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講 概述文意篩選信息(講義)(教師版)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_第1頁
第15講 概述文意篩選信息(講義)(教師版)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_第2頁
第15講 概述文意篩選信息(講義)(教師版)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_第3頁
第15講 概述文意篩選信息(講義)(教師版)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_第4頁
第15講 概述文意篩選信息(講義)(教師版)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15講概述文意篩選信息目錄TOC\o"1-3"\h\u01考情分析·備考策略 202知識導圖·思維引航 303考點突破·考法探究 404熱考題型·解題策略 405真題感悟·命題洞見 5復習任務1.在讀懂原文的基礎(chǔ)上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篩選、分析、概括。2.整理歸納選項設(shè)誤的常見類型,運用好比對法??记槲⒂^命題解讀考向考查統(tǒng)計本題主要測試學生讀懂文本并分析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讀懂文本,分析理解文本內(nèi)容是近幾年的考查熱點,題目形式以選擇題為主,表述方式略有變化,但是基本形成了穩(wěn)定的考查態(tài)勢,需要考生讀懂文本,準確翻譯文本,理解文章內(nèi)容,并仔細辨析靈活掌握??枷蛞磺馕囊?024·全國卷一,12考向二張冠李戴2024·全國卷二,12考向三無中生有2023全國乙卷,12【命題特點】穩(wěn)中有變穩(wěn):1.四個選項基本按照行文順序設(shè)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區(qū)間,進行文題比對。2.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錯誤,且該項錯誤也只是某一點錯,“分析”有瑕,故在比對時可重點關(guān)注分析印證的部分。變:1.有些選項內(nèi)容有組合、嫁接現(xiàn)象,在原文的位置較分散,不如原來集中。2.打破“概括+分析”的選項設(shè)計模式,依文設(shè)題,直接概述。3.概括性降低。選文偏重敘述的,選項以敘述分析為主;選文偏重議論的,選項以轉(zhuǎn)述觀點、看法為主。精準概述文意要求在理解文意的基礎(chǔ)上能夠?qū)ξ谋拘畔⑦M行分析和概括,這些“信息”在文中具體表現(xiàn)為具有某些特定含義的文言詞語和句子。因此,必須在理解選文的句意、文意的基礎(chǔ)上,準確把握主要意思,系統(tǒng)梳理、歸納所給出的材料,并從中整理、篩選出與某一主題有關(guān)的文句。方法點撥(一)比對關(guān)鍵詞語,看是否曲解文意命題方式故意曲解文中某一關(guān)鍵詞語的意思,從而制造干擾項干擾考生,這種方式是命題的主要設(shè)誤方式比對方法細心辨析選項中對人物的分析、對文本道理的闡述等有無夸大、歪曲或偷換概念的現(xiàn)象,要注意比對選項轉(zhuǎn)述時是否漏掉了某個起關(guān)鍵作用的詞語,注意是否曲解了人物行為的主動與被動方式等(二)比對添加內(nèi)容,看是否無中生有(于文無據(jù))命題方式在選項中故意添加一些貌似合理的內(nèi)容,“制造”出錯誤選項比對方法看選項哪點內(nèi)容是原文中沒有的,兩相比對,看這點內(nèi)容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據(jù)(三)比對人物行為,看是否張冠李戴,誤解形象命題方式在選項中將原文某人做的事、說的話“移花接木”到另一個人物身上,導致對象錯位;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的性格特點故意說錯,造成對人物形象的錯誤理解比對方法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做的不同事,產(chǎn)生的不同結(jié)果,防止張冠李戴、顛倒事實。辨析時應重點抓住“是誰,在何時何地,說過什么話,做過什么事”,尤其要看主語、謂語與原文是否一致(四)比對事件發(fā)生時間、地點,看是否時間、地點顛倒命題方式在選項中把某一時間、地點發(fā)生的事轉(zhuǎn)換到另一時間、地點比對方法分析時要特別注意選項中表示時間的詞語,人物行為、事件發(fā)生的地點,并與原文進行比對,厘清人物在何時何地做了何事,識破時間錯誤的陷阱,防止地點錯誤(五)比對事件因果關(guān)系,看是否因果失當命題方式這類干擾項往往把沒有因果關(guān)系的事件說成有因果關(guān)系,或者顛倒“因”和“果”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或者多種原因,故意漏說其中一個比對方法注意選項中“于是”“因此”“所以”“以致”等表因果的詞語,比對原文相關(guān)句子,看因果關(guān)系是否成立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材料一:驪姬譖申生于晉獻公,公將殺之。公子重耳謂之曰:“子蓋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驪姬,是我傷公之心也?!痹唬骸叭粍t蓋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謂我欲弒君也,天下豈有無父之國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辭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愛其死;雖然,吾君老矣,子少,國家多難,伯氏不出而圖吾君。伯氏茍出而圖吾君,申生受賜而死?!痹侔莼?,乃卒。是以為“恭世子”也。(節(jié)選自《禮記·檀弓上》)材料二:楚有士申鳴者,在家而養(yǎng)其父,孝聞于楚國。王欲授之相,申鳴辭不受。其父曰:“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鳴對曰:“舍父之孝子而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祿于國,立義于庭,汝樂吾無憂矣。吾欲汝之相也。”申鳴曰:“諾。”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勝為亂,殺司馬子期,申鳴將往死之。父止之,曰:“棄父而死,其可乎?”申鳴曰:“聞夫仕者身歸于君,而祿歸于親。今既去父事君,得無死其難乎?”遂辭而往,因以兵圍之。白公勝謂石乞曰:“申鳴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圍我,吾為之奈何?”石乞曰:“申鳴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申鳴聞之必來,因與之語。”白公勝曰:“善。”則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鳴曰:“子與吾,吾與子分楚國。子不與吾,子父則死矣。”申鳴流涕而應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聞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祿者畢其能。今吾已不得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殺白公勝,其父亦死。王賞之金百斤。申鳴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難,非忠臣也。定君之國,殺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兩立,行不可兩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自殺也。(節(jié)選自《說苑·立節(jié)》)1.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因驪姬誹謗,晉獻公要殺了申生,重耳勸申生向父親說明情況,申生認為晉獻公會傷心,堅持不這樣做。B.申生覺得晉獻公年事已高,兒子年齡尚小,國家正處于多事之秋,于是懇求狐突出山為晉獻公出謀劃策。C.申鳴被任命為國相。過了三年,白公勝作亂,殺了司馬子期,申鳴準備去殺死他,他的父親卻想阻止他。D.申生與申鳴在盡孝上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相同之處在于二者都不把自我放在第一位,矢志盡孝。答案C解析“申鳴準備去殺死他”錯。由材料二“殺司馬子期,申鳴將往死之”可知,是申鳴也準備為國捐軀的意思,“死之”是為國而死之意。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申生派人向狐突訣別時,表明自己不愿逃跑的原因是國君年邁,國君的孩子年少,國家多災多難。B.白公勝作亂之時,申鳴想以身許國,他父親以不合孝道制止他,但是申鳴依然堅持自己的想法。C.白公勝被申鳴包圍,自己不知如何應付,向石乞?qū)で笸粐?,石乞提出的對策極其陰險毒辣。D.申鳴認為忠孝不能兩全,選擇盡忠國君,使國家安定,導致父親被殺,無顏面對天下人,所以自殺。答案A解析“不愿逃跑的原因是國君年邁”錯。由材料一“雖然,吾君老矣,子少,國家多難,伯氏不出而圖吾君。伯氏茍出而圖吾君,申生受賜而死”可知,“國君年邁,國君的孩子年少,國家多災多難”是申生的擔憂,并非“不愿逃跑的原因”。參考譯文材料一:驪姬在晉獻公面前誹謗讒害公子申生,晉獻公將要殺了申生。公子重耳對申生說:“您為什么不向父親說出心里話呢?”太子說:“不行,君父有驪姬才得安樂,這樣做會傷他的心?!敝囟终f:“既然這樣,那么為什么不逃走呢?”太子說:“不行!君父會說我想謀害他,天下哪里有沒有君父的國家呢!再說我能逃到哪里去呢?”于是申生派人向狐突告別說:“我有罪,沒有考慮您的忠告,以至于一死,我不敢吝惜自己的生命;雖然如此,但我的國君年紀大了,愛子年紀小,國家有許多憂患,您又不肯出來為國君出謀劃策。如果您肯出來為國君出謀劃策,我就受到您的恩惠,甘愿去死?!鄙晟鷥纱喂虬菪谢锥Y,接著身亡。因此,人們送他謚號“恭世子”。材料二:楚國有位讀書人叫申鳴,在家奉養(yǎng)他的父親,他的孝順在楚國聞名。楚王想封他做國相,申鳴推辭不肯接受。他的父親說:“楚王想讓你做國相,你為何不接受啊?”申鳴回答道:“放棄做父親的孝子卻要去為君王做忠臣,這是什么道理?”他父親說:“如果能在國家享受俸祿,在朝堂上奉行大義,你快樂我就沒有憂愁啊。我希望你做國相?!鄙犋Q說:“好?!庇谑侨氤?,楚王就任命他為國相。過了三年,白公勝作亂,殺了司馬子期,申鳴也準備為國捐軀。他的父親制止他,說:“丟下父親自己去死,難道可以嗎?”申鳴說:“聽說做官的人身體屬于君王,俸祿歸于親人。如今既然已離開父親去侍奉君王,怎能不為國家的危難而死呢?”于是辭別前往,趁機派兵包圍白公勝。白公勝對石乞說:“申鳴是天下的勇士,如今用兵包圍我,我該怎么辦呢?”石乞說:“申鳴是天下的大孝子,去用武力劫持他的父親,申鳴聽到這件事必然前來,你趁機與他談判?!卑坠珓僬f:“好?!庇谑蔷腿プ侥昧怂母赣H,用武力控制,告訴申鳴說:“你援助我,我和你瓜分楚國。你不援助我,你的父親就會死?!鄙犋Q流著眼淚回答他,說:“當初我是父親的孝子,如今我是君王的忠臣。我聽說,吃誰的飯就要為誰的事去犧牲,接受誰的俸祿就要竭盡所能為他做事。如今我已不可能做父親的孝子了,而是君王的忠臣,我怎能保全自身呢?”申鳴拿起鼓槌擊鼓,最終殺了白公勝,他的父親也因此而死。楚王賞賜他百斤黃金。申鳴說:“吃君王的飯,躲避君王的禍難,不是忠臣。安定您的國家,殺死我的父親,不是孝子。名聲不能夠同時樹立,品行不能夠同時保全。像這樣活著,有什么顏面在天下立足呢?”于是自盡。1.通讀全文,弄清相關(guān)內(nèi)容整體快速閱讀,掃清文中障礙,弄清文章的體裁及大致內(nèi)容,總觀總覽。對于紀事本末和史傳類文章,須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含官職、地點、時間、過程等),在閱讀時圈點勾畫出時間、地點、官職等詞語,了解文章思路、人物經(jīng)歷及事件大概;力求對人物各個時期的生活和事件的大體脈絡做到心中有數(shù),概括出傳主的品質(zhì),做到知人明事。2.審清題干,明確鎖定區(qū)域?qū)徢孱}干對作答試題至關(guān)重要,弄清題干須注意以下幾點:①看清題干要求是選“不正確”還是“正確”項;②各選項中涉及的對象是誰,數(shù)量是一個還是幾個;③事件信息敘述的指向是思想性格還是行為特點;④范圍為整篇選文還是某一片段。文意理解題的四個選項,多是按文章行文的先后順序而設(shè)置的,通常每個選項對應文章的一個層次,因此,我們可以將其按文章敘述的先后順序來鎖定區(qū)域。3.結(jié)合語境,仔細分析比對在理解與分析選文內(nèi)容的過程中,先讀選項,然后將選項中的每句話在鎖定的原文區(qū)域中一一比對。要特別注意難懂字詞的理解,還要注意判斷各選項中的有關(guān)細節(jié),看是否存在人物的張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雜糅、層次混亂、強加因果,內(nèi)容的歸納不完整、故意曲解,中心概括的無中生有、片面遺漏、強拉硬連、任意拔高等錯誤。要把選項中諸如事情的發(fā)展、因果,人物行為的程度、實效等內(nèi)容,細細從原文詞句中查出核對,分析選項敘述與文中用詞造句的細微差別,這樣才能得出正確答案。4.回文檢驗,整體考慮作答做出初步判斷后,考生應回看題目和內(nèi)容,檢查判斷是否有誤;再從文章內(nèi)容的整體上排除錯誤選項,特別是隱性干擾;最后正確作答。讀準比細,識破陷阱在答選擇題三步驟中,最重要的莫過于第三步。選項內(nèi)容多是命題人對原文的概括、轉(zhuǎn)述和分析,比對法就是把選項與原文進行細致的比對,反復推敲,從中發(fā)現(xiàn)選項與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進而排除干擾項,得出正確答案。比對法主要是從關(guān)鍵詞語、人物、時間、地點、添加內(nèi)容、句間關(guān)系等方面進行比對。(一)比對關(guān)鍵詞語,看是否曲解文意命題方式故意曲解文中某一關(guān)鍵詞語的意思,從而制造干擾項干擾考生,這種方式是命題的主要設(shè)誤方式比對方法細心辨析選項中對人物的分析、對文本道理的闡述等有無夸大、歪曲或偷換概念的現(xiàn)象,要注意比對選項轉(zhuǎn)述時是否漏掉了某個起關(guān)鍵作用的詞語,注意是否曲解了人物行為的主動與被動方式等1.閱讀下列選項與原文,認真比對,看看選項概述分析是否有誤。選項重耳即位三年后,出兵討伐曹國,派人威脅曹君要他吊死叔瞻并交出尸體,不然就大開殺戒,但對釐負羈則給予了特別的關(guān)照。(2023年全國乙卷第12題D項)原文重耳即位三年,舉兵而伐曹矣。因令人告曹君曰:“懸叔瞻而出之,我且殺而以為大戮?!庇至钊烁驷嵷摿b曰:“軍旅薄城,吾知子不違也。其表子之閭,寡人將以為令,令軍勿敢犯?!?節(jié)選自《韓非子·十過》)比對結(jié)果答案有誤?!暗跛朗逭安⒔怀鍪w”曲解文意。原文“懸叔瞻而出之,我且殺而以為大戮”的意思是“把叔瞻從城上吊下來,我將殺掉他并陳尸示眾”。可從“我且殺”的表述作出判斷。2.閱讀下列選項與原文,認真比對,看看選項概述分析是否有誤。選項周堯卿為人簡樸持重,不喜計較。對于不如自己的人,他會鄭重地以禮相待,讓對方產(chǎn)生羞愧之心;雖然俸祿不多,但周濟宗族朋友,直到用完為止。(2023年全國甲卷第12題B項)原文(周)堯卿為人簡重不校,有慢己者,必厚為禮以愧之。居官祿雖薄,赒宗族朋友,罄而后已。(節(jié)選自《隆平集·儒學行義》)比對結(jié)果答案有誤。B項的相關(guān)信息,對應的文中語句是:“堯卿為人簡重不校,有慢己者,必厚為禮以愧之。居官祿雖薄,赒宗族朋友,罄而后已?!币馑际牵褐軋蚯錇槿饲f嚴持重,不喜計較,遇到侮慢自己的人,一定會更加以禮相待,以使對方愧疚;擔任官職,雖然俸祿不多,但周濟朋友親戚等,毫不吝嗇,不惜竭盡所有。B項的概述與此明顯不同,主要在于對“有慢己者,必厚為禮以愧之”一句的理解?!奥赫摺辈皇恰安蝗缱约旱娜恕保侵傅÷?、侮慢自己的人。(二)比對添加內(nèi)容,看是否無中生有(于文無據(jù))命題方式在選項中故意添加一些貌似合理的內(nèi)容,“制造”出錯誤選項比對方法看選項哪點內(nèi)容是原文中沒有的,兩相比對,看這點內(nèi)容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據(jù)3.閱讀下列選項與原文,認真比對,看看選項概述分析是否有誤。選項祖逖力請北伐,時任左丞相的司馬睿雖無北伐之志,但仍然盡力支持,這堅定了祖逖的斗志,祖逖指江發(fā)誓:若不能收復中原就不再渡江返回江南。(2021年新高考Ⅱ卷第12題A項)原文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為軍祭酒,逖(指祖逖)居京口,糾合驍健,言于睿曰:“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爭權(quán),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tǒng)之以復中原,郡國豪杰必有望風響應者矣。”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州刺史,給千人廩,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將其部曲百余家渡,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祖逖北伐》)比對結(jié)果答案有誤。選項中“盡力支持”的“盡力”錯。原文是說司馬睿只給了一千人的糧食、三千匹布,連軍隊都沒給,讓祖逖自己招募,算不上“盡力支持”。選項屬于無中生有。4.閱讀下列選項與原文,認真比對,看看選項概述分析是否有誤。選項吳起聲名漸起,遭到公叔嫉妒。他雖然對田文擔任魏相表示不悅,但不久就平復了心情;而公叔繼田文后為相,他深表不滿,擔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國。(2019年全國Ⅲ卷第12題C項)原文田文既死,公叔為相,尚魏公主,而害吳起。吳起懼得罪,遂去,即之楚。(節(jié)選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比對結(jié)果答案有誤。選項中“他深表不滿”于文無據(jù)。原文是說田文死后,公叔任相國,娶了魏國公主,卻妒忌吳起;吳起怕招來災禍,于是離開魏國,隨即到了楚國。因原文有“吳起懼得罪”,極易讓人誤認為“深表不滿”是對的。(三)比對人物行為,看是否張冠李戴,誤解形象命題方式張冠李戴在選項中將原文某人做的事、說的話“移花接木”到另一個人物身上,導致對象錯位誤解形象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的性格特點故意說錯,造成對人物形象的錯誤理解比對方法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做的不同事,產(chǎn)生的不同結(jié)果,防止張冠李戴、顛倒事實。辨析時應重點抓住“是誰,在何時何地,說過什么話,做過什么事”,尤其要看主語、謂語與原文是否一致5.閱讀下列選項與原文,認真比對,看看選項概述分析是否有誤。選項吳漢處世儉樸,恭敬謹慎,不置田產(chǎn),不起巷第。他出征在外時,家人曾置買一些田產(chǎn)宅業(yè),他歸來后全部都分送給了故舊部屬。(2022年新高考Ⅱ卷第12題D項)原文吳漢嘗出征,妻子在后買田業(yè)。漢還,讓之曰:“軍師在外,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宅乎!”遂盡以分與昆弟外家。(節(jié)選自《東觀漢記》卷十)比對結(jié)果答案有誤。原文是說吳漢把田宅分給了“昆弟外家”,選項中變成了“故舊部屬”。6.閱讀下列選項與原文,認真比對,看看選項概述分析是否有誤。選項蘇軾直面饑疫,解救受災百姓。他在任職杭州時遭遇旱災病疫,減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紓緩災情;同時又集貯錢糧、建造治病場所以防備疫病。(2020年全國Ⅰ卷第12題C項)原文既至杭,大旱,饑疫并作。軾請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復得賜度僧牒,易米以救饑者。明年春,又減價糶常平米,多作粥藥劑,遣使挾醫(y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軾曰:“杭,水陸之會,疫死比他處常多?!蹦速隽w緡得二千,復發(fā)橐中黃金五十兩,以作病坊,稍畜錢糧待之。(節(jié)選自《宋史·蘇軾傳》)比對結(jié)果答案有誤。根據(jù)原文可知,蘇軾只是向朝廷請求免供米,真正“減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的是朝廷,對象有誤。另外,“同時”有誤,“減免……”“集貯……”這些舉措原文都曾提及,而原文所寫的是“明年春”,可知蘇軾這些舉措不是同時進行的。(四)比對事件發(fā)生時間、地點,看是否時間、地點顛倒命題方式時序顛倒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時,命題者故意將事情發(fā)生的時間順序顛倒空間錯位把不同空間地點的事件糅合起來表述,故意在地點方面顛倒位置關(guān)系比對方法分析時要特別注意選項中表示時間的詞語,人物行為、事件發(fā)生的地點,并與原文進行比對,厘清人物在何時何地做了何事,識破時間錯誤的陷阱,防止地點錯誤7.閱讀下列選項與原文,認真比對,看看選項概述分析是否有誤。選項賈誼答復詢問,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詢問鬼神之事,對賈誼的回答很滿意,于是任命他為自己鐘愛的小兒子梁懷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賈誼。(2019年全國Ⅰ卷第12題C項)原文(賈誼)為長沙王太傅三年。后歲余,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本禹曋?,拜賈生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文帝之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賈生傅之。(節(jié)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比對結(jié)果答案有誤?!坝直硎咀约阂脖炔簧腺Z誼”雖然本身是正確的,但卻是任命賈誼為梁懷王太傅之前的事,將此事說成任命為太傅之后的事,顯然時間是錯誤的。8.閱讀下列選項與原文,認真比對,看看選項概述分析是否有誤。選項黎士弘治民有術(shù),注重民生。他在玉山縣建立學校,并招集流亡百姓,開墾田地以恢復舊業(yè),也注重讓民眾休養(yǎng)生息。原文(黎士弘)署玉山縣事,立學建治,招集流亡,墾田定賦,民復舊業(yè)。裁缺,改授永新知縣。政清獄簡,與民休息。(節(jié)選自《清史稿·黎士弘傳》)比對結(jié)果答案有誤。根據(jù)原文可知,“與民休息”是黎士弘“改授永新知縣”后做的事,并非在玉山縣任上。(五)比對事件因果關(guān)系,看是否因果失當命題方式這類干擾項往往把沒有因果關(guān)系的事件說成有因果關(guān)系,或者顛倒“因”和“果”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或者多種原因,故意漏說其中一個比對方法注意選項中“于是”“因此”“所以”“以致”等表因果的詞語,比對原文相關(guān)句子,看因果關(guān)系是否成立9.閱讀下列選項與原文,認真比對,看看選項概述分析是否有誤。選項魏征說,隋煬帝濫殺無辜,張元濟不敢諫諍;唐太宗認為正是因為臣不盡忠,最終導致了隋朝滅亡,因此告誡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訓。(2021年全國乙卷第12題D項)原文上嘗與侍臣論獄。魏征曰:“煬帝時嘗有盜發(fā),帝令於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訊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斬之。大理丞張元濟怪其多,試尋其狀,內(nèi)五人嘗為盜,余皆平民。竟不敢執(zhí)奏,盡殺之。”上曰:“此豈唯煬帝無道,其臣亦不盡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比對結(jié)果答案有誤。原文說唐太宗認為隋朝滅亡有“煬帝無道”與“臣亦不盡忠”兩個原因,而選項只說其中一個,屬于一果多因,只說一因。10.閱讀下列選項與原文,認真比對,看看選項概述分析是否有誤。選項左光斗飽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他家中受到株連,母親、兄長以及同宗群從十余人被迫害致死,直到魏忠賢被誅,他才受到追贈,謚為忠毅。(2020年新高考Ⅰ卷第12題D項)原文忠賢令撫按嚴追,系其群從十四人。長兄光霽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應秋猶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諸人家族盡破。(節(jié)選自《明史·左光斗傳》)比對結(jié)果答案有誤。根據(jù)原文“母以哭子死”可知,左光斗的母親是因為痛哭兒子而死,而不是“被迫害致死”。選項因果失當。專項訓練閱讀下列選項與原文,認真比對,看看選項概述分析是否有誤。(1)(2021年新高考Ⅰ卷第12題B項)在討論制止偷盜一事時,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認為應減輕賦稅,選用清官,使百姓衣食無憂,嚴刑峻法反而不能達到目的。原文:上與群臣論止盜?;蛘堉胤ㄒ越?,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無中生有(于文無據(jù))。“嚴刑峻法反而不能達到目的”于文無據(jù)。(2)(2020年新高考Ⅱ卷第12題C項)海瑞嚴厲執(zhí)法,受到小人詆毀。他任南京右都御史時,因要求嚴明,部下怨恨,部屬房寰懼遭揭發(fā),又受慫恿,上疏詆毀,致使海瑞被迫退休。原文:(海瑞)為南京右都御史。諸司素偷惰,瑞以身矯之。有御史偶陳戲樂,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提學御史房寰恐見糾,欲先發(fā),給事中鐘宇淳復慫恿,寰再上疏丑詆。瑞亦屢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節(jié)選自《明史·海瑞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曲解文意(或自相矛盾)?!昂H鸨黄韧诵荨迸c原文“死于任上”矛盾。(3)(2022年全國甲卷第12題B項)張儀見到楚王,提出楚國如果能與齊國斷交,秦王就會下令獻上商于之地六百里,又可以削弱齊國,還能得到秦國的恩惠,這是一舉三得的事情。原文:張儀南見楚王,曰:“今齊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國與之歡。大王茍能閉關(guān)絕齊,臣請使秦王獻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則是北弱齊,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為利也,則此一計而三利俱至?!?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曲解文意?!斑€能得到秦國的恩惠”錯?!拔鞯掠谇亍钡囊馑际恰?因?qū)η貒┯卸骰?從而得到秦國的感激”,“德”是“使……感恩”的意思,而不是“得到秦國的恩惠”。(4)(2021年全國甲卷第12題D項)在戰(zhàn)局有利的情況下,宋朝皇帝為了息戰(zhàn),主動提出議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軍中談判,最終與契丹達成盟約。原文:是時,故將王繼忠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為然,遣李興議和。帝曰:“朕豈欲窮兵,惟思息戰(zhàn)。如許通和,即當遣使?!?節(jié)選自《宋史紀事本末·契丹盟好》)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張冠李戴。“宋朝皇帝為了息戰(zhàn),主動提出議和”錯。原文“是時,故將王繼忠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為然,遣李興議和”可見,并非宋朝皇帝主動議和,而是契丹主動議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材料一:(周)武王問于(姜)太公曰:“治國之道若何?”太公對曰:“治國之道,愛民而已。”曰:“愛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敗,生之勿殺,與之勿奪,樂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國之道,使民之義也,愛之而已矣?!?節(jié)選自劉向《說苑·政理》)材料二:上念山林川澤,皆與民共,命自居庸以東,與天壽山相接,禁樵采,余俱弛禁。工部奏修軍器,請征布漆于民。上命給鈔市之。上曰:“古者土賦,隨地所產(chǎn),不強其所無。比年如丹漆、石青之類,所司不究物產(chǎn),概下郡縣征之。小民鳩斂金幣,博易輸納,而吏胥因以為奸。其一切禁止?!鼻脖O(jiān)察御史分巡天下,考察官吏。進戶部尚書郭資太子太師,命致仕。蹇義、夏原吉言其偏執(zhí)妨事,且多病。上問楊士奇,對曰:“資強毅能守廉,人不得干以私。但性偏執(zhí),甚至沮格恩澤,不得下究?!鄙蠁柶涔省υ唬骸霸t書數(shù)下蠲免災傷租稅。不聽開除,必令有司依額征納,此其過之大者?!鄙项h之。青州民劉中等奏:“自永樂中歲歉,流徙畿南棗強縣凡二百余戶,居二十年,已成家業(yè)。今有司遣還山東,乞附籍棗強。”上謂夏原吉曰:“彼此皆吾土,但得民安即已。唐宇文融括流民,過期不首者謫邊。州縣承風勞擾,百姓逃竄,爾其申飭有司,以此為戒?!鄙嫌娜A殿,與侍臣論歷代戶口盛衰。上曰:“戶口之盛衰,是以見國家之治忽。其盛也本于休養(yǎng)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漢武承文、景之余,煬帝繼隋文之后,開元之盛,遂有安史之亂,豈非恃富庶不知儆戒乎?漢武末年乃悔輪臺,煬帝遂以亡國,玄宗卒至播遷,皆足為世大戒?!避囻{巡邊,發(fā)京師,英國公張輔、陽武侯薛祿帥師從。駐蹕虹橋,諭諸將曰:“朕深居九重,豈不自逸?但朝夕思念保民,故有此行。今渡河道路所經(jīng),皆水潦之后,秋田無獲,朕甚憫焉。其將士有擾民者,殺無赦!”(節(jié)選自《明史紀事本末》)3.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皇上認為主管官吏不去調(diào)查出產(chǎn)的物品,全都令郡縣向百姓征斂,官吏趁機行奸作惡。這些要全部禁止。B.楊士奇認為郭資不遵詔書,令地方官員仍按舊額征稅,這是他為政最大的過錯。皇上取消他晉升的任命。C.青州百姓請求將已成家業(yè)的二百多戶附入棗強戶籍,皇上認為都是自己的國土,只要百姓安居樂業(yè)即可。D.皇上同侍臣談論歷朝歷代戶口,他認為戶口繁盛是因為休養(yǎng)生息,戶口減少則定有大興土木和戰(zhàn)爭之事。答案B解析“皇上取消他晉升的任命”錯。材料二“進戶部尚書郭資太子太師,命致仕”說的是晉升戶部尚書郭資為太子太師,命他退休。“上頷之”說的是皇上點頭認可了楊士奇的回答,應是贊成晉升戶部尚書郭資為太子太師,命他退休。4.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中姜太公回答周武王如何治理國家的提問時指出,治國之道在于愛護百姓,要讓百姓獲利,有成就感,生命財產(chǎn)得到保障,生活愉快。B.材料二中皇帝想與百姓共享山林川澤,放開除自居庸關(guān)以東到與天壽山相接處之外的區(qū)域的砍柴禁令,此舉正是材料一中“治國之道”的體現(xiàn)。C.皇帝認為,古代因地征稅,而近年官吏卻不調(diào)查產(chǎn)出就全向百姓征斂,使百姓只得通過賭博聚財繳納,并因此輸?shù)艏耶a(chǎn),這種征稅行為應當禁止。D.皇上同侍臣談論歷朝歷代戶口時指出,戶口繁盛與否是國家盛衰的反映,戶口減少一定是因為大興土木和戰(zhàn)爭,這正體現(xiàn)了他的仁政思想。答案C解析“使百姓只得通過賭博聚財繳納,并因此輸?shù)艏耶a(chǎn)”錯。根據(jù)語境,“博易輸納”的意思是廣泛交易(或換取)物品來繳納賦稅,對“博”“易”“輸”的意思理解是關(guān)鍵。參考譯文材料一:周武王向姜太公詢問說:“治理國家的方法是怎樣的?”姜太公回答說:“治理國家的方法,不過是愛民罷了。”周武王又問:“怎樣愛民呢?”姜太公回答說:“使人民獲利而不要使他們受到傷害,使他們獲得成功而不要使他們失敗,使他們生存下去而不要殺害他們,給他們財物而不要奪取他們的財物,使他們歡樂而不要使他們受苦,使他們高興而不要使他們憤怒。這就是治理國家的方法,治理人民的方法,也就是愛他們罷了?!辈牧隙夯噬舷氚焉搅执啥寂c百姓共有,下令從居庸關(guān)以東,與天壽山相交接的地方,禁止砍柴,其他地方都解除禁令。工部上奏(朝廷)修造兵器,請求向百姓征收布漆?;噬厦罟┙o錢鈔購買布漆?;噬险f:“古代的地方賦稅,按照土地所生產(chǎn)的(征收),不強迫百姓繳納沒有的東西。近年像丹漆、石青之類,主管官吏不去調(diào)查出產(chǎn)的物品,全都下達郡縣(向百姓)征斂。百姓只得聚斂金錢,廣泛交易(或換取)物品來繳納賦稅,而官吏趁機做違法的事。這一切全部禁止?!?皇上)派遣監(jiān)察御史分別巡視全國各地,考察地方官吏。晉升戶部尚書郭資為太子太師,命他退休。蹇義、夏原吉上奏說他固執(zhí)、妨礙政事,而且身體多病。皇上詢問楊士奇,楊士奇回答說:“郭資堅決剛毅,能保持廉潔,別人不能拿私事來請求他。只是性格偏執(zhí),甚而至于阻礙皇上的恩惠,使皇恩不能下及百姓?!被噬显儐柶渲械木壒省钍科婊卮鹫f:“詔書多次下令要免除受災受傷百姓的稅賦??墒枪Y執(zhí)意不聽從免除的命令,一定讓地方主管官員按照原先的數(shù)目征收繳納,這是他最大的過錯?!被噬宵c頭認可。青州百姓劉中等上奏:“從永樂年間年成歉收,流動轉(zhuǎn)徙到國都南部棗強縣一共二百多戶,居住二十年,已經(jīng)擁有家產(chǎn)。如今主管官員要把他們遣送回山東,請求附入棗強戶籍?!被噬蠈ο脑f:“那里這里都是我的國土,只要能讓百姓安居就可以了。唐朝宇文融搜求流亡的百姓,超過時限不自首的就發(fā)配到邊境。州縣迎合上官意圖煩勞打擾百姓,百姓逃竄,你一定告誡主管官員,把這件事作為警戒。”皇上駕臨文華殿,同侍臣談論歷朝歷代戶口繁盛減少的事情?;噬险f:“戶口的盛衰問題,完全能夠看出這個國家是太平盛世還是亂世。戶口繁盛源于采用了休養(yǎng)生息政策,戶口減少一定有大興土木之事和戰(zhàn)爭。漢武帝承襲文帝、景帝的余威,隋煬帝繼承隋文帝之后,歷開元盛世,終有安史之亂,難道不是依仗富庶繁榮而不知戒備警惕嗎?漢武帝末年就后悔用兵輪臺,隋煬帝最終也因此而亡國,唐玄宗最終到了遷徙流離的境地,都完全可作為后世引以為戒的教訓。”皇上巡視邊防,從京城出發(fā),英國公張輔、陽武侯薛祿率領(lǐng)軍隊跟從。駐扎在虹橋,皇上告訴眾將領(lǐng)說:“朕深居宮中,難道不安逸?只是時時考慮安養(yǎng)百姓,所以才有這次出行。現(xiàn)在渡過黃河所經(jīng)過的道路,都是大雨之后,秋天的田地里沒有收獲,朕非常同情他們。如果有擾民的將士,殺無赦!”綜合訓練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新州司馬盧杞遇赦,移吉州長史,謂人曰:“吾必再入。”未幾,上(唐德宗)果用為饒州刺史。給事中袁高應草制,執(zhí)以白盧翰、劉從一曰:“盧杞作相,致鑾輿播遷,海內(nèi)瘡痍,奈何遽遷大郡!愿相公執(zhí)奏?!焙驳炔粡模崛瞬葜?。乙卯,制出,高執(zhí)之不下,且奏:“杞極惡窮兇百辟疾之若仇六軍思食其肉何可復用?”上不聽。補闕陳京、趙需等上疏曰:“杞三年擅權(quán),百揆失敘,天地神祇所知,華夏、蠻貊同棄。倘加巨奸之寵,必失萬姓之心。”丁巳,袁高復于正牙論奏。上曰:“杞已再更赦?!备咴唬骸吧庹咧乖渥?,不可為刺史?!标惥┑纫酄幹灰?,曰:“杞之執(zhí)政,百官常如兵在其頸。今復用之,則奸黨皆唾掌而起?!鄙洗笈?,左右辟易,諫者稍引卻。京顧曰:“趙需等勿退,此國大事,當以死爭之?!鄙吓越?。戊午,上謂宰相:“與杞小州刺史,可乎?”李勉曰:“陛下欲與之,雖大州亦可,其如天下失望何!”壬戌,以杞為澧州別駕。使謂袁高曰:“朕徐思卿言,誠為至當?!庇种^李泌曰:“朕已可袁高所奏?!泵谠唬骸袄廴胀馊烁`議,比陛下于桓、靈;今承德音,乃堯、舜之不逮也!”上悅。杞竟卒于澧州。四年春二月,李泌自陳衰老,獨任宰相,精力耗竭,既未聽其去,乞更除一相。上曰:“朕深知卿勞苦,但未得其人耳?!鄙蠌娜菖c泌論即位以來宰相,曰:“盧杞忠清強介,人言杞奸邪,朕殊不覺其然?!泵谠唬骸叭搜澡郊樾岸菹陋毑挥X其奸邪,此乃杞之所以為奸邪也。倘陛下覺之,豈有建中之亂乎?杞以私隙殺楊炎,擠顏真卿于死地,激李懷光使叛,賴陛下圣明竄逐之,人心頓喜,天亦悔禍。不然,亂何由弭?”(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唐紀》)5.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下面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杞極惡eq\x(A)窮兇eq\x(B)百辟疾之eq\x(C)若仇eq\x(D)六軍思eq\x(E)食eq\x(F)其肉eq\x(G)何eq\x(H)可復用?答案BDG解析原句標點:杞極惡窮兇,百辟疾之若仇,六軍思食其肉,何可復用?6.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赦者止原其罪”與“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賦》)兩句中的“止”意思不同。B.“上怒稍解”與“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兩句中的“解”意思不同。C.“陛下欲與之”與“失其所與”(《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與”意思相同。D.“朕已可袁高所奏”與“秦地可盡王也”(《鴻門宴》)兩句中的“可”意思不同。答案C解析“陛下欲與之”的“與”意思是給予,“失其所與”的“與”意思是結(jié)交。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盧杞在遇到大赦調(diào)任吉州長史時頗為悲觀,因為他認為自己必定會再次入獄,然而不久后發(fā)生的事卻并不像他事先預料的那樣。B.應命起草詔書的袁高反對讓盧杞擔任饒州刺史,他找到宰相盧翰、劉從一并明確地表明自己反對的理由,希望二人能夠堅持上奏。C.陳京、趙需等上表,認為盧杞獨掌大權(quán)三年之久,禍亂朝政,罪行很大,如對盧杞這樣的巨奸加以寵幸,將會失去天下百姓的心。D.盧杞當政之時,百官常常內(nèi)心深感恐懼,感覺隨時可能會遭受殺身之禍,這也是陳京等人極力反對再次起用盧杞的一個重要原因。答案A解析“頗為悲觀,因為他認為自己必定會再次入獄,然而不久后發(fā)生的事卻并不像他事先預料的那樣”錯。由“未幾,上(唐德宗)果用為饒州刺史”可知,“吾必再入”是盧杞認為他一定能夠再次回到朝廷,被委以重任。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使謂袁高曰:“朕徐思卿言,誠為至當?!弊g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累日外人竊議,比陛下于桓、靈;今承德音,乃堯、舜之不逮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唐德宗)派人對袁高說:“朕慢慢考慮你說的話,確實是極為恰當?shù)??!?2)這些天以來,外面的人都在私下里議論,把陛下你比作東漢的桓帝、靈帝;如今承聞陛下的善言,這是堯、舜都比不上的??!解析要特別注重字詞的翻譯。如第(1)句中的“徐”“誠”“至當”,第(2)句中的“累日”“乃……也”“逮”。9.四年春二月,在與唐德宗談論盧杞時,李泌是從哪幾個方面答復的?請簡要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盧杞善于偽裝,引起動亂。②盧杞挾私報復,禍亂國家。③夸贊德宗圣明,將盧杞趕了出去。(意思對即可)解析先找到答題區(qū)域,即最后一段中李泌回答唐德宗的話,再分析這幾句話的內(nèi)容,從不同方面進行概括即可。參考譯文新州司馬盧杞遇大赦,調(diào)任吉州長史,他對人說:“我一定能夠再次回到朝廷?!睕]有多久,唐德宗果然任命他為饒州刺史。給事中袁高應命起草這份詔書,他拿著詔書告訴宰相盧翰、劉從一說:“盧杞做宰相期間,導致皇帝流亡在外,天下滿目瘡痍,怎么能夠突然之間把他升遷到大郡去呢?希望相公堅持上奏?!北R翰等不聽,改為讓其他舍人來起草詔書。乙卯(十九日),制書發(fā)出,袁高拿著制書不肯下發(fā),并且上奏說:“盧杞窮兇極惡,百官痛恨他如同仇敵,軍隊的將士都想吃他的肉,他怎么可以再次被重用呢?”唐德宗不聽。補闕陳京、趙需等上疏說:“盧杞獨掌大權(quán)三年之久,使百官失去次序,已為天地神靈所知曉,為華夏和蠻夷各族所共同唾棄。倘若陛下對巨奸施加寵幸,必定會失去萬民的心?!倍∷?二十一日),袁高再次在正殿向唐德宗論奏此事。唐德宗說:“已經(jīng)再次更改了對盧杞的赦書?!痹哒f:“赦書只是寬宥他的罪行,陛下不應該任命他當刺史?!标惥┑纫簿痛耸聽幷摬恢?,也都說:“盧杞當政的時候,百官常常就像有兵器放在脖子上?,F(xiàn)在再一次起用他,那么奸黨都會個個摩拳擦掌,東山再起?!碧频伦诖笈?,隨侍諸人紛紛向后倒退,進諫的人們也都向后退縮。陳京回頭說:“趙需等人不要退縮,這是國家的大事,我們應該拼死來抗爭?!碧频伦诘呐瓪馍陨云较?。戊午(二十二日),唐德宗對宰相說:“給盧杞一個小州刺史(的官職),可以嗎?”李勉說:“陛下打算給盧杞官做,即使大州也是可以的,只是如果讓天下的百姓失望了,那要怎么辦呢?”壬戌(二十六日),唐德宗以盧杞為澧州別駕。(唐德宗)派人對袁高說:“朕慢慢考慮你說的話,確實是極為恰當?shù)?。”又對李泌說:“朕已經(jīng)同意袁高的奏議?!崩蠲谡f:“這些天以來,外面的人都在私下里議論,把陛下你比作東漢的桓帝、靈帝;如今承聞陛下的善言,這是堯、舜都比不上的?。 碧频伦诜浅8吲d。盧杞最終死在澧州。唐德宗貞元四年(788)春二月,李泌上奏訴說自己衰老,獨自擔任宰相一職,精力耗盡,既然不能聽憑他離開相位,請求再任命一位宰相。唐德宗說:“朕深切地知道你特別辛苦勞累,只是沒有合適的人選罷了?!碧频伦诓换挪幻Φ睾屠蠲谡務撟约杭次灰詠淼脑紫?,說:“盧杞忠誠清廉強干耿直,人們說他奸猾邪惡,朕一點都不覺得他是這樣?!崩蠲谡f:“人家說盧杞奸猾邪惡而唯獨陛下沒有覺察到他奸猾邪惡,這正是盧杞被稱為奸猾邪惡的原因啊。倘若陛下覺察到了,難道還會有建中時期的動亂嗎?盧杞因為個人恩怨殺了楊炎,將顏真卿排擠到了必死之地,激怒李懷光使之叛亂,全仗著陛下圣明,把他趕了出去,人們的心情頓時高興起來,上天也后悔所造成的災禍。要不是這樣的話,動亂怎么能夠消弭呢?”一曲解文意2024新高考1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李廣有孫陵,為侍中,善騎射。帝以為有廣之風,使教射酒泉、張掖以備胡。及貳師擊匈奴[注],陵叩頭自請曰:“臣所將屯邊者,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愿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xiāng)貳師軍。臣愿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鄙蠅讯S之。陵至?;?,與單于相值,騎可三萬圍陵軍。陵搏戰(zhàn)攻之,虜還走上山,漢軍追擊,殺數(shù)千人。單于大驚,召八萬余騎攻陵。陵軍步斗樹木間,復殺數(shù)千人。陵居谷中,虜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問太史令司馬遷,遷盛言:“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有國士之風。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蹂戎馬之地,抑數(shù)萬之師。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鄙弦赃w為誣罔,下遷腐刑。久之,上悔陵無救。上遣(公孫)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軍無功還,因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單于為兵以備漢軍?!鄙嫌谑亲辶昙摇<榷勚?,乃漢將降匈奴者李緒,非陵也。陵使人刺殺緒,大閼氏欲殺陵,單于匿之北方。大閼氏死,乃還。單于以女妻陵,立為右校王,與衛(wèi)律皆貴用事。衛(wèi)律常在單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議。(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廣利將七萬人出五原,擊匈奴。匈奴使大將與李陵將三萬余騎追漢軍,轉(zhuǎn)戰(zhàn)九日。(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材料二:李陵之降也,罪較著而不可掩。如謂其孤軍支虜而無援,則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獲辭也。陵之族也,則嫁其禍于李緒;迨其后李廣利征匈奴,陵將三萬余騎追漢軍,轉(zhuǎn)戰(zhàn)九日,亦將委罪于緒乎?如曰陵受單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轉(zhuǎn)戰(zhàn)者,匈奴豈伊無可信之人?令陵有兩袒之心,單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與漢將相持乎!遷之為陵文過若不及,而抑稱道李廣于不絕,以獎其世業(yè)。為將而降降而為之效死以戰(zhàn)雖欲浣滌其污而已緇之素不可復白。大節(jié)喪,則余無可浣也。李陵曰“思一得當以報漢”,愧蘇武而為之辭也。其背逆也,固非遷之所得而文焉者也。(節(jié)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三)[注]貳師,指漢代貳師將軍李廣利。1.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陵擅長騎馬射箭,受命在酒泉、張掖訓練軍隊。李廣利出擊匈奴時,李陵請求以少擊眾,率五千步卒深入單于王庭,王夫之認為這是“自炫其勇”。B.李陵遭遇單于三萬人馬,奮力作戰(zhàn),單于震恐,召八萬人圍攻李陵,李陵率軍殺敵數(shù)千。對于李陵的戰(zhàn)功,司馬遷稱贊他雖敗猶榮,而王夫之則未置一詞。C.李陵投降后,武帝大怒,司馬遷竭力替李陵辯白。王夫之認為,司馬遷這樣做的原因,是擔心如果不及時為李陵掩飾罪過,就會損害李廣的聲譽。D.武帝誤信李陵幫助匈奴訓練軍隊,誅殺李陵家族,其實幫助匈奴的是李緒。王夫之認為,即便滅族之禍可以歸罪于李緒,李陵的罪責也無可推卸。【答案】1.C【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擔心如果不及時為李陵掩飾罪過,就會損害李廣的聲譽”錯誤,原文“抑稱道李廣于不絕,以獎其世業(yè)”,“稱道李廣”是為了替李陵辯白,并不是擔心“如果不及時為李陵掩飾罪過,就會損害李廣的聲譽”。故選C。參考譯文:材料一:李廣有個孫子名叫李陵,擔任侍中,擅長騎馬射箭。漢武帝認為他有李廣的風范,讓他在酒泉、張掖一帶教士兵射箭,以防備匈奴。等到貳師將軍出擊匈奴時,李陵叩頭自己請求說:“我所率領(lǐng)屯墾戍邊的人,都是荊楚地區(qū)勇敢的人和奇才劍客。我愿意親自率領(lǐng)一支隊伍,到蘭干山南面去分散單于的兵力,不讓他全力對付貳師將軍的軍隊。臣愿以少擊多,只用五千步兵直搗單于王庭。”皇帝贊許李陵的豪情壯志,就答應了他的請求。李陵到達浚稽山,與單于軍隊相遇,匈奴約三萬騎兵包圍了李陵軍隊。李陵搏戰(zhàn)攻擊,匈奴軍轉(zhuǎn)身退回上山,漢軍追擊,殺敵幾千人。單于大驚,召集八萬多騎兵前來圍攻李陵。李陵的軍隊在樹林間徒步與匈奴騎兵戰(zhàn)斗,又殺敵幾千人。李陵的部隊被困在山谷中,匈奴軍在山上,從四面射箭,箭如雨下。士兵很多被殺死,無法前進。李陵說:“沒有臉面回去見皇上呀!”于是投降了。皇帝非常憤怒,群臣都責備李陵,皇帝拿這件事問太史令司馬遷的看法。司馬遷極力辯護說:“李陵侍奉父母很孝順,結(jié)交士人講信用,常常奮不顧身來為國家的危難而獻身,他歷來積鑄的品德,我認為有國士的風度。而且李陵率領(lǐng)的步兵不滿五千人,深踐(深入)敵人的軍事要地,阻擋(抵擋)數(shù)萬敵軍。他雖然身陷重圍,兵敗投降,然而他摧垮、打敗敵軍的功勞,也足以向天下人顯示他的本心了。他之所以沒有死節(jié),應該是想得到恰當?shù)臋C會來報效朝廷。”漢武帝認為司馬遷在誣陷欺騙,把司馬遷下獄(關(guān)進牢獄),施以宮刑。很久以后,漢武帝才對原先使李陵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表示后悔。武帝派公孫敖帶兵深入匈奴境內(nèi)接李陵。公孫敖無功而返,于是對武帝說:“抓獲了匈奴俘虜,說李陵在教單于制造兵器,以防備漢軍?!庇谑菨h武帝下令誅殺了李陵全家。不久后聽說,教單于練兵的是投降匈奴的漢朝將領(lǐng)李緒,并非李陵。李陵派人將李緒刺殺。匈奴單于的母親大閼氏要殺李陵,單于將他藏匿在北方。直到大閼氏去世后,李陵才回到王庭。單于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李陵為妻,封其為右校王,與衛(wèi)律一起都成為掌權(quán)的貴族。衛(wèi)律常常伴在單于身邊,李陵則在外朝,有大事才召入王庭議事。征和三年三月,武帝遣李廣利率七萬人出兵五原,攻打匈奴。匈奴派大將與李陵率三萬多騎兵追擊漢軍,轉(zhuǎn)戰(zhàn)了九天。(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材料二:李陵投降匈奴,罪行顯著而不可掩蓋。如果說他孤軍奮戰(zhàn)而無援助,那么他率領(lǐng)五千步兵出塞,是他自己炫耀勇敢,而不是漢武帝命令他無法推辭的。李陵的家族因此受禍,他將災禍轉(zhuǎn)嫁給了李緒;等到后來李廣利征討匈奴,李陵率領(lǐng)三萬多騎兵追擊漢軍,轉(zhuǎn)戰(zhàn)九天,難道也要把罪責推給李緒嗎?如果說李陵受單于的控制,不得不追擊轉(zhuǎn)戰(zhàn),那么匈奴難道沒有可信任的人嗎?如果李陵有兩面討好的心思,單于又怎么能信任他并委以重兵,讓他深入敵境與漢將對峙呢?司馬遷為李陵文過飾非好像不夠,卻不斷地稱贊李廣,以此來獎掖其家族世代相傳的事業(yè)。身為將領(lǐng)卻向敵軍投降,投降以后又為新主效死作戰(zhàn),即使想要洗滌自己身上的污點,可已經(jīng)染黑的白布,不可能重新變白。大節(jié)已失,則其余的都沒法洗干凈了。李陵說“我是想找一個適當?shù)臋C會來報答漢朝”,只不過是見到蘇武義舉感到慚愧而找的借口。他的背叛,本來就不是司馬遷所能文飾的。(節(jié)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三)二張冠李戴2024新高考2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文侯受子夏經(jīng)藝,客段干木①,過其閭,未嘗不軾也。秦嘗欲伐魏,或曰:“魏君賢人是禮國人稱仁上下和合未可圖也?!蔽暮钣纱说米u于諸侯。(節(jié)選自《史記·魏世家》)材料二: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呂后恐,乃使建成侯呂澤劫留侯,強要曰:“為我畫計?!绷艉钤唬骸邦櫳嫌胁荒苤抡?,天下有四人。今公誠能無愛金玉璧帛,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宜來。上知此四人賢,則一助也。”漢十二年,上從擊破布軍歸,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從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須眉皓白,衣冠甚偉。上怪之,問曰:“彼何為者?”四人前對,各言名姓。上乃大驚,曰:“吾求公數(shù)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鄙显唬骸盁┕易湔{(diào)護太子?!彼娜藶閴垡旬?,趨去。上起去,罷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節(jié)選自《史記·留侯世家》)材料三:論者或曰:“魏文式段干木之閭,秦兵為之不至,非法度之功。雖全國有益,非所貴也?!狈蚍ǘ戎φ撸^何等也?養(yǎng)三軍之士,明賞罰之命,嚴刑峻法,富國強兵,此法度也。六國之亡,皆滅于秦兵。六國之兵非不銳,士眾之力非不勁也,然而至于破亡者,強弱不敵,眾寡不同,雖明法度,其何益哉?使童子變孟賁之意②,孟賁怒之,童子操刃與孟賁戰(zhàn),童子必不勝,力不如也。孟賁怒,而童子修禮盡敬,孟賁不忍犯也。秦之與魏,孟賁之與童子也。夫力少則修德,兵強則奮威。秦以兵強,威無不勝。卻軍還眾,不犯魏境者,賢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禮也。高皇帝議欲廢太子,呂后患之,子房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禮之,太子遂安。夫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議,猶魏文式段干木之閭,卻強秦之兵也。(節(jié)選自王充《論衡·非韓》)[注]①段干木:戰(zhàn)國初魏國名士。②孟賁:戰(zhàn)國時勇士。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文侯曾經(jīng)師從子夏學習儒家經(jīng)藝,他崇禮敬賢,在諸侯之中享有美譽。每次乘車經(jīng)過名士段干木居住的里巷時,他一定會行禮致意。B.漢高祖想廢掉太子,改立趙王如意,呂后為此十分恐慌,派人強行要留侯出主意,留侯認為如請到漢高祖景仰已久的四位賢人,將會對太子有利。C.四位賢人表示太子仁孝愛士,漢高祖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希望他們好好輔助太子;四人本是留侯親自招來的,這也是沒有另立太子的一個因素。D.王充認為,假如有兒童持刀與孟賁相斗,兒童肯定不能取勝;如果兒童對孟賁恭敬有加,孟賁就不忍心傷害,魏國與秦國的情況正與此相類似?!敬鸢浮?.C【解析】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留侯親自招來的”錯誤,“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是說這四個人原本是留侯推薦,呂后“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最終招致而來的,不是“留侯親自招來的”。故選C。參考譯文:材料一:文侯師從子夏學經(jīng)書,以客禮對待段干木,經(jīng)過他的鄉(xiāng)里,沒有一次不憑軾敬禮的。秦國曾想進攻魏國。有人說:“魏君對賢人特別敬重,魏國人都稱贊他的仁德,上下和諧同心,不能謀取?!蔽暮钜虼说玫街T侯的贊譽。(節(jié)選自《史記·魏世家》)材料二:皇上想廢掉太子,立戚夫人生的兒子趙王如意。呂后很害怕,就派建成侯呂澤脅迫留侯,竭力要挾說:“一定得給我出個主意?!绷艉钫f:“回想皇上不能招致而來的,天下有四個人。現(xiàn)在您果真能不惜金玉璧帛,讓太子寫一封信,言辭謙恭,駕著(用四匹馬拉的)安車,趁機派能言善辯之士懇切地聘請,他們應當會來。皇上知道這四個人賢能,那么這對太子是一大幫助?!睗h十二年,皇上隨著擊敗黥布的軍隊回來,病勢更加沉重,愈發(fā)想更換太子。等到宴飲的時候,設(shè)置酒宴,太子在旁侍奉。那四人跟著太子,他們的年齡都已八十多歲,須眉潔白,衣冠非常奇特?;噬细械狡婀?,問道:“他們是干什么的?”四個人上前對答,各自說出姓名。皇上于是大驚說:“我訪求先生們好幾年了,先生們都逃避我,現(xiàn)在先生們?yōu)楹巫栽父S我兒交游呢?”四人都說:“陛下輕慢士人,喜歡罵人,我們講求道義,不愿受辱,所以惶恐地逃跑躲藏起來。我們私下聞知太子為人仁義孝順,謙恭有禮,喜愛士人,天下人沒有誰不伸長脖子想為太子拼死效力的。因此我們就來了。”皇上說:“煩勞諸位始終如一(善始善終)地好好調(diào)教保護太子吧?!彼膫€人敬酒祝福已畢,小步快走離去?;噬掀鹕黼x去,一直到酒宴結(jié)束,皇上最終沒有更換太子,原本是留侯招致這四個人發(fā)生了效力。(節(jié)選自《史記·留侯世家》)材料三:議論者中有人說:“魏文侯從段干木居住的里巷經(jīng)過,手扶車軾表示敬意,秦軍因此不去攻打魏國,并不是法制的功效。雖然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