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生物必修2第五章《生物的進化》word同步測試題_第1頁
浙科版生物必修2第五章《生物的進化》word同步測試題_第2頁
浙科版生物必修2第五章《生物的進化》word同步測試題_第3頁
浙科版生物必修2第五章《生物的進化》word同步測試題_第4頁
浙科版生物必修2第五章《生物的進化》word同步測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5章生物的進化一、選擇題1. 自然選擇是指A.生物繁殖能力超越生存環(huán)境的承受力B.生物過度繁殖引起的生存斗爭C.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D.遺傳使微小有利的變異得到積累和加強2. 下列敘述,不符合 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是(A. 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是定向的B. 生物進化的實質是基因頻率的改變C. 生物的適應性是自然選擇的結果D. 生存斗爭導致多數個體死亡,少數生存3.下圖表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兩個種群,一個種群主要以 它們所吃的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c表示。下列關于種群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為食,另一個種群以 b為食,(圖B表示A經過自然選擇形成的結果)。(A.B.C.)兩個種群間存在著競爭

2、的關系自然選擇使以 C為食的個體逐漸 減少 自然選擇一定會使兩種群中的一種滅亡 兩個種群在競爭中最終適應環(huán)境D.4現代進化理論是在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F代生物進化理論觀點, 對自然選擇學說的完善和發(fā)展表現在(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種群是進化的單位自然選擇是通過生存斗爭實現的 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生物進化的實質是基因頻率的改變隔離導致物種形成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A.B.C .5.下列有關物種形成的說法不 正確的是D.A. 自然選擇可以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因而可能導致新種的形成B. 突變和基因重組可以使種群產生定向變異,因而可能導致新種的形成C. 經過突變的基

3、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能導致物種形成D. 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最后出現生殖隔離,而導致物種的形成6. 在一個種群中隨機抽出一定數量的個體,其中基因型AA的個體占24%基因型為體占72%基因型為腿的個體占 4%那么基因A和基因a的頻率分別是A. 24% 72% B . 36% 64%C. 57% 43%D. 60% 40%Aa的個( )7. 據調查,某小學的小學生中, 基因型的比例為 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則在該地區(qū)XB和 Xb的基因頻率分別為(78% 92%16%A. 6% 8% B . 8%

4、92%C.8. 在某一個人群中,已調查得知,隱性性狀者為少?(按AA、Aa、aa順序排列答案)A. 0.36 , 0.48 , 0.16C. 0.16 , 0.48 , 0.369. 在某個海島上,每B.D.D. 92% 8%問該性狀不同類型的基因頻率是多 (0.36 , 0.160.36 , 0.380.48 ,0.16 ,1萬人中有500名男子患紅綠色盲。則該島上的人群中,女性攜帶者(的數量為每萬人中有(設男女性比為1 : 1)A. 1000 人 B . 900 人C. 800 人10. 外來物種侵入到一個新的環(huán)境,可能會其種群數量在一段時間內呈“J”型增長 其種群數量增長不受天敵制約D.

5、 700 人其種群會由于不適應環(huán)境而被淘汰C.D.10-5,對于一個中等數量的果蠅種群(約108個個其種群可能會威脅到境內物種多樣性A. B.11在果蠅中,假定每個基因的突變率是體),卻有107個基因發(fā)生了突變,則每個果蠅大約有多少個基因?A. 0.5 X 104B. 104C. 2X104D. 4X 10412. 達爾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發(fā)現幾種地雀,分別分布于不同的小島上,下列用現代進化理論解釋錯誤的是()A. 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而達到生殖隔離,導致原始地雀物種形成現在條件的地雀物種B. 自然選擇對不同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所起的作用有差別,最終導致這些種群的基因庫變 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現生

6、殖隔離C. 這些地雀原先屬于同一雀種,從南美大陸遷來后,逐漸分布在不同的小島上,出現不同 的突變和基因重組D. 地理隔離一旦形成,原來屬于同一物種的地雀很快進化形成不同的物種13. 科學家做了下面的實驗:把若干對家蠅分成若干組(每組一對),再將每組的子代分為B.C.D.A B兩部分,用DDT處理每組的A部分,B部分則不接觸 DDT(如下表所示)。只選擇保留 存活率最高的那一組的 B部分,A部分及其余各組統統淘汰。將保留的部分再重復這樣的實 驗過程,并且在實驗中逐代增加 DDT的濃度。經過這樣多代的重復,獲得了具有很強抗藥性 的家蠅。上述的實驗事實說明()親代組別1組(一對蠅)2組(一對蠅)”n

7、組(一對蠅)子代分兩份處理A 施 DDTB 無 DDTA 施 DDTB 無 DDTA 施 DDTB 無 DDT結果存活較少全部存活存活較多:全部存活存活很少全部存活:選擇淘汰淘汰淘汰:保留淘汰淘汰A.誘導家蠅產生抗藥性變異的作用由于長期使用 DDT使家蠅的抗藥性逐代增強 家蠅抗藥性原已存在,與是否使用 DDT無關 家蠅抗藥性形成是長期使用 DDT的結果人多,促使紅細胞增多的(14. 長期生活在高山上的人,血液中的紅細胞比生活在平原上的 生態(tài)因素是D.陽光A .溫度B.水分 C .大氣15. 下列表示進化關系的各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厭氧-需氧B.無性生殖-有性生殖C.原核細胞t真核細胞D.細

8、胞外消化-細胞內消化16. 對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正確理解是XK環(huán)境改變使生物產生適應性的變異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變異是不定向的變異是定向的 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A.B.C.D.17. 真核生物的出現在生物進化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主要表現在結構和功能更加完善;出現有絲分裂,殖實現了基因重組,推動了生物進化A.B .18. 自然選擇直接作用于生物的A.表現型B.基因型19. “基因突變對絕大多數個體是不利的,說法()A. 正確,基因突變雖對多數個體不利,但 奠定了基礎為有性生殖的產生奠定了基礎;C.D.(通過有性生C但卻是生物進化的重

9、要因素之一”。你認為這一.不利變異的基因 D .肽鏈結構它為定向的自然選擇提供了材料,為物種的進化B. 正確,基因突變對多數個體不利,但突變的方向與生物進化的方向是一致的C. 不正確,因為基因突變不利于個體的繁殖,會導致物種的絕滅D. 不正確,因為基因突變會導致個體死亡,不利于生物進化20日本的長尾雞是著名的觀賞雞,全身羽毛雪白,短小的身體拖著約兩米的尾羽。萊杭雞是產卵量很高的卵用雞。長尾雞和萊杭雞的培育成功是()A. 自然選擇的結果 B .人工選擇的結 果C .生存斗爭的結果 D .定向變異的結果21. 采用DNA分子雜交方法,比較人與其他生物的差異程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人與黑猩猩的

10、DNA分子雜交,形成的雜合雙鏈最多B. 人與黑猩猩的 DNA分子雜交,形成的游離單鏈最多C. 人與獼猴的DNA分子雜交,形成的雜合雙鏈較少D. 人與酵母菌的 DNA分子雜交,形成的游離單鏈較少22. 昆蟲的保護色越來越逼真,它們的天敵的視覺也越來越發(fā)達,結果雙方都沒有取得明顯的優(yōu)勢。說明()A.自然選擇不起作用B.生物為生存而進化C.雙方在斗爭中不分勝負D.雙方相互選擇共同進化二、簡答題23. (16分)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1英國的曼徹斯特地區(qū)有一種樺尺蠖,它夜間活動,白天棲息在樹干上。材料2自然條件下樺尺蠖觸角和足有長的也有短的,體色有深些的也有淺些的。材料3試驗表明,樺尺蠖之間能進行

11、相互雜交,黑色的樺尺蠖雜交能產生淺色的華尺蠖,而淺色的樺尺蠖之間雜交其下代都是淺色的。材料4 19世紀中葉以前,淺色的樺尺蠖數量較多,到20世紀中葉則是黑色的樺尺蠖成了常見類型。這種現象被稱為樺尺蠖的“工業(yè)黑化現象”。材料5樺尺蠖的黑色是由顯性基因 S控制的,淺色是由隱性基因 s控制的。19世紀中葉以前 的樺尺蠖種群中S基因的頻率只有5%以下,而到了 20世紀中葉則上升到95%以上。(1) 材料1說明。(2) 材料2說明。( 3)材料3說明。(4) 材料4中樺尺蠖的“工業(yè)黑化現象”說明 。(5) 材料5中基因S頻率變化的原因是。(6 )生物變異是否是定向的 ;基因頻率的改變是否是定向的 ;自然

12、選擇是否是定向的 。24. (10)下面是關于果蠅對DD抗藥性的進化實驗。實驗一:將一個果蠅群體(第一代)飼養(yǎng)到一定規(guī)模后,用涂有a濃度DDT勺玻璃片處理,將成 活下來的果蠅后代(第二代)繼續(xù)飼養(yǎng)到一定規(guī)模后用 2a濃度的DD處理,將成活下來的果蠅 的后代(第三代)用3a濃度的DD處理”用同樣的方法逐代將DDT濃度增加1a處理果蠅。到第15代,DDT濃度增加至15a仍有能抗15a濃度DDT勺果蠅成活。因此,實驗者認為,果蠅的變異 是“定向的”,即是在環(huán)境條件 (DDT)的“誘導”下產生的,并且認為,該實驗證實了拉馬 克“用進廢退學說”的正確性.網另有學者發(fā)現了 “實驗一”設計的缺陷,懷疑實驗一

13、得出的結論的科學性。因而設計了實驗。實驗二:將若干對雌雄果蠅分別飼養(yǎng)成若干個家系(家系:一對果蠅子女),此為第一代,然后將每個家系分成兩半,用 a濃度分別處理每個家系的一半。然后在有果蠅成活的家系的另 一果蠅中,再培養(yǎng)若干個家系 (第二代)將每個家系分成兩半,用 2a濃度的DD處理每個家系 的一半。在有果蠅成活的家系的另一半中,再培養(yǎng)若干個家系(第三代),用3a濃度的DD處理每個家系的一半”用同樣的方法逐代將濃度增加1a處理果蠅。到第15代時,濃度增加至15a,也產生了能抗15a濃度DD棵蠅群體。然而,這些具有抗藥性的果蠅的父母并沒有接觸過DDT通過對實驗二的分析后,你認為:(1) DDT寸果

14、蠅變異所起的作用不是“誘導”而是 ,果蠅種群的進化是定向的,而果蠅個體的變異是 的,果蠅抗藥性的產生在環(huán)境變化 (DDT處理)之(前、中、后)。(2) 通過對實驗一和實驗二的比較分析,你認為實驗一得出不正確結論的原因是25. (10分)下圖表示物種形成的過程,圖中小圓圈表示物種,箭頭表示物種產生變異, 帶有兩條短線的箭頭被淘汰的變異個體。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請你運用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將上圖物種形 成的基本過程,用文字歸納為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2) 用字母(或數字)表示物種形成的過程: ;。(3) 用字母(或數字)表示自然選擇的方向:。26. (8分)下圖是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物種演化的模型,A、

15、B C、D為四個物種及其演化關系,據圖回答:DABB甲島CBC0乙島(1) A物種進化為B C兩個物種的兩個外部因素是 和。(2) 甲島上的B物種遷到乙島后,不與 C物種進化為同一物種的原因是(3) 遷到乙島的B物種進化為物種的原因是 。參考答案題號1561011 1516 2021 22答案CACCBDDABDDDCCDBDAABAD23. (16分)(1)說明生物具有應激性和適應性(2分)/(2)說明生物存在著變異現象(2分)/(3)說明這些樺尺蠖是屬于同一個物種,黑色是顯性性狀,是由顯性基因控制的(2分)/(4) 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環(huán)境對生物的生存會產生影響,自然選擇是通過生存斗爭來實現的(2分) (5)自然選擇使物種基因頻率定向改變(2分)/( 6)不定向(2分”是定向(2分”是定向(2分)/。24. (8分)(1)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