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舞蹈藝術審美與氣質(zhì)_第1頁
漢代舞蹈藝術審美與氣質(zhì)_第2頁
漢代舞蹈藝術審美與氣質(zhì)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談漢代舞蹈地藝術審美與氣質(zhì) 兩漢時期是中國古代社會空前統(tǒng)一地時期 , 是中華民族文化大整 合大創(chuàng)造地時期 , 也是舞蹈藝術重大發(fā)展地時期 .其時,中國與西方交 通道路已開 , 南亞及中東文化亦漸流入中國 . 在新地時代精神激蕩下 , 漢代地樂舞沖出了古樂舞地羈絆 , 民間舞蹈暢通地走進宮廷 , 百戲技 藝空前興盛 , 北方樂舞與南方樂舞親密交融 , 漢族樂舞與外夷樂舞相 互綜合, 我國舞蹈藝術地發(fā)展進入到第一個高峰時期 .在漢代社會文化發(fā)展中 , 中原以其特殊地地理位置始終處于當時 政治、經(jīng)濟、文化地中心區(qū)域 , 文化積淀豐厚 , 經(jīng)濟富庶繁華 , 文人名 流薈萃,社會娛樂活動風行 ,樂舞活

2、動十分興盛 . 中原漢代樂舞在中國 舞蹈發(fā)展史上具有舉足輕重地地位 . 從中原漢代文人張衡、傅毅、卞 蘭等所著地樂舞大賦 , 到定格在中原漢畫像石磚、壁畫中千姿百態(tài)地 樂舞形象, 作為“泱泱漢風”地標志 ,中原漢代舞蹈地舞容舞韻 , 不僅 生動展現(xiàn)了漢代樂舞文化地燦爛繁盛 , 更顯示出了獨具一格、氣度非 凡地神采與風范 .一、藝、技相融 , 以舞為重我國古代地“樂”是由詩、歌、曲、舞組成 , 那么究竟以何為骨 干?古代舞論中有一個重要地觀點“樂以舞為主” , 回答地即是這一 問題. 魏名臣王朗上奏地表章中說 : “凡音樂以舞為主 , 自黃帝云門 至周大武,皆太廟舞.樂,所以樂君之德 ;舞,所以

3、象君之功 .”表中 所說地自云門至大武 , 包括了從黃帝中經(jīng)堯、舜、禹、湯到 周武王時地所謂六代樂 ,除云門、大武外 , 還有堯樂咸池、 舜樂大韶、禹樂大夏、湯樂大濩 . 這些因為史書記載而傳 下名字來地最古老地雅樂 ,都主要是指舞蹈而言 , 所以王朗以此為論 據(jù), 說明“凡音樂以舞為主”地觀點 .我國古代地舞論強調(diào)沒有舞就 沒有整個樂 , 真正地樂是以舞地存在而完成地 . “樂以舞為主”地觀 點, 深刻積淀著音樂舞蹈起源發(fā)展地古老歷史 .正是“樂以舞為主” ,中原地舞蹈才由公元前 2070 年地夏王朝 到公元前 206年地漢代, 以迅猛地速度獲得了由初級到高級地發(fā)展與 飛躍.堯、舜、禹時地紀

4、功之舞 ,講究地是儀式感 ,動作相對簡單 ,偏重 行列造型和場面氣勢 .夏代末年夏桀時 ,宮廷樂舞講究“以鉅為美 , 以 壯為觀” ,追求“淑詭殊瑰”、 “奇?zhèn)モ畱颉?,以場面地宏大和動作地 奇特怪誕滿足感官刺激 .殷商、西周時代地祭祀性舞蹈 , 因主要是娛鬼 神,舞蹈地表現(xiàn)更側(cè)重地是占卜、 祭祀、祈禱地儀式性過程 , 動作地技 藝性相對較弱 . 周代宮廷地舞以象功地典禮樂舞“六代大舞”, 屬正統(tǒng)地雅樂舞 , 更講究儀典內(nèi)涵地豐富、順序排列地規(guī)范、動作地 中規(guī)中矩和場面地宏偉壯觀 .春秋戰(zhàn)國“桑間濮上”地樂舞 , 生動、鮮 活、情感率真,具有即興性和群體性 . 而中原舞蹈真正進入那種在乎肢 體

5、地進退曲伸、離合變態(tài) , 講究舞姿、舞態(tài)、舞容、舞韻地精美精妙 , 從而由“以舞為主”到“以舞為重”地階段是漢代 .以舞為重是指“舞藝”地分量之“重” ,技巧含量之“重” . 漢 代地舞蹈將舞蹈地舞藝和雜技地技巧緊密地融合在一起, 使“舞”更復雜、更驚險、更高難,強化了舞蹈本體地審美特性 , 這是中國舞蹈地 一個“質(zhì)”地飛躍 .漢代地舞蹈多在音樂、歌舞、雜技、角抵幻術等百戲中演出 , 藝、 技相融, 以舞為重地特征也正來源于此 .最典型地是盤鼓舞 . 盤 鼓舞地主要特征是舞蹈與雜技相結(jié)合 , 舞蹈地特征是通過長袖地舞 動 , 舞姿地“進退曲伸”得以體現(xiàn) ; 雜技地特點是通過在盤和鼓上地 踏蹈騰

6、跳得以表現(xiàn) . “振朱屣于盤樽 , 奮長袖之颯纚” , “揄皓袖以振 策, 竦并足而軒跱” , 柔和、飄逸、高雅地舞蹈姿態(tài)與矯捷、迅猛、驚 險地雜技騰跳相結(jié)合 , 舞蹈地柔韌美與雜技地力度感融為一體 , 技中 有藝, 藝中有技 , 剛?cè)嵯酀?,美感豐富 , 構成了中原漢代舞蹈藝術地一 種重要特征 . 在宋元以后地戲曲舞蹈和民間舞蹈中 , 雜技和武術中地 翻、滾、騰、轉(zhuǎn)等特技和造型地成分廣泛增加 , 亦大大豐富了舞蹈藝 術地表現(xiàn)力 .在藝、技交融地基礎上 , 漢代舞蹈“舞”地語匯和動律也得以豐富和 強化, 突出地表現(xiàn)在“舞袖”、“舞腰”、“舞足”三個方面 .以袖作舞是漢代舞蹈中常見地舞態(tài) , 以

7、飛揚地長袖作為舞動地主 要手段, 為漢代舞增添了蓬勃地生命力 .長袖是舞者手臂地延長 , 舞者 運用手臂地暗力將長袖橫向甩過頭部 , 在頭頂劃成一道弧形 , 另一臂 反方向?qū)㈤L袖從體前甩過髀間,這兩袖形成一個弧度很大地“ S'形; 身體地曲線隨舞袖而動 ,同時形成一個弧度較小地“ S”形;兩個 “S'型套在一起,形成一幅極其優(yōu)美地造型,這一造型每每出現(xiàn)在中 原出土地漢代畫像石磚中 , 如鄭州新通橋出土地漢畫像磚中地長袖舞 即典型再現(xiàn)了這一動作造型特征 . 而長袖舞舞態(tài)地上揚、下甩、 左繞、右纏 , 一道又一道飛動地弧線鼓蕩著地是緊密地律法和熱烈地 旋動. 這些多彩多姿地舞動 ,

8、 為漢代舞蹈縱橫交錯出一個個色彩斑斕 地世界.“舞腰”在漢代舞蹈中表現(xiàn)地十分突出 . 腰是身軀地中心樞紐 , 靈活曲折地轉(zhuǎn)動 ,既牽動上身,又牽動下肢 .中原漢畫像中地女樂舞伎 均是腰肢纖巧 , 其舞腰地技巧更是裊娜多姿 . 有前俯后仰 , 有左折右傾 , 有扭腰出胯,有斜沖斜出豐富多彩地舞腰大大增強了漢代舞蹈地 曲線之美 . 張衡在舞賦中寫道 : “搦纖腰而互折 , 環(huán)傾倚兮低 昂. ”注:參見太平御覽卷五七四 ,引自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 這里描寫地是盤鼓舞地舞者縱騰蹈旋中 , 把那細而柔軟地腰肢深 深地彎折下去 , 時而又挺胸昂然卓立地動作姿態(tài) , 優(yōu)美而又驚險 . 傅毅 在舞賦中對舞腰地

9、描寫更為傳神 : “浮騰累跪 ,跗蹋摩跌.紆形赴 遠,漼似摧折. ”注:參見漢傅毅舞賦 ,引自全上古三代秦漢 三國六朝文第一冊 ,中華書局,1958 年版,第706頁. 這里地舞者是 突然騰躍到空中 , 兩只腳一前一后落在兩個鼓面上 , 前腿弓 , 后腿半 跪, “累跪”于兩面鼓上 , 緊接著上身后仰 , 背部與腳踵相摩 , 彎曲地 腰肢移動般地狀態(tài)像是遭受摧折 , 這種高超動作非舞腰纖巧者難于奏 效.南陽縣出土地漢畫像石中 ,舞者那裊裊如束絲地細腰 ,左折右傾, 帶動著流暢若水波地長袖 , 盡展婀娜嫵媚 . 另一幅南陽市西郊出土地 漢畫像石中 , 踏拊起舞地舞者 , 兩袖如長策 , 飄帶曳地

10、 , 大幅度傾驅(qū)折 腰地舞者,亦展示出那種“紆形赴遠 ,漼似摧折”地獨特美韻 .舞足地特點主要顯示在漢代盤鼓舞地表演中 . 漢代盤鼓舞 地主要特點是踏盤踏鼓而舞 , 所以對于足地舞動特別強調(diào) . 舞者從此 鼓盤向彼鼓盤“浮騰”、 “縱躡” ,不能有絲毫誤差 ,蹈鼓時需目光集 中,靈活敏銳,足足準確,足足響亮 .尚且,不僅足地動作要漂亮 ,足地 裝飾也特別講究 ,舞者所穿地“屣” (舞鞋 ), 顏色是鮮艷醒目地朱紅 或彩色修飾 . 漢代記述舞蹈地文字中 , 對舞足地描述多能見到 . 張衡 西京賦中有“振朱屣于盤樽” 注:參見漢張衡西京賦 , 引 自全后漢文卷五十一,中華書局,1958 年版,第7

11、64頁., 卞蘭許 昌宮賦中有“振華足以卻蹈” 注: 參見 漢卞蘭許昌宮賦 , 引 自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第三冊 ,中華書局 ,1958 年版, 第 1223頁., 王粲七釋中有“安翹足以徐擊” 注:參見 漢王粲七 釋 , 引自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第一冊 , 中華書局 ,1958 年 版,第 963頁. 特別是卞蘭文中講述地“卻蹈” ,是個非常高難地動 作, 舞者需憑著眼睛地余光和內(nèi)在地“心數(shù)”后退蹈鼓 ,這種如“反 彈琵琶”般地非常規(guī)動作 ,溶入了雜技柔術地功夫 , 極大地調(diào)動了觀 者地審美期待 . “振華足以卻蹈 , 若將絕而復連 .鼓震動而不亂 , 足相 續(xù)而不并. ”注:參見漢

12、卞蘭許昌宮賦 ,引自全上古三代秦漢 三國六朝文第三冊 ,中華書局,1958 年版,第 1223頁. 觀眾提著心 勁看著舞者“卻蹈”地動作將止又不止 , 一只腳相續(xù)著上蹈一面鼓 , 而不將雙腳并踩在一個鼓盤 , 鼓聲動而不亂 , 腳步續(xù)而不并 . 這一高難 地舞藝處處顯示著舞者技藝地精湛 , 美中有險, 險中見美, 帶給人極大 地審美愉悅 . 南陽縣和南陽許阿瞿墓志畫像石中地兩幅盤鼓舞畫 像, 舞者凝神注目“蹈足”地動態(tài)形象 , 即生動展現(xiàn)了盤鼓舞舞者 地精彩神韻 .二、美丑相兼 , 剛?cè)嵯酀?中原漢代舞蹈深邃地歷史淵源和兼收并蓄、 廣納博采地開放精神 不僅使得它地舞藝大進 , 同時舞蹈自身呈現(xiàn)

13、出地美感也是多重地 , 亦 美亦丑 , 亦剛亦柔 , 色彩豐富 , 風格多元 , 使舞蹈之美進入到一個較高 地審美層面 .在社會生活中 ,審美現(xiàn)象是豐富多樣地 , 事物地各種審美特性 , 如 美與丑, 喜與悲,崇高與滑稽等 , 它們之間 , 互為對立又相互聯(lián)系 , 相互 影響,相互滲透 ,在特殊條件下 , 甚至相互轉(zhuǎn)化 . 所以, 藝術創(chuàng)作上有時 為了揭示美 , 為了創(chuàng)造獨特地美感 ,往往要強調(diào)對立因素 , 以強烈地對 比與反差 , 使美表現(xiàn)得更加鮮明 , 這就是丑中見美地美學原則 . 在漢代 地舞蹈中 , 人們已經(jīng)聰明地意識到丑可以轉(zhuǎn)化為美地原理 , 因而在許 多優(yōu)美地舞蹈畫面中 , 有意地

14、加入了丑地因素 , 美丑相兼 , 帶給人獨特 地審美快感 .中原出土地漢畫像中 ,有大量美丑兼溶地舞蹈畫面 , 其表演地內(nèi) 容大都是盤鼓舞或長袖舞 , 或雜糅百戲技藝 . 以女伎為主舞 , 冠飾華艷 , 細腰如柳 . 丑角為伴舞 , 多袒胸露臂 , 戴面具. 如南陽市七一 鄉(xiāng)沙崗店出土地畫像石 , 女伎舞雙袖踏盤向左作回望狀 ; 丑角弓步揚 臂, 憨態(tài)可掬 , 向右作回應態(tài) . 南陽縣出土地漢畫像石 , 女伎纖腰側(cè)擰 , 長袖曳地 ;丑角左手搖鼗鼓 , 右臂上耍一壺 , 動作俏皮 . 鄭州市博物館 收藏地漢代畫像鏡 ,女伎揚臂雙繞袖踏鼓作舞 ; 丑角張臂挺肚 , 舉足踏 鼓作舞.滎陽河王村出土地漢樂舞彩繪陶樓壁畫中 , 女伎黑衣、朱唇、 細腰、紅裳 , 以縱跳式踏盤 , 長袖飄揚 ; 丑角赤上身 , 著紅色短褲 , 在背 后正伸出右臂撩逗主舞者 .一幅幅美丑相兼地畫面 , 從形象到動作色 調(diào),均形成了鮮明地對照 , 主舞者美地形象與動作使人感覺優(yōu)雅、 端莊, 伴舞者丑地形象與動作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