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種群單元測試5_第1頁
浙科版種群單元測試5_第2頁
浙科版種群單元測試5_第3頁
浙科版種群單元測試5_第4頁
浙科版種群單元測試5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種群學校:姓名: 班級: 考號: 一、選擇題(每題 3分,共60分)1 .在調查某林場松鼠的種群數量時,計算當年種群數量與一年前種群數量的比值(入),并得到如圖所示的曲線。據此圖分析得到的下列結論,錯誤的是()A. 前4年該種群數量基本不變,第5年調查的年齡組成可能為衰退型B. 第4到第8年間種群數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敵增多C. 第8年的種群數量最少,第 8到第16年間種群數量增加,且呈“ S”型曲線增長D. 如果持續(xù)第16到第20年間趨勢,后期種群數量將呈“ J”型曲線增長【答案】C【解析】前4年,入值為定值,入=1,說明種群增長率為0,種群數量保持不 變,第5年時入V 1 ,

2、說明種群增長率為負值,種群數量下降,年齡組成為 衰退性,A正確;影響種群數量的因素有氣候、食物、天敵、傳染病等,B 正確;第8到10年間入值V 1,種群數量減少,第10年的種群數量最少,“ S” 型曲線的增長率應該是先增加后減少,而圖中第8到第16年種群增長率先 減少后者增加,C錯誤;由圖示曲線圖趨勢知如果持續(xù)第16到第20年間趨 勢,入大于2,而且基本不變,說明種群數量將持續(xù)增加,呈“ J ”型曲線增 長,D正確?!究键c定位】種群數量的變化曲線2 請根據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兩個種群的數量變化曲線圖,判斷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0 146i巾方韻*A. 圖中曲線表示甲乙間為捕食關系,其中乙是被捕食者

3、B. 在圖中D點時,甲種群增長速率最大C. 在圖中C點時,甲種群的年齡組成屬于衰退型D. 在圖中A點時,甲種群的豐富度最高【答案】B【解析】曲線表示甲乙種群數量呈現出“先增加者先減少,后增加者后減少” 的非同步性變化,屬于捕食關系,而從最高點判斷,甲的種群數量多,表示 被捕食者,A錯誤;在圖中D點時,甲種群數量大概處于K/2處,種群增長 速率最大,B正確;在圖中C點時,甲種群的數量將增加,年齡組成屬于增 長型,C錯誤;豐富度是指群落中種群的個數,D錯誤?!究键c定位】種群數量的變化曲線;種群的特征【名師點睛】據 圖分析,甲乙數量上呈現出“先增加者先減少,后增加者后減 少”的不同步性變化,屬于捕食

4、關系。曲線中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判定:a、 從最高點判斷,捕食者數量少,被捕食者數量多;b、從變化趨勢看,先到波峰的為被捕食者,后達到波峰的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變化在先,捕食者 變化在后;因此甲為被捕食者,乙為捕食者。3 種群的年齡組成大致可分為圖示a、b、c三種類型,據圖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試卷第5頁,總11頁A、在我國近年的人口調查中,獲知人口出生率每年在下降,說明我國人口年齡組成一 定為c圖所示類型B、在漁業(yè)生產中,要嚴格控制漁網孔眼大小以保護幼魚。捕撈后,該水域魚各種群的年齡組成可能為 a圖所示類型C、農業(yè)生產上應用性引誘劑來干擾害蟲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該種害蟲的年齡組成為c圖

5、所示類型D、 在某一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生物種群的年齡組成可能為圖b所示類型【答案】A【解析】分析圖形可知,圖中的年齡組成是:a是增長型,b是穩(wěn)定型,c是衰退型;在我國近年的人口調查中,獲知人口出生率每年在下降,不能說明我國人口年齡組成一定為c圖所示類型,還要考慮死亡率與出生率的大小關系,A錯誤;在漁業(yè)生產中,要嚴格控制漁網孔眼大小以保護幼魚。捕撈后幼體所占比例明顯增加,該水域魚各種群的年齡組成可能為增長型,B正確;農業(yè)生產上應用性引誘劑來干擾害蟲交尾的措施,可改變種群的性別比例,有可能使該種害蟲的年齡組成為衰退型,C正確;在某一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生物種群的年齡組成可能為

6、穩(wěn)定型,D正確。4 在下列各項中,不屬于種群的是A. 個湖泊中的全部魚群B一個湖泊中的全部念珠藻C.校園中的全部楊樹D培養(yǎng)瓶中的全部野生型果蠅【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一個湖泊中魚的種類很多,不能構成一個種群。 考點:種群5 如圖是描述生理現象的示意圖,以下相關敘述正確的是量b、c可分別代表散失的熱量和儲存在ATP中的能B若甲代表人體下丘腦,a為血漿滲透壓下降,則 b、c可分別代表產生渴覺和尿液減少C.若甲代表人體 B淋巴細胞,a為抗原刺激,則 b、c可分別代表效應 B細胞和記憶B細胞D.若甲代表棉鈴蟲種群, a為誘捕雄蟲,則b、c可分別代表性別比例失調和種群密度提高【答案】C【解析】若甲代

7、表種群,a為能量輸入,則甲的能量有3個去向(最高營養(yǎng)級除外):(1) 自身呼吸消耗;(2)流向下一個營養(yǎng)級;(3)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所以 b、c可分別代表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利用。若甲代表人體下丘腦,a為血漿滲透壓升高,則 b、c可分別代表大腦皮層產生渴覺和抗利尿分泌增加,促進腎小管、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減少。若甲代表人體B淋巴細胞,a為抗原刺激,B細胞可增殖分化成效應 B細胞和記憶B細胞,所以b、c可分別代表效應 B細胞和記憶B細胞。若甲代表棉鈴蟲種 群,a為誘捕雄蟲,則種群的性別比例失調,使后代出生率降低,導致種群密度降低。所以b、c可分別代表性別比例失調和種群密度降低??键c:

8、體液調節(jié)、免疫調節(jié)、種群數量及能量流動點評:本題考查跨度大,需要學生識記體液調節(jié)過程,特異性免疫過程、種群數量的特 征及能量流動的過程。6 如圖是某相對穩(wěn)定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旅鼠的天敵、植物、旅鼠之間數量變化關系的示意 圖(圖中不同陰影的面積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個體數量)。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 羽四年 第五年A. 圖中所含的食物鏈為捕食食物鏈B. 這些生物的種群數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動C. 旅鼠的種群數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調節(jié)的D. 旅鼠的天敵、植物、旅鼠之間的數量變化是一種正反饋調節(jié)【答案】D【解析】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存在的食物鏈為植物t旅鼠t旅鼠的天敵,存在捕食關系;三種生物的數量

9、基本維持在一定范圍內波動;旅鼠種群數量變化的主要因素是植物數量和天敵數量的變化;植物增多引起旅鼠增多,就會引起植物減少,旅鼠增多會引起旅鼠天敵增多 從而引起旅鼠數量減少,植物增多,這種變化屬于負反饋調節(jié)。7 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時間,用固定數量的鳥籠捕捉的方法,統(tǒng)計大山雀種群 數量。在連續(xù)10年內得到如下圖所示的曲線(圖中入表示該種群數量是前一年種群數量的倍數),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02468 1U 4A. 在10年內大山雀的種群數量第4年種群數量最大B. 26年內種群的年齡組成為衰退型C. 種群數量下降是從第 4年后開始D. 第8年種群數量達到最低,此后保持相對穩(wěn)定【答案】B【解析】據圖分

10、析,0-4年間,1V入V2,大山雀種群數量增加,年齡結構為增長型;4-8年間0V入V 1,種群數量減少;8年以后入=1,種群數量保持穩(wěn)定; 所以10年內, 第4年的種群數量最大,第 8年大山雀數量達到最低,此后保持相對穩(wěn)定。在10年內大山雀的種群數量第 4年種群數量最大,A正確;48年內種群的年齡組成為衰退型,B錯誤;種群數量下降是從第4年后開始,C正確;第8年種群數量達到最低,此后保持相對穩(wěn)定,D正確;答案是 B。【考點定位】調查種群數量的方法;年齡結構;種群數量變化曲線的分析8 關于圖中種群數量變化說法錯誤的是())061型増長O4(啓”型增長00210 20時間A. 種群“ J”型曲線只

11、有在理想條件下才能出現B. 種群呈“ S”型增長過程中,在達到 K值之前就是“ J ”型增長C. 自然狀態(tài)下種群數量達到 600時,種群的增長速率為 0D. 環(huán)境條件變化時,種群的 K值也會發(fā)生相應變化【答案】B【解析】種群“ J ”型增長是在食物充足、無天敵等理想條件下出現的;“S”型增長是在有限條件下出現的, 不包括“J”型增長;自然條件下種群數量達到 600(即K值)時, 種群數量最大,增長速率為 0;若環(huán)境條件對種群有利,則種群數量增加,K值變大,反之變小。9.下列關于種群的正確敘述是: 內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個種群 種群內的雌雄個體間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過程 每隔10米種植一顆楊樹

12、屬于種群的數量特征 年齡組成是預測種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性別比例也可影響種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決定種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遷出率和遷入率是決定某些種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 B .C .D .【答案】D【解析】在一定的自然區(qū)域內,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形成種群。內蒙古草原上有多種牛, 全部的牛不止一個種群,錯誤;種群是繁殖的基本單位,所以種群內的雌雄個體間可 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過程,正確;每隔10米種植一顆楊樹為均勻分布,屬于種群的空間特征,錯誤;年齡組成包括增長型、穩(wěn)定性和衰退型,能預測種群密度的變化, 正確;性別比例也可影響種群的出生率,進而影響種群密度,正確;出生率和死亡 率是決定種群密度的重要因

13、素,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種群密度增加,當出生率小于死 亡率,種群密度減小,正確;遷出率和遷入率是決定種群密度的重要因素,當出遷入 率大于遷出率,種群密度增加,當出遷入率小于遷出率,種群密度減小,當遷入率等于 遷出率,種群密度基本不變,正確。因此,D項正確,A B、C項錯誤。【考點定位】種群的特征【名師點睛】種群數量特征的分析出生率1遷入率種肝大小英書度增長型年嶺姑構性比率遷出率-T.(1) 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2) 出生率、死亡率和遷入率、遷出率是決定種群密度變化的直接因素。(3) 年齡結構和性比率不直接決定種群密度,年齡結構在一定程度上能預測種群數量變化趨勢,性比率能夠間接影響

14、種群個體數量變動。10 .在一個池塘里下列哪項是一個種群()A. 條鯉魚B .全部鯉魚C.全部魚類D .全部生物【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種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區(qū)域內,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A 一條鯉魚,不是全部個體,不是種群,A錯誤;B.全部鯉魚,是池塘中的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 是種群, B正確;C.全部魚類,不是同種生物,不屬于種群,C錯誤;D.全部生物也不是同種生物,不屬于種群,D錯誤??键c:種群11 預測一個國家人口數量變化趨勢的主要依據是()A. 現有人口的數量B男女之間的性別比例:C.現有人口的年齡組成D .生態(tài)因素的變化趨勢【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預測一個國家人口數量變化趨勢的主

15、要依據是年齡組成.解:年齡組成可以分為增長型、穩(wěn)定型、衰退型,從而推測未來人口變化,故預測一個 國家人口數量變化趨勢的主要依據是年齡組成.故選:C.考點:種群的特征.12 .研究人員用樣方法調查了某地北點地梅 (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種群數量變化, 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 1972年北點地梅個體間生存斗爭程度較1975年低B. 1971年種子萌發(fā)至幼苗階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階段C. 統(tǒng)計種群密度時,應去掉采集數據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 由于環(huán)境條件的限制,5年間該種群數量呈“ S型增長【答案】B【解析】分析圖示曲線可知,1972年北點地梅種群密度比 1975年的大,個體間

16、生存斗爭也大,A錯誤;縱坐標為種群密度(表示單位面積的個體數)橫坐標為時間,而死亡 率可看成單位個體數在單位時間死亡的個體數,從圖中數據可知1971年種子萌發(fā)至幼苗階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階段,B正確;統(tǒng)計種群密度時,不應舍棄所得數據,C錯誤;從5年數據可看到,種群密度每年都在下降,D錯誤?!究键c定位】 種群的數量變化13 圖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兩個種群的增長速率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下列判斷不正 確的是()A. 甲、乙兩種群的增長曲線均為S型曲線B. t2t 3時間段甲種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 t 5時種群密度對乙種群的制約作用大于t 4D. 甲種群數量最大的時刻為 t2,乙種群為t4

17、【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坐標的縱軸為“種群增長速率”,趨勢是先增加 后減少,如果坐標的縱軸改為“種群中個體的數量”,則類似于課本中講的“S”型增長曲線;t2和t 4相當于“S”型曲線中的一值,t3和t 5相當于“S”型曲線中的 K值,此 時對應的甲乙種群密度達到最大值.解:A、甲、乙兩種群的增長速率先增加后減少,表示為 S型曲線,A正確;B、 t2t3時,甲種群增長速率大于 0,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正確;C、 t5時種群密度達到 K值,種內斗爭加劇,對種群密度的制約最大,C正確;D、 甲種群密度最大是 t3,乙種群密度最大是 t5, D錯誤. 故選:D.考點:種群

18、數量的變化曲線.14 .下圖為甲、乙、丙三個國家的人口年齡結構示意圖。按進入老齡化社會的速度由快 到慢排序,正確的是()Q的年個乙丙A.甲 乙丙B.甲 丙 乙C .乙 丙 甲D .丙甲 乙【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由圖可知,甲是增長型,乙是衰退型,丙是穩(wěn)定型,選Co考點:本題考查年齡組成,意在考查考生識記理解所列知識點的能力。15 . (2015?虹 口區(qū)模擬)某科技小組在調查一塊方圓為2hmi的草場中灰蒼鼠的數量時,放置了 100個捕鼠籠,一夜間捕獲了 50只,將捕獲的灰蒼鼠做好標記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點再放置同樣數量的捕鼠籠,捕獲了42只,其中有上次標記的個體13 只則該草場中

19、灰蒼鼠的種群數量最接近( )A50 只 B 42 只 C 92只 D 160 只【答案】 D【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題干分析,鼠的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廣,采用的是標記重捕法;標志 重捕法計算公式:種群中個體數( N) / 標記總數 =重捕總數 / 重捕中被標志的個體數,即N: 50=42: 13, N=160只.故選: D 考點: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16 .下列有關水稻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敘述 , 不正確的是( )A. 水稻長勢整齊,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沒有分層現象B. 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要研究水稻田的范圍和邊界等C. 除草等人為活動能影響群落的自然演替D. 水稻田內不規(guī)則分布的雜草,屬于群落水平結

20、構上的差異【答案】 A【解析】試題分析: 水稻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 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層顯現, 例如土壤中微生物等;A 錯誤。 考點:本題考查群落的空間特征、群落的演替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能理解所學知 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絡結構的能力。17.A. 研究遺傳病發(fā)病率需要在較大的人群中隨機抽樣調查B. 把各種細胞浸泡在高濃度溶液中,就能觀察到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的現象C. 取材時期和細胞是否為單層是能否觀察到根尖有絲分裂各時期的關鍵D. 薩頓和摩爾根先后用類比推理和假說演繹方法推測并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答案】 B 【解析】試題分析:只有把成熟的植物細胞細胞浸泡在高濃度溶液中,

21、才能觀察到細胞 發(fā)生質壁分離的現象,B錯誤??键c:本題考查生物學實驗的分析。 18.生物與環(huán)境是密不可分的。下列因素中不隨家兔種群密度的變化而變化的是A. 鷹 B. 雜草C. 光照 D. 寄生病原體【答案】 C【解析】 鷹捕食家兔,家兔捕食雜草,因此鷹和雜草的種群密度會隨家兔種群密度的變化而變 化,A、B項錯誤;光照不會隨家兔種群密度的變化而變化,C項正確;寄生病原體寄居在家兔的體內或體表,其數量會隨家兔種群密度的變化而變化,D項錯誤。19 .某地區(qū)一種蚜蟲生活在某種植物的體表, 并從該植物獲得營養(yǎng)物質。 下列相關敘述, 不正確的是A. 該種蚜蟲與這種植物具有寄生關系B. 可采用樣方法調查該種

22、蚜蟲的種群密度C. 該種植物有高有矮,這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D. 對該蚜蟲而言,一年四季的環(huán)境的容納量可能不同【答案】 C【解析】試題分析:根據題意可知,蚜蟲和它生活的植物屬于體表寄生,A 正確;蚜蟲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常用樣方法調查其種群密度, B正確;該植物是一個種群,不是群落, 所以無法體現出群落的結構, C錯誤;由于蚜蟲一年生活的環(huán)境條件在不斷變化,所以其環(huán)境容納量可能有變化,D正確。考點:種間關系、種群密度的調查、種群的數量變化等20 .表是某科研單位對某地區(qū)紅松種群的年齡結構調査結果,則有關該種群的敘述不正確的是()年齡結構一級幼苗階段二級幼苗階段小樹階段中樹階段大樹階段個體數

23、(棵)120101602815A. 該種群所處的環(huán)境阻力將逐漸增大B. 該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C. 該種群的種群密度將逐漸增大D. 該種群的種群數量將逐漸減小【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種群的年齡組成包括三種:(1 )增長型:種群中幼年個體很多,老年個體很少,這樣的種群正處于發(fā)展時期,種群密度會越來越大.(2)穩(wěn)定型:種群中各年齡期的個體數目比例適中,數目接近這樣的種群正處于穩(wěn)定時期,種群密度在一段時間內 會保持穩(wěn)定.(3)衰退型:種群中幼年個體較少,而老年個體較多,這樣的種群正處于 衰退時期,種群密度會越來越小.解:將該表改換成種群年齡組成結構圖,應是增長型,因此發(fā)展趨勢應為種群數量增加,

24、種群密度增大種群數量增加說明環(huán)境阻力加大.故選:D.考點:種群的特征.二、綜合題(除特別說明外,每空2分,共40分)21 .下圖甲表示某島嶼上幾類主要生物的食物關系,圖乙表示兔進入該島嶼后的種群數量變化曲線。請分析回答:鼠草昆蟲%鼬甲乙時河(1) 從生態(tài)系統(tǒng)成分看,該島的生物除了圖甲出現的以外還必須有 。昆蟲與鼠之間屬于關系。(2) 鳥的糞便仍含有一部分能量,這些能量屬于 同化的能量。若鼬通過捕食鼠和捕食鳥獲得的能量相同,則鼬每增加1kg體重,至少需要草 kg .(3)圖乙中,若在a點用標志重捕法調查兔的種群密度,第一次捕獲100只并全部標記后釋放回環(huán)境中。第二次捕獲了80只,其中有20只帶有

25、標記,則該島野兔種群的K值約為只。若在第二次捕獲過程中,發(fā)現島上有脫落的標記(某些帶標記的野兔被鼬捕食,標記不影響兔被捕食)。這種情況下,估算的 K值 (偏高、偏低、不變)。(4)如果下圖表示圖甲中三個種群數量變化相互關系,則a代表的具體生物種類是。試卷第 7頁,總 11 頁(5)鼬能夠根據鼠、鳥留下的氣味而捕食它們,同樣,鼠和鳥也能依據鼬韻氣味躲避 鼬的獵捕,從而維持種群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相對穩(wěn)定。這個實例說明了信息傳遞能夠O【答案】(1)分解者 競爭(2)昆蟲75 ( 2分)(3)800 ( 2分) 不變(2分)(4)鼬或鳥(2分)(5)調節(jié)種間關系【解析】試題分析:(1)分析圖甲,存在兩條食

26、物鏈,其中草屬于生產者,其他屬于消費者。而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所以該島的 生物除了圖甲出現的以外還必須有分解者。昆蟲與鼠都食草,屬于競爭關系。(2)鳥糞便的能量是上一營養(yǎng)級(即昆蟲)同化的能量。根據生態(tài)系統(tǒng)能量的傳遞效率是10-20%,本題求至少消耗草考慮能量傳遞效率為 20%。若鼬通過捕食鼠和捕食鳥獲 得的能量相同,則鼬每增加 1kg體重,有0.5kg來自鼠,另0.5kg來自鳥,故至少需要 草 1/2 - 20% 20%+1/2- 20滄 20滄 20%=75kg(3) 分析圖乙,表示 S型曲線,其中a點時種群數量為 K/2 , b點表示K值。

27、在a點即 K/2時種群中的個體數=第一次捕獲數X第二次捕獲數 /標志后重新捕獲數=400只,故該 島野兔種群的K值約為800只。由于標記不影響其被捕食幾率,所以對K值沒有影響。(4) 根據數量變化,可推斷食物鏈為cta, a表示第三營養(yǎng)級的生物,因此是鼬或 鳥。(5) 根據實例,信息傳遞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作用是調節(jié)種間關系,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 考點:本題考查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和功能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對圖 形信息提取分析綜合運用的能力。22 .回答與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相關的問題:(1)草原上鼠的天敵從鼠獲得的能量最終來自_固定的能量。草原上,某種鼠的種群密度除了受遷入率和遷出率的影響外,

28、還受該鼠種群 的、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等因素的影響。(3)用樣方法調查某種雙子葉植物種群密度時,為避免調查者主觀因素的影響,要做到。 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間結構包括 和?!敬鸢浮浚?)生產者(2)出生率死亡率(3)隨機取樣(4)垂直結構水平結構【解析】(1)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的最終來源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2)種群密度的直接決定因素有遷入率、遷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間接影響因素為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3)調查種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樣方法多用于調查植物和活動能力弱的動物。取樣的關鍵是隨機取樣,不能摻入人的主觀因素,否則會影響數據的準確性。(4) 群落的空間結構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垂

29、直結構表現為分層現象;水平結構表現為鑲嵌分布。23 .請根據下圖所示“種群增長”的坐標曲線,回答下列有關問題:a e b f c d時間(1)馬纓丹是一種生活于熱帶地區(qū)的有毒植物,為達到觀賞目的人們把它引種到夏威 夷,一段時間后,馬纓丹大量繁殖,對夏威夷的畜牧業(yè)造成嚴重威脅,圖中曲線符合馬纓丹初期瘋狂蔓延趨勢。這充分體現了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中的生物 的特性。(2) 按生態(tài)學原理,世界人口增長應該表現為圖中曲線 ,依據自然界“種群增長”的特點,人們在進行狩獵或海洋捕撈作業(yè)時,應把握在點后進行。(3) 若環(huán)境條件不受破壞,自然界一定空間中的種群數量能維持在圖中f點對應的最大數量,稱為,又稱K值。(4)若圖中曲線 I、II表示某各生物的種群數量變化,陰影部分所表示的含義【答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