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物權法的發(fā)展趨勢及其對我國物權立法的啟示(一)_第1頁
現代物權法的發(fā)展趨勢及其對我國物權立法的啟示(一)_第2頁
現代物權法的發(fā)展趨勢及其對我國物權立法的啟示(一)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現代物權法的開展趨勢及其對我國物權立法的啟示一 摘要 現代物權法的開展趨勢可以概括為物權法編制的體系化、 物權法本位的社會化、 物 權理念的價值化和物權種類的現代化四個主要方面。 這些開展趨勢對于我國物權法的制定和 物權制度、規(guī)那么的設計, 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我們應在貫徹堅持權利本位、 兼顧社會公益, 面向 21 世紀社會開展的需要、順應物權法的現代開展趨勢,立足本國實際、尊重中國國情 的三個根本指導思想的前提下,妥為取舍,制定出適合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開展需要的、 先進的物權法。關鍵詞物權法、物權制度、物權體系 關于近現代物權法開展變遷的重要動向與趨勢, 學者有著多種概括總結, 大致涉及

2、物權的社 會化、價值化、國際化,物權種類的增加,相鄰關系之公法與私法雙軌標準體系的形成,共 有制度之調整, 用益物權之消長, 擔保物權機能之強化與類型的細分, 物權關系上的私法自 治之擴張, 物權法定主義之緩和,物權與債權之相對化等諸多方面。 1不同著述中的歸納 概括, 既有在宏觀方面大致相同之處, 也有在著重點和一些細節(jié)問題的判斷上的差異。 筆者 認為, 物權法開展變遷的內容, 既有立法原那么的修正、物權體系的調整、具體制度與標準的 完善, 也有理論的重構及法律解釋與適用方法的反??; 現代物權法的開展趨勢, 從整體上看 最為矚目之處可以概括為物權法編制的體系化、 本位的社會化與物權理念的價值

3、化、 種類的 現代化四個方面。 研究、 考察現代各國尤其是市場經濟興旺國家物權法的完善過程及其開展本文擬對此談些個人認識和建議, 就教于近現代法上物權的體系日益完整、 系統(tǒng),亦為物權法開展的一個重要趨勢。物權法趨勢, 對于我國的物權立法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方家。一、物權法編制的體系化由于歷史的洗禮、 法學理論的開展和立法技術提升, 物權法的編制愈益精密、 嚴謹, 此為公認之事實, 編制的體系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 物權類型體系的形成。羅馬法時代,雖已有了諸多具體物權形式的規(guī)定,但未抽象出 物權的概念, 也未形成完整的物權體系; 法國民法典時代, 雖對各類具體物權的規(guī)定有了進 一步的

4、完善, 但仍未梳理出物權的類型體系, 物權與債權的區(qū)分也不明晰。 而到了德國民法 典時代,情況大為改觀, 物權理論有了長足的開展, 直接推進了立法的進步。 在德國民法上, 抽象的物權概念得到確認, 并基于對物的價值支配情況之不同而確立了物權的完整體系, 即: 對物的價值為全面支配的所有權, 對物的使用價值為支配的用益物權, 對物的交換價值為支 配的變價權,以及對物的事實支配狀態(tài)的占有。這一物權的類型體系,對德國法系乃至 整個大陸法系國家的物權制度產生了至為重要的影響, 現代的物權類型體系遂得以形成, 此 即: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及占有。盡管各國法上對用益物權、擔保物權的具體類型規(guī)定有所差

5、異, 但上列物權的根本類型體系在各國法上都被直接規(guī)定或間接肯認。迄今為止,可以說沒有更科學、合理的物權類型劃分來取代這一根本的物權類型體系。其二,物權法獨立成編的體制確立。羅馬法時代,諸法合體,沒有獨立的民法;法國民法典 時代,民法雖獨立于其他法律部門,但由其編制方法羅馬法之?法學階梯?式所決定, 物權法也未獨立成編, 所謂物權法的完整體系主要表現為學者的概括。 在德國民法典中, 于 體系設計和立法技術上有了重大創(chuàng)新與突破, 主要是設立民法總那么編, 然后于分那么中將物權、 債權、親屬、繼承等民法各局部主要內容獨立成編。 這一潘德克吞 即羅馬法之 ?學說匯纂? 式法典編制方法,為世人所稱道,謂

6、為最精密、嚴謹之法典體系,并被廣為承襲。盡管有些 國家由于法律觀念、 立法傳統(tǒng)等方面的原因, 對物權法的編制方法有別于德國法系, 但對于 物權法為民法典相對獨立的局部并自成體系, 無論在理論上還是立法上, 均予成認。 不惟如 此,各國立法在物權編的內容設計與結構編排上, 也具有極大的相似性, 如物權編的第一部 分為物權通那么,其后以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占有也有的立法將占有列于物權通 那么之后的物權類型體系而設計各章節(jié)。這一物權法編制體制的嚴謹、科學性,自不待言。 我國法律自近代以來,受大陸法影響甚大,已形成法制傳統(tǒng)。 在我國民法典制定中,盡管因 國情所決定, 肯定會有異于他國的制度與內

7、容之設計, 但整體上仍應借鑒大陸法開展過程中 既已形成的定制, 此點不應動搖。 物權法局部的編制及其體系, 在沒有經過縝密論證的更佳 方案的情況下,無必要打破既有傳統(tǒng)傳統(tǒng)并不一定意味著 “落后 ,別出心裁地去標新立 異,既不宜采用所有權與占有權并立的 “二元物權體系 ,更無必要舍棄大陸法編制的傳統(tǒng)體 例而另立所謂 “財產法 體系。二、物權法本位的社會化 民法的本位因時代不同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即:自羅馬法至中世紀的 “義務本位 時期;起 始于 16 世紀,經 17、18 世紀的開展孕育,成熟于 19 世紀的 “權利本位 時期;自 20 世紀以 來的“社會本位 時期。 2民法物權制度的開展,也循

8、此軌跡。所有權絕對原那么,為近代民法三大原那么之一。其在精神實質上,認為所有權先于國家而生, 國家系為保護所有權而存在, 所有權為神圣不可侵犯之權利, 所有權之行使應不受任何限制。 此一原那么發(fā)端于羅馬法,在資產階級革命初期又被發(fā)揚光大。 1789 年法國的?人權宣言? 第 17 條明確提出: “私有財產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權利,任何人的這種權利都不得剝奪。 其 后的法國憲法沿襲這一思想, 在?法國民法典? 中更是得到了直接表達, 該法典第 544 、545 條中規(guī)定: “所有權為對物完全按個人意愿使用及處分的權利 , “任何人不得被強制轉讓其 所有權 ,盡管該兩條款中還有關于 “法律及規(guī)定所禁止

9、的使用 以及 “因公用并事前受公正補 償時, “不在此限 的規(guī)定,漸露所有權應受法令限制之端倪,但其仍是以所有權絕對無限 制為原那么的。因為當時法國人民久為專制政體所困,一旦革命推翻暴政,那么一切典章制度, 均以個人自由為最高理想, 而所有權系個人充分實現其人格自由及保障資本主義自由競爭之 開展所不可或缺的工具, 故法律上應加以絕對的保護。 美國獨立戰(zhàn)爭之后, 也深感個人自由 的可貴,因而其獨立宣言、 憲法及其他法律、 司法判例等, 均認為所有權是一種天賦之權利, 予以絕對的保護。 盛行于 18 世紀及 19 世紀之初的所有權絕對原那么, 適應了當時經濟與社會 開展的客觀需要, 對于保護個人的

10、自由與利益、 促進和保護自由競爭及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 開展,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隨著資本主義的進一步開展, 所有權絕對原那么也日漸產生負面 后果: 所有權人得利用對所有物的直接、 任意的支配而對無產者的人身為間接的支配, 從而 引發(fā)日益深重的社會矛盾; 所有權為絕對的權利而不含任何義務, 有悖于社會公益開展的需 要;所有權人既有行使其權利的固有自由, 也有不行使權利的自由, 不適應物盡其用的效益 原那么, 等等。于是,從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出發(fā),對所有權的范圍和行使予以一定限制并課 以一定義務和負擔的所有權社會化思想應運而生。 19 世紀末以來,所有權社會化思想逐漸 取代個人本位的所有權思想

11、, 物權法的本位也從所有權絕對的個人本位向社會本位轉移, 其 所維護的利益之公共性特點日益彰顯。這主要表現在: 其一,所有權效力范圍的限制。近代物權法上,土地所有權的范圍 “上窮碧落,下至黃泉 , 土地之上下空間被視為土地所有權的自然延伸, 土地所有權人對自己的土地, 以地表為中心 而有上下垂直的支配力,如?法國民法典?第 552 條第 1 款規(guī)定: “土地所有權包括該土地 上空和地下的所有權 ?,F代物權法那么普遍主張除于土地所有權的行使利益攸關之一定空間 外,地表之上下不屬于土地所有權的效力范圍。如法國 1910 年的礦業(yè)法規(guī)定地下礦藏為國 家所有, 1924 年的航空法確認大氣空間為公共財

12、產。 ?德國民法典?第 905 條雖沿襲舊制而 規(guī)定 “土地所有人的權利擴及于地面上的空間與地面下的地層 ,但同時也限定: “所有人對 于他人在地下或高空所為的干預, 無任何利益損害者不得禁止 。?日本民法典? 第 207 條那么 明確限定土地所有權的范圍為于法令限制的范圍內,及于土地的上下。這種限制,使得在土地之上空架設管線、通行航空器, 在地下敷設管線、通行地鐵、 修建車庫等垂直利用 成為可能, 空間權制度遂得以建立; 而地下礦藏等歸國家所有, 那么使得公共資源有了恰當的 歸屬,經濟開展所需要的資源供應有了充分的保障。其二, 物權行使方面的限制。 依所有權為絕對無限制的權利之觀念, 所有人

13、可對其所有物為 任意的使用、收益、處分,甚至可以濫用?,F代物權法上那么因應社會情事變遷的需要,確立 了禁止權利濫用原那么、 老實信用原那么、 公序良俗原那么, 要求權利的行使不得以損害他人為目 的,物權的絕對性受到應有的限制。如?德國民法典?第 903 條規(guī)定, “以不違反法律和第 三人的權利為限,物的所有人得隨意處分其物,并排除他人的干預 。 其三,所有權的法定負擔的設定。 自 1919 年德國魏瑪憲法第 153條第 3項確立“所有權負有 義務,其行使應同時有益于公共福祉 原那么以來, 為公益目的的國家征收、 征用和行政管理、 環(huán)境保護方面的要求、物的閑置浪費方面的限制、不動產相鄰關系的負擔等制度不斷完善, 物權法的公共性色彩日益增強。應當說明的是, 物權的社會化僅是對個人本位、 權利本位的調整與矯正, 并不意味著弱化私 有財產權或對個人權利的否認,更非義務本位法制的復活,其實質在于匡正 19 世紀時立法 過分強調個人權利而無視社會利益之偏頗, 謀求個人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的協(xié)調開展。 為避 免矯枉過正, 新近之立法與學說, 遂強調在堅持權利本位的根底上兼顧社會利益, 貫徹個人 利益與社會公益協(xié)調開展的權利思想。 3適應這一開展趨勢, 我國憲法和民法中均規(guī)定了禁止權利濫用原那么并表達了個人利益與社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