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河池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7月期末考試語文_第1頁
廣西河池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7月期末考試語文_第2頁
廣西河池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7月期末考試語文_第3頁
廣西河池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7月期末考試語文_第4頁
廣西河池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7月期末考試語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池市2024年春季學期高一期末學業(yè)水平質量檢測語文全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請按題號順序在答題卡上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qū)域均無效。3.選擇題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答案的標號涂黑;非選擇題用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作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楚。4.考試結束后,請將答題卡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內容:必修下冊。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烏鎮(zhèn)的網(wǎng)絡化、智慧化,是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人文和科技融合發(fā)展的生動寫照,是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一個縮影,也生動體現(xiàn)了全球互聯(lián)網(wǎng)共享發(fā)展的理念??v觀世界文明史,每一次產(chǎn)業(yè)技術革命,都給人類生產(chǎn)生活帶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F(xiàn)在,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引領了社會生產(chǎn)新變革,創(chuàng)造了人類生活新空間,拓展了國家治理新領域,極大提高了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ヂ?lián)網(wǎng)讓世界變成了“雞犬之聲相聞”的地球村,相隔萬里的人們不再“老死不相往來”。可以說,世界因互聯(lián)網(wǎng)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聯(lián)網(wǎng)而更豐富。同時,互聯(lián)網(wǎng)領域發(fā)展不平衡、規(guī)則不健全、秩序不合理、利和弊共生等問題日益凸顯。不同國家和地區(qū)信息鴻溝不斷拉大,現(xiàn)有網(wǎng)絡空間治理規(guī)則難以反映大多數(shù)國家意愿和利益;世界范圍內侵害個人隱私、侵犯知識產(chǎn)權、網(wǎng)絡犯罪等時有發(fā)生,網(wǎng)絡監(jiān)聽、網(wǎng)絡攻擊、網(wǎng)絡恐怖主義活動等成為全球公害。面對這些問題和挑戰(zhàn),國際社會應該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加強對話合作,推動互聯(lián)網(wǎng)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wǎng)絡空間。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ヂ?lián)網(wǎng)是傳播人類優(yōu)秀文化、弘揚正能量的重要載體。中國愿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架設國際交流橋梁,推動世界優(yōu)秀文化交流互鑒,推動各國人民情感交流、心靈溝通。我們愿同各國一道,發(fā)揮互聯(lián)網(wǎng)傳播平臺優(yōu)勢,讓各國人民了解中華優(yōu)秀文化,讓中國人民了解各國優(yōu)秀文化,共同推動網(wǎng)絡文化繁榮發(fā)展,豐富人們精神世界,促進人類文明進步。“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彪m然互聯(lián)網(wǎng)是無形的,但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人們都是有形的,互聯(lián)網(wǎng)是人類的共同家園。讓這個家園更美麗、更干凈、更安全,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推動網(wǎng)絡空間互聯(lián)互通、共享共治!(摘編自習近平《在第二屆世界互聯(lián)網(wǎng)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材料二:人們都在傳誦麥克盧漢的名言:“媒介即是信息。”如何理解這句話?媒介是信息嗎?媒介怎么會是信息呢?說“媒介即是信息”,就是想表達新的看法,將本來不是的說成是,就有了新意。媒介與信息原本是二元對立的。媒介在傳遞信息,因而它不是信息。比如說媒介是車,信息是車中的貨物。貨物通過車運到遠方去,接受者要的是貨物,而不是車。我們通過媒介傳遞信息,需要的是信息,不是媒介,就像我們要接收貨,而不是接收車一樣。進一步說,媒介相當于各種各樣的運輸工具,可以是車,也可以是船、是飛機;而信息相當于各種各樣的貨,可以是黃瓜、白菜,也可以是、收音機、照相機。不管怎樣,運輸工具就是運輸工具,不是貨物,兩者各自獨立。由此還可以說:媒介的價值是中立的。運輸者只管運貨,而不管是什么貨。所有的貨都化成了重量或體積,而不管其中內容的千差萬別。媒介也是如此。我們可以使用同一種語言說各種各樣內容的話,其間的區(qū)別只有時間的長短;使用文字,可以寫出各種各樣的內容,其間的區(qū)別也只是篇幅的長短。至于說了什么、寫了什么,那就是信息。談到媒介與信息的關系,用貨與車的比喻能說明一部分問題,但遠遠不夠,而且容易產(chǎn)生誤導。原因在于,貨與車是可分開的兩個物,而媒介與信息本身不可分,具有一體兩面的關系。媒介是信息的載體,媒介的發(fā)展也帶來了信息的增長。如前所述,運輸并不直接生產(chǎn)出產(chǎn)品,但運輸暢通了,生產(chǎn)就能發(fā)展起來。物流暢通,就能地盡其利,人盡其能,在良性循環(huán)中發(fā)展經(jīng)濟。當代的信息革命,恰恰是由互聯(lián)網(wǎng)媒介的革命引發(fā)的。信息爆炸不是由于人的智力突然發(fā)展起來而發(fā)生的。人的智力固然也在增長,但增長的速度是緩慢的,今天的人并不比唐宋時期的人聰明多少,現(xiàn)在人所能做的一切,都得益于新的環(huán)境、新的教育、新的工具和儀器。自然科學如此,人文科學也是如此。包圍著我們的種種媒介、工具,是我們能力的延伸。媒介的革命恰恰在于它造就了新的可能性。過去認為,信息太多了,產(chǎn)生需求,于是媒介就發(fā)展,就像東西太多了,需要大一點的容器才能盛下它們一樣。這句話其實說反了,不是信息太多而促進了媒介的發(fā)展;恰恰是媒介革命,才使信息大規(guī)模生產(chǎn)成為可能。竹簡的年代,用幾個字就能記錄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書寫太費力氣,就不多寫了?,F(xiàn)在則不同,寫作變得很簡單,用電腦打幾個字就能傳出去,于是就有大量的人寫,信息就被大量生產(chǎn)出來。信息的充盈是由于媒介的發(fā)展,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媒介即是信息”。有了媒介,才有信息。關于什么會取代媒介的問題,我的回答是:媒介永遠不會被取代,只可能是一種媒介取代另一種媒介。只要我們在交流,就需要媒介。這就是我在前文為什么用貨和車的比喻,描述媒介和信息的關系,后來又批判這個比喻,說這個比喻有局限的原因。所有的媒介都有利有弊,它們都有著自己的信息來源、獨特的視野,也具有局限性。正像讀書一樣,比如歷史書,不要設想某一本能帶來歷史的全部真相。我們需要讀各種書,比較、思考,進而形成自己的結論。同樣,我們通過一些媒介所獲得的知識,既有價值,也有片面性,需要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而得出結論。避開一些傾向性太強的宣傳,少接受一些屬于情緒宣泄的媒介,多獨立思考,這樣就能興利除弊。(摘編自高建平《媒介的意義》)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材料二分別圍繞“互聯(lián)網(wǎng)”“媒介”展開論述,側重點有所不同。B.材料一開篇從烏鎮(zhèn)互聯(lián)網(wǎng)說到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和全球互聯(lián)網(wǎng),范圍由小到大。C.材料二通過分析指出媒介的價值是中立的,因此應忽略其與信息的關系。D.材料二認為,互聯(lián)網(wǎng)年代和竹簡年代不同,寫作簡單會使大量的信息產(chǎn)生。2.根據(jù)材料二的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媒介和信息原本是二元對立的,媒介是傳遞信息的載體,但不能把它等同于信息。B.同一種信息完全可以用不同的媒介傳遞,同一種媒介也可以傳遞不同的信息。C.作者反對麥克盧漢提出“媒介即是信息”觀點,認為他的這種觀點缺少合理性。D.作者認為,現(xiàn)代人的智力較之于古人并未高出多少,媒介的革命產(chǎn)生了海量的信息。3.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引用“雞犬之聲相聞”“不再‘老死不相往來’”名句,更好地強調互聯(lián)網(wǎng)的作用。B.材料二以“車”與“貨物”來比喻媒介與信息的關系,形象生動,易于理解。C.材料一列舉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挑戰(zhàn),意在喚起互聯(lián)網(wǎng)全球治理。D.材料二采用駁論立論結合的方式,有理有據(jù),條分縷析,突顯媒介發(fā)展的滯后性。4.材料二文末使用“避開”“少接受”“多獨立”等詞語,請簡析其作用。5.學校舉辦以“互聯(lián)網(wǎng):一種重要媒介”為主題的研討會,你將在大會上暢談對這一主題的理解,請根據(jù)材料概括發(fā)言要點。(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四個人的牧場杜衛(wèi)東①汽車拐進海清壩牧場旁的土路,行不多遠,便看到草原深處的一頂蒙古包,像是一朵美麗的蘑菇云,降落在一望無際的草甸子上。遠處,藍天如洗,白云飄飄,藍天下有幾處移動的黑點,那該是覓食的牛群和羊群吧?②四木一指車的前方,說主人來迎接我們了。只見一個漢族裝束的中年漢子正揮舞著雙手跑來,約莫四十來歲,身量不高,剪一個平頭,膚色已被草原風吹得黝黑。四木停下車,探出頭和他打招呼,那漢子向我們拱拱手,一臉燦爛的微笑。③四木告訴我,他叫譚立波,是海清壩牧場的男主人。④這是一個有故事的男人。二十年前,他還是北京一家餐廳的廚師,偶爾餐廳里的“美眉”和他開個玩笑,還會臉紅。誰也沒有料到,丘比特之箭偏偏就把他和美麗的蒙古族姑娘通力嘎串到了一起。直到今天,問起他們怎么走到了一起,是誰先暗送秋波?夫妻倆都含笑不語,只是深情地對望一眼。⑤讓我心醉的還不僅僅是兩個人的牽手,更是牽手后小情侶的選擇。他們服務的飯店本來很紅火,作為后廚的頭牌和男孩兒追逐的店花兒,兩個人的日子令多少進城打工的同齡人羨慕!上班時一個掌勺、一個傳菜,閑暇時,逛逛故宮、賞賞紅葉、看看電影、壓壓馬路,兜里的錢包也足以支撐起這些美麗的時光。可是,這一對小情侶卻做出了一個出乎所有人想象的決定:回內蒙古草原去創(chuàng)建自己的牧場。⑥一篇感人的童話由此漸漸展開。偌大的牧場只有夫妻兩個,縱馬跑出幾十里地,看不到一個人影兒。偶爾有一只鷹在天邊掠過,就會引發(fā)他們心中好一陣激動——千里草原上不僅有他們在牽著青春奔跑,還有許多高貴的生命與神同在。前后二十個年頭,兩個人就在海清壩牧場用勤勞和汗水裝點著自己的人生。后來,一對雙胞胎女孩兒在草原上降生了,冬去春來,如今已長成了十六歲的大姑娘,現(xiàn)在就讀于市藝術學校。寒暑假和逢年過節(jié),她們依然會回到生養(yǎng)她們的牧場,幫父母放牧牛羊。⑦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有牛羊,有鮮花,有牧草,有清風,有夫妻對唱的情歌,也有狂風,有烈日,有冰雹,有狡猾的狐貍和兇悍的狼。我問譚立波,苦嗎?譚立波用手揉著因生活的磨礪而有些凸起的骨關節(jié),說習慣了。正值國慶,牧草略顯泛黃,野花也開始凋零了,想一想即將走來的冬季呢?地凍天寒、大雪封路,夫妻倆要穿越風霜與寒冷,該付出怎樣的辛勞?況且,已是二十年一如既往的穿越,這其中的酸甜苦辣怎是“習慣了”三個字可以概括了的?、嗨哪臼莾让晒庞忻脑娙恕K脑娪袦囟?,有悲憫,有情懷。同時,他也曾經(jīng)是一位忠于職守的鄉(xiāng)鎮(zhèn)黨委書記,人如其詩,對草原、牧民有著一種永遠也扯不斷的情緣。他告訴我,如今小兩口兒的牧場有五百多頭牛,兩千多只羊。不算羊絨羊毛和農產(chǎn)品貿易的收入,僅牛和羊每年出欄一項就能有二三十萬元的進賬。⑨作為詩人,他當然會為愛情感動;作為書記,他更有理由為收獲驕傲。⑩為招待我們,夫妻倆特意殺了一只羊。這是草原上最隆重的待客之禮:烤全羊。羊烤的正是火候,表皮酥脆,肉色焦黃,在吱吱冒油的肉上撒一層孜然和細鹽,還沒吃呢,口水便要淌下了。我們用刀子切一塊鮮嫩的羊肉,喝一口美味的奶茶,感到這里的生活已經(jīng)被愛和詩意浸涸。?不是嗎?因為通訊信號不好,電視節(jié)目不清晰,每年春節(jié),通力嘎會自編自演一臺家庭春晚。媽媽唱歌,爸爸拉琴,姐妹倆翩翩起舞。難熬的是譚立波外出談生意的日子,要通個可不容易。通力嘎要拿著跑到老遠的小山包上去接,她知道哪個山包的信號強,哪個山包的信號弱。譚立波呢,在車水馬龍的鬧市聽到了來自草原深處的問候,心里也像抹了蜜一樣甜呢!?我說,合唱一首草原的歌吧。四木剛才爆料:通力嘎能歌善舞,譚立波的男高音也頗有磁性。譚立波望了一眼通力嘎,通力嘎笑著點點頭。譚立波唱低音部,通力嘎唱高音部,動聽的《鴻雁》便在蒙古包里回響:?……鴻雁北歸還/帶上我的思念/歌聲遠琴聲顫/草原上春意暖?歌聲里有不盡的鄉(xiāng)愁,也有他們難忘的青春歲月。一壺酒,獨對蒼天;兩個人,相依為命,寸心誓與長相守。想一想共同經(jīng)歷的那些日子,眺望一下明天即將升起的太陽,歌曲中蘊含的情感被夫妻倆演繹得悠遠蜿蜒,直抵內心。?一曲未完,我的眼睛里已經(jīng)含了淚水。?四木又提議,立波,你們的雙胞胎女兒是學舞蹈的,請她們?yōu)楸本﹣淼目腿颂鴤€舞可好?正巧小姐妹進來獻茶,在大家的掌聲中,爸爸打起拍子,媽媽哼著曲調,姐妹倆跳起了歡快的草原舞,輕如飛燕、美若彩蝶。原來,枯燥寂寞的生活也可以過得這樣有滋有味兒;天堂與俗世,并非隔著一條不可逾越的天河。兩者的轉換,有時只依人的心境而定。?盤桓半日,終要離開了。人生多有不舍,只是,春風楊柳離別路,畢竟車船留不住。?汽車啟動了。我從后視鏡里看到,一家四口站在那里一直沖我們招手。我們有我們的遠方,他們有他們的牽掛。在他們的身后,是那頂綻放在晚霞中的蒙古包和一眼望不到邊的海清壩牧場。(選自2017中國作家網(wǎng))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的體裁與《喜看稻菽千重浪》一樣,都屬于人物通訊,報道的都是現(xiàn)實中真實的人物,不同的是譚立波夫婦是創(chuàng)業(yè)者,而袁隆平則是科學家。B.標題“四個人的牧場”,其實就是“家庭牧場”,但比“家庭牧場”更有吸引力,牧場給人廣大之感,為什么只有四個人,這就增強了懸念。C.譚立波夫婦是務實的創(chuàng)業(yè)者,又是頗具浪漫情懷的人,放棄城市生活,到草原創(chuàng)業(yè),每年春節(jié)自編自演家庭春晚,無不是浪漫情懷的表現(xiàn)。D.文章之所以要寫譚立波夫婦的兩個可愛的女兒,意在突出創(chuàng)業(yè)者的幸福,創(chuàng)業(yè)誠然是艱辛的,但創(chuàng)業(yè)者也在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收獲了家庭幸福。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與《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一樣,同為敘事作品,但本文采用第一人稱,以有限視角敘事,而《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采用第三人稱,以全知視角敘事。B.文有文眼,文眼的位置因文而異,《荷塘月色》的文眼是文首的“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本文的文眼則是文中的“這是一個有故事的男人”。C.四木在文中具有穿針引線的作用,便于展開情節(jié),而且四木具有書記和詩人的雙重身份,其語言分量不同一般,便于烘托譚立波夫婦的形象。D.本文以作者的活動為線索,以譚立波夫婦為中心,敘寫自己的見聞感受,從車進海清壩牧場起筆,到車離開牧場落筆,首尾照應,渾然一體。8.以第七段(“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為例,說明文章是怎樣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表現(xiàn)譚立波夫婦創(chuàng)業(yè)艱辛的。9.有人說,從《哦,香雪》到《四個人的牧場》,展示了中國青年在改革開放中前進的足跡。請結合文本加以賞析。二、古代詩文閱讀(39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御史大夫韓安國者,梁成安人也。匈奴來請和親,天子下議。大行王恢,燕人也,數(shù)為邊吏,習知胡事。議曰:“漢與匈奴和親,率不過數(shù)歲即復倍約。不如勿許,興兵擊之?!卑矅唬骸扒Ю锒鴳?zhàn),兵不獲利。今匈奴負戎馬之足懷禽獸之心遷徙鳥舉難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為廣,有其眾不足以為疆,自上古不屬為人。漢數(shù)千里爭利,則人馬罷,虜以全制其敝。且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沖風之末,力不能漂鴻毛。非初不勁,末力衰也。擊之不便,不如和親?!比撼甲h者多附安國,于是上許和親。太史公曰:余與壺遂定律歷,觀韓長孺之義,壺遂之深中隱厚。世之言梁多長者,不虛哉!壺遂官至詹事,天子方倚以為漢相,會遂卒。不然,壺遂之內廉行修,斯鞠躬君子也。(節(jié)選自《史記·韓長孺列傳》)材料二:楊允恭,漢州綿竹人。淳化五年,轉西京作坊使。初,產(chǎn)茶之地,民輸賦者悉計其直,官售之,精粗不校,咸輸榷務①。商人弗肯售,久即焚之。允恭曰:“竭民利而取之,積腐而棄之,非善計也。”至道初,劉式建議請廢緣江榷務,許商人過江,聽私貨鬻。允恭以為諸州新陳相糅,兩河諸州風土,各有所宜,非雜以數(shù)品,即商人少利。請依舊江北置務,均色號,以年次給之。事下三司,鹽鐵使陳恕等以允恭議為是,詔從之。即命允恭為發(fā)運使,始改“擘畫”為“制置”,以西京作坊副使李廷遂、著作佐郎王子輿并為同發(fā)運使。巢、廬江二縣舊隸廬州,道遠多寇,民輸勞費。允恭請以二縣建軍,詔許之,以無為為額。淮南十八州軍,其九禁鹽地,則上下其直,民利商鹽之賤,故販者益眾,至有持兵器往來為盜者。允恭奏請悉禁,而官遣吏主之。允恭再三為請,太宗始從之。是歲,收利巨萬。(節(jié)選自《宋史·列傳·卷六十八》)【注】①榷務:遼代的市場管理和貿易稅收事務。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今A匈奴負B戎馬之足C懷D禽獸之心E遷徙鳥F舉G難得而制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數(shù)為邊吏”和“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六國論》)兩句中的“數(shù)”意思不同。B.“虜以全制其敝”和“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齊桓晉文之事》)兩句中的“制”意思不同。C.“太史公曰”,與其他史書中的“贊曰”、《聊齋志異》中的“異史氏曰”一樣表示發(fā)表議論。D.“王子輿并為同發(fā)運使”和“并國二十,遂霸西戎”(《諫逐客書》)兩句中的“并”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韓安國主張宋與匈奴要繼續(xù)實行和親,派軍隊去千里之外作戰(zhàn),不會取得勝利。B.任西京作坊使的楊允恭發(fā)現(xiàn),商人不把從老百姓那里收來的茶賣給官府,結果白白浪費。C.朝廷置禁鹽地使得百姓從販鹽中獲利,販鹽的人越來越多,甚至有人手執(zhí)兵器為盜。D.韓安國、楊允恭兩人都能從實際情況出發(fā),提出了許多好的建議并且立即親自付諸實施。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和課本中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民輸賦者悉計其直,官售之,精粗不校,咸輸榷務。(2)雖連城拱璧不啻也。上于盆而養(yǎng)之,留待限期,以塞官責。(《促織》)14.請根據(jù)兩則材料概括,怎樣的官員才可稱得上是“長者”“君子”。(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戰(zhàn)城南①李白去年戰(zhàn),桑干②源;今年戰(zhàn),蔥河道。洗兵③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萬里長征戰(zhàn),三軍盡衰老。匈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唯見白骨黃沙田。秦家筑城備胡處,漢家還有烽火燃。烽火燃不息,征戰(zhàn)無已時。野戰(zhàn)格斗死,敗馬號鳴向天悲。烏鳶④啄人腸,銜飛上掛枯樹枝。士卒涂草莽,將軍空爾為⑤。乃知兵者是兇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注】①本詩為樂府舊題詩。②桑干:與后面的“蔥河”“條支”“天山”都是邊疆地名。③洗兵:傳說周武王出師遇雨,認為是老天洗刷兵器,后擒紂滅商,戰(zhàn)爭停息;后遂以“洗兵”表示勝利結束戰(zhàn)爭。④烏鳶:烏鴉和老鷹,均為貪食之鳥。⑤空爾為:一無所獲。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為歌行體詩歌,本詩層次清晰:首八句、次六句、再次六句各自成一段,從不同角度敘寫戰(zhàn)爭;末二句為結語,點明主題。B.本詩是一首敘事詩,卻帶有濃厚的抒情性。每段先敘事,末尾以兩句感嘆語作結,事與情交織和諧,可增強詩歌的節(jié)奏感。C.“洗兵”二句意為曾經(jīng)在條支海中洗刷兵器,勝利地結束戰(zhàn)爭,也在天山草原上牧放過疲憊的戰(zhàn)馬,寫出了征行的頻繁。D.“秦家”二句采用互文手法,意為邊塞上的戰(zhàn)爭持續(xù)的時間很長。它揭示了深刻的歷史教訓,飽含著詩人深邃的認識,堪稱警策。16.本詩是如何體現(xiàn)李白詩歌浪漫主義特色的?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10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論語疏證》曾說“孔子與曾點者,以點之言為太平社會之縮影也”。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具體表現(xiàn)為:人們可以在暮春時節(jié)與同伴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唱著歌回家。(2)《阿房宮賦》中,“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運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來比喻紛紛打開的妝鏡,既貼切又形象。(3)蘇洵《六國論》中“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說明燕國滅亡的原因是用刺客作為對付秦國的策略,才招致禍患。(4)杜甫《登岳陽樓》中由個人身世轉寫國家危難,感傷涕零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5)在談到中國文人時,同學們可以引用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來表達他們高潔傲岸的情懷。三、語言文字運用(16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作為小說人,我總想把自己比喻成兩種動物,一是飛在天上的鳥,二是鉆在土里的穿山甲。這兩種動物顯然不是一回事,可以說是①。但于我,我既是一只鳥,也是一只穿山甲。這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是,我這些年一步一步走過來,回頭看來,確實是這樣。小說是想象出來的。但這個想象要有依據(jù),就是生活本身,沒依據(jù)的想象就是②了。由此可見,對一個小說人來說,他的閱歷越豐富,想象的寫作資源就越豐富。我們每個人,特別是小說人,存儲這些資源的方式不一樣,有的人很隨意,記憶中的結構也許比較凌亂;有的人平時就很有條理,在他的記憶深處,各種經(jīng)驗和體驗也存放得③。從心理學的角度,當我們受到外部信息的刺激時,自然就會調動起記憶中以往的經(jīng)驗。作為小說人,我把這個接收到的信息叫“密碼”。我之所以稱它為“密碼”,是因為它不僅難以捕捉,更難以讀解,而且總是不期而至。寫小說,也就是尋找這些“密碼”的過程。這些“密碼”往往埋藏于生活的泥土中,你得像穿山甲那樣接觸泥土。鳥兒飛在空中,是無法發(fā)現(xiàn)的。有了這些“密碼”,還需要豐富的想象力,讓小說“飛”起來,這就如同穿山甲“羽化”成鳥飛向天空的過程。據(jù)說,鳥的祖先,在當年,就是一種類似于穿山甲的動物。當它們從泥土深處鉆出來,仰望天空,開始有了一種飛翔的渴望,可以想象,這時它們的心情是何等的激動。然后,終于有一天,它們竟然神奇地將一身鱗片羽化,接著生出了翅膀,一躍飛上藍天。想一想,這多像一篇小說的誕生過程。當然,就小說而言,這個“羽化”應該是飛翔的關鍵。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19.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畫波浪線處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A.我曾想:在水底的魚群中可能有一些鯉魚“科學家”。B.有些同志報告看著很長,但是沒有什么內容,真是“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C.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D.“東方濕地之都”鹽城位于江蘇沿海中部,是江蘇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20.下列句子中的“可以”和文中加點的“可以”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他辦事,兼教書,實在勤快得可以。 B.憑你的能力可以做這件事。C.面試結束了,你可以走了。 D.她的作文寫得還可以。(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李大釗在解釋“中華”之為“中”的時候,不但指出在空間上的意義,“中者,宅中位正之謂也”,A,“曠觀世界之歷史,古往今來,變遷何極!吾人當于今歲之青春,畫為中點”。也就是說,在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時間向度中,B,一方面超越過去,另一方面創(chuàng)造未來。這樣一種充滿理想又腳踏實地的“中國觀”,應該是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在李大釗的思想中,“中”不僅可以做時空上的理解,而且可以做義理上的理解。李大釗是一個表面上非常溫和的人,同大家一接觸,人人都對他有好感,實際上骨子里頭他也是很激烈的。這個偉大生命不惜犧牲自己而為之激烈奮斗的,恰恰是一個友愛而講理的社會,一個不偏激不極端的國家。①李大釗的思想或許可以這樣來表述:②我們心目中之所以叫“中國”,③雖然是因為它地處中心,④也因為,⑤第一,它注重當下而棄往迎來;第二,它道守中庸而不走極端——中國,因此是一個生機勃勃的“中道之國”。21.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22.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近日,江蘇省漣水中專服裝專業(yè)的姜萍持續(xù)霸屏熱搜,她以93分的成績奪得全球數(shù)學競賽第12名,和許多清華、北大、劍橋的高材生一起闖入決賽。這些獲獎者都是天才一般的存在,她作為中專生上榜,絕對不只是天賦和運氣的成分。在學習數(shù)學的道路上,她能獨立思考并堅持努力,勇敢面對諸多挑戰(zhàn)。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演講稿。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河池市2024年春季學期高一期末學業(yè)水平質量檢測語文全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請按題號順序在答題卡上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qū)域均無效。3.選擇題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答案的標號涂黑;非選擇題用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作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楚。4.考試結束后,請將答題卡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內容:必修下冊。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烏鎮(zhèn)的網(wǎng)絡化、智慧化,是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人文和科技融合發(fā)展的生動寫照,是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一個縮影,也生動體現(xiàn)了全球互聯(lián)網(wǎng)共享發(fā)展的理念。縱觀世界文明史,每一次產(chǎn)業(yè)技術革命,都給人類生產(chǎn)生活帶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F(xiàn)在,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引領了社會生產(chǎn)新變革,創(chuàng)造了人類生活新空間,拓展了國家治理新領域,極大提高了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互聯(lián)網(wǎng)讓世界變成了“雞犬之聲相聞”的地球村,相隔萬里的人們不再“老死不相往來”??梢哉f,世界因互聯(lián)網(wǎng)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聯(lián)網(wǎng)而更豐富。同時,互聯(lián)網(wǎng)領域發(fā)展不平衡、規(guī)則不健全、秩序不合理、利和弊共生等問題日益凸顯。不同國家和地區(qū)信息鴻溝不斷拉大,現(xiàn)有網(wǎng)絡空間治理規(guī)則難以反映大多數(shù)國家意愿和利益;世界范圍內侵害個人隱私、侵犯知識產(chǎn)權、網(wǎng)絡犯罪等時有發(fā)生,網(wǎng)絡監(jiān)聽、網(wǎng)絡攻擊、網(wǎng)絡恐怖主義活動等成為全球公害。面對這些問題和挑戰(zhàn),國際社會應該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加強對話合作,推動互聯(lián)網(wǎng)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wǎng)絡空間。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互聯(lián)網(wǎng)是傳播人類優(yōu)秀文化、弘揚正能量的重要載體。中國愿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架設國際交流橋梁,推動世界優(yōu)秀文化交流互鑒,推動各國人民情感交流、心靈溝通。我們愿同各國一道,發(fā)揮互聯(lián)網(wǎng)傳播平臺優(yōu)勢,讓各國人民了解中華優(yōu)秀文化,讓中國人民了解各國優(yōu)秀文化,共同推動網(wǎng)絡文化繁榮發(fā)展,豐富人們精神世界,促進人類文明進步?!胺惨嬷溃c時偕行。”雖然互聯(lián)網(wǎng)是無形的,但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人們都是有形的,互聯(lián)網(wǎng)是人類的共同家園。讓這個家園更美麗、更干凈、更安全,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推動網(wǎng)絡空間互聯(lián)互通、共享共治!(摘編自習近平《在第二屆世界互聯(lián)網(wǎng)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材料二:人們都在傳誦麥克盧漢的名言:“媒介即是信息。”如何理解這句話?媒介是信息嗎?媒介怎么會是信息呢?說“媒介即是信息”,就是想表達新的看法,將本來不是的說成是,就有了新意。媒介與信息原本是二元對立的。媒介在傳遞信息,因而它不是信息。比如說媒介是車,信息是車中的貨物。貨物通過車運到遠方去,接受者要的是貨物,而不是車。我們通過媒介傳遞信息,需要的是信息,不是媒介,就像我們要接收貨,而不是接收車一樣。進一步說,媒介相當于各種各樣的運輸工具,可以是車,也可以是船、是飛機;而信息相當于各種各樣的貨,可以是黃瓜、白菜,也可以是、收音機、照相機。不管怎樣,運輸工具就是運輸工具,不是貨物,兩者各自獨立。由此還可以說:媒介的價值是中立的。運輸者只管運貨,而不管是什么貨。所有的貨都化成了重量或體積,而不管其中內容的千差萬別。媒介也是如此。我們可以使用同一種語言說各種各樣內容的話,其間的區(qū)別只有時間的長短;使用文字,可以寫出各種各樣的內容,其間的區(qū)別也只是篇幅的長短。至于說了什么、寫了什么,那就是信息。談到媒介與信息的關系,用貨與車的比喻能說明一部分問題,但遠遠不夠,而且容易產(chǎn)生誤導。原因在于,貨與車是可分開的兩個物,而媒介與信息本身不可分,具有一體兩面的關系。媒介是信息的載體,媒介的發(fā)展也帶來了信息的增長。如前所述,運輸并不直接生產(chǎn)出產(chǎn)品,但運輸暢通了,生產(chǎn)就能發(fā)展起來。物流暢通,就能地盡其利,人盡其能,在良性循環(huán)中發(fā)展經(jīng)濟。當代的信息革命,恰恰是由互聯(lián)網(wǎng)媒介的革命引發(fā)的。信息爆炸不是由于人的智力突然發(fā)展起來而發(fā)生的。人的智力固然也在增長,但增長的速度是緩慢的,今天的人并不比唐宋時期的人聰明多少,現(xiàn)在人所能做的一切,都得益于新的環(huán)境、新的教育、新的工具和儀器。自然科學如此,人文科學也是如此。包圍著我們的種種媒介、工具,是我們能力的延伸。媒介的革命恰恰在于它造就了新的可能性。過去認為,信息太多了,產(chǎn)生需求,于是媒介就發(fā)展,就像東西太多了,需要大一點的容器才能盛下它們一樣。這句話其實說反了,不是信息太多而促進了媒介的發(fā)展;恰恰是媒介革命,才使信息大規(guī)模生產(chǎn)成為可能。竹簡的年代,用幾個字就能記錄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書寫太費力氣,就不多寫了。現(xiàn)在則不同,寫作變得很簡單,用電腦打幾個字就能傳出去,于是就有大量的人寫,信息就被大量生產(chǎn)出來。信息的充盈是由于媒介的發(fā)展,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媒介即是信息”。有了媒介,才有信息。關于什么會取代媒介的問題,我的回答是:媒介永遠不會被取代,只可能是一種媒介取代另一種媒介。只要我們在交流,就需要媒介。這就是我在前文為什么用貨和車的比喻,描述媒介和信息的關系,后來又批判這個比喻,說這個比喻有局限的原因。所有的媒介都有利有弊,它們都有著自己的信息來源、獨特的視野,也具有局限性。正像讀書一樣,比如歷史書,不要設想某一本能帶來歷史的全部真相。我們需要讀各種書,比較、思考,進而形成自己的結論。同樣,我們通過一些媒介所獲得的知識,既有價值,也有片面性,需要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而得出結論。避開一些傾向性太強的宣傳,少接受一些屬于情緒宣泄的媒介,多獨立思考,這樣就能興利除弊。(摘編自高建平《媒介的意義》)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材料二分別圍繞“互聯(lián)網(wǎng)”“媒介”展開論述,側重點有所不同。B.材料一開篇從烏鎮(zhèn)互聯(lián)網(wǎng)說到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和全球互聯(lián)網(wǎng),范圍由小到大。C.材料二通過分析指出媒介的價值是中立的,因此應忽略其與信息的關系。D.材料二認為,互聯(lián)網(wǎng)年代和竹簡年代不同,寫作簡單會使大量的信息產(chǎn)生。2.根據(jù)材料二的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媒介和信息原本是二元對立的,媒介是傳遞信息的載體,但不能把它等同于信息。B.同一種信息完全可以用不同的媒介傳遞,同一種媒介也可以傳遞不同的信息。C.作者反對麥克盧漢提出“媒介即是信息”的觀點,認為他的這種觀點缺少合理性。D.作者認為,現(xiàn)代人的智力較之于古人并未高出多少,媒介的革命產(chǎn)生了海量的信息。3.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引用“雞犬之聲相聞”“不再‘老死不相往來’”名句,更好地強調互聯(lián)網(wǎng)的作用。B.材料二以“車”與“貨物”來比喻媒介與信息的關系,形象生動,易于理解。C.材料一列舉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挑戰(zhàn),意在喚起互聯(lián)網(wǎng)全球治理。D.材料二采用駁論立論結合的方式,有理有據(jù),條分縷析,突顯媒介發(fā)展的滯后性。4.材料二文末使用“避開”“少接受”“多獨立”等詞語,請簡析其作用。5.學校舉辦以“互聯(lián)網(wǎng):一種重要的媒介”為主題的研討會,你將在大會上暢談對這一主題的理解,請根據(jù)材料概括發(fā)言要點?!敬鸢浮?.C2.C3.D4.(1)為讀者在面對各種媒介時提供了具體的行動指南,引導讀者如何正確對待和處理不同的媒介信息。(2)突出了獨立思考在接受媒介信息過程中的關鍵作用,鼓勵讀者不盲目接受,要有自己的判斷。(3)進一步表明作者對于理性對待媒介、避免片面和情緒化接受信息的態(tài)度。5.(1)互聯(lián)網(wǎng)是人類交流的重要媒介,促進了信息傳播和交流,讓世界變得更加緊密。(2)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帶來了信息的大規(guī)模生產(chǎn),改變了信息的產(chǎn)生和傳播方式。(3)互聯(lián)網(wǎng)媒介具有一體兩面性,有利有弊,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諸多問題,如信息鴻溝、網(wǎng)絡犯罪等。(4)我們要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優(yōu)勢,推動文化交流、促進文明互鑒,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5)面對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中的問題,需要加強全球治理,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wǎng)絡空間?!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C.“因此應忽略其與信息的關系”錯,由材料二第四段“談到媒介與信息的關系……而媒介與信息本身不可分,具有一體兩面的關系”可知,媒介和信息本身是不可分的,當然也就不能忽略二者的關系。故選C。【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C.“作者反對麥克盧漢提出‘媒介即是信息’的觀點”錯,由材料二第八段“信息的充盈是由于媒介的發(fā)展,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媒介即是信息’。有了媒介,才有信息”可知,作者認為從某個方面來說,“媒介即信息”是合理的,并未完全反對。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D.“突顯媒介發(fā)展的滯后性”錯,材料二的討論重點在于媒介的意義、媒介與信息的關系以及媒介發(fā)展帶來的影響,而不是媒介發(fā)展的滯后性。故選D。【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詞語含義的能力。(1)“避開”“少接受”“多獨立”這幾個詞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和操作性?!氨荛_”直接表明了要遠離某些不良的媒介內容;“少接受”則給出了對特定類型媒介的適度控制;“多獨立”強調了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套具體可行的方法,幫助讀者知道在面對不同媒介時應該采取什么樣的行動,從而正確對待和處理媒介信息。(2)因為“多獨立”這一表述特別強調了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意味著讀者不能只是被動地接受媒介傳遞的信息,而是要通過自己的思考來辨別和篩選。這就鼓勵讀者在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不盲目跟從,培養(yǎng)自主判斷的能力。(3)作者使用“避開”一些不好的、“少接受”可能有問題的媒介內容,以及倡導“多獨立思考”,清晰地展現(xiàn)了他希望讀者以理性、客觀、冷靜的態(tài)度來面對媒介,不被片面和情緒化的信息所左右,能夠全面、深入地分析和理解所接收到的信息?!?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歸納要點能力。(1)材料一第二段中提到互聯(lián)網(wǎng)讓世界變成了“雞犬之聲相聞”的地球村,相隔萬里的人們不再“老死不相往來”,強調了互聯(lián)網(wǎng)在促進信息傳播和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打破了空間限制,使世界聯(lián)系更加緊密。(2)材料二第八段通過對比竹簡時代和現(xiàn)代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信息生產(chǎn)的差異,指出媒介的發(fā)展使得信息的生產(chǎn)變得容易,從而帶來了信息的大量產(chǎn)生,這改變了以往信息產(chǎn)生和傳播的方式。(3)材料一第三段指出互聯(lián)網(wǎng)領域存在發(fā)展不平衡、規(guī)則不健全等問題,材料二最后一段也提到所有媒介都有利有弊,互聯(lián)網(wǎng)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信息鴻溝、網(wǎng)絡犯罪等問題,體現(xiàn)了其兩面性。(4)材料一第四段提到中國愿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推動文化交流互鑒,共同推動網(wǎng)絡文化繁榮發(fā)展,豐富人們精神世界,這表明我們應積極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在文化傳播方面的優(yōu)勢。(5)材料一第三、五段強調面對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中的問題,國際社會應加強合作,推動互聯(lián)網(wǎng)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共同構建良好的網(wǎng)絡空間,這是解決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問題的必要途徑。(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四個人的牧場杜衛(wèi)東①汽車拐進海清壩牧場旁的土路,行不多遠,便看到草原深處的一頂蒙古包,像是一朵美麗的蘑菇云,降落在一望無際的草甸子上。遠處,藍天如洗,白云飄飄,藍天下有幾處移動的黑點,那該是覓食的牛群和羊群吧?②四木一指車的前方,說主人來迎接我們了。只見一個漢族裝束的中年漢子正揮舞著雙手跑來,約莫四十來歲,身量不高,剪一個平頭,膚色已被草原風吹得黝黑。四木停下車,探出頭和他打招呼,那漢子向我們拱拱手,一臉燦爛的微笑。③四木告訴我,他叫譚立波,是海清壩牧場的男主人。④這是一個有故事的男人。二十年前,他還是北京一家餐廳的廚師,偶爾餐廳里的“美眉”和他開個玩笑,還會臉紅。誰也沒有料到,丘比特之箭偏偏就把他和美麗的蒙古族姑娘通力嘎串到了一起。直到今天,問起他們怎么走到了一起,是誰先暗送秋波?夫妻倆都含笑不語,只是深情地對望一眼。⑤讓我心醉的還不僅僅是兩個人的牽手,更是牽手后小情侶的選擇。他們服務的飯店本來很紅火,作為后廚的頭牌和男孩兒追逐的店花兒,兩個人的日子令多少進城打工的同齡人羨慕!上班時一個掌勺、一個傳菜,閑暇時,逛逛故宮、賞賞紅葉、看看電影、壓壓馬路,兜里的錢包也足以支撐起這些美麗的時光。可是,這一對小情侶卻做出了一個出乎所有人想象的決定:回內蒙古草原去創(chuàng)建自己的牧場。⑥一篇感人的童話由此漸漸展開。偌大的牧場只有夫妻兩個,縱馬跑出幾十里地,看不到一個人影兒。偶爾有一只鷹在天邊掠過,就會引發(fā)他們心中好一陣激動——千里草原上不僅有他們在牽著青春奔跑,還有許多高貴的生命與神同在。前后二十個年頭,兩個人就在海清壩牧場用勤勞和汗水裝點著自己的人生。后來,一對雙胞胎女孩兒在草原上降生了,冬去春來,如今已長成了十六歲的大姑娘,現(xiàn)在就讀于市藝術學校。寒暑假和逢年過節(jié),她們依然會回到生養(yǎng)她們的牧場,幫父母放牧牛羊。⑦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有牛羊,有鮮花,有牧草,有清風,有夫妻對唱的情歌,也有狂風,有烈日,有冰雹,有狡猾的狐貍和兇悍的狼。我問譚立波,苦嗎?譚立波用手揉著因生活的磨礪而有些凸起的骨關節(jié),說習慣了。正值國慶,牧草略顯泛黃,野花也開始凋零了,想一想即將走來的冬季呢?地凍天寒、大雪封路,夫妻倆要穿越風霜與寒冷,該付出怎樣的辛勞?況且,已是二十年一如既往的穿越,這其中的酸甜苦辣怎是“習慣了”三個字可以概括了的?、嗨哪臼莾让晒庞忻脑娙?。他的詩有溫度,有悲憫,有情懷。同時,他也曾經(jīng)是一位忠于職守的鄉(xiāng)鎮(zhèn)黨委書記,人如其詩,對草原、牧民有著一種永遠也扯不斷的情緣。他告訴我,如今小兩口兒的牧場有五百多頭牛,兩千多只羊。不算羊絨羊毛和農產(chǎn)品貿易的收入,僅牛和羊每年出欄一項就能有二三十萬元的進賬。⑨作為詩人,他當然會為愛情感動;作為書記,他更有理由為收獲驕傲。⑩為招待我們,夫妻倆特意殺了一只羊。這是草原上最隆重的待客之禮:烤全羊。羊烤的正是火候,表皮酥脆,肉色焦黃,在吱吱冒油的肉上撒一層孜然和細鹽,還沒吃呢,口水便要淌下了。我們用刀子切一塊鮮嫩的羊肉,喝一口美味的奶茶,感到這里的生活已經(jīng)被愛和詩意浸涸。?不是嗎?因為通訊信號不好,電視節(jié)目不清晰,每年春節(jié),通力嘎會自編自演一臺家庭春晚。媽媽唱歌,爸爸拉琴,姐妹倆翩翩起舞。難熬的是譚立波外出談生意的日子,要通個可不容易。通力嘎要拿著跑到老遠的小山包上去接,她知道哪個山包的信號強,哪個山包的信號弱。譚立波呢,在車水馬龍的鬧市聽到了來自草原深處的問候,心里也像抹了蜜一樣甜呢!?我說,合唱一首草原的歌吧。四木剛才爆料:通力嘎能歌善舞,譚立波的男高音也頗有磁性。譚立波望了一眼通力嘎,通力嘎笑著點點頭。譚立波唱低音部,通力嘎唱高音部,動聽的《鴻雁》便在蒙古包里回響:?……鴻雁北歸還/帶上我的思念/歌聲遠琴聲顫/草原上春意暖?歌聲里有不盡的鄉(xiāng)愁,也有他們難忘的青春歲月。一壺酒,獨對蒼天;兩個人,相依為命,寸心誓與長相守。想一想共同經(jīng)歷的那些日子,眺望一下明天即將升起的太陽,歌曲中蘊含的情感被夫妻倆演繹得悠遠蜿蜒,直抵內心。?一曲未完,我的眼睛里已經(jīng)含了淚水。?四木又提議,立波,你們的雙胞胎女兒是學舞蹈的,請她們?yōu)楸本﹣淼目腿颂鴤€舞可好?正巧小姐妹進來獻茶,在大家的掌聲中,爸爸打起拍子,媽媽哼著曲調,姐妹倆跳起了歡快的草原舞,輕如飛燕、美若彩蝶。原來,枯燥寂寞的生活也可以過得這樣有滋有味兒;天堂與俗世,并非隔著一條不可逾越的天河。兩者的轉換,有時只依人的心境而定。?盤桓半日,終要離開了。人生多有不舍,只是,春風楊柳離別路,畢竟車船留不住。?汽車啟動了。我從后視鏡里看到,一家四口站在那里一直沖我們招手。我們有我們的遠方,他們有他們的牽掛。在他們的身后,是那頂綻放在晚霞中的蒙古包和一眼望不到邊的海清壩牧場。(選自2017中國作家網(wǎng))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的體裁與《喜看稻菽千重浪》一樣,都屬于人物通訊,報道的都是現(xiàn)實中真實的人物,不同的是譚立波夫婦是創(chuàng)業(yè)者,而袁隆平則是科學家。B.標題“四個人的牧場”,其實就是“家庭牧場”,但比“家庭牧場”更有吸引力,牧場給人廣大之感,為什么只有四個人,這就增強了懸念。C.譚立波夫婦是務實的創(chuàng)業(yè)者,又是頗具浪漫情懷的人,放棄城市生活,到草原創(chuàng)業(yè),每年春節(jié)自編自演家庭春晚,無不是浪漫情懷的表現(xiàn)。D.文章之所以要寫譚立波夫婦的兩個可愛的女兒,意在突出創(chuàng)業(yè)者的幸福,創(chuàng)業(yè)誠然是艱辛的,但創(chuàng)業(yè)者也在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收獲了家庭幸福。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與《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一樣,同為敘事作品,但本文采用第一人稱,以有限視角敘事,而《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采用第三人稱,以全知視角敘事。B.文有文眼,文眼的位置因文而異,《荷塘月色》的文眼是文首的“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本文的文眼則是文中的“這是一個有故事的男人”。C.四木在文中具有穿針引線的作用,便于展開情節(jié),而且四木具有書記和詩人的雙重身份,其語言分量不同一般,便于烘托譚立波夫婦的形象。D.本文以作者的活動為線索,以譚立波夫婦為中心,敘寫自己的見聞感受,從車進海清壩牧場起筆,到車離開牧場落筆,首尾照應,渾然一體。8.以第七段(“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為例,說明文章是怎樣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表現(xiàn)譚立波夫婦創(chuàng)業(yè)艱辛的。9.有人說,從《哦,香雪》到《四個人的牧場》,展示了中國青年在改革開放中前進的足跡。請結合文本加以賞析。【答案】6.C7.A8.①實寫:用草原自然環(huán)境的惡劣;譚立波因勞作而凸起的骨關節(jié)這一細節(jié)描寫,來體現(xiàn)譚立波夫婦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②虛寫:作者由即將到來的冬季,想起譚立波夫婦過去二十一年一如既往的在風霜與寒冷中穿越,表現(xiàn)其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③虛實結合,寫譚立波夫婦在面對生活的艱辛,表現(xiàn)出了天性達觀,勤勞堅韌的優(yōu)秀品質。9.①《哦,香雪》以香雪為代表的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青年純真、善良,他們向往外圍大城市的文化,主動追求知識和文化,香雪們身上可以顯示出強烈的時代進步意義。②《四個人的牧場》譚立波夫婦天性達觀、勤勞堅韌,放棄了大城市安逸的生活,回到家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追求自己喜歡的自由的生活方式,豐盈著自己精神世界的同時,也為家鄉(xiāng)的建設做出了貢獻。③由“香雪們”對外面世界的向往,到“譚立波們”由城市回到家鄉(xiāng),生動體現(xiàn)了在改革開放不同的時間節(jié)點,人們?yōu)槔硐攵龀龅牟煌x擇,展示了中國青年在改革開放中前進的足跡?!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無不是浪漫情懷的表現(xiàn)”錯,“放棄城市生活,到草原創(chuàng)業(yè)”不是浪漫,而是現(xiàn)實;“自編自演家庭春晚”是浪漫情懷的表現(xiàn),表現(xiàn)譚立波一家在艱苦的生活中尋找生活的歡樂。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綜合賞析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A.“本文采用第一人稱,以有限視角敘事”錯,除了第一人稱,還有第三人稱,如講述二十年前譚立波在北京當廚師時,與妻子戀愛后,出人意料回到草原創(chuàng)建牧場的故事。故選A?!?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焖俣ㄎ晃恼碌谄叨危瑢崒懙挠凶匀画h(huán)境,美好的景物是“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有牛羊,有鮮花,有牧草,有清風,有夫妻對唱的情歌”,突出了草原的特點;還有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也有狂風,有烈日,有冰雹,有狡猾的狐貍和兇悍的狼”,變化的狀態(tài)“正值國慶,牧草略顯泛黃,野花也開始凋零了”,還有人物的行為、樣貌,“譚立波用手揉著因生活的磨礪而有些凸起的骨關節(jié)”,用環(huán)境的艱難困苦反襯人物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以及堅韌不拔無畏無懼的精神品質,凸顯人格魅力,通過真實的細節(jié)展示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壯其貌如見其人,寫其行,如在目前,富有感染力;虛寫一般指夢境,或者已經(jīng)發(fā)生過的事情,以及聯(lián)想想象的內容,比如“想一想即將走來的冬季呢?地凍天寒、大雪封路,夫妻倆要穿越風霜與寒冷,該付出怎樣的辛勞?況且,已是二十年一如既往的穿越,這其中的酸甜苦辣怎是‘習慣了’三個字可以概括了的!”,屬于聯(lián)想想象,是虛寫,作者由即將到來的冬季,想起譚立波夫婦過去二十一年一如既往的在風霜與寒冷中穿越,表現(xiàn)其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實寫自然條件糟糕,來反襯譚立波夫婦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不易,表現(xiàn)出了樂觀積極、不怕困苦、勇于挑戰(zhàn)自我的美好品質,細節(jié)中凸顯的吃苦耐勞、勤勞肯干、堅韌頑強的性格極具感染力,回憶和設想中虛寫多年的經(jīng)歷和不懼未來達觀面對生活的樂觀態(tài)度,虛實結合豐富了文章內容,飽滿了人物精神,生動形象,凸顯了本文的中心思想——謳歌贊美譚立波夫婦不怕艱辛勇敢創(chuàng)業(yè),增強感召力?!?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fā)掘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的能力。抓題干中的“中國青年”,概括兩篇文章中主要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他們在改革開放不同時間節(jié)點下有著不用的具體行動,如臺兒溝的熱血青年用土特產(chǎn)交換遠方城市的新鮮玩意,尤其是“鉛筆盒、書包”等文化用品,表達了山區(qū)人民對外圍大城市的向往。尤其是香雪對“鉛筆盒”的追求,不用于其他人對物欲的追逐,而是對文化和知識的追求,是對文明的追求。如譚立波夫婦不顧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偌大的牧場只有夫妻兩個,縱馬跑出幾十里地,看不到一個人影兒”“有狂風,有烈日,有冰雹,有狡猾的狐貍和兇悍的狼”“地凍天寒、大雪封路,夫妻倆要穿越風霜與寒冷,該付出怎樣的辛勞”,毅然放棄了大城市安逸的生活,回到家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他們執(zhí)著的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讓我心醉的還不僅僅是兩個人的牽手,更是牽手后小情侶的選擇。他們服務的飯店本來很紅火……兩個人的日子令多少進城打工的同齡人羨慕!……可是,這一對小情侶卻做出了一個出乎所有人想象的決定:回內蒙古草原去創(chuàng)建自己的牧場”“前后二十個年頭,兩個人就在海清壩牧場用勤勞和汗水裝點著自己的人生”。從“香雪們”對外面世界的向往,到“譚立波們”從大城市又回到家鄉(xiāng),通過這些具體的行動可以探知中國青年在改革開放中前進的足跡,他們有理想和抱負,對未來充滿期待,樂觀地迎接新生活。二、古代詩文閱讀(39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御史大夫韓安國者,梁成安人也。匈奴來請和親,天子下議。大行王恢,燕人也,數(shù)為邊吏,習知胡事。議曰:“漢與匈奴和親,率不過數(shù)歲即復倍約。不如勿許,興兵擊之?!卑矅唬骸扒Ю锒鴳?zhàn),兵不獲利。今匈奴負戎馬之足懷禽獸之心遷徙鳥舉難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為廣,有其眾不足以為疆,自上古不屬為人。漢數(shù)千里爭利,則人馬罷,虜以全制其敝。且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沖風之末,力不能漂鴻毛。非初不勁,末力衰也。擊之不便,不如和親。”群臣議者多附安國,于是上許和親。太史公曰:余與壺遂定律歷,觀韓長孺之義,壺遂之深中隱厚。世之言梁多長者,不虛哉!壺遂官至詹事,天子方倚以為漢相,會遂卒。不然,壺遂之內廉行修,斯鞠躬君子也。(節(jié)選自《史記·韓長孺列傳》)材料二:楊允恭,漢州綿竹人。淳化五年,轉西京作坊使。初,產(chǎn)茶之地,民輸賦者悉計其直,官售之,精粗不校,咸輸榷務①。商人弗肯售,久即焚之。允恭曰:“竭民利而取之,積腐而棄之,非善計也?!敝恋莱酰瑒⑹浇ㄗh請廢緣江榷務,許商人過江,聽私貨鬻。允恭以為諸州新陳相糅,兩河諸州風土,各有所宜,非雜以數(shù)品,即商人少利。請依舊江北置務,均色號,以年次給之。事下三司,鹽鐵使陳恕等以允恭議為是,詔從之。即命允恭為發(fā)運使,始改“擘畫”為“制置”,以西京作坊副使李廷遂、著作佐郎王子輿并為同發(fā)運使。巢、廬江二縣舊隸廬州,道遠多寇,民輸勞費。允恭請以二縣建軍,詔許之,以無為為額?;茨鲜酥蒈?,其九禁鹽地,則上下其直,民利商鹽之賤,故販者益眾,至有持兵器往來為盜者。允恭奏請悉禁,而官遣吏主之。允恭再三為請,太宗始從之。是歲,收利巨萬。(節(jié)選自《宋史·列傳·卷六十八》)【注】①榷務:遼代的市場管理和貿易稅收事務。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今A匈奴負B戎馬之足C懷D禽獸之心E遷徙鳥F舉G難得而制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數(shù)為邊吏”和“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六國論》)兩句中的“數(shù)”意思不同。B.“虜以全制其敝”和“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齊桓晉文之事》)兩句中的“制”意思不同。C.“太史公曰”,與其他史書中的“贊曰”、《聊齋志異》中的“異史氏曰”一樣表示發(fā)表議論。D.“王子輿并為同發(fā)運使”和“并國二十,遂霸西戎”(《諫逐客書》)兩句中的“并”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韓安國主張宋與匈奴要繼續(xù)實行和親,派軍隊去千里之外作戰(zhàn),不會取得勝利。B.任西京作坊使的楊允恭發(fā)現(xiàn),商人不把從老百姓那里收來的茶賣給官府,結果白白浪費。C.朝廷置禁鹽地使得百姓從販鹽中獲利,販鹽的人越來越多,甚至有人手執(zhí)兵器為盜。D.韓安國、楊允恭兩人都能從實際情況出發(fā),提出了許多好的建議并且立即親自付諸實施。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和課本中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民輸賦者悉計其直,官售之,精粗不校,咸輸榷務。(2)雖連城拱璧不啻也。上于盆而養(yǎng)之,留待限期,以塞官責。(《促織》)14.請根據(jù)兩則材料概括,怎樣的官員才可稱得上是“長者”“君子”?!敬鸢浮?0.CEG11.D12.D13.(1)百姓交稅時都是按照茶葉的價值來計算,然后由官府出售,不區(qū)分茶葉的精粗,都統(tǒng)一交給了榷務。(2)即使價值連城的寶玉也比不上(它)。把它放到盆子里養(yǎng)著,留著等待期限,用(它)來應付官府的責問。14.①能夠從實際情況出發(fā),顧全大局,提出合理的建議。②清廉政治,有高尚品德,心系民生,為民謀福利。③忠于職守,勤勉工作,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窘馕觥?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如今匈奴依仗戰(zhàn)馬充足,懷著禽獸般的心腸,像鳥一樣遷徙,很難制服他們?!靶倥弊髦髡Z,“負”作謂語,“戎馬之足”作賓語,句子意思完整,C處斷開。“懷禽獸之心”是一個句意完整的動賓短語,且與“負戎馬之足”句式對稱,故在E處斷開。“遷徙”是謂語,“鳥舉”是后置狀語,故在G處斷開。故選CEG?!?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和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A.正確,多次、屢次/天數(shù)、命運。句意:屢次擔任邊境官吏。/那么勝負存亡的命運。B.正確,制服、控制/規(guī)定、制定。句意:匈奴用全力來制服漢軍的疲敝。/所以英明的君主規(guī)定百姓的產(chǎn)業(yè)。C.正確。D.錯誤,一起、一同/吞并。句意:王子輿一同擔任發(fā)運使。/吞并了二十個國家,于是稱霸西戎。故選D。【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并篩選重要信息的能力。D.“都能從實際情況出發(fā),提出了許多好的建議并且立即親自付諸實施”錯誤。韓安國主張與匈奴和親,認為千里作戰(zhàn)不利,但文中未提及他親自付諸實施;楊允恭提出諸多建議,但也不是所有都立即親自付諸實施的,比如他關于禁鹽的建議是經(jīng)過再三請求太宗才同意的。故選D?!?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悉”,全部、都;“直”通“值”,價值;“校”,查對、區(qū)分。(2)“雖”,即使;“不啻”,比不上;“塞”,搪塞、應付?!?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關內容的能力。①材料一中韓安國能客觀分析與匈奴作戰(zhàn)的利弊,展現(xiàn)出其能權衡利弊、顧全大局的智慧;材料二中楊允恭能發(fā)現(xiàn)茶政和禁鹽地的問題并提出合理建議;他們都能從實際情況出發(fā),提出合理建議,可稱得上是“長者”“君子”。②材料一中的壺遂被描述為“內廉行修”,即內心廉潔,行為端正。材料二中楊允恭在處理鹽業(yè)貿易時能考慮實際情況權衡各方利益,提出改革措施以減輕民眾的負擔,為民眾減少勞費,請求建縣,多次奏請禁止私鹽販賣等,展現(xiàn)出善于謀事、心系民生的品質,可稱得上是“長者”“君子”。③材料二中楊允恭在擔任發(fā)運使期間,對工作認真負責,提出并實施了有效的改革措施,勇于改革,面對困難和壓力時不退縮,體現(xiàn)出高度的責任感,可稱得上是“長者”“君子”。參考譯文:材料一:御史大夫韓安國是梁國成安人。匈奴請求和漢朝和親,皇帝將此事下放到朝廷討論。大行王恢,是燕地人,曾多次擔任邊境官員,對胡人事務非常熟悉。他提出意見說:“漢朝與匈奴和親,通常過不了幾年匈奴就會背棄盟約。不如不答應,發(fā)兵攻打他們。”韓安國說:“遠征千里去作戰(zhàn),軍隊難以獲得利益?,F(xiàn)在匈奴憑借他們戰(zhàn)馬的腳力和野獸般的心性,像遷徙的鳥兒一樣難以控制。即使占領了他們的土地,也不足以擴大我們的疆域;即使得到了他們的人民,也不足以增強我們的實力,自古以來他們就不屬于我們。漢朝如果遠征千里去爭奪利益,那么人馬都會疲憊,而敵人則可以利用我們的弱點。況且,強弩射到極遠的地方,箭矢甚至不能穿透魯國的細紗;狂風到了末尾,力量甚至不能吹起一根鴻毛。這并不是因為開始時力量不強,而是因為到了最后力量衰減。攻打他們不方便,不如和親?!贝蠖鄶?shù)官員都支持韓安國的意見,于是皇帝同意了和親。太史公說:我和壺遂一起制定歷法,觀察韓長孺的義行和壺遂深沉而寬厚的性格。世上說梁地多有長者,這并非虛言!壺遂官至詹事,皇帝正打算依靠他成為漢朝的丞相,但壺遂卻去世了。如果不是這樣,壺遂的品行廉潔,行為端正,他就是一個鞠躬盡瘁的君子。材料二:楊允恭是漢州綿竹人。淳化五年,他被調任為西京作坊使。最初,在產(chǎn)茶的地區(qū),百姓交稅時都是按照茶葉的價值來計算,然后由官府出售,不論茶葉的精粗,都統(tǒng)一交給了榷務①。商人不愿意購買,時間一長,這些茶葉就會被燒掉。楊允恭說:“竭盡百姓的利益來獲取,然后積累到腐爛再丟棄,這不是好的計劃?!敝恋莱跄?,劉式建議廢除沿江的榷務,允許商人過江,聽任他們私自銷售貨物。楊允恭認為各州的新舊茶葉相互摻雜,兩河各州的風土,各有適宜之處,如果不混合幾種產(chǎn)品,商人就會獲得較少的利潤。他請求像以前一樣在江北設置榷務,統(tǒng)一茶葉的等級和標記,按照年份順序分配。這件事被提交到三司,鹽鐵使陳恕等人認為楊允恭的意見是正確的,皇帝下詔批準了。于是命令楊允恭擔任發(fā)運使,開始將“擘畫”改為“制置”,任命西京作坊副使李廷遂、著作佐郎王子輿一同擔任發(fā)運使。巢縣和廬江縣原本屬于廬州,因為路途遙遠且多盜賊,百姓運輸勞苦且費用高昂。楊允恭請求將這兩個縣建立為軍,皇帝批準了,以無為為名?;茨鲜酥蒈娭校芯艂€地方禁止私人販賣鹽,因此鹽的價格上下波動,百姓和商人都因為鹽價低廉而獲利,因此販賣者越來越多,甚至有攜帶武器往來成為盜賊的人。楊允恭上奏請求全面禁止私人販賣鹽,而由官府派遣官員來管理。楊允恭多次請求,太宗最終同意了。那一年,收入達到了巨大的數(shù)額。(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戰(zhàn)城南①李白去年戰(zhàn),桑干②源;今年戰(zhàn),蔥河道。洗兵③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萬里長征戰(zhàn),三軍盡衰老。匈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唯見白骨黃沙田。秦家筑城備胡處,漢家還有烽火燃。烽火燃不息,征戰(zhàn)無已時。野戰(zhàn)格斗死,敗馬號鳴向天悲。烏鳶④啄人腸,銜飛上掛枯樹枝。士卒涂草莽,將軍空爾為⑤。乃知兵者是兇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咀ⅰ竣俦驹姙闃犯f題詩。②桑干:與后面的“蔥河”“條支”“天山”都是邊疆地名。③洗兵:傳說周武王出師遇雨,認為是老天洗刷兵器,后擒紂滅商,戰(zhàn)爭停息;后遂以“洗兵”表示勝利結束戰(zhàn)爭。④烏鳶:烏鴉和老鷹,均為貪食之鳥。⑤空爾為:一無所獲。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為歌行體詩歌,本詩層次清晰:首八句、次六句、再次六句各自成一段,從不同角度敘寫戰(zhàn)爭;末二句為結語,點明主題。B.本詩是一首敘事詩,卻帶有濃厚的抒情性。每段先敘事,末尾以兩句感嘆語作結,事與情交織和諧,可增強詩歌的節(jié)奏感。C.“洗兵”二句意為曾經(jīng)在條支海中洗刷兵器,勝利地結束戰(zhàn)爭,也在天山草原上牧放過疲憊的戰(zhàn)馬,寫出了征行的頻繁。D.“秦家”二句采用互文手法,意為邊塞上的戰(zhàn)爭持續(xù)的時間很長。它揭示了深刻的歷史教訓,飽含著詩人深邃的認識,堪稱警策。16.本詩是如何體現(xiàn)李白詩歌浪漫主義特色的?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敬鸢浮?5.C16.①濃墨重彩的夸張。如“野戰(zhàn)”四句寫戰(zhàn)馬獨存猶感不足,加以號鳴思主;烏啄人腸猶以不足,又加以銜掛枯枝,夸張中凸顯了戰(zhàn)爭的殘酷。②奔放流轉的氣勢。如前四句以兩組對稱的句式出現(xiàn),不僅音韻鏗鏘,而且詩句的復沓和鮮明的對舉,給人以東征西討、戰(zhàn)爭不息的強烈印象。③新奇深刻的比喻。如“匈奴”二句,以耕作為喻,生動地表現(xiàn)了匈奴人的生活與習性,耕作會禾黍盈疇,殺戮勢必白骨遍地,語淺而意深?!窘馕觥俊?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C.“寫出了征行的頻繁”錯誤。從詩意來看,前四句“去年戰(zhàn),桑干源;今年戰(zhàn),蔥河道”突出了戰(zhàn)爭的頻繁,“洗兵”二句應是“寫出征戰(zhàn)的廣遠”。故選C?!?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藝術特色的能力。①濃墨重彩的夸張?!耙皯?zhàn)格斗死,敗馬號鳴向天悲”意思是戰(zhàn)士在野戰(zhàn)的格斗中而死,敗馬在疆場上向天低徊悲鳴。本處寫到戰(zhàn)士戰(zhàn)死,戰(zhàn)馬獨存,并且夸張地寫到戰(zhàn)馬悲鳴似乎是在思念自己的主人?!盀貘S啄人腸,銜飛上掛枯樹枝”意思是烏鴉叼著死人的腸子,飛到枯樹枝上啄食。本處寫到烏鴉叼著戰(zhàn)死士兵的腸子,并且夸張地寫到烏鴉叼著腸子飛到了枯樹枝上。這四句運用濃墨重彩的夸張,凸顯了戰(zhàn)爭的殘酷。②奔放流轉的氣勢。“去年戰(zhàn),桑干源;今年戰(zhàn),蔥河道”句式上對稱?!跋幢鴹l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句式上對稱。這兩組句子以對稱的形式出現(xiàn),音韻鏗鏘有力。這四句的意思是去年在桑干源打仗,今年轉戰(zhàn)蔥河河畔。曾經(jīng)在條支海中洗刷兵器(即勝利結束戰(zhàn)爭),也在天山草原上牧放過疲憊的戰(zhàn)馬。詩句的復沓和鮮明的對舉,寫出了戰(zhàn)爭的頻繁和戰(zhàn)爭不斷,給人留下強烈印象。③新奇深刻的比喻。“匈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唯見白骨黃沙田”意思是知道匈奴是以殺戮為職業(yè)的,就像我們種莊稼一樣。在他們領域中的曠野里,自古以來就只能見到白骨和黃沙。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匈奴的殺戮比作中原人種莊稼,生動地表現(xiàn)了匈奴人的生活與習性,耕作會禾黍盈疇,殺戮勢必白骨遍地,語淺而意深。(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10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論語疏證》曾說“孔子與曾點者,以點之言為太平社會之縮影也”。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具體表現(xiàn)為:人們可以在暮春時節(jié)與同伴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唱著歌回家。(2)《阿房宮賦》中,“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運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來比喻紛紛打開的妝鏡,既貼切又形象。(3)蘇洵《六國論》中“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說明燕國滅亡的原因是用刺客作為對付秦國的策略,才招致禍患。(4)杜甫《登岳陽樓》中由個人身世轉寫國家危難,感傷涕零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5)在談到中國文人時,同學們可以引用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來表達他們高潔傲岸的情懷?!敬鸢浮竣?浴乎沂

②.風乎舞雩③.明星熒熒

④.開妝鏡也⑤.至丹以荊卿為計

⑥.始速禍焉⑦.戎馬關山北

⑧.憑軒涕泗流⑨.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⑩.使我不得開心顏(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詞:沂、舞雩、熒、妝、卿、速、戎、涕泗、摧、肝肺。三、語言文字運用(16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作為小說人,我總想把自己比喻成兩種動物,一是飛在天上的鳥,二是鉆在土里的穿山甲。這兩種動物顯然不是一回事,可以說是①。但于我,我既是一只鳥,也是一只穿山甲。這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是,我這些年一步一步走過來,回頭看來,確實是這樣。小說是想象出來的。但這個想象要有依據(jù),就是生活本身,沒依據(jù)的想象就是②了。由此可見,對一個小說人來說,他的閱歷越豐富,想象的寫作資源就越豐富。我們每個人,特別是小說人,存儲這些資源的方式不一樣,有的人很隨意,記憶中的結構也許比較凌亂;有的人平時就很有條理,在他的記憶深處,各種經(jīng)驗和體驗也存放得③。從心理學的角度,當我們受到外部信息的刺激時,自然就會調動起記憶中以往的經(jīng)驗。作為小說人,我把這個接收到的信息叫“密碼”。我之所以稱它為“密碼”,是因為它不僅難以捕捉,更難以讀解,而且總是不期而至。寫小說,也就是尋找這些“密碼”的過程。這些“密碼”往往埋藏于生活的泥土中,你得像穿山甲那樣接觸泥土。鳥兒飛在空中,是無法發(fā)現(xiàn)的。有了這些“密碼”,還需要豐富的想象力,讓小說“飛”起來,這就如同穿山甲“羽化”成鳥飛向天空的過程。據(jù)說,鳥的祖先,在當年,就是一種類似于穿山甲的動物。當它們從泥土深處鉆出來,仰望天空,開始有了一種飛翔的渴望,可以想象,這時它們的心情是何等的激動。然后,終于有一天,它們竟然神奇地將一身鱗片羽化,接著生出了翅膀,一躍飛上藍天。想一想,這多像一篇小說的誕生過程。當然,就小說而言,這個“羽化”應該是飛翔的關鍵。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19.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畫波浪線處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A.我曾想:在水底的魚群中可能有一些鯉魚“科學家”。B.有些同志的報告看著很長,但是沒有什么內容,真是“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C.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D.“東方濕地之都”鹽城位于江蘇沿海中部,是江蘇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20.下列句子中的“可以”和文中加點的“可以”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他辦事,兼教書,實在勤快得可以。 B.憑你的能力可以做這件事。C.面試結束了,你可以走了。 D.她的作文寫得還可以?!敬鸢浮?8.①風馬牛不相及②胡思亂想③井然有序(有條不紊)19.A20.B【解析】【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包括熟語)的能力。①本處是說“天上飛的鳥”和“鉆在土里的穿山甲”兩者毫不相干,可用“風馬牛不相及”。“風馬牛不相及”,形容地域廣大距離遙遠,也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②本處是對沒有依據(jù)的想象的定位,想象要有依據(jù),沒有依據(jù)的想象就只能是瞎想,可用“胡思亂想”?!昂紒y想”,沒有根據(jù),不切實際的瞎想。③本處是說這個人平時的時候就很有條理,所以在記憶深處,各種經(jīng)驗和教訓存放得也很有條理,可用“井然有序”或“有條不紊”。“井然有序”,整整齊齊,次序分明,條理清楚?!坝袟l不紊”,形容做事、說話有條有理,絲毫不亂?!?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文中引號表示特殊含義。A.引號表示特殊含義;B.引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