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黃酮類化合物參考答案.doc_第1頁
第六章 黃酮類化合物參考答案.doc_第2頁
第六章 黃酮類化合物參考答案.doc_第3頁
第六章 黃酮類化合物參考答案.doc_第4頁
第六章 黃酮類化合物參考答案.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六章 黃酮類化合物參考答案一、填空題1兩個苯環(huán)(A與B環(huán))通過三個碳原子相互聯(lián)結(jié)而成;2-苯基色原酮2異黃酮;二氫黃酮;橙酮;查耳酮;黃烷醇;花色素3新紅花苷;紅花苷;淡黃色;紅花苷;深黃色;醌式紅花苷;紅色4叉共軛體系;助色團(tuán);苯環(huán);交叉共軛體系5灰黃黃色;黃橙黃色;幾乎無色;2,3位雙鍵氫化、交叉共軛體系中斷;微黃色67;4;-OH;-OCH3;加深7pH;紅色;紫色;藍(lán)色8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水溶性;脂溶性;水溶性9花色素;以離子形式存在;稍大;非平面型分子10酚羥基;7,4-二OH黃酮;7-或4-OH黃酮;一般酚羥基黃酮;5-OH黃酮11氧原子;钅羊鹽123-OH;5-OH;鄰二酚羥基133-OH;5-OH;3-OH;3,5-二OH;5-OH14乙醇或甲醇提取法;熱水提取法;堿性水或堿性稀醇提取法15碳酸鈉水溶液;氫氧化鈉水溶液;氫氧化鈣水溶液;堿性稀醇16弱;強(qiáng);7,4-二OH黃酮;7-或4-OH黃酮;一般酚羥基黃酮;5-OH黃酮17酰胺及羰基;酚羥基;氫鍵締合18黃酮醇;黃酮;二氫黃酮醇;異黃酮19黃酮苷;黃酮苷元20分子篩作用;容易;吸附作用;難21醇;BAW系統(tǒng);大;水;3%5%乙酸;小22黃芩苷;抗菌消炎;黃芩素;鄰三酚羥基;醌類;綠23蘆??;酚羥基;堿溶酸沉;保護(hù)鄰二酚羥基24異黃酮;葛根素;大豆素25黃酮;萜內(nèi)酯;黃酮;黃酮;槲皮素;雙黃酮;銀杏雙黃酮;兒茶素;兒茶素二、選擇題 (一)A型題1C 黃酮類化合物是泛指兩個苯環(huán)(A與B環(huán))通過三個碳原子相互聯(lián)結(jié)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其基本碳架為 C6-C3-C6 。 2A 2-羥基查耳酮在酸的作用下可轉(zhuǎn)為無色的二氫黃酮,堿化后又轉(zhuǎn)為深黃色的2-羥基查耳酮,兩者互為異構(gòu)體。 3C 黃酮類化合物大多顯黃色,其顏色主要與分子中是否存在交叉共軛體系有關(guān),色原酮本身無色,但2-苯基色原酮形成交叉共軛體系,因而顯色;此外助色團(tuán)的取代對顏色也有一定影響。4B 游離黃酮類化合物一般難溶或不溶于水,但花色素因以離子形式存在,具有鹽的通性,故水溶性較大。5E 二氫黃酮因分子中吡喃環(huán)上的C2、C3位的雙鍵被氫化,C環(huán)為近似于半椅式結(jié)構(gòu),系非平面型分子,黃酮、黃酮醇、查耳酮和花色素均為平面型分子。6B 4-OH黃酮,由于p-共軛效應(yīng)的影響,酸性最強(qiáng)。7A 五個化合物均有1個酚羥基,5-OH黃酮因其酚羥基與C4羰基形成分子內(nèi)氫鍵,故酸性最弱。8E 多數(shù)黃酮、黃酮醇、二氫黃酮及二氫黃酮醇類對HCl-Mg粉反應(yīng)呈陽性,但異黃酮類除少數(shù)外一般呈陰性。9B 黃酮、二氫黃酮、二氫黃酮醇類一般對HCl-Mg粉反應(yīng)顯紅紫紅色;異黃酮類除少數(shù)外不顯色;而花色素在不加鎂粉而僅加濃鹽酸的條件下也會發(fā)生顏色變化,產(chǎn)生紅色。10E 黃酮類化合物和1%三氯化鋁甲醇溶液反應(yīng)生成的絡(luò)合物多為黃色,置紫外燈下顯鮮黃色熒光,此反應(yīng)可在濾紙、薄層上或試管中進(jìn)行,常用作色譜檢識的顯色劑。11B 查耳酮類在堿液中能很快產(chǎn)生紅或紫紅色;黃酮類在冷和熱的氫氧化鈉水溶液中能產(chǎn)生黃橙色;黃酮醇類在堿液中先呈黃色,當(dāng)溶液中通入空氣后,因3-羥基易氧化,溶液即轉(zhuǎn)變?yōu)樽厣?;二氫黃酮類在冷堿中呈黃橙色,放置一段時間或加熱則呈深紅紫紅色。12C 5-OH黃酮及2-OH查耳酮可與硼酸反應(yīng),產(chǎn)生亮黃色。13E 7,4-二OH黃酮酸性較強(qiáng),可溶于5%NaHCO3水溶液,其它均不能溶于5 NaHCO3水溶液。14D 游離黃酮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醚等有機(jī)溶劑及稀堿水溶液;但黃酮苷一般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極性溶劑中,而難溶于乙醚,故可用乙醚分離游離黃酮和黃酮苷。15D 石灰水可使含有羧基的果膠、粘液質(zhì)或含有多羥基的鞣質(zhì)等水溶性雜質(zhì)生成鈣鹽沉淀而不被溶出,有利于提取液的純化。 16C 硼酸可與鄰二酚羥基結(jié)構(gòu)形成絡(luò)合物而起保護(hù)作用。17D 黃酮類化合物與聚酰胺的吸附力強(qiáng)弱與分子中酚羥基的數(shù)目和位置、共軛雙鍵、化合物類型等因素有關(guān)。A、C各有2個酚羥基;B、D、E各有1個酚羥基,D為異黃酮,故吸附力最弱,最先被洗脫。18A 各種溶劑在聚酰胺柱上的洗脫能力由弱至強(qiáng)的順序為:水甲醇或乙醇(濃度由低到高)丙酮稀氫氧化鈉水溶液或氨水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DMF)尿素水溶液,故水的洗脫能力最弱。19C 具有3-羥基或5-羥基或鄰二酚羥基結(jié)構(gòu)的黃酮因與鋁離子絡(luò)合而被牢固地吸附在氧化鋁柱上,難以洗脫,一般不宜應(yīng)用。20A 黃酮類化合物用水性展開劑2%6%乙酸展開時,其色譜行為類似于反相分配色譜,極性大、水溶性大的化合物Rf值大。黃酮為平面型分子,難溶于水,Rf值最小,幾乎停留在原點不動;二氫黃酮、二氫黃酮醇、異黃酮系非平面型分子,花色素為離子型結(jié)構(gòu),水溶性均比黃酮大,Rf值大于黃酮。21C 從槐米中提取蘆丁時,加石灰乳應(yīng)調(diào)至pH89,pH過高則易破壞母核結(jié)構(gòu),pH過低則提取不完全。22E 黃芩苷幾乎不溶于水,難溶于甲醇、乙醇、丙酮,可溶于熱乙酸。23B 葛根素為C-苷,最難被酸水解。(二)B型題1B 母核為2-苯基色原酮者是黃酮。2E 母核為3-苯基色原酮者是異黃酮。3D 黃酮母核3位為羥基者是黃酮醇。 4C 黃酮母核2,3位為單鍵者是二氫黃酮。5A 黃酮母核三碳鏈不成環(huán)者是查耳酮。6B 異黃酮因B環(huán)接在3位,缺少完整的交叉共軛體系,僅顯微黃色。7A 二氫黃酮因2,3位雙鍵被氫化,交叉共軛體系中斷,幾乎為無色,堿化后可轉(zhuǎn)為深黃色的2-OH查耳酮。8D 色素所顯的顏色隨pH不同而改變,因pH不同可促進(jìn)結(jié)構(gòu)產(chǎn)生可逆變化。9C 黃酮、黃酮醇分子中存在交叉共軛體系,一般顯灰黃黃色。10E 查耳酮一般顯黃橙黃色。11D 7,4-二OH黃酮由于p-共軛效應(yīng)的影響,酸性最強(qiáng)。12B 4-OH黃酮因酚羥基數(shù)目少于7,4-二OH黃酮,故酸性居第二位。13A 3-OH黃酮為一般酚羥基黃酮,酸性居第三位。14C 5-OH黃酮因與-位的羰基形成分子內(nèi)氫鍵,故酸性最弱。15E 4-OCH3黃酮因不含有酚羥基,故不具酸性。16A 二氫黃酮遇四氫硼鈉試劑被還原產(chǎn)生紅紫紅色。17A 多數(shù)黃酮、黃酮醇、二氫黃酮及二氫黃酮醇類化合物與鹽酸-鎂粉試劑反應(yīng)顯紅紫紅色。18B 黃酮醇與三氯化鋁試劑反應(yīng)生成黃酮醇鋁絡(luò)合物,多為黃色,置紫外燈下顯鮮黃色熒光。 19E 含鄰二酚羥基的黃酮與氨性氯化鍶試劑反應(yīng)產(chǎn)生綠色至棕色乃至黑色沉淀。20D 查耳酮類與五氯化銻試劑反應(yīng)生成紅或紫紅色沉淀。21C 查耳酮類與五氯化銻反應(yīng)生成紅或紫紅色沉淀,而黃酮、二氫黃酮及黃酮醇類顯黃色至橙色,這可以區(qū)別查耳酮類與其它黃酮類化合物。22B 鋯鹽-枸櫞酸反應(yīng)可用來鑒別黃酮分子中3-OH或5-OH的存在,加鋯鹽-枸櫞酸試劑后,如黃色不褪,示有3-OH;如果黃色減褪,示無3-OH,但有5-OH。23E 四氫硼鈉是對二氫黃酮類化合物專屬性較高的一種還原劑,二氫黃酮(醇)類被還原產(chǎn)生紅紫紅色,其它黃酮類均為負(fù)反應(yīng),此反應(yīng)可用于鑒別二氫黃酮(醇)類和其它黃酮類化合物。24D 黃酮類化合物的分子中如果有鄰二酚羥基,則可與氨性氯化鍶試劑反應(yīng)產(chǎn)生綠色至棕色乃至黑色沉淀。25A 鹽酸-鎂粉反應(yīng)是鑒定黃酮類化合物最常用的顏色反應(yīng),多數(shù)黃酮、黃酮醇、二氫黃酮及二氫黃酮醇類化合物顯紅紫紅色。26A 黃酮在冷和熱的氫氧化鈉水溶液中能產(chǎn)生黃橙色。27C 查耳酮在堿液中能很快產(chǎn)生紅或紫紅色。28D二氫黃酮在冷堿中呈黃橙色,加熱后呈深紅紫紅色,此系二氫黃酮在堿液中開環(huán)生成查耳酮之故。29B 黃酮醇在堿液中先呈黃色,因3-OH易氧化,溶液變?yōu)樽厣?0E 香豆素在堿液中可開環(huán),產(chǎn)物為鄰羥基桂皮酸鹽類衍生物。31E 7,4-二OH黃酮酸性最強(qiáng),可溶于5%NaHCO3水溶液。32A 7 -OH黃酮酸性弱于7,4-二OH黃酮,溶于5%Na2CO3水溶液。 33D 8-OH黃酮為一般酚羥基黃酮,溶于0.2%NaOH水溶液。34B 5-OH黃酮酸性最弱,溶于4%NaOH 水溶液。35C 3-OCH3黃酮無酸性,不能溶于各種堿液中,仍留在乙醚中。36A 芹菜素的結(jié)構(gòu)為5,7,3-三OH黃酮。 37B 木犀草素的結(jié)構(gòu)為5,7,3,4-四OH黃酮。38C 山柰酚的結(jié)構(gòu)為3,5,7, 4-四OH黃酮。 39D 槲皮素的結(jié)構(gòu)為3,5,7,3,4-五OH黃酮。 40E 楊梅素的結(jié)構(gòu)為3,5,7,3,4,5-六OH黃酮。41E 此為具4個酚羥基的黃酮,與聚酰胺吸附力較強(qiáng),最難被洗脫。42D 此為含鄰二酚羥基的黃酮,當(dāng)酚羥基數(shù)目相同時,因其易形成分子內(nèi)氫鍵,與聚酰胺吸附力弱于不含鄰二酚羥基者,故第四被洗脫。43C 此為二氫黃酮,當(dāng)酚羥基數(shù)目和位置相同時,因其共軛雙鍵鏈比黃酮短,與聚酰胺吸附力弱于黃酮,故第三被洗脫。44B 此為單糖苷,當(dāng)以含水乙醇洗脫時,洗脫先后順序為雙糖苷單糖苷游離黃酮,故第二被洗脫。45A 此為雙糖苷,故最先被洗脫。(三)C型題1D 只有3-OH黃酮類與鋯鹽-枸櫞酸試劑反應(yīng)后黃色不減褪,A、B分子中均無3-OH,故對鋯鹽-枸櫞酸反應(yīng)均不顯色。2C 兩者均為黃酮類,故對鹽酸-鎂粉反應(yīng)均呈陽性。3C A中含有5-OH,B中含有鄰二酚羥基,兩者均可與三氯化鋁生成絡(luò)合物。4B B分子中含有鄰二酚羥基結(jié)構(gòu),故可與氨性氯化鍶試劑反應(yīng)形成沉淀。5D 兩者均非苷類或糖類,故對Molish反應(yīng)均不呈陽性。6C 7,4-二OH黃酮由于p-共軛效應(yīng)的影響,使酸性增強(qiáng)而溶于5%NaHCO3水溶液,也可溶于5%Na2CO3水溶液。7D 1-OH蒽醌因與C=O形成氫鍵締合,酸性較弱,只能用5%NaOH水溶液才能溶解。8B 2-OH蒽醌由于p-共軛效應(yīng)的影響,酸性較強(qiáng),可溶于5%Na2CO3水溶液,但不溶于5%NaHCO3水溶液。9D 5-OH黃酮與4位羰基形成氫鍵締合,酸性較弱,只能溶于4%NaOH水溶液。10B 4-OH黃酮酸性較7,4-二OH黃酮弱,只溶于5% Na2CO3水溶液而不溶于5%NaHCO3水溶液。11C 黃酮類化合物的酸性強(qiáng)弱與酚羥基數(shù)目和位置有關(guān),不同羥基取代的黃酮酸性強(qiáng)弱為7,4-二OH7-或4-OH一般酚羥基5-OH。12C 引入酚羥基可使黃酮類化合物顏色加深,尤其在7位和4位。13D 旋光與不對稱碳原子有關(guān),而與酚羥基數(shù)目和位置無關(guān)。14C 黃酮類化合物的溶解性與酚羥基數(shù)目和位置有關(guān)。15C 酚羥基數(shù)目和位置均可影響黃酮類化合物與聚酰胺的吸附力。16A 黃芩苷酶水解后得到黃芩素,因分子中含有鄰三酚羥基,易被氧化成醌類衍生物而顯綠色。17B 葛根素為C-苷,而黃芩苷為O-苷。18A 黃芩苷中的糖為葡萄糖醛酸,含有羧基,顯酸性,故可溶于NaHCO3水溶液。19A 黃芩苷為黃酮苷,葛根素為異黃酮苷,故黃芩苷對鹽酸-鎂粉反應(yīng)顯明顯的紅色。20D 黃芩苷和葛根素均非二氫黃酮類,故對四氫硼鈉反應(yīng)均不顯色。21B 槲皮素屬于游離黃酮醇。22A 蘆丁屬于黃酮醇苷。23C 槲皮素、蘆丁均屬黃酮醇類,對鹽酸-鎂粉反應(yīng)均顯陽性。24A 蘆丁為苷,槲皮素為苷元,故蘆丁與Molish反應(yīng)顯陽性。25C 槲皮素、蘆丁分子中均有鄰二酚羥基,均可與氨性氯化鍶反應(yīng)。(四)X型題1ABCD 黃酮類化合物是根據(jù)三碳鏈的氧化程度、三碳鏈?zhǔn)欠駱?gòu)成環(huán)狀結(jié)構(gòu)、C3位是否有羥基取代以及B環(huán)(苯基)連接的位置等特點進(jìn)行分類的。2CD 在取代基相同的情況下,黃酮和異黃酮、二氫黃酮和2-OH查耳酮互為異構(gòu)體。3DE 花色素和黃烷醇分子中無C=O,黃酮、二氫黃酮、查耳酮分子中均有C=O。4ACE 黃酮、黃酮醇一般顯灰黃黃色,查耳酮一般顯黃橙黃色,二氫黃酮幾乎為無色,花色素所顯的顏色隨pH不同而改變。5BDE 游離黃酮類化合物中二氫黃酮、二氫黃酮醇、黃烷醇等由于分子內(nèi)含有不對稱碳原子(2位或2,3位),因此具有旋光性,其余黃酮苷元無旋光性。6ABC 黃酮分子中7-位或4-位引入羥基后,產(chǎn)生p-共軛,促進(jìn)電子移位、重排,共軛系統(tǒng)延長而使顏色加深,酸性增強(qiáng),羥基為極性基團(tuán),引入羥基可使水溶性增強(qiáng)。7ABCE 二氫黃酮類化合物對NaBH4反應(yīng)和HCl-Mg反應(yīng)顯陽性;由于系非平面型分子,水溶性大于非平面型分子黃酮;因含有不對稱碳原子(2位),所以具有旋光。 8ACD 3,4-二OH黃酮對HCl-Mg粉反應(yīng)、鋯鹽-枸櫞酸反應(yīng)顯陽性,而5,3,4-三OH黃酮對HCl-Mg粉反應(yīng)、Gibbs反應(yīng)和氨性氯化鍶反應(yīng)顯陽性,故可采用鋯鹽-枸櫞酸反應(yīng)、Gibbs反應(yīng)和氨性氯化鍶反應(yīng)鑒別兩者。9ACDE 5-OH黃酮、5,7-二OH黃酮、8-OH黃酮和7,8-二OH黃酮分子中由于酚羥基對位無取代基,故對Gibbs反應(yīng)顯陽性。10ADE A分子中具有鄰二酚羥基,D分子中具有5-OH,E分子中具有3-OH,故均可與三氯化鋁生成絡(luò)合物。11ABCD ABCD均為金屬鹽類試劑,E為還原試劑。12BCD 黃酮苷一般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強(qiáng)極性溶劑及稀堿液中,難溶或不溶于苯、氯仿、乙醚等有機(jī)溶劑中,故可用堿溶酸沉法、乙醇回流法和熱水提取法提取。13ACE C為7,4-二OH黃酮,可溶于5%NaHCO3水溶液;A、E分別為7-OH和4-OH黃酮,可溶于5%Na2CO3水溶液;D(6,8-二OH黃酮)和B(5-OH黃酮)溶于不同濃度的NaOH水溶液。故用5%Na2CO3水溶液萃取,可得到ACE。14ABCDE 黃酮類化合物與聚酰胺的吸附強(qiáng)度主要取決于黃酮類化合物分子中酚羥基的數(shù)目與位置、芳香化程度、化合物類型等以及洗脫劑與黃酮類化合物或與聚酰胺之間形成氫鍵締合能力的大小。15BE 葡聚糖凝膠分離游離黃酮時,主要靠吸附作用,因吸附力的強(qiáng)弱不同而分離;分離黃酮苷時,主要靠分子篩作用,分子量越大,越容易被洗脫。16ABE A、B、E分子中分別具有5-OH、鄰二酚羥基和3-OH的結(jié)構(gòu),可與鋁離子絡(luò)合而被牢固地吸附在氧化鋁柱上,難以洗脫,不適合應(yīng)用。17AC 聚酰胺色譜中若以有機(jī)溶劑氯仿-甲醇展開時苷元Rf值大于苷,若以含水溶劑75%乙醇展開時苷的Rf值大于苷元;紙色譜中如以醇性展開劑BAW展開時苷元Rf值大于苷,如以水性展開劑15%乙酸展開時苷的Rf值大于苷元;硅膠色譜中苷元Rf值大于苷。因蘆丁為苷,槲皮素為苷元,故在A、C兩種色譜中蘆丁Rf值大于槲皮素。18AB 蘆丁系槲皮素-3-O-蕓香糖苷,蕓香糖為雙糖,由鼠李糖和葡萄糖組成。三、簡答題(一)名詞解釋1黃酮類化合物:黃酮類化合物是泛指兩個苯環(huán)(A與B環(huán))通過三個碳原子相互聯(lián)結(jié)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其基本母核為2-苯基色原酮。2交叉共軛體系:兩雙鍵互不共軛,均與第三雙鍵共軛。在黃酮類中,指A環(huán)和C環(huán)羰基共軛產(chǎn)生的共軛體系與B環(huán)和C環(huán)羰基共軛產(chǎn)生的共軛體系交叉。3雙向色譜:用兩種不同類型展開劑,當(dāng)一種展開劑展開至終端時,取出,揮干,再將薄層板或色譜紙調(diào)轉(zhuǎn)90,于另一種展開劑中作第二方向展開至終端。(二)寫出下列化合物的結(jié)構(gòu)式,指出其結(jié)構(gòu)類型,并用英文表示各結(jié)構(gòu)類型及化合物111和171芹菜素(apigenin),黃酮類(flavone) 2 木犀草素(luteolin),黃酮類 3黃芩苷(baicalin),黃酮類4山柰酚(kaempferol),黃酮醇類(flavonol)5槲皮素(quercetin),黃酮醇類 6楊梅素(myricetin),黃酮醇類7蘆?。╮utin),黃酮醇類8橙皮苷(hesperidin) ,二氫黃酮類(flavanone) 9二氫槲皮素(dihydroquercetin), 10大豆素(daidzein),異黃酮類(isoflavone)二氫黃酮醇類(flavanonol)11葛根素(puerarin),異黃酮類 12紫檀素,二氫異黃酮類(isoflavanone) 13紅花苷,查耳酮類(chalcone) 14梨根苷,二氫查耳酮類(dihydrochalcone ) 15硫磺菊素,橙酮類(aurone) 16矢車菊苷元,花色素類(anthocyanidin) 17兒茶素(catechin),黃烷-3-醇類 18無色矢車菊素,黃烷3,4-二醇類(flavan-3-ol) (flavan-3,4-diol)(三)判斷下列各組化合物的酸性大小1ACB。三個化合物羥基數(shù)目相同,但基本母核和羥基的類型不同,A為具7,4-二OH的黃酮,因p-共軛效應(yīng)的影響使酸性增強(qiáng)可溶于5NaHCO3溶液;C為具1個-OH和2個-OH的蒽醌不能溶于NaHCO3溶液,可溶于5Na2CO3溶液,故酸性較A弱;B為二氫黃酮醇類, 由于交叉共軛體系中斷使4-OH成為一般酚羥基, 5-OH因與4位羰基形成分子內(nèi)氫鍵,酸性較弱,而3-OH為醇羥基不顯酸性,故B酸性最弱,可溶于5NaOH溶液中。2CABD。四個化合物均有2個酚羥基, C為7,4-二OH黃酮,酸性最強(qiáng);A為7,3-二OH黃酮,3-OH為一般酚羥基,酸性弱于C;B為5,3-二OH黃酮,因5-OH與C4=O形成分子內(nèi)氫鍵,酸性較A弱;D為具2個-OH的蒽醌,因與羰基形成氫鍵締合,故酸性最弱。(四)判斷下列各組化合物的Rf值大小或在色譜柱上的流出順序1EABCD。硅膠TLC屬吸附色譜,被分離物的極性越大,吸附力越強(qiáng),則Rf值越小。五個化合物母核相同,其中C、D各有5個羥基,但 B環(huán)上2個羥基的位置不同,D中2個羥基處于間位(2,4-),C中2個羥基處于鄰位(3,4-),易形成分子內(nèi)氫鍵,而使其極性減小;B有4個羥基,極性小于C和D;A和E均有3 個羥基,但羥基位置不同,除了在5,7-位上均有2個羥基外,A尚有4-OH,為游離酚羥基,而E具有3-OH,屬醇羥基,且易與4位羰基形成分子內(nèi)氫鍵,極性小于A。故極性大小為DCBAE, Rf值大小順序則相反,為EA BCD。2BDACEF。PC中當(dāng)采用BAW系統(tǒng)( 415,上層)展開時,其色譜行為為正相分配色譜,被分離物的極性大、水溶性大,則在固定相中的分配系數(shù)大, Rf值小。F為雙糖苷;E為單糖苷;其余4個化合物均為游離黃酮,C、A、D分別有5個、4個和3個羥基;B含有2個羥基和和1個甲氧基。故極性大小為FECADB, Rf值大小為BDACEF。3DCBA。PC中當(dāng)采用5%乙酸展開時,其色譜行為為反相分配色譜,被分離物的極性大、親水性大,則 Rf值大。D為雙糖苷;C為單糖苷;B為二氫黃酮醇,系非平面型分子;A為黃酮醇,屬平面型分子。故親水性大小為DCBA,Rf值大小為DCBA。4ABCD。A為游離黃酮;B、C均為單糖苷,因B中含有鼠李糖,為甲基五碳醛糖,而C中含有半乳糖,為六碳醛糖,極性大于B;D為雙糖苷。故極性大小為DCBA,洗脫順序則相反,為ABCD。5FEDACB。聚酰胺柱色譜分離黃酮類化合物時,若以含水乙醇洗脫,洗脫順序為:雙糖苷單糖苷游離黃酮。F為雙糖苷;E為單糖苷;A、B、C、D均為游離黃酮,酚羥基數(shù)目為B、C(各4個)多于A、D(各3個),B、C與聚酰胺吸附力大于A、D,其中B具間二酚羥基,C具鄰二酚羥基易形成分子內(nèi)氫鍵,與聚酰胺吸附力弱于B; A為二氫黃酮醇,D為異黃酮,吸附力AD。故與聚酰胺吸附力大小為BCADEF,洗脫順序則相反,為FEDACB。6BACEFDG。葡聚糖凝膠分離游離黃酮時,主要靠吸附作用,化合物酚羥基數(shù)目越多,吸附強(qiáng)度越大,則越難洗脫。分離黃酮苷時,主要靠分子篩作用,洗脫時按分子量由大到小流出。 B、A、C分別為三糖苷、雙糖苷和單糖苷,分子量依次減小,按BAC的先后順序洗脫;D、E、F、G為游離黃酮,其基本母核相同,羥基數(shù)目分別為5 個、3個、4 個和6個,吸附力大小為GDFE,故洗脫先后順序為BACEFDG。 (五)指定的方法鑒別下列各組化合物1物理方法和化學(xué)方法(1)通過物理性狀進(jìn)行鑒別。A為黃酮,顯黃色;B為二氫黃酮,幾乎為無色?;瘜W(xué)方法可用四氫硼鈉反應(yīng)鑒別。樣品溶于甲醇,加四氫硼鈉(NaBH4 )試劑,再加1%HCl,A不顯色,B顯紅紫紅色。(2)通過物理性狀進(jìn)行鑒別。A為黃酮,顯黃色;B為異黃酮,顯微黃色?;瘜W(xué)方法可用鹽酸-鎂粉反應(yīng)鑒別。樣品溶于甲醇或乙醇,加少許鎂粉,再滴加濃鹽酸,A顯紅紫紅色,B不顯色。(3)根據(jù)溶解度進(jìn)行鑒別。A為花色素,易溶于水;B為黃酮,難溶于水?;瘜W(xué)方法可用酸、堿試劑進(jìn)行鑒別,加酸調(diào)pH7時顯紅色,加堿調(diào)pH8.5時顯藍(lán)色者為A,而B顏色變化不明顯。2化學(xué)方法(1)用氨性氯化鍶反應(yīng)鑒別。樣品溶于甲醇,加0.01mol/L氯化鍶(SrCl2)甲醇液和被氨氣飽和的甲醇溶液,A不產(chǎn)生沉淀,B產(chǎn)生綠棕黑色沉淀。因為A不含鄰二酚羥基,B含鄰二酚羥基。(2)用鋯鹽-枸櫞酸反應(yīng)鑒別。樣品用甲醇溶解,加2%二氯氧鋯(ZrOCl2)甲醇溶液,再加2%枸櫞酸甲醇溶液,黃色不減褪者為A,黃色減褪者為B。因為A有3-OH,B有5-OH而無3-OH。(3)用五氯化銻反應(yīng)鑒別。樣品溶于無水四氯化碳,加2%五氯化銻(SbCl5)的四氯化碳溶液A生成紅或紫紅色沉淀,B顯黃色至橙色。因為A為查耳酮,B為黃酮。(4) 用Molish反應(yīng)鑒別。樣品溶于甲醇或乙醇,加-萘酚和濃硫酸,A出現(xiàn)紫紅色環(huán),而B則無。因為A為苷,B為苷元。3波譜方法(1)UV:A:帶291nm,帶329nm(sh)。峰形:帶強(qiáng)、帶弱。B:帶266nm,帶367nm。峰形:帶、帶均強(qiáng)。(2)1H-NMR: A的H-2以單峰出現(xiàn)在7.607.80,若用DMSO-d6為溶劑該質(zhì)子信號,移至8.508.70處;B的2個H-2,以雙峰出現(xiàn)在4.54.7,J=7.0Hz,H-3則也以三重峰出現(xiàn)在3.73.8,J=7.0Hz。 B在0.801.20處有一鼠李糖C5-CH3質(zhì)子峰,A無此峰。 (3)MS:A:m/z152.為A1 碎片,示A環(huán)存在2個-OH。 B:m/z166為A1 碎片,示A環(huán)存在1個-OH和1個-OCH3 。 (4)13C-NMR: A的C-3位于103.0111.8 (d),B的C-3位于136.0139.0(s)?;蛟贒EPT譜中,A比B多一個-CH,少一個季C;B比A多一個季C,少一個-CH 。四、分析題(一)工藝流程題1 槐米粗粉加水及硼砂,煮沸,加石灰乳調(diào)pH89,微沸30分鐘,過濾 提取液 加HCl調(diào)pH5,靜置,過濾 蘆丁粗品 熱水或乙醇重結(jié)晶 蘆丁蘆丁分子中具有較多酚羥基,顯弱酸性,易溶于堿液中;又因蘆丁在冷水溶解度?。?:10000),酸化后可沉淀析出,因此可以用堿溶酸沉的方法提取蘆丁。2 黃芩粗粉 加沸水煎煮,過濾 濾液 加HCl調(diào)pH12,80保溫 30分鐘,靜置,離心沉淀 沉淀 加適量水?dāng)噭?,?0%NaOH調(diào)至pH7,再加入等量乙醇,過濾 濾液加HCl調(diào)pH12,充分?jǐn)嚢瑁?加熱至80,保溫30分鐘,過濾 沉淀水、50%乙醇洗滌, 95%乙醇洗滌或重結(jié)晶 黃芩苷 黃芩苷上的糖為葡萄糖醛酸,有羧基,顯酸性,在植物體內(nèi)多以鎂鹽形式存在,水溶性較大,故用水作溶劑提取,為防止酶解,采用沸水提取。又因黃芩苷幾乎不溶于水,用鹽酸調(diào)pH12可使黃芩苷析出。3 樣品 乙醚溶解乙醚液 5%NaHCO3萃取 水溶液 乙醚液 HCl酸化 5%Na2CO3萃取 沉淀(B) 水溶液 乙醚液 HCl酸化 0.1%NaOH萃取沉淀(A) 水溶液 乙醚液 HCl酸化 4%NaOH萃取 沉淀(D) 水溶液 乙醚液 HCl酸化 沉淀(C)欲分離的化合物,它們的酸性不同,故可用 pH梯度萃取法分離。B為7,4-二OH黃酮,酸性較強(qiáng),可溶于5%NaHCO3水溶液;A為具7-OH的黃酮,酸性弱于B,可溶于5%Na2CO3水溶液; D為一般酚羥基黃酮,可溶于0.1%NaOH水溶液;C為5-OH黃酮,酸性最弱,只能溶于4%NaOH水溶液。4 菟絲子粗粉95%乙醇回流提取,回收溶劑浸膏熱水捏溶,水液以氯仿萃取氯仿部分 水液部分濃縮得浸膏,進(jìn)行聚酰胺柱色譜, 揮盡氯仿,進(jìn)行聚酰胺柱色譜, 水、50%乙醇、95%乙醇洗脫 水-乙醇洗脫 95%乙醇部分 濃縮后,再進(jìn)行聚酰胺柱色譜, D E F 氯仿-甲醇洗脫,重結(jié)晶 A B CA、B、C為游離黃酮醇類,溶于氯仿;而D、E、F為黃酮苷,不溶于氯仿,故可用萃取法使之分離。由于C的酚羥基數(shù)目多于A、B,A和B酚羥基數(shù)目相同,但A中4-OH與3-OCH3形成分子內(nèi)氫鍵,三者與聚酰胺吸附力強(qiáng)弱順序為CBA,故洗脫先后順序依次為A、B、C。D和E為雙糖苷,F(xiàn)為單糖苷,當(dāng)用水-乙醇洗脫時,洗脫順序為雙糖苷單糖苷,因D為雙糖鏈苷,E為單糖鏈苷,D中酚羥基數(shù)目比E少1個,與聚酰胺吸附力弱于E,故洗脫先后順序依次為D、E、F。5 藥材 95%乙醇提取 提取液濃縮 濃縮物 加水稀釋,乙醚萃取乙醚液 水液(F) 5%NaHCO3萃取 水溶液 乙醚液 HCl酸化 5%Na2CO3萃取 沉淀(A) 水溶液 乙醚液 HCl酸化 回收溶劑,進(jìn)行聚酰胺沉淀(B) 柱色譜,含水乙醇洗脫 D C EF為苷類,不溶于乙醚。A為具有7,4-二OH的黃酮,酸性較強(qiáng),可溶于5% NaHCO3水溶液;B為具1個-OH的蒽醌,可溶于5%Na2CO3水溶液;C、D、E分別為5,4-二OH二氫黃酮醇、5,4-二OH異黃酮和5,3-二OH黃酮,由于二氫黃酮醇、異黃酮中無p-共軛效應(yīng)的影響,使4-OH成為一般酚羥基,故三者酸性相似,均較弱。當(dāng)用聚酰胺柱色譜分離時,吸附力大小為ECD,洗脫順序依次為D、C、E。(二)波譜綜合解析題1 (1) Mg-HCl反應(yīng)紅色,F(xiàn)eCl3反應(yīng)藍(lán)色,表明該化合物為黃酮(醇)或二氫黃酮(醇)類化合物。并有游離酚-OH,鋯-枸櫞酸反應(yīng)黃色不褪,示有3-OH 或3,5-二OH。根據(jù)Molish反應(yīng)結(jié)果和分子式可知該化合物不是苷類,為游離黃酮類。(2) UV MeOH譜:帶369 nm,表明該化合物為黃酮醇類化合物。 加NaOMe后,帶紅移64nm,示有4-OH;而且在325nm處有吸收,表明有7-OH存在。 將AlCl3/HCl譜和MeOH譜比較帶紅移58nm,示有3-OH或3,5-二OH。 AlCl3/HCl譜和AlCl3譜一致,示無鄰二酚羥基的存在。 比較NaOAc譜和MeOH譜,帶紅移22nm,證實7-OH存在。 NaOAc譜與NaOAc/H3BO3譜基本一致,也證實無鄰二酚羥基存在。由UV可知,該黃酮類化合物有3、5、7、4-四個羥基。(3)1H-NMR 9.45 (1H,,s),9.77 (1H, s),10.80 (1H, s),12.45 (1H,s) 峰也表明有四個羥基存在,3.83 (3H,s) 峰為-OCH3信號,7.74 (1H,d,J=1.8HZ) 為H-2,7.68(1H,dd,J=1.8,8.2HZ)為H-6,6.93 (1H,d,J=8.2HZ) 為H-5,因H-2比H-6處于低場,由此可見OCH3應(yīng)聯(lián)在3-位。(4)EI-MS:m/z153(A+1+H),示A環(huán)有2個羥基,m/z 151(B+2),示B環(huán)有1個OH 和1個OCH3取代。由此推斷該化合物為3、5、7、4-四羥基-3-甲氧基黃酮,即異鼠李素、EI-MS裂解也驗證了上述結(jié)構(gòu): m/z 316 (100) A1+H+ m/z 153 (10) B2+ m/z 151 (8) COB2-28+ m/z 123 (12)2(1)Mg-HCl反應(yīng)紅色,表明該化合物為黃酮(醇)或二氫黃酮(醇)類化合物。四氫硼鈉反應(yīng)陽性,示為二氫黃酮或二氫黃酮醇類化合物。由分子式知其為非苷類。(2)從UV波譜帶286nm,帶333nm(sh),也證實為二氫黃酮或二氫黃酮醇類化合物。(3)IR:-OH 3410cm-1,C=O 1638cm-1,c=c 1590cm-1,1517cm-1,(芳環(huán))。(4)1H-NMR: 5.36(H-2),2.81(He-3),3.11(H-3),6.06(H-6),6.08(H-8),6.99(H-2),6.90(H-5),6.98(H-6),12.01(5-OH),3.81、3.90、3.92(3個OCH3)。 (5)13C-NMR: 79.2(C-2), 43.4(C-3), 195.9(C-4), 164.2(C-5), 95.1(C-6) , 168.6(C-7), 94.3(C-8), 162.8(C-9), 103.2(C-10),130.8(C-1),111.2(C-2),149.3(C-3),149.6(C-4),109.4(C-5),118.8(C-6),55.7(7-OCH3),56.0(3、4-OCH3)。從1H-NMR可知分子中有3個-OCH3,A環(huán)上有H-6和H-8芳環(huán)質(zhì)子,5-和7-位被取代,由于存在5-OH質(zhì)子信號(12.01,單峰),-OCH3應(yīng)該在7-位。而B環(huán)上H-5,H-6為鄰偶,H-6又與H-2間偶,證實有H-2,H-5,H-6芳環(huán)質(zhì)子,一定存在3-OCH3和4-OCH3,從1H-NMR中可看出,C環(huán)上存在3個H質(zhì)子,其中H-2(5.32,dd)分別與2個H-3偶合,而He -3(2.81,dd)與Ha -3(3.11,dd)的偕偶及與H-2的鄰偶,也形成雙二重峰。而13C-NMR也予以證實,綜合上述結(jié)果可推斷該化合物為5-羥基-7、3、4-三甲氧基黃酮,結(jié)構(gòu)式如下:3(1)Mg-HCl反應(yīng)紅色,F(xiàn)eCl3反應(yīng)藍(lán)色,黃色粉末表明該化合物可能為黃酮(醇)并存在游離酚羥基。(2)Molish反應(yīng)陽性,酸水解檢出葡萄糖,該化合物可能為葡萄糖苷,從分子式可判斷為單糖苷。(3)在IR中:3433示OH存在,1654示C=O存在,1609,1589,1499示芳環(huán)存在。(4)在UV中MeOH帶為333表明:該化合物為黃酮苷類化合物 加NaOMe后,帶紅移53nm,示4-OH存在; 加AlCl3 / HCl譜與MeOH譜比較,帶紅移53nm,示有5-OH而無3-OH; 較AlCl3譜和AlCl3/HCl譜,基本無變化,示無鄰二酚羥基; 在NaOAc譜中,帶基本無變化,表明無游離7-OH,或7-OH苷化,而且在4-OH黃酮(醇)類化合物中,7-OH是否被取代,可以通過比較在NaOAc及NaOMe中光譜帶的位移情況而判斷,二者帶(386nm和387nm)基本一致,可進(jìn)一步證實7-OH被取代; 比較NaOAc譜和NaOAc/H3BO3譜基本一致,示無鄰二酚羥基,由UV可知,該化合物含有5-OH,4-OH,7-OH被苷化,無鄰二酚羥基,可能為5、4-二羥基黃酮-7-O-糖苷。(5)由分子式C21H20O10可知只能結(jié)合一個葡萄糖,且不飽和度為12,1H-NMR也證實有2個酚羥基,H-1為5.08,雙峰,J=7.3HZ,示為-葡萄糖苷,1H-NMR和13C-NMR的歸屬見表1。所以該化合物結(jié)構(gòu)為:5、4-二羥基黃酮-7-0-D-葡萄糖苷,即芹菜素-7-0-D-葡萄糖苷。表1 化合物的1H-NMR和13CNMR歸屬(DMSO-d6)No.ChNo.CH2164.441121.233103.306.87(1H,s)2128.797.96 (d,J=8.7HZ)4182.173116.196.97 (d,J=8.7Hz)5161.545-OH 12.97(1H,s,OH)4161.3110.39 (1H,s,OH)699.726.46(1H,d,J=2.0HZ)5116.196.97 (d,J=8.7HZ)7163.156128.797.96 (d,J=8.7HZ)895.046.84(1H,d,J=2.0HZ)1100.135.08 (1H,d,J=7.3Hz)3.203.76(6H, m, 糖上6個質(zhì)子)4.635.41(4H, m, 加D2O消失,為糖上4個OH質(zhì)子)9157.132 73.3110105.53376.65469.77577.3860.82(6)EI-MS裂解也驗證了上述結(jié)構(gòu):glc H M+1 m/z 242 (6) m/z 270 (100) m/z 269 (11) A1 m/z 152 (8) B1 m/z 118 (15)4(1)化學(xué)反應(yīng)中,Mg-HCl反應(yīng)顯紅色、Molish反應(yīng)具棕色環(huán)顯示化合物A為一黃酮苷類化合物。SrCl2反應(yīng)呈綠色沉淀說明具鄰位酚羥基;ZrOCl2-檸檬酸反應(yīng)呈黃色后消褪,說明有游離5-OH、無游離3-OH。分子式顯示該黃酮苷中含有2個單糖,結(jié)合酸水解結(jié)果,可知為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鼠李糖。(2)UV解析:MeOH譜:帶359nm證實為黃酮苷類;加診斷試劑譜中,NaOMe譜:帶紅移51nm,示有4-OH;327峰旁證7-OH游離。NaOAc譜:帶紅移12nm,證明7-OH游離;AlCl3/HCl譜:帶較基本光譜紅移43nm,示具游離5-OH,但無游離3-OH。NaOAc/H3BO3譜中,帶紅移28nm,示B環(huán)具鄰位酚羥基,應(yīng)為3,4-二OH。綜上,該黃酮母核為5,7,3,4-四OH黃酮,其3位連有糖鏈。(3)1H-NMR解析:7.52 (1H, dd, J=2.0, 8.0Hz)、7.40 ( 1H, d, J=2.0Hz)、6.82 (1H, d, J=8.0Hz)為三個芳環(huán)上質(zhì)子,因處于低場,應(yīng)為B環(huán)質(zhì)子。由偶合情況來看,7.52為H-6,7.40為H-2,6.82為H-5。6.64 (1H, d, J=2.5Hz)、6.24 (1H, d, J=2.5Hz)為A環(huán)質(zhì)子,前者于低場,應(yīng)為H-8,后者為H-6。5.76 (1H, d, J=7.0Hz) 為glc端基質(zhì)子,由J值為7.0Hz確定相對構(gòu)型為;4.32 (1H, d,J=2.3Hz) 應(yīng)為rha端基質(zhì)子;3.04.0 (10H, m) 為兩個糖上的其余10個質(zhì)子;1.08 (3H, d, J=6.5Hz)為rhaC5上甲基。同時未見C3質(zhì)子,可進(jìn)一步確定該苷糖鏈連于C3上。綜上,該黃酮苷1H-NMR解析與UV解析結(jié)果基本一致,即該黃酮苷苷元為槲皮素,其3位連有一個雙糖鏈。(4)HMBC譜顯示L-rha端基質(zhì)子與D-glcC6相關(guān),表明二者為1 6連接,該糖為蕓香糖?;衔顱應(yīng)為苷元槲皮素,ZrOCl2-檸檬酸反應(yīng)呈黃色且不消褪,說明水解后出現(xiàn)了游離的3-OH。經(jīng)上述綜合解析,化合物A為蘆丁,結(jié)構(gòu)如下:五、問答題1黃酮類化合物是泛指兩個苯環(huán)(A與B環(huán))通過三個碳原子相互聯(lián)結(jié)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基本母核為2-苯基色原酮。其分類依據(jù)是根據(jù)三碳鏈的氧化程度、三碳鏈?zhǔn)欠駱?gòu)成環(huán)狀結(jié)構(gòu)、3位是否有羥基取代以及B環(huán)(苯基)連接的位置(2或3位)等進(jìn)行分類的。2常見的黃酮類化合物類型有黃酮(如芹菜素)、黃酮醇(如槲皮素)、二氫黃酮(如橙皮素)、二氫黃酮醇(如二氫槲皮素)、異黃酮(如大豆素)和二氫異黃酮(如紫檀素)、查耳酮(如紅花苷)和二氫查耳酮(如梨根苷)、橙酮(如硫磺菊素)、花色素(如矢車菊苷元)、黃烷-3-醇(如兒茶素)、黃烷-3,4-二醇(如無色矢車菊素)等。3一般黃酮、黃酮醇及其苷類多顯灰黃黃色,查耳酮為黃橙黃色,因分子中存在交叉共軛體系,并通過電子轉(zhuǎn)移、重排,使共軛鏈延長,因而顯現(xiàn)出顏色。而二氫黃酮、二氫黃酮醇及黃烷醇因2,3位雙鍵被氫化,交叉共軛體系中斷,幾乎為無色;異黃酮因B環(huán)接在3位,缺少完整的交叉共軛體系,僅顯微黃色。花色素的顏色可隨pH不同而改變,一般pH7時顯紅色,pH為8.5時顯紫色,pH8.5時顯藍(lán)色。4游離的黃酮類化合物中,二氫黃酮、二氫黃酮醇、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