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PPT課件_第1頁
時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PPT課件_第2頁
時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PPT課件_第3頁
時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PPT課件_第4頁
時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練一練 (20092009廣東理基,4747)由于蟹類的捕食,某 種海洋蝸牛種群中具有較厚外殼的個體的比例 逐漸增加。對這個現(xiàn)象的解釋,正確的( ) A.A.人工選擇 B.B.適者生存 C.C.用進廢退 D.D.定向變異 B第1頁/共73頁二、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二、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1.1.發(fā)展 (1 1)對于生物進化過程中遺傳和變異的研究, 已經(jīng)從 水平深入到 水平; (2 2)關于自然選擇的作用等問題的研究,已經(jīng) 從以 為單位發(fā)展到以 為基本單位。2.2.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內容 (1 1)種群是 的基本單位,也是 的基本單位。 影響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變化的因素: 、 、 、遷移和遺傳漂變等。 生

2、物進化的實質是 發(fā)生變化。性狀分子生物個體種群生物進化生物繁殖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自然選擇種群基因頻率第2頁/共73頁(2 2) 和 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可遺傳的變異來源: 、 和 。生物變異是 的,只產生生物進化的 ,不能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生物變異的利與害并不是絕對的,取決于 。(3 3) 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原因:不斷淘汰 變異的基因,積累 變異的基因。結果: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 改變。突變基因重組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不定向原材料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自然選擇不利有利定向第3頁/共73頁(4 4)隔離導致 的形成。類型:常見的有 和 。實質: 不能進行自由交流。新物種形成標志:達到生殖隔離。

3、 P P122122技能訓練如何鑒定長期地理隔技能訓練如何鑒定長期地理隔離后兩個同一物種的種群是否形成兩個物種?離后兩個同一物種的種群是否形成兩個物種? 通過能或雜交和雜交后能否產生可育通過能或雜交和雜交后能否產生可育后代。后代。物種地理隔離生殖隔離基因挖掘教材 提示第4頁/共73頁三、共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三、共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1.1.共同進化 (1 1)概念:不同 之間、 之 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 (2 2)原因:生物與生物之間的 和生物 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的 。2.2.生物多樣性 (1 1)內容:基因多樣性、 多樣性、 多樣性。 (2 2)形成原因:生物的 。 (3 3

4、)研究生物進化歷程的主要依據(jù): 。物種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相互選擇相互影響物種生態(tài)系統(tǒng)進化化石第5頁/共73頁(2 2)解讀自然選擇的對象a a. .直接對象是生物的變異性狀(表現(xiàn)型)。b b. .間接對象是相關的基因型。c c. .根本對象是與變異性狀相對應的基因。即自然選擇的實質是環(huán)境對變異所對應的基因的選擇,因而可以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自然選擇的因素:對生物的變異起選擇作用的是個體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第6頁/共73頁2.2.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內容解讀 (1 1)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概念概念定義定義外延外延種群種群生活在一定區(qū)域的同種生生活在一定區(qū)域的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叫做種群;物的全部個體叫做種

5、群;種群是繁殖和進化的基本種群是繁殖和進化的基本單位單位無生殖隔離;同無生殖隔離;同一區(qū)域一區(qū)域基因庫基因庫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有的全部基因種群內所有個體,種群內所有個體,所有細胞,所有所有細胞,所有基因基因提醒 種群既是進化的基本單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單位。種群既是進化的基本單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標志):基因頻率改變。某段時間內若基因頻率未生物進化的實質(標志):基因頻率改變。某段時間內若基因頻率未改變,則未進化,反之則進化。改變,則未進化,反之則進化。第7頁/共73頁 例:一年前例:一年前A A=0.6=0.6、a a=0.4=0.4,

6、若一年后仍然是,若一年后仍然是A A= = 0.6 0.6、a a=0.4=0.4,則一年中未進化。,則一年中未進化。(2 2)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可遺傳變異的三個來源: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 染色體變異(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屬于突變)。由于突變和重組都是隨機的、不定向的,因此它們只是提供了生物進化的原材料,不能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提醒 可遺傳變異包括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和基因重組,而基可遺傳變異包括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和基因重組,而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合稱突變。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合稱突變。突變性狀是有利還是有害是相對的,取決于環(huán)境條件。如昆蟲的突變性狀是有利還是有害是相對的,取決

7、于環(huán)境條件。如昆蟲的殘翅性狀在正常環(huán)境中不利,但在多風的島上則是有利的。殘翅性狀在正常環(huán)境中不利,但在多風的島上則是有利的。第8頁/共73頁變異是不定向的,因不定向性決定了變異只能為進化提供原材料,變異是不定向的,因不定向性決定了變異只能為進化提供原材料,而不能決定進化方向。而不能決定進化方向。不可遺傳變異不能提供進化的原材料。不可遺傳變異不能提供進化的原材料。(3 3)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變異是不定向的 不利變異被淘汰,有利變異逐漸積累 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 生物朝一定方向緩慢進化經(jīng)自然選擇導致 自然選擇的實質:定向改變基因頻率。自然選擇的實質:定向改變基因頻率。變異與環(huán)境的關系

8、變異與環(huán)境的關系變異在環(huán)境變化之前已經(jīng)產生,環(huán)境只是起選擇作用,不是影響變異變異在環(huán)境變化之前已經(jīng)產生,環(huán)境只是起選擇作用,不是影響變異的因素,不要夸大其作用,通過環(huán)境的選擇將生物個體中產生的不定的因素,不要夸大其作用,通過環(huán)境的選擇將生物個體中產生的不定向的有利變異選擇出來,其余變異遭到淘汰。例如噴灑殺蟲劑只是將向的有利變異選擇出來,其余變異遭到淘汰。例如噴灑殺蟲劑只是將抗藥性強的個體選擇出來,而不是使害蟲產生抗藥性??顾幮詮姷膫€體選擇出來,而不是使害蟲產生抗藥性。提醒第9頁/共73頁3.3.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與達爾文進化論的比較 (1 1)共同點:都能解釋生物進化的原因和生物的 多樣性、適應

9、性。 (2 2)不同點:達爾文進化論沒有闡明遺傳和變 異的本質以及自然選擇的作用機理,而現(xiàn)代生物 進化理論克服了這個缺點。 達爾文的進化論研究生物個體的進化,而現(xiàn)代 生物進化論則強調群體的進化,認為種群是生物 進化的基本單位。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生物進化的實質基 因頻率的改變,從分子水平上闡述,而自然選擇 學說從性狀水平解釋進化。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強調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第10頁/共73頁4.4.隔離導致物種的形成 物種形成的三種典型模式: (1 1)漸變式如加拉帕戈斯群島上1313種地雀 的形成。(2 2)驟變式如自然界多倍體植物的形成驟變式物種的形成主要是通過異源多倍體的染色體畸變的

10、方式形成新物種,一出現(xiàn)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離(基因頻率改變)。此種方式多見于植物。第11頁/共73頁(3 3)人工創(chuàng)造新物種通過植物體細胞雜交(如番茄馬鈴薯)、多倍體遠源雜交(如甘蔗蘿卜)、多倍體育種(如八倍體小黑麥)等方式也可以創(chuàng)造新物種。提醒 新物種形成不一定經(jīng)過地理隔離,但不管哪種方式都需要達到新物種形成不一定經(jīng)過地理隔離,但不管哪種方式都需要達到生殖隔離。生殖隔離。第12頁/共73頁對位訓練1.1.(20092009廣東生物,2626)物種起源出版已 有150150年,但依然深深影響著現(xiàn)代科學研究,達 爾文(多選) ( )( ) A. A.提出了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觀點 B.B.提出

11、了用進廢退的理論 C.C.認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D.D.認識到變異廣泛存在并能遺傳給后代 AD第13頁/共73頁2.2.(20082008山東理綜,5 5)下列與生物進化相關的 描述,正確的是 ( )( ) A. A.進化總是由突變引起的 B.B.進化時基因頻率總是變化的 C.C.變異個體總是適應環(huán)境的 D.D.進化改變的是個體而不是群體 B第14頁/共73頁考點二 相關概念的比較辨析1.1.生物進化和物種形成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內容內容物種形成物種形成生物進化生物進化標志標志生殖隔離出現(xiàn)生殖隔離出現(xiàn)基因頻率改變基因頻率改變變化后生物變化后生物與原生物關系與原生物關系新物種形成,生新物種形成,

12、生殖隔離,質變殖隔離,質變生物進化,基因生物進化,基因頻率改變,量變頻率改變,量變二者聯(lián)系二者聯(lián)系只有不同種群的基因庫產生了明只有不同種群的基因庫產生了明顯差異,出現(xiàn)生殖隔離才形成新物顯差異,出現(xiàn)生殖隔離才形成新物種;進化不一定產生新物種,新種;進化不一定產生新物種,新物種產生一定存在進化物種產生一定存在進化第15頁/共73頁2.2.種群和物種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1 1)物種是自然狀態(tài)下能夠交配并產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一個物種可能在不同地點和時間形成不同的種群。(2 2)種群是同一種生物、同一地點、同一時間形成的一個群體。種群“小”,不同種群間有地理隔離;物種“大”,不同物種間有生殖隔離。(3 3

13、)判斷生物是不是同一物種,如果來歷不明,形態(tài)結構相似,可靠依據(jù)是是否存在生殖隔離。若出現(xiàn)生殖隔離,則不是同一物種。第16頁/共73頁3.3.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區(qū)別與聯(lián)系類型類型定義定義特點特點舉例舉例關系關系地理地理隔離隔離同一種生物由于地理上同一種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礙而分成不同的種的障礙而分成不同的種群,使得種群間不能發(fā)群,使得種群間不能發(fā)生基因交流的現(xiàn)象生基因交流的現(xiàn)象同種生物地理隔同種生物地理隔離消失后仍然可離消失后仍然可以進行基因交流以進行基因交流山東的山東的玉米和玉米和河北的河北的玉米玉米一般先經(jīng)過一般先經(jīng)過長期的地理隔長期的地理隔離,然后形成離,然后形成生殖隔離;生殖隔離;有時不經(jīng)

14、過有時不經(jīng)過地理隔離直接地理隔離直接形成生殖隔離,形成生殖隔離,例如多倍體的例如多倍體的產生產生生殖生殖隔離隔離不同物種之間一般是不不同物種之間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產生可配成功,也不能產生可育的后代育的后代永久性不能進行永久性不能進行基因交流基因交流驢和馬驢和馬第17頁/共73頁對位訓練3.3.有關基因頻率和生物進化的關系,正確的說法是 ( ) A.A.生物只要發(fā)生進化,基因頻率就會改變 B.B.只有在新物種形成時,才會發(fā)生基因頻率的改變 C.C.基因頻率的改變不一定引起生物的進化 D.D.生物在進化過程中不一定引起基因頻率的改變 解析解析 基因頻率改

15、變,生物一定進化,但不一定基因頻率改變,生物一定進化,但不一定 形成新物種。生物進化,基因頻率一定改變。形成新物種。生物進化,基因頻率一定改變。A第18頁/共73頁4.4.下列關于隔離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A.阻止了種群間的基因交流 B.B.物種的形成都必定先經(jīng)過長期的地理隔離 C.C.遺傳組成上的差異是產生生殖隔離的根本原因 D.D.多倍體植物的產生不需要經(jīng)過地理隔離B第19頁/共73頁考點三 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比較及計算1.1.比較概念概念定義定義外延外延基因頻率基因頻率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個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的比率進化的實質進化的

16、實質是基因頻率是基因頻率的改變的改變基因型頻率基因型頻率指群體中具有某一基因指群體中具有某一基因型的個體所占的比例,型的個體所占的比例,其計算公式為:(該基其計算公式為:(該基因型個體數(shù)因型個體數(shù)/該種群個體該種群個體總數(shù))總數(shù))100%100%基因型頻率基因型頻率改變,基因改變,基因頻率不一定頻率不一定改變改變第20頁/共73頁2.2.計算 (1 1)常染色體遺傳方式 設有N N個個體的種群,AAAA、AaAa、aaaa的個體數(shù)分別 是n n1 1、n n2 2、n n3 3,A A、a a的基因頻率分別用P PA A、P Pa a表 示,AAAA、AaAa、aaaa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用P P

17、AAAA、P PAaAa、 P Paaaa表示,則: 由以上公式可得出下列結論: 在種群中一對等位基因的頻率之和等于1 1,基因 型頻率之和也等于1 1。 一個等位基因的頻率= =該等位基因純合子的頻率 +1/2+1/2雜合子的頻率。Aaaa2323aAaAA2121AP21P)Nn21Nn(N2nn2PP21P)Nn21Nn(N2nn2P第21頁/共73頁(2 2)伴X X染色體遺傳方式在一個工廠中,男女職工各100100名,女性中,色盲基因(X Xb b)攜帶者為5 5人,色盲患者為1 1人;男性中色盲患者為8 8人,則X Xb b的基因頻率為:。%5%10010021008215第22頁

18、/共73頁(3 3)哈代溫伯格定律成立前提a a. .種群非常大;b b. .所有雌雄個體之間自由交配;c c. .沒有遷入和遷出;d d. .沒有自然選擇;e e. .沒有基因突變。計算公式a a. .當?shù)任换蛑挥袃蓚€時(A A、a a),設p p表示A A的基因頻率,q q表示a a的基因頻率,則基因型AAAA的頻率為p p2 2,AaAa的頻率為2pq2pq,aaaa的頻率為q q2 2。第23頁/共73頁對位訓練5.5.某植物種群中,AAAA基因型個體占30%30%,aaaa基因 型個體占20%20%。若該種群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 aaaa基因型個體出現(xiàn)的頻率以及A A、a a

19、基因頻率分 別為 ( ) A.55%A.55%、45%45%、45%45%、55%55% B.42 B.425%5%、32325%5%、45%45%、55%55% C.55% C.55%、45%45%、55%55%、45%45% D.42 D.425%5%、32325%5%、55%55%、45%45%第24頁/共73頁6.6.在自然條件下,基因型為aaaa個體的出現(xiàn)機會是 0.01%,0.01%,在理想狀態(tài)下,雜合子出現(xiàn)的機是 。答案答案 1.98%第25頁/共73頁解題思路探究解題思路探究思維誤區(qū)警示易錯分析易錯分析 對生物進化的觀點辨析不清對生物進化的觀點辨析不清 (1 1)物種包括各個不

20、同地域的同一物種多個不)物種包括各個不同地域的同一物種多個不同種群,范圍較大,而種群是一定地域內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范圍同種群,范圍較大,而種群是一定地域內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范圍較小。較小。 (2 2)種群基因庫指種群內全部個體的所有基因,若有)種群基因庫指種群內全部個體的所有基因,若有n n個個體,個個體,每個個體平均有每個個體平均有m m個基因,則基因庫中應有個基因,則基因庫中應有nmnm個基因,指個數(shù)不是指個基因,指個數(shù)不是指種類。種類。 (3 3)因地理隔離造成兩個亞種,如東北虎和華)因地理隔離造成兩個亞種,如東北虎和華 南虎,應為同一個物種,仍能進行交配繁殖產生后代。但地理隔離不南

21、虎,應為同一個物種,仍能進行交配繁殖產生后代。但地理隔離不一定是高山、河流的阻隔,兩個池塘中的鯉魚也存在地理隔離。一定是高山、河流的阻隔,兩個池塘中的鯉魚也存在地理隔離。第26頁/共73頁 (4 4)突變性狀是有利還是有害是相對的,取決于環(huán)境條件。如)突變性狀是有利還是有害是相對的,取決于環(huán)境條件。如昆蟲的殘翅性狀在正常環(huán)境中不利,但在多風的島上則是有利的。昆蟲的殘翅性狀在正常環(huán)境中不利,但在多風的島上則是有利的。 (5 5)基因頻率與生物進化的關系。)基因頻率與生物進化的關系。只要基因頻率改變,生物就進化,只要生物進化,基因頻率一定改只要基因頻率改變,生物就進化,只要生物進化,基因頻率一定改

22、變。若基因頻率不變,則生物就不進化。變。若基因頻率不變,則生物就不進化。 (6 6)可遺傳變異包括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和基因重組,而基)可遺傳變異包括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和基因重組,而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合稱突變。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合稱突變。第27頁/共73頁 (7 7)生物多樣性指基因(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生物多樣性指基因(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不能說種群多樣性。系統(tǒng)多樣性,不能說種群多樣性。 (8 8)共同進化既包括生物與生物之間,也包括生物與環(huán)境之)共同進化既包括生物與生物之間,也包括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間。 (9 9)判斷是否是同一物種標準不能只看能否雜交,

23、還要看雜)判斷是否是同一物種標準不能只看能否雜交,還要看雜交后代是否可育,如二倍體西瓜和四倍體西瓜、馬和驢等。交后代是否可育,如二倍體西瓜和四倍體西瓜、馬和驢等。第28頁/共73頁糾正訓練糾正訓練 下圖表示生物新物種形成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對圖示 分析正確的是 ( )A.A.圖中A A表示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為進化提供原材料B.B.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是形成新物種的前提C.C.圖中B B表示地理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D.D.圖中C C表示生殖隔離,指兩種生物不能雜交產生后代B第29頁/共73頁(20092009上海生物,3434)回答下列有關生物進化 的問題。圖1第30頁/共73頁(1 1)圖

24、1 1表示某小島上蜥蜴進化的基本過程,X X、Y Y、Z Z表示生物進化中的基本環(huán)節(jié)。X X、Y Y分別是 、 。(2 2)該小島上的蜥蜴原種由許多個體組成,這些個體的總和稱為 ,這是生物進化的 。(3 3)小島上能進行生殖的所有蜥蜴?zhèn)€體含有的全部基因,稱為蜥蜴的 。(4 4)小島上蜥蜴原種的腳趾逐漸出現(xiàn)兩種性狀,W W代表蜥蜴腳趾的分趾基因;w w代表聯(lián)趾(趾間有蹼)基因。圖2 2表示這兩種性狀比例變化的過程。圖2答案答案 (1 1)突變(變異) 自然選擇 (2 2)種群基本單位 (3 3)基因庫第31頁/共73頁由于蜥蜴過度繁殖,導致 加劇。小島上食物短缺,聯(lián)趾蜥蜴?zhèn)€體比例反而逐漸上升,其

25、原因可能是 。圖2 2所示的過程說明,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引起不同性狀蜥蜴的比例發(fā)生變化,其本質是因為蜥蜴群體內的 發(fā)生了改變。(5 5)從生物多樣性角度分析,圖2 2所示群體中不同個體的存在反映了 多樣性;若從分子水平檢測這種多樣性,可采用的簡便技術是 。(4 4)生存斗爭( (種內斗爭) ) 聯(lián)趾型個體趾間有蹼,適合于游泳,可以從水中獲取食物。因此,在島上食物短缺時,聯(lián)趾個體的生存和繁殖機會較多(合理即可) 基因頻率 (5 5)遺傳 PCRPCR( (聚合酶鏈式反應) )第32頁/共73頁答案答案 (1 1)突變(變異) 自然選擇 (2 2)種群基本單位 (3 3)基因庫 (4 4)生存斗爭(

26、(種內斗爭) ) 聯(lián)趾型個體趾間有蹼,適合于游泳,可以從水中獲取食物。因此,在島上食物短缺時,聯(lián)趾個體的生存和繁殖機會較多(合理即可) 基因頻率 (5 5)遺傳 PCRPCR( (聚合酶鏈式反應) )第33頁/共73頁隨堂過關檢測隨堂過關檢測題組一:有關自然選擇學說的理解1.1.某島嶼上存在著尺蛾的兩個變種,該地區(qū)原為 森林,后建設成為工業(yè)區(qū)。 下表為該地區(qū)不同時期兩種尺蛾的數(shù)量變化:森林時期森林時期建成工業(yè)區(qū)后建成工業(yè)區(qū)后5050年年灰尺蛾灰尺蛾黑尺蛾黑尺蛾灰尺蛾灰尺蛾黑尺蛾黑尺蛾99%99%1%1%1%1%99%99%分析這種變化的原因是 ( )A.A.定向變異作用B.B.自然選擇作用C.

27、C.灰尺蛾遷入,黑尺蛾遷出D.D.工業(yè)煤煙使灰尺蛾變成黑尺蛾解析 自然選擇學說認為,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是定向的,自然選擇學說認為,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是定向的,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B第34頁/共73頁2.2.對細菌耐藥性產生機理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A.細菌耐藥性的獲得是由于基因突變等方式獲得 耐藥性基因并表達的結果 B.B.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微生物產生了適應性的變異 C.C.耐藥性增強是由于抗生素對細菌的變異定向選擇 的結果 D.D.耐藥性增強的過程中細菌耐藥性基因頻率增大 解析解析 變異是不定向的,抗生素的使用不能使細菌變異是不定向的,

28、抗生素的使用不能使細菌 產生適應性的變異,抗生素只起選擇作用,選項產生適應性的變異,抗生素只起選擇作用,選項B B 錯誤。錯誤。B第35頁/共73頁3.3.(20082008江蘇生物,1111)某植物種群中,AAAA個 體占16%16%,aaaa個體占36%36%,該種群隨機交配產生 的后代中AAAA個體百分比、A A基因頻率和自交產 生的后代中AAAA個體百分比、A A基因頻率的變化 依次為 ( ( ) ) A.A.增大,不變;不變,不變 B.B.不變,增大;增大,不變 C.C.不變,不變;增大,不變 D.D.不變,不變;不變,增大 解析解析 由哈代由哈代溫伯格定律得知,隨機交配后溫伯格定律

29、得知,隨機交配后 代的基因頻率不會改變;連續(xù)自交產生的后代代的基因頻率不會改變;連續(xù)自交產生的后代 中純合子會越來越多,導致種群中純合子比例中純合子會越來越多,導致種群中純合子比例 增大,但基因頻率不會發(fā)生改變。增大,但基因頻率不會發(fā)生改變。C題組二:基因頻率及基因型頻率的推算第36頁/共73頁4 4. .某種群中AAAA、AaAa、aaaa的基因型頻率如圖所示, 其中陰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個體。則該 種群經(jīng)選擇之后,下一代中三種基因型頻率 的結果最可能是圖中 ( )B題組三:生物共同進化及物種形成第37頁/共73頁4.4.狼和鹿是捕食和被捕食的關系,從進化的角度 分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30、 ( ) A.A.狼在客觀上起著促進鹿發(fā)展的作用 B.B.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 C.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進化 D.D.鹿的進化速度比狼的進化速度快 解析解析 任何一個物種都不是單獨進化的,不同任何一個物種都不是單獨進化的,不同 物種之間在相互影響中共同進化和發(fā)展。狼和物種之間在相互影響中共同進化和發(fā)展。狼和 鹿互為對方的生物環(huán)境,對對方進行著選擇。鹿互為對方的生物環(huán)境,對對方進行著選擇。 相互選擇的結果使雙方都朝著快速奔跑的方向相互選擇的結果使雙方都朝著快速奔跑的方向 進化,它們的進化速度是相當?shù)模荒苷f誰快進化,它們的進化速度是相當?shù)?,不能說誰快 誰慢。誰慢。D第38頁/共

31、73頁6.6.下圖是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物種演化的模型,A A、 B B、C C、D D為四個物種及其演化關系。據(jù)圖回答:(1)(1)A A物種進化為B B、C C兩個物種的內部因素是 ,外部因素是 ,進化的實質是 。(2)(2)甲島上的B B物種遷到乙島后,不與C C物種發(fā)生基因交流的原因是 。(3)(3)遷到乙島的B B物種可能會是 。第39頁/共73頁解析解析 本題以物理模型的形式綜合考查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本題以物理模型的形式綜合考查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1 1)A A物種進化為物種進化為B B、C C兩個物種的內因是遺傳變異,外因是甲、乙兩個物種的內因是遺傳變異,外因是甲、乙兩島

32、環(huán)境條件的不同,并且有地理隔離,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兩島環(huán)境條件的不同,并且有地理隔離,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率的改變。(2 2)兩種群在同一環(huán)境中,其基因不能進行交流,說明)兩種群在同一環(huán)境中,其基因不能進行交流,說明這兩個種群間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生殖隔離,成為兩個物種。(這兩個種群間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生殖隔離,成為兩個物種。(4 4)根據(jù)遺傳)根據(jù)遺傳平衡原理,平衡原理,AA=0AA=0. .1 10 0. .1=01=0. .0101;Aa=2Aa=20 0. .1 10 0. .9=09=0. .1818;aa=0aa=0. .9 90 0. .9=09=0. .8181。答案答案 (1

33、 1)遺傳變異 甲、乙兩島環(huán)境不同且有地理隔離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2 2)已形成生殖隔離 (3 3)形成新的物種 (4 4)1%1%、18%18%、81%81% AAAA逐漸上升、aaaa逐漸下降、AaAa先上升后下降第40頁/共73頁定時檢測定時檢測組題說明組題說明進化學說內容考查進化學說內容考查1 1、2 2、3 3、6 6、1010、1111、1515、1818基本概念考查基本概念考查7 7、8 8、9 9基因頻率有關計算基因頻率有關計算4 4、5 5、1212、1313、1414、1616、1717、1818特別推薦特別推薦 識圖析圖識圖析圖+ +分析推斷題分析推斷題2 2、1515

34、;曲;曲 線解讀題線解讀題+ +計算能力計算能力4 4、1313;核心概念理解;核心概念理解 提升提升7 7、8 8、9 9。第41頁/共73頁1.1.下列觀點符合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是 ( ) A.A.環(huán)境的變化可引起種群基因型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 B.B.所有新物種的形成都要經(jīng)過長期的地理隔離 C.C.獅和虎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它們之間不存在生 殖隔離 D.D.野兔的保護色和鷹銳利的目光是它們在同一環(huán)境 中共同進化的結果 解析解析 環(huán)境的變化可引起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環(huán)境的變化可引起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 變,而不是基因型頻率的改變;獅和虎可以交配并變,而不是基因型頻率的改變;獅和虎可以交配并

35、 繁殖后代,但后代卻無繁殖能力,所以它們繁殖后代,但后代卻無繁殖能力,所以它們 之間仍然存在生殖隔離;多倍體的形成一般不需要之間仍然存在生殖隔離;多倍體的形成一般不需要 地理隔離。地理隔離。D第42頁/共73頁2.2.下列為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概念圖,以下說法正確 的是 ( )A.A.是生物的突變和基因重組B.B.是自然選擇C.C.是自然選擇學說D.D.是物種多樣性解析解析 是基因頻率的變化;是突變和基因重組是基因頻率的變化;是突變和基因重組以及自然選擇;是基因、物種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以及自然選擇;是基因、物種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C第43頁/共73頁3.3.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未能解釋的是 ( )

36、 A.A.生物進化的原因 B.B.生物不定向變異的原因 C.C.生物多樣性的原因 D.D.現(xiàn)存生物適應性的原因 解析解析 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認為:生物進化是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認為:生物進化是 變異、自然選擇和遺傳三者的綜合作用;生物變異、自然選擇和遺傳三者的綜合作用;生物 多樣性和適應性的原因都是長期的自然選擇。多樣性和適應性的原因都是長期的自然選擇。 由于受當時科學發(fā)展水平的限制,對于遺傳和由于受當時科學發(fā)展水平的限制,對于遺傳和 變異的本質,達爾文還不能做出科學的解釋。變異的本質,達爾文還不能做出科學的解釋。B第44頁/共73頁4.4.下圖表示環(huán)境條件發(fā)生變化后某個種群中A A和a a 基

37、因頻率的變化情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A.Q Q點表示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A A控制的性狀更加適 應環(huán)境B.B.P P點時兩曲線相交,此時A A和a a的基因頻率均為 50%50%C.C.該種群中雜合子的比例會越來越高,逐漸取代 純合子D.D.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fā)生 定向改變第45頁/共73頁解析解析 A A正確:某個基因出現(xiàn)的頻率越高,說明該正確:某個基因出現(xiàn)的頻率越高,說明該基因控制的性狀對環(huán)境有較強的適應性?;蚩刂频男誀顚Νh(huán)境有較強的適應性。B B正確:正確:A A和和a a的基因頻率之和為的基因頻率之和為1 1,P P點時兩曲線相交,表點時兩曲線相交,表示兩者的頻

38、率相等,所以此時示兩者的頻率相等,所以此時A A和和a a的基因頻率均為的基因頻率均為50%50%。D D正確: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正確: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fā)生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不斷率會發(fā)生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不斷進化。進化。C C錯誤:雖然錯誤:雖然A A的基因頻率逐漸增大,但的基因頻率逐漸增大,但AAAA、AaAa中并非中并非AaAa的生存能力更強,因此不一定會出現(xiàn)的生存能力更強,因此不一定會出現(xiàn)“該種群中雜合子的比例會越來越高,逐漸取代純該種群中雜合子的比例會越來越高,逐漸取代純合子合子”的現(xiàn)象。的現(xiàn)象。答案答案 C第46頁/共73

39、頁5.5.在調查某小麥種群時發(fā)現(xiàn)T T(抗銹?。 t(易 感染)為顯性,在自然情況下該小麥種群可以 自由交配,據(jù)統(tǒng)計其基因頻率TTTT為20%20%,TtTt為 60%60%,tttt為20%20%,后來該小麥種群突然大面積感染 銹病,至使感染小麥在開花之前全部死亡。計 算該小麥在感染銹病之前與感染之后基因T T的頻 率分別是多少 ( ) A.50%A.50%和50%50% B.50%B.50%和6262. .5%5% C.62C.62. .5%5%和50%50% D.50%D.50%和100%100% 解析解析 由種群中由種群中TTTT為為20%20%、TtTt為為60%60%、tttt

40、為為20%20%, 計算得計算得T T的基因頻率是的基因頻率是20%+1/220%+1/260%=50%60%=50%。感染。感染 銹病之后銹病之后tttt全部死亡,種群中全部死亡,種群中TTTT為為1/41/4(25%25%)、)、 TtTt為為3/43/4(75%75%),則),則T T的基因頻率為的基因頻率為25%+3725%+37.5%.5% =62=62. .5%5%。B第47頁/共73頁6.6.下列關于自然界中影響物種形成的因素,不正 確的是 ( ) A.A.突變和基因重組是物種形成的內因 B.B.自然選擇是物種形成的外因 C.C.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D.D.物種的形成有的不

41、需要經(jīng)過隔離 解析解析 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生殖隔離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生殖隔離 是物種形成的標志。有的物種如多倍體的形成是物種形成的標志。有的物種如多倍體的形成 可以不經(jīng)過地理隔離直接達到生殖隔離??梢圆唤?jīng)過地理隔離直接達到生殖隔離。D第48頁/共73頁7.7.關于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錯誤的說 法是 ( ) A.A.生物多樣性的形成經(jīng)歷了漫長的進化歷程 B.B.消費者的出現(xiàn)不影響生產者的進化 C.C.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是共同進化的結果 D.D.生物的進化與無機環(huán)境的變化是相互影響的 解析解析 消費者的出現(xiàn),一方面使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消費者的出現(xiàn),一方面使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 更復雜的結構

42、,另一方面對生產者的進化產生更復雜的結構,另一方面對生產者的進化產生 重要的影響。如消費者對具有某些性狀的某種重要的影響。如消費者對具有某些性狀的某種 生產者的捕食可改變該種群的基因頻率,進而生產者的捕食可改變該種群的基因頻率,進而 使該種群朝著一定的方向進化。使該種群朝著一定的方向進化。B第49頁/共73頁8.8.對于突變與進化的關系,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A.有利的突變太少,不足以作為生物進化的原材料 B.B.突變可以增加等位基因的數(shù)量,但突變了的基因 都是隱性基因 C.C.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統(tǒng)稱為突變 D.D.突變的有利與否不是絕對的,往往因所處環(huán)境的 不同而異 解析解

43、析 突變大多是有害的,并且突變率很低,但種突變大多是有害的,并且突變率很低,但種 群的個體數(shù)量較多,所以突變個體數(shù)較多,其中有群的個體數(shù)量較多,所以突變個體數(shù)較多,其中有 的是有利變異,所以突變是生物進化的原材的是有利變異,所以突變是生物進化的原材 料;突變是不定向的,有隱性突變也有顯性突變;料;突變是不定向的,有隱性突變也有顯性突變; 突變包括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不包括基因重突變包括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不包括基因重 組;變異的有利與否與所處的環(huán)境有關。組;變異的有利與否與所處的環(huán)境有關。D第50頁/共73頁9.9.下列關于生物進化問題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 生殖隔離是地理隔離的必然結

44、果 不同物種之間 必然存在生殖隔離 種群基因庫間出現(xiàn)差異是產生 生殖隔離的根本原因 隔離、可遺傳的變異和自然 選擇導致了物種的多樣性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 認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單位 自然選擇導致了生物 的定向變異與進化 A.A. B.B. C.C. D.D.第51頁/共73頁解析解析 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地理隔離使兩個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地理隔離使兩個種群的基因不能進行交流,在各自環(huán)境的選擇下朝著不同的方向改種群的基因不能進行交流,在各自環(huán)境的選擇下朝著不同的方向改變著各自種群的基因庫和基因頻率,當這種改變突破了種的界限時,變著各自種群的基因庫和基因頻率,當

45、這種改變突破了種的界限時,產生了生殖隔離,便形成了兩個新的物種。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產生了生殖隔離,便形成了兩個新的物種。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認為個體是生物進認為個體是生物進化的單位,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單位。生物的化的單位,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單位。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可遺傳的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選變異是不定向的,可遺傳的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選擇是定向擇是定向的,它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的,它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答案答案 B第52頁/共73頁10.10.最近為了防止濫用抗生素,上海等地區(qū)規(guī)定普通感 冒不準使用抗生素。濫用抗生素會使人

46、體內細菌形 成耐藥性,如果真的細菌感染,則往往由于體內細 菌能夠抵抗各種抗生素而無藥可救。下列有關說法 錯誤的是 ( ) A.A.抗生素的濫用導致“耐藥性”細菌優(yōu)選出來 B.B.細菌中本來就存在耐藥性個體,長期使用導致 “耐藥性”基因頻率下降 C.C.“耐藥性”基因頻率的改變引起病菌發(fā)生了進化 D.D.基因頻率雖然改變了,但是新的病菌(物種)不 一定產生 解析解析 細菌中本來就存在細菌中本來就存在“耐藥性耐藥性”個體,長期使個體,長期使 用抗生素不斷淘汰不耐藥的病菌,導致用抗生素不斷淘汰不耐藥的病菌,導致“耐藥性耐藥性” 基因頻率不斷上升。基因頻率不斷上升。B第53頁/共73頁11.11.人工

47、養(yǎng)殖一群雞,下列措施不會造成該雞群基 因庫發(fā)生變化的是 ( ) A.A.淘汰雞群中體質較弱的個體 B.B.從外地引進新的品種加入雞群 C.C.將該雞群置于條件與原來不同的環(huán)境中飼養(yǎng) D.D.讓該雞群中的雌雄個體自由交配繁殖后代 解析解析 A A項為人工選擇,可以使雞群基因庫發(fā)生項為人工選擇,可以使雞群基因庫發(fā)生 變化。變化。B B項可使雞群基因庫中基因的種類增加。項可使雞群基因庫中基因的種類增加。 C C項自然選擇可使雞群基因庫發(fā)生變化。而項自然選擇可使雞群基因庫發(fā)生變化。而D D項項 自由交配時,基因頻率不會發(fā)生變化,基因庫自由交配時,基因頻率不會發(fā)生變化,基因庫 也不會發(fā)生變化。也不會發(fā)生

48、變化。D第54頁/共73頁12.12.某農場引進一批羔羊,群內繁殖七代后開始出現(xiàn) “羔羊失調癥”。病羊于出生數(shù)月后發(fā)病,表現(xiàn)為 起立困難、行走不穩(wěn),甚至完全不能站立。此病 在羊群中的總發(fā)病率為2 2. .45%45%,同胞羔羊中的發(fā)病 率為25%25%,病羊中雌雄比為31383138。下列對此病的 分析正確的是 ( ) A.A.此病的致病基因很可能位于X X染色體上 B.B.該致病基因在羊群中的基因頻率為2 2. .45%45% C.C.因為此病無法醫(yī)治,羊群中的致病基因頻率會 迅速降為0 0 D.D.再次引進多只羔羊與本群羊交配,可有效降低 發(fā)病率第55頁/共73頁解析解析 A A錯誤:由群

49、內繁殖七代后開始出現(xiàn)錯誤:由群內繁殖七代后開始出現(xiàn)“羔羊失調癥羔羊失調癥”,確定該,確定該致病基因為隱性,又因病羊中雌雄比接近致病基因為隱性,又因病羊中雌雄比接近1111,故很可能致病基因,故很可能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位于常染色體上。B B錯誤:此病在羊群中的總發(fā)病率為錯誤:此病在羊群中的總發(fā)病率為2 2. .45%45%,是指,是指aaaa(致病基因用(致病基因用a a表示)基因型的頻率為表示)基因型的頻率為2 2. .45%45%,而不是,而不是a a的基因頻率。的基因頻率。C C錯誤:雖然錯誤:雖然aaaa個體容易被淘汰,但基因型為個體容易被淘汰,但基因型為AaAa的個體正常,故羊群

50、的個體正常,故羊群中的致病基因頻率不會迅速降為中的致病基因頻率不會迅速降為0 0。D D正確:再次引進多只羔羊與本正確:再次引進多只羔羊與本群羊交配,可避免近親繁殖,有效降低隱性遺傳病的發(fā)病率。群羊交配,可避免近親繁殖,有效降低隱性遺傳病的發(fā)病率。答案答案 D第56頁/共73頁13.13.某種群產生了一個突變基因S S,其基因頻率在 種群中的變化如下圖所示。對于這個突變基 因,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 )第57頁/共73頁A.A.S S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選擇中被逐漸淘汰B.B.S S純合子的存活率可能高于s s純合子C.C.S S純合子的生育率不一定高于雜合子D.D.該種群基因庫中S S頻率的變化表

51、示新物種將產生解析解析 本題綜合考查學生對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理解情況。種群基本題綜合考查學生對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理解情況。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了改變,說明生物發(fā)生了進化,不能說明新物種將產生,因頻率發(fā)生了改變,說明生物發(fā)生了進化,不能說明新物種將產生,形成新物形成新物種的標志是生殖隔離。種的標志是生殖隔離。答案答案 D第58頁/共73頁14.14.某小島上原有果蠅20000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 VvVv和vvvv的果蠅分別占15%15%、55%55%和30%30%。若此時 從島外引入了20002000只基因型為VVVV的果蠅,且 所有果蠅均隨機交配,則F F1 1中V V的基因頻率約

52、 是 ( ) A.43%A.43% B.48%B.48% C.52%C.52% D.57%D.57% 解析 首先計算出從島外引入了首先計算出從島外引入了20002000只果蠅只果蠅 之后,該島上果蠅種群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例:之后,該島上果蠅種群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例: 基因型為基因型為VVVV、VvVv、vvvv所占的比例分別為所占的比例分別為5/225/22、 11/2211/22、6/226/22;然后計算出;然后計算出V V的基因頻率的基因頻率 =5/22+11/44=21/4448%=5/22+11/44=21/4448%。B第59頁/共73頁15.15.(20092009江蘇生物,20

53、20)如圖是物種 形成的一種模式。物種a a因為地理障礙分 隔為兩個種群a a1 1和a a2 2,經(jīng)過漫長的進化, 分別形成新物種b b和c c。在此進程中的某一時 刻,a a1 1種群的部分群體越過障礙外遷與a a2 2同域 分布,向d d方向進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 ) ) A.A.b b和d d存在地理隔離,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離 B.B.c c和d d不存在地理隔離,卻可能存在生殖隔離 C.C.a a1 1中的外遷群體與當時留居群體的基因頻率 相同,則b b和d d是同一物種 D.D.a a1 1中的外遷群體與當時a a2 2種群的基因頻率不 同,則c c和d d是不同物種第

54、60頁/共73頁解析解析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新物種形成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是:突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新物種形成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是: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隔離。圖示中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隔離。圖示中b b和和d d存在地理隔離,但不存在地理隔離,但不一定存在生殖隔離;一定存在生殖隔離;c c和和d d最后無地理隔離,但之前可能形成了生殖最后無地理隔離,但之前可能形成了生殖隔離;隔離;a a1 1中的外遷群體與當時留居群體的基因頻率相同,但地理隔中的外遷群體與當時留居群體的基因頻率相同,但地理隔離后因環(huán)境不同,基因頻率各自發(fā)生定向改變,形成的離后因環(huán)境不同,基因頻率各自發(fā)生定向改變,形成的b

55、 b和和d d可能會可能會產生生殖隔離而不再是同一物種產生生殖隔離而不再是同一物種; ;a a1 1中的外遷群體與當時中的外遷群體與當時a a2 2種群的種群的基因頻率不同,但不一定產生生殖隔離,后來因處在同一環(huán)境中,基因頻率不同,但不一定產生生殖隔離,后來因處在同一環(huán)境中,形成的形成的c c和和d d仍然沒形成生殖隔離,所以仍然沒形成生殖隔離,所以c c和和d d可能仍是同一物種??赡苋允峭晃锓N。答案答案 B第61頁/共73頁16.16.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是由常染色體上的隱性致病 基因引起的,患者通常在幼年時期夭折。現(xiàn)在 A A、B B兩地區(qū)進行調查,其中B B地區(qū)流行瘧疾。 兩地區(qū)人群中各

56、種基因型的比例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AAAAAaAaAaAaA A地區(qū)地區(qū)95%95%3%3%2%2%B B地區(qū)地區(qū)3%3%95%95%2%2%(1 1)在A A地區(qū)人群中A A的基因頻率為 。(2 2)若干年后再進行調查,A A地區(qū)人群中A A的基因頻率將 ,B B地區(qū)人群中AAAA的基因型頻率將 。(3 3)如果在B B地區(qū)消滅瘧疾,若干年后再進行調查,AAAA的基因型頻率將會 。第62頁/共73頁解析解析 (1 1)A A地區(qū)人群中地區(qū)人群中A A的基因頻率為的基因頻率為95%+1/295%+1/23%=963%=96. .5%5%。(。(2 2)因因A A地區(qū)中地區(qū)中aaaa基因

57、型的個體幼年時期夭折,故基因型的個體幼年時期夭折,故a a的基因頻率降低,而的基因頻率降低,而A A的基因頻率升高。從表中看出,的基因頻率升高。從表中看出,B B地區(qū)中地區(qū)中AAAA基因型的個體因不能抵基因型的個體因不能抵抗瘧疾而大量減少,故抗瘧疾而大量減少,故AAAA的基因型頻率下降。(的基因型頻率下降。(3 3)如果在)如果在B B地區(qū)消地區(qū)消滅瘧疾,則若干年后進行調查,滅瘧疾,則若干年后進行調查,AAAA的基因型頻率將會上升。的基因型頻率將會上升。答案 (1 1)9696. .5%5% (2 2)上升 下降 (3 3)上升第63頁/共73頁17.17.基因頻率的改變與生物進化的關系十分密

58、切, 自然和人為的因素都會改變基因頻率。 (1 1)在自然狀態(tài)下,基因頻率變化的原因有 。 (2 2)樺尺蠖的體色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黑色 (S S)對灰色(s s)為顯性。18701870年英國曼徹斯 特地區(qū)生活的樺尺蠖種群中SSSS基因型頻率為 10%10%,SsSs為20%20%,ssss為70%70%,此時黑色(S S)的基 因頻率是 。工業(yè)革命后,這種樺尺蠖 種群中黑色(S S)的基因頻率會 ,這 種基因頻率的改變是 所致。第64頁/共73頁(3 3)用人工選擇的方法也能改變種群基因頻率。果蠅的灰身(B B)對黑身(b b)為顯性?,F(xiàn)用純種灰身果蠅與黑身果蠅作親本進行雜交得子一代,子一代自交得子二代。從子二代中選出灰身雌雄個體,使其自由交配(實驗在理想條件下進行),得到子三代。將子三代的基因型頻率與基因頻率填入下表?;蛐皖l率(基因型頻率(% %)基因頻率(基因頻率(% %)BBBBBbBbBbBbB BB B子一代子一代0 01001000 050505050子三代子三代第65頁/共73頁解析 (1 1)只要答出突變、基因重組和自然選擇即可。()只要答出突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