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曲糯米酒的釀造工藝研究_第1頁
紅曲糯米酒的釀造工藝研究_第2頁
紅曲糯米酒的釀造工藝研究_第3頁
紅曲糯米酒的釀造工藝研究_第4頁
紅曲糯米酒的釀造工藝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紅曲糯米酒的釀造工藝研究

紅歌來自中國。這是中國及其鄰國在傳統(tǒng)領域生產葡萄酒的發(fā)芽劑。紅曲霉產生的紅色素作為天然的食品著色劑,從古至今被廣泛應用于制醬、制豆腐乳、釀酒、烹飪等食品領域。紅曲同時具有藥用價值,《本草綱目》中記載,紅曲具有“活血消食,健脾燥胃”之功效;1979年日本學者從紅曲中發(fā)現了強力的膽固醇合成阻礙劑MonacolinK,并陸續(xù)分離出多種Monacolins類物質,研究顯示這類物質具有降低血膽固醇、降血糖、降血壓、防癌之功效。紅曲應用于釀酒,不僅起到了良好的增色增香作用,紅曲霉產生的紅曲色素、MonacolinK、γ-氨基丁酸(GA-BA)等代謝產物還具有降血壓、降血脂、抗氧化和防癌等保健功能。挖掘和發(fā)展傳統(tǒng)紅曲黃酒,是振興紅曲酒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發(fā)揮紅曲霉菌及其發(fā)酵酒的醫(yī)療保健作用,把現代科研成果應用到造福人民健康方面,提高紅曲酒的內在品質和產品外延。這就是紅曲酒的廣闊開發(fā)前景和研究方向。本實驗在篩選具有生長周期短、糖化力強和酯化酶活力高等特性的紅曲霉菌株的基礎上,探索有效的純種紅曲制作方法,彌補了傳統(tǒng)紅曲制曲時引入大量雜菌,而對黃酒的風味產生不良影響這一缺點,改善了紅曲的品質。以紅曲為主要糖化發(fā)酵劑,確定了紅曲米酒的最佳釀造方案,并通過單因素實驗,以酒精度、總糖、總酸、口感等為指標,確定了紅曲米酒釀造的最佳工藝條件。1材料和方法1.1材料表面糯米:市售;紅曲:自制;甜酒曲、黃酒活性干酵母:湖北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紅曲霉菌:本實驗室提供。1.2實驗方法1.2.1純紅曲的制備1.2.1.1.流程1.2.1.蒸米、接種、培養(yǎng)浸米:浸米程度一般要求米粒保持完整,用手捏米粒呈粉狀為宜。由于米會吸水膨脹,水位要高于米層一定距離,以防雜菌滋長。浸米時間冬季2d,春秋季1d,夏季12h即可。洗米:以淋出的水無白濁為宜。蒸米:蒸飯要求達到飯粒外硬內軟,透而不爛,熟而不黏。一般糯米上蒸桶至透氣時間26~27min,燜蓋時間為5~6min。接種:制母曲時試管斜面加10mL無菌水洗滌,三角瓶接1mL菌液,可接10瓶。三角瓶米飯培養(yǎng):接種4d左右時,于超凈工作臺無菌環(huán)境下噴上10%pH3.5~4.5的無菌水,以補充三角瓶中的水分。每天早中晚搖勻3次,使紅曲霉在米飯顆粒間均勻生長。培養(yǎng)7d左右成熟。1.2.2紅曲米酒的生產1.2.2.1.流程1.2.2.活性干酵母的活化浸曲:提前浸曲可使紅曲中的各種酶類物質大量溶出,縮短米酒發(fā)酵周期。稱取紅曲,加紅曲10倍左右的水,冬季要求水溫在40℃,春秋季在30~35℃,夏季時室溫即可,水溫不宜低于25℃;浸曲時間:冬季2~3d,春秋季1d,夏季6~12h即可;浸曲后外觀標準:曲粒浮起,表面有小氣泡(發(fā)酵現象),略有輕微酒氣。黃酒活性干酵母的活化:酵母用量為投料量的1‰。取2.5g活性干酵母在50mL2%蔗糖液中38~40℃復水活化,攪拌均勻,自然降溫到34℃以下活化15~30min,時間不宜過長,否則酵母易老化。糖化:糖化的目的是促使糯米淀粉轉化為糖分,以利于發(fā)酵。待米飯品溫降到30℃左右時,加甜酒曲(根霉曲)與米飯拌勻、搭窩,于28℃保溫培養(yǎng)。根據魯永強等人的研究發(fā)現,糖化時間在50h左右時,糖化酶活力最高,之后霉菌的生長進入了衰亡期,糖化酶活力也逐漸下降。為操作方便,糖化時間控制在48h,即2d。發(fā)酵:根據試驗方案加入紅曲、酵母、水,充分攪拌均勻,用蠟紙扎口于生化培養(yǎng)箱中恒溫發(fā)酵,至米粒下沉為止。壓榨:目的是使酒液與糟粕分離。過濾:先用雙層紗布過濾,再進行抽濾,酒液應澄清透明。煎酒:煎酒的目的是滅菌,以利于久藏??紤]到乙醇的沸點為78℃,故將溫度設在60℃,維持30min。1.2.2.紅曲米酒釀造工藝條件確定按表1所示的方案進行米酒發(fā)酵試驗,測定酒精度、總糖、總酸,確定最佳方案。在此基礎上,通過單因素實驗,以酒精度、總糖、總酸、口感等為指標,確定紅曲米酒釀造的糖化加曲量、紅曲用量、料水比、發(fā)酵溫度、發(fā)酵時間等工藝條件。根據單因素實驗,選擇對紅曲米酒釀造影響較大的因素,進行正交實驗,優(yōu)化釀造條件。1.3指標測定和感官評價1.3.1各指標的測定酒度、還原糖、總酸的測定;色價的測定:分光光度計法;總糖的測定:苯酚-硫酸法。1.3.2紅曲米酒的感覺評估評定小組由10名本實驗室人員組成,主要針對酒的外觀、香氣、滋味和風格進行評價,評定標á準見表2。2結果與討論2.1紅曲米酒的發(fā)酵工藝米酒的質量好壞,與酒精含量、總糖含量、總酸含量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制備合適紅曲的基礎上,根據1.2.1所示的工藝流程,以不同方案釀制的紅曲米酒中,酒精、總糖、總酸含量見表3。從表3可以看出,方案3較方案1先添加甜酒曲糖化,其出酒率顯著提高,而方案3因未添加酵母,其酒精含量較方案4低,而其總糖和總酸含量偏高,會影響米酒的風味及其保健功效。因此,綜合各指標,確定方案4為最佳方案。2.2單因素試驗確定了紅曲酒的制備條件2.2.1甜酒曲用量對紅曲酒酒精度的影響有研究者認為,使用糖化力高于2500U/g的曲會使酒的苦澀味加重,但若低于1000U/g,酒的苦味也較重,故應對曲的糖化力及曲的用量進行定量控制。為研究甜酒曲對米酒品質的影響,分別添加0.2%、0.4%、0.6%、0.8%、1.0%的甜酒曲,于28℃糖化2d,再加入紅曲10%,酵母1‰,料水比1∶2,發(fā)酵3~4d。測定結果如圖1。由圖1可知,隨著酒曲的增加,紅曲酒的酒精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這可能是因為隨著甜酒曲用量的增加,淀粉糖化率提高,供紅曲和酵母發(fā)酵生成酒精,提高了酒精度。而隨著甜酒曲用量的進一步增大,糖化速度過快,大量的糖分賦予醪液較強滲透壓,使酵母菌呼吸作用受到抑制,過早衰亡,發(fā)酵中期酒精含量就停止上升。研究發(fā)現,當甜酒曲用量為0.8%左右時,紅曲米酒酒精度最高,此時總糖含量也最低,通過品嘗發(fā)現此時的紅曲酒口感也較好,并有濃厚的醇香。因而,確定甜酒曲最佳用量為糯米的0.8%。2.2.2紅曲添加量對酒精發(fā)酵的影響紅曲不僅具有糖化和產酒精作用,紅曲的添加量對紅曲酒的色、香、味及各種理化指標都有直接的影響。按甜酒曲加入量0.8%,于28℃糖化2d,分別添加紅曲用量6%、8%、10%、12%,酵母1‰,料水比1∶2,28℃發(fā)酵3~4d,測定結果見表4。由表4可以看出,隨著紅曲添加量的增多,酒精度和色價明顯提高,酸度和還原糖則呈下降趨勢。紅曲添加量為6%時,酒體淡黃,微帶酸味,酒香淡薄;添加量為8%時,酒體橙紅,顏色鮮艷,酒香味也濃烈一些;當添加量為10%和12%時,酒體顏色為柔和的寶石紅色,而紅曲添加量為12%時的酒度略微低于添加量為10%時的,這可能是由于過多的紅曲會產生抑菌生理活性物質,從而抑制酵母的生長和發(fā)酵。因而,確定發(fā)酵時添加紅曲的合適量為10%左右。2.2.3料水比對米酒發(fā)酵的影響料水比對酵母發(fā)酵影響很大,料水比太小,酵母很難起酵。增大料水比可以提高淀粉轉化率,從而提高酒度,降低酒中的殘?zhí)呛?。這是因為糖化后加水可以降低酒醪中還原糖的濃度,從而減輕高滲透壓對酵母生長及發(fā)酵產酒精的抑制;加水量大,成品酒度、總糖含量均不夠,反之則過于濃稠,糖度高,出酒率低。為確定最適加水量,取料水比分別為1∶1、1∶1.5、1∶2、1∶2.5、1∶3,按照1.2.2中米酒釀造的方法,于28℃下糖化糖化發(fā)酵6~7d。發(fā)酵結束后測定各指標,其結果見圖2。由圖2可知,當料水比增大至1∶2時,酒度最高,繼續(xù)增加加水量,酒中的殘?zhí)呛肯陆挡幻黠@,且酒度開始下降。這可能是因為1∶2的料水比已經完全可以使酵母起酵,從而將酒醪中的大部分可發(fā)酵性糖轉變?yōu)榫凭?繼續(xù)增大加水量會對酒中成分和色澤起到稀釋作用。通過品嘗發(fā)現,當料水比較小時,米酒有很濃的指甲油味,這是因為料水比過小,會造成酒中雜醇油含量的上升,過多的雜醇油是米酒苦味物質的主要來源。當料水比超過1∶2后,隨料水比的增大,酒的滋味逐漸淡薄,口感變得不協調。因此,綜合各指標,確定最適料水比為1∶2。2.2.4溫度對米酒糖化酶活性的影響發(fā)酵溫度是影響微生物生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發(fā)酵溫度過高,發(fā)酵周期縮短,發(fā)酵產酸快,酸度升高,酒度降低;反之發(fā)酵周期延長,亦不利于生產。紅曲霉的最適生長溫度為30~35℃,若將溫度設定在此范圍內,紅曲霉生長迅速,糖化發(fā)酵旺盛,同時有利于紅曲色素和酯化酶的合成,但溫度高于30℃時,又會影響酵母的生長和發(fā)酵作用,米酒的酒精度就會較低。因此,設定24℃、26℃、28℃、30℃4個發(fā)酵溫度,添加0.8%糖化曲,28℃糖化2d后,加紅曲10%,料水比1∶2,分別在4個發(fā)酵溫度下發(fā)酵3~4d。實驗發(fā)現,溫度越高,進入快速發(fā)酵的時間也越早,但發(fā)酵周期較短,因此,發(fā)酵結束后酒精度比較低。此外發(fā)酵溫度過低會影響糖化酶的活性,只有達到一定溫度后,糖化酶活性才能起到較好的效果。而雜醇油的含量又會隨著發(fā)酵溫度的上升而增大,適量的雜醇油對酒的品質和風味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過多會影響酒質且對人體產生危害。綜合各個指標發(fā)現,28℃發(fā)酵的紅曲米酒各指標比較協調,通過品嘗其口感也較好。因此,確定最適發(fā)酵溫度為28℃。2.2.5米酒發(fā)酵的影響發(fā)酵時間對紅曲米酒酒度、還原糖、總糖含量及口感影響較為明顯。按照0.8%的甜酒曲28℃糖化2d,再加入10%紅曲、1‰酵母、料水比1∶2,于26℃發(fā)酵。測定不同發(fā)酵時間紅曲米酒的酒度、還原糖、總糖含量,其結果見圖3。品嘗不同發(fā)酵時間的米酒,根據表2的感官評定標準品嘗米酒并打分,結果見表5。從圖3可以看出,隨發(fā)酵時間增加,紅曲米酒的還原糖和總糖含量整體呈下降趨勢,酒精度逐步上升。這是因為糖化酶將糯米中的淀粉分解為可發(fā)酵性糖,進一步轉化成酒精,從而使糖度不斷下降,酒精度逐漸增加。從表5可以看出,酵母繁殖及產酒精的過程中會使酒的口感逐漸發(fā)生變化,發(fā)酵3d后的米酒口感最佳。隨發(fā)酵時間的延長,酒香和米香逐漸明顯,但從發(fā)酵4d開始,米酒中酒味刺激性變大,且苦澀味逐漸加重。原因可能是由于隨發(fā)酵時間的延長,酵母將可發(fā)酵性糖逐漸轉變?yōu)橐掖?使酒度不斷升高,因此酒味增大。且酒曲中的蛋白酶逐漸將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和多肽,同時由于營養(yǎng)條件的變化,酵母逐漸自溶,釋放出氨基酸和多肽,從而使米酒變苦。綜上所述,確定最適發(fā)酵時間為3d。2.3正交試驗的結果分析紅曲酒的發(fā)酵過程要使糖化、發(fā)酵協調進行。料水比、發(fā)酵溫度等也會影響酶的活性以及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和代謝作用,最終影響成品酒的質量。為確定出紅曲米酒釀造的最佳工藝條件,本試驗在單因素實驗的基礎上,用0.8%的甜酒曲和1‰的黃酒活性干酵母作為釀制紅曲酒發(fā)酵工藝的基本參數,選擇3個主要因素:紅曲添加量、料水比、發(fā)酵溫度進行3因素3水平的正交試驗。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見表6,對發(fā)酵好的紅曲酒按表2的評價標準進行打分,確定最佳的發(fā)酵工藝條件。正交試驗結果方差分析見表7。由表6和表7結果分析可知,紅曲用量對紅曲酒品質影響顯著,其次為發(fā)酵溫度,料水比的影響最小,最優(yōu)水平為A2B2C2,即紅曲添加量為10%、料水比1∶2、發(fā)酵溫度為28℃時,紅曲米酒品質最佳。在此水平實驗條件下進行重復實驗,所得的紅曲酒感官評分為95分,與正交結果基本一致,說明此釀造工藝是最佳的。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