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動脈栓塞治療慢性特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臨床療效分析_第1頁
脾動脈栓塞治療慢性特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臨床療效分析_第2頁
脾動脈栓塞治療慢性特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臨床療效分析_第3頁
脾動脈栓塞治療慢性特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臨床療效分析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脾動脈栓塞治療慢性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臨床療效分析【關鍵詞】 ,脾動脈栓塞;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療效分析關鍵詞 脾動脈栓塞;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療效分析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of Splenic Artery Embolism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Extra Purpuric with Hematoblastic DecreaseKey words:Splenic artery embolism; Extra purpuric with hematoblastic decrease; Curat

2、ive effect analysisITP即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指無明顯外部原因引起的血小板減少,是一種常見的出血性疾病。根據(jù)發(fā)病機制、誘因和病程,ITP可分為急性型、慢性型。慢性型常見于年輕女性,起病隱匿、癥狀較輕、出血常反復發(fā)作、持續(xù)數(shù)天至數(shù)月、出血程度與血小板計數(shù)有關。治療該病的首選方法是采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但這種方法對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以下幾種情況:停藥后復發(fā);需大劑量激素(潑尼松30 mg/d)才能控制出血癥狀,從而出現(xiàn)激素不良反應;療效差。此時,可選用脾切除治療,但因脾切除手術創(chuàng)傷大,往往伴有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易并發(fā)感染,患者常不愿接受。近5年來我院對此類患者施行了脾動脈部分栓

3、塞治療,以取代脾切除手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介紹如下。1 臨床資料1.1 性別與年齡 19例中,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17歲50歲,平均年齡33歲。其中30歲以下10例,30歲40歲5例,40歲50歲4例。1.2 癥狀與體征 發(fā)病時間2 a15 a,表現(xiàn)為皮膚黏膜淤點、淤斑(16例)、鼻衄、牙齦出血(8例)、月經過多(8例)、肝臟不大、脾輕度腫大(2例)、輕度貧血(2例)。1.3 輔助檢查 血小板計數(shù)10×109/L30×109/L,骨髓涂片示骨髓增生活躍,巨核細胞增多15例,正常4例,以顆粒型巨核細胞為主,產血小板型巨核細胞明顯減少或缺如,血小板抗體升高。1

4、.4 診斷 根據(jù)全國第五屆血栓與止血學術會議(1994年)ITP診斷標準1,排除繼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確診為ITP。1.5 治療 以上病例均常規(guī)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6個月以上,療效不滿意;或停藥及減量后復發(fā),故而采用脾動脈栓塞治療。其方法為:采用Seldinger法經皮右股動脈穿刺,導管前段進入脾門血管處,行脾動脈造影,然后經導管注入明膠海綿顆粒(1 mm×1mm)行脾動脈遠端栓塞,栓塞范圍為脾體積的30%80%,術前應用甲基強的松龍500 mg/d靜脈點滴,沖擊治療5 d,術后應用抗生素3 d預防感染。2 結果根據(jù)全國第五屆血栓與止血學術會議(1994年)修訂ITP療效標準2,

5、顯效(血小板升至100×109/L,無出血癥狀,并能穩(wěn)定3個月以上)11例,良效(血小板升至50×109/L或較治療前升高30×109/L,無或基本無出血癥狀,持續(xù)2個月以上)3例,有效(血小板計數(shù)有所上升,持續(xù)2周以上)3例,無效(血小板計數(shù)及出血癥狀無改善或惡化)2例。總有效率89.5%,1年后復發(fā)5例,復發(fā)率為26.3%,主要并發(fā)癥有左上腹部不同程度疼痛19例,同側反應性胸膜炎2例,肺炎1例,肺不張1例。3 討論脾動脈栓塞,即在X線透視指引下,通過動脈插管將人工栓子(如明膠海綿等)注入脾動脈分支中,造成脾部分梗死,實為一種內科部分脾切除。1973年Maddi

6、son3首先報道了1例門脈高壓伴脾功能亢進的患者,采用自身血凝塊行脾部分栓塞治療,取得良好療效。近幾年有人開始將脾動脈栓塞應用于慢性ITP的治療,栓塞范圍一般為脾體積的50%60%,上海醫(yī)科大中山醫(yī)院資料表明,50%60%的脾實質栓塞可取得較滿意效果,并發(fā)癥少、復發(fā)率低。研究表明:正常人約1/3血小板被阻留在脾臟,脾臟是產生血小板抗體的主要器官。慢性ITP患者脾臟所產生的血小板抗體(PAIgG)量比正常對照高5倍35倍,有0.5%3.5%ITP患者脾臟IgG可與自身血小板或同種血小板相結合,患者脾臟每日平均所產生的抗體量比每天血小板最大結合的量高出許多倍。故采用脾動脈部分栓塞可減少血小板在脾臟

7、的潴留,減少血小板抗體產生和血小板在脾臟的破壞,從而達到升高血小板的目的。臨床觀察,其療效與脾切除治療療效相似,獲得顯效70%80%,術后追蹤1 a仍有45%60%維持完全緩解,有些病情嚴重者,即使脾栓塞未能獲得滿意結果,但激素用量較術前明顯減少。其主要并發(fā)癥有栓塞局部疼痛、同側反應性胸膜炎、肺炎、肺不張、脾膿腫等,經過止痛、消炎等對癥處理即可緩解。故與脾切除術相比,脾動脈部分栓塞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保留部分脾功能、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患者更易于接受,另外,據(jù)我院統(tǒng)計行脾動脈部分栓塞術患者住院費用比行脾切除術平均減少20%30%,住院時間平均短5 d7 d。至于術后療效較差的情況,其原因主要有:栓塞體積

8、較小,未能達到50%;有副脾存在;血小板在肝臟和骨髓清除,肝臟和骨髓產生大量抗血小板抗體,可破壞血小板。故術前最好行脾51鉻掃描,確定血小板是否在脾臟破壞。1年后復發(fā)的主要原因有:栓塞材料如明膠海綿溶解脫落,血流再通;脾動脈側支循環(huán)建立,脾功能恢復。可根據(jù)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再行栓塞手術。綜上所述,脾動脈部分栓塞術治療慢性ITP具有創(chuàng)傷小、保留部分脾功能、并發(fā)癥少、住院費用低等優(yōu)點,近期療效好,但因我們觀察的病例少,跟蹤隨訪時間短,其遠期臨床療效還有待于進一步觀察。參考文獻:1 張之南,楊天楹,郝玉書.血液病學M.第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6381639.2 張之南,楊天楹,郝玉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