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科舉封彌謄錄制度述論_第1頁
宋代科舉封彌謄錄制度述論_第2頁
宋代科舉封彌謄錄制度述論_第3頁
宋代科舉封彌謄錄制度述論_第4頁
宋代科舉封彌謄錄制度述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宋代科舉封彌謄錄制度述論封彌謄錄制度是宋代科舉考試的一大創(chuàng)造。對此,前輩學者和當代同仁多有闡述i,但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補充說明,現不揣淺陋,試加闡述,以就正于方家。一、封彌謄錄制度的創(chuàng)立和推行1、封彌謄錄制度的淵源封彌,又稱糊名,這一考試制度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唐代,但當時大概先用于制舉考試。?通典?卷十五?選舉典三?載:“其制詔舉人,不有???,皆標其目而搜揚之。試之日,或在殿廷,天子親臨觀之。試已,糊其名,于中考之。文策高者特授以美官,其次與出身。?新唐書?卷一二五?張說傳?云:“永昌中689,武后策賢良方正,詔禮部尚書李景諶糊名較覆。張說所對第一,后署乙等,授太子校書郎,遷左補闕。稍后,糊名又用

2、于吏部銓試。?通典?卷十五?選舉典三?載:“武太后又以吏部選人多不實,乃令試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第。糊名自此始也。但到天冊元年695十二月二十二日,“武后以為非委任之方ii,遂下敕曰:“其常選人自今已后,宜委所司依常例銓注。其糊名入試,及令學士考判,宜停。iii大約三十年后,唐玄宗在吏部銓試中又恢復了糊名試判。?唐會要?卷七五?雜處置?載:“開元十五年727九月,敕:今年吏部選人,宜依例糊名試判,臨時考第奏聞。唐代制舉和銓試糊名考試大概都只是實行了很短的時間。直到五代后周廣順二年952,趙上交知貢舉,糊名才開場用于科舉省試。?宋史?卷二六?趙上交傳?載:“廣順初,拜禮部侍郎。會試貢士,上交申

3、明條制,頗為精細,始復糊名考校。擢扈載甲科,及取梁周翰、董淳之流,時稱得士,轉戶部侍郎。明年,再知舉,謗議紛然。時樞密使王峻用事,常薦童子,上交拒之。峻怒,奏上交選士失實,貶商州司馬。趙上交被貶,省試糊名亦隨之被廢。2、宋代封彌謄錄制度的創(chuàng)立和推行1封彌制度的創(chuàng)立和推行宋代科舉糊名考校始于太宗淳化三年992的殿試。?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以下簡稱?長編?卷三三載:“淳化三年992三月戊戌四日,上御崇政殿,覆試合格奏名進士。先是,胡旦、蘇易簡、王世那么、梁顥、陳堯叟皆以所試先成,擢上第,由是士爭習浮華,尚敏速,或一刻數詩,或一日十賦。將作監(jiān)丞莆田陳靖上疏,請糊名考校,以革其弊,上嘉納之。于是,召兩盛三

4、館文學之士,始令糊名考校,第其優(yōu)劣,以分等級。?宋會要輯稿選舉?七之五、?玉海?卷一一六?景德考試新格?記載略同。對于殿試封彌始于淳化三年,學界亦無分歧。不過,這已經是宋朝建國32年之后的事情了。而對于省試實行封彌的時間,那么有多種意見。徐規(guī)、何忠禮認為:“省試糊名始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iv荒木敏一認為,始于景德四年1007。v其根據都是?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以下簡稱?長編?卷六七、景德四年十二月癸卯十一日紀事:“凡禮部封印卷首及點檢程試別命官,皆自此始。及李燾的原注:“按?周起傳?云,起創(chuàng)糊名之法;又?陳靖傳?,亦云糊名考校始于靖。蓋靖先請用之殿試,起復用之禮部,故起首為封彌官也。穆朝慶那么

5、認為,省試封彌始于咸平二年999。vi其根據是,?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九之三記載:“咸平二年999正月十日,命禮部尚書溫仲舒等知貢舉,刑部員外郎董龜正、太常博士王陟同試舉人及封印卷首,仍當日入院。?長編?卷四四記載略同,李燾又云:“禮部貢院封印卷首,自此始。徐規(guī)、何忠禮與荒木敏一的意見并不矛盾,不過是景德四年1007十二月任命周起、滕元晏為封彌官,大中祥符元年1008正月省試施行糊名考校罷了。真正的分歧在于徐規(guī)、何忠禮與穆朝慶之間。即省試糊名終究是始于大中祥符元年,還是咸平二年?二者之所以有如此分歧,關鍵在于對“封印卷首一詞的解讀不同。穆朝慶認為,“封穎即“封彌;何忠禮認為:“此處的封盈,當不作

6、封彌理解,而是印署之意。因為它起有記驗與限制的作用,故亦可稱為封盈。vii檢閱宋代文獻,除上引?長編?卷四四和?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九之三記載“封印卷首外,在景祐元年1034之前,至少還有11處可以見到“封印卷首或稱“封彌卷首一詞?,F不憚其煩,征引如下:1、咸平三年1000三月十七日,帝御崇政殿試禮部奏名進士,又命國子博士雷說、著作佐郎梅詢于后殿封印卷首。?宋會要輯稿選舉?七之五六,?長編?卷四六略同2、景德四年1007*閏五月二十九日,帝問宰臣等:“天下貢舉人幾何?王旦曰:“萬三千有馀人。帝曰:“約常例奏名幾何?曰:“大約十取其一而已。帝曰:“當落者不啻萬人矣。必慎擇其有司。旦曰:“至于封印卷

7、首,假設朝廷差官,于理亦順,然須擇素有操執(zhí)者。凡進士、諸科試卷,悉納封印院糊名,送知舉官考校,仍頒其式。知舉官考定等第后,復令封之,俟覆考畢,參校其得失。*原系年為景德三年,是年無閏月,據?長編?卷六五、?文獻通考?卷三?選舉考?三改。?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之八3、景德四年十二月癸卯十一日,先是,上嘗問輔臣以天下貢舉人數。王旦曰:“萬三千有馀,約常例,奏名十一而已。上曰:“假設此,那么當黜者不啻萬人矣。典領之臣,必須審擇,晁迥兢畏,當以委之,周起、王曾、陳彭年皆可參預。馮拯曰:“封印卷首,假設朝廷遣官主之,于理亦順,尤宜用素有操守之人。旦曰:“滕元晏于士大夫間少交游。上曰:“今當以朱巽代周起知舉

8、,令起與元晏同掌封印事。于是,命翰林學士晁迥、知制誥朱巽、王曾、龍圖閣待制陳彭年同知貢舉。既受詔,上諭以取士之意,務在至公,擢寒俊有藝者。又命監(jiān)察御史嚴潁、張士遜監(jiān)貢院門,都官員外郎喬顏、太常博士鄭彝、太常丞陳既濟巡試鋪,太常丞、直集賢院任隨、著作佐郎陳覃點檢進士程試,大理寺丞馬龜符等六人考校諸科程試。又命知制誥周起、京東轉運使、祠部員外郎滕元晏封印舉人卷首,用奉使印;殿中丞李道監(jiān)封印院門。進士、諸科試卷,悉封印卷首,送知舉官考校,仍頒其式。知舉官既考定等級,復令封之進入,送覆考所考畢,然后參校得失。凡禮部封印卷首及點檢程試別命官,皆始此。元晏,中正子。士遜,光化軍人也。李燾原注:“按?周起傳

9、?云,起創(chuàng)糊名之法;又?陳靖傳?亦云糊名考校始于靖。蓋靖先請用之殿試,起復用之禮部,故起首為封彌官也。?長編?卷六七,?文獻通考?卷三?選舉考?三4、大中祥符四年1011七月七日,武成王廟考試官楊侃言:“所試服勤詞學經明行修舉人,未敢只照舊令小試官更互封彌卷首,乞別差人。從之。?宋會要輯稿選舉?一四之二四,?長編?卷八三略同5、天禧三年1019正月九日,以翰林學士錢惟演權知貢舉,命國子監(jiān)直講馬龜符、刑部詳覆官王名與御名音同、大理寺丞張嶠、大理寺詳斷官趙繼武、國子監(jiān)說書盧自明、馮誠為考試官,戶部員外郎兼太子右諭德魯宗道、直龍圖閣馮元封印卷首,祕閣校理李垂、國子監(jiān)丞王準點檢試卷,集賢校理陳寬、館閣

10、??标俗谲哺部贾T科試卷,直史館陳從易、國子博士李成務考試知舉官親戚舉人。?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九之六七6、天圣元年1023閏九月十二日,命侍御史高弁,職方員外郎、判三司開拆司吳濟,直集賢院胥偃考試開封府舉人;監(jiān)察御史王軫封彌卷首。殿中侍御史王碩、直史館張觀考試國子監(jiān)舉人;直史館章得象太常寺考試親戚舉人,監(jiān)察御史張億封印卷首。弁等后坐拆舉人策卷及莽鹵解策詞,同進士疑誤。弁降兩官,濟、偃、軫各降一官,諸州監(jiān)當。?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九之七八7、天圣二年1024正月二十一日,以御史中丞劉筠等權知貢舉,龍圖閣待制滕涉、判三司戶部勾院、刑部郎中李假設谷封印卷首。?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九之八8、天圣五年1026

11、正月十二日,以樞密直學士劉筠等權知貢舉,工部侍郎趙稷監(jiān)察御史鞠泳充封印卷首。?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九之八九9、天圣八年1029正月十四日,以資政殿學士晏殊等權知貢舉,右司諫范諷、監(jiān)察御史崔暨封印卷首。?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九之九10、明道二年1033八月十二日,命三司鹽鐵判官楊日華、直史館鄭戩、開封府推官明鎬考試開封府舉人,侍御史郭勸封印卷首。?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五之九11、景祐元年1034正月十六日,以翰林學士章得象等權知貢舉,侍御史蔣堂、右正言滕宗諒封印卷首。?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九之一由上引11條宋代史料可知,“封印卷首或稱“封彌卷首一詞不但見于咸平二年999,此后又見于咸平三年1000、景德

12、四年1007、大中祥符四年1011、天禧三年1019、天圣元年1023、明道二年1033和景祐元年1034。這11條宋代史料中的“封印卷首或稱“封彌卷首均指“封彌或曰“糊名,宋人不至于將“封穎與“封彌混淆到如此程度。所以,我認為省試封彌應該始于咸平二年999。至于?長編?卷六七、?文獻通考?卷三景德四年1007十二月紀事所載“凡禮部封印卷首及點檢程試別命官,皆始此,大概是在咸平二年至景德四年間的省試中,“封印卷首封彌尚未“別命官,而由其他考試官兼管,如咸平二年的封印卷首官董龜正和王陟即是“同試舉人及封印卷首;viii到景德四年十二月,才開場任命周起、滕元晏專門負責“封印卷首封彌,即封印卷首“別

13、命官自此始吧。關于解試實行封彌的時間,?長編?卷八三載:“大中祥符四年1011七月辛卯二十日,開封府考試舉人。舊制,試官更互封彌卷首,直集賢院楊侃等請別差官。從之。?宋會要輯稿選舉?一四之二四載:“大中祥符四年1011七月七日,武成王廟考試官楊侃言:“所試服勤詞學經明行修舉人,未敢只照舊令小試官更互封彌卷首,乞別差人。從之。據此,在大中祥符四年1011之前,開封府解試已經“令小試官更互封彌卷首;此后,始別差官專門負責封彌卷首。又據?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五之九載:“明道二年1033七月十二日,詔自今諸州府軍監(jiān)考試解發(fā)舉人,一依先降條制,應在試解發(fā)人處,兼令依省試例,封彌卷首后考校過落。?長編?卷一

14、一二載:“明道二年1033七月乙亥十二日,詔諸州自今考試舉人,并封彌卷首,仍委轉運司于所部選詞學并公勤者為考試、監(jiān)門、封彌官??梢?,至遲明道二年1033,封彌制度即廣泛推行于諸州府軍監(jiān)的解試。2謄錄制度的創(chuàng)立和推行科舉考試實行封彌之后,尚未能完全杜絕試卷考校中的作弊。因為,考試官還可以通過識別筆跡得知試卷出自何人之手。為了堵塞這一破綻,于是又創(chuàng)立了謄錄制度。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一?糊名考校?云:取士至仁宗始有糊名考校之律,雖號至公,然尚未絕其弊。其后袁州人李夷賓上言,請別加謄錄。因著為令,此后識字畫之弊始絕。由此看來,謄錄制度似乎始創(chuàng)立于仁宗時期,實那么不然。?宋會要輯稿選舉?七之九載:景德二

15、年1005五月十三日,帝御崇政殿,試禮部奏名河北舉人,內出題?建用皇極賦?、?昭德塞違詩?、?漢文宣二帝政理孰優(yōu)論?。帝召王欽假設等一十一人于內閣糊名考校,分為六等。別錄本,去其姓名,召兩制、尚書、丞郎、兩盛給諫、館閣官凡三十人,分處殿東、西閣覆考之。帝遣中使宣諭,令盡公平,無得壓降等第,令欽假設總詳之。是夕,內閣十人于殿后及試諸科舉人,糊名考定如例。得進士范昭已下一百四十六人,第為三等,并賜及第、同出身、同學究出身。?長編?卷七一亦載:“大中祥符二年1009六月庚戌,上御崇政殿親試,仍別錄本考校??梢?,“別錄本即是謄錄。謄錄也是首先從殿試開場的,殿試謄錄始于景德二年1005。至于省試何時謄錄

16、,?長編?卷八四載:大中祥符八年1015正月甲午,是歲,始置謄錄院,令封彌印官封所試卷付之,集書吏錄本,諸司供帳,內侍二人監(jiān)焉。命京官校對,用兩京奉使印訖,復送封印院,始送知舉官考校。置謄錄院,?實錄?未見,疑本脫,當考其月日。?玉海?卷一一六及?宋史選舉志?亦云,大中祥符八年,省試始置謄錄院。據此,省試謄錄起碼不遲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關于開封府解試的謄錄,天禧二年1018十月三日,開封府發(fā)解官任布等上言:“望依南省例謄錄進士試卷,及前一日先進詩、賦、論題目,御筆點定。真宗詔曰:“題目依奏進入,余不許。ix即真宗未允許開封府解試實行謄錄。此后近二十年間,未見解試謄錄的記載。?長編?卷一二載

17、:景祐四年1037六月丙申二十五日,詔開封府、國子監(jiān)及別頭試,自今封彌謄錄如禮部。從左司諫韓琦之請也。?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五之一所載略同。據此可知,在任布建言近二十年之后,到仁宗中期,謄錄制度才在開封府、國子監(jiān)及別頭試的解試中實行。至于諸州府軍監(jiān)解試的謄錄,?玉海?卷一一六云:“諸州易書,自景祐四年1037始。或許較開封府、國子監(jiān)解試稍晚,但大概不會晚于下次開科考試的慶歷元年1041。從以上可以看出,封彌謄錄制度的創(chuàng)立與推行至少有兩個特點:一是首先創(chuàng)立于殿試,然后逐步推行于省試、解試;二是,封彌謄錄制度從創(chuàng)立到普遍推行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從太宗淳化三年992殿試封彌,到仁宗景祐四年1037

18、諸州府軍監(jiān)解試謄錄,前后經歷了太宗、真宗、仁宗三朝46年。轉貼于論文聯(lián)盟.ll.二、封彌謄錄制度的主要內容1、封彌謄錄的機構與官員根據大中祥符四年1011十一月公布的新定御試條制,負責“去其卷首鄉(xiāng)貫狀,以字號第之即封彌者為“編排官;負責“謄寫??奔粗`錄者為“封彌官。x。后又單獨設立對讀官負責“校勘,那么封彌官僅負責“謄寫試卷。如嘉祐六年1059殿試,翰林學士賈黯、侍御史知雜事范師道、右司諫趙抃3人為編排官,傅求、王陶2人為封彌官,胡稷臣、蘇袞、傅堯俞、張次立、宋迪、周孟陽6人為對讀官。xi寶祐四年1256殿試,“中順大夫、行大理少卿高衡孫,朝散郎、尚書吏部員外郎兼資善堂贊讀皮龍榮2人為編排官,

19、“朝請大夫、新除大理寺主簿張檠(棼),朝散郎、干辦行在諸司糧料院張?zhí)N2人為封彌官,“承直郎、差充提領戶部犒賞酒庫所干辦公事陳應星,從政郎、添差兩浙路轉運司干辦公事陳問,從政郎、監(jiān)行在省倉下界斛面官唐再炳,從政郎、監(jiān)行在車輅院門余孟成,文林郎、差充兩浙西路轉運司準備派遣魏正子5人為對讀官。xii又如咸淳七年1271殿試,“朝議大夫、新除太府少卿鄧益,朝散郎、尚書吏部員外郎、右司陳緯2人為編排官,另有對讀官、封彌官各假設干人。xiii從目前搜集到的材料看,殿試未見設有謄錄官,或許兩宋一直遵守大中祥符四年1011十一月公布的新定御試條制。而省試那么有封彌官、謄錄官、對讀官。如咸淳七年1271省試有封

20、彌官6人、謄錄官3人、對讀官24人。當年別院試、四川類省試也均設有封彌官、謄錄官、對讀官。xiv負責封彌的機構或場所稱為“封彌院,或稱“封印院、“封彌所;負責謄錄的機構或場所稱為“謄錄院,或稱為“謄錄所;負責校對的機構或場所稱為“對讀所。天圣七年1029十月,“詔鑄封彌院印三面,謄錄所印三面,發(fā)解印三面,送禮部收管,遇科場給付逐處使用。xv官員、機構、印信的設置更為完備。2、封彌謄錄的程序關于封彌謄錄的程序,?長編?卷七六載:大中祥符四年1011十一月丙子七日,上御崇政殿親試,內出新定?條制?:舉人納試卷,內臣收之;先付編排官去其卷首鄉(xiāng)貫狀,以字號第之;付封彌官謄寫校勘,用御書院印;始付考官,

21、定等訖;復彌封送覆考官,再定等。編排官閱其同異,未同者再考之;如復不同,即以相附近者為定。始取鄉(xiāng)貫狀字號合之,乃第其姓名、差次并試卷以聞,遂臨軒唱第。據此可知,封彌謄錄的程序為:第一步,由編排官去掉卷首的鄉(xiāng)貫狀,即應舉人姓名、年齡,曾祖、祖、父三代姓名,籍貫等,以字號作為順序次第;第二步,交由封彌官謄錄、校對;第三步,交初考官評定等第;第四步,將初考官所定等第封上,送覆考官再評定等第;第五步,由編排官比照初、覆考官所定等第的異同,假如不同,即再詳閱試卷,確定其中一個相近的等第;第六步,調取鄉(xiāng)貫狀的字號,與試卷字號相合,即以其姓名、次第和試卷一并上報給皇帝,然后唱名,賜進士及第。此后,殿試設詳定

22、官,負責確定進士等第,編排官專管封彌編號。詳定官或從初考,或從覆考,不別立等第。如?夢溪筆談?卷一云:“舊制,御試舉人,設初考官,先定等第;復彌封之,以送覆考官,再定等第;乃付詳定官,發(fā)初考官所定等,以對覆考之等,如同即已,不同,那么詳其程文,當從初考,或從覆考為定,即不別立等第。嘉祐六年1061,王安石為詳定官,奏請皇帝之后,始可別立等第。解試、省試封彌謄錄程序與殿試略同。?夢粱錄?卷二?諸州府得解士人赴省闈?云:所納卷子,徑發(fā)下彌封所封卷頭,不要試官知士人姓名,恐其私取故也。卻于每卷上打號頭,三場共一號,方發(fā)往謄錄所謄錄卷子。依字號書寫,對讀無差,方納入考試官各房考校。如卷子考中,發(fā)過別房

23、覆考,如稱眾意,方呈主文,卻于謄錄所吊取真卷,點對批取,定奪魁眩伺候申省奏號揭榜取旨,差官下院拆號放榜。據此,省試第一步,由封彌所封住卷首鄉(xiāng)貫狀,在試卷上打字號;第二步,由謄錄所謄錄試卷,校對無誤;第三步,送初考官評定等第;第四步,發(fā)送別房覆考;第五步,呈送知貢舉,于謄錄所調取真卷,確定錄取名次:第六步,申報尚書省,拆號放榜。四、封彌謄錄制度下的作弊與防弊封彌謄錄制度在科舉考試的理論中,確實起到了防止考校試卷作弊的積極作用。但是,宋代作為一個科舉社會,科場的勝敗得失,必然牽動數以十萬計的舉人之心。?容齋四筆?卷八?得意失意詩?載:舊傳有詩四句夸世人得意者云:“久旱逢甘雨,他鄉(xiāng)見故知。洞房花燭夜

24、,金榜掛名時。好事者續(xù)以失意四句曰:“寡婦攜兒泣,將軍被敵擒。失恩宮女面,下第舉人心。此二詩,可喜可悲之狀極矣?!凹暗诤汀奥涞谝呀洺蔀樗稳说摹八南?、“四悲之一。因此,宋代科舉制度盡管已經非常完備而嚴密,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仍有人千方百計作弊。對于封彌謄錄制度來說也是如此。宋人認為:“貢舉莫重于省試,利害關系莫重于封彌。xliv實行封彌謄錄制度之后,作弊的手段主要有密約暗號、預買題目、拆換試卷、謄錄滅裂等,宋朝政府也相應地采取了各種防弊的措施。1、密約暗號封彌制度實行之后不久,就出現了密約暗號的作弊事件。?長編?卷五九載:景德二年1005四月丁酉二十日,樞密直學士劉師道責授忠武行軍司馬,

25、知制誥陳堯咨單州團練副使。先是,師道弟幾道舉進士,禮部奏名,將廷試。近制,悉糊名校等。堯咨為考官,教幾道于卷中密為識號。幾道擢第,或告其事,詔落籍,永不得預舉。上初欲含容,不復窮理其事,而師道固求辨理,詔東上閤門使曹利用、兵部郎中邊肅、內侍副都知閻承翰詣御史府雜治之,坐論奏誣罔,與堯咨并及于責。大理寺王湛者,咸平五年登進士第,與幾道同,至是,獄詞連及,亦削官。殿試考官陳堯咨教樞密直學士劉師道的弟弟劉幾道在試卷中密約暗號,因此及第。事發(fā)之后,均被嚴懲。此類弊案,時有發(fā)生。?宋會要輯稿選舉?一六之三二三三載:嘉定十一年1218十一月十一日,詔榮州今四川榮縣發(fā)解監(jiān)試官承直郎、簽判何周才特貸命,追毀出

26、身以來文字,除名勒停,免真決,不刺面,配忠州牢城,免籍沒家財;考試官石伯酉、扈自中、馮夤仲各特降一資,并放罷;劉頤并徒二年私罪,贖銅二十斤,仍照舉人犯私罪不得應舉;楊元老徒二年私罪,蔭減外,杖一百,贖銅十斤;劉濟特送五百里外州軍,劉頤、楊元老特分送三百里外州軍,并編管。以周才充發(fā)解監(jiān)試,受劉光賕賂,用楊元老之謀,約以策卷中三“有字為暗號,取放光之子頤改名宜孫,及其孫濟二名。既為趙甲經漕司告試院孔竅之弊,下遂寧府鞫得其實,具按來上,從大理擬斷。于是,臣僚言:“周才、光等罪犯皆得允當,伯酉、自中、夤仲不合擅令周才干預考校,又聽從取放,乞并鐫罷。故有是命。榮州解試監(jiān)試官何周才受賄“約以策卷中三有字為

27、暗號,錄取劉光之子劉頤、之孫劉濟二人得解,受到“除名勒停、“配忠州牢城等刑罰。這些都是揭露出來的案件,未暴露的恐怕更多。其所以如此嚴懲,也是為了殺一儆百。2、預買題目所謂“預買題目,就是將科舉考試題目甚至答案預先泄漏給應舉人。?宋會要輯稿選舉?六之一六載:夫差官考校,逐州對號,以防請囑;今富室子弟先期計會漕胥,密知考官姓字,要之于路,潛行賄賂,預買題目,暗為記號,幸運中選,銅臭得志,而真材老于巖穴矣!此考官鬻解之弊。元祐三年1088,蘇軾知貢舉,為了能讓門人李廌及第,據說還采取了類似“預買題目的作弊手段,只不過交換的是人情而不是金錢。?鶴林玉露?甲編卷之五?李方叔?云:元祐中,東坡知貢舉,李方

28、叔就試。將鎖院,坡緘封一簡,令叔黨持與方叔,值方叔出,其仆受簡置幾上。有頃,章子厚二子曰持曰援者來,取簡竊觀,乃?揚雄優(yōu)于劉向論?一篇。二章驚喜,攜之以去。方叔歸,求簡不得,知為二章所竊,悵惋不敢言。已而果出此題,二章皆模擬坡作,方叔幾于閣筆。及拆號,坡意魁必方叔也,乃章援。第十名文意與魁相似,乃章持。坡失色。二十名間,一卷頗奇,坡謂同列曰:“此必李方叔。視之,乃葛敏修。時山谷亦預校文,曰:“可賀內翰得人,此乃仆宰太和時,一學子相從者也。而方叔竟下第。余謂坡拳拳于方叔如此,真盛德事。然卒不能增益其命之所無,反使二章得竊之以發(fā)身,而子厚小人,將以坡為有私有黨,而無以大服其心,豈不重可惜哉!南宋人

29、羅大經竟然將蘇軾這種“有私有黨的舞弊行為稱贊為“真盛德事,豈非咄咄怪事!由此更可以看出封彌謄錄的作用和意義重大。南宋時期,“預買題目更為普遍。?癸辛雜識?后集?私取林竹溪?載:林竹溪希逸,字肅翁,又號此字上為虎字頭,下邊為鬲齋,福清人。乙未吳榜由上庠登第,凡三試,皆第四。是歲,真西山知舉,莆田王邁實之預考校。林居與王隔一領,素相厚善。省試前,林衣弊衣邀王車,密扣題意。王告以必用“圣人以天下為一家,要以?西銘?主意,自第一韻以后,皆與議定。至引試日,題將揭曉,循例班列拈香,眾方對越,聞王微祝云:“某誓舉所知,神其鑒之是時鄉(xiāng)人林彬之元質亦在試中,上請,以鄉(xiāng)音酬答,亦授以意。亦預選云。此為理宗端平二

30、年1235省試事,如為解試,作弊就更容易了。3、拆換試卷封彌謄錄制度實行后的主要作弊手段是“拆換試卷,即淳熙五年1178知貢舉范成大所說的“拆換卷子之弊,“謂如甲知乙之程文優(yōu)長,即拆離乙文換綴甲家狀之后。xlv造成換易卷首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宋朝政府也有針對性地采取了多種措施。第一,本來為了防止換易卷首,在鄉(xiāng)貫狀與試卷正文之間加蓋有壓縫墨印,但“緣其印狹長,往往可以裁去重貼。針對這種情況,范成大建言:臣等今措置于卷首背縫添造長條朱印,以淳熙五年省試卷頭背縫盈為文,仍斜印之,使其印角橫亙家狀、程文兩紙,易于覺察。乞自后應干試院依此施行。xlvi孝宗采納了這一建議。后來,雖有卷縫長條背印之設,“而條印不印卷身,多印家狀,亦有不及縫者,亦有全不印至封彌處者。又有封彌后寫奉試,及作文處全無正面縫印者,公然掇換。嘉定十三年1220四月二十七日,刑部員外郎徐瑄等建言:乞下部委郎官一二員監(jiān)印背,須管印至封彌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