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黑龍江流域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_第1頁
(87)-黑龍江流域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_第2頁
(87)-黑龍江流域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_第3頁
(87)-黑龍江流域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_第4頁
(87)-黑龍江流域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黑龍江流域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內容提要:江河流域史的研究是學術界熱點問題,黑龍江流域史也不例外,僅建國五十于年來,中國學術界就公開出版了相關各類學術專著近300種,論文千余篇。本文從黑龍江流域綜合歷史及通史的研究、黑龍江區(qū)域民族史的研究等6個方面進行了總結評述。在此基礎上,筆者就黑龍江流域史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個人看法。關鍵詞:黑龍江流域史代表著作學術觀點黑龍江流域總面積180余萬平方公里。歷史上,整個黑龍江流域是中國的領土。十七世紀上葉,沙俄勢力開始侵入黑龍江流域。至十九世紀中后期,沙俄利用清政府的腐敗無能,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強占了我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僅黑龍江流域就多達80余萬平方公里。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外蒙古獨立后,黑龍江流域又有一部分成為蒙古國的版圖。如今的黑龍江流域已經(jīng)屬于中、俄、蒙三國共有,橫跨蒙古國的東方省、肯特省、蘇赫巴托省,俄羅斯的赤塔州、阿穆爾州、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qū)、濱海邊疆區(qū),中國的內蒙古自治區(qū)、黑龍江省和吉林省,其中屬于中國和俄羅斯的各占47%左右,只有6%在蒙古國境內。在我國學術界,歷來把黑龍江流域歷史作為東北史的一部分。因此,黑龍江流域史的研究與東北史的研究是密不可分的。而對于東北史的研究很早時期就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有清一代,有關東北之史學著述間有所出,主流以筆記、方志等為主,極富史料價值。自十九世紀后期起,由于邊疆危機,一些學者出于愛國之情,開始積極從事東北邊疆史地的研究,如吳大瀓《吉林勘界記》、曹廷杰《俄界情形》等。曹廷杰當是最杰出的學者之一。其在吉林任職期間,悉心查訪搜集了大量有關東北邊境、特別是黑龍江流域的資料,成《東北邊防輯要》、《西伯利亞東偏紀要》、《東三省輿地圖說》等書,對東北的地理、歷史、考古、民族諸方面均有涉獵。他首唱以“東北”為研究對象,開創(chuàng)了全面研究東北史的新局面。進入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東北淪于日寇之手,我國學者再度掀起了研究東北史的熱潮:傅斯年等人著《東北史綱》、國立四川學校出版《東北史》、金毓黻著《東北通史》,此三書是比較系統(tǒng)地研究東北歷史的奠基性著作。專門對黑龍江流域歷史的研究,早自清代即已開始。最早的一批涉獵者是清初流放到黑龍江流域的流人,當時正值沙俄入侵黑龍江。方式濟《龍沙紀略》、方拱乾《絕域紀略》、楊賓《柳邊紀略》、西清《黑龍江外紀》等書均為當時名作。特別是著名學者西清于嘉慶年間撰成的《黑龍江外紀》一書,為后人研究黑龍江歷史地理、驛站交通、民族習俗、流人史跡等提供了寶貴的資料。鴉片戰(zhàn)爭后,何秋濤《溯方備乘》、屠寄《黑龍江輿圖》等著作紛紛出版。光緒年間徐宗亮著《黑龍江述略》,詳細記錄了黑龍江的疆域、建置、貢賦、兵防等,被譽為“世紀實用之書”。另外,張伯英《黑龍江志稿》、黃維翰《黑水先民傳》及《呼蘭府志》、郭克興《黑龍江鄉(xiāng)府錄》等均是研究黑龍江史地的名著(對此,吳文銜《黑龍江古代簡史》亦有敘述)。但是,由于記載黑龍江流域歷史的文獻資料相對稀少,而且挖掘又不夠充分,直至建國前,我國學術界對黑龍江流域歷史文化的研究還處于萌芽階段。新中國成立后,有關黑龍江流域的大量檔案文獻被整理出來,諸如《東北義和團檔案史料》、《清代吉林檔案史料選編》、《清代黑龍江歷史檔案選編》、《長白叢書》、《黑水叢書》、《東北文史資料叢編》、《東北史料薈萃·先清史料》、《17世紀沙俄侵略黑龍江流域史資料》、《中俄邊界條約集》、《滿鐵史資料》、《中東路檔案史料匯編》、《吉林文史資料》、《黑龍江文史資料》、《呼倫貝爾盟志文史資料》、《興安盟文史資料》等,為我們提供了研究黑龍江流域史的豐富資料。另外,近百年來,黑龍江流域考古成就斐然,眾多遺址紛紛發(fā)掘,出土的大量文物資料真實地再現(xiàn)了黑龍江流域古代人類的生活場景,為我們的研究、特別是黑龍江流域史前史及古代史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既充實了研究內容、開闊了學者視野,也擴大了研究的范圍。在此基礎上,我國對黑龍江流域史的研究步伐明顯加快,尤其進入80年代后,更是呈多元化格局,通史、斷代史、各類專史著述大量問世,內容涉及到了黑龍江流域歷史的各個層面。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截止到2003年底,中國學術界公開出版的相關各類學術專著近300種,論文千余篇!現(xiàn)就一些主要代表著述舉評如下:1、對黑龍江流域綜合歷史及通史的研究專門以黑龍江流域為研究對象的代表著作有:徐兆奎《清代黑龍江流域的經(jīng)濟發(fā)展》(商務印書館1959年)、孫占文《黑龍江省史探索》(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吳文銜《黑龍江古代簡史》(北方文物雜志社1987年)、張?zhí)┫妗逗邶埥糯喼尽罚ê邶埥嗣癯霭嫔?989年)、辛培林《黑龍江開發(fā)史》(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黃斌《渤海國史話》(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黃斌等《大金國史話》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劉厚生《黑土地的古代文明》(遠方出版社2000年)、王承禮《中國東北的渤海國與東北亞》(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等。在這一類的著作中,多是研究黑龍江流域古代的歷史文化,涉獵到近現(xiàn)代的不多。另外,很多東北史著作同時也是研究黑龍江流域歷史的名著,如:中國科學院吉林省分院歷史研究所、吉林師范大學歷史系編著的《近代東北人民革命運動史(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吉林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部全面反映近代東北暨地區(qū)人民反帝反封建斗爭的著述;張博泉等著《東北歷代疆域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首次詳細論述了東北疆域的發(fā)展;王魁喜等著《近代東北史》(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闡述了近代中國政府對東北地區(qū)暨黑龍江流域的經(jīng)營和管轄;佟冬《中國東北史》(1~6卷)(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1998年陸續(xù)出版)、常城《現(xiàn)代東北史》(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86年)、孫進己《東北歷史地理》(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李澍田《中國東北通史》(吉林文史出版社)、李治亭《東北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1月),累積了大量有關黑龍江流域的歷史資料,奠定了當代東北暨黑龍江流域史的研究基礎。其它如傅朗云《曹廷杰與永寧寺碑》(遼寧人民出版社1988年)、常城《東北近現(xiàn)代史綱》(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年)、呂一燃《中國北部邊疆史研究》,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潘喜遷《東北近代史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等均是研究黑龍江流域史的優(yōu)秀著作。2、黑龍江區(qū)域民族史的研究黑龍江流域的歷史首先是民族發(fā)展史,因此,對黑龍江流域民族史的研究始終是我國學術界的熱點。1979年1月,國家民委在北京召開會議,決定編輯出版民族問題五種叢書,“中國少數(shù)民族簡史叢書”便是其中一種。同年3月,編輯出版任務下達各省區(qū),并列為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六五”規(guī)劃重點科研項目。此后,55個少數(shù)民族簡史陸續(xù)出版,涉及黑龍江流域少數(shù)民族歷史的有《蒙古族簡史》(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滿族簡史》(中華書局1979年版)、《達斡爾族簡史》(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等。此類著作還有:研究鄂倫春族歷史的代表著作——秋浦《鄂倫春人》(民族出版社1956年)、《鄂倫春社會的發(fā)展》(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中國少數(shù)民族鄂倫春族》(文物出版社出版1984年)、趙復興《鄂倫春族游獵文化》(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年)、都永浩《鄂倫春族游獵·定居·發(fā)展》(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2年);研究達斡爾族歷史的代表著作——滿都爾圖《達斡爾族》(民族出版社1991年);研究鄂溫克族歷史的著述——秋浦《鄂溫克人的原始社會形態(tài)》(中華書局1962年)、呂天光《鄂溫克族》(民族出版社1983年);反映赫哲族生活歷史的有劉忠波《赫哲人》(民族出版社1981年);反映黑龍江流域朝鮮族生活歷史的有徐基述《黑龍江朝鮮民族》(黑龍江朝鮮民族出版社1988年)。其中,研究滿族歷史著述最多,除上述《滿族簡史》外,代表作還有金啟宗《滿族的歷史與生活:三家子屯調查報告》(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劉慶華《滿族姓氏錄》、劉厚生《滿族薩滿跳神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劉厚生《〈舊滿洲檔〉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楊英杰《清代滿族風俗史》(遼寧人民出版社)等。田志和《民國初年蒙旗"獨立"事件研究》(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年)論述了民國初期內蒙古科爾沁右翼前旗扎薩克郡王烏泰等蒙族上層人物在呼倫貝爾、哲里木盟等地區(qū)煽動民族獨立,發(fā)動武裝叛亂的全過程,真實記錄并分析了當時中央和地方政府解決這一事件所采取的方針和政策,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另外,研究古代民族歷史的代表著作非常之多,如:陶晉生《女真史論》(臺北食貨出版社1981年)、干志耿《黑龍江古代民族史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楊保隆《肅慎挹婁合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林斡《東胡史》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89年)、孫進己《女真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劉厚生《中國東北民族與疆域研究》(時代文藝出版社2001年)、呂光天《貝加爾湖地區(qū)和黑龍江流域各族與中原的關系史》(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等、孫進己《東北各民族文化交流史》(春風文藝出版社1992年)、賈敬顏《東北古代民族古代地理叢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林斡《中國古代北方民族通論》(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李德山《東北古民族與東夷淵源關系考論》(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年)、林干《東胡烏桓鮮卑研究與附論》(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5年)等。研究東北暨黑龍江流域民族史的綜合類的代表著作是楊荊楚《東北漁獵民族現(xiàn)代化道路探索》(民族出版社1994年),研究民族宗教代表作如劉厚生《薩滿教》(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等。3、對于沙俄侵華史以及中俄(蘇)關系史的研究由于特有的地緣優(yōu)勢,沙俄對黑龍江流域的侵略史及黑龍江流域的中俄關系史始終在沙俄侵華史以及中俄(蘇)關系史的研究領域占重要地位。余繩武主編《沙俄侵華史》(第4卷上下冊,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論述了沙俄侵略中國邊疆、吞并中國大片領土的歷史事實,對有關中俄邊界的一系列條約的簽訂經(jīng)過、主要內容和邊界走向,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資料翔實,考證精確,是研究中俄邊界史的上乘之作。此類著作還有傅孫銘《沙俄侵華史簡編》(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李濟棠《中東鐵路:沙俄侵華的工具》(黑龍江人民出版1979年)。劉遠圖先生的專著《早期中俄東段邊界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在“尼布楚條約”問題上、在確定中俄界山外興安嶺走向問題上、中俄在額爾古納河的邊界起點問題等諸多方面都進行了有價值的探討,可謂考證精詳、觀點新穎,把中俄黑龍江流域邊界史的研究推上了一個新起點。其它著作如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關于江東六十四屯問題》(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北京師范大學清史研究小組編著的專題史《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條約》、郝建恒《中俄關系史譯名手冊》(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李學君《俄中關系—世紀之交時的求索》(中國地質出版社2001年)、張進良《黑龍江—中俄關系四百年》(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2年)、郭蘊深《中俄茶葉貿(mào)易史》(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等也都是該領域的優(yōu)秀著作。該研究領域還出版了數(shù)十種譯著,如蘇聯(lián)科學院遠東研究所等編《十七世紀俄中關系》第一、二卷,巴赫魯申著《哥薩克在黑龍江上》,巴爾蘇科夫編著《穆拉維約夫·阿穆爾斯基伯爵》,涅維爾斯科伊著《俄國海軍軍官在俄國遠東的功勛》,尼·班蒂什卡緬斯基編著《俄中兩國外交文獻匯編(1619—1792年)》等等都有了中譯本。4、關于日本對黑龍江流域的侵略及中國軍民抗日斗爭史的研究。在研究日本侵華史方面,鄧鵬翻譯的《黑龍江淪陷始末——一個特務機關長的回憶》(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蘇崇民《滿鐵史》(中華書局1991年)、韓曉辛培林《日軍七三一部隊罪惡史》(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高樂才《日本"滿洲移民"研究》(人民出版社2000年)均從不同角度論述了日本對黑龍江流域的侵略,其中不乏拓荒之作。在研究抗日斗爭史方面,抗聯(lián)史的研究成績最大。在中國抗日戰(zhàn)爭史上,開辟抗日戰(zhàn)場之早,堅持抗日斗爭時間之長,牽制敵人兵力之多,所作出的犧牲之大,要數(shù)東北抗日聯(lián)軍。八十年代初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東北抗日烈士傳》,1987年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出版的《東北抗日聯(lián)軍史料》和199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東北抗日聯(lián)軍斗爭史》可視為我國抗聯(lián)史研究的三個里程碑。特別是由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部分史學工作者組成的編寫組合編的《東北抗日聯(lián)軍斗爭史》是一部系統(tǒng)地反映東北暨黑龍江流域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進行武裝抗日斗爭的史書,記錄了東北抗暨黑龍江流域日游擊戰(zhàn)爭的發(fā)生、發(fā)展,中經(jīng)曲折直至取得最后勝利的全過程,是一部具有開拓性的學術著作。此外,高樹喬《東北抗日聯(lián)軍后期斗爭史》(白山出版社1993年)、全勇《東北抗聯(lián)征戰(zhàn)實錄》(湖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也是研究抗聯(lián)史的名著。其它著作如元仁山《東北義勇軍》(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劉澤夫《土龍山農(nóng)民暴動》(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譚譯《東北抗日義勇軍人物志》(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等在研究黑龍江流域抗日斗爭史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5、黑龍江流域移民問題的研究移民(含流人)問題也是黑龍江流域史研究的熱點。專著有要興盛《東北流人史》(黑龍江人民出版社),敘述了從西漢到清末兩千余年間東北流人的概況和歷史作用,是一部具有較高學術價值之作。該研究領域的優(yōu)秀論文極多,如:許淑明《清末黑龍江移民與農(nóng)業(yè)開發(fā)》(《清史研究》1991年第2期)提出,大批漢民的遷入,使黑龍江土地的開墾方法、耕作技術和農(nóng)業(yè)習慣都受到了影響。梁志忠《清初發(fā)往黑龍江的遣犯》認為,山東、河北、河南等省貧苦人民為謀生,冒險偷入東北各地,他們?yōu)殚_發(fā)東北做出了重大貢獻。(《黑龍江文物叢刊》1984年2期)。梁志忠《清前期發(fā)遣吉林地區(qū)的流人》(《史學集刊》1985年4期)一文,對清政府發(fā)配吉林流人的情況,及其對邊疆開發(fā)所起的歷史作用進行了精彩論述。田志和撰《論清末東部蒙族地區(qū)的移民實邊問題》(《北方文物》1987年2期),探討了移民實邊政策的具體實施情況,認為移民實邊是為了捍衛(wèi)國家領土主權,而土地開發(fā)是經(jīng)濟發(fā)展的必然。梁玉多《試析近代黑龍江流域的移民浪潮與經(jīng)濟開發(fā)》(《黑龍江社會科學》1996年5期)分別探討了十九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中國、俄羅斯和朝鮮向黑龍江流域的移民問題。6、其它專史的研究??捉?jīng)緯《日俄戰(zhàn)爭至抗戰(zhàn)勝利期間東北的工業(yè)問題》(遼寧人民出版社1958年)是建國后最早研究東北暨黑龍江流域民國時期經(jīng)濟問題的專著。田志和在《近代東北胡匪述要》(《東北師大學報》1992年3期)中,論述了近代東北胡匪的諸多特點,認為隨著東北形勢的變化,一些經(jīng)濟胡匪亦參與了各種政治勢力的活動,頗有創(chuàng)意。石方《區(qū)域社會史研究——黑龍江(1644-1911)》(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是第一部從社會史角度研究清代黑龍江流域歷史的力作,他的另一部代表作《哈爾濱俄僑史》(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引用大量的文獻資料論述了俄羅斯人在哈爾濱的僑居歷史。夏家駿的《清代黑龍江地主階級的構成與特點》(南開大學出版社1984年)探討了旗人大地主的出現(xiàn)及發(fā)展,分析官、商大地主的類別、異同、流民、小地主的出現(xiàn)與類別等,概括了他們的特點。此外,薛銜天《中東鐵路護路軍與東北邊疆政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3年)、高樂才《關東馬賊》(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曲曉范《吉林華僑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2002年)、曲曉范《近代東北城市的歷史變遷》(東北師大出版社2001年)也具有廣泛的影響。如前所述,黑龍江流域史的研究確已結出累累碩果,但與長江、黃河等江河流域文明史的研究成果相比,還僅是一個初步發(fā)展時期。下面筆者僅就黑龍江流域歷史的深入研究提出幾點看法,不當之處還望同仁批評指正。首先,黑龍江流域史前史和古代史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拓展。如黑龍江流域古人類的起源問題,古代民族的發(fā)展、遷徙與融合問題,與遼河流域及中原王朝的關系問題,考古成果在歷史研究中的具體應用問題等。其次,在黑龍江流域的歷史地位及其相關的理論問題的研究方面,張向凌先生在《黑龍江史志》2001年第2期、《學習與探索》2001年第4期上發(fā)表的《關于黑龍江歷史的幾個問題》、黃任遠等《黑龍江流域文明的地域特色及其對中華民族的貢獻》(《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年第一期)、李隨安《黑龍江歷史地位的變遷》(《黑龍江社會科學》1996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