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宗教文化差異課件_第1頁
中西宗教文化差異課件_第2頁
中西宗教文化差異課件_第3頁
中西宗教文化差異課件_第4頁
中西宗教文化差異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五講中西宗教文化差異Teaching content:一、佛教與基督教的差異二、儒家思想三、道家思想1. 佛教的演變過程 佛教創(chuàng)始于公元前約五百年,創(chuàng)始人是釋迦牟尼,本來是印度北部一小王國的王子。當時國貧,國境內(nèi)時有戰(zhàn)亂并天災人禍。王子釋迦牟尼四處巡游,遇見許多貧病老弱的百姓,感到人生被生老病死的痛苦所困擾,于是放棄王位,毅然離妻別子,出家修行。他遍訪當時的婆羅門教大師,希望尋找能擺脫生老病死厄運的答案。但他始終找不到。印度以婆羅門教為國教,而婆羅門教強調(diào)四姓階級,使整個社會出現(xiàn)貧富十分懸殊的現(xiàn)象,加增人生老病死的痛苦。而釋迦牟尼身為王子竟肯出家修道,沿門托缽,到處宣傳“眾生皆有佛性”的平等

2、觀念,希望打破階級觀念的時弊。 根據(jù)佛經(jīng)巴利傳的記載,釋迦牟尼到了八十高齡,體弱多病,有遭國亂饑荒,當他正在四周乞食時,不幸吃了腐臭的豬肉中毒而死。 如來佛和釋迦牟尼非同一人如來,謂乘如實之道而來,而成正覺之意?!叭鐏怼笔恰胺稹钡耐x詞,是佛的另一種稱呼,每位佛都有十個尊貴稱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diào)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釋迦牟尼是佛教創(chuàng)始人,很多人也叫他佛祖,佛祖并非佛的十稱呼中的一個。 廣義的佛經(jīng)總稱“三藏”,包括: 1.經(jīng)藏:梵文S-tra-pitaka的意譯,音意合譯為“素袒纜藏”,指釋迦牟尼諸弟子所傳述的釋迦在世時的說教,以及其后佛教徒稱為釋迦牟尼言行

3、的著作。 2.律藏:梵文Vinaya-pitaka的意譯,音意合譯為“毗奈耶藏”,記載佛教僧侶的戒律及佛寺的一般清規(guī)。 3.論藏:梵文Abhidharma-pitaka的意譯,音意合譯為“阿毗達磨藏”,是對佛教教義的解說。大乘與小乘之分“乘”這字在佛教經(jīng)典中乃“舟輪”之意,是用來渡人過海的船只。小乘;釋迦牟尼所創(chuàng)立的原始佛教為“”,因為釋迦牟尼只教人藉修道苦行而“自渡”以過人生的苦海。大乘:印度大師龍樹和其他大乘的大師則認為這種只渡自己的思想太過狹窄,應該設法普渡眾生才對。佛:Buddha,其意思即“知”與“悟”。菩薩:Bodhisattva,其意思則是“覺有情”。羅漢:Arhat 其他神:m

4、aster2. 基督教的來源 基督教始于一千九百八十多年之前,比佛教最少遲了五百多年。神愛人類,就好象父母愛自己兒女一樣。雖然看見人類背叛他,但他卻不愿有一人沉淪,乃愿人人都得著拯救。所以神在審判始祖亞當和夏娃之時,就作出了一個奇妙的應許說:“將來女人的后裔要傷魔鬼的頭?!笔ソ?jīng)創(chuàng)世記三章十五節(jié),人類犯了罪,被魔鬼欺騙了,人類就被死亡所轄制,除非等到將來,女人要生一個后裔,這個后裔就是救世主,耶穌本是神自己的獨生兒子,為了愛世人和拯救世人,他降生成為人。后來神的兒子耶穌基督果然在一千九百八十多年前藉著一個未結婚的童貞少女馬利亞而誕生。舊約與新約之分舊約39卷書,新約27卷,舊約是預言新約的.“約

5、”字是從希臘文翻譯過來的,是“契約”的意思,在這里特指神與人訂立的約?!芭f約”是指耶和華賜給摩西律法,與以色列人所立的約。當以色列人失敗后,上帝又應許與他們“另立新約”。 “舊約”是猶太教的圣經(jīng)?!靶录s”特指耶穌基督以他在十字架上的流血受死在上帝和人之間所建立的“新約”。 舊約記錄:宇宙萬物的被造人的被造人的墮落以及有關救世主彌賽亞來臨的預言等. 舊約為律法之約:律法書(5卷 創(chuàng)始記至申命記 ),歷史書(12卷),詩歌智慧書(5卷約伯記至雅歌 )先知書(17卷) 神的救贖計劃新約是舊約的應驗,記載了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在世上的十字架上的受死,復活升天和有關主再來的預言及末世的審判等, 而且還描

6、述了信徒最后的歸宿-天國.新約:恩典之約/信心之約 福音書(4卷)歷史書(1卷)書信(21卷)預言書(1卷) 舊約記失樂園,新約記新樂園;舊約之始乃萬物之起源,新約之始乃基督之起源;舊約的結束是咒詛,新約的結束是祝福。 天主教:信徒稱其所信之神為“天主”。天主教以梵蒂岡教廷為自己的組織中心,以教皇為最高領導,實行“圣統(tǒng)制”和“教階制天主教堂中一般有圣母、耶穌、圣徒等塑像。天主教教職人員均為男性。主教、神甫、修士、修女,必須獨身。天主教不主張信徒離婚。天主教主要節(jié)日有復活節(jié)、圣誕節(jié)、圣神降臨節(jié)、圣母升天節(jié)等四大瞻禮。教徒在天主教節(jié)日和星期日到教堂望彌撒。望彌撒,準確地說,是參與彌撒。彌撒(MIS

7、SA)是紀念的意思。天主教的彌撒就是參與紀念耶穌降生,傳道,受難,復活,救贖的歷史事件?;浇蹋禾熘鹘?、東正教、新教?;浇滩唤邮芙袒实念I導權,沒有自己的權力中心,廢除了天主教的教階制,認為教徒無需神職人員即可與神直接交通?;浇烫弥幸话銢]有塑像,只掛一個十字架?;浇痰慕搪毴藛T是主教、牧師、長老、傳道員。有男性,也有女性,可以結婚,基督教不主張信徒離婚?;浇讨饕?jié)日有復活節(jié)和圣誕節(jié)。基督教節(jié)日和星期日信徒到教堂做禮拜。 3. 佛教與基督教的差異一、 佛教是拜多神,或無神,基督教是獨一至尊上帝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眾生皆可成佛。相信天道中的鬼神仍要墮落。 耶和華意為自有永有,不是人修行而成的

8、 二、 佛教對于世界觀以為這是四大因緣和合,而非上帝創(chuàng)造,并無美好目的與計劃,基督教卻說,這世界是上帝所設計創(chuàng)造的,有美好的旨意在。三、 佛教對人生的看法,是悲觀消極,基督徒對人生則是樂觀積極 。佛教看人生,就是苦,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盛,總而言之,做人就是痛苦的。基督徒則不然,他們?yōu)槿耸菢酚^的,他們樂于服侍家庭、社會、國家,以及全世界,他們覺得越是能多服務,越是能榮耀上帝。 佛家妙語之一:人生最大的財富是健康 。佛家妙語之二:人生最可憐的是嫉妒 。佛家妙語之三: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佛家妙語之四: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 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

9、心態(tài);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雙腿;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視你的人,因為他覺醒了你的自尊;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會了你獨立。凡事感激,學會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長的人。四、 佛教教義要人逃避世界,基督教教義是要人進入世界。為何釋迦佛要出家?原因是他看見了生老病死等苦故決意舍棄老父、愛妻及出生不久的兒子,夜半出城,逃入深山,落發(fā)做修行人,以求清凈寂滅?;浇虅t不然,以為婚姻神圣,是上帝所設立,馬太福音十九章:那起初造人的,是造男造女,并且說,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結合,二人成為一體。,因此基督徒不要離開世界,可以有婚姻,父、母、妻子,兒女的家庭生活,這是上帝的恩賜。

10、早期基督教的教義主要來自圣經(jīng),以后隨社會的發(fā)展,教派也不斷涌現(xiàn),各派的教義側重點也各異,但基本的信條有以下內(nèi)容: 1、十誡。除了我(上帝)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不可為自己雕刻和敬拜偶像;不可妄稱耶和華你上帝的名;當守安息日為圣日;當孝敬父母;不可殺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證陷害人;不可貪戀別人妻子和財物。 2、三位一體。這是基督教的基本信條之一。相信上帝唯一,但有三個位格,即圣父天地萬物的創(chuàng)造者和主宰;圣子耶穌基督,上帝之子,受上帝之遣,通過童貞女瑪利亞降生為人,道成肉身,并受死、復活、升天,為全人類作了救贖,必將再來,審判世人;圣靈上帝圣靈。三者是一個本體,卻有三個不同的位格。3、信原

11、罪。這是基督教倫理道德觀的基礎,認為人類的祖先亞當和夏娃因偷食禁果犯的罪傳給了后代子孫,成為人類一切罪惡的根源。人生來就有這種原罪,此外還有違背上帝意志而犯種種本罪,人不能自我拯救,而要靠耶穌基督的救贖。因而,原罪說以后逐漸發(fā)展為西方的罪感文化,對歐美人的心理及價值觀念影響深遠。 4、信救贖。人類因有原罪和本罪而無法自救,要靠上帝派遣其獨生子耶穌基督降世為人做犧牲,成為贖價,作了人類償還上帝的債項,從而拯救了全人類。 5、因信稱義。人類憑信仰就可得救贖,而且這是在上帝面前成為義人的必要條件。6、信天國和永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的靈魂會因信仰而重生,并可得上帝的拯救而獲永生,在上帝的國天國里

12、得永福。 7、信地獄和永罰。人若不信或不思悔改,就會受到上帝的永罰,要在地獄里受煎熬。 8、信末世。相信在世界末日之時,人類包括死去的人都將在上帝面前接受最后的審判,無罪的人將進入天堂,而有罪者將下地獄。 五、 佛教相信宿命論,基督教只尋求上帝的旨意。 佛教教義相信三世因果,以為今生富貴、貧賤、夭壽、禍福,俱系前生作孽或積德的業(yè)力所致,比如釋迦佛在世時,因乞來的食物不潔而生病,他就說,這是前生業(yè)力,原因自己前生是一醫(yī)生,故章給錯藥予病人,故今生得此果報?;酵絼t不然,基督徒不信宿命論,只尋求何為上帝對該事件的旨意,而去遵行。一次有人帶生來是瞎眼的青年到耶穌跟前,門徒遂發(fā)疑問:夫子,這人是生來瞎

13、眼的,是誰犯了罪?是他自己呢?還是他的父母呢?,他知道,可能是醫(yī)藥不昌明,接生婆不知衛(wèi)生,致嬰兒瞎眼,耶穌只指出不是他自己犯罪,也不是他的父母犯罪,從積極方面來說,應當思想如何救治這瞎眼人的失明痛苦,我現(xiàn)在要叫這生來瞎眼的人能看見,令上帝得榮耀。這是主耶穌的態(tài)度。 六、 佛教以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是平等的,基督教說,惟人是萬物之靈。 佛教眾生指四生,胎卵濕化,一切生物,如胎生的有人、狗、牛等,卵生的有雞、鳥等,濕生的有魚類,化生的有毛蟲,蝴蝶,這都叫眾生,都有佛性,佛性是平等的,四生在六道輪回之中,有時為人,有時為雞,為牛,為豬,投入畜牲道,故佛教不殺生,不吃眾生肉,以免投胎時也要做牲畜,償還

14、因果債務,也或者因為這些生物是祖先投胎,豈不是吃了祖先?這樣三世因果業(yè)力報應,佛教認為是真理,連佛也不能廢棄?;浇陶J為人與牲畜不同,人在被造時,賦有上帝形象樣式。佛教徒常批評基督徒吃葷,不愛動物,只愛人類,但其實,佛教徒卻是太愛動物,反而不愛其父母妻子丈夫兒女,寧愿出家,斷絕情愛。 七、 佛教勸人修行,出發(fā)點是令人離苦得樂,基督徒勸人信耶穌,重點是叫人離罪得生命。 佛教徒修行,無論在家出家,持齋念佛,出發(fā)點是要離苦得樂??嗪o邊,回頭是岸。因為人生有許多痛苦,故發(fā)心修行,起初并不重視罪字?;酵揭婚_始信耶穌,就要認罪悔改,離開罪,要背十字架跟隨耶穌。不肯背十字架,就無冠冕,并不害怕痛苦,乃看

15、罪惡為真正可怕。 八、 佛教徒修行是靠己力,守戒積功德,自己救自己;基督徒明白人不能靠自己,只有信靠上帝的救恩。 當釋迦佛將去世時,弟子環(huán)立哭泣問: 佛離世后,當以誰為師?佛答:波羅提木叉(Pratimoksa,意戒律)是為汝等師,與我在世無異?;浇堂靼兹瞬荒芸砍纸涞镁?,保羅說:所以凡有血氣的,沒有一個因行律法,能在上帝面前稱義,因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但如今上帝的義,在律法以外已經(jīng)顯明出來,看律法和先知為證,就是上帝的義。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如今卻蒙上帝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地稱義。罪的道,是由這人(指耶穌)傳給你們的,你們靠摩西的律法,在一切不得稱義的事上,信靠這

16、人,就都得稱義了。 九、 佛教教人要持齋吃素,基督教以為食物是為健康,并不關系靈性的事。 佛教之與眾不同1.佛法否認上帝造世界及最初的開始 。2. 佛法的目的,是要使人人成佛,但其他宗教,卻絕不許可人成上帝 。3.佛法是一個具有包含性和圓通性的教理,其他的宗教,卻多半是具有排外性的 。4.其他宗教的神是有煩惱和有我見的;佛卻是無煩惱的大自在解脫者。 5.佛法所教的往生凈土,和其他宗教的永生天堂完全不同 。中西宗教的目的論一致:1.從文化策略上看,宗教文化可以團結人群、增強思想凝聚力和行為的一致性;2. 從政治作用上看,宗教文化有助于統(tǒng)治階級順利實行統(tǒng)治、維護既有秩序;3. 從宗教意義上看,宗教

17、文化為人們的精神提供幻想性的安慰。中西宗教文化差異所在:A.中西宗教精神中神人觀之比較佛教:天人合一,知天命。基督教:父子關系,神為人贖罪,人要愛上帝。B、中西宗教精神中價值觀比較佛教:以血緣為紐帶,家庭為本為,忠孝為核心?;浇蹋赫扰c博愛。儒家的“仁”與基督教的“愛”的區(qū)別1. 仁:愛人不愛自己;善德善行;仁心相同。2.愛:神之愛;博愛;救贖與原諒。什么是儒家思想?二、ConfucianismKong ZiBirth place: Qufu in the state of Lu. Courteous name: Zhongni.儒者,柔也。術士之稱。The word “ru” means

18、“yielding”. its a term applied to scholars versed in the arts. Works: The Analects;儒家基本上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人治”。1.“禮治“:有貴賤、尊卑、長幼、親疏各有其禮,才能達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的理想社會。 2.“德治”:主張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認為,無論人性善惡,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3.“人治”:重視人的特殊化,重視人可能的道德發(fā)展,重視人的同情心,把人當作可以變化并可以有很復雜的選擇主動性和有倫理天性的“人”來管理統(tǒng)治的思想。三綱:君為臣綱;父

19、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倫: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君禮、臣忠,夫義、婦順,兄友、弟恭,朋友有信。1. “仁”愛Benevolence/humanity仁者愛人,智者知人。包括孝、弟(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等內(nèi)容。 Meaning 1: 篤d實的意思,實實在在。巧言令色,鮮矣仁?;ㄑ郧烧Z,一副討好人的臉色,這樣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Honeyed words and flattering looks seldom speak of love.Meaning 2: “清醒”或者“醒覺”。 麻木不仁Meaning 3:仁者

20、愛人 。以仁愛之心調(diào)解與和諧社會人際關系 殺生成仁2. 義-儒家最高的道德標準righteousness本指公正、合理而應當做的。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一事當前,君子以“義”為先,舍生取義。小人則以“利”為先,斤斤計較。3. 禮-人們行為的規(guī)范 propriety/rites克己復禮約束自己,使每件事都歸于“禮”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Do not look when your action would be contrary to rites; do not listen when your action would be contrary to rites; do n

21、ot speak when your action would be contrary to rites; do not touch when your actions would be contrary to rites.4. ”智”-智者知人 wisdom 即智慧、聰明,有才能,有智謀??鬃诱J為,有智慧的人才能認識到“仁”對他有利,才能去實行“仁”。只有統(tǒng)治者才是“智者”,他們中絕大多數(shù)人都可成為“仁人”,而“小人”無智。 5.信-倫理范疇 fidelity 意為誠實,講信用,不虛偽。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為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盡力呢?

22、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誠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了呢?Thrice daily I ask myself: “Have I been unfaithful in dealing for others? Have I been untrue to friends? Do I practice what I have learned/ preached?”中庸 Doctrine of the Mean-調(diào)和折中的態(tài)度 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不偏不倚叫“中”,不改變常規(guī)叫“庸”?!爸小钡囊馑际翘煜碌恼?,“庸”就是天下不易的法則,即定理。“中庸”,就是要求人們?yōu)槿?/p>

23、處世始終保持不偏不倚,永遠執(zhí)中協(xié)同。 中庸具體內(nèi)容(1)五達道 五達道主要是運用中庸之道調(diào)節(jié)五種人際關系。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的交往。2)三達德 調(diào)節(jié)這些人際關系靠什么?靠人們內(nèi)心的品德和智慧,因而就有了三達德。三達德,就是智、仁、勇。智、仁、勇靠什么來培植呢?靠誠實、善良的品德意識來培植加固。 3)九經(jīng) 九經(jīng)就是中庸之道用來治理天下國家以達到太平和合的九項具體工作。這九項工作是:修養(yǎng)自身,尊重賢人,愛護親族,敬重大臣,體恤眾臣,愛護百姓,勸勉各種工匠,優(yōu)待遠方來的客人,安撫諸侯。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Leading the people by

24、governmental orders and governing them by punishment, they will avoid wrong-doing but have no sense of shame; leading the people by virtue and governing them by rites, they will have a sense of shame and, moreover, will become good.你想成為君子嗎?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說:“君子不是東西?!?“不器”:就是并不成為某一個定型的人,一個為政的人,就要上下古今中外無所不

25、通。 論語在這里講到了君子,什么是君子呢?1.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鬃诱f,把實際的行動擺在言論的前面,不要光吹牛而不做。 孔子說,真正的君子,是要少說空話,多做實在的事情。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而不比:君子與人團結,而不是勾結。要周全,不能比附一方。一個君子的作人處世,對每一個人都是一樣。比而不周:小人是勾結,而不是團結。只做到跟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什么事都以“我”為中心、為標準。3.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習了而不深入思考,就會迷惑;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學習,那就危險了。 Meng Zi (Mencius)Birth place:King

26、dom of Zhou, more than 100 years after Kong Zis death. Works:The book of Master Meng性善論Original goodness of human nature人性向善,不是人性本善。 Self cultivation 修生養(yǎng)性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Riches and honors cannot make him dissipate, poverty and mean condition cannot make him swerve, and power and force cannot make

27、him bend himself.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The people rank the highest in a state; the spirits of land and grain come next; and the ruler counts for the least.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Mandate of Heaven天命儒家思想的不可取之處 一、“為人臣不忠,當死;言而不當,亦當死;”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階級差異二、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男女不平等三、以期盼明君來麻痹人民。甘于受奴役三、Taoism張道陵青城山創(chuàng)道教張道陵出生于今江蘇豐縣,一

28、說為西漢留侯張良的后裔。他在裝扮上一是穿黃色道袍(robe),佩劍(sword),持印(spell)與戴符(charm),之后被稱為天師劍、天師印、天師符,成為天師道傳教的最重要嫡傳信物。道教奉老子為教祖,尊稱他為“太上老君”。因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宇宙萬物的本原(the way of universe),故名。東漢張道陵創(chuàng)立的“五斗米(five pipes of rice)道”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奉玉皇上帝為最高的神。要人脫離現(xiàn)實,煉丹成仙(Elixir)。順帝時,張道陵在四川鶴(鵠)鳴山中學道,“造作符書,以惑百姓,從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稱為“五斗米道”。道德經(jīng)是解釋道

29、教哲學的主要經(jīng)文。道教認為,人不應該與道作斗爭,而應該服從道,按照道來辦事。水是無限柔軟的,它馴順地流向最低點,甚至對最弱的力也不加抵制,但是它卻是不可毀滅的,而最硬的巖石是最終會被磨掉的。對個人來說,通常應提倡純樸和自然,應避免使用暴力。人們不應該尋求改造世界,而應該尊敬世界對政府來說,稍有消極的政策通常也是最英明的政策。高稅賦,雄心勃勃的政府計劃和發(fā)動戰(zhàn)爭,這一切都是與道教哲學的精神背道而馳的。道德經(jīng)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

30、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處最善于選擇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于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于恪守信用,為政善于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于發(fā)揮所長,行動善于把握時機。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謚曰聃,約生活在春秋末年。老子的道德經(jīng)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所謂一,是指“道”。由一生二,即產(chǎn)生天地或陰陽。天地陰陽交合而生三,然后產(chǎn)生萬物。 “道”為萬物的總根源(the root of everything)In the beginning there is Universe.Universe divides itself into yin and yang.From there comes heaven, earth, and man.Then all things c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