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忠恕之道的人文精神_第1頁
儒家忠恕之道的人文精神_第2頁
儒家忠恕之道的人文精神_第3頁
儒家忠恕之道的人文精神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儒家忠恕之道的人文精神

一“忠”“寬恕”“善”為人儒家思想的內涵復雜、豐富、多變,與“仁”的核心密不可分??鬃影选爸宜 币暈椤叭手健?故《論語·里仁》中記曾子之言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薄爸宜 敝雷鳛槿寮覍W說的重要范疇,長期成為中國傳統(tǒng)社會維系人際關系和諧的基本道德法則,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價值觀。我們可以從語言學的角度進行考察“忠恕”的內涵?!墩f文解字》云:“忠,敬也。從心,中聲?!薄墩撜Z·雍也》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敝艺?心無二心,意無二意之謂。從其字形上看,“忠”為“中心”,中人之心,盡力為人謀故為忠;有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要使別人也能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別人?!冻o·離騷》云:“羌內恕己以最人兮”。漢代賈誼《新書·道術》云:“以己量人謂之恕?!蓖跻荨冻o章句》云:“以心揆心為恕?!痹S慎《說文解字》云:“恕,仁也。從心,如聲”。從其字型上看,“恕”為“如心”,如人之心,也就是寬仁之道,通俗來講就是推己及人。自己不想得到的,也就不要強加于人;自己不想要別人如何對待自己,也就不要如何對待他人。換句話說,將心比心,依據(jù)自己的判斷感受來推及他人的判斷感受,從而對他人行善,即為“恕”??梢?“恕”是古人道德的一項最基本的原則,也可以說是古代的人道主義觀點?!爸宜 痹诠糯寮业乃枷塍w系中一般是二者聯(lián)用,朱熹有言:“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四書章句集注》)因此,盡己之心和推己及人就成為儒學“忠恕之道”的經典解釋。但近代學者馮友蘭、楊伯峻等人則認為“忠”“恕”相通而有別,并立而存,是從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進行闡述。所謂“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是積極的一面;所謂“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衛(wèi)靈公》),是消極的一面。“忠”“恕”并立而存但確不可分,因為仁與恕在本質上是統(tǒng)一的,甚至立人、達人就是仁道推之于外的結果,是恕德的實際構成。儒家忠恕思想是中國傳統(tǒng)道德的重要倫理規(guī)范。在“忠恕”思想的發(fā)展過程中,“忠君”思想一度陷入愚忠的誤區(qū)。宋朝理學家將“三綱五?!碧嵘搅恕疤炖怼钡膶哟?并將效忠君王作為政治文化思想的核心內容,背離了儒家的原初精神。宋朝理學家所倡導的忠君思想是忠于一家一姓的奴性小忠,著眼于君臣黨派的政治私利而非國家民眾的長治久安,與儒家以人為本、立王為民的仁愛思想已不可同日而語。歷史地看,孔子貴“仁”,以“愛人”為恕道之外在前提,這與孔子恕道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密切相關。春秋時期,戰(zhàn)亂頻繁,政局動蕩,社會各種矛盾激化,加之生產力發(fā)展的帶動,引起了思想觀念的巨大變革。舊的禮樂制度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發(fā)展,神的地位受到沖擊,人的作用日益彰顯。故“愛人”中首先確定了個人的人生方向,嚴于“君子”和“小人”之辨,以培養(yǎng)“君子”品格為目標,在此基礎上倡導推己及人,才能真正重塑社會禮儀。雖然仁學不免帶有家族社會的狹隘性和等級性,但愛作為一種普遍性原則和道德精神已經得到社會公認,深入人心,化為一種穩(wěn)固的道德標準而不可動搖。P61由“愛親”到“愛人”,再到“泛愛眾”,孔子對行仁之方提出了更高層次的道德規(guī)定,在此基礎上提出關于“己”“人”關系的恕道思想當是孔子對傳統(tǒng)倫理思想的一大推進??鬃訉W說中的己人關系表現(xiàn)為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也是儒家恕道思想的內在原則。首先,在處理“己”“人”關系問題上,“己”作為行為的主體,發(fā)揮著主導作用,“恕道”作為為人的準則,就是要做到“盡己”。因為“己”是一切行為的出發(fā)點,一個人自身道德素質的好壞往往制約和影響其行為的道德結果。一個人如若自己都沒能做到,怎能推及他人?如若沒有嚴格約束自己,沒有優(yōu)良的品質,推及他人也只能適得其反,造成負面后果??鬃幼允紝π奚砭涂吹脴O為重要,以修身為本,以本統(tǒng)末,以最終實現(xiàn)天下大同的理想。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論語·衛(wèi)靈公篇》載:“忠,盡己也。盡己之理而忠,則以貫天下之理;推己之情而恕,則以貫天下之情。推其所盡之己而忠恕,則天下情理無不貫也?!庇纱丝梢?“忠”“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二者相輔相成。在這里,我們可以把“忠”理解為忠誠、盡心,所謂恕道與忠恕之道并無太大異義,即忠誠、盡心的踐行恕道思想,推己及人。在儒家的倫理視域中,盡己修身是實現(xiàn)恕道思想的必要前提,但是人作為社會群體的成員,并不是獨立的個體,在人際交往中懂得推己及人顯得更為重要。孟子曰:“萬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盡心上》)在孟子看來,當萬事萬物都已經具備于心的時候,反躬自問,如果所認識的一切都是誠實無欺的,就會非??鞓?。但是,僅有自身的認識是不夠的,所以按推己及人的恕道努力地去做才是離實現(xiàn)仁德最近的途徑?!抖Y記·大學》謂:“所惡于上,毋以使下;所惡于下,毋以事上;所惡于前,毋以先后;所惡于后,毋以從前;所惡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惡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謂絮矩之道”。這是說,厭惡上級對待我的態(tài)度,就不要用同樣的態(tài)度去對待自己的下屬;厭惡下屬對待我的行為方式,也不要用同樣的行為方式事奉自己的上司;厭惡前人所做的事情,就不可以對我后面的人做那些事情;厭惡后人所做的事,就不要對前人做那些事;厭惡右邊的人所做的惡事,就不要把同樣的惡行加在左邊的人身上;厭惡左邊的人所做的惡行,就不要把同樣的惡行加在右邊的人身上。因此,所謂“絮矩”之道,就是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看問題,以己度人,也就是“恕”?!洞髮W》中的恕道思想重在強調以身作則的道德示范作用,簡言之,亦是“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在“恕”的問題上,孔子并不贊成沒有原則,無條件的寬容退讓,在探討“己”“人”關系時,孔子提出了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的主張。所謂直者理義道德是也,不違義理方稱直。以直報怨就是要從道德義理出發(fā),該怎樣對待就怎樣對待,不以別人對自己的仇怨為轉移。以怨報怨固然不對,倘若被人欺騙也去欺騙別人,只能走向一種無休止的惡性循環(huán)。但“恕”并不是要求人一味的寬容忍讓,并不是讓人拋開原則寬宥他人所有的過失。歷史上有一些人對此作了庸俗的理解,主張遇事皆忍、“百忍成金”,甚至可以迂腐到“唾面自干”的地步。這實質上已遠離了“寬恕”的真正內涵,是奴性意識的表現(xiàn),在實際生活中十分有害,也是我們今天應予以拋棄的。P126一個人唯有堅持自己恪守的原則,才能真正做到理解他人,與人為善,推己及人,以心度人??鬃拥乃〉烙^教給了我們一種處世的分寸,違背了內在原則和道德底線的事情,就不需要一味地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來約束自己。所謂“違仁不恕”就是這個道理。由上可知,儒家的恕道觀無疑蘊含著偉大的人文精神。就孔子而言,他力圖為戰(zhàn)亂頻繁、禮制混亂的春秋社會尋找到一條新的出路。身處于中國文化大變革的時代,孔子不僅順承了中國文化發(fā)展中已經表現(xiàn)出來的宗教人文化、道德化的路向,而且通過在禮樂文化的形式規(guī)范背后,點明“仁”作為其內在于人生本質的根源性,挺立了人的道德主體性,充分突顯了人的道德自主性在成就人之真實自我生命中所起到的主導作用,從而開拓了—個人格的、人文道德的內在世界??鬃铀〉浪枷氪偈估?、愛民的思想產生,使君主帝王傾聽民心,關注民生,這也順應了時代發(fā)展的趨勢,推動了當時社會的進步。繼孔子之后,各個時代的儒家學者也無不以“忠恕之道”闡發(fā)其人文理想和社會關懷,其根本的原因,乃是因為“忠恕之道”對于升華人的主體精神、激發(fā)人的道德良知、推動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儒家忠出現(xiàn)的意義今天,科學技術已成為第一生產力,經濟全球化、政治民主化的浪潮將人類社會引入一個全新的時代。但是,科技的發(fā)展,經濟的增長,政治的進步并不必然給人類帶來一個道德崇高的世界。相反,人們的道德狀況令人擔憂,不容樂觀。貧富差距的拉大,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甚至局部的戰(zhàn)亂,都在給人們敲響道德的警鐘。不同地區(qū)、種族和文化環(huán)境中人們的精神領域和文化差異所帶來的沖突日益受到關注。西方自由、民主、科學、平等、博愛等思想在中國越來越趨于主導地位,相反,傳統(tǒng)倫理道德卻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時代的進步逐漸湮滅。人們的行為越來越多的受到利益的驅使,而越來越少的考慮自身行為在人際交往中的合理性以及對自身行為所應承擔的道德責任。在牛奶中摻加三聚氰胺、石蠟、蘇丹紅,因贍養(yǎng)問題與老人對簿公堂,路遇車禍卻不敢施以援手等道德滑坡現(xiàn)象歷歷在目。以此而言,重溫儒家的恕道思想,可謂是對治這些社會頑疾的一大良方。如果全民皆以“盡己修身”、“推己及人”來處理人際關系,緩解人際矛盾,維護社會和諧,必有利于當代社會的道德建設。首先,儒家忠恕之道有利于人們共通共融,在多元的文化中達成道德的共識。儒家恕道強調人同此心,或人同我欲,默認人類在道德方面的共同性。雖然在現(xiàn)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價值標準趨于多元化,但是恕道引導人們從自我的角度出發(fā)考慮別人,“己所欲”與“人所欲”就變成了相通的心理需求,從而達到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和相互寬容。在當代社會的價值調節(jié)中,恕道思想能夠規(guī)范人們在價值認知上的統(tǒng)一。其次,儒家忠恕之道強調個人修養(yǎng)和主體的覺醒,有利于自我責任意識的重建。人不是孤立的存在,是因為社會而存在,每個人在享受應得權利的同時都應該考慮自己所應承擔的責任義務。以一人之心貫通千萬人之心,從而使每個人都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創(chuàng)造社會價值,與此同時產生的社會效益也為社會成員共同所有。再次,儒家忠恕之道有利于人際間的和諧共處?,F(xiàn)代社會信息通達,利害相關,但人與人之間多是金錢與利益的交往,淡薄了人情。唯有多溝通,不隔膜,不對立,不強人從己,寬容待人,人與人之間的良性互動才能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人際氛圍,促進社會的安定團結。在各民族之間也應提倡和諧共容,彼此架起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真誠合作,和平共處的橋梁。最后,儒家忠恕之道由“推己及人”到“推己及物”,引導人們與自然和諧共處,有利于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人類為追求自我生存和發(fā)展而對自然肆無忌憚的開發(fā)利用已經對環(huán)境造成了無法彌補的破壞,治理遠遠趕不上污染的速度,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也讓人嘗到了苦果。人們提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