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微生物學_第1頁
口腔微生物學_第2頁
口腔微生物學_第3頁
口腔微生物學_第4頁
口腔微生物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口腔微生物學第一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提要:本章主要介紹口腔微生態(tài),以及這一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主體——微生物在疾病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通過本章的學習,應了解口腔生態(tài)系的影響因素,同時還應掌握牙菌斑生物膜的概念,口腔中的微生物是以生物膜這一生態(tài)形式而存在的,重點了解牙菌斑生物膜的結構及其組成,了解生態(tài)平衡對維持口腔健康的作用,熟悉常見的口腔微生物,了解不同微生物在疾病發(fā)生發(fā)展中的地位。第一章口腔微生物學第二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AntonvanLeeuwenhook第一章口腔微生物學第三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第一節(jié)口腔生態(tài)系及其影響因素第一章口腔微生物學第四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一、生態(tài)系與生態(tài)學生態(tài)系(ecosystem)

生物之間、生物與其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第一節(jié)口腔生態(tài)系及其影響因素第五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研究生物與其環(huán)境的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的科學稱為生態(tài)學(ecology)第六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生態(tài)連續(xù)(ecologicalsuccession)

生物體(或細菌)棲息在一個變化的環(huán)境中的過程牙菌斑形成和成熟的過程就是生態(tài)連續(xù)的典型范例第一節(jié)口腔生態(tài)系及其影響因素第七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二、口腔生態(tài)系正常菌叢(normalflora),或固有菌叢寄生在健康人體各特殊部位或表面的生物群。正常菌叢中的成員被稱為常居菌或固有菌。第一節(jié)口腔生態(tài)系及其影響因素

口腔生態(tài)系(oralecosystem):口腔正常菌群之間以及它們與宿主之間的相互作用稱為口腔生態(tài)系。第八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

作用有益作用:競爭營養(yǎng)物質產(chǎn)生抑制性代謝產(chǎn)物(乳酸桿菌分泌乳酸鹽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長)占據(jù)空間(輕鏈菌的生長抑制化膿性鏈球菌、肺炎球菌的生長)減低口腔pH值第九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

刺激機體產(chǎn)生天然抗體對宿主免疫系統(tǒng)的刺激正常菌群有助于組織和器官的正常發(fā)育(例:無菌動物的盲腸占體重的2-3%,恢復正常喂養(yǎng),盲腸可占體重的15-40%)營養(yǎng)功能(腸道菌群可提供Vitk、B6、B2和生物素等)第十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損害作用:導致內源性感染為外源性感染提供條件

a、正常菌群可為外源細菌提供碳源和氮源

b、正常菌群營造的pH和Eh可適于某些菌生長

c、正常菌群可產(chǎn)生青霉素酶等利于外源菌生長

d、正常菌群可降解保護性抗體使宿主致敏:正常菌群可引起肌體產(chǎn)生免疫反應,可能對宿主造成損害。第十一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頰黏膜上皮生態(tài)系統(tǒng):以G+鏈球菌為主舌背部生態(tài)系統(tǒng):以G+纖毛菌為主齦上菌斑生態(tài)系統(tǒng):以兼性厭氧菌為主齦下菌斑生態(tài)系統(tǒng):以厭氧菌為主口腔生態(tài)系組成:第一節(jié)口腔生態(tài)系及其影響因素第十二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三、口腔生態(tài)系的影響因素

物理化學因素宿主固有因素細菌因素宿主可控制的因素第一節(jié)口腔生態(tài)系及其影響因素第十三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物理化學因素溫度氧張力pH營養(yǎng)物質的利用第一節(jié)口腔生態(tài)系及其影響因素第十四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1.溫度因素:嗜冷微生物(psychrophilicmicroorganism)嗜熱微生物(thermophilicmicroorganism)嗜溫微生物(mesophilicmicroorganism)第一節(jié)口腔生態(tài)系及其影響因素第十五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2.氧張力:絕對需氧菌(obligateaerobes)絕對厭氧菌(obligateanaerobes)兼性厭氧菌(facultativeanaerobes)耐氧厭氧菌(aerotolerantanaerobes)微嗜氧菌(microaerophiles)第一節(jié)口腔生態(tài)系及其影響因素第十六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氧張力

口腔內氧張力的特點:在口腔各個部位上氧的濃度有很大的差別,氧張力也有很大差別,氧化還原電勢(Eh)也不同。舌前部表面氧張力為16.4%適于需氧菌生長牙周袋氧張力為0%適于厭氧菌生長·第十七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3.pHa、口腔pH的特點:口腔可提供給微生物相對恒定的

pH環(huán)境()b、影響口腔pH的因素:外源性物質:飲料、食物等;細菌發(fā)酵:牙菌斑和唾液的緩沖能力:碳酸鹽緩沖系統(tǒng)第十八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4.營養(yǎng)物質的利用:口腔中細菌對營養(yǎng)物質的利用與其所寄居的部位密切相關第一節(jié)口腔生態(tài)系及其影響因素第十九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二)宿主因素:口腔粘膜表面的光滑程度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飲食習慣的人口腔內正常菌群的構成不同宿主唾液和齦溝液中不同的物質組成

1、抗體:SIgA和IgG

SIgA:分泌型抗體,是唾液中的主要抗體

IgG:由血清中的漿細胞合成并分泌,是齦溝液中的主要抗體,能保持齦下菌叢的穩(wěn)定。第二十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2、唾液中的其他蛋白組份唾液粘蛋白:對口腔細菌的生長具有選擇性,維持口腔正常菌群的相對恒定。溶菌酶、乳鐵蛋白、乳過氧化物酶:對多種菌有非特異性溶菌作用。唾液素:堿性四肽物質,含量很少,調節(jié)PH。第二十一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三)細菌因素:

a、抵抗宿主防御系統(tǒng)的能力大小

b、對所附著的粘性表面或牙體表面的親和力大小

c、細菌間的協(xié)同或拮抗作用

d、對口腔內營養(yǎng)物質的利用能力不同導致菌群的不同分布(四)宿主的可控制因素:

飲食習慣、口腔衛(wèi)生第二十二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節(jié)牙菌斑與生物膜第一章口腔微生物學第二十三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牙菌斑堆積在牙表面或修復體表面,不能被中等速度的水沖去的細菌團塊。

第二節(jié)牙菌斑與生物膜第二十四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十五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生物膜(biofilm):由對氧不同敏感性的細菌(需氧菌、兼性厭氧菌或絕對厭氧菌等)嵌入多糖、蛋白質和礦物質組成的基質中共同構成的膜性結構。是齲病和牙周病的主要病因。第二十六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一、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

形成獲得性膜細菌分子對宿主表面的吸附同種細菌間的聚集和異種細菌間的共聚集各菌屬、種的增殖細菌從生物膜脫附著生物膜的發(fā)育的5個階段第二節(jié)牙菌斑與生物膜第二十七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形成機制釉質不可逆性結合共聚集可逆性結合第二節(jié)牙菌斑與生物膜第二十八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形成機制ENAMEL菌斑成熟生物膜脫落再植第二節(jié)牙菌斑與生物膜第二十九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附注:牙菌斑顯示劑簡介:牙菌斑顯示劑安全無毒,含有食用色素。通常有液劑和片劑兩種,專業(yè)人員一般使用液劑蘸濕后給患者使用,患者使用片劑。用法:放入口中,用雙側牙齒將其充分嚼碎,用舌尖舔食內外側,吐出口內殘余物,充分漱口,照鏡觀察紅染部位。第三十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牙菌斑的清除方法:1.刷牙如果刷牙得當,就可以使牙齒表面的牙菌斑量大為減少,因此我們必須養(yǎng)成每天早晚刷牙的好習慣,并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2.牙線能有效清除牙齒鄰接面的牙菌斑,減少鄰面齲的發(fā)生;3.牙簽在牙齦萎縮、牙與牙之間出現(xiàn)間隙的情況下,可借助橫斷面呈三角形牙簽來清除鄰接面的牙菌斑;4.牙間刷牙間刷也適用于牙齒之間出現(xiàn)間隙的情況,能有效的清除牙齒鄰接面的牙菌斑;5.沖洗器沖洗器的高壓水柱可將牙面及牙間隙的食物殘渣和細菌沖洗干凈。第三十一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二、牙菌斑的生物學作用★保護牙菌斑菌叢細菌抵制口腔苛刻環(huán)境,使細菌在口腔環(huán)境中正常生長;—遮風擋雨膜內的多聚物基質起約束和網(wǎng)絡作用,控制基質中營養(yǎng)成分的移動;—營養(yǎng)倉庫濃縮從環(huán)境中來的營養(yǎng)物質和其他元素,滯留從菌體內遺漏出的營養(yǎng)物質;—營養(yǎng)魚網(wǎng)膜內的蛋白分子中的巰基可綜合氧自由基,保護細菌免受氧化作用的損傷?!馐軅Φ谌?,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

牙菌斑的形成過程(動態(tài)的過程)

★分三個階段:牙表面獲得性膜的形成細菌附著菌斑成熟:柵欄樣結構

(約出現(xiàn)在菌斑成熟的5-6天,并可看到谷穗樣的結構)第三十三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3、成熟菌斑的光鏡結構:★①基底層是獲得性膜:無細胞,HE染色為粉紅色。②中間層:主要為細菌,有球菌、桿菌、絲狀菌等,絲狀菌彼此平行且與牙面垂直呈柵欄狀。③表層:為散在的球菌、桿菌、脫落的上皮、食物殘渣及衰亡的細胞。第三十四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附注:成熟牙菌斑的細菌分類成熟牙菌斑的細菌比例是:兼性厭氧鏈球菌27%兼性類白喉桿菌23%厭氧類白喉桿菌18%胨鏈球菌13%韋永氏菌6%擬桿菌4%梭狀菌4%奈瑟氏菌3%弧菌2%第三十五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

熟牙菌斑中致齲菌為:變形鏈球菌放射菌血型鏈球菌乳桿菌第三十六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二、牙菌斑的分類齦上菌斑光滑牙面菌斑點隙裂溝菌斑齦下菌斑附著性齦下菌斑非附著性齦下菌斑第二節(jié)牙菌斑與生物膜第三十七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a、齦上菌斑:附著在牙表面或修復體冠部的菌斑,以G+菌為主,主要為微需氧菌和需氧菌。光滑牙面菌斑:以鏈球菌為主(輕鏈菌、血鏈菌、變鏈菌、唾鏈菌)點隙裂溝菌斑:以G+球菌為主(變鏈菌、乳桿菌)第三十八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b、齦下菌斑:位于齦緣下的菌斑(齦溝和牙周袋內),以兼性厭氧菌為主。附著性齦下菌斑:附著于牙面上,以G+球菌、輕鏈菌、血鏈菌為主。非附著性齦下菌斑:不附著于牙面或牙根上,卻與齦溝上皮和結合上皮接觸,以G-厭氧菌為主,其代謝產(chǎn)物可引起牙周組織炎癥。第三十九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三、牙菌斑的成分細胞成分細菌蛋白質非細胞成分糖脂肪無機物第二節(jié)牙菌斑與生物膜第四十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第三節(jié)口腔正常菌叢第一章口腔微生物學第四十一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一、口腔正常菌叢

口腔正常菌叢的來源和成立菌叢的類型第三節(jié)口腔正常菌叢第四十二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一、概念★口腔正常菌叢是指健康人口腔中由暫居菌群、常居菌群、固有菌群所形成的復雜菌叢。第四十三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二、正常菌叢的形成

與宿主的年齡、飲食習慣、咀嚼器官的健全有密切的關系;剛出生的嬰兒口腔內無菌,出生后6h有少量的細菌,6-10h口腔內細菌快速增多;老年人咀嚼器官老化,牙齒脫落后口腔內血鏈菌和變鏈菌的數(shù)量明顯減少,無牙頜中檢不到這兩種細菌;(是與牙有親和力的細菌)老年人戴義齒后口腔內菌群恢復正常。第四十四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

固有菌叢增補菌叢暫時菌叢菌叢的類型第三節(jié)口腔正常菌叢第四十五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固有菌叢:存在于口腔內,數(shù)量大于1%的菌叢。主要分布于齦上菌斑和舌表面,主要為兼性厭氧菌和厭氧菌,如鏈球菌、放線菌、奈瑟菌等,宿主的食物殘渣為主要營養(yǎng)來源。增補菌叢:口腔內常居的數(shù)量低于1%的菌叢,在生理、病理條件下可轉變成固有菌叢。暫時菌叢:食物和飲水中的過路菌暫時存在于口腔中,一般不引起口腔疾病,但是可引起其他器官疾病,如腸炎等。第四十六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二、口腔正常菌叢成員門(Phyla):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厚壁菌門(Firmicutes)梭桿菌門(Fusobacteria)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螺旋體門(Spirochaetes)柔膜菌門(Tenericutes)第三節(jié)口腔正常菌叢第四十七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口腔正常菌叢成員(一)鏈球菌屬分布:廣泛存在于人和動物體內內,多為口腔正常菌叢;一般生物學特性:G+球菌,直徑0.7-0.9um,鏈狀或成對排列;

第四十八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鏈球菌電鏡結構第四十九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α-溶血性鏈球菌:在菌落周圍有一狹窄的草綠色溶血圈,又稱草綠色鏈球菌,口腔內鏈球菌多為此型。β-溶血性鏈球菌:在菌落周圍有一寬的透明的完全溶血圈,生膿鏈球菌屬此型,又稱為溶血性鏈球菌;γ-溶血性鏈球菌:在菌落周圍無溶血現(xiàn)象,口腔內少有此菌,又稱為不溶血性鏈球菌。分類:根據(jù)血瓊脂板上的生長情況分三類。第五十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β-溶血鏈球菌菌落形態(tài)α-溶血鏈球菌菌落形態(tài)第五十一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1.口腔鏈球菌屬是一群有各種各樣特性的口腔鏈球菌屬,主要包括變異鏈球菌群、中間鏈球菌群、口腔鏈球菌群和

唾液鏈球菌群四個菌群。(1)、變異鏈球菌群一般生物學特性:G+球菌,直徑,鏈狀排列。在MS瓊脂平板(輕唾瓊脂培養(yǎng)基)上菌落呈淡藍色,嵌入瓊脂,質硬,菌落表面粗糙。第五十二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

致病性:是公認的主要致齲菌。機制:⑴變鏈菌的胞壁表面物質在細菌黏附、聚集和對牙表面的定植中起重要作用;⑵變鏈菌產(chǎn)生的酶在糖代謝中起主導作用(糖代謝的終末產(chǎn)物主要是乳酸,菌斑內pH為,促進了菌斑酸化和釉質脫礦);

第五十三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葡萄糖基轉移酶(GTF)

GTF-I:能合成不溶性葡聚糖(α-1,3-糖苷鍵)

GTF-sd:能合成水溶性葡聚糖(α-1,6-糖苷鍵)

GTF-si:兩者果糖基轉移酶(FTF)蔗糖果聚糖(水溶性果聚糖/不溶水果聚糖)蔗糖酶蔗糖葡萄糖+果糖葡聚糖酶(右旋糖苷酶)葡聚糖葡萄糖+異麥牙糖

細菌黏附細菌營養(yǎng)第五十四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致病性變鏈菌群的產(chǎn)酸能力和耐酸性在菌斑酸化和釉質脫礦中起作用;細菌黏附、聚集、定植;糖代謝起主導作用。第五十五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2).唾液鏈球菌群一般生物學特性:直徑0.8-1.0um,G+球菌,鏈狀排列分布:廣泛分布于舌表面致病性:實驗發(fā)現(xiàn)此菌群可引起齲,但對人類無致齲性。第五十六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3).咽峽鏈球菌群一般生物學特性:G+球菌,鏈狀排列,在MS瓊脂平板上的菌落呈花瓣樣,淡藍色。分布:齦溝和齦上菌斑。致病性:引起口腔感染性疾病,分泌透明質酸酶,使組織破壞引起膿腫。第五十七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4).輕鏈球菌群1)血鏈菌一般生物學特性:直徑,G+球菌,長鏈狀排列,在MS瓊脂平板上呈光滑型和粗糙型兩種菌落形態(tài)。致病性:是牙菌斑中的先鋒菌,但無致病性,可拮抗牙周炎致病菌的生長,屬牙周健康有益菌。第五十八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2)輕鏈球菌一般生物學特性:是牙菌斑、舌、唾液、頰粘膜和齦溝中的常居菌。致病性:不清第五十九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3肺炎鏈球菌一般生物學特性:G+球菌,柳葉刀形,雙球或短鏈狀排列,有包囊。α-溶血型第六十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2.生膿鏈球菌棲息于上呼吸道和皮膚;引起化膿性炎癥。第六十一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致病性:由于其胞囊(莢膜)的多糖可以阻止肌體的吞噬作用,故可引起肺炎、慢性支氣管炎、中耳炎、上頜竇炎。主要引起大葉性肺炎,約占細菌性肺炎的80%。第六十二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二)葡萄球菌屬1.金黃色葡萄糖球菌(1)一般生物學特性:直徑0.4-1.2um,G+球菌,葡萄樣排列,血瓊脂平板上呈黃色或金色菌落。第六十三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2)致病性:可產(chǎn)生凝固酶和腸毒素,引起表皮感染、創(chuàng)口感染以及口腔粘膜感染。第六十四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2.白色葡萄糖球菌(1)一般生物學特性:G+球菌,葡萄樣排列,在血瓊脂平板上呈白色菌落(2)致病性:為皮膚表面的常居菌,機會致病菌,可引起尿路感染等。第六十五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三)奈瑟菌屬1.包括兩種致病菌:淋病奈瑟菌:又稱淋球菌,是淋病的致病菌腦膜炎奈瑟菌:又稱腦膜炎淋球菌,是腦膜炎的致病菌第六十六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2.三種無致病性的口腔常居菌A.種類:干燥奈瑟菌、微黃奈瑟菌和粘液奈瑟菌B.一般生物學特性:直徑0.6-1.0um,G-球菌,成對排列,可形成四聯(lián)球菌,有纖毛,不運動,有莢膜C.分布:廣泛存在于成人的口腔中第六十七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D.致病性致齲性:與血鏈菌一起最早定植于牙面,存在于牙菌斑的外層和早期牙菌斑中,在菌斑中具有雙向作用,可以蔗糖為底物進行糖酵解產(chǎn)生乳酸,促進齲齒的發(fā)生,也可以降低其他菌產(chǎn)生的乳酸成弱酸或揮發(fā)酸,從而減少菌斑的致齲能力,目前認為該菌無致齲能力;口腔感染:奈瑟菌可以在牙齦病、牙周炎、口腔感染中被檢出,但無致病性。第六十八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四)乳桿菌屬1.一般生物學特性:G+桿菌,細長或圓棒狀,以葡萄糖為底物產(chǎn)生乳酸2.致病性:屬口腔正常固有菌叢(1%),由于其具有強的耐酸能力,并可以葡萄糖為底物產(chǎn)生乳酸,故可促進牙釉質和牙本質脫礦,在深齲的發(fā)展中起重要作用。在流行病學檢查中以此菌為“齲標志菌”。第六十九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六)丙酸桿菌1.一般生物學特性:G+桿菌,多種形態(tài),30-37℃生長迅速,菌落可呈白、灰、紅、黃等色,發(fā)酵產(chǎn)物主要為丙酸。2.致病性:未發(fā)現(xiàn)其與口腔疾病的聯(lián)系,但在皮膚引起機會感染,是面部痤瘡的致病菌。第七十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七)放線菌屬1.口腔中常居的放線菌為伊氏放線菌、內氏放線菌、粘性放線菌、溶牙放線菌2.生物學特性:G+菌,無芽胞,菌體一端呈球狀隆起,另一端呈分支狀或棒狀,呈T、V、Y形,發(fā)酵產(chǎn)物為甲酸、乳酸、琥珀酸等。3.致病性:是人類口腔常居菌叢,有的放線菌在齲病發(fā)生中的細菌的聚集、菌斑的形成中起作用,有的放線菌的致病性尚不清楚。第七十一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八)擬桿菌屬1.擬桿菌屬:包括脆弱擬桿菌、卟啉單胞菌和普氏菌三個亞種2.一般生物學特性:G-短桿菌,長短不一,呈多形性,絕對厭氧菌,無芽胞。第七十二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3.致病性:脆弱擬桿菌能引起創(chuàng)口感染、牙源性感染等內源性感染牙齦卟啉單胞菌可破壞牙周組織致牙周炎牙髓卟啉單胞菌可致根周膿腫和牙周炎中間普氏菌是公認的牙周病致病菌第七十三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五、其他微生物群(一)螺旋體、支原體、病毒1.內毒素是螺旋體的主要致病因素,可是急性壞死性潰瘍性齦炎和奮森咽峽炎的主要病因。第七十四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一期梅毒(上唇硬下疳)第七十五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2.支原體在口腔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尚不明確菌落特征:“油煎蛋”狀菌落第七十六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3.DNA病毒A.人類乳頭瘤病毒:核衣殼呈直徑為50~55nm的球形,無包膜。40%的正常健康人的口腔中存在,男性占優(yōu)勢,可引起口腔鱗狀乳頭瘤和疣。第七十七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B.皰疹病毒:I型單純皰疹病毒可引起口腔面部病損;多見于6個月~2歲的嬰幼兒,易發(fā)生HSV-1的原發(fā)感染。HSV-1最常引起腰部以上的皰疹。第七十八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第七十九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II型單純皰疹病毒可引起生殖器病損:原發(fā)感染多發(fā)生于性生活后,主要引起生殖器皰疹;原發(fā)性生殖器皰疹約80%由HSV-2引起,少數(shù)由HSV-1所致。第八十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C、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沿三叉神經(jīng)分布的帶狀皰疹小兒患水痘:好發(fā)年齡為3~9歲,多在冬春季流行。約經(jīng)兩周潛伏期全身皮膚出現(xiàn)丘疹、水皰,并可發(fā)展為皰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軀干比面部和四肢多。水痘一般病情較輕。但在細胞免疫缺陷、白血病或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的兒童可表現(xiàn)為重癥,甚至危及生命。成人患水痘:20%~30%并發(fā)肺炎,一般病情重,病死率亦高。孕婦患水痘:表現(xiàn)亦較嚴重,并可引起胎兒畸形、流產(chǎn)或死產(chǎn)。第八十一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第八十二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帶狀皰疹常發(fā)生于身體的一側,以軀干中線為界。好發(fā)部位為胸、腹和面部如侵犯三叉神經(jīng)眼側枝,可波及角膜引起角膜潰瘍甚至失明。第八十三頁,共九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4.RNA病毒:柯薩奇病毒A可致“手-足-口”?、俦静∫荒晁募揪砂l(fā)生,但以夏秋季節(jié)為多見②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