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基礎知識_第1頁
艾灸的基礎知識_第2頁
艾灸的基礎知識_第3頁
艾灸的基礎知識_第4頁
艾灸的基礎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yī)特色護理技術專業(yè)委員會次學術年會暨艾灸臨床運用新進展培訓班

艾灸的基礎知識七病區(qū)–楊小珍2021/5/91艾灸的概念艾灸的選材艾灸的分類及操作艾灸的作用艾灸的灸感、灸量及灸法補瀉灸效及適應癥施灸注意要點及禁忌

艾灸的去病反應2021/5/92艾灸的概念

艾灸也叫灸法,灸,《說文解字》解釋為“灼也”,是用火燒灼的意思。灸法是中醫(yī)治療和預防疾病的外治方法之一,是以艾葉為原料加工制作成艾絨,在一定穴位用各種不同的方法燃燒,直接或間接地施以適當溫熱刺激,通過經絡的傳導作用而達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種方法。灸療歷史悠久,堪稱是中醫(yī)學中最古老的療法之一。2021/5/93選材用作灸料的艾絨是用干燥的艾葉除去雜質搗碎成細軟的艾絨,貯藏備用。2021/5/94選材一要會捏。好的艾絨中沒有枝梗或者其他雜質,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起一撮,能成形。二要會觀。陳年艾絨的顏色應該是土黃色或者是金黃色,如果艾絨中參雜有綠色的,說明是當年艾。三要會聞。陳年艾絨聞起來有淡淡芳香,而當年的艾聞起來有青草味。四要會看。好的艾絨燃燒出的煙是淡白色,不濃烈,氣味香,不刺鼻,用其制成的艾灸在點燃后,燃出的艾煙向上。2021/5/95

艾絨的制作1農歷3~5月采集新鮮肥厚艾葉;2曝曬干燥,搗碎去雜梗、泥沙;3曬、搗篩反復多次,形成艾絨。粗艾絨:間接灸細艾絨:直接灸艾絨的保藏注意防潮、防霉、防蛀?!睹献印酚小捌吣曛?,當求三年之艾”之說。最佳灸料2021/5/96灸法的分類與操作灸法治療疾病,已有悠久的歷史。先是單純的艾灸,以后衍化為多種灸法,一般分為艾灸和其他灸法兩大類。艾灸類:艾炷灸和艾條灸。艾炷灸:直接灸和間接灸。非艾灸類:以燈火灸、藥物灸、電熱灸等較常用。2021/5/97灸法艾灸其他灸法

艾炷灸直接灸間接灸瘢痕灸無瘢痕灸隔姜灸隔鹽灸

隔蒜灸

隔藥餅灸艾條灸懸起灸

溫和灸回旋灸雀啄灸實按灸太乙神針

雷火神針

溫針灸溫灸器灸燈火灸

天灸:白芥子灸、細辛灸、天南星灸、蒜泥灸分類2021/5/98(一)艾炷灸把艾絨捏緊成規(guī)格大小不同的圓錐形艾炷。小者如麥粒大,中等如半截棗核大,大者如半截橄欖大。每燃燒一個艾炷,稱為一壯。艾炷灸可分為直接灸和間接灸兩類。一、艾灸法2021/5/99

將純凈的艾絨,放在平板上,用手搓捏成大小不等的圓錐形艾炷,艾炷高1厘米左右,直徑0.8厘米左右,根據臨床需要分大、中、三種規(guī)格小燃燒完1柱為一壯。

艾灸柱的制作2021/5/910又稱明灸、著膚灸,即將艾炷直接置放在皮膚上施灸的一種方法。根據灸后對皮膚刺激的程度不同,又分為無瘢痕灸和瘢痕灸兩種。1.直接灸2021/5/911又稱化膿灸,因施灸后局部組織燙傷化膿,結痂后留有瘢痕,故名。施灸前先在施術部位上涂以少量凡士林或大蒜液,以增加粘附性和刺激作用,然后放置艾炷,從上端點燃。灸畢,在施灸穴位上貼敷消炎藥膏,數(shù)日后可化膿,化膿時每天換膏藥1次。灸瘡30-40天左右愈合,留有瘢痕。(1)瘢痕灸2021/5/912在灸瘡化膿期間,局部需注意清潔,避免感染。對身體過于虛弱,或有糖尿病、皮膚病的患者不宜使用此法。臨床常用于治療哮喘、慢性胃腸病、瘰疬、風濕頑痹等,但由于這種方法灸后遺有瘢痕,故灸前必須征求患者的同意及合作。注意事項2021/5/913又稱非化膿灸。即將艾炷放置于皮膚上之后,從上端點燃,當燃剩2/5左右,患者感到燙時,用鑷子將艾炷挾去,換炷再灸,一般灸3-7壯,以局部皮膚充血、紅暈為度。施灸后皮膚不致起泡,或起泡后亦不致形成灸瘡。此法適用于慢性虛寒性疾病,如哮喘、眩暈、慢性腹瀉、風寒濕痹和皮膚疣等。(2)無瘢痕灸2021/5/914又稱間隔灸、隔物灸,是指用藥物或其他材料將艾炷與施灸腧穴皮膚之間隔開而施灸的方法。隔姜灸隔蒜灸隔鹽灸隔附子餅灸隔胡椒餅灸隔豆豉餅灸2.間接灸

2021/5/915(1)隔姜灸將鮮生姜切成直徑2~3cm,厚約0.2~0.3cm的薄片,中間用針刺數(shù)孔,放在應灸的部位,上置艾炷點燃。艾炷燃盡后易炷再灸。當患者感到灼痛時,將姜片向上提起,離開皮膚片刻,放下再灸;或緩慢移動姜片,至局部皮膚潮紅為止。一般灸3~6壯不引起燙傷,以皮膚紅暈而不起泡為度。間接灸分類2021/5/9162021/5/917

治療因感寒而致的嘔吐、腹痛、痛經以及風寒痹痛等。溫胃止嘔、散寒止痛2021/5/918(2)隔蒜灸用鮮大蒜頭切成0.2~0.3cm的薄片,一般灸5~7壯。因大蒜液對皮膚有刺激性,灸后容易起泡,若不使起泡,可將蒜片向上提起,或緩慢移動蒜片。2021/5/919此法多用于治療肺結核、腹中積塊及未潰瘡瘍等。此外,尚有一種自大椎穴起至腰俞穴鋪敷蒜泥一層的鋪灸法(長蛇灸),民間用于治療虛勞、頑痹等證。

2021/5/9202021/5/921

用于治療淋巴結核、肺結核及初起的腫瘍(未潰瘡癤、乳癰)及蟲、蛇、蝎、蜂蜇咬傷等病證。清熱解毒、殺蟲2021/5/922(3)隔鹽灸用純凈干燥的食鹽填敷于臍部,使其與臍平,上置艾炷施灸,一般灸5~9壯。此法有回陽、救逆、固脫之功。臨床常用于治療急性寒性腹痛、吐瀉、痢疾、淋病、中風脫證等。2021/5/9232021/5/924

治療急性寒性腹痛、吐瀉并作、中風脫證、四肢發(fā)涼等。回陽、救逆、固脫2021/5/925(4)隔附子灸以附子片或附子藥餅作間隔物。藥餅的制法,是將附子研成細末,以黃油調和制成直徑約3cm、厚約0.8cm的附子餅。由于附子辛溫大熱,有溫腎補陽的作用。用于治療命門火衰而致陽虛的陽萎、早泄、遺精和瘡瘍久潰不斂的病證。2021/5/926(5)隔胡椒餅灸以白胡椒末適量,加面粉和水制成厚約0.5cm,直徑2cm的圓餅,使中央呈凹陷形,置適量藥末(如丁香、麝香、肉桂等)填平,上置艾炷點燃施灸。每次灸5~7壯,以覺溫熱舒適為度。胡椒味辛性熱,有溫中散寒之功。主要用于治療胃寒嘔吐、腹痛泄瀉、風寒濕痹和面部麻木等癥。2021/5/927(6)隔豆豉餅灸用淡豆豉末加黃酒調和,制成與施灸部位大小適宜的餅,厚約0.6cm,軟硬適中,放于施灸部位,上置艾炷灸之,勿使皮破,每天灸1次,以愈為度。豆豉味苦性寒,功能解表發(fā)汗,除煩。此法可用于治療癰疽發(fā)背,惡瘡腫硬不潰、潰后不斂,瘡色黑暗等,可促使瘡口愈合。2021/5/928(二)艾條灸

以艾絨為主要成分卷成的圓柱形長條稱為艾條。點燃艾條施灸的方法稱為艾條灸。艾條灸可分為懸灸和實按灸兩種。

2021/5/929(1)溫和灸施灸時將艾條一端點燃,對準應灸腧穴或患處,距離皮膚2~3cm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穴灸10~15min,至皮膚出現(xiàn)紅暈為度。溫和灸促進混合痔術后組織修復的臨床研究溫和灸法治未病適應癥:慢性病、虛證。艾條灸2021/5/930(2)雀啄灸施灸時,將艾條點燃端對準施灸部位,如鳥雀啄食狀,一上一下,一起一落,忽遠忽近地移動施灸。一般每穴灸5-10min,灸至皮膚出現(xiàn)紅暈為度。多用于暈厥急救、小兒疾患、胎位不正、無乳等。雀啄灸法治療膝骨性關節(jié)炎的臨床研究雀啄灸治療術后腹脹雀啄灸治療足跟痛38例適應癥:急性病、實證。2021/5/931(3)回旋灸施灸時艾條點燃端距離施灸部位的皮膚2~3cm,均勻地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旋轉進行施灸。使皮膚有溫熱感而不灼痛,每穴灸10~15min,移動范圍在3cm左右。適用于風濕痹痛、神經性麻痹、皮膚病等。適應癥:筋脈痹阻、風濕痹痛。2021/5/9322.實按灸

將點燃的艾條隔數(shù)層布或棉紙實按在穴位上,使熱力透達深部,火滅熱減后重新點火按灸,稱為實按灸。施灸時,先在施灸腧穴部位或患處墊上布或紙數(shù)層。然后將藥物艾卷的一端點燃,乘熱按到施術部位上,使熱力透達深部,若艾火熄滅,再點再按;或者以布6~7層包裹艾火熨于穴位。若火熄滅,再點再熨。最常用的為太乙針灸和雷火針灸。適用于風寒濕痹、痿證和虛寒證。2021/5/933(三)溫針灸

是針刺與艾灸相結合的一種方法。在針刺得氣后,留針于適當深度,在針柄上穿置長約1.5cm的艾卷,點燃施灸;或在針尾搓捏少許純凈細軟的艾絨,點燃施灸,待艾燃盡,除去灰燼,再灸。注意防止灰火脫落燒傷皮膚。2021/5/934(四)溫灸器灸

溫灸器是一種專門用于施灸的器具,用溫灸器施灸的方法稱溫灸器灸,臨床常用的有溫灸盒和溫灸筒。施灸時,將艾絨點燃后放入溫灸筒或溫灸盒里的鐵網上,然后將溫灸筒或溫灸盒放在施灸部位15-20min即可。適應證:痹痛、麻木、痿證,以及腹部、腰部的一般常見病

2021/5/9352021/5/9362021/5/9372021/5/9382021/5/939二、其他灸法

又稱非艾灸法,是指以艾絨以外的物品作為施灸材料的灸治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2021/5/940是用燈心草蘸油點燃后在施術部位焠燙的方法,又稱燈草焠、燈草灸、打燈火、油捻灸,是民間沿用已久的簡便灸法。取10~15cm長的燈芯草或紙繩,蘸麻油或其他植物油,浸漬長約3~4cm,點燃起火后用快速動作對準穴位,猛一接觸聽到“叭”地一聲迅速離開,如無爆焠之聲可重復1次。此法主要用于小兒痄腮、乳蛾、吐瀉、麻疹、驚風等病證。(一)燈火灸2021/5/941(二)天灸又稱藥物灸、發(fā)泡灸。將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藥物,涂敷于穴位或患處,促使局部皮膚充血起泡的方法。其常用的有蒜泥灸、細辛灸、天南星灸等數(shù)十種。a.蒜泥c.天南星灸b.細辛灸d.白芥子灸2021/5/942灸法的作用1).溫經散寒2).扶陽固脫3).消瘀散結4).防病保健2021/5/943(一)溫經散寒《素問·異法方宜論篇》載:“臟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焫”所謂”寒邪”,就是引起疼痛或不適的寒氣灸法屬于熱療法,可以驅散寒邪,消解寒冷“通則不痛,不通則痛”在中醫(yī)上,艾灸常被用來灸治因寒濕邪所致的痹癥、偏于陽虛的各種病癥(如因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久痢、久瀉)以及因虛寒引起的痛經等癥。2021/5/944(二)扶陽固脫《扁鵲心書》記載:“真氣虛則人病,真氣脫則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p>

通過艾灸的溫熱驅寒,不但可以驅散寒邪,而且能夠阻止陽氣的消散,具有回陽固脫之功。凡氣虛下陷或陽氣欲脫之危證,皆可用灸法,以扶助虛脫之陽氣。臨床常用于治療亡陽虛脫證和中氣不足、陽氣下陷而引起的遺尿、脫肛、陰挺、崩漏、帶下、久泄、久痢、痰飲等。2021/5/945(三)消瘀散結“瘀”指瘀積不通,多由寒邪而致,艾灸能散寒,故能消瘀;“結”指的是由于氣血瘀滯形成的結塊,一般可以通過溫化來消解灸能使氣機通暢,營衛(wèi)調和,故瘀結自散。常用于治療氣血凝滯之疾,如乳癰(急性乳腺炎)初起、瘰疬(頸淋巴結核)、癭瘤等疾病。2021/5/946

無病施灸,可以激發(fā)人體的正氣,增強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長壽不衰??烧{理亞健康狀態(tài)。(四)防病保健《扁鵲心書·須識扶陽》說:"人于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壽也。"《醫(yī)說·針灸》說:“若要安,三里莫要干?!泵庖哒{節(jié)2021/5/947

灸感、灸量及灸法補瀉1.灸感概念灸感指灸療時患者的自我感覺。一般灸法:局部溫熱舒暢,溫度經久不消,微微灼痛。可由淺達深,亦可循經傳導?;摼姆ǎ壕臅r灼痛難忍,灸后化膿留瘢。2021/5/9482.灸量概念

1)指施灸數(shù)量的多少。通過艾炷的大小、壯數(shù)來計算。

2)灸量原則火足氣至,適度而止。運用時結合患者體質、年齡、病情、施灸部位等因素考慮。一般直接灸用小炷或中炷,間接灸用中炷或大炷。灸量不足,火候不到,就達不到治療目的。此外還應根據患者的體質、年齡、施灸部位、病情等因素確定灸量。

2021/5/949灸量選擇一覽表

灸量項目小炷少灸大炷多灸性別年齡體質女性、兒童、老人久病、體虛者男性青壯年新病、體壯實者施灸部位頭面、四肢、胸背、肌肉淺薄處腰腹、肌肉豐厚處病情風寒襲表、上實下虛沉寒痼冷、脾腎陽虛、中風脫證、亡陽(亡陽者灸之不計壯數(shù),直至陽氣恢復為止)2021/5/9503.灸法補瀉1)灸法補瀉的原則:“氣盛則瀉之,虛則補之”。2)操作方法補法:點燃艾炷,不吹其火,待其自滅。艾灸火力溫和,持續(xù)時間長,滲透力強,使真氣聚而不散。瀉法:點燃艾炷,口吹其火,使其快燃速滅,促使邪氣消散。2021/5/951施灸注意要點

1.診室環(huán)境,注意通風,保持空氣清新,減少煙霧過濃污染。

2.施灸時注意安全,防止艾火脫落,燒損皮膚、衣物。

3.灸療中若發(fā)生暈厥要及時處理,方法同暈針。

4.對于過饑、過飽、過勞、酒醉、情緒不穩(wěn)定者,不宜立即施灸。5.注意防止艾灰脫落或艾炷傾倒而燙傷皮膚或燒壞衣被。尤其幼兒患者更應該認真守護觀察,以免發(fā)生燙傷。6.艾條灸畢后,應將剩下的艾條套入滅火管內或將燃頭浸入水中,以徹底熄滅,防止再燃。如有絨灰脫落床上,應清掃干凈,以免復燃。2021/5/952先陽后陰先上后下先少后多先后順序先灸陽經,后灸陰經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頭部,后灸四肢施灸壯數(shù)先少后多2021/5/953施灸的禁忌

1.顏面部,五官部、乳頭、有大血管等處、關節(jié)活動部位,均不宜使用直接灸,以免燙傷形成瘢痕。2.一般空腹、過飽、極度疲勞和對灸法恐懼者,應慎施灸。對于體弱患者,灸治時艾炷不宜過大,刺激量不可過強,以防暈灸。一旦發(fā)生暈灸,應立即停止施灸,及時處理。3.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2021/5/954灸效及適應癥2021/5/955

灸效及適應癥

2021/5/956

灸效及適應癥

2021/5/957

灸效及適應癥

2021/5/958灸效及適應癥2021/5/959

灸效及適應癥

2021/5/960艾灸的去病反應1、艾灸后常常會有疾病加重的反應,這是正邪交戰(zhàn)的正常現(xiàn)象2、失眠:艾灸后常常會有失眠的癥狀,如果出現(xiàn)初次艾灸后失眠,也是一種反應,此時的失眠,多很疲乏無力,或嗜睡。3、艾灸的走竄現(xiàn)象,有時候我們艾灸中脘,會有肝區(qū)不適,或會有胃脘部不適,這很有可能你的肝有隱患或你的胃有疾病,艾灸就會主動幫助你去調整,這就是艾灸的通竄功能。4、艾灸的上火現(xiàn)象,很多人艾灸后會出現(xiàn)口干舌燥,這也是艾灸的一種反應,這種現(xiàn)象表明陰陽正在調整,陽不勝陰,這時要多喝白開水。5、艾灸后身體出現(xiàn)類似過敏的現(xiàn)象,有很多人艾灸后身上出現(xiàn)很多紅疹的現(xiàn)象,此時多以為是過敏了,其實,這些表現(xiàn)出來的癥狀,都是真陽元氣驅趕寒邪外出的表現(xiàn)。也是病邪在體表的反應。如果此時停灸,病邪還會入里,侵蝕臟腑。6、艾灸后皮膚表面會有汗液滲出,表明體內寒濕外排。7、艾灸期間:少食辛辣油膩,刺激。根據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表現(xiàn)也大有不同,此時應多加觀察。2021/5/961艾灸治療常見病取穴處方2021/5/962

(一)感冒

感冒常由外感風寒,客于肺衛(wèi),以鼻塞、流涕、噴嚏頭痛、惡寒、發(fā)熱、苔薄白、脈浮等為主要表現(xiàn)。治則:疏風解表散寒。常用懸灸法,隔姜灸法。操作步驟:

1、取穴:風池、大椎、曲池、合谷、尺澤。

2、配穴:風寒加風門、肺俞、列缺;氣虛加足三里;身痛加大杼;腹痛、腹瀉加神闕。2021/5/963

3、懸灸法:將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溫熱舒適感為度。每次選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鐘,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膚潮紅為度。每日1~2次,至治愈。

4、隔姜灸法:用鮮姜切成直徑大約3厘米~4厘米,厚約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間以針刺數(shù)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將艾炷放于姜片上點燃施灸,當患者感覺灼燙時,可將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燙傷。艾炷燃盡,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5~7壯。每次選取3~4穴,每日1次,至痊愈。特別提示:對于體虛易感冒者,可在夏季進行預防性治療。在感冒流行季節(jié)可按上述方法預防性治療一周。2021/5/964(二)痛經痛經多因體質素弱,氣血不足,沖任失調,胞宮失養(yǎng),復因情志失調、或經期受寒飲冷,以致經血滯于胞宮而成。以月經期前后或月經期中發(fā)生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本病相當于西醫(yī)的原發(fā)性痛經治則:溫養(yǎng)沖任,通經止痛。常用懸灸法、隔姜灸法。操作步驟:

1、取穴:中極、氣海、三陰交。

2、配穴:氣血虧虛加脾俞、胃俞;肝腎不足加肝俞,腎俞;寒凝加歸來、地機;氣滯加肝俞、太沖。2021/5/965

3、懸灸法:將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溫熱舒適感為度。每次選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鐘,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膚潮紅為度。每日1次,每個月經周期,以月經前3~4天開始治療,5次為1療程,共治療三個月經周期。

4、隔姜灸法:用鮮姜切成直徑大約3厘米~4厘米,厚約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間以針刺數(shù)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將艾炷放于姜片上點燃施灸,當患者感覺灼燙時,可將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燙傷。艾炷燃盡,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7~10壯。每次選取3~4穴,每日1次,以每個月經周期的月經前3~4天開始治療,5次為1療程,共治療3個月經周期。2021/5/966(三)膝痹病膝痹常因膝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慢性勞損、肝腎不足、外邪痹阻經脈所致。不通則痛,不榮則痛,以膝關節(jié)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顒踊蛱鞖庾兓瘯r疼痛加重,常反復發(fā)作。本病相當于西醫(yī)的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治則:通痹止痛。常用懸灸法、隔姜灸法。操作步驟:

1、取穴:局部壓痛點。

2、配穴:血海、梁丘、犢鼻、膝眼,陰寒重者加陰陵泉、足三里。2021/5/967

3、懸灸法:將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溫熱舒適感為度。每次選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鐘,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膚潮紅為度。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4、隔姜灸法:用鮮姜切成直徑大約3厘米~4厘米,厚約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間以針刺數(shù)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將艾炷放于姜片上點燃施灸,當患者感覺灼燙時,可將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燙傷。當艾炷燃盡,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7~10壯。每次選取3~4穴,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2021/5/968(四)項痹病項痹常因督脈勞損、氣血不足、感受外邪等導致經脈痹阻,以項部疼痛麻木,連及頭、肩、上肢,頸部活動受限,并可伴有眩暈等為主要表現(xiàn)。本病相當于西醫(yī)的頸椎病。治則:活血通經。常用懸灸法、隔姜灸法、溫盒灸法。操作步驟:

1、取穴:頸部壓痛點、頸夾脊、大椎、肩井。

2、配穴:督脈勞損者加命門、腰陽關;氣血不足者加足三里、神闕;風寒勝者加風門、肺俞;氣滯血瘀者加膈俞。2021/5/9693、懸灸法:將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溫熱舒適感為度。每次選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鐘,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膚潮紅為度。每日1次,7~10次為1療程。

4、隔姜灸法:用鮮姜切成直徑大約3厘米~4厘米,厚約0.3厘米~0.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