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銜接-物理-上海-高三-研究共點力的合成實驗_第1頁
暑期銜接-物理-上海-高三-研究共點力的合成實驗_第2頁
暑期銜接-物理-上海-高三-研究共點力的合成實驗_第3頁
暑期銜接-物理-上海-高三-研究共點力的合成實驗_第4頁
暑期銜接-物理-上海-高三-研究共點力的合成實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精銳教育學科教師輔導教案學員編號:年級:高三課時數(shù):3學員姓名:輔導科目:物理學科教師:張樓課題研究共點力的合成(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教學目標1、研究合力與分力的關(guān)系2、掌握等效替代思想3、數(shù)據(jù)處理和誤差分析授課日期教學內(nèi)容.知識梳理【實驗目的】研究合力與分力的關(guān)系 【實驗原理】等效替代用一個力與同時用兩個力使橡皮筋發(fā)生相同形變效果(伸長相同的長度,合力與兩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的關(guān)系?!緦嶒炂鞑摹繄D板、圖釘、白紙、橡皮筋、彈簧測力計(兩個、刻度尺、量角器(三角板等。【實驗步驟】(1用兩個彈簧秤互成角度地拉繩套,使橡皮筋伸長到一定的位置,記下橡皮筋與繩套結(jié)點的位置O,畫出兩繩套的方向,記錄兩彈簧

2、秤的示數(shù)F1和F2。(2用一個彈簧秤將橡皮筋拉伸,使結(jié)點仍到達位置O,畫出繩套的方向,記錄彈簧秤示數(shù)F。(3用相同標度作出兩個分力F1、F2與合力F,以F1和F2為鄰邊作出平行四邊形,得到其對角線F,看F和F是否完全重合(研究的話應連接各力的頂點看是否平行四邊形。選做:(4改變兩力的夾角再做幾次?!緮?shù)據(jù)處理】要記錄的數(shù)據(jù):結(jié)點伸長到的位置。合力和兩個分力的大小彈簧秤示數(shù)。合力和兩個分力的方向描點記錄細繩方向。 用相同標度作出兩個分力與合力F,用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出兩個分力的合力F,用標度量出F大小,再比較F和F?!緦嶒灲Y(jié)論】在誤差范圍內(nèi),如果用表示兩個共點力F1和F2的線段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那

3、么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F1和F2所夾的對角線來表示。即在誤差范圍內(nèi),力的合成符合平行四邊形定則?!咀⒁馐马棥?1彈簧秤事先要調(diào)零;水平放時調(diào)零;使用時不能超過彈性限度。2利用彈簧秤拉橡皮繩時須貼近且平行木板,與細線平行;細繩套應適當長些,便于確定力的方向,3拉力應適當大些(誤差讀數(shù)誤差可減小;兩個力之間的夾角不能太大,在兩個力大小一定時,夾角越大,合力越小,彈簧形變越小,相對誤差越大。4 2次拉,拉到同一結(jié)點處(效果相同; F 1F 2甲乙A5沿細繩確定拉力方向時,所選的二個定位點應相距遠一點; 6圖示F ,F 1、F 2時必須用同一標度,且線段應取長些; 7分析力的大小、方向變化時,一

4、般采用作圖法。.例題解析題型一: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例1】“研究共點力的合成”的實驗情況如圖甲所示,其中A 為固定橡皮筋的圖釘,O 為橡皮筋與細繩的結(jié)點,OB 和OC 為細繩,圖乙是在白紙上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畫出的圖示。(1圖乙中的F 與F 兩力中,方向一定沿AO 方向的是_。 (2(單選題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 A .理想實驗法B .等效替代法C .控制變量法D .建立物理模型法 (3(多選題實驗中可減小誤差的措施有( A .兩個分力F 1、F 2的大小要盡量大些B .兩個分力F 1、F 2間夾角應越大越好C .拉橡皮筋時,彈簧秤、橡皮條、細繩應貼近木板且與木板平面平行D .AO 間距離要適當,

5、將橡皮筋拉至結(jié)點O 時,拉力要適當大些【答案】(1F ,(2B ,(3A C D【例2】在做“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的實驗中,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兩彈簧秤的拉力可以比橡皮條的拉力大;B .若橡皮條的拉力是合力,則兩彈簧秤的拉力是分力;C .兩次拉橡皮條時,需將橡皮條拉到同一位置,這樣做的目的是保證兩次彈簧秤拉的效果相同;D .若只增大某一彈簧秤的拉力大小,而又要保證橡皮條結(jié)點的位置不變,只需調(diào)整另一彈簧秤拉力的大小即可。 【答案】ACF 1F 2甲乙A變式訓練: “研究共點力的合成”的實驗情況如圖甲所示,其中A 為固定橡皮筋的圖釘,O 為橡皮筋與細繩的結(jié)點,OB 和OC 為細繩,

6、圖乙是在白紙上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畫出的圖示。主要步驟是:(A 在桌面上放一塊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鋪一張白紙,用圖釘把白紙釘在方木板上;(B 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 點,在橡皮條的另一端栓上兩條細繩,細繩的另一端系著繩套; (C 用兩個彈簧秤分別鉤住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橡皮條伸長,結(jié)點到達某一位置O ,記下O 點的位置和兩個彈簧秤的示數(shù);(D 按選好的標度,用鉛筆和刻度尺作出兩只彈簧秤的拉力F 1和F 2的圖示,并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合力F ; (E 只用一只彈簧秤,通過彈簧秤拉橡皮條使其伸長,讀出彈簧秤的示數(shù),記下細繩的方向,按相同標度作出這個力F 的圖示;(F 比較F 和F ,

7、看它們是不是相同,得出結(jié)論;上述步驟中:(1有重要遺漏的步驟是 (填序號;(2 相應的遺漏內(nèi)容分別是(3圖乙中的F 與F兩力中,方向一定沿AO 方向的是_?!敬鸢浮?1 C E F (2 記下兩個彈簧秤的細繩方向;結(jié)點到達O 位置;改變兩個力的夾角,再做一組(或幾組。(3 F 【例3】(多選在“研究共點力的合成”實驗中,需要將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 點,用兩個彈簧秤(量程均為5N 通過細繩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另一端伸長到O 點。關(guān)于這一實驗過程,下列操作正確或設計能實現(xiàn)的是( (A 實驗前,先將所用的彈簧秤豎直提起,掛鉤上無任何重物,檢查讀數(shù)是否為零 (B 將結(jié)點拉到位置O 時,拉力F

8、 1、F 2要適當大些(C 拉橡皮筋時,橡皮筋、細繩和彈簧秤應貼近且平行于木板(D 可以通過操作使兩個彈簧秤的讀數(shù)均為4N ,且兩彈簧秤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然后再用其中一個彈簧秤來測量出它們的合力,與用作圖法求出的合力進行比較。 【答案】BC題型二: 實驗誤差分析和數(shù)據(jù)處理 【例4】在做“研究共點力的合成”實驗時,AOF 1F 2(1(多選題下面措施中有利于提高實驗精確度的是(A 橡皮條彈性要好,拉到O 點時,拉力要適當大些. (B 兩個分力F 1和F 2間的夾角要盡量大些.(C 拉橡皮條時,橡皮條細繩和彈簧秤應貼近且平行紙面. (D 套橡皮條的繩套要細些且稍長為好.(2實驗結(jié)果是否會有誤差?

9、若有,造成誤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 ACD (得4分,(2記錄力的大小、方向和作圖時等有誤差(得2分【例5】(2007上海調(diào)研某同學在做驗證互成角度的兩個力合成的平行上邊形定則實驗時,把橡皮條的一端用圖釘固定于P 點,同時用兩個彈簧秤將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位置O 。這時兩彈簧秤的示數(shù)分別為F A =3.5N 、F B =4.0N ,其位置記錄如圖甲所示。倘若橡皮條的活動端僅用一個彈簧秤拉著,也把它拉到O 點位置,彈簧秤的示數(shù)為F C =6.0 N ,其位置如C 。(1用1 cm 表示1N ,在圖乙中作出力F A 、F B 和F C 的圖示。(2根據(jù)平行四邊形定則在圖乙中作出F A 和

10、F B 的合力F ,F 的大小為_N 。 (3實驗的結(jié)果是否能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_(選填“能”或“不能”。 【答案】 (1圖略(4分,(2圖略(1分,5.96.3N (1分(3能(1分【例6】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1(多選題.下列哪些方法可以減小實驗誤差 ( (A 兩個分力F 1、F 2間的夾角要盡量大一些 (B 兩個分力F 1、F 2的大小要盡量大一些 (C 拉橡皮條的細繩要稍長一些(D 實驗中,彈簧秤必須與木板平行,讀數(shù)時視線要正對彈簧秤刻度A APP O OCCB圖甲 圖乙 B(2如果共點力F 1、F 2的大小均不變,分力F 1固定,分力F 2順時針轉(zhuǎn)動180

11、6;的過程中,F 1和F 2的合力大小隨著它們的夾角變化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如果F 2繼續(xù)轉(zhuǎn)動180°,回到原來位置,試在圖中畫出F 1和F 2的合力大小隨著它們的夾角變化的關(guān)系。【答案】(1BCD (3分;(2如右圖(3分,若圖線不對稱,不能給分?!纠?】“研究共點力的合成”的實驗情況如圖甲所示,其中A 為固定橡皮筋的圖釘,O 為橡皮筋與細繩的結(jié)點位置,OB 和OC 為細繩,圖乙是在白紙上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畫出的圖示。(1圖乙中的F 與F 兩力中,方向一定沿AO 方向的是 。 (2關(guān)于此實驗,下列情況正確的是( A .兩彈簧秤的拉力一定比橡皮筋的拉力大B .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兩個彈簧秤的拉

12、力是分力C .如果將兩個繩套換成兩根橡皮筋,那么實驗結(jié)果將不同D .兩次拉橡皮筋結(jié)點拉到同一位置O 的目的是確保兩次彈簧秤拉力的效果相同【答案】 (1 F (2分, (2( D (3分【例8】在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時:(1除已有的器材(方木板、白紙、彈簧秤、細繩套、刻度尺、圖釘和鉛筆外,還必須有 _和_.(2要使每次合力與分力產(chǎn)生相同的效果,必須( A .每次將橡皮條拉到同樣的位置 B .每次把橡皮條拉直 C .每次準確讀出彈簧秤的示數(shù) D .每次記準細繩的方向(3為了提高實驗的準確性,減小誤差,實驗中應注意什么?F 1F 2甲乙AF F '( °360 2701

13、80900 F (Na b ( °360 27018090F (Na b【解析】(1橡皮條、三角板(2兩個分力產(chǎn)生的效果使橡皮條的結(jié)點到某一位置,此時橡皮條中的彈力與兩個分力的合力相平衡.要想每次合力與分力的效果都相同,則每次將橡皮條拉到同樣的位置.故選A.(3應注意:選用彈性小的細繩;橡皮條、細繩和彈簧秤的軸應在同一平面上,且與板面平行貼近等。變式訓練: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中,橡皮條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兩個彈簧秤把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某一位置O點.以下操作中錯誤的是(A.同一次實驗過程中,O點的位置允許變動B.在實驗中,彈簧秤必須保持與木板平行,讀數(shù)時視線要正對彈簧秤的刻

14、線C.實驗中,先將其中一個彈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調(diào)節(jié)另一彈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條結(jié)點拉到O點D.實驗中,把橡皮條的結(jié)點拉到O點時,兩秤之間的夾角應取90°不變,以便于計算合力的大小【答案】ACD變式訓練:如圖所示是兩位同學在做“驗證共點力合成”的實驗時得到的結(jié)果,其中哪一個實驗結(jié)果比較符合實驗事實?在比較符合實驗事實的一個結(jié)果中,若F是準確的,則誤差較大的原因可能是哪些? 【解析】按本實驗的要求,F為F1和F2通過平行四邊形定則所得合力;F為F1和F2的等效力,即用一只彈簧秤拉時的力.橡皮條在這個力的作用下,其力的方向與橡皮條的伸長方向在一條直線上,顯然圖(b

15、不符合事實,比較符合實驗事實的是圖(a.圖(a中F與F誤差較大的原因可能是:F1的方向比真實方向偏左;F2的大小比真實值偏小且方向比真實方向偏左;作圖時兩虛線不與F1線和F2線平行.F是按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出的合力是理論值,用一個彈簧秤拉時測出的力F為實驗值.本實驗就是要用現(xiàn)在的實驗結(jié)果和已有實驗結(jié)果進行比較,檢查已有的實驗結(jié)論是否正確,達到驗證的目的.課堂檢測1.下面列出的措施中,哪些是有利于改進本節(jié)實驗結(jié)果的( A.橡皮條彈性要好,拉到O 點時拉力適當大些B.兩個分力F 1和F 2間的夾角要盡量大些C.拉橡皮條時,橡皮條、細繩和彈簧測力計平行貼近木板面D.拉橡皮條的繩要細,而且要稍長一些 【

16、答案】ACD2.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的實驗中,如右圖所示是甲、乙兩位同學在做本實驗時得到的結(jié)果,其中F 是用作圖法得到的合力,/F 是通過實驗測得的合力,則哪個實驗結(jié)果是符合實驗事實的? (選填“甲”或“乙” 【答案】甲3.在“研究共點力的合成”實驗中,需要將橡皮筋的一端固定點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兩根細繩,細繩的另一端都有繩套.實驗中需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分別勾住繩套,并互成角度地拉像皮筋.用兩個彈簧測力計把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確定的O 點,以下操作中錯誤的是 ( (A 同一次實驗過程中,O 點位置允許變動(B 實驗中,彈簧測力計必須保持與木板平行,讀數(shù)時視線要正對彈簧測力計刻度(C

17、 實驗中,先將其中一個彈簧測力計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調(diào)節(jié)另一彈簧測力計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筋另一端拉到O 點(D 實驗中,橡皮筋應與兩繩夾角的平分線在同一直線上 【答案】 CD4.在“研究共點力的合成”實驗中,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兩次拉橡皮條時,需將橡皮條和細線的結(jié)點拉到同一位置,這樣做是為了保證兩次彈簧秤作用的效果相同;B .實驗中,用兩彈簧秤將橡皮條結(jié)點拉到O 點時,兩彈簧秤之間的夾角應取90°不變,以便于計算合力的大小;OF 1 F 2F F 甲OF 1F 2FF 乙 F 1FF F 2C .若橡皮條的拉力是合力,則兩彈簧秤的拉力是分力;D .兩彈簧

18、秤的拉力可以比橡皮條的拉力大。 【答案】AD5.如圖,在“研究力的合成”實驗中,需要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兩根細繩,細繩的另一端都有繩套。實驗中需用兩個彈簧秤分別勾住繩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某同學認為在此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項: A .兩根細繩必須等長。B .橡皮條應與兩繩夾角的平分線在同一直線上。C .在使用彈簧秤時要注意使彈簧秤與木板平面平行。 其中正確的是_。(填入相應的字母 【答案】C6.在共點力合成的實驗中,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畫出力的圖示,如圖。圖上標出了F 1、F 2、F 、F 四個力,其中_(填上述字母不是由彈簧秤直接測得的;比較力_與_的大小和方向基本相同,說

19、明共點力合成的平行四邊行定則得到了驗證.在本實驗中,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通過細繩套用一個彈簧秤拉和用兩個彈簧秤拉,只要橡皮條伸長相同長度即可(B 在實驗前,一定要將彈簧秤調(diào)零(C 實驗中,彈簧秤和所拉的繩套一定要和木板平行(D 如果手頭只有一個彈簧秤,通過改變方法也可以完成實驗 【答案】 F (1分; F F ; ( A 7.在“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實驗中,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A 點,另一端被兩個彈簧秤拉到O 點,如圖甲所示.兩彈簧秤讀數(shù)分別為F 1和F 2,細繩方向分別與OA 直線延長線的夾角為1和2,如圖乙所示.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O 點位置不變,合力不變B.用平行四邊形

20、定則求得的合力F 一定沿OA 直線方向橡皮條固定點C.若不改變O 和1,F 1增大,F 2必減小D.合力必大于F 1或F 2 【答案】A8.(多選在“互成角度的兩個共點力的合成”實驗中,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兩個彈簧秤把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某一位置O 點,以下操作中錯誤的是 A .同一次實驗過程中,O 點位置允許變動B .在實驗中,彈簧秤必須保持與木板平行,讀數(shù)時視線要正對彈簧秤刻度C .實驗中,先將其中一個彈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調(diào)節(jié)另一彈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條的結(jié)點拉到O 點D .實驗中,把橡皮條的結(jié)點拉到O 點時,兩彈簧之間的夾角應取90°不變,以便于

21、算出合力的大小 【答案】 ACD 9.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 點,另一端栓上兩根細繩,每根細繩分別連著一個量程為5N 、最小刻度為0.1N 的彈簧測力計,沿著兩個不同的方向拉彈簧測力計。當橡皮筋的活動端拉到O 點時,兩根細繩相互垂直,如圖所示。這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 可從圖中讀出。由圖可讀得兩個相互垂直的拉力的大小分別為_N 和_N 。(只須讀到0.1N 在答題紙的方格紙上按作圖法的要求畫出這兩個力及它們的合力?!敬鸢浮?.5N 和4.0N 注意平行四邊形中的實線、虛線的區(qū)別和箭頭、標度、單位。10.在“互成角度的兩個共點力的合成”的實驗中,其中的三個實驗步驟如下:(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墊一張白紙

22、,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兩根細線;通過細線同時用兩個測力計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它與細線的結(jié)點到達某一位置O 點,在白紙上記下O 點和兩測力計的讀數(shù)F 1和F 2.(2在紙上根據(jù)F 1和F 2的大小,應用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圖求出合力F . (3只用一測力計通過細繩拉橡皮條,使它的伸長量與用兩測力計拉時相同,記下此時測力計的讀數(shù)F 和細繩的方向.以上三個步驟中均有錯誤或疏漏,請指出: (1_.F 1FF F 2(2_. (3_.【答案】 (1未記下細繩方向 (2應根據(jù)F 1和F 2的大小和方向作圖 (3應將橡皮條與細線的結(jié)點拉到原位置O 點11.在研究“互成角度的兩個共點力合成”的實

23、驗中,測力時要注意不要讓橡皮條、線與木板,彈簧與外殼發(fā)生 ,同時又要保證分力與合力都處在同一個 上。實驗中在橡皮條結(jié)點位置O 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當兩彈簧秤之間夾角增大時,其中一個彈簧秤的示數(shù) (填“可能不變”,“一定改變”,“一定不變”。 在保持兩個分力大小不變的條件下,觀察不同夾角時的合力大小,由數(shù)據(jù)得到如右圖所示的合力F 與兩分力間夾角關(guān)系圖。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合力最大的變化范圍是2NF 12N (B 合力最大的變化范圍是2NF 10N(C 兩分力大小分別為2N 和8N (D 兩分力大小分別為6N 和8N 【答案】摩擦,水平面,可能不變,D12.如右下圖所示,橡皮條的O 端固定,

24、用A 、B 兩彈簧秤拉橡皮條的另一端D ,使其伸長至E 點,A 、B 兩彈簧的彈力大小和方向如圖所示,其中 + >900。今保持A 的讀數(shù)不變,當角由圖示位置逐漸減小時,欲使D 端仍在E 點保持不動應采用的方法是: ( A .使B 的讀數(shù)變小,同時角減小 B .使B 的讀數(shù)變小,同時角增大C .使B 的讀數(shù)變小,同時角先增大后減小D .使B 的讀數(shù)變大,同時角減小 【答案】C13.如圖所示,做“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實驗時,首先把白紙釘在木板上;然后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一邊A 點,橡皮條另一端系上兩個細繩套,接下去主要步驟的合理順序是:_(填寫下列序號。A .只用一只彈簧秤通

25、過細繩套把橡皮條的結(jié)點拉到同樣位置O 點,記下彈簧秤的讀數(shù)和細繩的方向,用刻度尺從 O DEABO 點按選定的標度沿記錄的方向作出這只彈簧秤拉力F /的圖示;B .用兩只彈簧秤分別鉤住細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橡皮條伸長到某一位置O ,描下O 點的位置,記錄彈簧秤的讀數(shù);C .用鉛筆和刻度尺從位置O 沿著兩條細繩套的方向畫直線,按選定標度作出這兩只彈簧秤拉力F 1和F 2的圖示;D .以F 1和F 2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過O 點畫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作出合力F 的圖示;E .比較F 、F /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如果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有一只彈簧秤損壞了(其他實驗器材齊全完好,請你設想只用一個彈簧秤

26、完成本實驗的方法:_ _.【答案】BCADE 或BCDAE ,用手拉其中一條細繩套,彈簧秤拉另一條細繩套,記下O 點、彈簧秤讀數(shù)F 1和兩條細繩套的方向,然后互換手拉和彈簧秤拉細繩套,產(chǎn)生同樣效果,可讀出F 2,其他步驟相同。 .課后練習1.某同學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時,主要步驟是:A .在桌上放一塊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鋪一張白紙,用圖釘把白紙釘在方木板上B .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 點,在橡皮條的另一端拴上兩條細繩,細繩的另一端系著繩套C .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分別鉤住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橡皮條伸長,結(jié)點到達某一位置O .記錄下O 點的位置,讀出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

27、數(shù)D .按選好的標度,用鉛筆和刻度尺作出兩只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 1和F 2的圖示,并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合力FE .只用一只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套拉橡皮條使其伸長,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記下細繩的方向,按同一標度作出這個力F 的圖示F .比較F 和F 的大小和方向,看它們是否相同,得出結(jié)論 上述步驟中:(1有重要遺漏的步驟的序號是_和_;(2遺漏的內(nèi)容分別是_和_.1F 2F F /F o A【答案】(1C E(2C中未記下兩條細繩的方向E中未說明是否把橡皮條的結(jié)點拉到了同一位置O2.(2010年東城模擬在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中,若由于F1的誤差使F1與F2的合力F方向略向左偏,如

28、下圖所示,但F大于等于F,引起這一結(jié)果的原因可能是F1的大小比真實值偏_,F1的方向使它與F2的夾角比真實值偏_. 【解析】作平行四邊形合成圖如右圖所示,F1的真實值為F10.合力的真實值為F,F1為測量值,由圖可知,F1的大小比真實值偏大,F1的方向使它與F2的方向夾角比真實值偏大,大于0.【答案】大大3.如下圖所示是甲、乙兩位同學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所得到的實驗結(jié)果,若用F表示兩個分力F1、F2的合力,用F表示F1和F2的等效力,則可以判斷_(填“甲”或“乙”同學的實驗結(jié)果是符合事實的. 【答案】甲4.如圖所示,在共點力合成的實驗中橡皮筋一端固定于P點,另一端連接兩個彈簧秤

29、,使這端拉至O點,現(xiàn)使F2大小不變地沿順時針轉(zhuǎn)過某一角度,相應地使F1的大小及圖中角發(fā)生變化.則相應的變化可能是( A.F1一定增大 B.F1也可能減小C.F1若增大,角一定減小D.F1若增大,角可能增大【答案】AD【解析】O點位置不變說明F1,F2合力不變,以O點為圓心,以F2為半徑做圓:矢量三角形關(guān)系,由圖可看出角先增大后減小而F1一直增大.當F1與F2垂直時角最大。 5.李明同學在做“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實驗時,利用坐標紙記下了橡皮筋的結(jié)點位置O點以及兩只彈簧秤拉力的大小,如圖(a所示,(1試在圖(a中作出無實驗誤差情況下F1和F2的合力圖示,并用F表示此力.(2有關(guān)此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_. A.兩彈簧秤的拉力可以同時比橡皮筋的拉力大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兩彈簧秤的拉力是分力C.兩次拉橡皮筋時,需將橡皮筋結(jié)點拉到同一位置O.這樣做的目的是保證兩次彈簧秤拉力的效果相同D.若只增大某一只彈簧秤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證橡皮筋結(jié)點位置不變,只需調(diào)整一只彈簧秤拉力的大小即可(3圖(b所示是李明和張華兩位同學在做以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