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下冊學案.doc_第1頁
三年級數學下冊學案.doc_第2頁
三年級數學下冊學案.doc_第3頁
三年級數學下冊學案.doc_第4頁
三年級數學下冊學案.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092010學年小浪底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學案二0一0年三月20092010學年小浪底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學案目 錄一、兩位數乘以兩位數乘法 324 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2543三、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 4460四、統(tǒng)計6165 五、小數的初步認識 6673 六、軸對稱 7476 七、總復習 7787第 一 單 元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口 算 和 估 算 第 一 學 時自學提綱: 1.自學內容:課本第1頁至第3頁例1、例2和相應的“算一算”和“課堂活動”中的習題。 2.我的收獲: 3.我的疑惑:4.我的練習:(課本第3頁課堂活動中的1、2題。)學習目標: 1.探索并掌握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找出規(guī)律,能準確進行口算。 2.經歷算法多樣化的過程,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3.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學習重點: 掌握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學習難點: 理解兩位數乘整十數口算的算理。學習流程: 一.復習檢測 指名口算,并說出口算的過程。 124 223 135 1203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1。 (1)明確問題,列出算式:4810 (2)探索算法,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展示不同算法。 .10個10是100,48個10是480; .4810,在48后面添一個0; .48104825480;2.學習例2. 同樣方法交流2530的幾種算法。 把30看成310,253025310750; 把25看成55,25305305750; 把30看成56,25302556750; 把30看成310,25375,在75后面添一個0是750; 2510250,2503750;3. 你認為哪一種算法更好算?三.合作交流1.課本第2頁算一算。獨立計算,組內交流方法。 2.課本第3頁算一算。獨立計算,組內交流方法。3.課本第3頁課堂活動第1題。同桌合作,互相出題,“對口”練習。4.課本第3頁課堂活動第2題。1.看卡片算出積。2.同桌輪流進行練習。四.師生交流,我的收獲。五檢測反饋1.口算,你發(fā)現了什么?322 321 115 3220 3021 1150 2.填表。因數402227361828因數84020305040積3.連線。1240 13201036 10767610 40122013 3610 六.教學反思 第 二 學 時 自學提綱: 1.自學內容:課本第4頁例3、例4和第5頁“課堂活動”中的習題。 2.我的收獲: 3.我的疑惑:4.我的練習:(課本第5頁課堂活動中的1、2題。) 學習目標:1. 進一步掌握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探索整十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能正確地口算整十數乘整十數。2. 探索兩位數乘整十數的估算方法,發(fā)展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 學習重點: 經歷估算過程,體驗估算方法多樣化,掌握估算方法。 學習難點: 解釋估算過程。學習流程:一.復習檢測 口算,并說出口算過程和方法。4510 2310 19501850 2240 4015 二.探究新知1.學習例3。(1)2040(2)探索算法,組內交流。(3)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因為20480,8010800,所以2040800;.因為248,所以2040800;.因為24080,8010800,所以2040800;.因為2010200,2004800,所以2040800;(4)總結第2種算法為最簡便,即十位上的數相乘,然后在積的末尾添上兩個0.4.學習例4。(1)自學例4。列出算式:1811(2)獨立思考,組內交流1811的估算過程。(3)全班交流,展示不同算法。 買10個要180元,買11個要比180元多一些; 因為1820,2011220,所以1811220;(4)同法估算3519三.合作交流1.課本第5頁課堂活動第1題。同桌合作,做“猜一猜”游戲。2.課本第5頁課堂活動第2題。小組做“看卡片估算”游戲,同時交流方法和結果。四.師生交流,我的收獲。1.我的收獲:2.估算時注意什么?五檢測反饋1.猜一猜,積的末尾有幾個0?再算一算。2424 2080 4011 2540 5020 8080 2.填表。因數102020408070因數306080508022積3.估算。3941 6829 11775832 2388 23464.解決問題。(1)一個書架有11層,每層放18書,這個書架大約能放多少本書?(2)小明每分鐘行88米,32分鐘大約行多少米?六.教學反思第 三 學 時 (口算和估算練習課)練習內容:課本第5頁至第7頁“練習一”。練習目標:1. 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及估算方法,提高口算的正確率及估算的熟練程度。 2.進一步培養(yǎng)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練習過程:一師生回顧總結前兩節(jié)學習內容。二宣布練習內容。課本第5頁至第7頁“練習一”。三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練習。或獨立計算,或小組共同練習,或同桌交流,或小組競賽。不理解的可以和老師或同學交流學習。四.拓展延伸學習課本第7頁思考題。獨立思考,教師提示,小組交流。注意:從1層到各層上臺階的層數始終要比樓的層數少1。五.教學反思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第 一 學 時 自學提綱: 1.自學內容:課本第8頁至第10頁例1、例2和相應的“試一試”、“議一議”、“算一算”中的習題。 2.我的收獲: 3.我的疑惑:4.我的練習:(課本第11頁課堂活動中的1、2、3題。)學習目標: 1.探索并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筆算。 2.經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培養(yǎng)合作意識,提高合作能力。 3.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習重點: 理解和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筆算。 學習難點:兩個因數相乘,得數的末位要和第二個因數的哪一位對齊。學習流程:一.復習檢測口算,并說出口算過程:132 164 2332140 2032 3050二.探究新知1.學習例1(1)理解題意,列出算式1214(2)獨立思考,組內交流1214的計算方法。(3)全班交流,展示不同算法。 .12448,1210120,48120168.12784,842168;.12224,247168; .1210120,12448,12048168;(4)探究豎式算法。 1 2 1 4 4 8 124 1 2 0 1210 1 6 8 48120 .交流“0”前的“2”寫在十位上的原因;.“0”可以省略不寫。(5)你認為哪一種算法更好算?(6)做課本第8頁“試一試”。 獨立計算,指名板書。3. 同法學習例2,同時完成例2中填空。三.師生交流,我的收獲。1.我的收獲:2.交流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時的注意事項。四.檢測反饋1.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1224 8930 3625 2.豎式計算。1734 3613 5550 8235 3222 7940 2525 1758 3.解決問題:蘋果每箱26元,梨每箱30元,買25箱梨和30箱蘋果分別需多少元?五.教學反思第 二 學 時自學提綱: 1.自學內容:課本第10頁例3和相應的“算一算”中的習題。 ; 2.我的收獲: 3.我的疑惑:4.我的練習:(課本第12頁練習二中的1、2、3題。)學習目標:1. 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2.學會用交換兩個因數位置再乘一遍驗算方法的方法進行驗算,養(yǎng)成對計算結果進行驗算的習慣。學習流程:一.復習檢測 1.口算。 1330 2310 224 2120 3050 407 860 2520 2.筆算。 2133 4536 8960 二.探究新知1.學習例3.(1)理解題意,列出算式:8541(2)嘗試計算。獨立計算,對照課本結果是否正確。(3)討論:百位上寫4的理由。(4)學習驗算方法。對比8541和4185的結果;得出驗算方法是“交換兩個因數位置再乘一遍”。2.反饋練習“算一算”中的習題。全班齊練,指名板演,全班交流。三.師生交流,我的收獲。1.我的收獲:2.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要注意什么?3.怎樣驗算計算的結果是否正確?四.反饋練習1.完成課本第12頁練習二中的1、2、3題。2.豎式計算,并驗算。4421 4524 1352 8960 3.你能估算出積大約是多少嗎?5860 4922 61412129 4869 2386五.教學反思第 三 學 時 (筆算練習課)練習內容:課本第12頁至第14頁“練習二”。練習目標:1. 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口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及估算的熟練程度。 2.進一步培養(yǎng)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練習過程:一師生回顧總結前兩節(jié)學習的兩位數乘兩位數方法。二宣布練習內容。課本第12頁至第14頁“練習二”。三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練習。或獨立計算,或小組共同練習,或同桌交流,或小組競賽。不理解的可以和老師或同學交流學習。四.拓展延伸學習課本第14頁思考題。獨立思考,教師提示,小組交流。五.教學反思探 索 規(guī) 律第 一 學 時 自學提綱: 1.自學內容:課本第15頁至第16頁例1、例2,及課堂活動中的習題。 2.我的收獲: 3.我的疑惑:4.我的練習:(課本第16頁課堂活動中的1、2題。)學習目標: 1.通過觀察、分析、推理發(fā)現簡單數列中所隱含的規(guī)律。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推理、表達、概括能力及合作學習能力。 學習重點: 在觀察、分析、推理中發(fā)現規(guī)律。 學習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探索規(guī)律二.探究新知1.學習例1.(1)觀察課本例1情景圖,從中獲取信息,列出算式。 6016026066012(2)獨立計算,并填表。每小時行駛(km)60行駛時間(時)12612行駛路程(km)(3)觀察推理、討論、發(fā)現規(guī)律。(4)全班交流規(guī)律。2.學習例2。(1)小組討論、交流規(guī)律。(2)全班交流。(3)發(fā)現規(guī)律:.左、右兩側最外邊的數都是1.第5排填:1、5、10、5、1;.第6排填:1、6、15、20、15、6、1;.第7排填:1、7、21、35、35、21、7、1;(4)自學課本第31頁“你知道嗎?”。寫出我的體會 三.師生交流,我的收獲。 找規(guī)律時要注意什么?四.反饋練習1.完成課本第12頁課堂活動中的1、2題。2.找規(guī)律算結果,再交流算法。3+7+5+15+3+7+5+15+3+7+5+15+3+7+5+15=3.你能根據規(guī)律寫出下面各算式的結果嗎?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 ) 111111111111=( ) 11111111111111=( )五.教學反思第 二 學 時(探索規(guī)律練習課)練習內容:課本第17頁至第19頁“練習三”。練習目標: 進一步掌握探索規(guī)律的方法,體驗發(fā)現規(guī)律的興趣,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練習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探索規(guī)律練習課二. 宣布練習內容。課本第17頁至第19頁“練習三”第1題至第10題。三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練習?;颡毩⒂嬎?,或小組共同練習,或同桌交流,或小組競賽。不理解的可以和老師或同學交流學習。四.拓展延伸1.學習課本第19頁思考題。兩位數與11相乘積的規(guī)律。2.獨立計算思考,教師提示,小組交流。1111 1211 3511 6811 3.總結兩位數與11相乘積的規(guī)律是“兩頭一拉,中間相加”。 4.反饋練習,按規(guī)律做題。 411 2711 3611 4911 課后反思: 解 決 問 題第 一 學 時 自學提綱: 1.自學內容:課本第20頁至第21頁例1、例2,及課堂活動中的習題。 2.我的收獲: 3.我的疑惑:4.我的練習:(課本第21頁課堂活動中的1、2題。)學習目標:1. 能結合具體情景,在積極參與和討論合作學習的過程進行乘法的估算,會說明估算的思路。2. 在具體情景中,能應用有關運算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重難點: 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學習流程:一. 復習檢測,引入新課。1. 說出下面各數的近視數。39 74 68 99 17 442.估算下面各算式的結果。 289 3229 8917 1284 4713 8156二.探究新知1.學習例1.(1)理解題意,明確問題。(2)探究算法。(3)全班交流,展示多樣化算法。 18472,7222 把72看成70,或把22看成20。 42288,8818 把88看成80,或把18看成20。 2. 學習例2.(1)理解題意,明確問題。(2)探究算法。(3)全班交流。36312(瓶)1225300(瓶) (4)寫上答句。三.師生交流,我的收獲。四.反饋練習1.完成課本第21頁課堂活動中的1、2題。2.估算下面各題。2839 1138 22983249 4859 2844 3.解決問題。 (1)黃山小學有19個班,平均每班42人,黃山小學大約有多少個學生?(2)電影院每排有21個座位,一共有29排,電影院大約有多少個座位?五.教學反思 第 二 學 時自學提綱: 1.自學內容:課本第22頁至第23頁例3,及課堂活動中的習題。 2.我的收獲: 3.我的疑惑:4.我的練習:(課本第21頁課堂活動中的1、2題。)學習目標:1. 在具體情景中,能應用有關運算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2. 經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學習流程:一. 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解決問題二. 探究新知1.學習例1.(1)理解題意,明確問題。(2)探究算法。(3)全班交流,展示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7+5=12(輛),4512=450(人),540+32=572(人); 457=315,455+32=257(人),315+257=572(人); 45(5+7)+32=572(人); (4)你認為哪一種算法更好算?三. 師生交流,我的收獲。四. 反饋練習 1. 課本第21頁課堂活動中的1、2題。 2.小紅上午寫了14行毛筆字,每行12個,下午寫了124個,她全天寫了多少個?3. 筑路隊要修一條公路,已經修了23天,每天修38米,還剩64千米沒有修,這段公路長多少米?4. 水果店運來梨34箱,每箱重15千克,又運來蘋果250千克,水果店共運水果多少千克? 五.教學反思整 理 與 復 習第 一 學 時(復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復習內容: 課本第26頁“整理與復習”的第1、2題,第27頁“練習五”的第1、2、3、4、5題。 復習目標: 1. 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口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及估算的熟練程度。 2.體會進行整理與復習的必要性,學習整理與復習的方法。 3.培養(yǎng)認真審題、細心計算和檢查的良好習慣。 復習流程:一. 整理本單元所學知識點。1. 師生交流本單元所學知識。 口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估算 筆算解決問題(應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探索規(guī)律(找規(guī)律)2. 本單元我的收獲?我的疑惑?小組交流,全班交流。3. 明確本單元重點。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二. 復習反饋1. 口算。3240= 6013= 7025= 2024= 7810= 9026= 4020= 5030= 2. 完成“練習五”的1題。 觀察每個算式含幾種運算。 獨立口算。 指名口答。 全班交流。 3.復習乘法估算。 完成“練習五”的2題。4.復習筆算乘法。完成“練習五”的3題。5.綜合練習。完成“練習五”的4.5題。獨立審題,小組交流,全班交流。三. 師生交流,我的收獲。你還想提出哪些問題?四.教學反思第 二 學 時 (復習解決問題、探索規(guī)律)復習內容: 課本第28頁至30頁“練習五”的第816題及“思考題”。 復習目標:1.進一步學會應用有關運算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并能合理運用口算、筆算或估算,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2.進一步學會找規(guī)律的方法,提高觀察、對比歸納及表達能力。復習流程:一. 宣布本節(jié)內容。復習解決問題、探索規(guī)律。二. 復習反饋 1. 復習探索規(guī)律。 做練習“練習五”的第8題。 獨立審題,找出規(guī)律,再填空,全班交流。 反饋練習,按規(guī)律填空。 2,5,9,14,20.( ),( )。 1,5,4,20,16,80,( ),( )。3. 復習解決問題。做練習“練習五”的第9、10、11題。獨立審題,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偨Y:針對不同的問題,要靈活應用所學知識采用不同的方法解決,注意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三.拓展延伸 完成第30頁“思考題”。 獨立嘗試,全班交流出7565的積最大。四. 師生交流,我的收獲。 五.教學反思第 二 單 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面積和面積單位第 一 學 時自學提綱:1.自學內容:課本第32頁第34頁例1、例2;第34、35頁“課堂活動”中第1、2練習題。2.我的收獲:3.我的疑惑:4、我的練習:課本第34、35頁“課堂活動”中第1、2題。學習目標:1. 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2. 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3. 培養(yǎng)觀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學習重點:理解面積的含義學習難點體會計量面積最基本方法學習流程:一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課件出示課本第32頁教學情景圖,讓學生觀察。并提出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什么?二探究新知1.學習課本33頁例1(1)認識物體表面的大小。師:在我們周圍有許多物體,如課本、黑板、數學書等,每個物體都有它的表面。我們可以怎樣認識?生1:摸一摸生2:比一比(2)認識平面圖形的大小。生1:提一提。生2:比一比。(3)概括面積的含義。小組交流并總結。與課本33頁進行對比。2.學習課本34頁例2小組探究比面積大小的方法。(1) 比貼瓷磚部分的大小(2) 比兩片樹葉的大小生1:用眼觀察法生2:重疊比較法生3:數方格的方法通過全班交流,引導學生發(fā)現哪個物體的面積大。三 合作交流1. 課本34頁第1題。同桌之間先進行交流,然后在全班進行交流。2. 課本35頁第2題。學生先自己畫,然后與同伴進行交流。四 師生交流我的收獲五 檢測反饋說一說,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大,哪個圖形的面積最?。苛?教學反思第二學時自學提綱:1. 自學內容課本第35頁36頁的例3;課本第37頁“課堂活動”中的1、2、3題。2. 我的收獲3. 我的疑惑4. 我的練習課本第37頁課堂活動第1、2、3題。學習目標:結合具體的測量活動,體會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能根據物體表面的大小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并會運用面積單位估計物體表面的面積。學習重點: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學習難點:建立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表象。學習流程:一、 復習檢測1. 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面積,誰來說一說什么是面積?2. 比較物體的面積和平面圖形的大小,都有哪些方法?二自主探究1. 出示課本第35頁例3的A和B兩幅圖提出問題:A和B兩個圖形,哪個大一些?小組交流??偨Y:讓學生發(fā)現方格大小的不同,不能用方格的個數來直接比較。2. 認識1平方厘米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閉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究竟有多大?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呢?生1:紐扣生2:色子反饋檢測:(1) 估計文具盒的上面大約有多少平方厘米?(2) 課本36頁的長方形的面積大約有多少平方厘米?3. 認識1平方分米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小組合作:測量課桌面的面積。4. 認識1平方米設疑:我們認識了兩個面積單位,如果讓你測量教室地面的面積,你會選擇哪一個?生:平方米小組合作:(1) 估計一下,教室的地面有多大?(2) 體會1平方米有多大,滲透環(huán)保教育。議一議:1平方厘米和1厘米有什么不同?三合作交流1. 課本37頁1題學生在小組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2. 課本37頁2、3題學生獨立完成后,在小組里交流反饋。四師生交流我的收獲五檢測反饋1. 用適當的面積單位填空。(1)一間教室的占地面積約48( )。(2)一塊手帕的面積約4( )。(3)橡皮面的面積約6( )。(4)我國陸地面積約是960萬( )。(5)天安門廣場面積約44( )。2.估計一下學校操場的面積,再調查一下。六教學反思第三學時練習內容:課本第38頁和第39頁“練習六”中的第1題至第8題及思考題。練習目標:1、 進一步認識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三個面積單位,使學生在各種活動中建立這些常用的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表象。2、 在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對數學的興趣,增強與同學的交往、合作意識。練習重點:提高學生解決問題技能。練習難點: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練習過程:一 復習引入1. 復習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過的面積單位有哪些?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哪些是1平方分米,哪些是1平方米。指名學生口答。2. 引入師說明本節(jié)課的內容,并板書課題:練習課。二指導練習1.第1題讓學生說說課本中的物體名稱,并按要求涂上顏色,再在小組中交流。2.第2題課件出示課本中的圖形,讓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在全班交流時,要求學生說說周長和面積的不同。3. 第3題先讓學生明確選擇長度單位還是面積單位,然后讓學生做進一步的判斷,并在小組內交流想法。4. 第4題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4張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紙片,拼成如課本38頁4題的所示的形狀:接著讓學生分別算出兩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并把結果填在書本的橫線上。思考:你發(fā)現了什么?通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引導學生認識到面積相等的兩個圖形,形狀不一定一樣,周長也不一定相等。5第5題和第6題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完成。6.第7題讓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提供的信息,先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中交流。讓學生發(fā)現第三塊、第五塊和第六塊三塊豆腐干的大小是接近的,大約要賣5角。7.第8題調查自己學校的占地面積大約是多少?在電腦或書報上查一查自己感興趣的國家或地區(qū)的面積。學生完成后在全班交流,三拓展練習指導學生完成第39頁思考題。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中交流。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認識到圖(2)和圖(4)陰影部分的面積是相等的。四 全班交流我的收獲五 教學反思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第 一 學 時自學提綱:1.自學內容:課本第40頁第43頁的例1、例2、例3,第42、43頁“課堂活動”中的1、2題。2.我的收獲:3.我的疑惑:4、我的練習:課本第42、43頁“課堂活動”中第1、2題。學習目標:1. 經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的發(fā)現過程,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2. 培養(yǎng)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學習重點: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學習難點:理解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學習流程:一 復習檢測1. 提問:(1) 什么叫面積?舉例說一說面積的含義?(2) 我們已經學過的面積單位有哪些?用手勢比劃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2. 引入課題師:我們已經學過了用數方格的方法算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二探究新知1.學習第40頁的例1(1)拼擺讓學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紙片擺成不同形狀的長方形(至少3個)(2)填表讓學生根據拼成的長方形填寫課本上40頁的表格。2.學習41頁的例2學生先在小組中用直尺量出例2中三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紙片去覆蓋每個長方形,并填寫課本41頁的表格。3. 探索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生觀察例1、例2中的表格,看看有什么發(fā)現。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教師組織在全班交流。通過交流,引導學生發(fā)現:長方形的面積=長寬4. 學習例3先讓學生想想“正方形的面積該怎樣計算”引導學生認識: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接著讓學生獨立解決情景圖中提出的兩個問題,然后全班進行交流。三合作交流1.課本42頁第1題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周圍的哪些物體的表面是長方形,然后再測量出這些長方形的長和寬,算出面積,在小組內交流。2.課本43頁第2題讓學生先在釘子板上圍出題中規(guī)定大小的圖形,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展示不同的圍法。四師生交流我的收獲。五檢測反饋1.一臺電視機外殼的一個面是長44厘米,寬34厘米的長方形。它的這個面的面積是多少?2.在釘子板上圍圖形。(1)圍出面積是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2)圍出面積是24平方厘米的長方形。(3)圍出面積是6平方厘米的圖形。3.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紙片量一量,再算出下面圖形的面積。六教學反思第 二 學 時練習內容:課本第43頁至第44頁“練習七”中的第1題至第8題及思考題。練習目標:1. 通過練習,進一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正確應用公式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2. 能分清周長和面積概念,明確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與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的區(qū)別,進一步了解面積單位和長度單位的區(qū)別。練習過程:一 復習引入1. 提問:(1)。說說怎樣計算長方形的周長?怎樣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指名口答,根據學生的口答,教師板書:長方形的周長=(長 寬) 2 長方形的面積=長 寬(2)說一說怎樣計算正方形的周長?怎樣計算正方形的面積?根據學生口答,教師板書: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 邊長(3) 常用的周長單位有哪些?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指名學生口答后,師板書:周長單位:厘米、分米、米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2. 引入師說明本節(jié)課的聯(lián)系內容 和目的,板書課題。二指導練習1.第1題讓學生先獨立計算,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全班反饋,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反饋時,讓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2.第2題課件出示本題的教學情境圖,讓學生認真觀察,從中獲取信息,明確題意,然后獨立解決情境中的提出的問題。3第4題先讓學生獨立填表,再進行全班交流、反饋。全班交流時,教師指名學生口述每一個方格里的數是怎么算出來的,使用哪一個單位?4.第5題讓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反饋交流。5. 第3題、第6題、第7題和第8題。學生自己完成,在小組內交流。三操作練習請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12個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紙片,拼成不同的長方形,并填寫下表。學生填完表后,教師提出:小組合作。觀察表格,你發(fā)現了什么?第1種第2種第3種長(厘米)寬(厘米)周長(厘米)面積(平方厘米)小組交流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通過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形狀不一定一樣,周長也不一定相等。四擴展練習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七”中的思考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在小組中交流想法,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五全班交流我的收獲七 教學反思第 三 學 時自學提綱:1.自學內容:課本第45頁中的例4,“課堂活動”中的1、2題。1 我的收獲:2 我的疑惑:4、我的練習:課本第45頁“課堂活動”中第1、2題。學習目標:1. 進一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及周長的計算方法,能估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2. 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學習流程:一 復習引入1. 復習面積和周長的公式。出示一幅俯視的學校平面圖,簡單介紹學校的基礎設施。(課件用線段為運動場的過程),剛才這一圈的長度就是運動場的什么?板書:(周長)怎樣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板書:長方形的周長=(長 寬) 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 4】怎樣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 寬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 邊長】2. 這節(jié)課我們來繼續(xù)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的計算。板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二自主探究1.學習第45頁的例4小組同學觀察例4中的圖形(1).估計面積讓學生在小組內回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并比劃它們的大小,然后估計例4中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然后全班交流。(2)測量長與寬的長度提問:要算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應怎么辦?引導學生認識要先測量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的長度,讓學生獨立測量后進行全班反饋、交流。(把結果填在例4中相應的橫線上)(3)計算周長和面積。學生獨立算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在小組內交流計算結果,并比較誰的估計結果與計算結果最接近。(4) 全班匯報交流。指名匯報估計、測量、計算結果,進行全班交流。2.討論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引導學生列表歸納如下:長方形周長長方形面積不同點意義計算方法計量單位相同點已知條件學生獨立歸納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異同點,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反饋。正方形周長正方形面積不同點意義計算方法計量單位相同點已知條件三合作交流。1.課本第45頁第1題學生先在釘子板上圍出題中的A、B、C、D四個圖形,并分別算一算它們的周長和面積,然后把相應的結果進行對比,看看發(fā)現了什么?學生先獨立操作、計算、比較,并在小組內交流想法。2課本第45頁第2題學生先自己獨立完成,然后在小組內交流。四全班交流我的收獲五檢測反饋1.先估計自己臥室的面積,再量出臥室的長和寬,并計算它的周長和面積。2.先估計下面圖形的面積,再測量計算出周長和面積。六教學反思。第 四 學 時練習內容:課本第46頁至第47頁“練習八”中的第1題至第6題及思考題。練習目標:通過練習,加深對周長與面積含義的理解,能正確地運用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周長公式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練習過程:一 復習檢測判斷1.一個正方形的邊長是4cm,它的周長和面積都是16cm.( )2.要給一塊正方形手帕四周縫上花邊,需多長的花邊就是求正方形手帕的周長。( )3.一間教室的占地面積約48平方厘米。( )4.兩個長方形面積相等,形狀也一定一樣。( )二指導練習1.第1題學生先獨立計算圖形的周長和面積,教師巡視,及時幫助有困難的學生。然后全班交流。2.第2題學生先認真觀察本題的插圖,指名說一說A、B、C、D這四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學生獨立完成計算這四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把結果填在本題表格中,并在小組內交流算法和計算結果。3. 第4題課件出示本題的教學情境圖,學生先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獲得了哪些信息,然后獨立計算黑板面的周長和面積,最后進行全班交流。4. 第6題學生在點子圖中畫幾個周長是16cm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并分別算出它們的面積,填寫下表。長(厘米)寬(厘米)面積(平方厘米)學生先獨立操作、計算,然后在小組內交流畫法。讓學生觀察圖表,說一說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大?議一議:你發(fā)現了什么?通過交流,引導學生發(fā)現周長相等的圖形,形狀可能不一樣,面積可能不相等。三操作練習讓學生在釘子板上圍面積是18平方厘米的不同的長方形。學生獨立操作,并分別算出它們的周長,填寫下表。長(cm)寬(cm)周長(cm)讓學生觀察上表,看看發(fā)現了什么?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通過交流,引導學生發(fā)現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形狀可能不大相同,周長也可能不相等。四擴展練習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八”中的思考題。學生先獨立思考,在在小組內討論算法。最后全班交流。五師生交流我的收獲六教學反思簡 單 的 換 算自學提綱:1.自學內容:課本第48頁和第49頁的例1、例2、例3;課本第50頁“課堂活動”中的1、2題;第51頁“練習九”中的第15題。2.我的收獲:3.我的疑惑:4、我的練習:課本第50頁“課堂活動”中第1、2題;第51頁“練習九”中的第15題。學習目標:1. 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面積換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積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2. 能進行簡單的面積換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學習流程:一 復習檢測我們學過的面積單位有哪些?你能比劃它們各有多大嗎?二探究新知1.學習課本48頁例1(1)估計師出示一張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紙片,請學生估計這張紙片有多少平方厘米?(指名口答)(2)計算學生先獨立計算,再在小組內交流。生1:邊長是1分米,正方形的面積:1 1=1(平方分米)生2:邊長是10厘米,正方形的面積:10 10=100(平方厘米)(3) 猜測驗證。師:大家猜一猜: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2.學習課本49頁例2認識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師在黑板上畫一個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先讓學生說一說它的面積,然后讓學生議一議1平方米和1平方分米有什么關系。全班交流,引導學生認識: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也就是邊長10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0 10=100(平方分米),所以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3. 總結概括,掌握進率。小組討論:你發(fā)現什么?全班交流總結。平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