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2015-2016學年蘇教版史記選讀屈原列傳 教案 “被”,正確理解古今異義的詞,復(fù)習鞏固判斷句與被動句。 (四)理解課文運用的修辭手法。 二、難點、重點分析 (一)課文第一部分寫屈原由見“任”而見“疏”。第一段首先簡介屈原的姓名、官職和杰出才能,說明“王甚任之”。王怎樣“甚任”之?為什么“甚任之”? 分析:王甚任之:“為左徒”,“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
2、;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保ㄗ笸剑撼倜?。相當于上大夫而次于令尹。在國王左右參預(yù)政事,起草詔令,是相當重要的職位。) “王甚任之”的原因: 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暇是楚武王的兒子,受封于屈,因以屈為氏,是楚國王族中的一支。(古代姓比氏大,后來姓氏不分。) 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明、嫻,形容詞用作動詞,這兩句狀語后置。)
3、(二)王為什么怒而疏屈原? 分析: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讒之”,根子在于“爭寵而心害其能”。 按:“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一句有兩種理解。教學參考書的譯文是:“上官大夫看見了就想改動,屈平不贊同”。與課文注釋相左。依教材對“奪”、“與”的注釋,應(yīng)譯作:“上官大夫看見了想搶過去(看),屈原不給。” “因讒之日: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辟Y料認為,“曰”、“以為”重復(fù),疑有衍文,此說似不妥。如重新標點,
4、作“平伐其功,曰:(王)以為非我莫能為也?!崩斫?,文辭便可貫通。聯(lián)系上下文,可補出“以為”前省略的主詞。 (三)屈原為什么作離騷? 分析:憂愁幽思而作離騷。憂愁的具體內(nèi)容是“疾王聽之不聰也,讒館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疾,恨,痛心。四句中的“之”是助詞,取消句子的獨立性。這四個主謂短語都是“疾”的賓語。 (四)第3小段包括幾層?作者是怎樣對離騷進行記敘和議論的?
5、160; 分析:分兩層。 第一層從本段開頭至“蓋自怨生也”,第一句記敘屈原“憂愁幽思而作離騷”,以下幾句就“憂”“怨”展開議論,分析產(chǎn)生優(yōu)怨的原因,寄寓作者對屈原的深切同情。 第二層第一、二句“上稱帝嚳靡不畢見”記敘(概述)幅規(guī)的主要內(nèi)容,以下幾句就其文、辭、志、行進行評論,評價其藝術(shù)成就,贊揚屈原的“泥而不滓”“與日月爭光”的高貴品質(zhì)。 (五)詞語提示: &
6、#160; (1)“齊與楚從親”:從:同“縱”,合縱。親:親善。 (2)“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shè)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又因厚幣”后省略動詞“賂”?!岸焙笫÷灾髡Z(靳尚)?!坝卩嵭洹保涸卩嵭涿媲?,狀語后置。 (3)“秦,虎狼之國”:虎狼,像虎狼一樣,名詞作狀語。 (4)“奈何絕秦歡”:歡:友好。
7、0; (5)“亡走趙,趙不內(nèi)”:亡:逃亡。走:跑,現(xiàn)代的“跑”古代稱“走”;現(xiàn)代的“走”古代稱“行”。內(nèi):同“納”,接納,收留。 (6)“復(fù)之秦”:之:動詞,到。 (7)“雖流放,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眷:眷戀。顧:念。眷顧:眷念。系心:掛念。反:同“返”。冀幸:僥幸希望:“一悟”的“一”:副詞,一旦,一經(jīng)。“一改”的“一”:副詞,都,全部。這句話的意思是:雖然流放在外,(仍)眷念楚國,惦記著懷王,不忘要
8、回(朝廷中)來,盼望懷王一旦醒悟,風氣全都改變。 (8)“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fù)之”:他保全君王振興國家而想把不利局面改變過來。 (9)“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無:無論。自為。 自佐:既為自,佐自,賓語前置。 (六)本文寫作特點是什么? 分析: &
9、#160; (1)思想內(nèi)容:課文通過記敘屈原的生平事跡特別是政治上的悲慘遭遇,表現(xiàn)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國的興衰存亡攸攸相關(guān),贊頌了他的愛國精神和正直的品德。作者為屈原立傳,按時間順序,以“任、疏、細、遷、沉”為線索,處處圍繞屈原的“志”寫:第一部分以評介離騷“推其志”,第二部分以國家危難突出屈原“眷顧楚國,系心懷王”,“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fù)之,一篇之中三改志篇”,第三部分以回答漁父讓屈原抒發(fā)矢志不渝的信念。 (2)寫作特色:和從史記中選入中學課本的其它幾篇人物傳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信陵君竊符救趙、毛遂自薦)相比,本文的特色是:
10、60; 選材上,屈原列傳不具備曲折、生動、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而是根據(jù)文獻記載,粗線條地勾勒人物的生平事跡; 寫法上,記敘和議論相結(jié)合。全文四個部分都有“傳”有“評”,因“傳”而“評”,以“評”點“傳”。議論方式各不相同,第一部分為評價式,第二部分為結(jié)語式,第三部分為陳述式,第四部分為比照式。 語言上,本文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敘中有情、傾向鮮明;議中有情、直抒胸臆。作者運用對偶、對比、排比、反復(fù)、比喻等修辭手法,增強了語言表達效果。
11、本文堪稱“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三、教學過程設(shè)計 (一)檢查預(yù)習情況,導(dǎo)入新課。 做法:指名學生朗讀1、2自然段,說說自己的段落劃分情況和本文寫法上的主要特點,以了解學生的預(yù)習情況,然后作如下導(dǎo)語: 屈原,是我國第一個偉大詩人,又是世界古代文化名人。他的作品,流傳下來的有離騷、九章、機規(guī)、天問、招魂等,我們曾讀過他九章中的一篇:涉江。從涉江里,我們知道
12、他即使在晚年放逐到沉湘蠻荒之地,也仍在關(guān)心楚國的朝政,眷戀祖國,仍然在堅持自己的理想和節(jié)操,寧死也不與朝中的佞臣同流合污。這種崇高的愛國精神和端方正直的品格,兩千多年來曾經(jīng)影響我國千千萬萬的仁人志士。今天,我們要進一步學習史記中的崛原列傳,這是我國歷史上出現(xiàn)得最早的一篇記載屈原事跡、思想、人品的文獻。它有著很高的史料價值,后世的研究屈原的著作,都以它為出發(fā)點:它又有著很高的文學價值。魯迅曾稱贊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篇傳記就能體現(xiàn)這一特色,今天我們研讀這篇課文,在寫作方面,應(yīng)充分注意這一特點。 (二)說明本文是史傳“變體”
13、,明確研讀方法。 做法:仍從檢查預(yù)習入手,指名學生說說這篇史傳文與我們學過的廉藺列傳、信陵君列傳、鴻門宴、毛遂自薦等篇在寫法上有何顯著區(qū)別,為什么有這種區(qū)別,然后教師作如下點撥、提示。 關(guān)于史傳“變體”: 這篇史傳的顯著特點,就是它不像其他史傳文那樣,“寓論斷于敘事”,而是“以議論行敘事”(明茅坤語),所以前人說它是“太史公變調(diào)”,即史傳中偶然出現(xiàn)的一種“變體”。作者為什么要采用這種寫法?歷來一般認為,是由于司馬遷為
14、了便于寄寓自己個人的“政治幽憤”。但主要原因恐怕還不在這里,而在于先秦文獻中有關(guān)屈原事跡的記載本來很少,特別是秦始皇燔毀六國典籍后,有關(guān)屈原的記載,更幾乎是蕩然無存,要憑史料來寫出屈原的偉大精神和偉大人格是不可能的。這只要從這篇傳記所寫屈原的事跡,不過片鱗斷爪,僅夠勾畫他一生大體輪廓就可看出來。所幸的是屈原的作品卻流傳下來了,可以充分運用它來寫出屈原崇高的精神境界。這就是這篇列傳為什么要采用“以議論行敘事”的“變調(diào)”寫法的根本原因。也可以說,這篇文章的基本寫作特點,是以粗筆寫“形”,以工筆寫“心”,研讀時一定要把握住這一特點。 關(guān)于研
15、讀方法: 根據(jù)上述情況,我們學習這篇列傳,不能采用一般學法,要把精力用在議論部分,即把評介離騷、就懷王客死于秦抒感、與漁父對話三處作為研讀重點,看作者怎樣通過這三處議論,揭示屈原的偉大精神和偉大人格;至于記敘部分,弄懂若干難句,能夠疏通文意,理清行文脈絡(luò)就夠了。此外,這是我們中學階段最后講讀史傳文,學完以后,還要抽出一些時間來歸納、拓展一些史傳文知識。 (三)逐段解釋難句,編寫內(nèi)容提綱。 做法:這一步驟的目的,是疏通
16、全文,了解屈原的事跡,為重點研讀議論段作鋪墊。為了贏得教學速度,議論節(jié)段可暫時擺下。具體步驟是先與學生一道分好大段,然后按大段,在朗讀的基礎(chǔ)上解釋難句,理請行文思路,編出內(nèi)容綱要。在這個過程中,應(yīng)相機提些問題,但問與答都應(yīng)力求簡明。 1關(guān)于第一大段。 (1)難句解釋: “屈原者,名干,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 讓學生明確:在先秦,姓是一種族號,氏是姓的分支;分支有因封地得氏的,有因先祖的滋號
17、得氏的。楚國王族姓舉,屈原先祖暇,因受封于屈地得氏?!白笸健保诔且环N僅次于“令尹”(宰相)的官職,多由王室親族充任。后文“三間大夫”,是一種掌管屈、景、昭三氏事務(wù)的官職,屈原也曾充任。 “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本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壓之,屈乎不與?!?#160; 讓學生明確:上官大夫公然要搶奪屈原所寫憲令草稿,在情理上說不能,因此郭沫若提出一種別解:“奪”,作“改動”解;“與”,作“同意”解。按:這樣解釋很合理。一方面,它符合古代“奪”、“與”的常用義之一;另一方面它反映了屈原所作“憲令”具有改革的進步意義,觸犯了上官大夫等守舊官僚的利益,所以他們
18、要篡改。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160; 讓學生明確:用了“曰”,又用“以為”,語意欠順通。按:歷來研究者認為這兩個詞,必有一個是衍文,即因傳抄錯誤產(chǎn)生的多余的詞語。 (2)行文思路: 提問:這一大段寫了哪幾件事?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點撥:一共寫了三件事,揭示屈原的政治才能。端方正直的品格,和因讒見流的緣由,預(yù)示楚國的國事將不可為。板書:
19、0; 因才能卓越重用 寫屈原初次被疏 因上官進讒被疏遠 “讒”、“硫”、幽怨,統(tǒng)率全文綱領(lǐng) 因憂愁幽思作離騷 2關(guān)于第二大段。 (1)難句解釋: “惠王患之,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市委質(zhì)事楚” 讓學生明確:“佯”,假裝;“去”,離
20、開,“厚市委質(zhì)”,課文注釋沒說清楚,“厚市”,是指豐厚的禮物,“市”,禮物。“委質(zhì)”,前人研究是指另再呈獻信物,古代別國重臣投靠新主,“必先書名于策(竹簡),委死之質(zhì)于君,然后為臣,示必死節(jié)也”。“委”,呈獻;“質(zhì)”通“蟄”,但作信物解。這種信物,不是禮物所能代替的。 “張儀聞,乃曰: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160; 讓學生明確:“以”,。介詞,用、憑的意思;“當”,抵得上;“往如楚”,“往”,去;“如楚”,到楚國去。句意謂:憑我一個張儀就可抵換漢中地,請讓我離開秦國,到楚國去。 “如楚,又因厚市用事者臣靳尚,而設(shè)詭辯于懷王之寵
21、姬鄭袖?!?#160; 讓學生明確:要注意“因”是介詞,憑借;“用事者”?!俺肌保鶠椤敖小钡耐徽Z;“于鄭袖”是狀語后置,即向懷王寵姬鄭袖說假話:設(shè)“詭辯”的主語是靳尚。據(jù)被記中張儀列傳的記載,張儀一到楚國,懷王就把他囚禁起來,靳尚對鄭袖的詭辯是:“子亦知子之賤于王乎?”“秦王甚愛張儀,而必欲出之。今將以上庸之地賠楚,以美人聘楚,以宮中善歌誆者為媵。楚王重地尊秦,秦女必貴,而夫人斥矣?!?#160; (2)行文思路: 提問:這一大段寫了哪幾方面的內(nèi)容?屈原本人的事跡寫得很少,主要是穿插一大篇懷王受騙,以致最終客死于秦的史實,為什么?
22、160;點撥:寫了三方面的內(nèi)容:懷王受騙,至死不悟;屈原被放,仍關(guān)心朝政,系必懷王; 頃襄王接受讒言,怒“遷”屈原。穿插這么一大段史實,而這些史實,都是在屈原“既細” 以后發(fā)生的,這就說明屈原的去留,關(guān)系著楚國的命運。另一方面也意在揭示楚王父子均昏饋腐朽,當朝重臣多貪婪鄙陋,像屈原這樣端方正直的人,必然不見穿于朝廷,所以最后終于自沉淚羅。板書: 寫懷王屢受秦騙,至死不悟 寫屈原由見 絀到見遷 屈原雖遭流放,仍眷念君國 屈原去留關(guān)乎楚國的命運
23、60; 楚襄王接受讒言,怒遷屈原 3關(guān)于三、四兩大段。 (1)難句解釋: “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汩羅以死?!?#160; 讓學生明確:懷沙是屈原投水前的絕筆?!皯焉场倍?,舊時解作懷抱沙石,即下句的“懷石”。但也有人解釋為“懷念長沙”。長沙為楚之先王始封之地。古時長沙包括的地域很廣,淚
24、羅也在其內(nèi),屈原在淚羅投水,也就是要歸死先王故居之地?!白酝稖I羅以死”的“以”,連詞,表行為的結(jié)果,和用作連詞時表目的不同。 “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 讓學生明確:“祖”,摹仿、效法的意思,古代“祖”是個多義詞?!皬娜蒉o令”,課本注為“說話得體,善于應(yīng)酬。從容,言語舉動適度得體?!边@是一說;另一說,認為“從容”是指“委婉蘊藉”,也通,屈原的辭令本也有委婉的一面。 (2)行文思路: 提問:這兩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它們是分別從什么角度來寫屈原的? 點撥:第三大段是屈原自述
25、自己的立身處世準則,即寧赴清流而死也不與世同流合污,要保持自己的高潔品格。第四大段是寫屈原死后對后世的影響,即從繼承者對照的角度,來說明屈原敢于同邪惡作斗爭的精神很不容易為人企及。這一段的寫法實際上是寓議于敘。 (四)重點研讀評介離騷一段。 做法:先講明這一段為什么要重點研讀:難度最大;最集中地揭示了屈原的崇高品格;又是歷來評價離騷的最重要文字(按:原是淮南王劉安所作離騷經(jīng)傳中語,太史公采入屈傳內(nèi),原作已佚)。然后引導(dǎo)研讀,具體過程是:(1)簡介離騷內(nèi)容;(2)疏通文意和難句;(3)思路分析;(4)反復(fù)朗讀,要讀出詠嘆語氣。 (
26、1)關(guān)于離騷的簡介。 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國古代最長的一首抒情詩,共373句,2490字。這篇浪漫主義杰作,迸發(fā)出了詩人崇高理想和熾熱感情的燦爛光彩。全詩可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作者敘述自己的身世、德才和理想;他關(guān)心楚王朝的命運而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楚王身上,終因楚王變心而理想不能實現(xiàn)。接著又敘述自己和朝廷中讒諂“黨人”的深刻矛盾,對他們作了尖銳有力的揭露,表示自己雖然被楚王疏遠,仍然要進一步修養(yǎng)自己的品德,堅持原來的理想。第二大部分作者以浪漫主義幻想的方式,設(shè)想一個老大姐式的人物女?,勸誡他不要那么端方剛直,不要那么堅持自己美好的節(jié)操,既然別人都結(jié)黨為朋,你也不妨隨
27、和一點。他聽了不服氣,就去向古帝虞舜陳訴。當他認為已得到公正的評判之后,便滿懷信心周游太空,上求天帝,下京佚女(美好的女子),探尋實現(xiàn)理想的途徑。然而天庭同人世一樣混濁,天帝無法接近,下索佚女也因種種原因沒能成功。這是以幻想的方式表現(xiàn)自己在現(xiàn)實中的追求和遭遇。第三大部分寫作者請靈氛占卜,巫咸降神,以求得啟示,決定行止。在絕望中,他聽從靈氛的勸告,選定吉日,駕著飛友,出國遠游,到別的國家去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墒钱斔诠饷鞯奶炜罩绣塾蔚臅r候,突然望見了下面祖國的大地。這時候,“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他再也不忍離開祖國,最后以殉國的決心結(jié)束全篇。 在(離騷里,作者充分
28、展示了自己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和端方正直的品格。面對那些貴族群要把祖國引上“幽昧”、“險隘”的道路,他要斗爭,他“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難道是我個人害怕遭殃嗎?我怕的是楚國這輛大車會顛覆)。他深切關(guān)懷人民的疾苦,說自己是“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他一再提到堯、舜、禹、湯、文、武。劉桓公,是要引導(dǎo)楚懷王走上謀求楚國富強的道路,因而他勉勵懷王:“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dǎo)夫先路?!奔词乖诒皇柽h以后,他仍在追求理想的實現(xiàn),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彼髦毖岳渲G,會招來禍患,但他的態(tài)度卻是“余固知春客(忠言直諫)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面對那些貴族群的謠言中傷,面對他們的
29、工讒善媚和背離法度,他決不妥協(xié),決不同流合污,堅定地表示:“寧溢(?,突然)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由上可見,離騷,不但是一篇空前絕后的杰作,就是它所反映的屈原的品格,在整個封建時代,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 (2)關(guān)于整段的文意和難句。 先指導(dǎo)理解段意層次。板書: (一)作離騷的緣由(“蓋自怨生也”)
30、160; (二)離騷的主要特點(“故死而不容”) 評介 內(nèi)容:明道德、治亂 離騷 寫作特色:文約辭微
31、 (三)評論屈原的偉大人格(“雖與日月爭光可也”)逐層疏解,以第二層為重點。 “人窮則反本,放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但,未嘗不呼父母也。” 讓學生明確:這句提出屈原作離騷的緣由之一:“窮”,處境困窘,走投無路。由“窮”必然生“怨”,所以下句寫“怨”?!皠诳嗑霕O”,課本未加注,從它與下句“疾痛慘但”四字對舉看,“極”,應(yīng)解作“困憊”,“極”的這個義項,古時常用。 “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160; 讓學生明確:這句承“上稱
32、(稱道)帝嚳”等句,進一步說明離騷的內(nèi)容?!懊鳌笔恰瓣U明”?!暗赖隆保谶@里不但指個人品格,還指政治上舉賢授能的善政(按:古代“道德”本有此義,見禮記王制)?!皸l貫”,條理,加以推演,指道理,再進一步推演,可用來指因果關(guān)系。整個這句可以譯為:“(作者)闡明了舉賢授能的道德的崇高偉大,國家治亂的因果關(guān)系,(所要說明的道理)無不完全揭示了出來?!薄耙姟?,通“現(xiàn)”,表現(xiàn),表達。 “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160; 讓學生明確:這句是總說離騷寫作特征,下面“其稱文”數(shù)句是這句的具體解說。課本注釋解釋“約”為“簡約”,“微”為“含蓄”,似欠妥帖。因為離騷的文
33、辭并不簡約,相反,它在反復(fù)申說;并不含蓄,相反,它是淋漓痛切。按這兩句是同義反復(fù),意為“它的文辭迂典深微”?!凹s”的本義是“纏束”,可引申為“迂曲”,“微”的義項之一是“深微”。整個這句話應(yīng)譯為:“它的文辭迂曲深微,它所表達的志趣是高潔的,所表達的品格是端方正直的?!?#160; “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速而見義遠?!?#160; 讓學生明確:這兩句互文見義,承卜“文約辭微”加以申說。課本已有注釋,要補充說一說的是,這兩句是說明離騷的“引類譬喻”這一表現(xiàn)手法,如用“善鳥香草,以譬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虬龍駕鳳,以托君子,飄風去霓,以為小人”(王逸語),等等。
34、60; “其志浩,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讓學生明確:這兩句承上“志潔行廉”進一步申說,并用它來轉(zhuǎn)入下一層的評論屈原的偉大人格?!胺Q物芳”,具體指屈原修養(yǎng)品格,堅持節(jié)操,多用蘭惠費桂等芳香草木來說明自己的愛好。這兩句可譯為:“由于他志趣高潔,所以作品中多引用芳香之物;由于他行為端正不茍,所以作品中表達他即使至死也不為讒館小人所容?!?#160; “自疏擺淖污泥之中”至“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讓學生明確:“自流以下五句,表達的意思重復(fù),而且句式、節(jié)奏不很協(xié)調(diào)。據(jù)前人考證,可能有“異文竄入”,加上詞語解釋,說法甚多,是全段
35、的難點。因此,我們只要借助注釋,大致弄清文意就行了,不必追求譯得很順暢。 (3)關(guān)于這段的思路: 讓學生明確:就段內(nèi)來看,作者的目的是借評介離騷來論述屈原的偉大人格,歸結(jié)點是指出屈原的志行可“與日月爭光”。因此,寫創(chuàng)作緣由,特別揭示“疾”、“窮”?!霸埂比?,其中“信而見疑,忠而被謗”更為眼點句;寫離騷內(nèi)容和創(chuàng)作特色,特別指出其“明道德之崇高,治亂之條貫”,而歸結(jié)到贊美屈原“志潔行廉”。就全文來看,這段議論是全文綱領(lǐng)。由“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引出文章的第二大段寫屈原的去留關(guān)乎楚國命運;由“志潔行廉”引出第三大段寫屈原與漁父的對話,自沉淚羅。
36、0; 板書: “疾” 信而見疑
37、0; “窮” 引出第二部分:楚國命運 忠而被謗 &
38、#160; “怨” 明道德 志潔 與漁父對話 引出第三部分
39、160; 明治亂 行廉 自覺汨羅 (五)重點研讀就懷王客死于秦抒感兩段。 做法:先疏通文意和難句,并分析兩段的行文思路;最后介紹點司馬遷的政治遭遇,講明議論中寄托著司馬遷本人的政治幽憤。 (1)關(guān)于文意、難句的疏通: “屈原既嫉之,雖放
40、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語,俗之一改也。” 讓學生明確:“雖放流”,意為“即使流放在州。有人解釋“放流”為“放浪”,從文字學角度看,尚欠根據(jù)。從這句看,屈原一生曾流放兩次,第一次是懷王入秦或頃襄王即位時,這一次是流放在漢北,后文“頃襄王怒而遷之”,是再一次把他流放到更荒僻的沉湘一帶。按:此處敘事脈絡(luò)不夠清晰,前人曾指出這是由于有“錯簡”(竹簡散了,整理時發(fā)生錯誤)形成,不必深究?!安煌础?,指屈原不忘要返回朝廷,“反”,通“返”?!凹叫摇保凹健笔窍M?,“幸”也有希望意,指存有萬一的希望。 “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fù)之,一篇之中三致志
41、焉?!?#160; 讓學生明確:“存君”的“存”,意為關(guān)懷;“反復(fù)”連用,意為挽轉(zhuǎn)過來,“反復(fù)之”即挽轉(zhuǎn)楚國的局面。下面的“然終不可反”的“反”,仍通“返”,指屈原終于不能返回朝廷。“一篇之中三致志焉”是句很重要的話,說明這段所論屈原的心跡,仍同評介離騷一樣,是從屈原作品中概括出來的。 “而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160; 讓學生明確:“圣君治國”,應(yīng)看作聯(lián)合短語,即圣明的君主,治平的國家。“累世”,猶言“多少世代以來”?!岸灰娬摺钡摹罢摺?,表提頓的助詞,引出下兩句的解說。 (2)關(guān)于這兩段
42、的行文思路: 讓學生明確:這兩段議論,從全文的脈絡(luò)來看,它是緊承懷王三受秦騙,客死于秦的記敘,遠接評介離騷中“信而見疑,忠而被謗”二語,并把議論推進一層,指明“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的原因,就在“其所謂忠者不忠,賢者不賢”。這個見解非常深刻,它融合了作者個人的體驗在內(nèi),寄托著作者個人特有的政治幽憤,特別值得注意。從這兩段本身的脈絡(luò)來看,它是從兩個角度來寫的。先從為臣(屈原)的角度寫,方法是寓議于敘,突出屈原的“忠”與“賢”,闡明他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guān);后從為君(懷王)的角度寫,方法是純用議論,突出其結(jié)果是“兵挫地削,身客死于秦”,闡明太君“不知人之禍”。兩相結(jié)合,在文筆上就顯
43、出往復(fù)回環(huán)的特點。 板書: 從全文 緊承前面記敘 脈絡(luò)看 遠接評介離騷中“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就懷王
44、; 突出“存君興國” 客死于 從為臣(屈原)的角度寫 從本段
45、160; 寓議于敘 秦抒感 脈絡(luò)看
46、160; 突出“不知人之禍” 從為君(懷王)的角度寫
47、0; 純用議論 (3)關(guān)于司馬遷的政治遭遇: 讓學生明確:全文中的議論部分都寄托著作者個人的政治幽憤在內(nèi),而以這兩段議論最突出。在司馬遷看來,他與屈原有著類似的
48、遭遇。他侍奉漢武帝,原來也受信任,他自己也“絕賓客之知,忘室家之業(yè),日夜思竭其不肖之力”為主上服務(wù)。不料在李陵事件上卻受到極不公正的懲罰。他和李陵本無交情。李陵被俘投降時,他因李陵平素頗有“國土”之風,又因李陵被俘前,只憑五千人的兵力,就跟匈奴數(shù)十萬兵力連戰(zhàn)十余天,轉(zhuǎn)戰(zhàn)千余里,最后才因失盡道窮,救兵不至被俘,就揣想李陵也許是想暫時保全自己,然后再找機會報答漢朝。加上他又看不慣那滿朝文武的丑態(tài),當李陵未被俘以前,看到武帝高興,就爭著奉觴上壽,現(xiàn)在李陵投降,看到武帝惱怒,就又爭說李陵的壞話,于是就想為李陵說幾句公道話。這一來,就觸怒了武帝,被下獄治罪,被處以腐刑。在封建立大夫看來,受腐刑,這是極大
49、的恥辱。他之所以還活著,是因為要完成史記這部偉大著作,就如屈原被放流以后,發(fā)憤寫出離騷一樣。這就是他要在屈原列傳中寄托自己政治幽憤的原因。 (六)重點研讀與漁父的對該段。 這段的議論,性質(zhì)跟前兩處沉然不同,因此研讀的方法也應(yīng)跟前兩處有些差異。具體步驟是指名學生朗讀,正音正讀后,教師先用導(dǎo)語引路,然后才流通文意、難句,分析行文思路,最后反復(fù)誦讀。無論哪個步驟,都要引導(dǎo)學生體味議論的形象化特征。 (1)關(guān)于導(dǎo)語引路: 教師提示:這段是化用楚辭中的漁父篇寫成,跟原作只是字句稍有不同。原作是一篇辭賦,是一種介乎詩與
50、散文之間的文體。它的作者歷來有爭論,有的認為是屈原本人所作,有的認為是楚人思念屈原所作。但不管作者是誰,創(chuàng)作的目的都是設(shè)為問答來形象化地揭示屈原的內(nèi)心世界,雖是議論,卻跟一般的議論不同。作品中的漁父是一個避世隱者,不是一般的漁父。因此研讀這一段要緊緊扣住兩個問題:兩次對話揭示了屈原臨死前怎樣的內(nèi)心世界?屈原的兩次回答都是議論,這些議論是怎樣形象化了的? (2)關(guān)于文意、難句的疏解: “屈原行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慌粹,形容枯槁?!?#160; 讓學生明確:緊承上文,“江濱”是沅、湘一帶的水濱;“被發(fā)行吟”,“被”,通“披”“顏色”,指面
51、容、臉色,“形容”,指整個身影。按:“被發(fā)行吟”是一種潦倒到了極點的舉止,“推淬”、“枯槁”,是一種近死的容色;一句話就把讀者帶入到充滿悲劇氣氛的境地,正因為這樣,所以漁父見而問屈原“何故而至此”?!昂喂识链恕?,就是怎么弄到這種地步的意思。 “眾人皆醉,何不鋪其糟而啜其?” 讓學生明確:“鋪,讀?,“食”的意思。這句話是用譬喻的說法問屈原為什么不同流合污。上句的“隨流場波”,下句的“懷瑾握瑜”,都是譬喻說法。 “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160; 讓學生明確:“沐”,指洗頭;“浴”,指洗澡。這里是用“
52、洗頭洗澡”的比喻說明不愿讓干凈的身子再被灰塵玷污。 “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讓學生明確:“察察”、“漢漢”均定語后置,整句可譯為“人們又誰肯讓潔凈的身子,受到污濁的東西(玷污)呢?!边@句仍是切“沐浴”而言。 “又安能以皓昭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 讓學生明確:“皓皓之白”,喻高潔的品格。這句是說:“又怎么能讓自己高潔的品格,蒙受世俗的塵垢污染呢?” (3)關(guān)于行文思路: 提出兩個問題指名學生口答。(1)本段與全文的脈絡(luò)關(guān)系怎樣?(2)回答“導(dǎo)語引
53、路”所提的兩個問題,說說本段內(nèi)部的脈絡(luò)和寫法。板書: 從全文 緊承“頃襄王怒而遷之” 脈絡(luò)看 遠接評介離騷中“志潔行廉” 與漁父的對話
54、 從段內(nèi) 回答(一):生不容于世 用譬喻使 脈絡(luò)看 回答(二):死要堅持節(jié)操 議論形象化 (六)對三處議論進行小結(jié)。 提示:請大家回顧三處議論,回答下面的一組問題: (1)三
55、處議論,彼此間的關(guān)系怎樣?是否帶有回環(huán)往復(fù)的特點? (2)三處議論,分別用了怎樣的議論方法? (3)三處議論,在筆調(diào)上有何共同特點? 點撥性小結(jié):第一處帶有總綱性質(zhì),后兩處帶有分論性質(zhì),后兩處與第一處有回環(huán)往復(fù)的關(guān)系,這種回環(huán)往復(fù),前人又叫“回挽法”。議論的方法,第一處是述評法,第二處是寓議于敘和抒感相結(jié)合;第三處也是寓議于敘,但用的是引譬說理的方法。三處議論,運筆雖不相同,但都帶有詠嘆的筆調(diào)?;丨h(huán)往復(fù)的回挽法,加上
56、議論方法的豐富多彩的充滿感情的詠嘆筆調(diào),就使全文具有離騷的文情筆意,離騷的文情筆意正具有如上特色。 (七)歸納、拓展有關(guān)秦以后歷史散文知識。 做法:教師先縱向板書名稱,然后依次指名學生按項目回答有關(guān)知識。漢書、三國志中的文章學生沒有學過,由教師補充。板書只寫明書名、作者、史體、是通史類還是斷代史類就夠了,其他口頭上說一說即行。 史記:西漢人司馬遷撰,紀傳體,通史,內(nèi)容上起黃帝,下迄漢武帝時。選為中學課文的有:廉頗藺相
57、如列傳、鴻門宴、信陵君救趙、毛遂自薦、屈原列傳等。 漢書:東漢人班固撰,紀傳體,斷代史,內(nèi)容上起漢高祖元年,下迄王莽地皇四年。蘇武傳曾一度選為中學課文,今刪。 后漢書:南朝劉宋時人范曄(爐)撰,紀傳體,斷代史,內(nèi)容上起漢光武帝,下迄漢獻帝。選為中學課文的有樂羊子妻、張衡傳。 三國志:西晉人陳壽撰,紀傳體,斷代史,內(nèi)容上起黃巾起義,下迄晉滅吳統(tǒng)一天下。選為中學課文的原有隆中對,今刪。我們讀過的諸葛亮出師表,該書已全文收
58、入諸葛亮傳。 資治通鑒:北宋人司馬光為主編撰,編年體,通史,內(nèi)容上起戰(zhàn)國,下迄五代。選為中學課文的有:赤壁之戰(zhàn)、李停?雪夜人蔡州。 教師補充說明:前四部紀傳體史書,因為是舊時“二十四史”中頭四部史書,史學價值、文學價值均高,所以合稱“前四史”,為舊時讀書人必讀的史書。資治通鑒史學價值、文學價值也高,因非紀傳體,沒有列入“二十四史”。 (八)秦以后歷史散文閱讀能力綜合訓(xùn)練。
59、; 提示:下文是漢書中霍光傳的最后部分,霍光,驃騎將軍霍去病之弟,以受漢武帝之命,輔佐漢昭帝、擁立漢宣帝,把持朝政一二十年?;艄馑?,其家族猶權(quán)傾朝野,驕恣無節(jié),發(fā)展到要謀反,被人告發(fā)后遭族滅。節(jié)選的這一部分,是寫霍氏被族滅后的論功行賞、交代霍氏族滅的由來,以及漢室最后對霍氏的處理。先通讀一遍,標點“宣帝始立”一段,然后再分段細讀,做段后和篇末的題目。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則不遜,不遜必海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有,眾必害之?;羰媳鼨?quán)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
60、霍氏泰盛”;陛下即愛厚之,宜以時抑制,無至亡?!睍?,輒報聞。 注:不順乎禮義常道。遜,通“馴”。指權(quán)力太大,氣焰太盛。“泰”,通“太”。封建皇帝處理臣下奏章的一種方式,只說“已知道”,不依言處理。 習題: (1)“逆道”,此處的意思是:A 謀反之道;B 違反順于禮義之道;C 違背待人接物之道。 (2)“在人之右,人必害之”,聯(lián)系下幾句看,“右”和“害”的
61、意思是:A上、害怕B右邊、害怕;C上、忌恨;D右邊、忌恨。 (3)“陛下即愛厚之,宜以時抑制,無使至亡”幾句的正確澤語是:A陛下即使愛霍氏給以優(yōu)厚待遇,也應(yīng)及時加以抑制,不使他們發(fā)展到自取滅亡的地步:B陛下如果厚愛霍氏,就應(yīng)隨時加以抑制,不讓他發(fā)展到自取滅亡;C陛下即使厚愛他們,也應(yīng)隨時加以打制,不讓他們自取滅亡。 參考答案:(1) B(2) C(3) A 其后,霍后沫滅,而告霍氏者皆封。人為徐生上書日:“臣聞客有過
62、主人者,見其灶會突,旁有積薪??椭^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應(yīng)。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于上行,余臺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曰:鄉(xiāng)使聽客之言,不費牛酒,終亡火患。今論功而清賓,曲突徙薪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請之。今茂陵徐福數(shù)上書言霍氏且有變,宜防絕之。鄉(xiāng)使福說得行,則國亡裂土出爵之費,臣無逆亂誅滅之敗。往事既已,而福獨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貴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發(fā)灼爛之右?!鄙夏速n福帛十匹,后以為郎。 注:直煙囪?!旧闲小可献校鹤xh?ng
63、。這句言那些因救火燒得焦頭爛額的人坐于上座。沒把建議改為彎曲煙囪的人計算在有功者之內(nèi)。錄,計算。郎官,宮廷侍衛(wèi)。 習題: (1)“更為”的意思是、;“且”的意思是_。 (2)“余各以功次坐”是說:A其余的人憑救火之功依次就坐;B其余的人都按功勞大小依次就坐:C其余的人都按功勞等次就坐。 (3)“且有變”,“變”的意思是、;“唯陛下察之”,“唯”的意思是
64、60; (4)“貴徙薪曲突”二句的修辭方法是:A引用;B借代;C比喻;D省略。 參考答案:(1)改換成;將要。(2)C。(3)變亂;希望。(4)借代?!搬阈角恢摺?,代建議止亂于萌芽時之策;“焦發(fā)灼爛”,代亂起后止亂有功之人。 宣帝始立謁見高廟大將軍光從接乘上內(nèi)嚴憚之若有芒刻在背后車騎將軍張安世代分驂乘天子從容體肆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誅故俗傳之曰威震人主者不畜霍氏之褐萌于驂乘
65、 注:漢高祖廟。跟隨前去,騎馬隨侍皇帝車倒,乘:讀shèng。漢平帝年號。以父,叔伯父;昆弟,兄弟;霍光從父之于是霞光的堂兄弟?!厩簟垦曰絷栂碛靡磺羧思业馁x稅。 (1)指出全文中的古音通假字。 (2)指出“亡”字在句中的不同意義。 帝為白衣時,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門。 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 鄉(xiāng)使福說得行,則國亡裂主出爵之費。 (3)準確譯出下面的句子: 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
66、不亡何待。 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 威震主者不容,霍氏之禍,萌于驂乘。 (4)簡答下面的問題: 全文旨在揭示什么歷史經(jīng)驗教訓(xùn)? 結(jié)尾兩段分別從什么角度揭示封建時代君臣之間的矛盾斗爭? 參考答案: (1)“遜”通“馴”;“泰”通“太”;“鄉(xiāng)”通“向”;“亡通“無”;“寤”通“悟”;“畜”通“蓄”;“蓄”,容也。 (2)“亡”的意義:逃亡;滅亡;通“無”。 (3)全國人忌很他們,而他們本身又以違反禮義常道行事,則他們不滅亡還等什么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3年電子涂料資金需求報告
- 2024年安置房購房合同例文(三篇)
- 2024年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格式范本(二篇)
- 2024年廚師雇傭合同參考模板(二篇)
- 2024年城市房屋租賃合同參考范文(五篇)
- 2024年常用版房屋租賃合同經(jīng)典版(二篇)
- 2024年學生暑假學習計劃(四篇)
- 2024年常用版房屋租賃合同標準樣本(二篇)
- 2024年商鋪房屋租賃合同格式范本(二篇)
- 2024年安全生產(chǎn)培訓(xùn)和教育學習制度范本(二篇)
- 中國近代史綱要試題及答案(全套)
- 吉林市2024-2025學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擬測試 (一模)數(shù)學試卷(含答案解析)
- 電動汽車充電設(shè)施及場站測試評價規(guī)范第3部分:場站服務(wù)能力
- 2025屆北京西城14中高二生物第一學期期末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課文一-快樂讀書吧:讀讀童話故事-孤獨的小螃蟹(課件)(共26張課件)
- 消防安全方案及措施
- 《春秋》導(dǎo)讀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
- 工商管理大類的課程設(shè)計
- 2024-2025學年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外研版)上課課件 Unit 5 Fantastic friends 2.Developing ideas
- 2024年高考數(shù)學試卷(北京)(空白卷)
- 2024年大學生信息素養(yǎng)大賽(校賽)培訓(xùn)考試題庫(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