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下水道管渠空間處理城市污水的探討_第1頁
利用下水道管渠空間處理城市污水的探討_第2頁
利用下水道管渠空間處理城市污水的探討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利用下水道管渠空間處理城市污水的探討利用下水道管渠空間處理城市污水的探討摘要:表達了利用下水道處理污水技術的理論根底及國內外研究現狀;利用下水道處理污水是正在不斷得到研究應用和開展的污水處理新技術,具有投資省,操作簡單等優(yōu)點,是適合我國國情,尤其適用于我國廣闊中小城鎮(zhèn)的實用技術,具有廣大的應用前景。關鍵詞:下水道管渠空間城市污水污水處理

一、污水在下水道內輸送過程中的水質變化

目前普遍的看法是:城市污水排放系統(tǒng)由污水收集系統(tǒng)〔排水管網〕和污水處理系統(tǒng)〔污水廠〕兩局部組成,而且各自的功能劃分十清楚確,排水管網的主要功能是收集與輸送污水,而污水廠那么起到了凈化污水的作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開展,人們對污水排放系統(tǒng)各局部的功能和各自扮演的角色有了更深的認識,排水管道將污水收集并輸運到污水處理廠的同時,其內部的污水在管道內還進行著復雜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變化過程,這些過程的發(fā)生不僅影響了排水管道的輸送效率,而且直接影響污水處理廠的進水水質。

實際上,污水排放系統(tǒng)對污水的凈化作用并不是從污水達到污水處理廠才開始的,自污水進入污水管網的那一刻開始,污水排放系統(tǒng)對污水的凈化就已經開始了,污水管網對污水處理廠來說,其作用不僅僅只是一個“中轉運輸站〞,它同時也扮演著一個巨大的中間反饋器的角色,對一些污水管道內沉積的淤泥以及附著在管壁上的生物膜的測試說明,下水道管渠外表、管底沉積淤泥和污水中已經存在了大量高活性的微生物,管渠污水中的微生物不斷發(fā)生著細菌增殖、適應及選擇等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并在原污水中不斷誘導出活性很強的微生物群落。

二、國內外對下水道內污水水質變化的研究

Nielsen在實驗室中研究了自然狀態(tài)下不同溫度時下水道污水中糖類、乙酸、蛋白質、SCOD及COD等的變化,結果發(fā)現這幾種物質的含量與組成變化較大,且這幾類物質的轉化過程根本上遵循高活性的零級反饋模式。

Raunkjaer在一段5km長的重力下水道內以BOD作為考察指標,對下水道污水中BOD的變化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說明,25℃時,生活污水在下水道內流行時,其BOD清除率到達了30%~40%.Kaijun在1995年分別在不同的反饋器內模擬了下水道內的好氧、微氧條件,經20天的試驗結果說明,在反饋開始1~2天內有機物的降解速率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降解速率遵從零級反饋模式,在隨后的18天里有機物的降解速率才逐漸降低并接近一級反饋。

以色列科技學院的M.Green等人在1985年采用SBR生物反饋器模擬了DANREGION的污水管道處理系統(tǒng),該污水管網覆蓋人口超過100萬,每天的污水量近300,000m3,污水主干管呈U型,管徑600~2100mm,總長37km,污水在排水管道內的平均停留時間超過10h.研究人員通過增加一條8km長的壓力管提供活性污泥回流以保證下水道系統(tǒng)內足夠的微生物數量,通過在排水管道的適當位置進行曝氣以保證下水管道內有充足的溶解氧。這樣,整個環(huán)狀管網系統(tǒng)就成為了“分段進水推流式好氧污水處理裝置〞。試驗結果說明,該系統(tǒng)能夠充沛利用分段進水反饋器和推流式反饋器的優(yōu)點,其COD清除率到達了79%~80.8%,BOD的清除率到達了85%~93%,最終出水BOD低于25mg/L.通過經濟分析可知,利用重力式管道系統(tǒng)處理污水的基建投資比普通活性污泥法要節(jié)省50%以上。

Ozer和Kasirgal也在1995年進行了利用下水道微生物處理生活污水的模擬試驗研究,在供應充足的空氣條件下試驗了相同水質的生活污水在不同管徑污水管中到達相同清除效果時所需管長。根據Ozer和Kasirga所提供的試驗數據,我們可以得到圖1和圖2;其中圖1是在不同管徑的污水管中到達相同的處理效率時所需管道長度間的關系,圖2為在確定的處理效率條件下,在不同管徑污水管進行試驗時的反饋速率。

根據圖1和圖2,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在好氧條件下利用下水道空間處理污水,在相同的流速下,使同樣水質的污水到達相同的清除效率,小管徑的污水管所需的管長明顯小于大管徑所需的管長,在小管徑的污水管中發(fā)生的生化降解速率更快,也就是說小管徑的污水管比大管徑的污水管具有更高的處理效率。

分析其原因,在小管徑的污水管中,潤周/過水斷面積之值較高,也就是在小管徑的污水管中,單位體積的污水能夠接觸更多的微生物,生化反饋速率更高,隨著管徑的加大,在相同的條件下污水取得同樣的清除效果所需的停留時間將延長。由圖2我們還可以看出,管徑越大,反饋過程中下水道內的物質降解速率更接近0級反饋模式而不是1級反饋模式,隨著反饋的進行,有機物濃度降解到一定程度,下水道內發(fā)生的生化反饋越來越向一級反饋模式靠近,根據米門方程可知,下水道處理污水的限制性因素不是污水中的有機物濃度,而是下水道內的生物量。

陳輔利等人曾采用在排水明渠內放置特制載體的形式增加溝渠中的微生物量以加快明渠污水反饋速度的方式進行了試驗,并分別在實驗室和某天然河渠內對溝渠處理污水的工藝、效率、抗沖刷能力等進行了試驗,該試驗結果說明在1.5h內COD清除效率可以到達80%以上。

[1]

[2]

下一頁

黃方等人那么通過在管道前端設置高負荷生物接觸氧化池的方式進行了管式活性污泥法的模擬試驗。試驗結果說明:只要使管道內保持一定的微生物濃度及溶解氧,城市污水可在管道內能夠得到較好的凈化。

王西聘那么利用固定化細胞技術進行了下水管網系統(tǒng)凈化污水的模擬試驗,通過比擬研究了厭氧、好氧、厭氧-缺氧-好氧以及缺氧-好氧4種工藝凈化生活污水的效果。實驗結果說明,在管網系統(tǒng)中設置固定化細胞,施以適當的人工曝氣,保證污水在管道內一定的停留時間的工況條件下,可使污水中的COD清除率大于60%,出水COD和SS均到達國家污水綜合排放規(guī)范的二級規(guī)范。

三、結論

目前,我國中小城鎮(zhèn)的污水排放量約占全國污水排放總量的一半以上,隨著“十一五〞國家政策向中小城鎮(zhèn)和農村地區(qū)的傾斜,未來我國中小城鎮(zhèn)建設將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開展,生活污水和工業(yè)廢水的排放量也會以數倍、甚至十幾倍的速度增長,這勢必加劇我國水環(huán)境的惡化程度。中小城鎮(zhèn)和大城市在水系上是相通的,中小城鎮(zhèn)的污水治理工作做不好,大城市污水處理即使到達一個很高的水平,水環(huán)境的質量也不會有明顯的改善。因此,要改善我國水環(huán)境污染和惡化的狀況,愛護我國緊缺的水資源,除了要刻不容緩地對大城市的污水進行處理外,中小城鎮(zhèn)污水也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由于中小城鎮(zhèn)和大城市經濟開展水平、排水體制、根底資料、融資渠道等有很大的差別,所以不可能也不應該把大城市的污水處理工藝、技術裝備等搬用到中小城鎮(zhèn)中去。

示例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這一區(qū)域人口到達2.1億,中小城鎮(zhèn)分布面相當廣,污水排放零散,不利于污水的集中處理,且目前對這些污水進行處理所需的技術和資金都比擬不足,如果能夠開發(fā)出簡易、高效、低能耗的污水處理工藝,就能夠利用較少的投資削減大量的污染負荷,在有限的經濟條件下有效地控制水環(huán)境污染。

由于城市污水管道的管徑大,管道長,污水在其中有相當長的滯留時間,如果能夠采用適當的技術措施增加管道內的微生物量和溶解氧的濃度,利用下水道空間處理污水是完全可行的。

與傳統(tǒng)的污水處理技術相比,利用下水道處理污水的經濟性是顯著的,它不占地、不需建污水廠或只需建小規(guī)模污水處理廠,其投入主要在下水道微生物的維持及某些管段的強化通風上,其經濟性也是比擬顯著的。

該技術具有簡易高效、投資省、能耗低及管理方便等優(yōu)點,對目前尚未建污水廠的中小城鎮(zhèn),可以在有限的資金投入情況下改善水環(huán)境污染狀況,并且有利于減小今后新建污水處理廠的規(guī)模。對于那些已建有污水處理廠的城鎮(zhèn),那么可用以緩解污水廠超負荷運轉的壓力。該工藝是適合我國國情的污水處理新技術,無論是在經濟效益還是環(huán)境效益上均有較大的優(yōu)勢。

參考文獻

[1]M.A.Warith,K.KennedyandR.Reitsma,Useofsanitarysewersaswastewaterpre-treatmentsystemsWasteManagement199818

[2]J.Vollertsen,T.Hvitved-Jacobsen,Z.UjangandS.Abdul-Talib,Integrateddesignofsewersandwaste-watertreatment.2022Wat.Sci&Tech.Vol.46,№。9

[3]Cao,Y.S.andAlaerts,G.J.Aerobicbiodegradationandmicrobialpopulationinachannelwithsuspendedandattachedbiomass.Wat.Sci&Tech.,1995,Vol.31,No.7

[4]RaunkjaerK,Hvitved-JacobsenT,NielsenPH.Transformationoforganicmatterinagravitysewer.Wat.Env.&Res1995;Vol.67№。2.

[5]kaijunW.zeemanG.lettingaG.Alterationofsewagecharacteristicsuponaging.Wat.Sci&Tech.1995;Vol.31.№。7.

[6]M.Green,G.ShelefandA.Messing,UsingtheSewerageSystemMainConduitsforBiologicalTreatment1985Wat.Res.Vol.19№。8

[7]OzerA,KasirgaE.Substrateremovalinlongsewerlines.Wat.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