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九年級下冊語文(人教)第一單元:我愛這土地 鄉(xiāng)愁 我用殘損的手掌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黑人談河流 優(yōu)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_第1頁
春九年級下冊語文(人教)第一單元:我愛這土地 鄉(xiāng)愁 我用殘損的手掌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黑人談河流 優(yōu)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_第2頁
春九年級下冊語文(人教)第一單元:我愛這土地 鄉(xiāng)愁 我用殘損的手掌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黑人談河流 優(yōu)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_第3頁
春九年級下冊語文(人教)第一單元:我愛這土地 鄉(xiāng)愁 我用殘損的手掌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黑人談河流 優(yōu)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_第4頁
春九年級下冊語文(人教)第一單元:我愛這土地 鄉(xiāng)愁 我用殘損的手掌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黑人談河流 優(yōu)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春九年級下冊語文(人教)第一單元:我愛這土地 鄉(xiāng)愁 我用殘損的手掌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黑人談河流 優(yōu)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 1詩兩首 知識與技能 1熟讀并背誦,把握詩歌的內(nèi)在旋律與和諧節(jié)奏。 2把握詩歌的意象,領會其象征意義。 過程與方法 1品味詩歌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2體會詩歌中優(yōu)美的意境,感受涌動著的激情。 3把握詩歌的主題。提高閱讀和鑒賞詩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味詩歌抒發(fā)的戀土深情和思鄉(xiāng)愁緒,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 重點 誦讀。理解詩歌意象,體會詩人真摯的情感。 難點 感受詩歌中涌動著的激情,把握詩歌主題。 1誦讀法:通過感情誦讀,把握詩歌的內(nèi)在旋律與和諧節(jié)奏,認真體

2、味詩歌蘊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賞法:如對詩歌意象和主題的解讀。 3比較閱讀法:如將余光中與席慕蓉同類題材(抒寫鄉(xiāng)愁)詩歌進行比較。 多媒體課件、錄音機、馬思聰?shù)乃监l(xiāng)曲磁帶。 2課時 誰不愛自己的母親,誰不愛自己的祖國?穿越時空,只有一種感情能將民族的心聯(lián)系起來,那就是對祖國深深的愛戀。當祖國遭受侵略者蹂躪的時候,人民奮起反抗,著名詩人艾青眼含熱淚對祖國母親唱了一首深情的贊歌我愛這土地。海峽兩岸,多少親人不能團聚,漂泊在外的游子,思鄉(xiāng)的時候,不禁唱出淡淡的鄉(xiāng)愁。 1艾青(19101996),現(xiàn)代詩人。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自幼由一位貧苦農(nóng)婦養(yǎng)育到5歲回家。1932年,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lián)盟,

3、從事革命文藝活動,不久被捕,在獄中寫了不少詩,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發(fā)表后引起轟動,一舉成名。1935年出獄,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大堰河,泥土氣息濃郁,詩風沉雄,情調(diào)憂郁而感傷。艾青是繼聞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產(chǎn)生過重要影響的詩人。 2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現(xiàn)居臺灣。當代詩人,散文家,1946年考入廈門大學外文系。1948年發(fā)表第一首詩作,次年隨國民黨軍隊赴臺。1953年10月參加創(chuàng)世紀詩刊,致力于現(xiàn)代詩創(chuàng)作。主要詩作鄉(xiāng)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詩集有靈河余光中詩選。他的詩兼取中國古典文學與外國現(xiàn)代文學之精神,創(chuàng)作手法新穎靈活、比喻奇特、描寫精細、抒情纏綿、含蓄雋永。其鄉(xiāng)愁詩別具特

4、色,有很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意味深長。 我愛這土地 這首詩寫于1938年11月。其時正值國難當頭,日本侵略軍連續(xù)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qū),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起反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值此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艾青用筆飽蘸深情地寫下了我愛這土地。 鄉(xiāng)愁 這首詩寫于1972年。同所有漂泊到海島的人一樣,余光中身居臺灣,但內(nèi)心深處時時涌動著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由于臺灣和大陸長期隔絕,這種思鄉(xiāng)情懷客觀上又具有了以往任何時代的鄉(xiāng)愁所不可比擬的特定的廣闊內(nèi)容。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詩人寫下了這首柔情而又真摯的鄉(xiāng)愁。 我愛這土地 1教師深情地范背全詩。 2學生自由誦讀。教師作

5、誦讀提示: 這首詩無固定的節(jié)律,不押韻。它主要由句中停頓和句末停頓構成一定的節(jié)拍。誦讀時要著重體會由詩中感情起伏所構成的“內(nèi)在節(jié)奏”。 示例: 我愛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3.指定學生誦讀全詩,教師作簡要點評。 4.思考:詩歌是按怎樣的思路抒寫的? 教師引導學生概括后明確: 全詩以“假如”領起,用“嘶啞”形容鳥兒的歌喉,接

6、著續(xù)寫出歌唱的內(nèi)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轉寫鳥兒死后魂歸大地,最后轉由鳥的形象代之以詩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詩人那顆真摯、熾熱的愛國心。 鄉(xiāng)愁 1.誦讀,整體感知詩意。 學生小聲試讀,體會詩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嘗試劃分詩的節(jié)奏和重音。 2.教師作誦讀提示: 鄉(xiāng)愁詩的形式美很突出:一是結構上寓變化于統(tǒng)一,節(jié)與節(jié)、句與句比較整齊對稱,詩人注意長句與短句的變化調(diào)節(jié),整齊中有參差;二是音樂上營造出一種回旋往復、一唱三嘆的美的旋律,同一位置上詞的重復和疊詞的運用,使全詩低回掩抑,如怨如訴,數(shù)量詞的運用,也加強了全詩的音韻美。這首詩有如音樂中柔美而略帶哀傷的“慢板”,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戀歌。 詩的節(jié)奏和重音

7、劃分如下: 鄉(xiāng)愁 小時候 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xiàn)在 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3.配上著名音樂家馬思聰?shù)乃监l(xiāng)曲,教師作示范朗讀。 4.“鄉(xiāng)愁”本是一種抽象的情感,但在鄉(xiāng)愁詩里,它轉化成了具體可感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實現(xiàn)這一轉化的? 詩人巧妙地將“鄉(xiāng)愁”這種情感進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對應物。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里,“鄉(xiāng)愁”分別寄托在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等具體可感的對象上。這種技法,通常稱之為“移情”,可以增

8、加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我愛這土地 1詩人為何不用“珠圓玉潤”之類的詞,而用“嘶啞”形容鳥兒鳴唱的歌喉?從中你可體會到什么? 詩人選用“嘶啞”一詞,就把杜鵑啼血般的奉獻者形象賦予了悲憤的愛國者,它充滿著因沉重的苦難和憂郁的負荷而生發(fā)的焦灼與浩嘆,傳遞著與時代同步的憂患詩情,所以用“嘶啞”一詞十分傳神。如果換用“珠圓玉潤”、“動聽”等別的字眼,就不能使人體味到歌者經(jīng)歷的坎坷、悲酸和對祖國、對土地、對人民執(zhí)著的愛。 2.為什么小鳥喉嚨嘶啞了還要歌唱?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三省相繼淪陷,到寫作這首詩的1938年,我國的華北、華南、華東也相繼淪陷,可以說我們的祖國處在風雨飄搖、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

9、,此時的艾青在武漢目睹了這一切,他為小鳥都即將失去它的棲息地而悲憤。鳥兒唯有用聲音不停地歌唱,為大地悲鳴;詩人只有不停地創(chuàng)作、為民族吶喊。鳥兒悲鳴到聲音都嘶啞了,詩人歷時七年的創(chuàng)作也讓他疲倦不堪,但他仍懷著一顆赤子之心,仍然不愿停止。 3.鳥兒歌唱的內(nèi)容中,“土地”“河流”“風”“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義?結合時代特征,說說它們有哪些象征意蘊。 上述一系列意象表達了歌唱的豐富內(nèi)涵:暴風雨打擊著的土地、悲憤的河流、激怒的風、溫柔的黎明隱喻了祖國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和激怒,對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長了中華民族的祖國大地的象征;“悲憤的河流”、“激怒的風”可以看作中國人民不屈不

10、撓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溫柔的黎明”預示著人民為之奮斗獻身的獨立自由的曙光必將降臨于這片土地。 4.詩句“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將自身融進大地。隱含了一種敢于犧牲自我之意。 5.評說詩中“鳥”的形象,用“這是一只_的鳥”句式說話。 (1)這是一只歌唱得喉嚨嘶啞的鳥。 (2)這是一只在炮火連天的危機時刻仍奮發(fā)歌唱的鳥。 (3)這是一只和祖國生死相依、對祖國忠貞不渝的鳥。 “鳥”的形象正是詩人自己的形象,“鳥”的歌唱是詩人也是全民族對祖國刻骨銘心的愛的表白。 鄉(xiāng)愁 1.鄉(xiāng)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種情感,詩人又是通過什么具體可感的形象來表達的? 郵

11、票寫信可寄家愁船票乘船可解相思墳墓生死隔絕,哀思難訴海峽海水無盡,憂思無盡 2.其實,除了這些形象事物之外,還有很多事物能觸動我們心中的痛、觸發(fā)我們的情感,引起我們的愁緒。想想看,還有哪些具體形象?你能以句型“鄉(xiāng)愁是_”再為鄉(xiāng)愁打個比方嗎? 鄉(xiāng)愁是雕刻在記憶中的古老童話鄉(xiāng)愁是那根靈魂深處搏動的血管鄉(xiāng)愁是雨中渴盼虹橋的芭蕉鄉(xiāng)愁是秋天的落葉,飄飄悠悠,飄到何時愁方休 這首詩,詩人借助四個意象,抒發(fā)了自己濃濃的鄉(xiāng)愁,子思母念,鄉(xiāng)愁可人;夫妻愛戀,鄉(xiāng)愁動人;祭母奠土,鄉(xiāng)愁感人;愁緒祖國,著筆驚人!如此動人的鄉(xiāng)愁曲請同學們帶著深情再去讀一讀,并把它背下來。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感受了這兩首詩歌的內(nèi)容和情感,

12、下面我們接著來體味詩歌的藝術魅力。 我愛這土地 1.詩人將自己虛擬成一只鳥來表達強烈的愛國之情,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詩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鳥”虛擬,“歌唱”的是“鳥”,同時也是“詩人”;“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的是“鳥”,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為祖國獻身的愿望。這種寓情于形象的描寫,不僅有助于感情的抒發(fā),也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感。 2.第二節(jié)詩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它與第一節(jié)詩是什么關系?談談你的理解。 (1)揭示全詩主旨。(2)這兩句詩一問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淚水”的情狀,襯托出詩人那顆真摯熾熱的愛國之心,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而且隱含獻身之意。(3)最后兩句也是全詩的精華,它

13、是那個苦難的年代中一切愛國知識分子對祖國的最真摯的愛的表白。這種愛刻骨銘心,至死不渝,不僅來自詩人內(nèi)心深處,更是全民族普遍的愛國情感的濃縮。艾青以這兩句詩,抒發(fā)了那個時代華夏兒女共同的心聲。如果說第一節(jié)是對“愛土地(祖國)”主題的抒情性的鋪陳描述,第二節(jié)短小精悍的兩行則可看作是對主題的高度凝練的概括。因果關系的一問一答,是詩人目睹滿目瘡痍的祖國,愛得越深、痛得越切的悲憤心情的特寫。在這一節(jié)里詩意得到了提煉和升華。 這兩節(jié)詩都飽含著詩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和無盡的熱愛之情。就詩的感情發(fā)展而言,第一節(jié)蓄勢,第二節(jié)是感情的迸發(fā)、感情的升華。詩意層層遞進。 鄉(xiāng)愁 1.詩人所抒寫的“鄉(xiāng)愁”是怎樣隨著時間的推

14、移而加深,升華的? “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四個對象,分別是,人生四個階段“鄉(xiāng)愁”的對應物。這四個階段分別是:小時候長大后后來現(xiàn)在。 小時候,詩人少小離家,與母親書信往來,鄉(xiāng)愁寄托在小小的郵票上。 長大后,為生活而奔波,與愛人聚聚離離,船票成了寄托鄉(xiāng)愁的媒介。 到后來,一方矮矮的墳墓,將“我”與母親永遠分開了! 而現(xiàn)在,一灣淺淺的海峽將“我”與祖國大陸隔開。個人的故鄉(xiāng)之思上升到了代表十幾億人的家國之思。全詩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長長的余味。 2.這四種對象前表修飾、限制的形容詞和數(shù)量詞有什么特點?它們共同突出了這四樣東西的什么特征?在詩中有什么表達效果? “一枚”“一張”“一方”“一灣”

15、四個數(shù)量詞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四個形容詞都以一種看似輕描淡寫的方式,把鄉(xiāng)愁濃縮于四個面積小、程度輕的意象之上,這恰恰反襯出詩人內(nèi)心深處濃烈的思鄉(xiāng)情感。 3.詩歌的第四節(jié)對詩意的拓展有著怎樣的重要作用? 如果去掉第四節(jié),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鄉(xiāng)的詩;有了第四節(jié),前三節(jié)就成了鋪墊,這一節(jié)又是全詩的詩眼,鄉(xiāng)愁的詩意升華為國愁和民愁了。 4.鄉(xiāng)愁四節(jié)詩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這樣寫有什么目的? 節(jié)與節(jié)之間完全均衡對稱,每一節(jié)均為四行,第一行三字,第二行十字,第三行四字,第四行五字,各節(jié)對應位置上的詩行字數(shù)相等。鄉(xiāng)愁在保持節(jié)與節(jié)之間的均齊對稱時,注意到每節(jié)內(nèi)部詩句的長短參

16、差變化,從而透出自由錯落的活潑感,整齊而不僵化,自由而不蕪雜。 5.鄉(xiāng)愁的結構具有怎樣的特點?這樣寫有什么用意? 結構的復沓升華了這首詩的思想意義,使這首清淺明朗的小詩顯得既深情綿邈,而又莊嚴正大。 6.詩中化抽象的鄉(xiāng)愁為具體的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種“化抽象為具體”的寫法在我國古詩詞中是經(jīng)常使用的。請同學們根據(jù)你的積累和課前收集的資料,列舉含有“鄉(xiāng)愁”的詩詞句。 (1)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2)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3)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 (4)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夕陽西下,斷腸人

17、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教師點撥:在詩人的生花妙筆下,“愁”有了重量,可以搬上船;“愁”有了動感,如同洶涌澎湃而綿綿不絕的春水;“愁”如影隨形,漫天飛舞?!俺睢睙o處不在,有多少游子,就有多少離愁 7.比較閱讀,提高詩歌欣賞的能力: 余光中和席慕蓉的鄉(xiāng)愁,你更喜歡哪一首?請說說你的理由。 學生各抒己見。 教師總結:這兩首詩有著相似的寫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陸,后來赴臺灣。兩位詩人都鐘情于中國古典文化,把傳統(tǒng)文化中的永恒主題鄉(xiāng)愁寫出了新意。 不同之處在于,席慕蓉的籍貫在內(nèi)蒙古,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長大,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有機會踏上那里的土地。而在這之前,她只

18、有在夢里、詩中,寄托無限鄉(xiāng)愁。她的鄉(xiāng)愁纏綿悱惻,分別寫故鄉(xiāng)月夜的笛聲、離別故鄉(xiāng)時心中模糊的悵惘、別后對故鄉(xiāng)的綿綿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異,也具有比較強的時代意義。 但在思想深度上,她的鄉(xiāng)愁不如余光中的鄉(xiāng)愁那樣深刻。 我愛這土地 第一部分(第一節(jié)):以鳥眷戀土地作比,表達了詩人對祖國的摯愛之情。詩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鳥”虛擬,“歌唱”的是“鳥”同時也是“詩人”;“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的是“鳥”,也是詩人為祖國獻身的愿望,使詩的境界更為深邃博大。 第二部分(第二節(jié)):直抒胸臆,以“眼里常含淚水”的情狀,表達自己對祖國深沉的愛。詩在隔開一行,作了必要的間歇和停頓之后,轉換了角度,像一個高明的歌唱家

19、,充分理解樂譜最后一個休止符的意義,他吸夠了氣、蓄足了勢,終于唱出了最高的一個音符。 鄉(xiāng)愁: 第一節(jié):寫小時候離家外出讀書,小小郵票封封家書寄鄉(xiāng)愁思念母親。 第二節(jié):寫長大后奔走他鄉(xiāng)謀生,窄窄船票趟趟歸路連鄉(xiāng)愁思念愛人。 第三節(jié):寫到后來時空隔離溝通,矮矮墳墓生死分離斷鄉(xiāng)愁懷念母親。 第四節(jié):寫眼下兩岸分離聚首艱難,淺淺海峽中華兒女凝鄉(xiāng)愁思鄉(xiāng)思聚。 我愛這土地 這首抒情詩采用了象征手法表達情意。詩人假設自己是一只鳥,通過鳥兒對土地的歌唱,表達了詩人對處于苦難之中的祖國刻骨銘心、至死不渝的熱愛之情以及決心為其獻出生命的強烈愿望。 鄉(xiāng)愁 這首詩通過“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等意象,表達了詩人

20、渴望與親人團聚、渴望祖國早日統(tǒng)一以結束分離之苦的強烈愿望。 我愛這土地 (1)意象豐富,構思精巧。 詩人借助豐富的意象,用類似電影蒙太奇式的特寫鏡頭,向我們依次推出他要歌唱的對象:土地、河流、風、黎明。他把對土地廣闊而深厚的愛濃縮在10行詩中,取得了絕佳的藝術效果。 (2)想象奇特,感情真摯。 詩人為了表達自己對土地最真摯深沉的愛,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鳥”,既唱出大地的苦難與悲憤,也唱出大地的歡樂與希望;即使死了,也要將整個身軀融進祖國的土地中,以表示自己對土地深沉的愛。全詩感情深沉而濃郁,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鄉(xiāng)愁 (1)借物喻情,富有形象美。 詩人從廣泛時空中提取四個意象,借物喻情,用“郵票”

21、代表小時候對母親的思念,用“船票”表達對妻子的思念,用“墳墓”表現(xiàn)與母親的死別,用“海峽”抒發(fā)家國之思。全詩用具體可感的事物表達抽象的“鄉(xiāng)愁”,富有形象美。 (2)結構精巧,富有音韻美。 全詩結構寓變化于統(tǒng)一之中,既有各小節(jié)的均衡、對稱,又有小節(jié)內(nèi)長短句的變化,使詩的形式整齊中有參差之美。同時各節(jié)在同一位置上,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其中“鄉(xiāng)愁是”與“我在這(外)頭/在那(里)頭”的四次重復,以及四節(jié)中“小小”“窄窄”“矮矮”“淺淺”等詞的運用,增強了詩的音韻美。 我愛這土地 艾青 鳥詩人自己土地祖國大地河流風抗爭精神黎明勝利的曙光意象樸實象征深遠 常含淚水愛得深沉直抒胸臆熱情澎湃 鄉(xiāng)愁 余光中

22、小時候郵票母子分離 長大后船票夫妻分離 后來墳墓母子死別 現(xiàn)在海峽兩岸分離 故鄉(xiāng)之思家國之思 由單純幼稚的孩童到多愁善感的少年,初中生多了些靦腆,多了一份深沉,但有時灑脫的外表下其實藏著追求獨立、張揚個性的一顆不羈的心,的確,初中生成熟了許多,在課堂上很少舉手,但不等于他們表現(xiàn)欲弱了,而是他們不屑于人云亦云,他們要表現(xiàn)自己獨特的一面。所以,我們的朗讀決不能只是讓他們將無聲的文字轉化為有聲的機械活動,而是要鼓勵他們在朗讀中展示自己的個性才華。當朗讀成為一種審美活動,朗讀者就是在扮演雙重角色,他既是審美者,又是美的創(chuàng)造者,朗讀本是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行為。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熱情,盡顯他們的個性才華?我覺得

23、要做到朗讀的開放性。 朗讀活動的“開放性”是指珍視學生的朗讀個性,讓學生自由地讀、放開來讀,不要限制得太死。朗讀本是讀者對文本理解的外化表現(xiàn),一千個讀者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既然對文章各人有各自的理解,那么他們對朗讀的處理自然會有所不同,老師不能要求他們按統(tǒng)一模式來讀,而要鼓勵他們讀出自己的理解,抒發(fā)和張揚自己的情感個性。 2我用殘損的手掌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戴望舒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 2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把握詩歌的感情線索。 過程與方法 1品味詩歌語言,深層體會變幻多姿的抒情風格。 2理解詩歌對比手法的運用及其表達效果。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對苦難祖國的深切關注和愛戀,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

24、。 重點 感情誦讀,把握全詩的感情線索,體會詩人情感的變化。 難點 1品味詩歌語言,深層體會變幻多姿的抒情風格。 2理解詩歌對比手法的運用及其表達效果。 1誦讀法:通過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感情線索。 2聯(lián)想想象欣賞法:引領學生理解詩中藝術形象蘊含的情感。 3研討點撥法:用于對詩歌對比手法的運用及其表達效果的分析,深層把握詩歌主題。 配樂朗讀磁帶、文本資料、多媒體課件。 1課時 同學們,提及戴望舒,我們自然想到的是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撐著油紙傘,“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但盧溝橋頭的炮火點燃了民族郁憤,以“雨巷詩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雨巷”中的“油紙傘”,而在“獄中題壁”,并且“用我

25、殘損的手掌,摸索這廣大的土地”,放聲歌唱“永恒的中國”。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詩人在侵略者的鐵窗下獻給祖國的戀歌我用殘損的手掌。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夢鷗。祖籍南京,生于杭州,現(xiàn)代著名詩人。1929年出版第一本詩集我的記憶,其中雨巷一詩早在1928年就已發(fā)表,并成為傳誦一時的名作,他因此被稱為“雨巷詩人”。詩集有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等。 1941年12月15日,香港英國當局向日本侵略軍投降。日軍占領香港后,大肆搜捕抗日分子。1942年春,戴望舒也被日本憲兵逮捕入獄。在獄中,他受盡酷刑的折磨,但他并沒有屈服。在牢獄里他寫了幾首詩,我用殘損的手掌就是其中的一首。 據(jù)馮亦代回憶:“我

26、昔日和他在薄扶林道散步時,他幾次談到中國的疆土猶如一張樹葉,可惜缺了一塊,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一張完整的樹葉。如今他以殘損的手掌為題,顯然以這手掌比喻他對祖國的思念,也直指他死里逃生的心聲。” (香港文學1982年2月號) 1.聽錄音磁帶,學生體會詩人的情感。 提示:這首詩語言口語化,押韻靈活錯綜,讀起來有一種沉郁頓挫的音樂感,很確切地表現(xiàn)了詩人的情懷。誦讀中要注意體會停頓和重音。 我/用殘損的手掌 摸索/這廣大的土地: 這一角/已變成灰燼,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這一片湖/該是我的家鄉(xiāng), (春天,堤上/繁花如錦幛, 嫩柳枝折斷/有奇異的芬芳) 我觸到/荇藻和水的微涼; 這長白山的雪峰/冷到徹骨,

27、 這黃河的水夾泥沙/在指間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當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細,那么軟現(xiàn)在/只有蓬蒿; 嶺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盡那邊,我蘸著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 無形的手掌/掠過無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陰暗, 只有那遼遠的一角/依然完整, 溫暖,明朗,堅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殘損的手掌/輕撫, 像/戀人的柔發(fā),嬰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運在手掌 貼在上面,寄與/愛和一切希望, 因為只有那里/是太陽,是春, 將/驅逐陰暗,帶來蘇生, 因為只有那里/我們不像牲口一樣活, 螻蟻一樣死那里,永恒的/中國! 2.學生自由誦讀,整體感知詩意。 思考: (1)詩歌從內(nèi)容上可

28、分為兩部分。每部分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第一部分表現(xiàn)對祖國命運的深切關注:雖然自己的手掌已經(jīng)“殘損”,卻仍然要摸索祖國“廣大的土地”,觸到的只是“血和灰”,從而感覺到祖國籠罩在苦難深重的“陰暗”之中。第二部分寫詩人的手終于摸到了“那遼遠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沒有為侵略者所蹂躪的解放區(qū),詩人對這塊象征著“永恒的中國”的土地,發(fā)出了深情贊美。 (2)體會詩人用“殘損的手掌”“摸索”祖國土地時的種種感覺,說說詩人內(nèi)心深處情感的變化起伏。 詩人先是凄楚憂憤,轉而熱切期盼,對解放區(qū)寄予了民族復興的希望。消極的、冷色調(diào)的前半部分與積極的、暖色調(diào)的后半部分形成明顯對比,使作者的感情傾向更加鮮明。 3.

29、學生集體朗讀,整體領悟詩意。 1.詩中兩種不同的色調(diào)給讀者以強烈刺激。請畫出文中起標示作用的修飾語,體會其表達效果。 積極的、暖色調(diào)的詞語如:新生、遼遠、溫暖、明亮、堅固、蓬勃、永恒 消極的、冷色調(diào)的詞語如:殘損、冷、徹骨、寂寞、憔悴、陰暗 詩人之所以這樣用這些詞語,是為了更好地表達內(nèi)心深處的愛與恨。 2.這首詩描寫的對象很多,而讀起來卻不覺蕪雜,這是為什么? 全詩在想象中展開內(nèi)容,在想象中,詩人的手掌撫過了廣大的國土。先是淪陷區(qū)的家鄉(xiāng),繼而從祖國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終停留在解放區(qū)。對祖國大地上每一處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觸覺作用(同時也有視覺、嗅覺、味覺等感覺器官的作

30、用),如“微涼”“冷”“滑出”“細”“軟”“蘸”等等。這樣,就把較廣泛的描寫對象相對集中起來,使之貫穿在“手掌的感受”這一條線索上,因而讀起來不覺蕪雜。 另外,靈活的押韻方式,既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詩形式的自由,又使全詩有著相對協(xié)調(diào)一致的節(jié)奏。 3.詩人用“殘損的手掌”摸索了祖國的哪些地方? 詩人由“殘損的手掌”展開想象,讓它去摸索心目中的祖國地圖,先觸摸了地圖上的淪陷區(qū),又觸摸了解放區(qū)那“遼遠的一角”。 4.詩人的內(nèi)心有著怎樣的情感變化? 詩人以“殘損的手掌”撫過祖國大地的形象化思緒,在想象中再現(xiàn)了他的家鄉(xiāng)、長白山、黃河、江南、嶺南以及他沒有體驗過的解放區(qū)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覺展示了他內(nèi)心情感的變化

31、。詩人先是凄楚憂憤,轉而熱切期盼,對解放區(qū)寄予了民族復興的希望。 5.詩歌兩部分的寫法各異,試作簡要分析。 描寫淪陷區(qū),從實處著筆,用一幅幅富有特征的畫面綴連;描寫解放區(qū),側重寫意,用摯愛和柔情撫摸,加之一連串親切溫馨氣息的比喻,凸現(xiàn)和煦明媚的色彩。 6.這首詩中,很多句子寫得非常生動形象,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從中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句談談你的理解。 (1)“像戀人的柔發(fā),嬰孩手中乳” 這句是以情侶關系和母子關系比喻,把詩人對解放區(qū)的溫柔感情抒發(fā)得細致動人。 (2)“不像牲口一樣活,螻蟻一樣死” 這句詩很形象地描繪出能夠把握自己命運的人民的新生活。 (3)“那里是太陽,是春” 這句詩用“

32、太陽”和“春天”來比喻解放區(qū)的欣欣向榮與勃勃生機。 (4)“摸索這廣大的土地” 這句詩用“廣大的土地”借指整個中國,用摸索中的想象把對敵人的恨和對中國人民的愛細膩地表現(xiàn)出來。 第一層:詩人由“殘損的手掌”展開想象,總起下文。 第二層:詩人想象著用“殘損的手掌”撫摸地圖上的淪陷區(qū)。感情色彩是消極的、冷色調(diào)的。 第三層:詩人想象著用“殘損的手掌”撫摸地圖上的解放區(qū)。感情色彩是積極的、暖色調(diào)的。 這首詩運用想象的手法,對淪陷區(qū)和解放區(qū)的現(xiàn)實事物進行了直觀式的細節(jié)描繪,在對比中表現(xiàn)出詩人對侵略者的痛恨,對祖國命運的關注,以及對解放區(qū)的深情向往和對祖國光明未來的熱切盼望。 1.巧用對比,突出情感: 前半

33、部分,是作者想象著用手掌觸摸地圖上的淪陷區(qū),這里只有“灰燼”“血和泥”,一片凄涼景象。風景如畫的“家鄉(xiāng)”,如今被侵略者強占,作者在詩句中流露出憂憤。詩人的情緒還投射到更多的對應物上:長白山雪峰的“冷”、黃河的“水夾泥沙”、江南水田里生長的“蓬蒿”、嶺南憔悴的“荔枝花”、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都是多種感覺器官對國土現(xiàn)狀的感受,也是對淪陷區(qū)人民苦難生活的暗示。這里作者運用了今昔對比的手法,加重了情緒的渲染。 后半部分,作者撫摸到了解放區(qū)那“遼遠的一角”,情緒陡然一變,因為那里“溫暖”、“明朗”、“蓬勃生春”。前后兩部分一對比,詩人的情感傾向更加突出。 從感情色彩上說,前半部分是消極的、冷色調(diào)的,

34、后半部分是積極的、暖色調(diào)的。前后兩部分形成明顯的對比。 這首詩前后對比手法的運用,使作者的感情傾向更加鮮明,表現(xiàn)出他對解放區(qū)的深情向往、對祖國光明未來的熱切盼望。 2.押韻方式,靈活多變。 這首詩有著較為特別的押韻方式。有時是四行詩句押一個韻,有時是兩行詩句押一個韻。例如從第五行開始,押韻的韻腳依次是“鄉(xiāng)幛芳涼”“骨出”“草蒿”“悴水”“山暗”“撫乳”“掌望”“活國”。這樣靈活的押韻方式,既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詩形式的自由,又使全詩有著相對協(xié)凋一致的節(jié)奏。 1以讀帶品。 以讀促品是本課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在這里,通過幾遍要求不同的朗讀使學生抓住詩中形象,理解詩歌感情,領悟詩歌內(nèi)涵,讀和品互為方法和結果。

35、 2青春時代應該是詩的時代。 可是很多同學誤以為詩歌的凝練就意味著抽象,學著寫詩,卻寫得空洞蒼白。還有的同學很少讀詩,甚至有的同學懼怕詩歌的學習。本課的重點放在領悟詩人借助哪些具體形象抒發(fā)情感上,消除了這一部分同學的誤解,使他們在情感上又向詩歌走近了一步,也加深了對詩歌的認識,有利于課外的閱讀和練筆。 3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知識與技能 1理解、積累“干癟”“疲憊”“簇新”“迷惘”“緋紅”“噴薄”等詞語。 2了解舒婷的詩在委婉曲折中表達心聲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1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領會詩歌蘊含的深沉情感,培養(yǎng)解讀詩歌的能力。 2品味詩歌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深入理解課文,培

36、養(yǎng)熱愛祖國的情感。 重點 誦讀,理解詩歌中新穎的意象所表現(xiàn)出的凝重的情感。 難點 探究詩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體內(nèi)涵,準確把握詩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歷程。 1誦讀感情法:通過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深沉情感。 2聯(lián)想想象法:用于對詩中意象含義的把握。 3討論點撥法:用于對詩歌主題的分析。 配樂朗讀磁帶、舒婷與“朦朧詩”的相關資料。 1課時 愛國是一個古老的主題,從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到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從曹植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到魯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一代代詩人在詩中抒發(fā)的感情總是和憂慮國家的命運相聯(lián)系的。經(jīng)歷了“文革”浩劫之

37、苦的朦朧詩人舒婷,面對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的祖國,懷著拳拳的兒女之心,用詩歌唱出了對祖國的無限深情。今天,讓我們走進舒婷的詩歌,去聆聽她的心聲。 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6月6日生,福建泉州人,當代女詩人。1971年開始寫詩,1979年開始發(fā)表詩歌。福建文學圍繞她的詩作展開關于“朦朧詩”的討論,當時爭議很大,影響頗廣。1980年到福建省文聯(lián)創(chuàng)作室工作?,F(xiàn)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福建分會理事。主要作品有:詩集雙桅船(獲全國優(yōu)秀新詩二等獎)、舒婷顧城抒情詩選。她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獲19791980年全國青年優(yōu)秀詩歌獎。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一詩發(fā)表于1979年。從“文化大革命”中過來,有著太多坎坷經(jīng)歷

38、的青年詩人舒婷,面對經(jīng)歷過深重災難后獲得新生的祖國,很自然地生發(fā)出一種憂患意識與歷史責任感為個人的不幸而哀傷,為祖國的不幸而憂慮,同時又對個人與祖國的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正是在這種感情的推動下,舒婷寫下了這首抒情短詩。 朦朧詩 朦朧詩產(chǎn)生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改新詩“明白如話”的特點,內(nèi)容含蓄雋永。它強調(diào)詩人的自我意識,往往借助象征、比喻、暗示、通感等手法,變詩的單一形象為多層次的意象疊加,給詩歌蒙上一層朦朧的色彩,給人以獨特的審美感受。代表詩人有舒婷、北島、顧城等。 1.學生聽讀課文錄音,揣摩詩歌內(nèi)在旋律。 教師提示:這首詩先抑后揚,體現(xiàn)出一種由舒緩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語言節(jié)

39、奏。第一節(jié),長句式,多節(jié)拍,每兩行表現(xiàn)一個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緩慢升起的樂曲,給人一種沉重感。這種詩句的音韻效果與詩人對貧困祖國的憂患意識十分契合。第二節(jié),詩句簡短急促,把憂國的情緒強化為深深的悲愴。第三節(jié),詩句拉長,節(jié)拍增多。這種起伏變化,造成全詩節(jié)奏反復回旋,抑揚頓挫,為第四節(jié)把全詩推向巔峰創(chuàng)造了條件。第四節(jié),節(jié)奏更快,而且排比的運用,加強了語言的力度。這就把全詩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2.學生自由誦讀,體會詩句節(jié)拍、重音。 教師示例: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剛從神話的蛛網(wǎng)里/掙脫; 我/是你雪被下/古蓮的胚芽; 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渦;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 是/緋紅

40、的黎明 正在/噴??; 祖國?。?我/是你十億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 你/以傷痕累累的乳房 喂養(yǎng)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 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 祖國啊 我親愛的/祖國! 學生有感情地誦讀全詩,思考: 1.經(jīng)歷了“文革”浩劫的詩人,在這首詩中抒發(fā)了對祖國怎樣的感情?這種感情又是通過哪些事物來表現(xiàn)的? 詩人抒發(fā)了與祖國血肉相連、榮辱與共的感情,表達了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詩中,“我”與祖國一起經(jīng)受苦難,并在歷史的機遇面前承擔起為祖國取得“富饒”“榮光”“自由”的重任。 2.第一節(jié)中,詩人構思了幾個意象?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詩

41、人構思了“破舊的老水車”“熏黑的礦燈”“干癟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灘上的駁船”等意象。這些意象象征了祖國落后的經(jīng)濟、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難,同時也展現(xiàn)了在災難中艱難掙扎,緩慢前行的祖國的形象。 3.第二節(jié)中所表現(xiàn)的情感是單一的嗎? 第二節(jié)既寫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寫出了人民的希望?!帮w天”是宗教傳說中的能在天空飛舞的神,寄托著淳樸百姓對生活的祈愿。 4.第三節(jié)的感情色彩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詩人是用哪些意象表達這種感情的? 第三節(jié)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一變而欣喜亢奮。詩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蓮的胚芽”、“掛著眼淚的笑渦”、“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緋紅的黎明”等,這表現(xiàn)出祖國擺脫束縛

42、、蒸蒸日上的狀態(tài)。 5.第四節(jié)中,詩人抒發(fā)的感情與第三節(jié)有何異同?用自己的理解概括本節(jié)內(nèi)容。 第四節(jié)中抒發(fā)的感情緊承上節(jié),但程度有所加強,詩的感情達到了高潮。詩人將抑制不住的強烈感情化作對祖國母親的莊嚴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去取得她的“富饒”“榮光”和“自由”,去實現(xiàn)她的偉大理想。強烈的民族責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獻身精神,使詩的思想為之升華。 6.每節(jié)詩末的“祖國啊”所抒發(fā)的感情是否一樣,從中可以看出詩人的情感有何變化,為何有這樣的變化? 四句“祖國啊”所抒發(fā)的情感并不一樣。第一句抒發(fā)了詩人難以言狀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蘊含著詩人的幾多痛苦和幾多希望;第三句是詩人對祖國母親的莊嚴誓言;第四句是詩

43、人對未來美好祖國感到無比自豪時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喚??梢?,詩人的感情由低沉嘆息逐漸轉向亢奮熱烈。這種變化是歷史發(fā)展在詩人心靈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造就了舒婷這一代人富有時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懷疑、失落的情緒,也使他們通過心靈之光的折射抒發(fā)嚴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頑強的追求。舒婷的詩把個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國家的命運結合起來,把對現(xiàn)實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結合起來,表現(xiàn)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憂患意識和歷史使命感。 7.這首詩是以第一人稱寫的。詩中的“我”僅指作者一個人嗎?“我”與祖國是一種什么關系?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以第一人稱寫成,以“我”向“你”(祖國)傾訴,表達了主人公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

44、感。詩中,“我是你”或“我是”句式反復出現(xiàn),強調(diào)“我”和祖國一同走過艱難困苦、一同經(jīng)歷風雨滄桑,“我”和祖國生死相依、血肉相連。這個“我”代表著與共和國有著共同命運的一代人。這一代人面臨新的歷史機遇,他們將承擔起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我”的形象,是熔鑄在祖國的大形象里的。 8.舒婷的詩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達真摯的心聲。這首詩的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 詩的第一節(jié)和第二節(jié),寫祖國的過去。詩人寫的雖是貧窮和苦難,情感中卻始終流動著對祖國的摯愛、依戀和贊頌。 例如:“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數(shù)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老水車”這個形象,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歲月,雖然“疲憊”,卻仍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同樣,

45、下文的“礦燈”“稻穗”“路基”“駁船”等,都是在艱難困苦中不屈不撓的形象?!拔沂悄阕孀孑呡呁纯嗟南M?,是飛天袖間/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這幾行,寫的是中國人民屢受挫折卻從不泯滅的希望。以上種種,都是對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贊揚。 全詩共分四節(jié)。 第一節(jié)在向祖國的深情訴說里,融個體的“我”于祖國的大形象里,重寫實。 第二節(jié)寫中國人民屢受挫折卻從不泯滅的希望,重寫虛。這兩節(jié)寫祖國的歷史。 第三節(jié)寫祖國的現(xiàn)在,在新的歷史機遇面前,千年古國獲得新生。 第四節(jié)寫“我”要承擔起振興中華的重任,“我”要與祖國融為一體。最后以語氣強烈的重復性詠嘆結束全篇。 本詩通過一系列具體生動的意象,描寫了祖國

46、苦難的歷史和蓬勃發(fā)展的現(xiàn)實,抒發(fā)了詩人與祖國榮辱與共、血肉相連的感情,贊揚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 這首詩帶有政治色彩。但它不議論,只描繪,這是本詩一大特色。詩中所有的象征和比喻,既質樸,又恰當,每一個詞都與被描繪的景物、形象緊密契合。詩人既用含有自己民族要素的眼睛觀察,又以人民能理解的語言和表達方法,寫出人民內(nèi)心生活和外部生活的精神實質和典型色調(diào),她感到的和說出的也正是同胞所感到和所要說的。 詩人在本文中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的意象:水車、礦燈、稻穗、路基、駁船、花朵、理想、胚芽等,又分別在它們前面加上了或長或短的修飾語,“破舊”“熏黑”“干癟”“失修”“簇

47、新”等,較好地傳遞出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并且使詩意的語言具有色彩,更加具體可感,一個個畫面仿佛在讀者眼前一一掠過,在此基礎上,詩人向祖國深情訴說,把與祖國生死相依、血肉相連的情感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另外,“迷惘”、“深思”、“沸騰”、“富饒”、“榮光”、“自由”的連續(xù)使用,也使文章顯得更連貫、更有層次,同時這些漸進式的詞語如一首樂曲,逐漸奏到了高潮,達到了感情的極致。 詩歌與音樂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古代的詩是和樂而歌的,語言具有和諧上口、鏗鏘悅耳的音樂美,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也具有這一特點。這首詩先抑后揚,體現(xiàn)出一種由舒緩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語言節(jié)奏,很適合誦讀。所以在教學中,我就把誦讀作

48、為教學的重點。通過誦讀幫助學生準確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在誦讀中細心體會作者對祖國深摯的感情,把握詩歌的情感歷程,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 4外國詩兩首 知識與技能 1了解萊蒙托夫、休斯的經(jīng)歷及其創(chuàng)作。 2領略詩歌深厚的文化底蘊。 過程與方法 1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感受詩人的愛國思鄉(xiāng)情懷。 2品味詩歌語言,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體會詩歌的內(nèi)涵。 3體會詩歌或平實中見真情,或深邃中顯自豪的特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重點 1了解詩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及詩人由此抒發(fā)的思想情感。 難點 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準確地把握詩人的意念和情

49、緒并深入詩中的意境。 1誦讀法: 教師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內(nèi)容及其形式特點。 2合作研討法: 休斯的詩意象凝練、表意深刻。體會黑人談河流中“河流”的意象以及夸張手法回顧歷史的寫法,可引導學生合作研討,加深認識和體會。 配樂朗讀磁帶、多媒體、俄羅斯風情圖片。 1課時 同學們,愛國主義是詩歌的永恒主題,是民眾更是詩人的歌唱。我國的詩歌是這樣,外國優(yōu)秀的作品也不乏其例。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外國詩兩首,去聆聽俄羅斯詩人萊蒙托夫和美國詩人休斯的吟唱。 萊蒙托夫(18141841),19世紀俄國繼普希金之后的偉大詩人。1837年他因為普希金決斗而死寫的詩人之死一詩名震文壇。抒情詩名篇有

50、述懷詩人匕首祖國等,長詩20余首,以惡魔童僧為代表,此外還有劇本假面舞會和長篇小說當代英雄等。 蘭斯頓.休斯(19021967),美國詩人、小說家,黑人文藝復興運動的領導者,被譽為“哈萊姆(紐約黑人聚居區(qū))的桂冠詩人”。代表作有詩歌新的歌讓美國重新成為美國,長篇小說辛普爾這樣主張等。 祖國 這首詩發(fā)表于1841年4月的祖國紀事雜志。1839年,代表保守的貴族地主階級利益的斯拉夫派詩人何米亞科夫發(fā)表了題為“祖國”的詩,認為俄羅斯的偉大就在于俄羅斯人民的“溫順”和對東正教的“虔信”。萊蒙托夫便以祖國一詩針鋒相對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觀點,指明真正的愛國主義是同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分不開的

51、。詩歌發(fā)表后,別林斯基稱贊它是“一篇最好的普希金式的詩”,杜勃羅留波夫認為詩人達到了“真實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對祖國的愛”。 黑人談河流 這首詩是休斯在乘車去墨西哥的旅途中一氣呵成的,他自己說“用了十分鐘至一刻鐘時間”。列車緩緩地從密西西比河上的鐵橋上駛過,詩人由這條古老的河想到黑人的命運,想到林肯總統(tǒng)為了廢除奴隸制,親自乘木筏沿著密西西比河順流而下到新奧爾良,又想到黑人過去生活中的其他河流。本詩就這樣產(chǎn)生了。 黑人談河流中的四條河流 幼發(fā)拉底河:古代文明的發(fā)源地之一,這里曾誕生過燦爛的古代文明。“在幼發(fā)拉底河沐浴”,說明黑人歷史悠久。 剛果河:非洲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黑人曾在那里構筑茅舍。

52、 尼羅河:世界最長的河流,也誕生過燦爛的古代文明。黑人曾在那里用血汗和淚水為埃及法老堆砌金字塔。 密西西比河:北美洲最大的河流。林肯在擔任美國總統(tǒng)時,廢除了奴隸制,使美國的黑奴獲得解放。黑人曾經(jīng)伴著密西西比河歌唱,送走了無數(shù)金色的黃昏。 1.祖國 (1)聽配樂朗讀磁帶,學生在音樂中感受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并糾正讀音的錯誤,標識停頓。 (2)說說這首詩的大意及表現(xiàn)的主題。(教師用多媒體播放俄羅斯風情的圖片,讓學生對詩歌的內(nèi)容有更直觀的感受) 這首詩,詩人描畫了一幅幅俄羅斯人民生活的風俗畫:打谷場上堆滿了豐收的谷物,農(nóng)家的茅舍覆蓋著稻草,還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節(jié)日的夜晚,農(nóng)人醉酒笑談、盡情舞蹈的場

53、面。所有這些詩人無不感到親切和愉快,他“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滿懷興致,不知疲倦。畫面背后,深藏著的是詩人對祖國人民及其生活的熱愛,這還包括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在內(nèi),即詩人所說的“奇異的愛情”。 (3)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整體感悟詩歌。 2.黑人談河流 (1)學生自由誦讀全詩,整體感知詩意。 在這首詩里,“河流”是一個高度凝練的意象。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歷史的象征,黑人對河流的追溯,就是對自身歷史的追溯,就是對祖先和故土的尋根。短短的幾行詩,詩人的思想超越了久遠的年代,回溯了人類的歷史;跨過了廣漠的空間,履及亞洲、非洲和美洲。但仔細分析詩歌表象,可以判斷出這樣一種思維邏輯:我認識河流我在河流的哺育下生存

54、、發(fā)展,河流是我生存的見證生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靈魂和河流一樣深沉?!拔艺J識河流”這一句詩的言外之意,就是“我”認識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歷史。詩人是借遍布世界的大大小小的河流,歌唱人類精神與物質文明的發(fā)祥地,歌頌黑人曾經(jīng)作出過的杰出貢獻,表達對美國社會種族歧視政策的蔑視。 (2)學生有感情誦讀,體會詩歌深邃中顯自豪的特點。 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思考下列問題。 1祖國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詩中哪一語句最能表達作者的這一情感? 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強烈的愛國之情。“我愛祖國,但用的是奇異的愛情”,這一句統(tǒng)攝全詩,把對祖國的感情比喻為“愛情”。這是個奇特的想法。下面的詩句圍繞這種“愛情”展開。

55、 2.作者通過哪些形象來表達這一情感?試做簡要分析。 詩人所抒發(fā)的愛國之情主要是通過描寫俄羅斯大地的夜色及夜色中人們的活動表現(xiàn)出來的。在第二節(jié)詩中,詩人首先鋪敘了俄羅斯的草原、森林、河流的景象,又詳盡描述了自己在鄉(xiāng)間小路上奔馳的過程,接著截取幾幅祖國土地上常見的、令他感動的畫面。正是這些尋常景物,在日廝夜守中喚起了詩人對祖國的“愛情”。在第三節(jié),詩人將筆觸深入到俄羅斯人民的生活中。首先詳細描寫了農(nóng)家生活的場景:打谷場、農(nóng)家茅房、小窗,接著描寫自己和農(nóng)人一起歡聚到深夜,借此抒發(fā)自己的愛國情感。 3.改寫詩句,歌唱祖國。 (1)詩歌的第二節(jié)和第三節(jié)以分號為限,可分為四部分,任選一部分改寫成散文,必須用進下列詞語:溫馨寧靜、質樸簡單、美不勝收、刻骨銘心。 (2)教師出示自己的范文,如第三部分,可以改寫為: 我喜歡這樣的溫馨寧靜的時刻:一個人靜靜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