神經(jīng)層(圖10-2)。圖10-2視網(wǎng)膜細胞示意圖第8頁/共37頁Page

9(二)眼球內容物眼球內容物包括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它們透明無血管,具有屈光作用。第9頁/共37頁Page

10二、眼副器眼副器包括眼瞼、結膜、淚器和眼球外肌等(圖10-4)。(一)眼瞼眼瞼位于眼球前方,是保護眼球的屏障,分上瞼和下瞼(圖10-5)。第10頁/共37頁Page

11圖10-3晶狀體、睫狀體和虹膜角膜角第11頁/共37頁Page

12圖10-4眼眶矢狀切面圖10-5眼瞼第12頁/共37頁Page

13(二)結膜結膜是一層薄而透明的黏膜,分為瞼結膜、球結膜和結膜穹隆。瞼結膜襯覆于瞼內面;球結膜覆蓋在眼球前面;結膜穹隆是瞼結膜與球結膜之間的返折部,它又分為結膜上穹和結膜下穹。當上、下瞼閉合時,整個結膜圍成的囊狀間隙,稱結膜囊。第13頁/共37頁Page

14(三)淚器淚器包括淚腺和淚道(圖10-6),淚腺分泌淚液,淚道排出淚液。圖10-6淚器第14頁/共37頁Page

15(四)眼球外肌眼球外肌有7塊,均為骨骼肌,它們以位置和功能命名(圖10-7)。上瞼提肌提上瞼,內直肌使眼球轉向內側,外直肌使眼球轉向外側,上直肌使眼球轉向上內,下直肌使眼球轉向下內,上斜肌使眼球轉向下外,下斜肌使眼球轉向上外。第15頁/共37頁Page

16圖10-7眼球外肌第16頁/共37頁Page

17三、眼的血管(一)動脈眼的血液供應來自眼動脈。眼動脈是頸內動脈在顱腔內發(fā)出的分支,隨視神經(jīng)進入眼眶,分布于眼球、器淚、眼球外肌和眼瞼等處,其中最重要的分支為視網(wǎng)膜中央動脈。視網(wǎng)膜中央動脈穿行于視神經(jīng)內,在視神經(jīng)盤處分為視網(wǎng)膜鼻側上、下動脈和視網(wǎng)膜顳側上、下動脈4支,營養(yǎng)視網(wǎng)膜。第17頁/共37頁Page

18(二)靜脈視網(wǎng)膜中央靜脈及其屬支均與同名的動脈伴行,收集視網(wǎng)膜的靜脈血,它穿出視神經(jīng)后,注入眼靜脈。眼靜脈收集眼球和眶內其他結構的靜脈血,在眶內向后入顱腔與海綿竇相通。第18頁/共37頁Page

19圖10-8眼底(右側)第19頁/共37頁Page

20第二節(jié)前庭蝸器前庭蝸器(位聽器)又稱耳,可分外耳、中耳和內耳(圖10-9)。外耳和中耳有收集聲波和傳導聲波的作用;內耳有位覺感受器和聽覺感受器。圖10-9前庭蝸器概觀第20頁/共37頁Page

21一、外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一)耳廓

耳廓以彈性軟骨為支架,表面覆蓋皮膚。耳廓下部無軟骨的部分,稱耳垂,是臨床常用的采血部位。耳廓外側面中部有外耳門。耳廓有收集聲波的作用。第21頁/共37頁Page

22(二)外耳道外耳道是外耳門至鼓膜的管道,呈S形彎曲。外耳道外側1/3為軟骨部,內側2/3為骨性部。觀察成人鼓膜,應將耳廓拉向后上方,使外耳道變直。嬰幼兒外耳道短直,鼓膜近似水平位,檢查時應將耳廓拉向后下方。第22頁/共37頁Page

23(三)鼓膜鼓膜是橢圓形半透明的薄膜(圖10-10),與外耳道下壁之間呈45°角。鼓膜中央向內凹陷,稱鼓膜臍。在活體上檢查鼓膜時,可見鼓膜前下部有錐形的反光區(qū),稱光錐。圖10-10鼓膜第23頁/共37頁Page

24圖10-11聽小骨第24頁/共37頁Page

25(二)咽鼓管咽鼓管是連接鼻咽與鼓室之間的管道,可保持鼓室氣壓與外界大氣壓相等,保持鼓膜內外壓力平衡,以利于鼓膜的振動。小兒咽鼓管短而寬,接近水平,故咽部的感染可經(jīng)咽鼓管侵入鼓室,導致中耳炎。第25頁/共37頁Page

26(三)乳突竇和乳突小房乳突小房是顳骨乳突內互相連通的蜂窩狀小腔隙,其前方借乳突竇通鼓室,且三者黏膜相互延續(xù),故中耳炎可引起乳突炎。第26頁/共37頁Page

27三、內耳內耳又稱迷路,位于顳骨巖部骨質內,可分為骨迷路和膜迷路。骨迷路是骨質內的小隧道,膜迷路是套在骨迷路內的膜性小管和膜性囊。膜迷路內充滿內淋巴,膜迷路與骨迷路之間充滿外淋巴。內、外淋巴互不相通。第27頁/共37頁Page

28圖10-12骨迷路第28頁/共37頁Page

29(二)膜迷路膜迷路位于骨迷路內,由蝸管、橢圓囊和球囊、膜半規(guī)管組成,它們之間相互連通,充滿內淋巴(圖10-13)。第29頁/共37頁Page

30圖10-13內耳模式圖第30頁/共37頁Page

31圖10-14耳蝸的結構第31頁/共37頁Page

32四、聲波的傳導聲波傳入內耳感受器有兩條途徑,即空氣傳導和骨傳導,其中以空氣傳導為主。1.空氣傳導耳廓收集的聲波經(jīng)外耳道傳至鼓膜,引起鼓膜振動,振動經(jīng)聽小骨傳入內耳時,鐙骨底在前庭窗上做活塞運動,從而使前庭階和鼓階內的外淋巴振動,進而振動蝸管的內淋巴和基底膜,刺激螺旋器產生神經(jīng)沖動,神經(jīng)沖動由蝸神經(jīng)傳入聽覺中樞,產生聽覺。第32頁/共37頁Page

33第三節(jié)皮膚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的器官,平均達1.7m2。它具有保護、吸收、分泌、感受刺激、調節(jié)體溫、維持水鹽平衡、參與物質代謝等多種功能。當皮膚受到嚴重破壞,如大面積燒傷時,可因體液大量流失、水鹽平衡破壞等危及生命。第33頁/共37頁Page

34一、皮膚的結構皮膚分為表皮和真皮(圖10-15)。圖10-15手掌皮膚的微細結構第34頁/共37頁Page

35(二)真皮真皮位于表皮下方,可分為乳頭層和網(wǎng)織層,兩者無明確分界。1.乳頭層是緊靠表皮的薄層疏松結締組織,且向表皮突出形成真皮乳頭,擴大了真皮與表皮的接觸面積。2.網(wǎng)織層為乳頭層深面較厚的結締組織,內含粗大的膠原纖維束和較多彈性纖維,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