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球的圈層結構》文字素材3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頁
高中地理《地球的圈層結構》文字素材3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頁
高中地理《地球的圈層結構》文字素材3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地球圈層地球圈層分為地球外圈和地球內圈兩大部分。地球外圈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內圈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地殼、地幔和地核。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內圈之間還存在一個軟流圈,它是地球外圈與地球內圈之間的一個過渡圈層,位于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約150公里處。這樣,整個地球總共包括八個圈層,其中巖石圈、軟流圈和地球內圈一起構成了所謂的固體地球。對于地球外圈中的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以及巖石圈的表面,一般用直接觀測和測量的方法進行研究。而地球內圈,目前主要用地球物理的方法,例如地震學、重力學和高精度現(xiàn)代空間測地技術觀測的反演等進行研究。地球各圈層在分布上有一個顯著的特

2、點,即固體地球內部與表面之上的高空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而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層則是相互滲透甚至相互重疊的,其中生物圈表現(xiàn)最為顯著,其次是水圈 . 一、地球內部圈層劃分依據(jù) 地球內部情況主要是通過地震波的記錄間接地獲得的。地震時,地球內部物質受到強烈沖擊而產生波動,稱為地震波。它主要分為縱波和橫波。由于地球內部物質不均一,地震波在不同彈性、不同密度的介質中,其傳播速度和通過的狀況也就不一樣。例如,縱波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介質中都可以傳播,速度也較快;橫波只能在固體介質中傳播,速度比較 慢。地震波在地球深處傳播時,如果傳播速度突然發(fā)生變化,這突然發(fā)生變化所在的面,稱為不連續(xù)面。根據(jù)不連續(xù)面的存在

3、,人們間接地知道地球內部具有圈層結構。 二、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 (一)地殼 地殼厚度各處不一,大陸地殼平均厚度約35公里,高大山系地區(qū)的地殼較厚,歐洲阿爾卑斯山的地殼厚達65公里,亞洲青藏高原某些地方超過70公里,而北京地殼厚度與大陸地殼平均厚度相當,約36公里。大洋地殼很薄,例如大西洋南部地殼厚度為12公里,北冰洋為10公里,有些地方的大洋地殼的厚度只有5公里左右。整個地殼平均厚度約17公里。一般認為,地殼上層由較輕的硅鋁物質組成,叫硅鋁層。大洋底部一般缺少硅鋁層;下層由較重的硅鎂物質組成,稱為硅鎂層。大洋地殼主要由硅鎂層組成。 (二)地幔 介于地殼與地核之間,又稱中間層。自地殼以下至290

4、0公里深處。地幔一般分上下兩層:從地殼最下層到10001200公里深處,除硅鋁物質外,鐵鎂成分增加,類似橄欖巖,稱為上地幔,又稱橄欖巖帶;下層為柔性物質,呈非晶質狀態(tài),大約是鉻的氧化物和鐵鎳的硫化物,稱為下地幔。地震資料說明,大致在70150公里深處,震波傳播速度減弱,形成低速帶,自此向下直到1500公里深處的地幔物質呈塑性,可以產生對流,稱為軟流圈。這樣,地幔又可分為上地幔、轉變帶和下地幔三層。了解地幔結構與物質狀態(tài),有助于解釋巖漿活動的能量和物質來源,及地殼變動的內動力。 (三)地核 地幔以下大約5100公里處地震橫波不能通過稱為外核,推測外核物質是“液態(tài)”,但地核不僅溫度很高,而且壓力很

5、大,因此這種液態(tài)應當是高溫高壓下的特殊物質狀態(tài);51006371公里是內核,在這里縱波可以轉換為橫波,物質狀態(tài)具有剛性,為固態(tài)。整個地核以鐵鎳物質為主。 *三、地殼物質組成 (一)地殼中的化學元素 地殼中有90多種天然化學元素,其中氧、硅、鋁、鐵、鈣、鈉、鉀、鎂八大元素含量占地殼總重量的97,其余元素只占3。而地殼中的氧約占49;硅約占26。 (二)地殼中的礦物 地殼中的化學元素,隨著地質作用的變化不斷地進行化合和分解,形成各種具有一定物理化學性質特征的礦物。而礦物又是形成地殼巖石與礦石的基本單位。地殼中的礦物大約有3000種,但與形成巖石有關的礦物主要有:石英、正長石、斜長石、角閃石、輝石、

6、云母、方解石等,這類礦物通常稱為造巖礦物。 (三)主要造巖礦物特征 石英(SiO2),晶體為柱狀或塊狀,透明或半透明,具有油脂光澤,硬度7,用刀刻劃不產生條痕,為重要造巖礦物。長石,各類巖石都有,為含有鉀、鈉和鈣的硅酸鹽礦物,硬度66.5,柱狀或板塊狀,正長石常為肉紅色,斜長石為灰白色。角閃石,暗灰色或黑色,硬度5.56,常與石英、長石共生。云母,能沿解理方向揭成很薄的光滑薄片,發(fā)亮,透明,能彎曲,硬度23,具絕緣性。方解石(CaCO3),白色,透明或半透明,硬度3,用刀刻劃可見條痕,遇稀鹽酸反應起泡。 *四、地殼中的巖石 地殼是由各種巖石組成的,巖石是由各類礦物組成的。根據(jù)形成的條件與當時形

7、成的環(huán)境,巖石可分三大類: (一)巖漿巖 這類巖石當時形成時溫度很高,所以又稱為火成巖。巖漿是地球深處高溫高壓下復雜的硅酸鹽熔融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鋁以及其他氧化物。金屬元素及其氧化物的含量雖然不多,卻是形成各種礦物(床)的物質來源。巖漿在不同條件下形成各種巖石。地殼中的巖石主要由巖漿巖構成。常見的、分布最廣的巖漿巖有以下幾種: 1.花崗巖 花崗巖是大陸上分布非常廣泛的巖石,主要由正長石、石英和云母等礦物于地殼層內冷凝而成,多較堅硬,呈肉紅色,是良好的建筑材料。與花崗巖成分相同而噴出地表形成的巖石,叫流紋巖,流紋巖在形成時,一面流動,一面冷卻凝固,產生流紋狀結構,所以叫流紋巖。 2

8、.閃長巖 閃長巖也是一種侵入巖,主要由斜長石、角閃石等礦物組成,灰色或灰綠色。與閃長巖礦物成分相同、噴出地表后冷卻凝固成的巖石叫安山巖,因巖漿迅速冷卻,揮發(fā)性物質迅速散逸,常形成氣孔狀結構。 3.輝長巖 輝長巖也是常見的巖石,屬于侵入巖,主要由斜長石、輝石和少量角閃石等礦物組成。色深,與輝長巖礦物成分大致相同、噴出地表的叫玄武巖。因含鐵、鎂成分較多,故呈黑色或黑綠色,常具有氣孔狀結構。玄武巖分布很廣。 (二)沉積巖 各類巖石經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成巖作用后形成的巖石,稱為沉積巖。這類巖石大多是在海洋、河流、湖泊等水環(huán)境下形成,所以沉積巖又稱水成巖。由于水量有大小,水體深淺不一,水動力條件與

9、沉積環(huán)境不一,沉積巖一般具有成層現(xiàn)象,構成巖石的顆粒有粗細之分,層次有厚薄不同。地表分布最廣的是沉積巖。由于沉積巖一般形成于常溫常壓環(huán)境,所以巖層里往往保留有生物遺跡化石。常見的并且分布廣泛的沉積巖有以下幾種: 1.石灰?guī)r 主要化學成分是碳酸鈣,它原是海洋環(huán)境下的生物化學沉積。白色、灰白色或灰色。石灰?guī)r是沉積巖中最常見的和地表分布最廣泛的一類巖石。它可作為建筑材料,例如石灰、水泥等的原料。 2.砂巖 主要礦物成分是石英、長石。原是陸地上或淺海環(huán)境沉積。黃色、灰白色,巖石比較堅硬,是較好的建筑材料。用來做磨刀石的通常是砂巖。 3.頁巖 主要礦物有高嶺土、石英、云母等,淺海或陸相沉積。泥質結構,致密,不透水,是良好的隔水層。淺綠色或淺黃色。巖性軟弱,容易風化、侵蝕。 4.礫巖 由大小不一的巖石碎塊混雜在一起,被某種物質膠結而形成,一般為陸相沉積。礫巖成分有的簡單,有的很復雜,有的礫巖的礫石帶有棱角,有的則被磨得渾圓。這類巖石一般多孔隙、透水,常常是良好的含水層。 (三)變質巖 由巖漿巖、沉積巖,甚至包括變質巖本身,在高溫、高壓或動力擠壓下,使原有巖石中的礦物產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