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汕頭市2025屆高三語文上學期摸底考試含解析_第1頁
廣東省汕頭市2025屆高三語文上學期摸底考試含解析_第2頁
廣東省汕頭市2025屆高三語文上學期摸底考試含解析_第3頁
廣東省汕頭市2025屆高三語文上學期摸底考試含解析_第4頁
廣東省汕頭市2025屆高三語文上學期摸底考試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汕頭市2024屆高三語文上學期摸底考試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文學與歷史是人類源遠流長的兩種文化形態(tài),兩者有著緊密聯(lián)系。從文學與歷史的關聯(lián)處來考察文學與歷史的關系,二者之間自不待言的相通之處是敘事性。中國古代就特別重視歷史的敘事功能。唐代的劉知幾說:“夫史之稱美者,以敘事為先。至若書功過,記善惡,文而不麗,質而非野,使人味其滋旨,懷其德音?!泵绹鴮W者海登·懷特更認為歷史敘事具有意義建構作用,歷史學家依據(jù)某種敘事秩序對過去的事務進行了編排,使之呈現(xiàn)為當下的樣子,“歷史敘事不僅是有關歷史事務和進程的模型,而且也是一些隱喻陳述,因而示意了歷史事務和進程與故事類型之間的相像關系,我們習慣上就是用這些故事類型來給予我們的生活事務以文化意義的”。歷史與文學相通處之二是想象性與情感性。培根較早意識到想象對于歷史是必不行少的,“編年史的作者編撰較長歷史階段的著作時,必定面臨很多空白之處,他只能利用自己的才智和揣測來填充這些空白”。這里所說的“揣測”就是想象。我國古人也認為歷史須要合理的想象。例如《左傳》中“晉靈公不君”中鉏麑自盡前的自白,清人紀昀通過申蒼嶺之口說:“鉏麑槐下之詞,渾良夫夢中之噪,誰聞之歟?”說起歷史的情感性,我們可以通過閱讀司馬迂《史記》中對屈原和李廣父子的描寫去感受作者寫作時傾注的無限憐憫。以至于懷特認為歷史也是詩性的行為,一種想象性的文學活動,“本質上尤其是語言學的”,因為歷史學家總得突出一些事務而貶低另外一些事務,描述特征,變更視角,轉換敘事策略等。但是懷特無疑夸大了歷史的文學性。歷史終究以記述事務為主,敘事技巧與想象在歷史編纂學中還是處于比較低的位置。而情感性在歷史寫作中的作用更是有較大的爭議。如有人認為司馬遷本人遭遇過宮刑,所以他對歷史上同樣受過冤屈的人如屈原或李廣父子等投射了過多的憐憫,對他們進行了拔高和美化。這里不去辨析上述爭議的是非曲直,但至少說明敘事性、想象性與情感性對于文學來說是整體的、必備的,而對于歷史來說則相對是次要的、附屬的,也就是說,歷史通常只具有低度文學性。問題的關鍵還在于歷史的對象是實在的,文學的對象是虛擬的。歷史終歸還有一個獨立于歷史學家的歷史實在,它作為客觀給定物,過去和現(xiàn)在的全部歷史學家,盡管觀點不同,都可以探討它。這個“實在”是可公度的,全部歷史闡釋可以進行有意義的比較、指責和推斷。文學則是虛擬的世界,沒有這個實在可以比較、指責和推斷??梢哉f,歷史是以實在為依據(jù)的建構,文學則是以虛擬為基礎的創(chuàng)建。用金圣嘆的話說,前者是“以文運事”,后者是“因文生事”。(節(jié)選自汪正龍《重審文學的歷史維度——兼論文學與歷史的關系》)材料二:后現(xiàn)代歷史學中最重要的觀念之一,就是“把歷史看成語言的虛構、一種敘事散文體的論述”。懷特說“史皆文也”,連“歷史”也瓦解了,歷史成了文學,也不是真實的了。說實在話,我并不認同后現(xiàn)代歷史學對真實存在的“過去”和書寫出來的“歷史”的漠視和瓦解。對于后現(xiàn)代歷史學,我們須要問幾個問題。首先,歷史學是否承認那個“過去”始終在制約著歷史敘述的邊界,是否承認那個真實存在過的歷史始終在限制著歷史的書寫。我們不能把這個隱隱的制約力一概抹殺,總不能面對著巨大的殷墟遺跡,說它只不過是一個敘述吧。特殊是當我們做歷史敘述時,過去存在的遺跡、文獻、傳聞、故事等,始終制約著我們不要胡言亂語。所以,我們要質疑后現(xiàn)代歷史學是否承認一個曾經(jīng)存在的過去,終歸是制約著和規(guī)定著歷史敘述的邊界,假如承認,那么歷史就不行能是文學式的“散文”。其次,是否承認不同的“敘述”只是各個不同視野的歷史視察。盡管后現(xiàn)代歷史學特別深刻地揭露出敘述和書寫的意義,但它有意無意地忽視了這種敘述和書寫,只是代表了個人,只是某一個片斷、某一個角度,它原來并不應當把這種敘述和書寫放大來當作普遍性的東西。你看,后現(xiàn)代歷史學在進行自己的敘述時,它也希望別人承認它是“歷史”。這就有沖突了,因為,你在強調歷史只是一種敘述和書寫的時候,應當承認它只是個人視野中的歷史,不能宣稱自己已經(jīng)敘述了歷史,甚至敘述了真正正確的歷史,也不能強迫別人聽從這種敘述。再次,要追問后現(xiàn)代歷史學的就是,它是否承認自己的歷史書寫也是一種權力,也是隱含了權力的話語,隱合了某種意識形態(tài)的書寫。而且須要追問,是否承認在某個階段,權力話語下的敘事是有意義和必要的。比如美國學者安德森,他說國家只不過是“想象的共同體”,但這個想象共同體一旦存在,它在某一個歷史階段是否就具有了正值性與必要性?(節(jié)選自葛兆光《歷史是虛構作品嗎?》)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歷史與文學的關系并不是完全隔離的,而是有著諸多的關聯(lián)之處,但不能過度夸大歷史的文學性。B.懷特認為,歷史學家通過重建歷史敘事,示意歷史事務和進程與故事類型的關系,給予生活事務以意義。C.一些學者不大認同司馬遷在《史記》中對李廣父子的評價,認為司馬遷在敘事時主觀色調太濃烈。D.殷墟遺跡的存在,為相關歷史敘述供應了客觀依據(jù),所以目前學界對殷墟的探討與相識相對一樣。2.依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學性的強弱程度是區(qū)分被敘述的事務在文化形態(tài)上原委是屬于文學還是歷史的確定性因素。B.對于同一歷史事務,不同的歷史學家或許存在闡釋的差異,這瓦解了歷史的真實性與客觀性。C.后現(xiàn)代歷史學在敘述歷史時,也會受到意識形態(tài)影響,所敘述的歷史也是自己視野中的歷史。D.葛兆光不認同安德森對“國家”的理解,認為“國家”并非想象的共同體,而是事實存在的。3.依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表述與材料二作者的看法立場最接近的一項是()(3分)A.清代學者章學誠在《章氏遺書外編·丙辰札記》中評價《三國演義》:七分實事,三分虛構,以致觀者往往為之惑亂。B.列寧指出,每一個別狀況都有其具體的歷史環(huán)境。假如事實是零碎的和隨意挑出來的,那么它們就只能是一種兒戲,或者連兒戲也不如。C.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在其作品前言中寫道:法國社會將寫它的歷史,我只能當它的書記……這樣我或許能寫出很多歷史學家沒有想起寫的那種歷史,即風俗史。D.歷史學家安克斯密特認為,過去是混沌的一片,歷史編纂學的目標不再是指向背后的“實在”,而是把“實在”吸納到表現(xiàn)自身之中。

4.請簡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脈絡。(4分)5.《春秋》記載鄭莊公與共叔段相爭僅“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一句,而《左傳》將其擴為一篇長文,文中母子“隧而相見”的情節(jié)尤為動人。請結合材料分析這種敘述差異。(6分)(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非攻(節(jié)選)魯迅“耕柱子!給我和起玉米粉來!”耕柱子恰恰從堂屋里走到,是一個很精神的青年?!跋壬匠ィ俊薄笆堑?。你也知道了?”墨子漸漸的說道:“我們的老鄉(xiāng)公輸般,他總是倚恃著自己的一點小聰慧,興風作浪的。造了鈞拒①,教楚王和越人打仗還不夠,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慫恿楚王攻宋去了。宋是小國,怎禁得這么一攻。我去按他一下罷?!彼吹酶右呀?jīng)把窩窩頭上了蒸籠,便回到自己的房里,在壁廚里摸出一把鹽漬藜菜干,一柄破銅刀,另外找了一張破包袱,等耕柱子端進蒸熟的窩窩頭來,就一起打成一個包袱。衣服卻不打點,也不帶洗臉的手巾,只把皮帶緊了一緊,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袱,頭也不回的走了。墨子走進宋國的國界的時候,草鞋帶已經(jīng)斷了三四回,覺得腳底上很發(fā)熱,停下來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腳上有些地方起繭,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舊走。走了三天,看不見一所大屋,看不見一棵大樹,看不見一個活潑的人,看不見一片肥沃的田地?!斑@模樣了,還要來攻它!”墨子想。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草鞋已經(jīng)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包袱里還有窩窩頭,不能用,便只好撕下一塊布裳來,包了腳。不過布片薄,不平的村路梗著他的腳底,走起來就更艱難。到得下午,他坐在一株小小的槐樹下,打開包袱來吃午餐,也算是歇歇腳。遠遠的望見一個大漢,推著很重的小車,走到墨子面前,歇下車子,叫了一聲“先生”,撩起衣角來揩臉上的汗,喘著氣?!斑@是沙么?”墨子相識他是自己的學生管黔敖,便問。“是的,防云梯的?!薄皠e的準備怎么樣?”“也已經(jīng)募集了一些麻,灰,鐵。不過難得很:有的不愿,肯的沒有。還是講空話的多……先生是到楚國去找公輸般的罷?”“不錯,”墨子說,“不過他聽不聽我,還是料不定的。你們仍舊準備著,不要希望著口舌的勝利。”管黔敖點點頭,看墨子上了路,目送了一會,便推著小車,吱吱嘎嘎的進城去了。楚國的郢城可是不比宋國:街道寬敞,房屋也整齊,大店鋪里陳設著很多好東西。走路的人,雖然身體比北方短小些,卻都活潑精悍,衣服也很干凈,墨子在這里一比,舊衣破裳,布包著兩只腳,真似乎一個老牌的乞丐了。墨子輾轉借問,徑奔公輸般寓所。他拍著紅銅的獸環(huán),當當?shù)那昧藥紫?,門丁進去稟他的主子。

公輸般吃了一驚,大叫起來,放下云梯的模型和曲尺,跑到階下去。墨子和公輸般,便在院子里見了面?!肮媸悄??!惫敯闩d奮的說,一面讓他進到堂屋去?!跋壬@么遠來,有什么見教呢?”墨子拜了兩拜,沉靜的說道:“我在北方,聽說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過呢?楚國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殺缺少的來爭有余的,不能說是智:宋沒有罪,卻要攻他,不能說是仁……”“先生說得很對的?!惫敯銗潗澋恼f,“但我已經(jīng)對王說過了。”“那么,帶我見王去就是?!惫敯阒擂植贿^,便答應立即引他去見王。墨子說停了攻宋之后,時候已是下午,主客都很覺得肚子餓,主子自然堅留他吃午飯或者已經(jīng)是夜飯。“你還不是講些行義么?”公輸般道。“勞形苦心,扶危濟急,是賤人的東西,大人們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啊,老鄉(xiāng)!”“那倒也不。線麻米谷,都是賤人做出來的東西,大人們就都要。何況行義呢?!碑斨骺驼勑χg,午餐也擺好了,有魚,有肉,有酒。墨子不喝酒,也不吃魚,只吃了一點肉。公輸般喝過幾杯酒,更加興奮了起來。他問道:“我舟戰(zhàn)有鉤拒,你的義也有鉤拒么?”“我這義的鉤拒,比你那舟戰(zhàn)的鉤拒好?!蹦訄詻Q的回答說,“我用愛來鉤,用恭來拒。不用愛鉤,是不相親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相互愛,相互恭,就等于相互利?,F(xiàn)在你用鉤去鉤人,人也用鉤來鉤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來拒你,相互鉤,相互拒,也就等于相互害了?!薄暗牵相l(xiāng),你一行義,可真幾乎把我的飯碗敲碎了!”公輸般碰了一個釘子之后,改口說?!暗脖惹盟樗螄娜匡埻牒??!薄翱墒俏乙院笾缓米鐾婢吡?。老鄉(xiāng),你等一等,我請你看一點玩意兒”。不一會,他出來了,手里拿著一只木頭和竹片做出的喜鵲,交給墨子,說道:“只要一開,可以飛三天。這倒還可以說是極巧的。”“可是還不及木匠做的車輪,”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說,“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高,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壞的”?!芭叮疫z忘了,”公輸般又碰了一個釘子,這才醒過來,“早該知道這正是你的話?!薄八阅氵€是一味的行義,”墨子看著他的眼睛,懇切的說,“不但巧,連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攪了你大半天。我們明年再見罷。”墨子說著,便取了小包袱,向主子告辭:公輸般知道他是留不住的,只得放他走。送他出了大門之后,回進屋里來,想了一想,便將云梯的模型和木鵲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一九三四年八月作(選自《故事新編》,有刪改)【注】①鉤拒:一種武器,可以鉤住敵人后退的船只,也可以攔住敵人前進的船只。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具體地描繪了墨子腳上草鞋的變更,由鞋帶斷三四次,鞋底磨出大窟窿,到最終變成碎片,是為了突出墨子的平民身份。B.墨子一面兼程去見公輸般,一面又叮囑管黔敖做好防衛(wèi)工程,“不要希望著口舌的勝利”,可見他缺乏自信。C.公輸般始終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針對墨子的“行義”,公輸般指出那“是賤人的東西,大人們不取的”。D.這篇小說取材于古人古事,借助歷史生活原型表達了對墨子兼愛非攻思想的認同,同時也體現(xiàn)了作者對時代的思索。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魯迅擅長寫人物對話,無論是墨子與管黔敖的對話,還是墨子與公輸般的對話,都傳神地表現(xiàn)了人物的特性特征。B.“老牌的乞丐”“飯碗敲碎”等語句,包含豐富的生活內容,體現(xiàn)了這篇小說語言輕松詼諧的特點。C.文中楚國的富有與宋國的貧苦形成反差:楚國人活潑精悍、衣服干凈,則是為了襯托墨子的風塵困頓、舊衣破裳。D.小說結尾處寫公輸般將云梯的模型和木鵲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表現(xiàn)他接受了墨子的仁愛思想。8.“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請談談本文是如何具體塑造墨子這一古代平民英雄的形象。(4分)9.本文原名“扶危”,臨交稿時更名為“非攻”,請結合文本,談談這樣更改的好處。(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三月甲午朔,上(后周世宗柴榮)行視水寨,至淝橋,自取一石,立刻持之,至寨以供炮,從官過橋者人赍一石。六月壬申,彰信節(jié)度使李繼勛營于壽州城南,唐劉仁贍伺繼勛無備,出兵擊之,殺士卒數(shù)百人。四年春正月,周兵圍壽春,連年未下,域中食盡。齊王景達遣都軍使邊鎬將兵數(shù)萬溯淮救之。劉仁贍請以邊鎬守城,自帥眾決戰(zhàn),齊王不許,劉仁贍憤邑成疾。三月己丑夜,帝渡淮,抵壽春城下。庚寅旦,躬擐甲胄,軍于紫金山南山。命太祖皇帝(趙匡胤)擊唐先鋒寨及山北一寨,皆破之,由是唐兵首尾不能相救。丙午,監(jiān)軍使孫羽等作仁贍表,遣使奉之來降,帝遣使入城宣諭。以劉仁贍為天平節(jié)度使兼中書令,制辭略曰:“盡忠所事,抗節(jié)無虧,前代名臣,幾人堪比!朕之伐叛,得爾為多?!笔侨兆?,追賜爵彭城郡王。詔開壽州倉賑饑民。上自至泗州城下,禁軍中芻蕘者毋得犯民田,民皆感悅,爭獻芻粟。既克泗州,無一卒敢擅入城者。唐陳覺自周還,矯以帝命謂唐主曰:“聞江南連歲拒命,皆宰相嚴續(xù)之謀,當為我斬之。”唐主知覺素與續(xù)有隙,固未之信。鐘謨請覆之于周,唐主乃因謨復命,言:“久拒王師,皆臣愚迷,非續(xù)之罪?!钡勐勚篌@曰:“審如此,則續(xù)乃忠臣。朕為天下主,豈教人殺忠臣乎!”唐主遣其子紀公從善與鐘謨俱入貢,上問謨曰:“江南亦治兵,修守備乎?”對曰:“既臣事大國,不敢復爾。”上曰:“向時則為仇敵今日則為一家吾與汝國大義已定保無他虞然人生難期至于后世則事不行知歸語汝主,可及吾時完城郭,繕甲兵,據(jù)守要害,為子孫計。”臣光曰:世宗以信令御群臣,以正義責諸國,劉仁贍以堅守蒙褒,嚴續(xù)以盡忠獲存。江南未服.則親犯矢石,期于必克:既服,則愛之如子,推誠盡言,為之遠慮。《書》曰:“大邦畏其力,小邦懷其德?!笔雷诮樱。ü?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世宗征淮南》)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向時則為仇/敵今日則為一家/吾與汝國大義已定/保無他虞/然人生難期/至于后世/則事不行知/B.向時則為仇/敵今日則為一家/吾與汝國大義已定/保無他虞/然人生難期至/于后世則事不行知/C.向時則為仇敵/今日則為一家/吾與汝國大義己定/保無他虞/然人生難期/至于后世/則事不行知/D.向時則為仇敵/今日則為一家/吾與汝國大義已定/保無他虞/然人生難期至/于后世則事不行知/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太祖:廟號,是中國君主死后在太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每位帝王均有廟號。B.制辭:用以頒布皇帝重要的法制吩咐的專用文書,包括全部詔、敕、諭等詔令文書。C.入貢:外國向本國進獻財物土產(chǎn),也指貢士入京參與會試。本文指南唐向后周入貢。D.城郭:城和郭分說時,“城”指內城,“郭”指外城;城和郭連用時,則泛指城。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壽春被圍,城中糧食匱乏,齊王景達派兵救援;劉仁贍懇求率眾與后周軍決一死戰(zhàn),齊王景達不同意,劉仁贍因此憤恨愁悶病倒。B.后周世宗渡過淮水,抵達壽春城下,他親自穿上盔甲,指揮作戰(zhàn),并吩咐趙匡胤攻擊南唐軍寨,使得南唐軍隊首尾無法相互救援。C.世宗在征討淮南過程中,關切當?shù)匕傩眨瑦圩o百姓利益:他在壽州開倉賑濟饑民,在泗州禁止打柴的士兵侵擾民田,得到百姓擁護。D.南唐陳覺轉達世宗不滿嚴續(xù),想殺了他的詔令,南唐國主趁鐘謨去后周核實時向世宗陳情,世宗認為嚴續(xù)對南唐盡忠,不應當將其殺害。13.把文中面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唐主知覺素與續(xù)有隙,固未之信。(4分)(2)江南未服,則親犯矢石,期于必克。(4分)14.文末司馬光引用《書》中的“大邦畏其力,小邦懷其德”來贊美周世宗,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他引用的目的是什么?(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①二首(其一)蘇軾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賦詩必此詩,定非知詩人。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爽。邊鸞②雀寫生,趙昌③花傳神。何如此兩幅,疏淡含精勻。誰言一點紅,解寄無邊春?!咀ⅰ竣僬壑Γɑ墚嫷囊环N,畫花卉不畫全株,只畫連枝折下來的部分。②邊鸞,唐代畫家,所畫花鳥極精致。③趙昌,宋代畫家,善畫折枝花卉。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3分)A.詩人開篇主見畫作以形似取勝,讓人一見到畫作就像見到鄰家兒童般親切。B.“邊鸞”兩句極言兩位畫家筆下之物形神兼?zhèn)?,為推崇王主簿之畫作鋪墊。C.王主簿畫作用“一點紅”來呈現(xiàn)“無邊春”之意境,體現(xiàn)了折枝畫的特征。D.作者構思精致嚴密,從宏觀入手來論畫論詩,最終落筆于王主簿的折枝畫。16.本詩與蘇軾的另一首題畫詩《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相比,在內容上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達到的志向政治境界是“,”。(2)《短歌行》中寫詩人想象賢才遠道來訪的情景的句子是“,”。(3)“春江”蜿蜒多姿,動人心弦,是詩人鐘愛的意象,頻繁在古詩詞中出現(xiàn),如“,”。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題。家書,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特殊是在戰(zhàn)亂頻仍的年頭,家書尤顯寶貴。近日,細細品讀《紅色家書》,不由得心潮澎湃,潸然淚下,仿佛斗轉星移,時間回溯,自己也置身于炮火紛飛的革命年頭,革命先烈們面對面溝通,體驗他們對家人的真摯情感,感受他們對共產(chǎn)主義崇高志向的執(zhí)著信念。他們的感情,質樸而深厚:他們的信念,炙熱而堅決:他們的精神,雖經(jīng)歲月消逝,依舊,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共產(chǎn)黨人砥礪前行。品讀紅色家書,當學革命先烈“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情懷。革命先烈對國家和民族的大愛,與我國自古以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情懷,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撐,是中華歷史文化中的基因。當前,我們黨正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宏大復興的“中國夢”而砥礪奮進。作為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應當繼承和弘揚革命先烈的家國情懷,始終緊握中華民族宏大復興的“接力棒”,跑好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接力賽”。

18.請在文中橫線上填入恰當?shù)某烧Z。(3分)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修改。(3分)20.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中國夢”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3分)A.《雷雨》通過展示周家這個“最有秩序的家庭”所暗藏的污垢,暴露封建大家庭的罪惡。B.韓愈在月夜里聽見賈島吟詩,有“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兩句。C.我孩子時候,在斜對門的豆腐店里確乎終日坐著一個楊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D.《促織》中“求神問卜”的情節(jié),帶有神奇色調,要透過這些描寫,把握作品的現(xiàn)實主題。(二)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題。睡眠是人體復原大腦皮質功能和更新人體免疫系統(tǒng)不行缺少的生理需求。①,人體各種能量物質得到充分儲備,同時生長激素也進入脈沖性分泌高峰階段,這對少年兒童的生長發(fā)育很重要。假如每日有效睡眠達不到要求,就會導致人體的疲憊積累起來,影響體質和健康,尤其會對少年兒童的生長發(fā)育產(chǎn)生負面影響。通常說來,年齡越小睡眠時間應當越長,睡眠次數(shù)也越多,同時進食次數(shù)越多,活動時間也相應越少。隨著年齡的增長,②。高質量的睡眠不僅可以維持身心健康,還可以緩解壓力,維持體內性激素等的正常分泌。一旦通宵熬夜,睡眠嚴峻不足,③。探討表明,長期嚴峻的睡眠缺乏,會增加肥胖癥、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腫瘤、微生物感染、皮膚疾病、內分泌失調的發(fā)病風險。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22.請將文中面波浪線的部分改成幾個較短的語句。可以變更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變更原意。(5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依據(jù)要求寫作。(60分)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夫才與德異,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謂之賢,此其所以失人也。自古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顛覆者多矣!故為國為家者茍能審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司馬光《資治通鑒》以上的材料給了你哪些啟示,你對德與才的關系有怎樣的思辨和權衡?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索。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語文參考答案1.D【解析】“所以目前學界對殷墟的探討與相識相對一樣”錯誤,材料二第1段先指出后現(xiàn)代歷史學中一個最重要的觀念就是“把歷史看成語言的虛構、一種敘事散文體的論述”,然后第2段中說“我們不能把這個隱隱的制約力一概抹殺,總不能面對著巨大的殷墟遺跡,說它只不過是一個敘述吧”,據(jù)此可知學界對殷墟的探討與相識是不一樣的。2.C【解析】A項,“確定性因素”錯誤,材料一最終一段中只是說“敘事性、想象性與情感性……歷史通常只具有低度文學性”,并指出“問題的關鍵還在于歷史的對象是實在的,文學的對象是虛擬的”。B項,“這瓦解了歷史的真實性與客觀性”錯誤,由材料一最終一段中的“歷史終歸還有一個獨立于歷史學家的歷史實在,它作為客觀給定物,過去和現(xiàn)在的全部歷史學家,盡管觀點不同,都可以探討它”可知,不同的歷史學家對于同一歷史事務闡釋的差異不會瓦解歷史的真實性與客觀性。D項,“而是事實存在的”錯誤,由材料二最終一段中的“比如美國學者安德森,他說國家只不過是‘想象的共同體’,但這個想象共同體一旦存在,它在某一個歷史階段是否就具有了正值性與必要性”可知,葛兆光是說“國家”這個想象的共同體有時是“事實存在的”,并非始終是想象的。3.B【解析】材料二中作者認為歷史是真實存在的,它制約著和規(guī)定著歷史敘述的邊界;不同的“敘述”只是各個不同視野的歷史視察,只是個人視野中的歷史,不能強迫別人聽從這種敘述;歷史書寫是隱含了權力的話語,隱含了某種意識形態(tài)的書寫。A項,“七分實事,三分虛構,以致觀者往往為之惑亂”不符合作者“歷史是真實存在的,它制約著和規(guī)定著歷史敘述的邊界”的觀點。B項,“每一個別狀況都有其具體的歷史環(huán)境”是說歷史是真實存在的;“假如事實是零碎……連兒戲也不如”表明“不同的‘敘述’只是各個不同視野的歷史視察,只是個人視野中的歷史,不能強迫別人聽從這種敘述”。C項,巴爾扎克的話是說以文學作品表現(xiàn)法國社會的種種,是不能稱為“歷史”的,不符合“歷史是真實存在的”的觀點。D項,“歷史編纂學的目標不再是指向背后的‘實在’,而是把‘實在’吸納到表現(xiàn)自身之中”不符合“歷史是真實存在的,它制約著和規(guī)定著歷史敘述的邊界”的觀點。4.先指出文學和歷史這兩種文化形態(tài)緊密聯(lián)系;(1分)然后從敘事性、想象性與情感性闡釋了二者的兩個相通之處;(1分)最終指出文學和歷史的不同——歷史是以實在為依據(jù)的建構,文學則是以虛擬為基礎的創(chuàng)建。(2分)【解析】梳理文章的行文脈絡,可重點抓住每段的關鍵句進行分析。材料一第一段第一句先指明文學與歷史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然后由“從文學與歷史的關聯(lián)處……敘事性”可知,接著說明白文學和歷史的相通處之一是敘事性,并以懷特的觀點對二者敘事的相通性做了具體的闡釋。其次段指出“歷史與文學相通處之二是想象性與情感性”,并舉例進行闡釋。依據(jù)第三段中的“歷史是以實在為依據(jù)的建構,文學則是以虛擬為基礎的創(chuàng)建”可知,第三段主要論述了文學和歷史的不同。將以上分析以肯定的邏輯先后依次分點概括即可。5.①《春秋》的成書時間早于《左傳》,其描述特征,敘述視角,敘事策略有差異。(2分)②《春秋》更注意歷史的敘事功能,書功過,記善惡。(更側重以實在為依據(jù)的建構)(2分)③《左傳》作者在編書時融入自己的一些想象,使之更具有想象性與情感性。(2分)【解析】《春秋》和《左傳》都是編年體史書,后者以前者為本,因為兩本書的作者所處時代不同,各自的敘述只是不同視野的歷史視察。前者注意事實,更客觀,故只有事務的結果“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后者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文學性更強一些,所以作者在編寫時會融入自己的一些想象,使之更具有想象性與情感性,所以就有了母子二人“隧而相見”的動人情節(jié)。6.D【解析】A.“是為了突出墨子的平民身份”錯誤,此處細微環(huán)節(jié)描寫是為了突出墨子急人之困的義勇精神。B.“缺乏自信”錯,墨子這句話恰恰體現(xiàn)他是一個實干家,并非要體現(xiàn)他的缺乏自信,并且自信是人格層面的理解,文中沒有依據(jù)。C.“始終”錯,公輸般起先的確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但后面被墨子勸服了,思想轉變了,所以“始終”錯。7.C【解析】曲解文意,寫楚國人衣服干凈的確可以襯托墨子的“舊衣破裳”,但寫楚國人“活潑精悍”重點不是為了襯托墨子“風塵困頓”,而是與宋國人形成對比,為了體現(xiàn)出墨子急于阻擋公輸般幫助楚國攻打貧弱的宋國的非正義行動的緊迫感和義勇精神。8.①形象描寫。文章寫墨子為抵制不義斗爭,背著剛蒸好的窩窩頭匆忙上路,只帶一張破包袱、穿一雙草鞋就匆忙趕往楚國見老鄉(xiāng)公輸般,生動地呈現(xiàn)了墨子急人之困的平民英雄形象。②列比手法。文中有多處運了對比手法,如宋國和楚國環(huán)境的對比,墨子和公輸般飲食對比,墨子和宋國“講空話的人”對比,都刻畫出墨子關切民命,厭惡侵略,具有宏大的人道主義精神的高大形象。(每點2分,假如從正面描寫的角度如言行描寫、心理描寫、細微環(huán)節(jié)描寫等方面思索,任答一點并結合文本精確分析均可得分;從側面描寫的角度思索也可以,如襯托手法,用墨子學生管黔敖襯托出墨子剛健務實且影響力強大的形象。)【解析】從題干中“如何具體塑造墨子這一古代平民英雄的形象”可知,本題是具體考查小說表現(xiàn)手法中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小說常見的刻畫人物形象的手法有:通過描寫人物的肖像、語言、行動和心理來塑造人物形象;通過對比不同人物的外在特征和內在性格品質來塑造人物形象;通過他人的行為、語言等側面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等。9.①在情節(jié)方面,更具概括性(或與文本的內容更吻合)。本文講解并描述了墨子反對不義斗爭,為“止楚攻宋”主動奔跑游說,最終讓楚王放棄了攻打宋國的故事;②在形象塑造方面,文本不僅表現(xiàn)了墨子的急人之困,身體力行,更突出其反對侵略斗爭,提倡“行義”的形象;③在主旨方面,更具現(xiàn)實意義?!胺枪ァ蓖怀隽朔磳σ磺星致远窢帲鴮Ξ敃r社會現(xiàn)實的抨擊和指責。(每點2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給分。)【解析】思維角度涉及:①對小說整體情節(jié)的作用。②對刻畫人物的作用(包括揭示的人物心理)。③對表現(xiàn)主題的作用。10.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實力。句意:從前(我們)曾是仇敵,今日已經(jīng)成為一家人。我朝同你們國家的名分已經(jīng)確定,保證沒有其他變故。然而人生難以預料,到了后代,那事情(更)不能知曉?!跋驎r則為仇敵”中,“為”是推斷動詞,做謂語,其賓語為“仇敵”,這句和后文的“今日則為一家”形成對稱結構,故應在“仇敵”后斷開,解除AB;“然人生難期,至于后世”中,“人生”為主語,謂語為“難期”,“至于”表示領提起一事,引出后世之事,故應在“難期”后斷開,解除D;原文標點為:向時則為仇敵,今日則為一家。吾與汝國大義已定,保無他虞。然人生難期,至于后世,則事不行知。故選C。11.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駕馭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實力。A.“每位帝王均有”有誤,如漢朝對于追加廟號一事極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沒有廟號。故選A。12.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對人物進行評價探究的實力。D.“南唐陳覺轉達世宗不滿嚴續(xù),想殺了他的詔令”錯,原文是“唐陳覺自周還,矯以帝命謂唐主曰:‘聞江南連歲拒命,皆宰相嚴續(xù)之謀,當為我斬之”’,可見,陳覺是假傳后周世宗的詔令殺嚴續(xù)。不滿嚴續(xù),想殺了他的人是陳覺。故選D。13.(1)南唐國主知道陳覺始終同嚴續(xù)有嫌怨(隔閡),原來就不信任他的話。【“素”,平常,始終;“隙”,嫌隙,隔閡;“固”,原來;“未之信”,賓語前置,正常語序是“未信之”,不信任他的話?!?2)江南沒有歸服,(周世宗)就親身冒著飛矢流石,抱定必勝的信念?!尽拔捶?,沒有信服;“犯”,冒著;“期”,期望,引申為“抱定……信念”;“克”,戰(zhàn)勝,攻克。】14.第一問:大國敬畏他的威力,小國感懷他的德政。其次問:告誡后世君主要像周世宗那樣攻天下時服強以力,守天下時懷弱以德。(意思對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給分)【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概括文本信息的實力?!按蟀钗菲淞Γ“顟哑涞隆钡囊馑际恰按髧次匪耐?,小國感懷他的德政”,“畏”,敬畏,膽怯 ;“懷”,感謝。依據(jù)前文“江南未服,則親犯矢石,期于必克;既服,則愛之如子,推誠盡言,為之遠慮”可知,世宗在“江南未服”時,不畏流矢飛石和“既服’’時,愛民如子,用《尚書》中的話來評價世宗,告誡后世統(tǒng)治者要在打天下時讓其他國家畏懼他的威力,在打下天下時,要以德服人?!緟⒖甲g文】三月甲午初一日(后周世宗顯德三年[956年]),后周世宗巡察水寨,到達淝水橋,親自撿取一塊石頭,騎在立刻拿著,到寨中來供炮運用,隨從官員過橋的也都每人攜帶一塊石頭。六月十一日,彰信節(jié)度使李繼勛在壽州城南安營,南唐劉仁贍趁李繼勛沒有防備,出兵攻擊他們,殺死士兵幾百人。四年春季正月,后周軍隊圍攻壽春,連著幾年沒有攻下,城中糧食吃完。齊王景達派都軍使邊鎬率領幾萬兵沿淮河去救援他們。劉仁贍懇求讓邊鎬守城,自己率領部眾與后周軍決一死戰(zhàn),齊王李景達不同意,劉仁贍(因此)憤恨愁悶病倒。三月己丑(初二日)夜晚,后周世宗渡過淮水,抵達壽春城下。庚寅(初三日)早晨,世宗親自穿上盔甲,在紫金山南面駐軍。吩咐北宋太祖皇帝(趙匡胤)攻擊南唐先鋒寨以及山北的一處營寨,全都擊破,于是南唐軍隊首尾無法相互救援。丙午,(十九日),監(jiān)軍使孫羽等以劉仁贍的名義起草了奏表,派遣使者帶著奏表前來倒戈。世宗派遣使者入城宣示安撫,(后周世宗)任命劉仁贍為天平節(jié)度使兼中書令,制書內容大致說:“對所侍奉的君主竭盡忠誠,堅守節(jié)操,德行無虧,前代出名的大臣,能有幾人可以相比!我討伐叛賊,得到你才是最大的收獲?!碑斎?,(劉仁贍)去世,追賜為彭城郡王。世宗詔令打開壽州糧倉救濟饑民。后周世宗親自抵達泗州城下,(下令)軍中負責割草打柴的人不得侵擾農(nóng)夫田地,農(nóng)夫都感謝喜悅,爭相獻送糧草。攻克泗州以后,沒有一名士兵敢擅自入城。南唐陳覺從后周回來后,假傳后周世宗的詔令對南唐國主說:“聽說江南多年抗拒詔令,都是宰相嚴續(xù)的辦法,應當替我殺了他。”南唐國主知道陳覺始終同嚴續(xù)有嫌怨(隔閡),原來就不信任他的話。鐘謨懇求到后周核實,南唐國主于是通過鐘謨返回后周復命的機會.(上奏后周世宗)說:“許久抗拒王師,都是我的愚昧糊涂,不是嚴續(xù)的罪過。”世宗得知此事,大為驚異,說:“的確如此的話,那么嚴續(xù)是忠臣。我作為天下的君主,豈能教人殺害忠臣呢!”南唐國主派遣他的兒子紀國公李從善與鐘謨一道入朝進貢,后周世宗問鐘謨說:“江南也在操練軍隊,修整守備嗎?”鐘謨回答說:“自從臣服大國,不敢再這樣了。”世宗說:“不應當這樣。從前(我們)曾是仇敵,今日已經(jīng)成為一家人。我朝同你們國家的名分已經(jīng)確定,保證沒有其他變故。然而人生難以預料,到了后代,那事情(更)不能知曉。回去對你家君主說,可以趁著我在的時候加固城郭,修繕武器,據(jù)守要塞,替子孫后代著想。”臣子司馬光說:周世宗憑借信用駕馭群臣,憑借正義要求各國,劉仁贍因為堅守不屈蒙受褒揚,嚴續(xù)因為竭盡忠誠獲得生存。江南沒有歸服,(周世宗)就親身冒著飛矢流石,抱定必勝的信念;江南降服以后,便像對待子女那樣地愛惜他們,開誠布公地把話說盡,替他們做長遠準備。《尚書》說:“大國敬畏他的威力,小國感懷他的德政?!敝苁雷诘乃魉鶠榭梢哉f接近《尚書》上的話了。15.A【解析】一二句的意思是假如畫畫只能畫得像,這跟小孩子的水平差不多。也就是說不能只重形似,而要形神兼?zhèn)洹?6.①本詩主要談論藝術見地。詩人首先表明賦詩論畫的主見,不行只重“形似”.落入俗套:應自然天成、新奇不俗。接著評價王主薄的折枝畫,印證這一主見。②《惠崇<春江晚景>》主要呈現(xiàn)畫面意境。詩歌描繪出花開、水暖、蒿滿、芽短等早春季節(jié)朝氣盎然的景象,體現(xiàn)了詩人對畫面內容的視察,對畫作意境的把握。17.(1)鳴琴垂拱,不言而化。(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3)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洞航ㄔ乱埂蜂黉匐S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杜眯小?8.熠熠生輝一脈相承不行或缺【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運用成語的實力。第一處,修飾“精神”,可用“熠熠生輝”來比方他們的精神光線萬丈。熠熠生輝:形容光彩閃爍的樣子。其次處,依據(jù)語境,革命先烈對國家和民族的大愛與我國自古以來的家國情懷具有繼承性,可用“一脈相承”。一脈相承:由一個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