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西方哲學思潮》教學大綱_第1頁
《當代西方哲學思潮》教學大綱_第2頁
《當代西方哲學思潮》教學大綱_第3頁
《當代西方哲學思潮》教學大綱_第4頁
《當代西方哲學思潮》教學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當代西方哲學思潮教學大綱一、課程信息課程代碼:課程名稱:當代西方哲學思潮 英文名稱:Western Philosophy after Hegel課程類別:公共課學 時:32 學 分:2 適用對象:全校各專業(yè)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試 先修課程:無二、課程簡介:當代西方哲學思潮是高校本科生的一門選修課,該課程是對學生進行比較系統(tǒng)的哲學思維訓練。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幫助學生系統(tǒng)地了解20紀以來西方各國產生和流傳的哲學社會思潮,加深對當代資本主義的認識和了解,吸收借鑒現(xiàn)代西方哲學文明成果,以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三、課程性質與教學目的幫助學生掌握現(xiàn)代西方哲學發(fā)展的脈絡、邏輯及各思想流派的主要內容,取其精華

2、,去其糟粕,提高學生以哲學方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開拓視野、滋養(yǎng)心靈,豐富和發(fā)展哲學素養(yǎng)。四、教學內容及要求第一章 當代西方哲學 概論(一)西方哲學的發(fā)展線索1. 柏拉圖主義與亞里士多德主義:柏拉圖和亞理士多德哲學奠定了整個西方哲學的傳統(tǒng)和基本走向。實際上,西方哲學一直有兩條線,分別由柏拉圖和亞理士多德開啟。前者重概念和先天,后者重具體事物和經驗。2. 唯實論與唯名論:中世紀早期主要以柏拉圖主義為其思想資源,后期則轉向亞里士多德主義?;诠蚕嗯c殊相關系的唯名論與唯實論之爭也源于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思想分歧:唯實論是柏拉圖哲學的產物,唯名論則與亞里士多德有不解之緣。3. 理性主義與經驗主

3、義:近代哲學中的唯理論延續(xù)了柏拉圖路線,經驗論則是亞里士多德的后裔??档驴吹搅宋ɡ碚摵徒涷炚摳髯缘膬?yōu)勢和局限性,于是對二者加以綜合,形成了他的批判哲學體系。4. 大陸哲學與分析哲學:19 世紀晚期,穆勒基于德法兩國和英國哲學家對康德的不同回應,首次在歐洲大陸哲學和英國哲學之間做出區(qū)分,后來這種區(qū)分逐漸被雙方的哲學家所采納和加強,形成了兩種風格迥異的哲學傳統(tǒng),從而構成了 20 世紀以來西方哲學的一道獨特的風景。大陸哲學與分析哲學不是兩種不同的哲學思潮,而是“做哲學”的兩種不同的風格。(二)當代西方哲學的新趨向1. 從“認識論轉向”(epistemological turn)到“語言學轉向”(li

4、nguistic turn) :一般認為,西方哲學的發(fā)展迄今經歷了三個階段、兩次轉向。古代哲學的重心是探究世界的本原或始基,探究世界的存在及其狀態(tài),因而總體上處于“本體論階段”。近代哲學仍要面對和解決本體論問題,但哲學家們不是“獨斷”地直接討論世界及其存在,而是把對主體及其認識能力的研究視為本體論研究的前提條件,于是西方哲學發(fā)生了所謂“認識論轉向”,即從“本體論階段”進入“認識論階段”?,F(xiàn)代西方哲學家們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哲學的很多問題和爭論都和語言有關,因為一切認識或思想都是通過語言進行的,如果沒有語言,我們不但不可能進行認識和思想,而且我們根本就不可能存在。于是,西方哲學發(fā)生了第二次“范式轉換”即“

5、語言學轉向”,語言問題上升為哲學研究的首要問題,甚至全部哲學問題都被歸結為語言問題。“語言學轉向”之后,哲學家們不再把語言僅僅看作是一種表達思想的工具,而是更多地關注語言與思想、語言與存在本身的密切聯(lián)系,關注我們在語言中的“存在”,關注思想在語言中的“生成”,關注語言的界限。分析哲學家認為,傳統(tǒng)形而上學的“失誤”或“問題”在于對語言的誤用。理想語言派認為,日常語言是粗糙的和不精確的,其語法形式容易掩蓋語言的邏輯形式。傳統(tǒng)形而上學命題就是由于把日常語言的語法形式誤認為邏輯形式引起的,所以,哲學的任務就在于揭示這種混淆或誤用,用一種理想的人工語言代替日常語言。2.從現(xiàn)代主義到后現(xiàn)代主義:20 世紀

6、特別是 20 世紀中期以后西方文化舞臺的一個重要現(xiàn)象就是“后主義” (postism)的登場,“后現(xiàn)代主義”即是這一潮流中的執(zhí)牛耳者。從哲學上說,“現(xiàn)代主義”始于以笛卡爾為代表的理性主義(廣義)哲學?!艾F(xiàn)代主義”制造了很多現(xiàn)代神話,包括主體、理性、真理、本質、整體、同一、進步、解放等等。這些新神話非但沒有真正給人帶來解放和自由,反而構成了對人的進一步壓制。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xiàn)了一種與“現(xiàn)代主義”的旨趣完全相反的運動即“后現(xiàn)代主義”。在后現(xiàn)代主義眼中,理性、主體、主體性等概念全是虛構。自我不是自足的,更不是一座與世隔絕的孤島,我們與自然、與他人的關系不是主奴關系,而是伙伴關系。后現(xiàn)代主義者試圖

7、把差異從“同一性的邏輯”中解放出來。在他們看來,哲學的目的不是尋求“異中之同”,而是在差異中理解差異。3. 從“認識主體”到“知、情、意統(tǒng)一的整體的人”:在神話世界觀中,人不曾是一個理智主體,而是一個包含情感和意志的“整體的人”;世界或自然是一個和人具有類似結構的“你”。隨著哲學的產生,人逐漸從“整體的人”“提升”為理智的主體,宇宙也從一個充滿了“個性”的“你”變成了和我們保持距離的“它”,變成了一個客體,變成了科學研究和思辨思想的對象。現(xiàn)代西方哲學家認為:人首先不是進行認識的動物,而是“生存在世”的存在者。4.從“意識哲學”到“無意識(本能)哲學”:第二章 新黑格爾主義之鮑???、黑格爾主義

8、的興衰(一)黑格爾主義的衰落黑格爾死(1831)后不久,黑格爾派開始解體??寺寮{:黑格爾哲學的衰落標志著由康德開始的德國唯心論的終結,而且這種終結帶有歷史的必然性?!鞍l(fā)展的推動力在黑格爾這里已全部用盡,前進和上升已經完成。超過他已不再可能??档略谶\動中所建立的思想不再能在已開拓出來的方向上前進;它已經到了非止步不可的地步。”(二)新黑格爾主義運動新黑格爾主義的興起:斯特林的黑格爾的秘密(1865)一書開啟了英國復興黑格爾的運動,新黑格爾主義取代經驗論成為英國哲學的顯學;布羅克邁爾和哈里斯等人創(chuàng)辦“圣路易斯哲學學會”(1866),開啟了美國的新黑格爾主義,新黑格爾主義和實用主義相融合;狄爾泰黑格

9、爾的青年時代(1905)開始了德國的新黑格爾主義。(三)新黑格爾主義“新”在哪里強化黑格爾哲學的非理性主義維度??肆_納:“黑格爾無疑是一位哲學史上所知道的最偉大的非理性主義者。在他以前,還沒有哪位思想家能夠像他那樣如此強烈地使概念非理性化,像他那樣通過概念如此深刻地闡明了非理性主義?!倍ⅤU??淖晕页捷啠ㄒ唬┳晕业谋拘裕河邢夼c無限究極實在與個體性。在本體論上,鮑??邮芰税乩瓐D、黑格爾特別是格林對于實在與現(xiàn)象的基本區(qū)分。究極實在即“絕對”或“大全”?!罢胬砘驅嵲谑谴笕?。”這個“大全”不是一個空洞的抽象,而是一個具體的共相?!耙磺薪∪恼軐W的關鍵在于,把具體的共相即個體的東西視為真正的普遍性

10、?!本唧w的共相即“個體性(individuality),“即宇宙的完滿性、融貫性或自足性”。個體性原則也就是不矛盾原則,因為在“絕對”或“究極實在”之中,一切矛盾均歸于解決。所以,在鮑??抢铮w性、不矛盾性、絕對性、完滿性和個體性是完全等價的?,F(xiàn)之際,這些有限存在者從其無限的背景中“脫穎而出”,成為“被挑選出來”的東西,成為“凸出實在(outstanding realities)或明顯實在(obvious realities)”,從而成為特殊的、有限的和不完整的東西。于是,現(xiàn)象界的一切,都具有這樣一種雙重本性:一方面,它們是有限的、特殊的和相對的;另一方面,它們又是“絕對”的要素,分有絕對

11、的“精神”。(二)自我的命運:危險與磨難 塑造與反塑造。有限自我首先要接受世界對他的塑造。鮑??咽澜缃凶觥靶撵`的塑造之谷”(a vale of soul-making)。這種塑造是通過自然選擇和社會選擇的形式進行的,這個過程是嚴格而嚴酷的,因而痛苦和煩惱構成了這個世界的基本面。 “它的過程一方面是不斷重復的要求,另一方面則是適應或失敗”。在接受塑造的同時,有限自我也塑造著世界和他自身,鮑桑葵把自我或靈魂的這種反塑造叫做“意志的奇跡”,這個過程同樣充滿了坎坷和艱辛?!叭绻覀兛匆豢醋晕医枰园凑兆约旱囊庵靖淖兙硾r的那種奇跡,我們就會看到,就在這個改變境況的行為中,自我依然身處熔爐,接受烈火的重鑄

12、。”(三)自我的超越:宗教意識自我認識。自我超越的大敵是自滿情緒,認為通過有限自我自身的力量就可以達到完滿與完善。鮑桑葵把這種自滿情緒看做一種“原罪情緒”,在此“原罪情緒”的驅動下,一個人也會有所成就?!斑@種成就所實現(xiàn)的價值雖然對絕對有所貢獻,但由于這種價值不是被主動地貢獻給絕對的,因而并不像成功者所聲稱的那樣代表他自己的價值。”所以,解決矛盾的前提是:有限自我必須實現(xiàn)一種“自我認識”(self recognition),即認識到自己的有限性。這種認識不是一種先天知識,只有通過自我經歷的種種危險與磨難才能達到。“在生活和思想中,天路歷程是不可避免的。穩(wěn)定性如果可以找到的話必定存在于終端,而不是

13、開端?!比c思考鮑??淖晕页秸撆c馮友蘭的人生境界說他們都認為在自我超越的道路上,道德境界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馮先生認為,在道德境界之上有天地境界,此天地境界約略相當于鮑??淖诮叹辰?。所不同的是,馮先生把天地境界等同于哲學境界,認為只有通過哲學才能達到天地境界;而鮑桑葵則認為,宗教意識高于哲學思辨。按照鮑桑葵,宗教態(tài)度在有限自我的生命中是無所不在的,這種態(tài)度完全可以表現(xiàn)為普通人的素樸經驗,無須訴諸思辨的哲學理論。只有少數(shù)人是“哲學的”,而所有人都是“宗教的”。第三章 意志主義之叔本華一、思想來源:柏拉圖、康德、奧義書(一)柏拉圖的理念論(略)(二)康德的物自體與現(xiàn)象(略)(三)印度奧義

14、書二、世界作為表象(The World as Representation)(一) 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即是我所知覺到的樣子。我們根本不認識什么獨立自存的外部世界,比如太陽、地球等等,而永遠只是我們“眼中”的世界,是我們的眼睛看見太陽,是我們的手感觸到地球。就是說,這個世界的存在只是相對于我,相對于一個表象者。世界只是作為我的表象而存在。(二)表象世界的首要形式:主客分立作為表象的世界有兩個半面。一個半面是客體,它的形式是時間、空間和因果性,世界的多樣性即來自于這種形式。另一個半面則是主體,它不在時間和空間之中,因為主體在任何一個進行表象的生物中都是完整的、未分裂的。這兩個半面不可分割,存則共存

15、,亡則俱亡。三、世界作為意志(The World as Will)(一)進入意志的途徑(二)意志的特征1. 盲目的欲求。動機律是根據律的一種形態(tài),而根據律只適用于現(xiàn)象,不適用于自在之物。意志自身在本質上是沒有目的、沒有意識、沒有止境的,它是一個無盡的追求。所以,作為本體的意志和我們自己的意志是很不相同的,后者只不過是前者的表現(xiàn)和工具。2. 整體化原則。意志獨立于一切形式的根據律,在“個體化原理”之外,不知道什么雜多性,而只是“一”。但這個“一”既不是一個個體的“一”,也不是一個概念的“一”。意志的“一”是不可分的,它在任何一個現(xiàn)象中都是作為“一”出現(xiàn)的。月印萬川。宋明理學。3. 在主客分立的形

16、式之外。表象和動機并非意志活動之必要的和本質的條件。一歲的鳥并沒有蛋的表象,卻為那些蛋而筑巢,年幼的蜘蛛沒有俘獲品的表象,卻為之而結網。人的活動也并非全部為表象或認識所伴隨,比如消化活動,血液循環(huán)活動等。4. 意志客體化的等級。意志的客體化有無窮等級。最低的一級是最普遍的自然力。在動物出現(xiàn)以前,世界只是意志。隨著動物的出現(xiàn),隨著認識的出現(xiàn),作為表象的世界,連同它的形式即客體主體、時間空間、雜多性和因果性出現(xiàn)。世界顯出了它的第二面。在人身上,意志的客體化程度最高。四、痛苦的根源:意志的肯定(一)人生的面相之一:痛苦(二)人生的面相之二:無聊(三)幸福是消極的(四)“意志的肯定”的幾種方式1.性沖

17、動的滿足。2.利己主義。3. 非義五、痛苦的暫時解脫:藝術(一)意志、理念、事物(二)藝術:對理念的認識和表現(xiàn)(三)藝術:天才的事業(yè)六、痛苦的永久解脫:意志的否定(一)離苦的不二法門既然人生痛苦與邪惡的總根源就是意志的否定,要擺脫苦難、達到道德,就必須主動地與意志對著干,實現(xiàn)意志的否定。(二)離苦的兩條道路1. 通過單純的認識即看穿個體化原理而達到意志的否定,這是實現(xiàn)解脫的第一條道路。只有少數(shù)人可以通過這種方法得到解脫,圣徒屬于此列。2. 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是要通過自己感到或經歷過度的痛苦,才能實現(xiàn)認識上的轉變。就是說,大多數(shù)人必須先由本人的最大痛苦把意志壓服了,然后才能出現(xiàn)意志的自我否定。(三

18、)否定意志的結果1.公道。2.仁愛。3.禁欲。(四)意志的否定與人的自由1.自由即獨立于根據律之外。3.亞當是生命意志的肯定(欲望)的象征,基督則是意志的否定(無欲、解脫)的象征。原罪(意志的肯定)和解脫(意志的否定)學說是基督教的核心。第四章 意志主義之尼采狄奧尼索斯的發(fā)現(xiàn)一、悲劇的產生:酒神的日神化(一)悲劇中的酒神與日神1. 音樂藝術與造型藝術(1)悲劇中的音樂藝術(2)悲劇中的造型藝術2. 醉態(tài)與夢態(tài)(1)醉態(tài):尼采把酒神比作醉態(tài)。酒神代表的是一種原始的生命沖動。它向我們展示的是放蕩不羈,熱情奔放;是身體的健康;是對生命連同痛苦的禮贊。(2)夢態(tài):尼采把日神比作夢態(tài)。和醉態(tài)不同,夢態(tài)是

19、靜觀的、形象的。在夢中,我們停留于事物的外觀或幻象,享受一種靜觀的快樂,仿佛完全忘記了白晝及其煩人的糾纏。在尼采看來,希臘神話中奧林匹斯眾神的壯麗形象首先就是作為夢境出現(xiàn)的,“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把日神看作奧林匹斯之父?!毕ED人為何做夢?3. 整體化原則與個體化原則(二)悲劇:酒神的日神化1. 酒神的日神化之抒情詩2. 酒神的日神化之民歌3. 酒神的日神化之悲劇二、悲劇的消亡(一)歐里庇得斯與悲劇的消亡1. 歐里庇得斯把觀眾帶上了舞臺2. 歐里庇得斯把理性帶上了舞臺3. 歐里庇得斯削弱了酒神音樂在悲劇中的地位(二)蘇格拉底與悲劇的消亡1. 悲劇死于歐里庇得斯,而他的精神領袖和哲學導師則是蘇格

20、拉底。2. 蘇格拉底敵視悲劇。3. 蘇格拉底是理論樂觀主義者的原型。4. 蘇格拉底熱衷于辯證法三、悲劇的再生(一)從事音樂的蘇格拉底1. 從事音樂的蘇格拉底。2. 理性樂觀主義必定走向自己的反面。(二)康德、叔本華對理性樂觀主義的批判(三)瓦格納:悲劇再生的希望1. 用音樂對抗蘇格拉底主義。2. 當代的狄奧尼索斯?!暗谖逭?意志主義之尼采呼喚超人一、超越消極的虛無主義(一)消極的虛無主義(二)積極的虛無主義二:瓦格納:人性的、太人性的三、從人到超人(一)人是應當被超越的東西(二)精神的三種變形1. 駱駝:最能馱載的動物,可以承載理性主義、基督教、形而上學的各種重負。你應。2. 獅子:最強大的動

21、物,有能力打破各種各樣的傳統(tǒng)價值。我要。3. 赤子:最純潔無懷之人,一種新的肯定。我是。四、超人:大地的意義(一)超人就是要回歸大地(二)超人就是要回歸人的肉體(三)超人就是要回歸人的感官(四)超人就是要擺脫“真理”(四)超人就是要“超善惡”(五)超人與永恒輪回(六)超人與命運之愛第六章 生命哲學之柏格森生命哲學概述一、生命哲學的精神二、生命哲學的準備1. 叔本華的生命意志2. 尼采的權力意志三、生命哲學的代表人物1.柏格森:對機械論世界圖景的反叛。2.狄爾泰:對精神科學獨特性的辯護。3.齊美爾:從社會學角度豐富生命哲學。四、生命哲學的影響舍勒、海德格爾和胡塞爾一、生命及其進化二、意識與綿延(

22、duration)三、綿延與自由第七章 精神分析學之弗洛伊德一、弗洛伊德的歷史地位(一)西方歷史是人類自戀的歷史1. 柏拉圖使人“逃離”大地,世界二重化。2. 笛卡爾使人“逃離”身體,心物二元論。3. 黑格爾使人“膨脹”為“宇宙精神”,客觀唯心論。(二)西方歷史伴隨著對人類自尊心的巨大打擊1. 哥白尼:人居住的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對人類中心論的第一次重創(chuàng)。2. 達爾文:人只是動物界的物種之一,對人類中心論的第二次重創(chuàng)。3. 弗洛伊德:人的心理過程是無意識的 ,對人類中心論的第三次重創(chuàng)。(“精神分析有兩個信條最足以觸怒全人類:其一是它和他們的理性的成見相反;其二是和他們的道德的或美育的成見相沖突

23、?!保┒⒏ヂ逡恋碌幕纠碚摚ㄒ唬┚窠Y構(二)精神性質(三)本能理論(四)性欲理論三、夢與俄狄浦斯情結(一)夢的理論概述1. 弗洛伊德的新發(fā)現(xiàn)夢不是一種身體現(xiàn)象,而是一種心理現(xiàn)象;夢是有意義的,因而是可以解釋的;夢是愿望的達成,因而是一種暴露命運的活動。2. 釋夢的重要性。夢是愿望的滿足,但又是被壓抑、被禁止的愿望的滿足,所以,夢的表現(xiàn)是失真的、被偽裝過的。要了解其中的真相和玄機,必須依賴夢的解釋。夢的解釋實際上是夢的工作的反向運動,即從夢的顯意追溯隱意。3. 釋夢的基本技術手段。自由聯(lián)想和象征翻譯。兩種釋夢方法相輔相成。但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自由聯(lián)想始終具有首要意義。(二) 簡單的夢:

24、愿望的直接滿足1. 兒童的夢特征:5 歲之前兒童的夢(5-8 歲兒童的夢已經具有成年人的夢的所有特征),簡短清楚,較少偽裝。2. 成人的夢A. 饑渴的夢(釋夢120 頁)B. 懶散的夢(釋夢122 頁)C. 懷孕的夢(釋夢123 頁)D. 社交的夢(釋夢123 頁)(三)痛苦的夢:(受壓抑的)愿望的(偽裝的)滿足(1)夢由兩種精神力量(動因)構成,一種力量構成欲望,用夢表現(xiàn)出來;另一種力量則對夢中欲望行使稽查作用,迫使欲望以化裝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痛苦的夢是某些內容使第二動因感到痛苦,但同時又滿足了第一動因方面的欲望。(2)夢例A. 晚宴的夢(釋夢143 頁)B. 卡爾之死(釋夢149 頁)C.

25、女兒之死(釋夢151 頁)(四) 典型的夢1. 特征:每個人所夢到的內容大致相同。2. 類型A. 躶體的窘迫夢B. 親人死亡的夢 四、藝術與俄狄浦斯情結(一)達芬奇密碼(二)悲劇與“亂倫恐懼”五、宗教與俄狄浦斯情結(一)圖騰與禁忌(二)父子沖突與上帝崇拜六、文明與本能(一)本能是文明的動力(二)文明與本能的沖突(三)不是放棄而是改善文明第八章 實用主義之詹姆斯實用主義的起源、特征與命運(一)實用主義與傳統(tǒng)的經驗論1. 實用主義與傳統(tǒng)經驗論的共同點:重經驗和實踐2. 實用主義與傳統(tǒng)經驗論的區(qū)別(二)古典實用主義(classic pragmatism)1. 劍橋的“形而上學俱樂部”。2. 古典實用

26、主義的代表人物。(三)實用主義的復興1. 古典實用主義的衰落。2. 實用主義的復興。3. 蒯因的邏輯實用主義。4. 羅蒂的后哲學。第九講 科學哲學之波普爾一、科學與非科學的分界問題(一)經驗主義的“分界”觀(二)波普爾的“分界”觀二、歸納問題(一)培根神話(二)休謨對培根神話的顛覆(三)康德對培根神話的顛覆(四)波普爾的批判理性主義三、猜想與反駁:科學方法論(一)科學始于理論(二)理論即猜想或假設(三)科學方法論:問題嘗試性解決(猜想)排除錯誤(反駁)新的問題四、真理觀(一)真理是一種調節(jié)性因素(二)科學追求的是逼真性(truthlikeness or verisimilitude)五、決定論

27、批判(一)科學決定論批判(二)歷史決定論(歷史主義)批判第十章 現(xiàn)象學之胡塞爾一、描述現(xiàn)象學(一)意向性(intentionality)理論(二)范疇直觀(categorical intuition)(三)本質還原(eidetic reduction)二、先驗現(xiàn)象學(一)從描述現(xiàn)象學到先驗現(xiàn)象學(二)自然態(tài)度的懸置或加括弧(三)先驗還原或現(xiàn)象學還原(四)“構造”概念三、交互主體性現(xiàn)象學與生活世界現(xiàn)象學(一)從先驗主體性到先驗交互主體性(二)生活世界第 十一 章 存在哲學之海德格爾(一)一、存在與此在(一)重提存在問題的必要性關于存在,歷來有很多“成見”,正是這些成見造成了對存在的遺忘。這些成見

28、主要有:1存在是最普遍的概念。2. 存在是不可定義的。3存在是自明的概念。(二)此在(Dasein,Being-there)的優(yōu)先地位(三)此在的與眾不同之處二、準備性的此在基礎分析“準備性的此在基礎分析”著眼于此在的“共時性”結構。之所以說這種分析是準備性的,因為這里的此在分析為本書第二部分“此在與時間性”即此在的“歷時性”結構奠定了基礎。三、此在的展開、沉淪與超越(“在之中”本身)(一)此在的展開狀態(tài)(disclosedness)(二)沉淪(fallenness)(三)畏(anxiety)第 十二章 存在哲學之海德格爾(二)四、此在與時間性(一)向死存在(being-towards-dea

29、th)(二)良知(conscience)(三)時間性(temporality)第十三章:存在哲學之薩特一、自在的存在(一)存在存在自在的存在既不是可能性,也不是不可能性,又不是必然性,它只是“存在”而已;它與別的存在沒有任何關系,是一種純粹的偶然性。(二)存在是自在的自在的存在是非創(chuàng)造性的,它不是上帝的創(chuàng)造物,也不是自因。它既不是被動性,也不是能動性,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它是自身充實的,因而也沒有內與外的分別。它就是它自己。(三)存在是其所是存在本身是不透明的,“自在沒有奧秘,它是實心的?!?它是沒有運動和變化的,因而沒有時間性。二、自為的存在三、自為的存在與時間性(一)流俗的時間觀: (二)

30、存在主義時間觀:時間性不是過去、現(xiàn)在、將來三個時間要素的簡單集合。四、為他的存在(一)注視與羞恥(二)我和他人的具體關系五、自由觀(一)自由與行動第十四章 分析哲學之維特根斯坦一、維特根斯坦和維特根斯坦(一)維特根斯坦1. 時間:1921 年前;代表作邏輯哲學論(1921)。2. 主旨:為世界劃界,區(qū)分世界內與世界外,可說與不可說。3. 影響:維也納學派。(二)維特根斯坦1. 時間:1929 年以后;代表作哲學研究(1953)2. 主旨:通過澄清語言的用法去解決哲學問題,維特根斯坦把這種研究叫做“語法研究”。3. 影響:日常語言學派。(三)維特根斯坦哲學的統(tǒng)一性1.維特根斯坦和維特根斯坦是密切

31、相關的,要理解他的后期哲學,必須以他的前期哲學為背景和參照。2. 維特根斯坦始終重視語言在哲學中的作用,把語言分析當作哲學的首要任務,甚至當作它的唯一任務;他始終強調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問題,強調倫理學的重要性。二、維特根斯坦(一)可說:圖像論(二)不可說:邏輯形式與神秘的東西(三)哲學及哲學家的職責三、維特根斯坦(一)語言游戲(二)生活形式(三)家族相似第十五章 政治哲學之羅爾斯一、作為公平的正義(一)羅爾斯正義理論的特征1. 它是一種有關社會基本結構的正義理論2. 它是對西方契約論傳統(tǒng)的繼承和發(fā)展3. 它是作為功利主義的替代物被提出的4. 最大最小值規(guī)則(maximin rule)情況一:1200 800 700情況二:1400 700 800情況三:800 600 500(1)按照“最大最小值規(guī)則”,人們不會選擇古典功利主義。功利主義強調最大多數(shù)人的最大幸福,完全忽略了少數(shù)人的利益和自由。這是處于原初狀態(tài)的立法者所要避免的,因為他們都有可能是這些少數(shù)人中的一員。(2)按照“最大最小值規(guī)則”,人們也不會選擇平均功利主義。平均功利主義是古典功利主義的衍生物。在保證每個人的平均功利有所增加的同時,平均功利主義不能保障人的自由和平等,因而不能實現(xiàn)真正的社會正義。(3)按照“最大最小值規(guī)則”,人們也不會選擇直覺主義。如果完全訴諸直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