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蘇洵_第1頁
唐宋八大家之蘇洵_第2頁
唐宋八大家之蘇洵_第3頁
唐宋八大家之蘇洵_第4頁
唐宋八大家之蘇洵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PAGE4唐宋八大家之蘇洵01始發(fā)憤-康震百家講壇講稿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有幾對名垂后世的文學世家,例如三國時期曹操、曹丕和曹植的三曹父子;宋代蘇洵、蘇軾、蘇轍的三蘇父子;以及明朝公an派的三袁兄弟(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其中三蘇父子均位列唐宋八大家,成就最高、名氣最大。在三蘇中,大蘇蘇軾的文學成就最高,最為...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有幾對名垂后世的文學世家,例如三國時期曹操、曹丕和曹植的“三曹”父子;宋代蘇洵、蘇軾、蘇轍的“三蘇”父子;以及明朝“公an派”的“三袁”兄弟(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其中“三蘇”父子均位列“唐宋八大家”,成就最高、名氣最大。在“三蘇”中,“大蘇”蘇軾的文學成就最高,最為后世所熟知;“小蘇”蘇轍官做得最大,成就斐然;而他們的父親“老蘇”,在名氣上則稍顯遜色,但蘇洵在文學發(fā)展史上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創(chuàng)作的《六國論》等名篇,傳之后世,謂之經(jīng)典。那么蘇洵是怎樣的一個人?他又是如何培養(yǎng)出了兩位杰出的兒子的呢?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康震教授,為您講述系列節(jié)目《唐宋八大家》之蘇洵第一集《二十七,始發(fā)奮》,敬請關(guān)注?!究嫡稹刻K洵的名氣很大,在很大程度上其實并不是因為“唐宋八大家”的原因,是因為另外兩個原因。第一,他是蘇轍和蘇軾的爸爸。他這個爸爸,培養(yǎng)了兩個非常杰出的兒子,父名因子貴而顯。第二個原因是他上了《三字經(jīng)》了。我們知道在《三字經(jīng)》里邊有這么一段話:“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薄度纸?jīng)》說蘇洵到二十七歲才開始發(fā)憤讀書,他那么大歲數(shù)了,他還知道后悔要讀書,你們這些小的,早早地就應(yīng)該立志讀書。他變成一反面教材了,浪子回頭金不換。那我們就在想一個問題:這不對,如果蘇洵是一個浪子回頭金不換的這么一個形象的話,這么一不靠譜的、不長進的父親,怎么會培養(yǎng)出兩個這么優(yōu)秀的兒子呢?這邏輯關(guān)系不順。再者說了,這么優(yōu)秀的兩個兒子,怎么會就有一個不長進的父親呢?這倒推也推不過來,所以此事頗值得琢磨,還得從頭說起。這蘇家,眉山蘇家是大姓,望族。蘇洵的前面還有兩個哥哥,一個叫蘇澹,一個叫蘇渙,哥倆兒都中了進士,厲害吧。蘇澹英年早逝,蘇渙后來中了進士做了官,在當?shù)赜绊懛浅4?。什么叫影響非常大?因為蘇渙中了進士的那一刻起,他當時中進士的時候,街上、他們家里頭都擠滿了人,就圍觀他。他的中進士和到外地做官,對眉山此地讀書的風氣、考科舉的風氣、考中科舉做官的風氣,有極大的影響,他等于改變了當?shù)氐囊粋€社會風氣。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蘇洵十八歲的時候讀書,你注意,蘇洵在十八歲的時候讀書考過一次進士,沒考中。大家說沒考中這個很常見,古代科舉進士那么難考,哪能一次就中呢。他問題是考了一次之后,不考了。不但不考了,哥們兒不讀了,不讀書了。這怎么回事?你說這倆哥哥都挺好的,怎么到了小三這兒,他就不讀書了呢?最奇怪的是他爸爸蘇序也不著急。同村人說:你兒子天天擱外頭游山玩水、游蕩不歸,不管管他?讓他跟兩個哥哥學習。別人問他的時候,他笑而不答,對他這個兒子是縱而不問。問急了他說一句:“非憂其不學也”,我從來不會為他讀書的事?lián)摹SX得很奇怪了,怎么回事?于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蘇序?qū)δ莾蓚€兒子督責有加,要求很嚴格。一邊緊來一邊松,這原因何在呢?說起來很奧妙,其實也很簡單。第一,蘇洵讀什么書?他兩個哥哥讀什么書?在宋代要考科舉,那就得讀“聲律記問之書”。什么意思?第一,你得考詩賦,得學會寫詩,寫有韻之文,得寫駢體文。這個東西蘇洵一輩子都不擅長,就是這塊敲門磚,他拎不起來,他不擅長寫這種韻文和詩賦。第二,“記問之學”得死記硬背,這他也不擅長。所以他是有原因的,他不是真的不讀書,而是這一類的書他讀不了,他不愛讀。他父親蘇序知道他這兒子絕頂聰明,真要讀書,必是大才。但是現(xiàn)在的考試體制把他給限制了,所以他現(xiàn)在游蕩不回,他現(xiàn)在天天游山玩水的。但是他知道他這兒子心里有數(shù),將來一旦要開始讀書的話,那必有不同凡響的表現(xiàn),所以他縱而不問。這還有第二個實際的問題,還有一個原因,其實是跟蘇序的個性有關(guān)。你想,這什么爸爸有什么兒子。蘇序這個人個性極為不同尋常,他不愛讀書、樂善好施。曾鞏后來在給蘇序?qū)懙哪怪俱懤镞呌羞@么一句話:“讀書務(wù)知大義,為詩務(wù)達其志而已,詩多至千余首?!薄枴顿浡毞絾T外郎蘇君墓志銘》(蘇序)就不愛讀書,到晚年寫了很多書。曾鞏有說這老人家讀書只求了解個大概意思,寫詩只不過是抒發(fā)性情。換句話說,他是好讀書,他不求甚解。什么叫“不求甚解”?就是觀其大略而已,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行了,不做死學問、不讀死書、不死讀書。我剛才不是說了嗎,這種性格特點,在蘇洵的身上得以反映出來。所以知子莫如父,就知道這兒子像自己,聰明、不讀死書。蘇序這個人性格放達,心大。蘇渙那個兒子不是考中進士了嗎,按道理考中進士,這是多大的事。兒子要是回來的話,那不是家里頭得置辦酒席,得舉行隆重的儀式。朝廷還會把相關(guān)的文件、相關(guān)的一些物品,比方說詔書、封誥等等,有一些獎勵性的東西,都得寄回家里來。當時鄉(xiāng)里頭還有另外一姓程的大戶人家,人家兒子也中進士了,置辦得非常地齊整,人家老程還問他說:老蘇,你得好好準備準備,這是大事。他說:沒事沒事,喝酒去。那天下午蹲在村頭跟一老頭,倆人正喝酒呢,東西寄來了。寄來之后,一邊喝著酒,拿出來看了一會兒,看完之后塞到口袋里,把吃剩下的一塊牛肉,也塞到口袋里,交給他那小童說:你背著回去吧,我喝得有點高了,一會兒我騎頭驢,再接著回去。等回到村子以后,遠遠地看見那小童背了兩個口袋,口袋里裝的是朝廷給他的通知、給的證書,里頭各種各樣朝廷賞賜的物品,還有一塊牛肉。然后老蘇騎著一頭驢,在后頭醉醺醺地跟著。他(老程)說這哪是兒子中了進士,沒考中都沒這么慘呢。老程就說:你這也太不像話了。(蘇序說)沒事。蘇軾后來回憶說,我爺爺這行為,只有有識者才能認得出來他心里其實特高興,但是他對這形式的東西不在乎?,F(xiàn)在你知道了吧,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爺必有其孫。蘇軾后來這種放達的性格,那在他們家爺爺身上就看的出來。這也是一個原因,就是為什么蘇洵能夠這樣地暫時地放棄讀書,而他們家老爺子不著急?一類人?!井嬐庖簟砍錾诿忌酵?,又有兩個成功的哥哥,蘇洵的不務(wù)正業(yè)在當時飽受非議。蘇洵十九歲時娶了眉山另一個望族程家的女兒,已經(jīng)成家卻未立業(yè),直到多年后才二十七,始發(fā)憤。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放棄學業(yè)多年的蘇洵在二十七歲時突然開始發(fā)憤讀書?而他的人生又經(jīng)歷了怎樣的歷練呢?【康震】大家說那《三字經(jīng)》上不是說了嗎:“二十七,始發(fā)憤”,為什么到二十七歲,他突然提出要讀書呢?這里有個緣故:蘇洵的夫人程氏很有名氣,我們知道她教育蘇軾兄弟方面,她很有一套的。程氏人家的家是大戶,人有錢,嫁到蘇家來以后,慢慢地這錢,你想他樂善好施,都散得差不多了。(程氏)不埋怨,跟家里公公婆婆處得都很好,照料家里頭。人說你跟娘家打個招呼,打個電話,給送點錢來、送點糧食來,不也挺好嘛。不,絕不麻煩娘家,我既然嫁到你們家來,我就跟著你過苦日子。讓她唯一感到有點美中不足的是,這蘇洵天天不務(wù)正業(yè)、不讀書,擱外面瞎逛,游山玩水。但是人家不說,到二十七歲頭上,蘇洵有一天就問他夫人說:我覺著現(xiàn)在我要是再接著開始讀書還行,可是家里負擔這么重,沒人來經(jīng)營,這太浪費時間,你怎么想呢?你注意他這問法。二十七歲要放到現(xiàn)在,人家博士都讀了一半了,他二十七歲才說再重新開始讀書。這一方面說明他確實心里頭裝著這個事,第二也說明這是個很有能力的人。誰到快三十了,才開始重新讀書?“人過三十不學藝”,雖然二十七歲,沒到三十,但是你重新開始讀書,談何容易。說明咱有這能力。退,你也得退得很積極,積極地退回來。干嗎呢?要立言。這是讀書,光死讀書是不行的,前面說了,蘇洵就從來不是一個讀死書的人。那么這個活書是怎么讀的呢?他經(jīng)常跟兩個兒子,你注意,蘇洵是跟著兩個兒子一起讀書,一起討論的。這個我們很多在座的父母是做不到這一點的,我們把孩子一般就送到一個班里頭了,然后從此就老去班上接他,回來的時候,一般就是檢查孩子在班上做的答案,答案不對就克一頓。蘇洵是跟他的孩子們一起討論問題,討論什么問題呢?歷來的興廢成敗的動因。有一次,他們讀到當朝的大臣富弼的一篇文章,叫《使北語錄》,什么意思?這篇文章,富弼是這么講的,因當時北宋王朝受到遼國的侵略,那么富弼就寫篇文章給這遼國的君主,告訴他一個道理,說什么呢?說你不要天天再打仗了,我告訴你,打仗這個事情耗費國力,國家是吃虧的。但是為什么你的大臣總鼓勵你打仗呢?因為大臣鼓勵你打仗,他是想要立功的。所以凡是鼓勵你打仗的人,肯定是對他個人有利,但對國家是有害的。這個看法非常厲害,蘇洵就跟他兩個兒子說:你看人這文章寫得多好。兩個兒子說:確實我們覺得寫得好。突然他就問蘇軾說:那古人有沒有類似的想法?有沒有類似的說法?蘇軾腦子很快,說:有,漢武帝的時候有個大臣叫嚴安。(我們知道漢武帝的時候要打匈奴,嚴安就告訴漢武帝說:現(xiàn)在大臣們紛紛討論,說應(yīng)該出擊匈奴,輿論認為這是一件好事,但我認為這件事情對私人有利,不利于國家的長治久安。)蘇軾說:嚴安和富弼相比較來說,他道理已經(jīng)說到了,但是沒有富弼說得透。蘇洵一聽,說:你說得太好了。這時候蘇軾他們才十來歲,討論的是什么問題?是大問題,是戰(zhàn)略問題,是一種國家舉措對國家、對民眾和對那個只是鼓搗著想要打仗的人之間的關(guān)系問題。你看,這父親跟兒子之間討論的問題,跟我們想得完全不一樣。在蘇洵的指導(dǎo)下,蘇軾兄弟遍讀經(jīng)史百家之書,蘇轍后來回憶說:“惟我與兄,出處昔同。幼學無師,先君是從。游戲圖書,寤寐其中?!薄K轍《再祭亡兄端明文》“讀書猶記少年狂,萬卷縱橫曬腹囊?!薄K轍《初聞得校書郎示同官》什么意思?原來我跟我哥哥讀書的時候,我們只有一個老師,就是我父親。跟著我的父親,我們讀書,醒著和睡著的時候都在讀書。我們讀了萬卷之書,這書都在我們肚子里頭,晴天到了,太陽出來了,我們把肚皮晾開,曬一曬里邊的書。意思說讀得很多。所以蘇軾和蘇轍后來能成為大家,能在朝廷成為高官,那不是浪得虛名的,那是有真東西的。這真東西誰引導(dǎo)他們,給他們的呢?就是他們的父親蘇洵,蘇洵指導(dǎo)他們很快地進入成熟的寫作。你注意,我這兒指的是成熟的寫作,不是老寫什么《一件小事》這種東西,《我最熟悉的一個人》、《我很熟悉的又一個人》,你覺得這有意思嗎?蘇軾十來歲的時候,蘇洵指導(dǎo)他寫了一篇議論文《夏侯太初論》,里邊居然有這樣的經(jīng)典句子:“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無失聲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無變色于蜂蠆?!薄K軾《夏侯太初論》什么意思?這話你根本想不出來了:一個人最有勇氣了,膽子特大,大到什么程度呢?無所畏懼到什么程度?當他的面,價值千金的玉摔碎在地上,眼睛都不帶眨的,可是突然聽見一口破鍋給敲碎的聲音,嚇了一跳。還有一個人,看見猛虎,跟它搏斗,一點都不怕,叫一蜜蜂蟄了他一下,就叫了一聲。這什么道理?大河過了,小陰溝里翻了船了。知道嗎?十多歲的孩子能寫出這東西,最難得的是蘇軾一輩子都對這幾句話記憶猶新,后來他到密州做官的時候,寫了兩篇文章,還把這句子還拉進來,在里頭作為經(jīng)典句子。十來歲的孩子為什么能寫出這東西來?要不是千遍百遍的思想歷練和寫真的歷練,是寫不出來的。這不是模范作文,這是從小就能看出的成熟的思想和寫作的手法,這可不是鬧著玩的。而且蘇洵還教導(dǎo)他兩個兒子寫《春秋論》、《孟子解》、《論語略解》、《孟子解二十四章》。剛才說了,讓他們寫這一類的文章,散文這是可以的,但是也得寫對經(jīng)典的理解。那換句話說,一十來歲的孩子,天天讓他寫:你對《論語》的看法、你讀《論語》的感想、你讀《孟子》的感想,你注釋《論語》,你注釋《孟子》。這種教育,他不成材都很難。他為什么能這么教育呢?因為蘇洵經(jīng)過了二十年的科舉考試的那種應(yīng)試的讀書和寫作,又轉(zhuǎn)向了自由的思考和讀書的階段,他太了解一個人應(yīng)該讀什么書?怎么讀書?讀書的方向是什么?怎么樣子讀書你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思想者、獨立的寫作者?才能成為真正的對這個社會有用的人?【畫外音】悠居眉山期間,蘇洵與兩個兒子一起讀書、共同思考,在教育兒子的同時,自己的學問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在中國古代,科場得意、仕途坦蕩,是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志。所謂“學而優(yōu)則仕”,是每個讀書人內(nèi)心的期望。蘇洵也一樣。盡管未能科舉成名,但他飽讀圣賢之書,胸懷天下,是真正有政治抱負的人,他對“治國平天下”也有期待,那么他將從哪里求取功名?他的仕途之路又是如何開啟的呢?【康震】當然了,蘇洵閉門讀書十年之久,教育兩個兒子這么長時間,肯定不只是為了寫文章而寫文章,為了讀書而讀書。古人說得好,“立德、立功、立言”,治國、平天下,光立德、立言有什么用?還是得立功。所以仕途之道對于蘇洵,那是永遠不能忘懷的。尤其是這兩個兒子,他得給他們提供機會,同時也得給自己提供一個機會。機會在哪兒呢?機會當然在朝廷了。我們還都記得當年范仲淹領(lǐng)導(dǎo)的“慶歷新政”后來失敗了,“慶歷新政”過了十余年之久之后,當年參與“慶歷新政”的歐陽修等人又重新走上政治舞臺,這對蘇洵來講,是個好消息。特別是在這個時候,有一個他的生命當中的第一個貴人出現(xiàn)了,這就是當時到四川成都,也就是當時的益州做知州的張方平。張方平是個天才,過目不忘。張方平一到四川,就想尋訪賢能之人,有人告訴他說:有,眉山有個蘇洵,很厲害。張方平見蘇洵的第一眼的印象是此人比較沉靜,跟他一交談,發(fā)現(xiàn)此人博聞強記,再一看他的文章,了不得了,這太了不起了,你的文章,就像左丘明的《國語》,就像司馬遷的《史記》,就像賈誼的文章。張方平說:我要給你特殊的待遇。在他們家客廳專門設(shè)了個專座,每次來就坐這個座,別人不許坐,這個座是專門我跟你討論問題的,對他非常器重。蘇洵不但見了益州的知州張方平,還到當時四川的另外兩個城市,一個叫雅州,一個叫犍為,去拜訪當?shù)氐墓賳T,特別是雅州的知州雷簡夫。雷簡夫一見蘇洵,就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恨不得跪在他跟前,不是說他要求他什么,是真的發(fā)現(xiàn)了一個人才。他給張方平寫信說:了不得,這蘇洵是王佐之才、西南之秀,他能夠做帝王之師的。什么!您給他推薦做成都的學官,教育局局長?這太委屈他了,他是做帝王之師的人,您怎么能給他推薦這個。我告訴你,應(yīng)該給朝廷推薦更大的官,要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而五,您必須得始終推薦。雷簡夫太熱心了,他直接就給當時的翰林學士歐陽修寫了一封信,這信寫得特有意思,說蘇洵出身貧賤,我要讓他擺脫貧賤,我辦不到,但是我的能力是什么呢?我能發(fā)現(xiàn)這個人才,我沒法讓他擺脫現(xiàn)狀,但我能發(fā)現(xiàn)這個人。如果說我發(fā)現(xiàn)了這個人,但我不告訴你,那是我有問題。現(xiàn)在這么說,您是翰林學士,文章忠義天下,一代文宗,如果說我跟您都不知道有蘇洵這個人,我們倆都沒責任?,F(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這人了,我沒責任了,我把他推薦給您了,您不吭氣,也不推薦他,那全都是你的責任。這等于是將歐陽修一軍,但也就說明蘇洵這十余年的苦讀,確實是成效顯著。他真的是個人才,人見人愛,張方平推薦他,雷簡夫簡直恨不能給他抱起來,直接扔到朝廷里頭去。后來張方平接到雷簡夫的信很震動,而且他這個推薦蘇洵擔任成都學官的申請,朝廷遲遲不批復(fù),他最后跟蘇洵說:遠地不足成名。我們這地方太偏僻,引不起朝廷重視,你應(yīng)該去趟京城,你去找歐陽修。雖然我跟歐陽修不對付,但是就人才問題而言,你應(yīng)該去找他。我給他寫封信,極力地推薦你。正好這一年,宋仁宗嘉佑元年,朝廷開科考試,蘇洵決定帶他兩個兒子進京城去開封參加考試,順便遍訪群賢。后邊的事情其實大家都知道,蘇軾和蘇轍一考即中,后來又參加制科考試,又是雙雙考中。我們最關(guān)心的是他爸爸在京城里頭撈了個什么官做沒有?他的仕途道路怎么樣?我告訴你,特別有意思,我們下次再接著說。唐宋八大家之蘇洵02方九品-康震百家講壇講稿蘇洵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他不僅因為散文出眾而位列唐宋八大家,更因為他培養(yǎng)了蘇軾和蘇轍兩位著名的兒子。與兒子們的少年成名不同,蘇洵二十七歲才開始發(fā)憤讀書,在三十七歲時卻又科舉失敗,此后他放棄功名、幽居山里;閉門讀書??教育兒子。十余年間學問精進,創(chuàng)作了《六國論》等...蘇洵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他不僅因為散文出眾而位列唐宋八大家,更因為他培養(yǎng)了蘇軾和蘇轍兩位著名的兒子。與兒子們的少年成名不同,蘇洵二十七歲才開始發(fā)憤讀書,在三十七歲時卻又科舉失敗,此后他放棄功名、幽居山里;閉門讀書、教育兒子。十余年間學問精進,創(chuàng)作了《六國論》等一大批流傳后世的經(jīng)典政論文,他雖身處江湖之遠,卻一直心憂廟堂。在他年近半百之時,機會終于來臨,他得到了益州知州張方平的推薦,得以帶領(lǐng)蘇軾兄弟遠赴京城、求取功名?!叭K”父子首次赴京非常順利,蘇軾、蘇轍兄弟科場順利,而蘇洵得到了一代文宗歐陽修的稱贊和當朝宰相韓琦等人的親眼,這說明蘇洵獲得了當時政壇主流的認同,但認同和名氣不等于就能獲得官職,蘇洵只能等待。而夫人的突然離世卻讓“三蘇”父子只能匆忙回家。在回到了眉山老家后,蘇洵接到了朝廷的詔令,命他赴京參加選拔考試,本應(yīng)該欣喜赴京的蘇洵卻做出了拒絕的選擇,是什么讓蘇洵求仁得仁卻又起了他念。蘇洵的仕途之路究竟如何呢?宋英宗治平三年,即公元1066年,在仕途中掙扎半生又屢屢受挫的蘇洵,在八品官位上去世,享年五十八歲。歐陽修專門為蘇洵撰寫了墓志銘,以表他取得的成就和對國家的貢獻。作為蘇軾與蘇轍父親的蘇洵,是一位教子有方的稱職家長,作為北宋官員的蘇洵,是一位終身不得志的小官。但作為唐宋八大家的蘇洵,卻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我們該如何理解蘇洵的文章和蘇洵的成就呢?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康震教授,為您講述系列節(jié)目《唐宋八大家之蘇洵》第二集《五十一方九品》,敬請關(guān)注。蘇洵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他不但因為散文出眾而位列“唐宋八大家”,更因為他培養(yǎng)了蘇軾和蘇轍兩位著名的兒子。與兒子們的少年成名不同,蘇洵二十七歲才開始發(fā)憤讀書,在三十七歲時卻又科舉失敗,此后他放棄功名、幽居山里;閉門讀書、教育兒子,十余年間學問精進,創(chuàng)作了《六國論》等一大批流傳后世的經(jīng)典政論文。他雖身處江湖之遠,卻一心心憂廟堂。在他年近半百之時,機會終于來臨,他得到了益州知州張方平的推薦,得以帶領(lǐng)蘇軾兄弟遠赴京城、求取功名。那么,屢試不第的蘇洵在京城會有什么樣的遭遇?他的仕途之路又是怎樣開啟的呢?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康震教授為您講述系列節(jié)目《唐宋八大家》之《蘇洵》第二集《五十一方九品》,敬請關(guān)注【康震】:我們上一次說到蘇洵、蘇軾和蘇轍父子三人進京城開封,蘇軾和蘇轍是到開封去參加科舉考試,我們都知道他們倆考得很順利,考得也很不錯,蘇洵這一趟進京肯定不是參加考試的,那么他去干什么呢?他有他的門路,他一去之后就見到了歐陽修,他給歐陽修還寫了一封信。那么歐陽修早就聽說張方平對蘇洵的介紹,也看了他的文章,看了文章之后非常高興,覺得蘇洵的文章,他告訴蘇洵,說您的文章像荀卿子。是誰啊?像荀子的文章,這個評價可太高了,為什么呢?因為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如果說您寫一篇作文,我說您這作文寫得像孔子一樣,那這個評價就太高了。蘇洵認為,有四個人的文章是萬中不可得其一的,孔子、孟子、揚雄,還有韓愈。他就跟歐陽修說,說原來人家說我的文章像司馬相如,我不高興;還有人說我的文章像司馬遷,我覺得也就是那么回事,這倒不是因為我驕傲,而是我覺得他們說得不準??墒墙駜何覜]想到,您說我的文章像荀子,那真把我嚇壞了。但是他心里頭高興,為什么呢?因為歐陽修是當時的文壇的宗主,寫文章是第一把好手,代表朝廷的水平,那朝廷的水平說你像荀子了,那能不高興嗎?這就說明雖然他沒有功名,他沒有考中過科舉,但他的文章已經(jīng)得到了主流文壇的認同,所以他很高興。可是文章寫得好光高興這沒用,君子不但要讓他的言論流行于世,君子還應(yīng)該得其位,君子如果不能得其位,他的道就無法施行。歐陽修就把蘇洵介紹給當時的宰相韓琦和富弼,還特別地推薦蘇洵,說蘇洵這人第一他品德好;第二他這個人文章寫得好;第三他不但文章寫得好,而且這個人重行,就是說他也能做,就這三條,希望當時的宰相韓琦和富弼能夠接見他、重視他。歐陽修這么賣力氣,蘇洵你本人也不能歇著,他也給這些達官貴人們寫信,內(nèi)容無非就那么幾句,第一介紹自己;第二說自己如何仰慕對方;第三談?wù)勛约簩r政的看法。特別是對宰相富弼,因為我們知道這個富弼,他原來參加過范仲淹主導(dǎo)的“慶歷新政”,可是后來這富弼也不知道從“慶歷新政”的失敗當中汲取了個什么教訓(xùn),等到后來到了英宗執(zhí)政的時候,到了神宗執(zhí)政的時候,他就不再那么積極進取了,可能是吸取了一點失敗的慘痛教訓(xùn),蘇洵就給富弼寫信認為,您不能這樣,您得積極進取,恢復(fù)當年“慶歷新政”的時候您那股子血性。他就給他寫信鼓勵他,要能夠做一個稱職的宰相。我們知道蘇洵的文章寫得汪洋恣肆,有戰(zhàn)國縱橫家的風氣,所以那文章寫開之后,那是不把門的,寫好了上去之后,應(yīng)該說韓琦對蘇洵是比較器重的,在家里招待他,來了客人、來了朋友也讓他陪著吃飯,向朋友們介紹他。一時之間,由于有歐陽修的推薦和倚重,由于有韓琦這樣的器重,所以他的名氣一下就大起來了。當時在京城里頭,因為“三蘇”父子的到來掀起了一股狂潮,什么狂潮???大家都爭著想要看他們的文章,家家戶戶都流傳著他們的文章,流傳著他們的詩作,可以說一日之內(nèi)身價百倍,天下才子、各方少年紛紛仿效他們的文章,聲譽是相當?shù)馗?,聲勢是相當?shù)卮?,名氣是如日中天。還什么都不是呢,倆孩子不是還剛參加完科舉考試考得還不錯嗎?那你蘇洵還什么都不是,就是個布衣、是個白丁,名氣先哄起來了。你要說這是炒作,但是人家有真本事,人家能炒起來。這里頭有個問題,名氣是大了,熱度是夠了,雷聲特大,不下雨,??不干著急嗎?韓琦是對他挺器重的,但是什么呢?是重其言、禮其人,但不用其言,就是說什么呢?對他這個人很尊重,禮賢下士,對他寫的文章也很器重,但是他提的建議、他提的要求不怎么重視。那問題關(guān)鍵就是蘇洵說我文章寫得這么好,我人品這么好,我知行并重,我是不是能干點什么您看?能干點什么,慢慢再從長計議吧。所以這蘇洵就有點著急,因為他歲數(shù)大了,可是大家要知道官場上的事哪兒有那么容易啊?寫文章大家可以稱贊你,但是要給你個職位,你又沒有功名;你又沒有考過科舉;你又不是進士,哪兒那么容易呀?沒那么容易,雖然他名氣很大,剛進開封的時候是他求著見王公大人,到最后是王公大人都想見他,所以剛才說雷聲大,但就是不下雨。最關(guān)鍵的是這塊雨沒下,但別的地兒下雨了,為什么呢?這叫“屋漏偏逢連陰雨”,這時候他夫人去世了,他夫人突然去世了,這父子三人慌慌張張地趕緊、連跟朋友都沒道別,立刻就回去了?!井嬐庖簟浚骸叭K”父子首次赴京非常順利,蘇軾、蘇轍兄弟科場順利,而蘇洵得到了一代文宗歐陽修的稱贊和當朝宰相韓琦等人的青眼,這說明蘇洵獲得了當時政壇主流的認同,但認同和名氣不等于就能獲得官職,蘇洵只能等待。而夫人的突然離世卻讓“三蘇”父子只能匆忙回家。在回到了眉山老家后,蘇洵的人生又將面臨什么樣的選擇呢?【康震】:回到四川老家,正在他陷于苦悶之中的時候,朝廷來信了,來信讓他去干嗎呢?讓他考試。我們知道宋代和唐代要做官都有一系列的制度,就跟我們現(xiàn)在考公務(wù)員一樣。他這也是得考試,當時就給他來信,讓他要在舍人院就試,就是讓他去考試。十月份的時候,四川方面已經(jīng)給他打了招呼,等到十一月份的時候,他在眉山正式接到中央給他的詔令,要他去考試。到十二月初的時候,蘇洵就給宋仁宗寫了一封信,對不起,情領(lǐng)了,我不去。然后又給他的朋友雷簡夫和梅圣俞,這梅圣俞跟歐陽修是鐵哥們兒,文壇上的應(yīng)該說是當時的“雙壁”,寫信一說,他為什么不去。等到再過了半年以后,朝廷催促他說你趕緊來考試吧,他又再次聲明自己不愿意考試的原因。他為什么不愿意?其他人說你不是吃飽了撐的嗎?你不著急嗎?他給你個渠道你不去???就不去。理由如下:第一,俺有病。大家一聽你確實有病,你沒病你肯定就去了唄。他說我真的有病,他說您看我長期待在鄉(xiāng)下,今天突然被您召見,我身體不好,我年紀大了,這長途跋涉的我真有點受不了。再者說了,朝廷做官的人多了,像我這種水平的很多很多,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那意思說我就不攙和了,把機會讓給更年輕的同志。真的是有?。窟€真有點病,可這點病不足以阻止他不去參加這個考試,所以說病是假,說別的是真的。那大家說既然病不是主要的理由,那什么是主要的理由呢?不滿意這科舉考試的制度。我們前面說過,蘇洵這個人是不擅長于應(yīng)試的,他不善于寫有韻之文,他不擅長寫詩。哪兒像他那大兒子蘇軾,那一寫起詩跟水龍頭開開似的,讓考第幾名隨便,考第一也行,考第二也行,由他挑了。蘇轍雖然說寫詩不像他哥哥寫得那么好,但是這哥倆兒在這方面敲門磚的功夫是相當了得。他爸爸不行,他不滿意科舉考試。大家說那你這個不是參加科舉考試,為什么不去?底下說了這么幾條理由,他在給朋友的信里邊寫的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說現(xiàn)在我是衰朽之??,我都老了,而且我待在鄉(xiāng)下,應(yīng)該說我這吃飯還能管飽,我還真是犯不著為了這趟功名去參加這個考試,看那些考官的臉色。我想起我年輕的時候去開封參加科舉考試的情形,半夜三更、天寒地凍地等在東華門外,拿點干糧,鑼敲響了,然后排著隊魚貫而入,看著他們的臉色,小心翼翼謹慎地寫下文字,那時候我可以,現(xiàn)在哥哥我老了,我五十了,我不可能再像年輕人那樣,拿著自己的高貴的人格去給考官們蹂躪了。你細想想也是這么回事,五十歲了你參加自學考試,還老考不中,還接受別人的恥笑,朝廷恥笑你也就算了,你回到眉山,回到你們村,人家說你這么大年紀干嗎去了?就為進趟城嗎?不好看也不好聽。原來的話吃點苦也就算了,現(xiàn)在這把年紀難道讓那幫達官貴人們還再對我指指點點,給我提點問題,問得我再答不上來,這臉上多難看。而且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文滿天下,這是很關(guān)鍵的,大家都知道他文章寫得好,歐陽修都說他的文章像荀子了,韓琦老請他吃飯,那你這么大的名氣如果考砸了,那算誰的不對呢?所以這里邊就是你注意為什么講這一塊兒呢?就是知識分子在科舉考試的壓榨之下的那種非常難以言表的、微妙的心理,把一這么好的人才給壓成這樣了。還有一條他不滿意的,他不想去的是什么呢?他認為官府的、朝廷的拖沓的作風他根本受不了。他給歐陽修寫信說什么?說當初您推薦我那時候,給朝廷寫信那是什么時候了?那是在1056年的時候,可是現(xiàn)在都兩年過去了,這兩年過去了才想起我來,這都七百多天了,這朝廷也太拖沓了。然后他給歐陽修算了筆賬,他說您看,他現(xiàn)在給我下了詔書,然后我去參加考試,考完之后再等好多天,等完好多天之后,然后中間可能要給我安排個官職,然后安排官職期間我再等好多天,我等完好多天之后,這官下來了,下來了還有我滿意不滿意的呢,如果我覺得這不合適我,我又年紀大了,我想調(diào)整調(diào)整,再等好多天,如果都調(diào)整好了,一切都還順利呢,這好多好多天過去了,我也快走到生命的終點了,您覺著我當這官還有什么意思嗎?您拖成這樣,不就想拖得我都接不到通知了,你們也就都爽了嗎?這當然是給歐陽修發(fā)牢騷,這不是歐陽修在拖的,歐陽修很幫他的忙的,但是歐陽修當時不也不是宰相嗎?宰相是富弼和韓琦。歐陽修只有推薦的資格,他沒有這直接給你任命的資格。而且任命一個官員哪那么容易???還得考量各種各樣的關(guān)系,這又是一條。你看,病了,甭管是真病假病,反正是一托詞,就說明他對這事不積極。第二,考怕了,考煩了,年紀大了,不愿意因為考而受侮辱。第三,對(于)朝廷拖沓的作風,實際上是代表朝廷對自己不重視。還有一條也很致命,覺得朝廷對我不信任,你文章都看了,歐陽修都評價了,你們吹得都上了天了,怎么還要考我呀?這么說吧,如果說你們真的信任我,那你們就不用考了;如果說你們不信任我,我就在那兒考一天,你怎么就信我了?這道理還挺對的,你看,這幾條從蘇洵的角度來講,說得都還在理,特別是一個五十歲的人說出這話來,你還真不能不服。要不然人家文章寫這么多年沒白寫,論理人家是論得清楚的。最后就說,我為什么要做官?不是因為我窮,我吃得起。我做官是你們的榮幸,我不做官是你們的損失,你懂嗎你?這就是一知識分子的特殊的驕傲,其實心里特酸楚,你知道吧?很糾結(jié)。像把那紙“歘”一揪,揪成一團似的,你要給它再展開,上面不都有皺褶的痕跡了嗎?一顆受傷的心。誰讓他受的傷?制度,就制度讓他受傷了。那你說他要真沒水平怎么可以列入“唐宋八大家”里邊呢?“唐宋八大家”里頭他是惟一的一個沒有科舉經(jīng)歷的人,就是沒有考中進士的人。你要是連大學都沒上過,然后你名列到什么科學家里頭那得多難啊。你原來只是一修拖拉機的,最后成了物理學家了,你說誰相信這事???這咱打個比方就都能明白。你現(xiàn)在是因為知道蘇洵已經(jīng)是“唐宋八大家”了,所以你就覺得一切都是合理的,但是在那個時代底下,沒有進士這個名頭你就寸步難行,所以他發(fā)出這樣的埋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尤其他真的很優(yōu)秀?!井嬐庖簟浚禾K洵胸懷大志,有理想,有抱負,雖然大器晚成,但“治國、平天下”的豪邁卻未曾減過半分,在他年近半百之時,面對朝廷召喚他入圍選拔考試的詔令,本應(yīng)該欣喜赴京的蘇洵卻做出了拒絕的選擇,是什么讓蘇洵求仁得仁,卻又起了他念?蘇洵的仕途之路究竟如何呢?【康震】:去了倆孩子參加制科考試這結(jié)果我們也都知道,考得非常好,一個考了第三等,一個考了第四次等,這一會兒我們講蘇轍會講到這一塊兒,他(蘇洵)呢?等著呢,沒參加考試。韓琦說算了,別考了,這老頭都這樣了,還考?給一官,忒小點,秘書省的校書郎。我們原來說過這個官,大家特熟悉、對這個官,秘書省校書郎是什么呢?秘書省那就屬于國家高等研究院或者是高等皇家圖書館里的助理研究員,九品。五十一了,咱說“二十七、始發(fā)憤”,過了二十四年以后,給一九品,五十一,九品。他那倆兒子五十多歲的時候那都是高級官員了,部級干部了,那到后來像他二兒子蘇轍后來都做到副宰相了,他爸爸九品。七品是芝麻官,你把芝麻劈了一半是八品,那再三分之一那不就九品嗎?忒慘點兒,你說他心里能高興?你還不如什么都別給他,保持一個名士的氣節(jié)。給了,這玩意兒就不好辦了。我說這話是蘇洵自己都意識到這個問題,為什么呢?他說原來我是一介名士,我跟你官員之間沒有上下級關(guān)系,你知道嗎?你對待我的時候是以賓客之禮相待。這個我們知道中國古代的帝王跟知識分子的關(guān)系很微妙,你比方說孔子和孟子都周游列國,見了很多的君王,那你待之以禮呀,臨走的時候你得給人送點錢、送點大米、送點牛肉啊,饋贈給他,還得是按規(guī)矩來。古代的時候有一個讀書人挺有學問的,挺有見解的,去見一個王,王說來來來,到我跟前來,那人說干嗎呢你?你到我跟前來,沒規(guī)矩。知道什么是道嗎?道要高于你的勢。但是你這是因為你那會兒沒在他那個體系里頭,你跟他沒有上下級關(guān)系,你說破天去,他也不搭理你,他還尊重你。現(xiàn)在完了,原來本來在韓琦、富弼、歐陽修這些人跟前,那后背上還有根桿兒能撐著,那就是我的“道”,我的那種不服之氣,我那種君子的“威武不能屈”的氣,但現(xiàn)在你成了人上下級關(guān)系,你在人跟前怎么辦?你拿人俸祿了。人家說,去,給我寫個稿去。你說不寫。不寫工資關(guān)系給你斷了,九品都沒了,到十品去,那你怎么辦?就是說你這個東西,他不是個有沒有氣節(jié)的問題,是你必須遵守規(guī)則,大家明白這個道理嗎?所以這樣一來你作為知識分子那種獨立性的氣節(jié)就沒了。最糟糕的是如果這時候給個三品也就罷了,還是一九品,為什么呢?因為開始說得都挺好的,都說這人有本事;這人文章寫得好;這人特別有道德;這人知行并重;這人什么都特好,給一九品這就讓人覺得名實不相符,對于當事人來講,心里頭是一萬個不痛快,所以作為一個有著獨立的文章寫作的能力與獨立的思想能力的這樣一個知識分子,尤其是培養(yǎng)了兩個如此優(yōu)秀的兒子的這樣一個父親,而且還是一個與歐陽修等在文壇上和朝廷上有重大影響的人有著比較深厚的、知根知底的那種知交的友誼的這樣一個人,他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也沒辦法呀,已經(jīng)被套上了籠頭,你就得按照籠頭的原則來辦事。還算好,隔了一年之后,朝廷要修禮書,就是要編纂禮書,把歷來的關(guān)于禮儀禮樂方面的書、要編纂這個禮書,就抽調(diào)他做編纂者,然后這官升了一點,升到八品了,蘇洵這輩子做的最大的官就是八品?!井嬐庖簟浚核斡⒆谥纹饺?,即公元1066年,在仕途中掙扎半生又屢屢受挫的蘇洵,在八品官位上去世,享年五十八歲。歐陽修專門為蘇洵撰寫了墓志銘,以表他取得的成就和對國家的貢獻。作為蘇軾與蘇轍的父親的蘇洵,是一位教子有方的稱職家長;作為北宋官員的蘇洵,是一位終身不得志的小官;但作為“唐宋八大家”的蘇洵,卻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我們該如何理解蘇洵的文章和蘇洵的成就呢?【康震】:蘇洵名列唐宋八大家,當然主要還是因為他的散文,蘇洵的散文在北宋時期是很受推崇的,他本人對待寫文章是有些自己的看法的,歸結(jié)起來有主要這么幾點:首先,蘇洵認為寫文章要反對寫時文。什么叫時文呢?時代的時,就是反對當時所流行的那種比較浮夸的、只注重形式的、只注重美的形態(tài)的,但是內(nèi)容很單薄,甚至有的文章為了求奇求怪而寫得特別滯澀,就我們經(jīng)常說這文章寫得別人都看不懂,寫得特別奇怪,他反對這種時文。那么相應(yīng)的他認為寫文章應(yīng)該要有真知灼見,就是要言之有物,不要單純地因襲前人,不要去單純地模仿別人,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見。反對時文,提倡寫真知灼見的文章。緊接著就說,一定要寫“不得不為之文”,不要為文而文。什么意思?不要單純?yōu)榱藢懳恼露鴮懳恼拢獙懩切┎坏貌粚?,心里邊特別想寫的時候,這樣的文章你才下筆寫。還有一個主張,就是說寫文章一定要有用,不要寫沒有用的文章,凡是寫出來的文章要對社會有用。相應(yīng)的,蘇洵評價別人的文章的時候,他認為不同的人寫不同特色的文章,所以他對于文章的態(tài)度用我們現(xiàn)在的話說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只要寫得好,寫得有用,言之有物,有真知灼見的文章都是好文章,這是他對文章的看法。蘇洵本人的文章有很多特色,比如說他的文章縱橫捭闔,氣勢磅礴;他的文章曲折多變;他的文章文氣很質(zhì)樸;他的文章寫得非常地巧妙,有時候善用比喻,它最大的特色首先是汪洋恣肆、氣勢磅礴、一瀉千里,為什么呀?我們前面不是說過嗎?歐陽修看了他的文章,說你的文章很像荀子,他不但是像荀子,他的文章像孟子、像荀子、像戰(zhàn)國諸子的文章。他的文章寫的起點、學習的起點就從戰(zhàn)國縱橫家的文章來的,那些人的文章,當時寫的時候不是為文而文,是為了說服君王、說服諸侯,是為了表達自己的見解,強化自己的見解,所以多用排比句,有排山倒海的氣勢,蘇洵在這方面頗得其中的趣味。比如說,他曾經(jīng)寫過一篇政論的文章,叫《項籍論》,就是項羽論,論項羽的,他在寫到論項羽的時候,把項羽和曹操和劉備做了一個比較,其中這一段寫得非常好,他說,“項籍有取天下之才,而無取天下之慮;曹操有取天下之慮而無取天下之量;玄德有取天下之量,而無取天下之才。故三人者,終其身無成焉...”——蘇洵《項籍論》什么意思???說項羽他有奪取天下的才能,但是他沒有奪取天下這腦子,他智商低。曹操是有謀取天下之慮,但是卻沒有謀取天下的胸懷,曹操智商是夠了,情商有問題,胸懷有問題。說劉玄德劉備有奪取天下之量,卻無取天下之才,說劉備這個人是情商足夠了,大家聽過三國,劉備的情商絕對是天下第一,要不然怎么諸葛亮、關(guān)、張、趙云都跟著他呢?但是可惜這個人缺智商。你說這怎么弄?。宽椨鹩兄巧?,但是他沒有謀略;曹操是有這智商,他沒有這情商;劉備是有這情商,沒這智商。但是他這段話說得一瀉千里、縱橫而下,排比句用得非常有力量,它有說服力,所以這仨人沒有一個能成事的,這是說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