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第五篇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_第1頁
資本論第五篇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_第2頁
資本論第五篇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_第3頁
資本論第五篇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_第4頁
資本論第五篇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五篇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1* 第五篇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 馬克思根據(jù)歷史與邏輯相統(tǒng)一的方法,第三篇分析了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四篇分析相對剩余價值生產。但是實際上這兩種剩余價值生產形式是交織在一起的。因此根據(jù)綜合與分析的方法,在第五編把絕對剩余價值與相對剩余價值綜合起來,論述兩者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以及數(shù)量變化規(guī)律。2 第十四章絕對剩余價值與相對剩余價值 (1)資本主義意義上的生產勞動與非生產勞動(第581頁583頁第1段)。 資本主義條件下,從勞動過程的角度看,生產勞動的概念擴大了。 關于生產勞動的定義,第五章指出撇開勞動過程的各種具體形式,從勞動過程的結果來看,直接生產物

2、質資料的勞動是生產勞動。這個定義對于作為整體來看的總體工人是 正確的,但是對于總體工人的每一個單個成員來說,它就不再適應了。 隨著資本主義分工的細化,勞動過程本身協(xié)作性質的發(fā)展 ,生產勞動和它的承擔者即生產工人的概念也就必然擴大。為了從事生產,現(xiàn)在不一定要親自動手;只要成為總體工人的一個器官,完成它所屬的某一種職能就夠了。在勞動過程中,直接或間接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都是生產勞動。 3 從價值增殖過程的角度,或者從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角度來看,生產勞動的概念縮小了。 資本主義的生產不僅是商品生產,它實質上是剩余價值的生產。只有生產剩余價值的勞動是生產勞動 。工人單進行物質資料的生產已經不夠了,他

3、必須生產剩余價值。 只有為資本生產剩余價值或者為資本自行增殖服務的工人才是生產工人。生產工人的概念絕不只包含活動和效果之間的關系,工人和勞動產品之間的關系,而且還包含著一種特殊的生產關系。這種生產關系把工人變成資本增殖的直接手段,因此成為生產工人不是一種幸福,而是一種不幸。(馬克思這里舉了教育的例子。教師的勞動是生產勞動。可討論) 資產階級古典學派把剩余價值的生產看成工人的決定性特征。但是他們對剩余價值的理解不同,因此對生產勞動與生產工人的定義不同。重農學派認為只有農業(yè)的勞動是生產勞動,只有農業(yè)才生產剩余價值(純產品)。斯密認為只有直接同資本交換的勞動才是生產勞動,同收入交換的勞動是非生產勞動

4、。4 (2)絕對剩余價值與相對剩余價值的關系(第583頁第2段585頁第1段) 絕對剩余價值生產構成資本主義制度的一般基礎,并且是相對價值生產的起點。絕對剩余價值是指延長工作日超過勞動力價值等價物以上而生產的剩余價值。 相對剩余價值通過提高勞動生產力,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延長剩余勞動時間而生產的剩余價值,它是以工作日絕對地延長到必要勞動時間以上為起點的。 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是以特殊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為前提;相對剩余價值以資本對勞動的實際隸屬為基礎。絕對剩余價值是勞動對資本的形式隸屬。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建立之初,勞動者轉化為雇傭勞動者,勞動和勞動過程隸屬于資本,勞動過程成為價值增殖過程的手段,勞動

5、在資本主義關系上隸屬于資本,這時生產力并沒有發(fā)生重大變化,工人需要一定的技術,是工人操作工具。剩余價值生產主要采取延長工作日的方法,即絕對剩余價值生產。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發(fā)生變化。勞動過程采用分工和機器生產,技術條件和勞動組織發(fā)生了根本變化。勞動者成為部分勞動者,工人被當作活的附屬物并入死的機構。這就意味著勞動不僅在形式上隸屬于資本,而且在實際上隸屬于資本。于是產生了典型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資本對勞動的強制主要從事相對剩余價值生產。 5 在以上兩種剩余價值生產的產業(yè)資本之外,還有一些中間形式的資本。如前資本主義的商業(yè)資本和高利貸資本。它們沒有使生產者在形式上和實際上隸屬于資本,

6、它是在生產過程之外剝削小生產者的剩余勞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建立后的家庭勞動,雖然形式上屬于中間形式資本,但是勞動者要受到資本家剝削剩余價值。 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只需要勞動對資本的形式隸屬。但是從另一方面看,生產相對剩余價值的方法同時也是生產絕對剩余價值的方法。因為通過提高勞動生產力,使必要勞動時間縮短,剩余勞動時間延長生產相對剩余價值的方法在社會上普遍使用后,資本家為了獲得更加多的剩余價值,便無限度地延長工作日成為社會各部門普遍現(xiàn)象。在當時的機器大工業(yè)生產中,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價值生產是同時進行的。(第584頁第2段) 6 絕對剩余價值與相對剩余價值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從表面上看,絕對剩余價

7、值與相對剩余價值兩者的區(qū)別似乎是不存在的。相對剩余價值是絕對的,因為它以工作日絕對超過必要勞動時間為前提。絕對剩余價值是相對的,因為它以勞動生產率發(fā)展到把必要勞動時間限制為工作日的一個部分為前提。但是只要涉及到提高剩余價值率問題,兩種形式之間的差別就可以感覺到了。假定勞動力按其價值支付,那么,或者是勞動生產力和勞動強度不變,剩余價值率就只有通過工作日的絕對延長才能提高;或者工作日的長度已定,剩余價值率就只有通過縮短必要勞動而相對地增加剩余勞動來提高。7yue (3) 剩余價值生產以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為基礎(第585頁第2段589頁第4段) 剩余價值的生產應當由生產關系來說明,而不能由自然條件或勞

8、動生產率來說明。自然條件以及自然為條件的勞動生產力,是剩余價值生產的前提,但不是剩余價值產生的原因。 無論那種形式的剩余勞動都要以一定的勞動生產力為前提。奴隸主、封建主、資本家都必須要有勞動者提供剩余勞動 。早期階段,勞動生產率較低,提供剩余勞動也少,依靠剩余勞動生活的人數(shù)也較少。隨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依靠剩余勞動生活的人大大增加,資本關系是在較高勞動生產率基礎上產生的,這種較高的勞動生產力不是自然的恩惠,是人們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 勞動生產率和自然條件是相聯(lián)系的(第586頁第2段)。外界自然條件在經濟上可以分為生活資料的自然富源和勞動資料的自然富源。自然條件越好,維持勞動者自身需要

9、的生活資料 的必要勞動時間越少,為別人提供剩余勞動時間就越多。 8 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后,自然條件,特別是土壤的肥沃程度,影響剩余價值量。但是絕不能反過來說,最肥沃的土地最適合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生長。最早出現(xiàn)資本主義生產的地方不是熱帶,而是溫帶。形成社會分工的自然基礎,并促使人們支配自然的,不是土壤的絕對肥力,而是它的差異性和自然產品的多樣性。人們征服自然界,改進勞動工具,滿足不同的需要,這種必要性在產業(yè)史上起著最有決定性的作用(第587頁第3段)。 自然條件只對剩余價值的生產提供可能性,它的現(xiàn)實性在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要使這種可能性轉化為現(xiàn)實性還必須有外部的強制,即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強制

10、。自然條件或以自然為條件的勞動生產力,只能說明一個勞動者的必要勞動例如1天就足以維持他1周的生活,卻不能說明他每周勞動的6天里,為什么另外5天為資本家提供剩余勞動。這個問題只能由資本關系來說明(第588頁第2段589頁第3段)。 同歷史地發(fā)展起來的社會勞動的生產力一樣,以自然為條件的勞動的生產力也表現(xiàn)為合并勞動的資本的生產力。 9 (4)批判剩余價值起源于勞動生產力的謬論(第590頁第1段592頁) 李嘉圖沒有研究剩余價值的起源,把剩余價值看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固有的東西,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看成永恒的。他在談到勞動生產率時,沒有在其中尋找剩余價值的原因,只是研究決定剩余價值量的原因 。相反,李嘉

11、圖學派則公開宣稱勞動生產力是利潤(應讀作剩余價值)產生的原因。對于剩余價值的起源問題,李嘉圖學派進行回避,沒有解決。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本能地意識到深入地研究剩余價值起源這個爆炸性問題是非常危險的。 李嘉圖之后半個世紀,穆勒還在重復勞動生產力是剩余價值產生的原因論調。而且提出了曲解剩余價值起源的的種種觀點。10 第十五章 勞動力價格和剩余價值的量的變化 上一章考察了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的本質問題?,F(xiàn)在要考察剩余價值量的變化規(guī)律。剩余價值的本質是資本和雇傭勞動的對立關系,它在量上的表現(xiàn)就是勞動力價格與剩余價值量的對立運動。本章考察剩余價值量的變動規(guī)律。為了研究勞動力價格和剩余價值量的變化,作了

12、幾個假定前提:1、商品是按照它的價值出賣的;2、勞動力的價值是由平均工人必需的生活資料價值決定的,3、勞動力的價格不少于它的價值。 在這種假定條件下,影響勞動力價格和剩余價值相對量的有三對因素:1、工作日長度或勞動外延量;2、正常勞動強度或勞動的內含量;3、勞動生產力。這三個因素有不同的組合,后面四節(jié)就是分析這種不同的組合。11 1、 工作日的長度和勞動強度不變(已定),勞動生產力可變 在這個假定下,勞動力價值和剩余價值是由三個規(guī)律決定的。 第一,不論勞動生產率如何變化,從而不論 產品數(shù)量和單個商品價格如何變化,一定量的勞動時間總是創(chuàng)造一定量的價值。 第二,勞動力的價值和剩余價值按照相反的方向

13、變化。勞動生產力的變化,它的提高或降低,按照相反的方向影響勞動力的價值,按照相同的方向影響剩余價值。 第三,剩余價值的增加或減少始終是勞動力價值相應減少或增加的結果。而絕不是這種減少或增加的原因。 根據(jù)這個規(guī)律,剩余價值的變化是以勞動生產率的變化所引起的勞動力價值的變動為前提的。剩余價值量變化的界限是以勞動力價值新的界限確定的。勞動生產率提高,勞動力價格下降,只要下降了的勞動力價格高于勞動力新價值的最低限度,工人的生活資料量會增加。勞動力價值下降,資本家的剩余價值量增加,生活資料量比工人增加的幅度更高,工人與資本家生活狀況之間的鴻溝越來越深。 12 李嘉圖第一個嚴密地表述了上述三個規(guī)律。他的缺

14、點:一是沒有認識到這些規(guī)律以工作日長度和勞動強度兩個因素不變?yōu)榍疤?。二是同其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一樣,沒有研究剩余價值本身,只是研究它的具體形式利潤、地租等,并且混同了剩余價值率和利潤率。 13 2、工作日和勞動生產率不變,勞動強度可變 第一、從單位時間產品總量來看。提高勞動強度與提高勞動生產率一樣,會增加同一工作日的產品總量。 第二,從價值產品和單位產品價值看。提高勞動強度增加同一工作日的產品價值,即價值產品增加,單位產品價值不變;提高勞動生產率同一工作日產品價值不變,即價值產品不變,單位產品價值下降。 第三,從勞動力價值看。提高勞動強度會使勞動力價值和剩余價值按照相同的或不同的程度增加,如果

15、勞動力價格的提高低于新的勞動力價值,勞動力的加速損耗就會發(fā)生。提高勞動生產率,會使勞動力價值下降,剩余價值增加。 14 第四,從相對剩余價值來看。提高勞動強度和提高勞動生產率都能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增加相對剩余價值。撇開超額剩余價值情況,勞動生產率提高只有在工人必要生活資料部門里發(fā)揮作用,才能降低勞動力價值,增加相對剩余價值。不管什么部門,只要勞動強度提高,就能縮短必要勞動,增加剩余價值的量。 第五,關于勞動強度的普遍的社會標準。如果一切產業(yè)部門的勞動強度都同時相等地提高,新的提高了的強度就成為普通的社會的正常強度,因而不再被算作外延量。這僅就一國國內而言,平均的勞動強度在不同的國家仍然是不同的

16、(第600頁第3段)。 15 3、勞動生產力和勞動強度不變,工作日可變 第一,工作日縮短。在勞動生產力和勞動強度不變條件下,必要勞動不變,工作日縮短會減少剩余價值,降低剩余價值率;資本家只有降低勞動力價格在勞動力價值以下,使壓低的數(shù)量等于剩余價值減少的數(shù)量,才能保持原有的剝削量。 第二,工作日的延長。隨著工作日的延長,剩余價值增加了。勞動力的價值絕對地說雖然不變,相對地說卻下降了。 在工作日延長或勞動強度提高的情況下,工作日借以表現(xiàn)的價值產品增加了,勞動力價格與剩余價值可以同時以等量或不等量增加。 勞動力的價格盡管在名義上不變甚至有所上升,實際上勞動力的價格可能降低到勞動力的價值以下。因為工作

17、日的延長和勞動強度的增加,超過了一定的點,會使勞動力耗費以幾何級數(shù)增加,使勞動力的再生產和發(fā)揮作用的條件遭到破壞。即使較高的工資也補償不了這種損耗。 16 4 、勞動的持續(xù)時間、勞動生產率和勞動強度同時變化 根據(jù)前面三節(jié)所述,有種種不同的組合。這里主要敘述兩種主要的情況。 第一,勞動生產力降低,同時工作日延長。(這里的勞動生產力降低是指必要生活資料部門。例如農業(yè)中土壤肥力下降以至勞動生產力降低,農產品價格上漲,引起必要勞動增加) 。 在勞動生產力降低和工作日同時延長的情況下,即使剩余價值率下降,剩余價值量仍可保持不變;即使剩余價值量可以保持增加,剩余價值率仍可保持不變;并且剩余價值量和剩余價值

18、率都可以增加。(12小時=6小時+6小時,12元=6元v+6元m,各種變化情況)17 第二,勞動強度和勞動生產力提高,同時工作日縮短。勞動強度和勞動生產力提高,都能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是工作日的絕對最低界限,如果工作日縮短到這個界限,剩余勞動就沒有了,這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是不可能發(fā)生的。社會主義條件下,必要勞動的概念擴大了范圍。一方面是工人的生活條件日益豐富,另一方面資本主義條件下剩余勞動的一部分將列入社會主義的必要勞動,即形成社會準備基金和社會積累基金所必要的勞動(第605頁第2段)。 18 勞動生產力越是增長,工作日就越能縮短。從社會的角度看,勞動生產力是隨同勞動的節(jié)約而增長。這種節(jié)約不僅包括生產資料的節(jié)約,而且包括一切無用勞動的免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迫使單個企業(yè)實行節(jié)約,但是它的生產無政府狀態(tài)的競爭制度卻造成了社會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巨大浪費。 在勞動強度和勞動生產力一定的情況下,勞動越是普遍化,社會工作日中用于物質生產的部分就越小,從而個人從事自由活動,腦力活動和社會活動的時間部分就越大。從這一方面說,工作日縮短的絕對界限就是勞動的普遍化。剝削階級為了本階級的利益總是把越來沉重的勞動負擔加到勞動群眾肩上,使自己享有更多的自由時間。 19 第十六章 剩余價值率的各種公式 前章主要論述了剩余價值絕對量的變化規(guī)律,本章論述剩余價值的相對量問題。 剩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