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惠大道工程(第I-1標段)道路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1頁
茶惠大道工程(第I-1標段)道路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2頁
茶惠大道工程(第I-1標段)道路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3頁
茶惠大道工程(第I-1標段)道路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4頁
茶惠大道工程(第I-1標段)道路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茶惠大道工程(第I-1標段)道路施工圖設計說明PAGE3項目概述項目區(qū)位茶惠大道位于重慶市南岸區(qū)、經開區(qū)及巴南區(qū)范圍內,是重慶市快速路四橫線的東段工程,是內環(huán)快速與繞城高速間的重要骨架聯(lián)系道路。道路起于茶園立交,經現(xiàn)狀茶園玉馬路,由西向東穿越樵坪山,途徑巴南區(qū)惠民鎮(zhèn),繼續(xù)向東下穿繞城高速,之后順接至武隆射線高速,線路全長約8.96km,含四座立交(茶園立交、東站立交、樵坪山立交、惠民北立交)。項目區(qū)位圖區(qū)域發(fā)展狀況及項目背景重慶市東部主要拓展區(qū)域為由南山、樵坪山、明月山圍合成的槽谷地帶,茶園經開區(qū)位于南山與樵坪山之間槽谷地帶,總體面積約120平方公里。茶園經開區(qū)控規(guī)面積約24.5平方公里,拓展區(qū)面積約16.9平方公里。茶園經開區(qū)為重慶主城區(qū)重要的城市副中心為主城區(qū)東拓主要區(qū)域,按照市政府規(guī)劃,茶園地區(qū)要建成120平方公里、100萬人口的“二環(huán)新城”。目前茶園經開區(qū)城市建成區(qū)已達到1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加上產業(yè)帶來的流動人口約50萬人。茶園片區(qū)城市配套逐步完善,片區(qū)分布有茶園公租房,工商大學分校、職業(yè)學院、重慶附二院江南園區(qū),以及南岸區(qū)政府及南岸海關等政府職能部門。同時片區(qū)居住及商業(yè)開發(fā)建設迅速,眾多知名開發(fā)企業(yè)相繼在茶園拿地開發(fā),已引入的開發(fā)企業(yè)有同景新城,金科世界城,魯能領秀城,江南小區(qū),金隅大成等等。茶園片區(qū)發(fā)展迅速,已成為重慶市重點發(fā)展片區(qū)。但是重慶東南部除茶園經開區(qū)發(fā)展迅速外,其他二環(huán)內惠民功能區(qū)及二環(huán)外二圣鎮(zhèn)等槽谷地帶發(fā)展相對滯后,東部拓展整體效率較低。東部拓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有:(1)重慶市主城區(qū)東南部骨架路網稀疏,已建骨架道路大多為茶園經開區(qū)與西側中心城區(qū)聯(lián)系通道,缺乏與二環(huán)(繞城)高速的聯(lián)系通道,導致二環(huán)內開發(fā)條件較差;(2)主城區(qū)向東快速路出口通道稀缺(僅有三橫線一條),導致在節(jié)假日主城區(qū)東出城方向嚴重堵車。隨著茶園片區(qū)軌道6號線的開通,慈母山隧道、南山隧道的建成通車,以及重慶東站選址于茶園中心,并計劃將于2024年左右建成通車,茶園經開區(qū)的發(fā)展將更加迅速。目前重慶市東南片區(qū)城市快速骨架道路建設已無法滿足城市東拓展,茶園經開區(qū)及重慶東站發(fā)展建設的需求,交通配套建設滯后矛盾日益突出。本項目主線茶惠大道起于茶園立交,途徑重慶東站,止于繞城高速,全長約8.96km,是重慶市東部重要快速干線,對構建主城區(qū)對外交通體系,促進片區(qū)發(fā)展意義重大。2020年,重慶市為加快重慶主城片區(qū)東拓發(fā)展,完善主城東南片區(qū)進出城通道,完善重慶東站交通配套建設,將茶惠大道工程作為重慶市重點市政工程項目。我院在接受業(yè)主關于茶惠大道工程設計委托后,立即組成了項目組,在收集了與項目有關的道路規(guī)劃資料、規(guī)劃軌道線、高鐵東站及客運專線資料,現(xiàn)狀地形資料、軌道6號線施工圖資料、道路周邊紅線及國土已發(fā)件資料、現(xiàn)場踏勘等其他資料的基礎上,組織各專業(yè)現(xiàn)場勘查,調繪,進行了詳細的方案設計。同時項目設計過程中與沿線相關產權單位、交通部門、軌道交通、鐵路東環(huán)線設計單位、市交通局、南岸區(qū)規(guī)劃局、巴南區(qū)規(guī)劃局及惠民開發(fā)等相關部門進行了充分研究討論,于2019年10月~2020年3月完成了茶惠大道方案設計并通過南岸區(qū)和巴南區(qū)規(guī)劃自然資源分局審查,于2020年06月完成了茶惠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并通過重慶市發(fā)改委審查,于2020年07月完成了茶惠大道工程初步設計并通過重慶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審查,我院在充分吸收上階段審查意見基礎上于2020年08月完成了本次茶惠大道工程(第I-1標段)施工圖設計。工程建設規(guī)模及工程標段劃分情況工程建設規(guī)模茶惠大道西起內環(huán)快速茶園立交出口,向東南方向橫穿茶園中心區(qū),上跨開成路后,下穿鐵路東環(huán)線,再通過樵坪山隧道穿出,于巴南區(qū)惠民鎮(zhèn)北側接入繞城高速,終點順接至武隆高速,線路全長8.96km。道路等級為城市快速路,設計車速茶園立交至樵坪山隧道口段(K0+000~K4+230地面層采用60km/h,其他路段地面層及茶惠大道高架層設計車速采用80km/h。標準路幅分配分為兩種類型布置,第一種路幅分配為茶園立交至開成路(K0+000~K4+000)采用高架快速路幅布置(地面雙6+高架雙6車道),標準路幅寬度44m;第二種路幅分配為開成路至繞城高速段(K4+000~K8+960)布置為地面整體式雙向6車道斷面,標準路幅寬度36m。全線共設置了4座立交(茶園立交、東站立交、樵坪山立交、惠民北立交),主要結構物有1座收費站,1座主線隧道(長2.391km),2座匝道線隧道(長1.928km),1座高架橋(長4.4km),及主線其他跨線橋梁2座(長830m)。本次茶惠大道工程(第I-1標段)為茶惠大道樁號K0+000~K3+575段范圍,具體標段劃分及設計內容見下文。工程標段劃分情況本本項目施工圖設計文件共分為三個標段:茶園立交獨立標段、第I標段(包括2個分標段I-1,I-2),第II標段。茶園立交獨立標段:高架左線K0+000~K0+320.995(茶園立交順接段)。第I標段:茶惠大道K0+000~K3+575(茶園立交至樵坪山隧道洞口)I-1分標段:茶惠大道K0+000~K3+575(南岸區(qū)段主線:茶園立交至機電路口)。I-2分標段:茶惠大道K3+575~K4+230(東站立交:機電路口至樵坪山隧道洞口)。第II標段:茶惠大道K4+230~K8+960(樵坪山隧道洞口至繞城高速)。工程設計范圍及主要設計內容本次茶惠大道工程(第I-1標段)K0+000~K3+575段起點與茶園立交獨立標段相接,線路橫穿茶園中心區(qū)標準路幅分配為高架快速路幅布置(地面雙6+高架雙6車道),標準路幅寬度44m。高架路道路等級為城市快速路,設計時速80km/h;地面層道路等級為城市主干路,設計時速60km/h。本標段設置了2條輔道匝道,主要結構物有1座高架橋(長約3.575km),及1座現(xiàn)狀拼寬橋(長約30m)施工圖設計圖紙共分為五冊,分別為第一冊為道路工程,第二冊為交通工程、第三冊為排水及照明工程,第四冊為橋梁及支擋結構工程,第五冊為景觀綠化工程。本說明為第一冊道路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設計依據、標準和規(guī)范設計依據(1)《重慶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2007-2020)(2)《重慶市主城區(qū)綜合交通規(guī)劃》(2010-2020)(3)《重慶市主城區(qū)交通發(fā)展年度報告》(2018)(4)《重慶市軌道交通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5)《重慶市軌道交通線網調整規(guī)劃》(6)重慶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總體規(guī)劃(2011-2020年)(7)重慶市巴南區(qū)惠民中心區(qū)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2012-2020年)(8)茶惠大道沿線1:500現(xiàn)狀地形圖(9)軌道6號線施工圖設計資料(10)軌道6號線支線、8號線、20號線,24號線相關規(guī)劃資料(11)軌道27號線相關規(guī)劃資料(12)茶惠大道工程選址紅線(13)重慶市交通局于2019年6月14日批復的本項目“交通行政許可決定書”(渝交管養(yǎng)許[2019]453號)(14)重慶市巴南區(qū)惠民開發(fā)辦公室“關于茶惠大道方案征求意見的復函(2020年1月2日)”(15)重慶市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于2020年6月12日“關于茶惠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渝發(fā)改投資[2020]802號)(16)重慶市規(guī)劃和自然資源局于2019年1月19日批復的本項目“關于工程辦理規(guī)劃管理手續(xù)的復函意見書”(渝規(guī)通函[2019]南岸市字第0005號)(17)重慶市巴南區(qū)規(guī)劃和自然資源局于2020年3月24日批復的本項目“關于工程辦理規(guī)劃管理手續(xù)的函復意見書”(18)重慶市城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于2020年9月29日關于本項目的初步設計批復(渝建函[2010]982號;(19)我院完成的《茶惠大道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詳細勘察)》(2020年08月)(20)茶園新區(qū)玉馬路現(xiàn)狀雨、污水及綜合管網測量資料(21)《重慶東站片區(qū)控制性規(guī)劃》(22)現(xiàn)場踏勘收集的其他相關資料設計標準和規(guī)范(1)道路、交通工程設計規(guī)范《市政公用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guī)定》(2013版)《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公路工程部分)》(建標[2002]99號)《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城市建設部分)》(2002年版)《城市道路交通規(guī)劃設計規(guī)范》(GB50220-95)《城市道路交通設施設計規(guī)范》(GB50688-2019)《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guī)范》(CJJ37-2012)《城市快速路設計規(guī)程》(CJJ129-2009)《城市道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CJJ193-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設計規(guī)程》(CJJ152-2010)《城市道路交叉口規(guī)劃規(guī)范》(GB50647-2011)《城市道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CJJ194-2013)《城鎮(zhèn)道路路面設計規(guī)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地下工程設計規(guī)范》(CJJ221-2015)《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GB50763-2012)《城鎮(zhèn)道路養(yǎng)護技術規(guī)范》(CJJ36-2016)《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14)《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D50-201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D40-2011)《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規(guī)范》(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細則》(JTG/TD81-2017)《公路工程抗震規(guī)范》(JTGB02-2013)《公路環(huán)境保護設計規(guī)范》(JTGB04-2010)《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11)《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13)《城鎮(zhèn)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guī)范》(CJJ1-2008)《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200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細則》(JTG/TF30-2014)《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細則》(JTGTF20-2015)《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T3610-2019)《公路土工合成材料應用技術規(guī)范》(JTG/TD32-2012)《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F80/1-2017)(2)地標規(guī)范《重慶市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編制技術規(guī)定》2017年版《城市道路交通規(guī)劃及路線設計規(guī)范》(DBJ50064-2007)《重慶市城鎮(zhèn)道路平面交叉口設計規(guī)范》(DBJ50/T178-2014)《城鎮(zhèn)道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DBJ50145-2012)《橡膠瀝青路面技術規(guī)范》(DG/TJ08-2109-2012)《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DGJ50-078-2016)《城市道路維護工程設計規(guī)范》(DB50/T305—2008)對初步批復的執(zhí)行情況重慶市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2020年9月29日下達關于本項目初步設計批復,對本階段設計對初設批復意見的執(zhí)行情況如下:工程建設規(guī)模及主要技術指標批復意見:該工程位于南岸區(qū)、巴南區(qū),主線全長約8.96Km。工程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新建東站立交、樵坪山立交、樵坪山隧道、惠民北立交和改造茶園立交。意見執(zhí)行情況:按批復意見執(zhí)行。初步設計審查專家提出的施工圖設計階段須修改完善的意見:1.部分互通設計速度為匝道40km/h,縱坡達7.0%偏大,建議控制在6.0%以內。回復:同意專家意見,下階段對匝道縱坡進行優(yōu)化調整,控制在6.0%以內。2.本項目與6號線、8號線、24號線、27號線等多條軌道及鐵路交叉,應補充交叉位置典型斷面圖和與主管單位的書面協(xié)議?;貜停和鈱<乙庖?,下階段補充本項目與軌道相交斷面關系圖,并補充軌道保護初設批復文件。交通分析項目交通功能定位茶惠大道是重慶市快速路四橫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主城區(qū)內、外環(huán)之間的快速聯(lián)系通道,以及重慶市高速公路進出主城的主要進城通道之一,同時茶惠大道還是高鐵客運東站的主要對外交通疏散性道路,茶園經開區(qū)內部重要的城市服務性道路,因此茶惠大道為重慶東部城區(qū)重要的交通干線,道路等級宜確定為城市快速路。茶惠大道在交通量組成方面,具有重要的過境通道作用(占主要),同時又為茶園區(qū)域內部重要服務性道路(占次要),因此路幅結構形式宜設置為主輔路,或雙層高架路幅形式快速路,使得過境交通與服務交通分流,達到減少對中心城區(qū)交通干擾,實現(xiàn)快速過境的目的。交通需求分析與預測交通量基礎資料(1)機動車發(fā)展截至2018年底,主城區(qū)機動車擁有量172萬輛;其中汽車擁有量152.5萬輛,私人小汽車擁有量143.7萬輛。2018年主城區(qū)居民日均機動車出行總量965萬人次,主城區(qū)流動人口日均機動化出行總量174萬人次。機動化出行中,個體交通方式占比35.0%,地面公交占比42.1%,軌道出行占比16.3%,巡游出租車占比5.8%,其他占比0.8%(2)出行次數根據重慶市主城區(qū)交通發(fā)展年度報告,2010年主城區(qū)居民每日人均出行次數為2.25次,到2020年主城區(qū)居民每日人均出行次數為2.58次,出行目的為上班、上學、其它活動(購物、業(yè)務、娛樂、探親訪友等)和回家四種。項目范圍內的規(guī)劃定位是居住、教育、商業(yè)金融、行政辦公等職能。交通具有顯著的時間性,高峰小時出行量集中,交通量占日出行比重大,出行具有較明顯的方向性。(3)影響范圍直接影響區(qū):茶園組團、魚嘴組團、界石組團、南坪組團、李家沱組團、大楊石組團、渝中組團、觀音橋組團唐家沱組團。間接影響區(qū):整個主城區(qū)區(qū)域。道路及路網交通量調查分析(1)重慶東站周邊路網交通量預測a)重慶東站旅客量根據規(guī)劃,東站客運接待能力規(guī)劃為日348輛,西站規(guī)劃為342輛,北站規(guī)劃為321輛。相關資料預測結果,重慶東站旅客發(fā)送量2025年為3526萬人。樞紐主要包括鐵路、常規(guī)公交、長途汽車、軌道交通、小汽車與出租車五大交通客運樞紐。旅客發(fā)送量預測表年度年旅客發(fā)送量日旅客發(fā)送量(萬人)(萬人)2025年35269.66b)交通方式劃分重慶東站各交通方式需求結果如下表所示:重慶東站高峰小時交通需求預測結果(pcu/h)年度軌道交通常規(guī)公交長途客運出租車小汽車步行合計2025年/52729622271595/4645各種交通方式構成中,長途客運和出租車主要由鐵路換乘量轉移而來;常規(guī)公交和小汽車出行中,絕大部分是為滿足東站樞紐交通出行需求。c)重慶東站周邊路網交通量預估重慶東站周邊主要進站道路路網東站周邊配套道路進站交通量分擔表序號道路名稱交通量(pcu/h)分擔比例1開成路83618%2香溪路69715%3興塘路102222%4西環(huán)道46510%5茶惠大道162635%合計合計4645100%(2)現(xiàn)狀玉馬路交通流量調查項目組組織人員于2018年4月對茶惠大道現(xiàn)狀玉馬路段的交通流量進行了連續(xù)觀測,經過統(tǒng)計分析,高峰小時車流換算小客車交通量結果如下所示:茶惠大道現(xiàn)狀交通流量調查表路名方向早高峰晚高峰流量(pcu/h)飽和度流量(pcu/h)飽和度茶園立交至迎春路東→西26180.7324190.68西→東23330.6526860.75迎春路至機電路東→西16300.7612760.59西→東8400.3916300.76交通量預測(1)預測方法為了準確把握其發(fā)展規(guī)律或趨勢,首先應深入研究該區(qū)域、尤其是項目直接影響區(qū)域內的社會、經濟以及各種綜合運輸方式的運量、周轉量、分擔比重、歷年交通量的增長和區(qū)域產業(yè)結構、產業(yè)布局變化趨勢等因素,在大量調查的基礎上,通過分析社會經濟與交通運輸發(fā)展兩者之間的相關關系,把握未來交通量的增長趨勢,研究區(qū)域未來的交通生成與吸引、交通分布情況及客貨流量和流向特點,采用“四階段”法進行交通發(fā)生預測、交通分布預測、方式劃分預測,最后運用基于GIS的交通規(guī)劃軟件TRANSCAD,進行交通量分配預測。(2)交通量預測年限根據《城市道路交通規(guī)劃及路線設計規(guī)范》,參照項目的建設計劃,確定2023年為預測基年,預測中期2033年,遠期為2043年。(3)預測模型1)發(fā)生預測交通發(fā)生預測的目的是建立分區(qū)產生的交通量與分區(qū)土地利用、社會經濟特征等變量之間的定量關系,推算規(guī)劃年各分區(qū)所產生的交通量。通常采用回歸分析法進行預測,其模型為:式中:Y——規(guī)劃年分區(qū)交通發(fā)生(或吸引)預測值;X——規(guī)劃年分區(qū)機動車擁有量值;——回歸系數。模型標定方法采用最小二乘法,則式中:n——分區(qū)數。交通影響小區(qū)劃分2)交通分布出行分布是指交通分區(qū)之間的出行交換,任意兩個交通分區(qū)之間的出行分布量與這兩個分區(qū)各自的出行生成量和區(qū)間出行阻抗相關,出行分布的預測即對各交通區(qū)之間及各交通區(qū)內部的出行量進行預測。本項目的交通分布預測采用FRATAR模型,該方法認為兩交通區(qū)之間未來的交通量不僅與兩交通區(qū)的交通生成增長系數有關,而且還與整個項目影響區(qū)域的各交通區(qū)的交通生成系數有關。交通出行分布圖弗雷特法的計算公式如下:式中:Tij:未來交通區(qū)i區(qū)到j區(qū)的交通分布量;tij:現(xiàn)狀交通區(qū)i區(qū)到j區(qū)的交通分布量;i:i區(qū)現(xiàn)狀交通產生量和未來交通產生量之間的增長系數;j:j區(qū)現(xiàn)狀交通吸引量和未來交通吸引量之間的增長系數。計算過程中仍需要作迭代計算,即用下式進行重新計算、,然后將、作為、代入上式進行第二輪計算,如此反復,直到、收斂于1左右。 式中:Gi:未來小區(qū)交通產生總量;Ai:未來小區(qū)交通吸引總量;、:由計算公式計算出的小區(qū)交通產生、吸引總量。利用上面的FRATAR模型推算出各區(qū)之間將來的交通分布情況。3)方式劃分出行方式劃分主要是指人們選用何種交通工具作為出行手段,包括公交車、大客車、小客車、步行或其他。結合重慶市主城區(qū)的公共交通發(fā)展戰(zhàn)略,突出公共交通在城市客運交通中的主導地位。出行方式的不同直接關系到交通集散的人流和車流的數量,及出行路徑的選擇。影響居民出行選擇方式的主要因素有:出行時間、相對出行費用、出行者的經濟情況、建設項目周邊交通服務設施的數量以及各種交通工具的相對出行服務水平等。4)交通分配根據交通流特性分析,本項目遠景交通量主要為誘增交通量。誘增交通量是由于道路的新建或改建而誘發(fā)潛在的交通量發(fā)生。根據運輸需求理論,當道路建成后,因其服務特性極大改善,給直接影響區(qū)的經濟發(fā)展帶來活力,經濟的新增長刺激隱性需求轉變?yōu)楝F(xiàn)實需求,使得客貨需求量增大。為準確把握未來各特征年份各路段誘增交通量,定量計算其具體數值,我們采用《公路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辦法》中的重力模型方法進行誘增交通量預測,其公式如下:現(xiàn)狀區(qū)間交通出行量為零時:式中:——區(qū)發(fā)生交通量; ——區(qū)集中交通量; ——重力模型參數。本項目的建成將改善影響區(qū),特別是直接影響區(qū)的交通條件,誘發(fā)潛在的交通需求;另外,由于本項目的建設將極大改善地區(qū)的投資環(huán)境,進一步促進該地區(qū)經濟發(fā)展,而誘發(fā)交通需求,這種新增交通量用以往的歷史趨勢是難以描述的,因此考慮為誘增交通量,即將要產生誘增交通量。交通分配的關鍵在于費用模型的建立。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從車輛在路段上的平均行使時間進行考慮,利用交通分配模型并結合TRANSCAD交通規(guī)劃軟件進行交通量的分配。(4)預測結果將交通分布的結果,運用交通規(guī)劃軟件TransCAD在項目影響范圍內的各特征年規(guī)劃道路網上進行交通量分配,并結合對路阻函數、道路通行能力的分析和研究,得到該項目影響范圍區(qū)內特征年的交通網絡流量分配圖如下。交通流量路網分布圖從片區(qū)流量流向圖可以看出:片區(qū)主要交通骨架道路:茶惠大道,六縱線,三橫線,興塘路,通江大道及開成路。其中茶惠大道為高鐵東站區(qū)域主要進站服務道路之一。茶惠大道(茶園立交至繞城高速)主線交通預測結果:由交通路網分配可知:茶惠大道(茶園立交至繞城高速)道路工程各特征年高峰小時交通量結果如下所示:高峰小時交通量預測表(pcu/h)路段特征年茶園立交至開成路開成路至繞城高速20233390194020284982285020336666381520381108754662043128856366茶惠大道沿線立交節(jié)點交通預測結果:目標年2043年沿線立交規(guī)模及定位立交名稱相交道路相交道路等級立交交通量(pcu/h)立交等級茶園立交六縱線,內環(huán)快速快速路26674樞紐型(A級)東站立交開城路主干路18732樞紐型(A級)樵坪山立交東聯(lián)絡線主干路18017樞紐型(A級)惠民北互通繞城高速高速路11754樞紐型(A級)(5)車道數論證①道路等級和計算行車速度論證根據《重慶市主城區(qū)綜合交通規(guī)劃》,確定茶惠大道為城市快速路,考慮其在路網中的重要性并結合交通量的遠景預測,確定設計行車速度為地面層80km/h(玉馬路現(xiàn)狀為60km/h),高架層為80km/h。②車道數論證分析根據《城市道路交通規(guī)劃及路線設計規(guī)范》(J11026-2007),城市道路單車道設計通行能力為Nm=1400pcu/h,取兩段道路2043年的預測交通量Nd分別為12885、6366,由此可以計算車道數為:M=Nd/Nm分別為9.2、4.55,根據計算,建議茶惠大道全線按雙向6車道進行設計,茶園立交-開成路段遠期按照雙向10-12車道考慮。(6)道路設施后期評價茶惠大道道路工程設計標準采用設計車速為地面層60km/h,高架層80km/h,標準路幅茶園立交至開成路(K0+000~K4+000)采用高架快速路幅布置(地面雙6+高架雙6車道),標準路幅寬度44m,;開成路至繞城高速段(K4+000~K8+960)布置為地面整體式雙向6車道斷面,標準路幅寬度32m。,能滿足影響區(qū)內經濟發(fā)展和交通量增長的需要。目標年(2043年)茶惠大道交通狀況評價表路段評價內容茶園立交至開成路開成路至繞城高速預測交通量(pcu/h)128856366估算通行能力(pcu/h)144006860飽和度0.890.92服務水平DE由上表可以看出,至2043年茶惠大道通行能力能夠滿足交通需求。工程建設條件軌道交通規(guī)劃茶惠大道沿線有已建成運營的軌道6號線、規(guī)劃軌道6號線東延伸段、軌道8號線,軌道24號線,及軌道20號線,共5條軌道線路相交。已運營軌道6號線于通江大道交叉口設置有軌道茶園站,遠期與軌道20號線在該站實現(xiàn)換乘,兩條線路在道路設計范圍內沿通江大道下方平行布置。軌道6號線東延伸線,軌道8號線,軌道24號線均為東站接入連接線,目前處于初設階段。通江大道茶惠大道通江大道茶惠大道軌道6號線茶園站平面總圖建設區(qū)域工程地質條件地理位置氣象水文(1)氣象線路區(qū)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春早秋遲,夏熱冬暖,初夏有梅雨,盛夏多伏旱,秋季有綿雨,冬季多云霧,霜雪甚少,無霜期長,日照少,風力小,濕度大。多年平均氣溫為18.50℃,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7.50℃,最熱(7月)平均氣溫28.0℃,極端最高氣溫42.90℃(2006年8月15日),極端最低氣溫-3.10℃(1992年1月16日);霧日一般從上年的10月至次年的1月出現(xiàn),年均為37.40天;無霜期年均為351天;日照年均時數為1168.88小時,風速年均數為1.10米/秒;夏季雷雨時常出現(xiàn)短時大于17米/秒的陣性大風。相對濕度年均為81%;年均降水量1187毫米,其中5~9月雨量最多,占全年降水量50%左右,且多雷陣雨、大雨或暴雨。春秋二季降水量比較接近,占全年降水量20%左右,冬季(12~2月)降水量最少,僅占全年降水量6%。全境常年降水量有62%分布在夜間。一年內風向最高者為北風,1、4月份有東風,6~9月份有西南風,12月份有東北風。據歷年觀測統(tǒng)計,年平均風速為1.1m/s,最高為4月份達1.5m/s,最低為11月份僅0.9~1m/s,全年平均風速僅屬一級風。(2)水文茶惠大道起點東站立交惠民北立交終點樵坪山立交樵坪山隧道茶惠大道起點東站立交惠民北立交終點樵坪山立交樵坪山隧道圖2.1-1項目地理位置圖工程地質條件地形地貌本段茶園立交至機電路為現(xiàn)狀玉馬路,設計擬對玉馬路進行拓寬改造,標準路幅采用地面層雙向6車道+高架橋雙向6車道?,F(xiàn)狀玉馬路為城市主干道雙向4~6車道,現(xiàn)狀地面高程在226.50~301.50m之間,全線高差75m。茶惠大道K1+600~K1+620段玉馬路上跨軌道6號線茶園站;K1+700~K1+760、K3+330~K3+370分別上跨苦溪河,現(xiàn)狀玉馬路踏水橋已建成。地質構造及地震本段場地位于大盛場向斜西翼。巖層傾向135~145°之間,優(yōu)勢傾向取138°,傾角約為14~29°,優(yōu)勢傾向取22°。沿線無區(qū)域性斷層通過,有多組裂隙發(fā)育。層面結合程度很差,屬軟弱結構面。在場地內及附近基巖露頭處,測得兩組節(jié)理裂隙。巖層產狀及裂隙分段描述如下表:里程樁號巖層產狀裂隙編號裂隙產狀裂隙特征描述K0+000~K3+620135~145°∠14~29°L1210~215°∠80~85°裂隙間距1~2m,延伸長度1~5m,裂面平直~微彎,無充填或少量泥質充填,結合程度很差,屬軟弱結構面L2310~330°∠70~75°裂隙間距1~1.5m,延伸長度0.5~7m,裂面平直~微彎,無充填或少量泥質充填,結合程度很差,屬軟弱結構面。L4140~160°∠70~82°裂隙間距1.5~3.5m,延伸長度1.5~8m,裂面平直~微彎,無充填或少量泥質充填,結合程度很差,屬軟弱結構面根據中國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區(qū)劃圖(1/400萬)[GB18306~2015]之圖A1及中國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區(qū)劃圖(1/400萬)[GB18306~2015]之圖B1,場地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場地設計基本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05g。地層巖性場內上覆土層為第四系全新統(tǒng)素填土、粉質粘土,下伏基巖為侏羅系中統(tǒng)沙溪廟組(J2S)粉砂巖、砂質泥巖、砂巖?,F(xiàn)將巖土特征簡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統(tǒng)(Q4)1、素填土(Q4ml):以雜色為主,主要為砂泥巖碎塊石及少量粉質粘土組成。硬質物直徑0.1cm~1.2m不等,含量在25~75%之間。場地廣泛分布,素填土揭露厚度0.62~29.84m?,F(xiàn)狀車行道范圍內結構稍密,其余段結構松散,回填時間5~10年。2、粉質粘土(Q4el+dl):黃褐色~褐紅色。軟塑~可塑狀,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無搖震反應,切面稍有光澤,殘坡積成因。局部在素填土底部有揭露。鉆孔揭示該層厚度為0.67~2.53m。(2)侏羅系中統(tǒng)沙溪廟組(J2S)砂質泥巖(Ms):紫紅色、紅色為主。由粘土礦物組成,粉砂泥質結構,局部見砂質條帶,中厚~厚層狀構造。局部段砂質含量較高。強風化巖體發(fā)育風化裂隙,巖芯呈碎塊、短柱狀;中等風化帶巖芯呈柱狀、長柱狀,節(jié)長50~470mm,巖質較軟,失水易干裂。中風化巖體內裂隙不發(fā)育~較發(fā)育,多為無充填。該層在場內分布較普遍,為該區(qū)域內的主要巖性。砂巖(Ss):呈灰色、灰黃色、灰白色。主要礦物成分為長石、石英,次為云母及暗色礦物,中~細粒結構,厚層狀構造,鈣泥質膠結,局部含粘土礦物較重或可見泥質條紋、條帶。強風化巖體發(fā)育風化裂隙,巖芯呈碎塊、短柱狀;中等風化帶巖芯呈柱狀、長柱狀,節(jié)長50~600mm,巖質較軟。中等風化巖體內裂隙較發(fā)育,多為無充填,部分裂隙裂面上有黑色、褐色附著物。與砂質泥巖互層發(fā)育。粉砂巖(St):粉砂巖:暗灰色,粉砂泥質結構,中厚層狀構造。強風化巖體風化裂隙發(fā)育,巖芯多呈碎塊狀、塊狀;中等風化帶巖體呈短柱狀、柱狀、長柱狀,節(jié)長50~350mm,巖質較軟。中等風化巖體內裂隙較發(fā)育,多為無充填,部分裂隙裂面上有黑色、褐色附著物。場地內較少分布。(3)基巖面及基巖風化帶特征場內上覆土層厚度0.62~29.84m,基巖面沿縱坡方向巖土界面傾角一般為1°~33°,沿橫剖面方向巖土界面傾角一般為1~12。場地鉆探深度范圍內的基巖可劃分為強風化帶和中等風化帶。強風化帶:巖芯多呈碎塊狀,塊狀,錘擊聲啞,強度較低。中等風化帶:巖芯多呈柱狀、長柱狀,局部較破碎,巖質較新鮮,較完整,錘擊聲脆,強度相對較高。水文地質條件(1)地表水經現(xiàn)場調查,現(xiàn)場大型地表水體主要為:苦溪河,北東流向南西。K1+700~K1+760、K3+330~K3+370分別上跨。河堤采用條石混凝土砌筑,現(xiàn)狀河面寬度30~60m,流速一般約1.5m/s,多年平均洪水位約為261.35m,最大洪水位在262.00m左右。(2)地下水勘察區(qū)原始地貌為丘陵地貌,丘包與溝槽相間分布,丘包和斜坡地段地勢高、地表水易于排泄,無地下水存在,溝槽地帶成為地表水的匯集場所,地下水主要賦存于場地原始地形谷心地帶的覆土層和強風化帶巖層中,下臥基巖以透水性差的泥質巖類為主,地下水富水性受地形地貌、巖性及裂隙發(fā)育程度控制。根據地下水的賦存條件、水理性質及水力特征,勘察區(qū)地下水可分為松散巖類孔隙水、基巖裂隙水。A松散巖類孔隙水:該類型地下水水量大小主要受地貌和覆蓋層范圍、厚度、透水性制約,受季節(jié)、氣候影響大,無統(tǒng)一地下水位。在丘包地帶,覆土層薄,除雨季外一般無地下水;在丘谷地帶,覆土層較厚,地下水埋藏于溝谷堆積層中,分布零星、水量較小,其流量隨季節(jié)變化顯著。B基巖裂隙水基巖裂隙水主要賦存于巖石風化裂隙和構造裂隙中,勘察區(qū)強風化巖層較薄,風化裂隙水少見,主要為構造裂隙水,賦存于厚層砂質泥巖、砂巖的構造裂隙中。由于地表水排泄條件好,含水層接受補給有限,且砂巖節(jié)理裂隙不發(fā)育,大氣降水在地表迅速排泄掉,故滲透至含水層的水量較有限??辈靺^(qū)內出露巖層以泥質巖為主,不具備典型的含水層,巖土層普遍含水微弱。在地勢較高的斜坡及丘頂平臺,地表水逕流條件較好,在低洼地段或土層厚度較大地段,地下水儲存條件較好,地下水易發(fā)育,地下水在溝谷低凹地段易于匯集。本次勘察,通過對鉆孔地下水位觀測,發(fā)現(xiàn)擬建線路地下水主要分布在以下區(qū)段,詳見下表。擬建線路沿線地下水分布表部位里程地下水位標高地下水類型主線K1+680~K1+780261.23~262.16m孔隙水K3+300~K3+400215.12~215.65m孔隙水不良地質作用及特殊性巖土(1)不良地質作用場區(qū)未發(fā)現(xiàn)其他地下洞室、泥石流等不良地質現(xiàn)象,無活動斷裂構造通過,周邊無災害性地質體發(fā)育,場地總體穩(wěn)定性良好。(2)特殊性巖土場地內分布的特殊性巖土主要為素填土和強風化基巖。素填土(Q4ml):以雜色為主,由粘性土,砂、泥巖塊石、碎石等組成。硬質物含量25%~75%,粒徑20~300mm,局部大于600mm。主要分布于現(xiàn)狀道路及路基兩側回填區(qū)位置。萊美藥業(yè)外側附近最大厚度可達30m,回填年限約10年;其余段素填土厚度一般較小。結構松散~稍密,回填時間5~10年。結構松散為主,下部未完成自重固結,其壓縮性中等~高,不具濕陷性。場地基巖強風化帶底面隨基巖面起伏而變化,鉆探巖芯破碎,強度相對較低,工程特性與分布均勻性一般??勺鳛橐话懵坊A持力層。工程地質評價現(xiàn)狀斜邊坡及不良地質現(xiàn)象穩(wěn)定性評價由于線路區(qū)較長,人類工程活動較強烈,因此發(fā)育較多人工邊坡,現(xiàn)分述如下:1、主線里程K1+700~K1+760、K3+330~K3+370分別上跨苦溪河,現(xiàn)狀玉馬路踏水橋已建成,岸坡均采用放坡+坡腳混凝土砌塊支護,現(xiàn)狀穩(wěn)定。2、主線里程K3+380~K3+575段南西側沿現(xiàn)狀排水溝側為填方邊坡,最大高度約8m,根據現(xiàn)場調查,未發(fā)現(xiàn)變形破壞跡象,現(xiàn)狀穩(wěn)定。場地穩(wěn)定性及建筑適宜性評價場區(qū)無活動性斷裂構造通過,未發(fā)現(xiàn)影響工程建設的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質現(xiàn)象。結合當地建筑經驗,擬建場地整體穩(wěn)定性良好,對擬形成的邊坡及臨近現(xiàn)有構筑物進行合理的設計、施工治理后,適宜進行本工程的建設。道路沿線現(xiàn)狀(1)本標段道路沿線既有道路及建筑1)K0+000~K4+000(茶園立交至開成路)沿線既有道路及建筑等沿線既有道路情況茶園立交至機電路段3.6km為現(xiàn)狀玉馬路,規(guī)劃紅線寬44m,規(guī)劃為雙向六車道?,F(xiàn)狀茶園立交至迎春路2.5km為雙向6車道44m=7m+12m+6m+12m+7m迎春路至機電路1.1km為雙向雙向4車道24m=5m+7m+7m+5m道路沿線與16條城市道路相交,其中與7條城市主次干路節(jié)點采用信控組織?,F(xiàn)狀道路路面狀況:根據現(xiàn)場調查,玉馬路現(xiàn)狀采用瀝青路面,路面狀況良好。沿線建筑等重要設施情況茶園立交至開成路段沿線分布的重要設施主要有:3處加油站,軌道6號線出口,2座橋梁,高鐵東環(huán)線及高鐵東站。其中東站距離茶惠大道約800m,距離開成路150m(2)重要結構物現(xiàn)狀踏水河1號橋:K1+707~K1+752分布有現(xiàn)狀踏水河1號橋,為3*15m跨徑,現(xiàn)狀橋梁狀況良好。本次茶惠大道地面層對現(xiàn)狀橋梁無改造,茶惠大道高架橋采用單跨70m跨徑跨越該橋,對現(xiàn)狀橋梁影響較小?,F(xiàn)狀踏水河2號橋:K3+335~K3+365分布有現(xiàn)狀踏水河2號橋,為1*30m跨徑,現(xiàn)狀橋梁狀況良好。本次茶惠大道地面層需對現(xiàn)狀橋梁進行拼寬,茶惠大道高架橋采用單跨60m跨徑跨越該橋,對現(xiàn)狀橋梁影響較小。因該兩座橋梁修建年代較早,原有橋梁設計及施工資料欠缺。新建橋梁施工前,應對現(xiàn)狀橋梁進行調查檢測分析評價,并對檢測結果與新建橋梁影響進行安全評估,評估合格后方能進行新建橋梁施工。(3)道路沿線雨、污水管網資料本次收集了茶惠大道從茶園立交至機電路口現(xiàn)狀玉馬路段全長約3575mI-1標段工程范圍內的綜合管線測量資料,資料包含現(xiàn)狀雨水、污水、給水、燃氣、電力、通訊、照明管網的位置及容量和管線標高,便于更好的指導道路綜合管線工程設計及詳細統(tǒng)計現(xiàn)狀管網遷改工程量。技術標準(1)項目主要技術指標如下:茶惠大道主線,輔道線型技術指標表項目茶惠大道主線輔道A線輔道B線道路等級快速路(高架層)主干路(地面層)匝道匝道設計行車速度(km/h)80604040最小平曲線半徑(m)40040025002000最小緩和曲線長度(m)7070最大縱坡(%)5.0(高架層)6.668.07.1最小凹曲線半徑(m)360015008001200最小凸曲線半徑(m)8500300010001000最小停車視距(m)110754040加速車道長(m)80--加速車道漸變段(m)160--減速車道長(m)80減速車道漸變段(m)75(2)項目其他技術指標如下:茶惠大道其他技術指標表1抗震設防烈度6度,按7度構造設防。2荷載標準橋涵:城-A級;路面:BZZ—100;人群4kN/m23交通量飽和設計年限20年4路面使用設計年限15年5結構設計基準期100年6結構設計安全等級一級7凈高5m道路平縱橫斷面設計平面總體設計平面總體布置圖 本次茶惠大道工程(第I-1標段)K0+000~K3+575段起點與茶園立交獨立標段相接,線路橫穿茶園中心區(qū)標準路幅分配為高架快速路幅布置(地面雙6+高架雙6車道),標準路幅寬度44m。高架路道路等級為城市快速路,設計時速80km/h;地面層道路等級為城市主干路,設計時速60km/h。本標段設置了2條輔道匝道,主要結構物有1座高架橋(長約3.575km),及1座現(xiàn)狀拼寬橋(長約30m)平面設計I-1標段K0+000~K3+575(茶園立交-機電路口)地面層平面設計該路段位于南岸區(qū)范圍,主要為現(xiàn)狀茶園立交至機電路段玉馬路段長約3.575km。茶園立交至機電路段地面層平面布置圖(1)平面主要控制因素:現(xiàn)狀玉馬路及道路用地紅線,道路沿線已建小區(qū)及地塊紅線,現(xiàn)狀加油站等。(2)平面線性設計:該段起于梨花大道路口西側(順接茶園立交獨立標段),向東沿現(xiàn)狀玉馬路行至機電路口前,線路長約3.575km,設計速度60km/h,采用雙向6車道,標準路幅寬度44m。該段共設置了12處平交口(其中6處渠化交叉口)。該段線路K3+260~K3+485段現(xiàn)狀平曲線半徑R=300小于高架層(設計車速80km/h)一般最小半徑要求,因此將地面層曲線半徑調整為R=400,其他路段平面線性與現(xiàn)狀玉馬路基本一致,該段共設置4處平曲線,最小半徑R=400,最小緩和曲線長70m。本標段地面層平曲線半徑大于250m,不需要設置加寬,對半徑小于600m的平曲線,按規(guī)范要求設置超高。(3)現(xiàn)狀路段拓寬及渠化設計:根據上述現(xiàn)狀調查,現(xiàn)狀玉馬路部分路段無中央分隔帶,部分路段車道為雙向4車道,現(xiàn)狀信控渠化路口均未做拓寬處理,因此本次設計內對現(xiàn)狀道路進行平面拓寬和渠化處理。根據現(xiàn)狀道路布置特點,共分為4段不同情況進行拓寬設計,分別為(1)K0+000~K0+900段:現(xiàn)狀車行道為雙向為6車道,但未設置中央分隔帶,本次拓寬設計增設6m中央分隔帶,同時拓寬車行道為雙向6車道;(2)K0+900~K2+500段:現(xiàn)狀路幅為含6m中央分隔帶雙向六車道斷面,與設計路幅基本一致,本次拓寬設計僅拓寬渠化平交路口;(3)K2+500~K3+620段:現(xiàn)狀車行道為雙向4車道,本次拓寬設計增設6m中央分隔帶,同時將車行道拓寬至雙向6車道。(4)節(jié)點渠化:本標段道路沿線共與12處市政道路相交形成平交口。將沿線6主要交叉口(梨花大道、天文大道、廣福大道、通江大道、桂雨路、薔薇路等主要交叉口)設置為信控交叉口,其余路口設置為右進右出,左轉可通過周邊路網實現(xiàn)快速轉換。渠化設計詳交叉口設計章節(jié)內容。(5)交通限速措施:K2+000~K2+880路段縱坡較陡,且路段范圍內分布有4處交叉口,及一處高架出入口,路段交通運行交織較多,交通條件復雜,因此為提高該路段交通運行安全,將該路段行車速度限速至40公里/小時處理,并加強交通標志標線誘導,增設警示標牌等措施,詳見交通分冊設計。I-1標段K0+000~K3+575(茶園立交-機電路口)高架層平面設計高架層以過境交通為主,設計起點順接茶園立交順接段獨立標段高架橋,向東再沿現(xiàn)狀玉馬路中分帶布置高架層,I-1標段高架層全長約3.575km。(1)高架層平面控制因素:主要有現(xiàn)狀玉馬路,沿線相交道路標高,軌道6號線及軌道20號線茶園站點,現(xiàn)狀踏水河橋,軌道24號線等。(2)高架層平面設計:高架層設計車速80km/h,設置為雙向6車道,標準路幅寬度27.5m。平面線性與地面層線性一致,本標段共設置該段共設置4處平曲線,最小半徑R=400,最小緩和曲線長70m。本標段高架層平曲線半徑大于250m,不需要設置加寬,對半徑小于600m的平曲線,按規(guī)范要求設置超高。高架層以過境交通為主,高架出入口設置布置間距按中長距離考慮,本項目共設置了4對出入口與地面層交通及東站高架層交通轉換,達到快速過境的功能要求,其中I-1標段范圍內設置一對出入口,分別為輔道A線,輔道B線。茶園立交至開成路段高架層平面布置圖輔道A,輔道B平面設計輔道A/B交通量預測與分析本次高架出入口匝道交通量(輔道A/B)根據項目直接影響區(qū)的交通量預測結果,結合城市發(fā)展規(guī)劃及路網規(guī)劃進行分析預測,運用分配方法進行交通分配,得到高架出入口匝道高峰小時交通量。1)K2+310高架層進入地面層匝道(輔道B)輔道B遠期預測交通量為742pcu/h。2)K2+400地面層進入高架層匝道(輔道A)輔道A遠期預測交通量為811pcu/h。輔道A/B出入口范圍內主線技術標準輔道A/B線位茶惠大道高架層與地面層之間的聯(lián)系匝道,該段相交道路主線線性技術標準如下表:相交道路名稱茶惠大道高架層茶惠大道地面層道路等級快速路主干路設計車速km/h8060最小平曲線半徑m直線直線最大縱坡%1.73由上標可知,輔道A,B線出入口段主線技術標準滿足立交主線要求。輔道A/B平面設計(1)輔道A平面設計:輔道A線為高架入口匝道,線路起于迎春路口西側,向西起坡,以橋跨形式上跨桂雨路,之后匯入主線高架,線路長約475.13m。共設置了1處平曲線,半徑為2500m,根據規(guī)范不需設置超高及加寬。輔道A線設計車速40km/h,路幅為單車道匝道,加速車道長160m,加速漸變段長80m。(2)輔道B平面設計:輔道B線為高架出口匝道,線路起于踏水一號橋東側,向東降坡,以橋跨形式上跨長點路,之后于長江電工北2門處落地接入主線地面層,線路長約397.226m。共設置了1處平曲線,半徑為2000m,根據規(guī)范不需設置超高及加寬。輔道B線設計車速40km/h,路幅為單車道匝道,減速車道長80m,加速漸變段長75m。道路縱斷面設計由于本標段道路地面層基本為對既有玉馬路的拓寬改造,道路與沿線兩側建筑和相交道路已形成較好銜接,本次設計為避免對既有道路及地下管線造成過大影響,縱斷面設計坡度盡量與原道路縱斷面保持一致,設計高程點為道路中央分隔帶路緣帶路面高程,保留現(xiàn)狀路面的路段拓寬后設計高程以現(xiàn)狀地面層道路中央分隔帶路緣帶高程+4cm加鋪層厚度計算,不保留現(xiàn)狀路面的路段以縱斷面設計高程為準。具體路面設計高程段落劃分如下:(1)K0+000~K2+520拓寬設計高程(保留原路面):本次該段地面層設計高程僅作為施工參考標高,最終路面高程以中央分隔帶路緣帶現(xiàn)狀路面高程按原路拱橫坡計算,再加4cm(罩面)加鋪厚度計算取值。(2)K2+520~K3+575拓寬設計高程(挖除原路面):道路設計高程點為中央分隔帶路緣帶工程,高程值為縱斷面設計線高程。I-1標段K0+000~K3+575(茶園立交-機電路口)地面層縱斷面設計(1)高程控制因素:玉馬路現(xiàn)狀標高,軌道6#線茶園站,現(xiàn)狀橋梁,兩側地塊場地標高。(2)地面層高程設計:茶園立交至機電路段為現(xiàn)狀玉馬路,現(xiàn)狀道路縱斷面擬合符合規(guī)范要求,道路與沿線兩側現(xiàn)狀建筑和相交道路銜接較好,因此茶園立交至機電路段縱坡保持與現(xiàn)狀道路縱坡一致。該路段縱斷面設計共設置變坡點12個,現(xiàn)狀路段最大縱坡6.66%,最小縱坡0.5%,最小凸豎曲線半徑3000m,最小凹曲線半徑1500m,最小坡長151.36m,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I-1標段K0+000~K3+575(茶園立交-機電路口)高架層縱斷面設計(1)高程控制因素:起點與茶園立交順接段高架橋相接高程,玉馬路現(xiàn)狀標高,照明路燈高、通風及日照采光需求高度,軌道6#線茶園站,現(xiàn)狀橋梁。(2)高架層高程設計:高架層平均高于現(xiàn)狀路面11m以上,凈高5.5m。本標段高架橋段起點順接茶園立交順接段標段高架橋,向東上跨梨花大道和天文大道,于通江大道路口單跨70m跨越茶園站,再跨越踏水一橋(K1+735)和踏水二橋(K3+320)后,以0.55%的緩坡接入二標段上跨開成路地面(下穿開城路高架層)。高架層縱坡與地面層基本一致,本標段高架層共設置變坡點7個,最大縱坡4%,最小縱坡0.3%,最小凸豎曲線半徑8500m,最小凹曲線半徑3600m,最小坡長275.910m,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輔道A線,輔道B線縱斷面設計(1)輔道A線縱斷面設計高程控制因素:起點現(xiàn)狀玉馬路標高,上跨道路桂雨路標高,終點高架層標高。縱斷面設計:輔道A線共設2個變坡點,最大縱坡8.0%,最小縱坡1.7%,最小坡長217.41m(不含接順段),最小凹曲線半徑800m,最小凸曲線半徑1000m,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2)輔道B線縱斷面設計高程控制因素:起點高架層標高,上跨道路長電路標高,終點現(xiàn)狀玉馬路標高??v斷面設計:輔道B線共設2個變坡點,最大縱坡7.1%,最小縱坡1.7%,最小坡長226.302m(不含接順段),最小凹曲線半徑1000m,最小凸曲線半徑1200m,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3)交通限速措施:輔道A/B縱坡較陡,因此結合該段地面層限速40公里/小時,將輔道與地面層同步限速40公里/小時,并設置抗滑薄層等降速措施,同時在高架出入口位置加強警示標志。道路橫斷面設計(1)主線橫斷面設計I-1標段道路路幅按照規(guī)劃紅線寬度控制,路幅寬度為44m,為雙向12車道斷面=上層高架雙向6車道+地面層雙向6車道,具體路幅分配如下:高架層:0.5m(防撞欄桿)+11.75(車行道)+0.5m(防撞欄桿)+2m(中央分隔帶)+0.5m(防撞欄桿)+11.75m(車行道)+0.5m(防撞欄桿)=27.5m地面層:7m(人行道)+12m(車行道)+6m(中央分隔帶)+12m(車行道)+7m(人行道)=44m(2)輔道橫斷面設計輔道A,輔道B標準路幅均布置為單車道匝道,路幅總寬度8m,車行道寬度7m,具體路幅分配為:0.5m(檢修道)+0.5m(路緣帶)+3.5m(車行道)+2.5m(緊急停車帶)+0.5m(路緣帶)+0.5m(檢修道)=8.0m(3)路面橫坡茶惠大道主線車行道路面采用雙向橫坡,坡度為1.5%;人行道采用單向橫坡,坡度為2.0%。車行道采用拋物線型路拱,人行道采用直線型路拱。輔道車行道路面采用單向橫坡,坡度為1.5%;檢修道采用單向橫坡,坡度為2.0%。車行道采用拋物線型路拱,檢修道采用直線型路拱。(4)本次道路設計最小圓曲線半徑400m,根據相關規(guī)范,不需設置加寬。(5)超高地面層超高:本次設計根據規(guī)范要求,對半徑小于600m的圓曲線范圍設置超高,最大超高坡度2%。超高過渡方式為繞中央分隔邊緣線旋轉,超高漸變段采用三次拋物線過渡。高架層超高:本次設計根據規(guī)范要求,對半徑小于1000m的圓曲線范圍設置超高,最大超高坡度2%。超高過渡方式為繞中央分隔邊緣線旋轉,超高漸變段采用三次拋物線過渡。(5)展寬過渡段本次設計中,交叉口展寬漸變段采用三次拋物線漸變過渡,其過渡公式如下:(其中ZHx為樁號的位置系數)如下圖所示:(備注:變化段起點樁號為ZH0,寬度為B0;變化段終點樁號為ZH1,寬度為B1;計算樁號ZHx處的寬度Bx,其中ZHx∈[ZH0,ZH1]。)道路交叉口設計道路交叉口總體設計茶惠大道由西向東分別與12條道路相交,本次設計根據相交道路的等級和交通量的大小,以及片區(qū)交通需求,合理確定交叉口組織形式??傮w布置:本標段共設置6處信控渠化平交路口,6處右進右出交叉口。1對高架層出入口。平交口渠化:茶惠大道(茶園立交—開成路段)采用高架路雙層道路體系,本標段地面層共設置了6處平交渠化交叉口,渠化平交口間距約500m,能夠滿足經開區(qū)交通轉換。高架層出入口:本項目全線高架層與地面層之間設置4對出入口(含2條東站高架接線匝道),實現(xiàn)快速過境交通轉換,出入口間距滿足快速路技術要求。本標段設置1對出入口。平交口渠化設計1)交叉口控制方式平面交叉口根據相交道路不同的功能等級,應采取不同的交通管理控制方式?!冻鞘械缆吩O計規(guī)范》中推薦的平面交叉口選型方式如下:平面交叉口選型方式表平面交叉口類型選型推薦形式可選形式主干路-主干路平A1類-主干路-次干路平A1類-主干路-支路平B1類平A1類次干路-次干路平A1類-次干路-支路平B2類平A1類或平B1類支路-支路平B2類或平B3類平C類或平A2類注:A1類——交通信號控制,進口道展寬交叉口A2類——交通信號控制,進口道不展寬交叉口;B1類——支路只準右轉通行的交叉口;B2類——減速讓行或停車讓行標志管制交叉口;B3類:全無管制交叉口;C類——環(huán)形交叉口。茶惠大道平面交叉口主要位于茶園經開區(qū)范圍內,茶惠大道經開區(qū)段地面層道路等級為城市主干路,本次設計根據城市道路設計規(guī)范及道路功能需求,確定沿線各交叉口道路交叉口選型如下表:茶惠大道沿線平面交叉口類型表序號主線茶惠大道:主干路現(xiàn)狀交叉口選型現(xiàn)狀交通渠化形式改造后交叉口選型改造后交通渠化形式相交道路名稱相交道路等級主干路-次干路1梨花大道支路主干路-支路平A2類不展寬渠化平A1類展寬渠化2天文大道次干路主干路-次干路平A2類不展寬渠化平A1類展寬渠化3廣福大道次干路主干路-次干路平A2類不展寬渠化平A1類展寬渠化4茶花路支路主干路-支路平B1類右進右出平B1類右進右出5通江大道主干路主干路-主干路平A1類展寬渠化平A1類展寬渠化6K1+950廠區(qū)路支路主干路-支路平A2類不展寬渠化平B1類右進右出7長電路支路主干路-支路平A2類不展寬渠化平B1類右進右出8桂雨路次干路主干路-次干路平A2類不展寬渠化平A1類展寬渠化9迎春路支路主干路-支路平B2類交通讓行,不渠化平B1類右進右出10薔薇路次干路主干路-次干路平A2類不展寬渠化平A1類展寬渠化11牡丹路支路主干路-支路平B2類交通讓行,不渠化平B1類右進右出12櫻花路支路主干路-支路平B2類交通讓行,不渠化平B1類右進右出根據交叉口流量及相交道路車行道寬度,在道路紅線范圍內對A1類交叉口進行展寬渠化設計,交叉口渠化設計見下文。2)交叉口渠化設計總體原則及展寬標準平面交叉口渠化是指在交叉范圍內,通過布設交通島、交通標志和在路面上繪制標線等方法,引導或強制不同流向的車輛和行人各行其道,將錯綜復雜的交通流引入指定的交通路徑,而在平面上對交通進行分離的措施。通過渠化可以增強交叉口交通通行效率,并極大的提高交通安全性。本設計中,本次設計充分考慮了各交叉口的大小、類型以及未來可能的交通量,同時結合交叉口控制管理方式,進行了細致的渠化設計。采用的渠化方法有:1)路口拓寬設計;2)設置左轉及右轉專用車道;3)設置安全島,方便行人過街,同時有效引導交通流向;4)設置導流標線按規(guī)范要求,對主干路與次干路、主干路與次干路相交的交叉口進行展寬。本次設計保持道路紅線寬度不變,展寬段減少人行道寬度。道路交叉口展寬標準交叉路口類型車行道展寬進口道出口道展寬段漸變段展寬段漸變段與主干路相交3.5m≥60m≥30m≥60m≥30m與次干路相交3.5m≥50m≥30m≥60m≥30m3)主要交叉口渠化設計茶惠大道本標段由西向東分別與12條道路相交,本次設計根據相交道路的等級和交通量的大小,以及片區(qū)交通需求,對本標段沿線6處主要交叉口進行了拓寬渠化,平面布置示意圖如下:3.1)梨花大道交叉口渠化設計a)梨花大道交叉口流量流向分析梨花大道交叉口為三路T字交叉,梨花大道為城市次干路,茶惠大道地面層為城市主干路,具體見下表:交叉口相交道路等級表道路名稱梨花大道茶惠大道(地面層)道路等級次干路主干路設計車速km/h4060標準路幅分配雙向4車道雙向6車道通過對交叉口交通量預測分析,該路口交通量較大,由西至北為主要交通流向,因此宜設置為A1類展寬渠化交叉口,具體交通流量分析見下圖:b)現(xiàn)狀交叉口渠化情況根據現(xiàn)狀調查,現(xiàn)狀路口為A1類展寬渠化交叉路口,見下圖現(xiàn)狀交叉口渠化圖現(xiàn)狀交叉口各進口道車道數分配情況如下:道路名稱現(xiàn)狀各進口道車道分配數(個)左直右梨花大道北進口道2-1茶惠大道西進口道13-東進口道-31現(xiàn)狀交通運行評價::根據現(xiàn)狀交通調查,梨花大道交叉路口主要集中在早,晚高峰時間交通量較大,運行壓力較大。早高峰時段玉馬路西進口道待行車輛長度較大約70m,其他進口道較暢通;晚高峰時段玉馬路東進口道待行車輛長度約60m,因此梨花大道交叉口交通運行總體較通暢平穩(wěn)。c)梨花大道交叉口渠化設計根據現(xiàn)狀交叉口運行情況及交流預測,道路紅線寬度以及交叉口道路兩側建筑紅線,本次梨花大道交叉口渠化設計保持拓寬改造后交叉口渠化進口車道數與現(xiàn)狀保持一致。該交叉路口因茶惠大道增設高架橋墩需要,需增設6m寬中央分隔帶,占用現(xiàn)狀中間2車道,因此設置中分帶后需對茶惠大道東西側進出口道進行展寬設計,本次展寬設計后渠化效果圖如下:梨花大道渠化效果圖改建后交叉口渠化車道數分配見下表:道路名稱改建后各進口道車道分配數(個)左直右梨花大道北進口道2-1茶惠大道西進口道13-東進口道-313.2)天文大道交叉口渠化設計a)天文大道交叉口流量流向分析天文大道交叉口為三路T字交叉,天文大道為城市次干路,茶惠大道地面層為城市主干路,具體見下表:交叉口相交道路等級表道路名稱天文大道茶惠大道(地面層)道路等級次干路主干路設計車速km/h4060標準路幅分配雙向4車道雙向6車道通過對交叉口交通量預測分析,該路口交通量較大,由西至北為主要交通流向,因此宜設置為A1類展寬渠化交叉口,具體交通流量分析見下圖:b)現(xiàn)狀交叉口渠化情況根據現(xiàn)狀調查,現(xiàn)狀路口為A1類展寬渠化交叉路口,見下圖現(xiàn)狀交叉口渠化圖現(xiàn)狀交叉口各進口道車道數分配情況如下:道路名稱現(xiàn)狀各進口道車道分配數(個)左直右天文大道北進口道2-2茶惠大道西進口道22-東進口道-31現(xiàn)狀交通運行評價::根據現(xiàn)狀交通調查,天文大道交叉路口主要集中在早,晚高峰時間交通量較大,運行壓力較大。早高峰時段玉馬路西進口道待行車輛長度較大約50m,其他進口道較暢通;晚高峰時段玉馬路東進口道待行車輛長度約50m,天文大道北進口道待行車輛長度約45m,因此天文大道交叉口交通運行總體較通暢平穩(wěn)。c)天文大道交叉口渠化設計根據現(xiàn)狀交叉口運行情況及交流預測,道路紅線寬度以及交叉口道路兩側建筑紅線,本次梨花大道交叉口渠化設計保持拓寬改造后交叉口渠化進口車道數與現(xiàn)狀保持一致。該交叉路口因茶惠大道增設高架橋墩需要,需增設6m寬中央分隔帶,占用現(xiàn)狀中間2車道,因此設置中分帶后需對茶惠大道東西側進出口道進行展寬設計,本次展寬設計后渠化效果圖如下:天文大道渠化效果圖改建后交叉口渠化車道數分配見下表:道路名稱改建后進口道車道分配數(個)左直右天文大道北進口道2-2茶惠大道西進口道22-東進口道-313.3)廣福大道交叉口渠化設計a)廣福大道交叉口流量流向分析廣福大道交叉口為四路十字交叉,廣福大道為城市次干路,茶惠大道地面層為城市主干路,具體見下表:交叉口相交道路等級表道路名稱廣福大道茶惠大道(地面層)道路等級次干路主干路設計車速km/h4060標準路幅分配雙向4車道雙向6車道通過對交叉口交通量預測分析,該路口交通量較大,由西至北為主要交通流向,因此宜設置為A1類展寬渠化交叉口,具體交通流量分析見下圖:b)現(xiàn)狀交叉口渠化情況根據現(xiàn)狀調查,現(xiàn)狀路口為A1類展寬渠化交叉路口,見下圖現(xiàn)狀交叉口渠化圖現(xiàn)狀交叉口各進口道車道數分配情況如下:道路名稱現(xiàn)狀各進口道車道分配數(個)左直右廣福大道北進口道111南進口道111茶惠大道西進口道121東進口道121現(xiàn)狀交通運行評價::根據現(xiàn)狀交通調查,廣福大道交叉路口主要集中在早,晚高峰時間交通量較大,運行壓力較大。早高峰時段玉馬路西進口道待行車輛長度較大約45m,其他進口道較暢通;晚高峰時段玉馬路東進口道待行車輛長度約40m,廣福大道北進口道待行車輛長度約50m,因此廣福大道交叉口交通運行總體較通暢平穩(wěn)。c)廣福大道交叉口渠化設計根據現(xiàn)狀交叉口運行情況及交流預測,道路紅線寬度以及交叉口道路兩側建筑紅線,本次廣福大道交叉口渠化設計保持拓寬改造后交叉口渠化進口車道數與現(xiàn)狀保持一致。該交叉路口因茶惠大道增設高架橋墩需要,需增設6m寬中央分隔帶,占用現(xiàn)狀左轉待車道,因此設置中分帶后需對茶惠大道東西側進出口道進行展寬設計,本次展寬設計后渠化效果圖如下:廣福大道交叉口拓寬渠化效果圖改建后交叉口渠化車道數分配見下表:道路名稱改建后各進口道車道分配數(個)左直右廣福大道北進口道111南進口道111茶惠大道西進口道121東進口道1213.4)通江大道交叉口渠化設計a)通江大道交叉口流量流向分析通江大道交叉口為四路十字交叉,通江大道為城市主干路,茶惠大道地面層為城市主干路,具體見下表:交叉口相交道路等級表道路名稱通江大道茶惠大道(地面層)道路等級主干路主干路設計車速km/h6060標準路幅分配雙向6車道雙向6車道通過對交叉口交通量預測分析,該路口交通量較大,由西至北為主要交通流向,因此宜設置為A1類展寬渠化交叉口,具體交通流量分析見下圖:b)現(xiàn)狀交叉口渠化情況根據現(xiàn)狀調查,現(xiàn)狀路口為A1類展寬渠化交叉路口,見下圖現(xiàn)狀交叉口渠化圖現(xiàn)狀交叉口各進口道車道數分配情況如下:道路名稱現(xiàn)狀各進口道車道分配數(個)左直右通江大道北進口道222南進口道131(直右)茶惠大道西進口道231(直右)東進口道231(直右)現(xiàn)狀交通運行評價::根據現(xiàn)狀交通調查,通江大道交叉路口主要集中在早,晚高峰時間交通量較大,運行壓力較大。早高峰時段玉馬路西進口道待行車輛長度較大約40m,其他進口道較暢通;晚高峰時段通江大道北進口道待行車輛長度約40m,因此通江大道交叉口交通運行總體較通暢平穩(wěn)。c)通江大道交叉口渠化設計根據現(xiàn)狀交叉口運行情況及交流預測,道路紅線寬度以及交叉口道路兩側建筑紅線,本次通江大道交叉口渠化設計保持拓寬改造后交叉口渠化進口車道數與現(xiàn)狀保持基本一致。該交叉路口因茶惠大道增設高架橋墩需要,需增設6m寬中央分隔帶,占用現(xiàn)狀左轉待車道,因此設置中分帶后需對茶惠大道東西側進出口道進行展寬設計,保持通江大道南北側進出口道不變。茶惠大道西進口道受現(xiàn)狀軌道6號線茶園站出站口建筑邊界影響,無法展寬,導致西進口道改造后由5車道減少為3車道進口道,東進口道改造后由5車道減少為4車道進口道,渠化效果圖如下:通江大道交叉口渠化效果圖通江大道交叉口透視圖改建后交叉口渠化車道數分配見下表:道路名稱改建后各進口道車道分配數(個)左直右通江大道北進口道222南進口道131(直右)茶惠大道西進口道121(直右)東進口道221(直右)3.5)桂雨路交叉口渠化設計a)桂雨路交叉口流量流向分析桂雨路交叉口為三路T字交叉,桂雨路為城市次干路,茶惠大道地面層為城市主干路,具體見下表:交叉口相交道路等級表道路名稱桂雨路大道茶惠大道(地面層)道路等級次干路主干路設計車速km/h4060標準路幅分配雙向4車道雙向6車道通過對交叉口交通量預測分析,該路口交通量較大,由西至北為主要交通流向,因此宜設置為A1類展寬渠化交叉口,具體交通流量分析見下圖:b)現(xiàn)狀交叉口渠化情況根據現(xiàn)狀調查,現(xiàn)狀路口為A2類未展寬渠化交叉路口,見下圖現(xiàn)狀交叉口渠化圖現(xiàn)狀交叉口各進口道車道數分配情況如下:道路名稱現(xiàn)狀各進口道車道分配數(個)左直右桂雨大道北進口道1-1茶惠大道西進口道12-東進口道-21現(xiàn)狀交通運行評價::根據現(xiàn)狀交通調查,桂雨路交叉路口主要集中在早,晚高峰時間交通量較大,運行壓力較大。早高峰時段玉馬路西進口道待行車輛長度較大約30m,其他進口道較暢通;晚高峰時段玉馬路東進口道待行車輛長度約30m其他進口道暢通,因此桂雨路交叉口交通運行總體較通暢平穩(wěn)。c)桂雨路交叉口渠化設計根據現(xiàn)狀交叉口運行情況及交流預測,道路紅線寬度以及交叉口道路兩側建筑紅線,本次梨花大道交叉口渠化設計保持拓寬改造后交叉口渠化進口車道數與現(xiàn)狀保持一致。該交叉路口因茶惠大道增設高架橋墩需要,需增設6m寬中央分隔帶,占用現(xiàn)狀中間2車道,因此設置中分帶后需對茶惠大道東西側進出口道進行展寬設計,本次展寬設計后渠化效果圖如下:桂雨路渠化效果圖改建后交叉口渠化車道數分配見下表:道路名稱改建后進口道車道分配數(個)左直右桂雨路北進口道2-1(左右)茶惠大道西進口道12-東進口道-213.6)薔薇路交叉口渠化設計a)薔薇路交叉口流量流向分析薔薇路交叉口為四路十字交叉,薔薇路規(guī)劃為城市次干路,現(xiàn)狀為雙向2車道,茶惠大道地面層為城市主干路,具體見下表:交叉口相交道路等級表道路名稱薔薇路茶惠大道(地面層)道路等級次干路主干路設計車速km/h4060標準路幅分配雙向2車道雙向6車道通過對交叉口交通量預測分析,該路口交通量較大,由西至北為主要交通流向,因此宜設置為A1類展寬渠化交叉口,具體交通流量分析見下圖:b)現(xiàn)狀交叉口渠化情況根據現(xiàn)狀調查,現(xiàn)狀薔薇路為雙向2車道路幅布置,玉馬路現(xiàn)狀為雙向4車道路幅,現(xiàn)狀交叉口為A1類未展寬渠化交叉路口,見下圖現(xiàn)狀交叉口渠化圖現(xiàn)狀交叉口各進口道車道數分配情況如下:道路名稱現(xiàn)狀各進口道車道分配數(個)左直右薔薇路北進口道1(直左)11(直右)南進口道1(直左)11(直右)茶惠大道西進口道1(直左)21(直右)東進口道1(直左)21(直右)現(xiàn)狀交通運行評價::根據現(xiàn)狀交通調查,薔薇路交叉路口主要集中在早,晚高峰時間交通量較大,運行壓力較大。早高峰時段玉馬路西進口道待行車輛長度較大約50m,其他進口道較暢通;晚高峰時段玉馬路東進口道待行車輛長度約50m,其他進口道較暢通,因此薔薇路交叉口交通運行總體較通暢平穩(wěn)。c)薔薇路交叉口渠化設計根據現(xiàn)狀交叉口運行情況及交流預測,道路紅線寬度以及交叉口道路兩側建筑紅線,本次薔薇路交叉口渠化設計保持薔薇路進口車道數與現(xiàn)狀保持一致,茶惠大道按城市主干路升級改造。該交叉路口因茶惠大道增設高架橋墩需要,需增設6m寬中央分隔帶,占用現(xiàn)狀中間2車道,因此設置中分帶后需對茶惠大道東西側進出口道進行展寬設計,本次展寬設計后渠化效果圖如下:廣福大道交叉口拓寬渠化效果圖改建后交叉口渠化車道數分配見下表:道路名稱改建后各進口道車道分配數(個)左直右薔薇路北進口道1(直左)11(直右)南進口道111(直右)茶惠大道西進口道131(直右)東進口道131(直右)路基設計路基概況本標段主線地面層設計里程總長度3575米,路基長度為3545米,路基占路線總長度的99%,其中邊坡最大高度7米;高架層均為橋梁段。本標段的道路路基工程多為對現(xiàn)狀車行道及人行道的擴建、改建,道路填、挖方高度均≤0.8m,主要為零填零挖路基。具體路基設計如下:路基清表在路基施工前,應對道路邊坡范圍內的表面腐殖土、表土地、草皮等進行清理,清理厚度應根據種殖土厚度決定,本次設計填方及挖方路基清表暫按0.5m考慮,在施工時應根據現(xiàn)場實際情況確定清表的厚度。填方路基對于道路兩側的填方邊坡,第一階邊坡建議1:1.50坡率放坡,第二階邊坡建議1:1.75坡率放坡,第三階邊坡建議1:2坡率放坡,每8米設置一個寬2米的臺階。路堤邊坡高于2米的路段,人行道外側設置人行道欄桿;路堤邊坡高于4米的路段,人行道內側設置防撞路緣石和防撞欄桿。根據地形,部分路段填方邊坡坡腳需設置臨時排水溝。小于等于8m的路堤邊坡坡面采用噴播植草進行防護,大于8m的路堤邊坡坡面采用網格噴播植草進行防,邊坡防護詳道路防護構筑物設計章節(jié)內容。本項目距橋墩承臺外沿直徑5米范圍內,不能采用重型機械進行振動施工。挖方路基挖方中風化巖石邊坡按1:1坡率放坡,強風化及土質邊坡按1:1.5坡率放坡,每8米設置一個2.0米的臺階,挖方坡腳設置2.0米寬的碎落臺。邊坡高度大于2米時,坡頂設置防護網。小于等于8m的挖方坡面采用直接噴播植草,大于8m的挖方坡面采用機基材噴播綠化進行防護,邊坡防護詳道路防護構筑物設計章節(jié)內容。一般路基設計1.路基填料主要來源于挖方,填料土石混雜,填壓時嚴格控制分層厚度(<40cm),確保壓實度符臺土質路堤壓實標準。2.臺背填料應有良好的透水性和壓實性,以砂礫、礫石土和碎石土為宜。路基填筑前,應清除地表30cm耕植土,并進行原地面碾壓。3.零填路基及土質路塹路基填筑高度小于1.5m時視為零填路基,為保證零填路基及土質路塹范圍(即路面底面以下80cm范圍)壓實度不小于96%,應采取換填翻挖、碾壓或換填處理。4.地表自然橫坡陡于1:5.0的斜坡地段(包括縱斷面方向),在路堤填筑前原地表須開挖成向內傾斜2~4%的反向臺階,臺階寬度不得小于3.0m,當覆蓋土層厚度小于2.5m時,須清除表層覆土,并在基巖上挖反向臺階,以確保路基穩(wěn)定。5.半填半挖路基:挖方區(qū)為土質時,路床范圍土質應挖除換填,填方區(qū)宜優(yōu)先選用級配較好的礫類土、砂類土填筑,當挖方區(qū)為強度較高的石質時,也可酌情采用填石路堤。為避免孔隙水或基巖裂隙水滲入填方區(qū)軟化路堤,半填半挖交界處應酌情設置順路線縱向的排水滲溝,并于適當位置引出??v向填挖交界處一般應設置過渡段,其填方區(qū)長度應不小于15米,且應采用級配較好的礫類土、砂類土或硬質巖片碎屑填筑,當挖方區(qū)為強度較高的石質時,也可酌情采用填石路堤。當縱向填挖交界處挖方為土質時,挖方區(qū)路床范圍土質應挖除做換填處理。為避免孔隙水或基巖裂隙水滲入填方區(qū)軟化路堤,縱向填挖交界處應酌情設置橫向排水滲溝,并于適當位置引出。特殊路基處理軟基處理根據現(xiàn)場踏勘,K3+300~K3+575段為沿河路基,路基施工開挖后,如存在淤泥等軟弱土基,可采用清淤換填或拋石擠淤的方式進行處理。1)清淤換填。當軟弱土層的厚度不大時,將路基底層處理范圍內的軟弱土層全部挖去,然后分層換填強度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高爐干渣、粉煤灰)或其它性能穩(wěn)定、無侵蝕性等材料,并壓(夯、振)實至要求的密實度為止,這種地基處理的方法稱為換填法。按回填材料不同,墊層可分為:砂墊層、砂石墊層、碎石墊層、素土墊層、灰土墊層、二灰墊層、干渣墊層和粉煤灰墊層等。換填具有相當的局限性,因為換填必須具有開挖空間,河道水流可以暫時攔截。換填以及開挖深度不能太大,一般不超過2m。施工時需先排水疏干,清除塘底淤泥,鋪設50cm透水性材料墊層后,再填筑碎石含量較高的土石混合料至原地面線,必要時可以鋪設土工材料,以減少路基不均勻沉降。2)拋石擠淤:當淤泥深度大于2.0m,且存在積水等情況,采用拋填片石,片石不宜小于30cm。拋填時,自中線向兩側展開,橫坡陡于1∶10時,自高向低展開拋填,使淤泥向兩邊擠出,片石拋出水面后應用小石塊填塞墊平,以重型壓路機輾壓,其上鋪反濾層,再進行填土。片石一般要求含泥量不大于15%,強度≥15MPa,不易風化,不易被水腐蝕。拋石擠淤法或拋石振動擠淤法一般適用于厚度不超過4m,且表層硬殼被挖除的具有觸變性的流塑狀的飽和淤泥或淤泥質土的處理。對于4m以上的深厚淤泥或淤泥質土層,則必須輔以爆破或強夯等措施,才可使填筑體下沉到下層較硬的持力層。對于10m以上的深厚淤泥或淤泥質土,即使采用強夯等措施也很難使填筑體下沉到下層堅硬的持力層上。松填土處理根據地勘報告,現(xiàn)狀綠化帶、人行道及廠區(qū)的素填土(拋填土),不宜直接作為路基?,F(xiàn)狀拓寬路基開挖至路床標高后,需先對原有素填土進行壓實試驗,如原有素填土壓實處理后仍無法達到路基壓實度要求及路基回彈模量要求,則采用換填路基處理。為減小換填路基對現(xiàn)狀管線影響,對壓實試驗處理后仍無法滿足路基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