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yè)教育論文-論作為“人”的教師.doc_第1頁
職業(yè)教育論文-論作為“人”的教師.doc_第2頁
職業(yè)教育論文-論作為“人”的教師.doc_第3頁
職業(yè)教育論文-論作為“人”的教師.doc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職業(yè)教育論文-論作為“人”的教師摘要: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有把教師當“神”看的傾向;現(xiàn)代社會的價值觀有把教師當“完人”看的傾向;教師的管理者有把教師當“超人”使用的傾向。上述傾向是造成一些教師出現(xiàn)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其實,教師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師”。因此,首先要把教師當“人”來認識,當“人”來尊重,不可用人之為師的特殊性來替代師之為人的本質屬性。然而教師個體卻不能因此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而是要不斷努力,“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關鍵詞:教師;人性教師是傳遞和傳播人類文明的專業(yè)人員,是在學校中承擔教育教學任務,以教書育人為主要職責的專業(yè)人員,這是教育學對教師的基本界定。然而,無論是從社會歷史傳統(tǒng)所形成的觀念,還是從社會現(xiàn)實對教師的實際要求,或者從家長、學生對教師的期望來看,教師遠不是一個簡單的“專業(yè)人員”所能界定的。在中國社會的歷史傳統(tǒng)里,教師已是“神”,是要上廳堂的供奉之位的;在現(xiàn)代社會的文化觀念里,教師是“春蠶”,是“蠟燭”,是“園丁”,是“鋪路石”,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學生和家長的心目中,教師還是榜樣,是模范,是師表,是“路標”,是“航標燈”。長期以來,社會在這種文化觀念的支配下,已不把教師當“人”來認識。教育管理者或學校管理者也沒有把教師當“人”來對待,即便把教師當“人”對待,那么教師也必須是如孔子一樣的“圣人”,是“完人”,是工作不知疲倦的“超人”。在激劇變化的時代和教育改革不斷加速的環(huán)境里,這種傾向違背了教師作為“人”的本質特征,這種傾向如果繼續(xù)支配著對教師的要求、對教師的管理,必將對教師造成強大的心理壓力,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進而影響教育教學的正常開展,影響教育改革的健康運行。一1.教師首先是“人”。從整體抽象的角度而言,“教師”是人,是生物人、社會人、精神人或理性人的統(tǒng)一。同時教師又是具體的“人”,每一個教師個體都是具體的人。作為具體的人,其生物性或自然性有差異,表現(xiàn)為教師的性別特征、年齡特征和身體特征的不同。作為具體的人,其社會性或社會化程度也有所不同,表現(xiàn)為教師在學習的經歷、人生的閱歷、教育教學的經歷上的差異;表現(xiàn)為教師在組織環(huán)境,在群體結構中的差異;表現(xiàn)為教師對社會、對學校、對家庭的歸屬感的區(qū)別;表現(xiàn)為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與人際關系的區(qū)別等。作為具體的人,其理性或精神性不同,表現(xiàn)為教師對人生、對教師職業(yè)、對教育教學活動、對學生的培養(yǎng)等等方面的思考、規(guī)劃、計劃的差異,表現(xiàn)為教師情感、意志、欲望等方面的區(qū)別。從人性的角度來認識教師,才能全面地了解和理解教師。2.教師是謀求個體生命生存的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教師當然不例外。馬克思曾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指出:“任何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存在?!?(24)顯然教育的首要前提是有生命的教師與學生的存在。因此,必須承認維持教師生命存在、滿足教師生命存在需要的必然性與合理性?!叭藗?yōu)榱四軌騽?chuàng)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東西”。1(32)教師為了創(chuàng)造教育的歷史,首先必須能夠生活,能夠生存。教師個體選擇教師崗位或教師職業(yè),首先是為了獲得維持生命存在所需的衣、食、往、行等基本的物質條件,保持“人體健康”。學校或教育組織或教育舉辦者必須正視和承認,只有維持教師的生命存在,只有保持教師的“人體健康”或“生命健康”,教育教學活動才能開展。3.教師是追求生活幸福的人。作為人的教師,不僅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更是社會存在物,教師在社會中存在,在社會中生活,在社會中發(fā)展。因此,教師作為個體的人,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與社會、與群體的其他成員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lián)系。教師的生活主要表現(xiàn)在如何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如何扮演好各種社會角色等等方面,因而,教師生活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人際關系狀態(tài),取決于他對所扮演的各種社會角色的體驗和認同感。同時,作為人的教師,其生活不僅僅只有學校的生活,還有家庭的生活,社區(qū)的生活;不僅有精神的生活,還有物質的生活;不僅有忙碌的工作生活,也有閑暇的生活等等。教師對生活的追求跟所有人一樣,希望平安、富裕,期望提高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質量,使生活豐富多彩,積極健康,身心愉悅、快樂。因而,教師的生活狀況、生活質量、生活感受與生活體驗,對其教育教學活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4.教師是整體的人。作為人的教師,不僅是自然存在物和社會存在物,而且是有意識的社會存在物。教師的生命活動是有意識的生命活動,教師的理性、教師的思維、教師的主觀能動性等等,對教育教學實踐活動有著巨大的影響。同時,教師的生命活動也是有情感、有意志、受非理性因素影響的生命活動。教師的情感狀態(tài),教師的性格特征,教師的意志品質等等都會影響到教師勞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和持續(xù)性。教師的生命存在是整體的,是多方面需要并存的,這種“生命的整體性,是指人的生命是多層次、多方面的整合體,生命有多方面的需要: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的、物理的、精神的、行為的、認知的、價值的、信仰的。任何一種活動,人都是以一個完整的生命體的方式參與和投入,而不只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參與和投入?!?人的生命的整體性表明,教師生命生存與發(fā)展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而且這種多方面又是互相聯(lián)系、互相影響的。因此,片面地理解教師的生命,將損害教師生命的整體性,影響教師生命整體功能的發(fā)揮,影響教師生命力的張揚。5.教師是渴望生命有價值有意義的人。人的生命過程雖然要面對的問題有許多,但歸結起來最基本的或最根本的問題有兩個:第一是生存問題,即要活下去,也就是生存下去;第二是要活得好一些,活得有價值、有意義一些。作為人,教師同樣珍愛自己的生理生命,因為這種生命是有限的,是最為寶貴的。同時,教師也期望有限的生命變得無限,追求生命有價值、有意義。這種期望和追求主要表現(xiàn)為:作為人的教師,期望有展示生命價值與意義的舞臺,有發(fā)揮生命價值與意義的氛圍、環(huán)境和土壤,同時使自己成為有益于他人和社會的人,能夠被他人所需要,對社會有貢獻;期望“以生氣喚醒生氣,以激情感動激情,以理想鼓舞理想,以生命點燃生命”。6.教師是有缺點或不足的人。社會是復雜的,作為社會的人也是復雜的。因此,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1(18)人自身的復雜性和社會的復雜性,就使得人在認識上有局限性,尤其是個體在有限的生命時間里不可能窮盡人生的奧秘,不可能認識和把握人之生存的物質世界、精神世界的全部規(guī)律,不可能把握社會變化的全部規(guī)律,因而也就決定人有缺陷和不足。人可能會因認識的片面或錯誤而導致行動的失誤,會因感情的因素犯錯誤,也會因功利性太強而犯錯誤等等。教師不僅有可能在生存的過程中、在生活的過程中犯錯誤,而且有可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失誤。承認教師可能出錯誤、有缺點與不足,即承認教師不是一個完人,不是一個超人,不是一個圣人,更不是一個“神”,才能真正把教師當“人”來認識,才能真正形成對教師全面的、正確的觀念。這是做好教師管理工作的一個基本前提,也是促進教師自我反思和不斷追求進步的前提。二教師不僅有著普通人所具有的一般特性,而且有著不同于普通人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已有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并有系統(tǒng)的描述。譬如在王道俊、王漢瀾主編的教育學里,認為教師應該是有高尚師德的人,有現(xiàn)代素質的人,有淵博的知識和多方面才能的人,掌握了教育科學和教育能力的人。在袁振國主編的當代教育學中,從職業(yè)角色的角度,教師被認定為傳道者、“授業(yè)、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研究者,是學生的父母和朋友。陳永明在其主編的現(xiàn)代教師論中則從教師的勞動特點的角度提出:教師應該是有崇高品德為人師表的人,應該是有面向未來的新觀念的人,應該是有精深廣博的科學知識的人,應該是具有教書育人的實際能力的人,應該是具有完善和諧的言行規(guī)范的人。葉瀾在其新編教育學教程中則指出:教師應該是富有時代精神和創(chuàng)造活力的人,她還從教師的能力結構角度提出,教師應該是能勝任教育活動的觀察者、設計者、指導者、參與者、評價者、改革者。由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lián)合編寫的教育學基礎也從職業(yè)角色的角度提出,教師是學習者和學者,是知識的傳授者,是學生心靈的培育者,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管理者,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是學生的朋友。關于教師不同于普通人的特殊性,國外也有許多系統(tǒng)的研究。以美國為例,美國學者約翰麥金太爾(DJohnMclntyre)和瑪麗約翰奧黑爾(MaryJohnOHair)在其所著的教師角色一書中,指出教師扮演著組織者角色、交流者角色、激發(fā)者角色、管理者角色、職業(yè)角色、咨詢者角色、倫理者角色、政治角色等等。美國學者雷道(F.Redl)和華頓保(W.Watenbery)通過研究則認為,一個教師兼有十種不同的角色:(1)社會的代表;(2)知識的源泉;(3)裁判員或法官;(4)輔導者;(5)學生行為優(yōu)劣的觀察者;(6)認同的對象;(7)父母的替身;(8)團體的領導者;(9)朋友;(10)情感發(fā)泄的對象。3很明顯,教師不同于普通人的特殊性,在于教師在教育教學領域、在培養(yǎng)人的活動中扮演多種角色,履行不同角色的任務,承載不同角色的使命,也就使社會、家長對教師有著比普通人更多、更高的期待,也使學校管理者對教師有著比普通人譬如職員更高的、更嚴的要求。進而也經常使教師忘記了自己作為普通人,作為個體生命的自然存在、社會存在和自我意識的存在。因此,當教師回到生存的現(xiàn)實、生活的現(xiàn)實中時,便又陷入角色緊張、角色沖突之中。近年來,由于教育教學工作的壓力,考試升學攀比的壓力,一些地區(qū)拖欠工資而造成的生存壓力,以及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帶來的不適應、人事制度改革推進造成的壓力等等,使得一些教師出現(xiàn)了焦慮、憂郁、易煩躁、易動怒、交際困惑等心理疾病,困擾著不少教師。據中國教育報披露,目前我國正常人群患心理障礙的比率在20%左右,而據國家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對遼寧省168所城鄉(xiāng)中小學2292名教師進行的心理檢測結果表明,中小學教師心理障礙發(fā)生率高達50%。4教師的心理障礙、心理疾病是教育系統(tǒng)產生教育事故的重要原因,教師的心理障礙已嚴重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影響了對學生的健康培養(yǎng)。教師的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的產生,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長期以來在教師管理上、在對待教師的要求上,沒有正視教師作為人的生命存在所具有的“人”的基本特性。筆者認為要解決當前教師管理過程中,或社會對教師的過高期望所帶來的問題,就要真正把教師當“人”來認識,當“人”來尊重,不能像以往那樣,要么把教師當“神”、當“完人”來對待、來要求,要么把教師當“超人”、當“工具人”來使用,結果使不少教師在人生的旅程中備感包袱的沉重,使不少教師難以體會到人生的快樂,因而也就很難體會到職業(yè)生涯的幸福。要改變這種狀況,需要我們不僅從教師作為生命存在的特殊性上來看待教師,更要從教師作為生命存在的一般性上來認識教師,將教師作為“人”的一般性和教師職業(yè)角色的特殊性統(tǒng)一起來,即人之為師,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師。但作為教師個體,卻不能因強調教師首先是“人”而放松對自己的要求,把自己等同于一個普通的公民,等同于沒有受過教育教學專業(yè)訓練的人,而看不到教師角色的特殊性。正因為教師是人,存在著不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