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樂史考試復習資料_第1頁
西方音樂史考試復習資料_第2頁
西方音樂史考試復習資料_第3頁
西方音樂史考試復習資料_第4頁
西方音樂史考試復習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西方紀念表古希臘與古羅馬音樂(約公元前12世紀—公元476年)中世紀音樂(約450—1450年)文藝復興時期(約1450—1600年)巴羅克時期(約1600—1750年)古典主義時期(約1750—1820年)西歐: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約1810—1910年)東歐、北歐:民族主義時期(約1830—1910年)20世紀音樂:(約1900——現(xiàn)在)第一編古希臘與古羅馬音樂二、古希臘音樂的特點1.古希臘的音樂是以詩與樂,或詩、樂、舞三位一體為主的音樂藝術,其中詩的地位在樂之上,曲調和節(jié)奏都受歌詞抑揚頓挫的影響。2.古希臘音樂是單聲織體,用字母或類似字母的符號來記譜。音樂的體裁有短小的抒情詩、長大的史詩,以及演出規(guī)模宏大的悲劇和喜劇。在后期出現(xiàn)了一些器樂獨奏曲。3.古希臘的樂器主要有弦樂和管樂兩類,弦樂的代表是里拉琴,管樂的代表是阿夫洛斯管。古希臘已經(jīng)有了整套的音階、音程和調式理論,對后世有著重要的啟迪。4.古希臘哲人對音樂的本質、價值、社會道德功能等問題已有了較深刻的思考。三、荷馬時代主要史料是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又譯《奧德修紀》)而命名。四、古希臘的樂器古希臘的樂器主要有弦樂和管樂兩類:弦樂的代表是里拉琴,管樂的代表是阿夫洛斯管。五、古希臘的戲劇希臘悲劇的杰出代表人物是三個雅典作家:埃斯庫羅斯(悲劇之父)、索福克勒斯、歐里庇德斯。希臘最杰出的喜劇作家是雅典的阿里斯托芬(公元前450-385年)。六、古希臘的音樂理論畢達哥拉斯:是西方第一個以理論方式來說明和解釋音樂現(xiàn)象的人。也是數(shù)學家。由于畢達哥拉斯派的音樂理論不注重實踐,公元前4世紀時(音樂理論家阿里斯多塞諾斯)提出了音程、調式、旋律的理論。七、古希臘的音程四音音列:古希臘音階的基礎是四音音階。它自上而下排列,兩端的音構成固定的四度音程,中間的音程可以變化,從而形成三種不同的四音音階:a.自然音b.變化音c.四分音完整音列體系:兩個四音音列便可以構成七音體系或是八度體系。構成的方法有兩種:聯(lián)合四音音列(前一個四音音列的最后一個音作為下一個四音音列的第一個音)和非聯(lián)合四音音列(前一個四音音列的最后一個音與后一個四音音列的開頭的音相隔一個全音)。八、古希臘的調式調式:四音音列可根據(jù)全音和半音的不同位置,排列成7種不同的音階。古希臘的調式體系以古希臘的幾個重要氏族部落命名,分別是多利亞、弗里幾亞、利第亞、混合利第亞、及其各種變體,排列方式自上而下記譜法:古希臘有兩種不同的記譜方式:以字母和符號分別來記寫歌唱和器樂的演奏,除了有標記音高的記號外,還有表示音的長短和停頓休止的記號。音樂作品:《塞基洛斯墓志銘》第二章一、古羅馬音樂羅馬音樂的重要特點之一是朝向實用化、典型化方面發(fā)展,集體性的軍樂以及儀式、游行音樂非常普及。軍樂是羅馬音樂的傳統(tǒng)類別。特色樂器:大號、水壓管風琴。出現(xiàn)了大型合唱隊、樂隊,音樂藝術異常繁榮。二、基督教音樂的興起基督教音樂在許多方面集成了猶太教、以及敘利亞等東方宗教音樂的特征。同古代相比,基督教發(fā)展出一種新的音樂觀:任何世俗的娛樂性的音樂均得到排斥,音樂集中于教堂和修道院,成為精神拯救的工具?;浇虝岢兟晿返膬x式音樂,竭力反對使用樂器。在圣詠的演唱方式也有嚴格規(guī)定,由一開始的男女老少都可詠唱,改由經(jīng)過訓練的唱詩班詠唱,以求得更加和諧、統(tǒng)一的效果。三、古希臘、古羅馬音樂對西方音樂的貢獻1.古希臘音樂是孕育西方音樂的源頭。2.古希臘藝術中所提倡的“三位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如“悲劇”),為后世歌劇、舞劇等綜合藝術品的產(chǎn)生發(fā)展提供了藍本。3.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的音樂思想奠定了音樂美學發(fā)展的基礎。4.古希臘時期創(chuàng)立的音樂理論成為后世音樂發(fā)展的基礎,西方音樂的主體正是在“和諧論”(“美是‘數(shù)的和諧’”——畢達哥拉斯美學思想)的影響下發(fā)展的。這一時期創(chuàng)立的各種調式成為中世紀教會音樂調式的前身。5、公元313年羅馬皇帝頒布“米蘭赦令”,使基督教成為合法宗教,從此西方基督教音樂文化拉開了歷史的帷幕,西方音樂也開始了漫長的發(fā)展道路。第二編中世紀音樂中世紀音樂的發(fā)展可分為三個階段:(1)公元5——10世紀,基督教音樂初建時期;(2)公元11——13世紀,基督教音樂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時世俗音樂也有了一定發(fā)展。(3)公元14——15時期,史稱“新藝術”時期,是從中世紀向文藝復興時期過渡的階段。一、格里高利圣詠概念:羅馬教皇格利高利一世(590-604)曾致力于制定統(tǒng)一的教會禮儀,但格里高利圣詠形成于8、9世紀,它以羅馬教義為基礎,融合了高盧地區(qū)的禮儀因素,最后逐漸影響到歐洲其它地區(qū)的圣詠,成為羅馬天主教圣詠禮儀的統(tǒng)一規(guī)范和最高權威。格里高利圣詠的基本功能跟特征:是服從宗教禮拜活動,它嚴肅、節(jié)制,最大地排除世俗的感性欲念,其最一般特征為:無伴奏的純?nèi)寺暎猩﹤€擦很難過的單聲部音樂形式;以拉丁文為歌詞;即興式而無明顯節(jié)拍特征;建立在單純的自然音階基礎上。情緒:情緒肅穆、超脫,采用無伴奏的純?nèi)寺暎新暎?,排斥人世激情。旋律:音調平緩,以級進、三度進行為主,是歌唱性(或吟誦性)的,和語言的抑揚頓挫有著密切的關系。節(jié)奏:自由而無固定節(jié)拍,依照歌詞韻律長短抑揚而定??楏w:和希臘音樂一樣,單聲部音樂。歌詞:以拉丁文為歌詞,歌詞主要來自圣經(jīng)和詩篇。演唱方式:大致有獨唱、齊唱、交替歌唱(唱詩班分成兩部分,詩篇每節(jié)的上下兩句分別由兩個合唱隊交替演唱。)、應答歌唱(由一個或多個獨唱者領唱,唱詩班應合,獨唱詠唱完一節(jié)詩篇后,唱詩班重復著一節(jié)的前一半。)四種。較固定的音樂形式:詩篇歌調、交替圣歌、應答圣歌、贊美詩。調式體系:教會調式。格里高利圣詠的三種風格:1.音節(jié)式2.紐姆式3.花唱式二、教會音樂理論音樂理論家:波埃修斯他的理論:他認為音樂分三類:宇宙音樂(包括數(shù)字和秩序)、人的音樂(歌唱)、樂器的音樂。最好的音樂詩宇宙音樂,“人的音樂”產(chǎn)生于人的靈魂深處,最低等級的音樂是“樂器的音樂。這對中世紀的音樂觀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中世紀教會音樂實踐可以說是完全忠實于他的音樂理論。三、記譜法1.紐姆譜2.意大利的僧侶規(guī)多(約997-1050發(fā)明了六聲音階唱名法(ut、re、mi、fa、sol、la)及“規(guī)多手”的視唱教學法。3.記譜法的發(fā)展:紐姆譜—四線譜---有量記譜法—五線譜四、教會調式1547年,音樂理論家亨利·羅利斯(1488-1563)又提出了“愛奧尼亞”和“伊奧尼亞”兩種調式。是大小調的前身。那是還沒有大小調。五、格里高利圣詠繼續(xù)發(fā)展的主要形式:表現(xiàn)為兩種大的發(fā)展傾向:一是橫向的擴展,二是復調的發(fā)展。格里高利圣詠的“橫向”發(fā)展形式有三種:1.附加段2、繼敘詠3、宗教劇第二章一、多聲部復調音樂的興起多聲部復調音樂的產(chǎn)生對于西方音樂歷史具有劃時代意義。一個以上旋律線條的縱向結合給音樂帶來了一系列具有積極意義的后果:它促成了聲部協(xié)和的對為準則的確立,推動了節(jié)奏和記譜理論的發(fā)展,喚起了理性的作曲意識。12世紀以后,單聲部音樂的附加段和繼敘逐漸走向衰落,多聲部音樂蘊涵的巨大價值和潛力卻越來越顯露,人們的注意力很快被復調音樂新的思維、技術和審美特征所吸引。二、早期的復調音樂1.奧爾加農(nóng)(平行進行)西方最早的復調音樂奧爾加農(nóng),還有一個平行奧爾加農(nóng)。平行奧爾加農(nóng)的兩個聲部各自可以分成八度重疊而成為四聲部,這是二聲部奧爾加農(nóng)的復合型式。2.第斯康特(反向進行)三、圣母院樂派的復調1.法國圣母院樂派的兩位杰出的作曲家是萊奧南和佩羅坦。萊奧南以擅長寫作花唱奧爾加農(nóng)著稱。佩羅坦的復調特色主要體現(xiàn)在迪斯康特。2.孔杜克圖斯12、13世紀教會流行一種稱為孔杜克圖斯的體裁形式,它既可以是單聲歌曲,也可以是復調形式。四、.經(jīng)文歌1.經(jīng)文歌是13世紀一種重要的復調體裁,由克勞蘇拉演變而來所謂“經(jīng)文歌”就是指上方聲部有獨立歌詞的復調聲樂曲。13世紀最典型的經(jīng)文歌是三個聲部2.克勞蘇拉(替換段)3.彌撒曲第三章一、方言歌曲1.最早的一種方言歌曲稱之為“英雄業(yè)績歌”。2.法國游吟詩人歌曲是以愛情題材為主。3.游吟詩人關于愛情題材的歌曲有以下幾種形式:①康佐:是以宮廷之戀為題材的歌曲。②晨歌:表現(xiàn)騎士和他的戀人幽會,清晨時依依惜別的情景,詩歌常以騎士和守夜人對話的形式進行,守夜人不斷發(fā)出“天已亮了”的告誡。③田園戀歌:旋律有較多的民間因素。4.較長大的敘事體方言歌曲主要有以下三種①傳奇②敘事歌曲③萊歌二、其他地區(qū)的方言歌曲1.德國的主要歌曲體裁是“巴體歌曲”(bar)(一種歌曲形式,結構是aab,也叫“巴歌體”)。2.意大利的題材“勞達贊歌”。3.西班牙流行一種叫“坎帝加”的單聲歌曲。第四章、一、中世紀樂器中世紀的常用樂器有弦樂(撥弦、擊弦、弓弦)和管樂兩類1.中世紀最典型的撥弦樂器是豎琴、琉特琴和索爾特里琴。2.弓弦樂器是維埃爾琴,此外還有雷貝克琴、輪擦提琴。3.中世紀常用的管樂器有笛類,包括豎笛和橫笛;雙簧類樂器,有肖姆管、短號等.4.允許使用于教堂的樂器——管風琴,分大型和中小型類別。二、法國“新藝術”是關于音樂的爭論。三、費朗科“有量記譜法”四、馬肖是法國晚期新藝術音樂的最重要人物。主要創(chuàng)作宗教音樂。五、意大利14世紀音樂的重要體裁1.獵歌2.牧歌3.巴拉塔4.意大利盲人音樂家蘭迪尼1335-1397)最為著名。他的作品全部都是世俗音樂。著名的“蘭迪尼終止式”六、中世紀音樂的特點1.以格里高利圣詠為宗教音樂活動的中心。2.音樂是宗教文化好生活的組成部分,教會統(tǒng)治并且創(chuàng)造了各類音樂的精華。3.由單聲音樂過渡到復調音樂。4.以聲樂為主,器樂附屬于聲樂。5.音樂理論及記譜法、唱名法得以確立。6.復調音樂逐漸向世俗化發(fā)展。7.中世紀后期,各種民族語言的歌曲流行,世俗音樂興起并和宗教音樂相互滲透、相互交融。第三編文藝復興時期第一章一、英國音樂的風格特點:1、和聲方面a.使用不省略三音的完全三和弦;b.常用相同節(jié)奏的和弦進行;c.運用協(xié)和的和聲,避免強拍上的不協(xié)和音程2、織體方面a.多采用和聲式的織體;b.常將兩個聲部的旋律和節(jié)奏組合在一起,并創(chuàng)造出“福布爾東”(Fauxbourdon)的復調音樂手法。3.當時英國最重要的作曲家:約翰?鄧斯泰布爾(1390----1453年)。其創(chuàng)作涉及經(jīng)文歌、彌撒曲等各種體裁,約有70首。作品風格:多為三個聲部,突出上聲部,節(jié)奏一致,有大量三和弦結構,風格和諧、悅耳、流暢。二、福布爾冬(復調音樂的技巧)1.是一種二聲部音樂,高聲部與低聲部構成以平行六度為主的進行,偶爾出現(xiàn)八度,每個樂句總結束在八度上。2.演唱時在高聲部下方四度再即興加入一個聲部,該聲部在譜面上往往未寫明。3.由于強調三度、六度音程,限制不協(xié)和音,因而音響和諧、悅耳。4.“福布爾東”一詞意為“假低音”,意指其低聲部并非素歌的定旋律,而是一個附屬的對位聲部。三、勃艮第:西方音樂史上把文藝復興早期歐洲北方的第一代作曲家稱為“勃艮第作曲家”。這些作曲家的活動集中在勃艮第地區(qū)的范圍內(nèi)。勃艮第地區(qū)包括現(xiàn)在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以及法國中部、東北部領地。1.迪費(1400-1474)是勃艮第時代最重要的作曲家。2.迪費的創(chuàng)作主要體裁是尚松(chanson)是14-、16世紀以法文詩歌譜的復調世俗歌曲的概稱。)、彌撒曲、經(jīng)文歌3.勃艮第時期音樂上的重要成就之一,就是確立了一種大型的宗教音樂體裁“彌撒曲”,即把常規(guī)彌撒的五個部分(慈悲經(jīng)、榮耀經(jīng)、信經(jīng)、圣哉經(jīng)、羔羊經(jīng))連成一個整體進行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五個部分最原始自然的方法是:①每一個樂章分別從彌撒曲的相應部分中提取格里高利圣詠進行創(chuàng)作②每一個樂章開端的高聲部采用印個相同的動機以此來聯(lián)系各個樂章③最常用的一種創(chuàng)作方法是“定旋律彌撒曲,就是各個樂章中都采用一個相同旋律做為定旋律,以此作為音樂統(tǒng)一的“軸心”把各個樂章聯(lián)系起來。4.班舒瓦是勃艮第地區(qū)最重要的尚松作曲家,采用的都是高聲部為人聲,下面兩個聲部是器樂聲部的形式,其中高聲部旋律簡潔,優(yōu)美典雅而富有感染力。四、法——弗蘭德作曲家1.主要代表人物:1450—1490年:奧克岡、比斯努瓦;1480—1520年:若斯坎、奧布雷赫特、伊薩克等;1520—1550年:貢貝爾、克萊門斯、維拉爾特、羅勒(若斯坎后的一代);1550年以后:拉絮斯和蒙特。五、費羅托拉1.意大利牧歌的萌芽—弗羅托拉2.它的歌詞多是愛情和諷刺的內(nèi)容,表達無拘無束。這是一種源自即興傳統(tǒng)的較簡單的音樂形式。它是分節(jié)歌曲,按音樂譜曲,有明顯的節(jié)奏和簡單的和聲,主調的肢體,四個聲部中高聲部通常有人聲演唱,其他聲部由樂器演奏,風格與法—費蘭德的復調對位有很大的不同。六、意大利牧歌1.意大利16世紀的牧歌是一種重要的世俗音樂體裁,是一種復調歌曲,歌詞多為名詩人所作,一般有較高的文學水準,許多是愛情詩,表達出詩人細微的心緒。音樂注重對歌詞的細致表達。2.當時著名的牧歌作曲家有馬林秋、杰蘇阿爾多、蒙特維爾第三位。七、法國尚松(看課本了解一下法國尚松P77)雅內(nèi)坎(1485-1558)是16世紀30、40年代出現(xiàn)的一位重要的法國尚松作曲家。他的作品有《鳥之歌》、《云雀》、《巴黎的鬧市》等。八、其他國家的音樂1.德國利德2.英國康索爾特歌3西班牙維良西科16世紀的器樂一樂器文藝復興時期管樂器的種類已經(jīng)很多,主要有豎笛、肖姆管(雙簧樂器)、克魯姆管(雙簧樂器)、橫笛、木管號、小號和薩克布號(近代長號的前身);弦樂器有維奧爾琴;還有管風琴;還有羽管鍵琴和楔槌鍵琴。二、器樂1.與聲樂有關的器樂曲以意大利的康佐納(康佐納在16世紀20年代是一種將法國尚松改編成的器樂獨奏曲,在硫特琴、鍵盤樂器上演奏。風格和法國尚松很接近,輕快、節(jié)奏性強,有簡單的對位織體。)最為典型。2.舞蹈音樂也是器樂音樂的重要來源。當時廣泛流行的舞曲有帕凡;庫朗特;加亞爾德;阿勒芒德;薩爾塔列羅;帕薩梅佐。3.器樂獨奏形式有:前奏曲、托卡塔、利切卡農(nóng)、幻想曲。第三章一、宗教音樂的改革1.由馬丁?路德(1483--1546)發(fā)起,他翻譯的圣經(jīng)為推行新規(guī)范的德語奠定了基礎,開創(chuàng)了德國近代散文,整個德國的近代文學藝術就是從路德的圣詠開始的。2.馬丁?路德改革后的新教音樂的特點:①新教音樂的核心體裁是眾贊歌(chorale),不用拉丁語而譯成德語來演唱。②常選用流行的德國古老圣歌和民歌作為曲調,簡單易唱。③吸取尼德蘭樂派的復調藝術,使單聲部的新教歌曲成為四部和聲的圣詠合唱,旋律在高聲部,接近后來的主調風格。二、文藝復興時期的作曲家有帕萊斯特利那和奧爾蘭德·德·拉絮斯。三、威尼斯樂派作曲家:維拉爾特和加布里埃利。四、文藝復興時期音樂的特點1.在宗教音樂的織體上,仍采用包含幾個相似的對位人聲聲部的典型手法,純聲樂藝術達到高峰。2.純器樂形式興起,出現(xiàn)了早期器樂體裁。3.音樂從宗教情感轉向崇尚理性、追求人性,世俗音樂得到發(fā)展。4.為了清晰地表達歌詞內(nèi)容,產(chǎn)生了和聲性復調思維,成為主調音樂的先驅。5.大小三度和大小六度被認為是協(xié)和音程,對構成三和弦的潛在可能有了更完備的認識。6.加用了民間流行的愛奧尼亞和伊奧尼亞調式,豐富了傳統(tǒng)教會調式體系。7.更自由的運用變化音、轉調、小節(jié)線、總譜,創(chuàng)立了主旋律音樂,奠定了主調和聲風格的基礎。第四編巴羅克時期這一時期開始采用完整的大小調功能和聲體系。巴羅克音樂的總體特征有如下特點:旋律:樂句長度不一,氣息較長,無論是聲樂還是器樂,旋律都空前地華麗復雜,有相當多的裝飾音和模進音型。節(jié)奏:一種是自由、松散的節(jié)奏,帶有頻繁的急緩變化,常用于托卡塔、前奏曲等體裁中;另一種是以有規(guī)律重復出現(xiàn)的重音為基礎,持續(xù)律動的節(jié)奏,多用于賦格曲、舞曲中。兩種節(jié)奏常常前后結合。情緒:音樂的情緒在一個相對獨立的范圍內(nèi)不會有繁復、細膩的變化,如一個樂章或一首詠嘆調之內(nèi)基本保持一種情緒,在樂章與樂章之間才形成情緒對比。力度:巴羅克音樂在進行時采用一個相當穩(wěn)定的音量,一段始終響亮的樂段后面跟上一段始終低柔的樂段,前后兩段形成明暗對比的效果。這種從一個響度到另一個響度的轉換叫做“階梯式力度”(terraceddynamics)。主要音樂體裁:(聲樂)彌撒、經(jīng)文歌、眾贊歌、歌劇、清唱劇、康塔塔、受難樂以及各種獨唱、合唱曲;(器樂)托卡塔、前奏曲、幻想曲、賦格曲、變奏曲、組曲、奏鳴曲(以獨奏奏鳴曲與三重奏鳴曲為主)、協(xié)奏曲(樂隊協(xié)奏曲、大協(xié)奏曲、獨奏協(xié)奏曲)。第一章二、通奏低音(又叫數(shù)字低音)1.是巴羅克時期特有的作曲手段。這種音樂織體強調的是兩端的聲部,即高聲部和低聲部的旋律線條。它有一個獨立的低聲部持續(xù)在整個作品中。2通奏低音的實現(xiàn)至少需要兩種樂器:一種是演奏和弦的羽管鍵琴、管風琴或琉特琴,它對和弦的處理是可以比較自由的,甚至可以不受低音線條節(jié)奏的約束。另一種是演奏低音部的大提琴后大管等低音樂器,它一般較少修飾。三、情感論四、歌劇的誕生1.歌劇是將音樂(聲樂與器樂)、戲劇(劇本與表演)、文學(詩歌)、舞蹈(民間舞與芭蕾)、舞臺美術等融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通常由詠嘆調、宣敘調、重唱、合唱、序曲、間奏曲、舞蹈場面等組成(有時也用說白和朗誦)。2.第一部歌劇的產(chǎn)生和意大利佛羅倫薩的“卡梅拉塔”的活動直接有關。3.1597年在意大利佛羅倫薩一個私人集會上演出的第一部歌劇《達芙妮》(Dafne),佩里作曲,利努契尼作詞?,F(xiàn)存最早的歌劇作品是1600年他是他們的《尤麗狄西》(即《歐里狄克》)。五、蒙特維爾第和他的《奧菲歐》1.蒙特威爾是早期意大利歌劇突出的作曲家。是巴洛克在早期的一位最偉大的作曲家。是第一個使歌劇戲劇化的作曲家2.蒙特維爾第創(chuàng)作的第一部歌劇《奧菲歐》。是佩里的《尤麗迪茜》改編的。是早期歌劇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一部。3.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一切音樂手法都服從于戲劇的需要。他主張音樂要有強烈的感情色彩,要去挖掘人的內(nèi)心世界。他把音樂作為表現(xiàn)人的最有力的手段,這個人是指整個的人,包括他的一切欲望、幸福、失望、憤怒、痛苦等等。他的歌劇中的人物都是有真實情感的人物,用歌聲來表達喜怒哀樂。六、威尼斯繼蒙特維爾第之后,卡瓦利和切斯第成為威尼斯重要的歌劇作曲家。七、那不勒斯那不勒斯歌劇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和代表—亞歷山德羅?斯卡拉第。八、法國、英國和德國的早期歌劇。1.法國早期歌劇的主要代表是呂利(出生于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呂利的歌劇序曲被稱為“法國序曲”,結構慢——快——慢.2.英國歌劇受到意大利和法國的雙重影響。英國歌劇最重要的作曲家是普賽爾。他的歌劇代表作是《迪多和伊尼》。3.德國第一部歌劇《達夫尼》,曲許茨創(chuàng)作。許茨是德國宗教音樂的重要作者。九、清唱劇概念:清唱劇又叫神劇,誕生于意大利,17世紀中葉成為一種類似于歌劇的大型聲樂體裁,同歌劇一樣由宣敘調、詠嘆調、二重唱、三重唱、合唱、樂隊組成,其中合唱占重要地位,內(nèi)容是宗教題材,一般在教堂或音樂廳演出,與歌劇不同之處在于,清唱劇沒有舞臺表演、服裝道具及布景,只唱不演、不需要上臺下臺,是一種真正清唱的音樂戲劇。十、康塔塔概念:是巴洛克時期的重要體裁。它通常有一系列的宣敘調、詠嘆調、二重唱、合唱及管弦樂組成,沒有舞臺裝置和戲劇動作表演,康塔塔既可以采用宗教題材,也可以采用世俗體裁。既可以抒情性的,也可以是近似戲劇性的。十、受難樂:是用音樂表現(xiàn)《圣經(jīng)》福音書中有關耶穌受難格式的引種古老的體裁。第二章一、器樂的發(fā)展1.巴羅克時期的鍵盤樂器包括管風琴和古鋼琴兩大類。2.管風琴曲的體裁主要分三種:①托卡塔②賦格曲③以眾贊歌為基礎的管風琴曲。3.托卡塔:是一種比較自由的接近即興創(chuàng)作的體裁。4.賦格曲:是一種嚴格運用卡農(nóng)模仿手法的復調體裁,既嚴謹又靈活的形式。二、協(xié)奏曲1.巴羅克的器樂協(xié)奏曲有:①大協(xié)奏曲(器樂協(xié)奏曲中的一種最早的形式:是以一組獨奏樂器(常由兩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組成)與整個樂隊相競奏。在巴羅克晚期,大協(xié)奏曲的最偉大的作曲家是巴赫。)②獨奏協(xié)奏曲(是以一件獨奏樂器與樂隊相競奏,突出獨奏樂器與樂隊之間的對比)。③樂隊協(xié)奏曲。(是一種沒有獨奏,只有樂隊部分的(弦樂隊和通奏低音)的協(xié)奏曲)2.對巴羅克時期協(xié)奏曲的發(fā)展作出最重要貢獻的是意大利作曲家安東尼奧?維瓦爾第(1678-1741)。出生于威尼斯,他被稱為“紅發(fā)神父”。著名的大協(xié)奏曲《四季》,四首分別標記為春、夏、秋、冬。第三章一、亨德爾1.亨德爾是巴羅克后期最偉大的意大利歌劇作曲家。2.亨德爾最優(yōu)秀的歌劇作品有英雄故事《凱撒》、《羅德林達》;奇幻故事《阿爾西那》、《呂納爾多》。3.亨德爾最著名的清唱劇是《彌賽亞》。4.亨德爾管弦樂組曲《皇家水上音樂》、《皇家焰火音樂》。二、J.S巴赫1.巴赫出生于德國中部圖林根地區(qū)的一個著名的音樂家族。2.巴赫的器樂作品包括了巴羅克時期所有的器樂音樂體裁。①管風琴音樂:代表作如《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a小調前奏曲與賦格》、《g小調幻想曲與賦格》、一些眾贊歌前奏曲等。②古鋼琴音樂:巴赫的《創(chuàng)意曲》包括二部和三部創(chuàng)意曲各15首。③器樂合奏曲:在小型合奏中,巴赫的主要作品包括:小提琴和羽管鍵琴的奏鳴曲、長笛和羽管鍵琴的奏鳴曲等,多數(shù)是三重奏鳴曲。全曲象一首組曲,很有宮廷氣派,對演奏技巧的要求很高。在大型合奏曲中,巴赫著名的創(chuàng)作是協(xié)奏曲,他的6首《勃蘭登堡協(xié)奏曲》是他的管弦樂曲中的典范之作。④巴赫把組曲這個流行已久的體裁也推向了頂峰。他共創(chuàng)作有3集組曲,分別是《法國組曲》、《英國組曲》和《帕蒂塔》。⑤巴赫的《戈德堡變奏曲》這一套變奏曲中巴赫使“主題加變奏”這種形式達到了一個高度發(fā)展的水平。⑥巴赫復調藝術的兩部偉大精品:《音樂的奉獻》和《賦格的藝術》。⑦巴赫現(xiàn)存的康塔塔有200多首,占他全部作品的一半。⑧23首世俗康塔塔中比較著名的有:《溪水,清清的淌》、《農(nóng)民康塔塔》、《狩獵康塔塔》、《咖啡康塔塔》等,充滿了歡快明朗的音調,猶如音樂喜劇,表現(xiàn)了人民生活中樂觀向上的一面。⑨《b小調彌撒》是巴赫彌撒曲的力作。⑩巴赫的受難樂:《馬太受難樂》、《約翰受難樂》。第五編古典主義時期一、“古典主義時期”是西方音樂史發(fā)展到高峰的一個階段,它包含了兩大時段:“前古典時期”和“維也納古典時期”。二、對于18世紀新風格的構成要素,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①旋律追求優(yōu)美動人的氣質,傾向于方整性結構,與民間音調及舞蹈節(jié)奏的聯(lián)系更為緊密。②調性、和聲的安排上升為結構作品的重要因素,段落或樂章有明顯的終止式,強調更加簡潔的和聲風格。③從短小動機孕育出豐富樂思的技巧得到蓬勃發(fā)展,樂章中主題的對比變化取代了巴羅克單一主題模進展開。④通奏低音逐漸被明確的樂器記譜所取代。⑤當時常用的體裁是奏鳴曲、協(xié)奏曲、交響曲和四重奏等,常用的曲式,除了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及變奏曲式外,奏鳴曲式的發(fā)展最為充分。第一章一、格魯克和他的歌劇改革1.格魯克(1714--1787)出生于德國的鄉(xiāng)村埃勒斯巴赫。2.格魯克改革的主旨是:“質樸和真實是一切藝術作品的美的偉大原則?!?.要求音樂服從于詩歌,是格魯克的歌劇的創(chuàng)作原則。4.芭蕾舞在格魯克以前的歌劇中常和劇情相脫節(jié),只追求視覺上的感官享受,甚至為了某一為舞蹈家的特長而臨時添加一些特性舞。針對這一點,格魯克認為舞蹈的表演必須要與劇情、人物和情感相符合一致,要與劇情發(fā)展有密切聯(lián)系,不再為炫耀場景而隨意添加。5.格魯克把樂隊的每個聲部都記寫得很清楚,代替了“數(shù)字低音”的寫法。6.意大利正歌劇的序曲往往與劇情沒什么關系,是孤立的,脫離劇情的整體構思,格魯克認為歌劇的序曲應該來暗示劇情,使聽眾預先知道在他們眼前即將要展現(xiàn)的劇情性質,在心理上有所準備。第二章二、奏鳴曲、奏鳴曲式、交響曲1.奏鳴曲:一種多樂章的器樂套曲,亦稱“奏鳴曲套曲”。由3、4個相互形成對比的樂章構成,用1件樂器獨奏(如鋼琴奏鳴曲)或1件樂器與鋼琴合奏(如小提琴與鋼琴合奏的小提琴奏鳴曲,長笛與鋼琴合奏的長笛奏鳴曲等)。其中各樂章的基本特點和曲式結構如下:第1樂章為快板,用奏鳴曲式;第2樂章為慢板,用變奏曲式、復三段式或自由的奏鳴曲式;第3樂章為小步舞曲或諧謔曲,用復三段式;第4樂章為快板或急板,用奏鳴曲式或回旋曲式。2.奏鳴曲式:通常所說的奏鳴曲式,是指維也納古典樂派時期由3個部分組成的奏鳴曲式。它的結構由“呈示部”、“展開部”與“再現(xiàn)部”三大段依序組成。

第1部分是呈示部,包括主部、連接段、副部及小結尾。第2部分是展開部,也稱自由幻想部,樂思以新的方式不斷展開。第3部分稱為再現(xiàn)部。這時主部仍在原調上再現(xiàn),最后為尾聲。3.交響曲:器樂體裁的一種。管弦樂隊演奏的大型(奏鳴曲型)套曲。基本特點為:第一樂章快板,采用奏鳴曲式;第二樂章慢板、行板、廣板,常用奏鳴曲式或主題與變奏形式;第三樂章速度中庸或稍快,為小步舞曲或諧謔曲;第四樂章又稱"終樂章",速度急速,采用回旋曲式奏鳴曲式等。三、C.P.E巴赫(1714-1788)1.C.P.E巴赫是J.S巴赫的第三個兒子。樂史上稱他叫“柏林巴赫”或“漢堡巴赫”。2.在以C.P.E巴赫為代表的柏林作曲家的作品中,認為表達感情,引起聽眾的共鳴是演奏的目的,是一種反理性主義的“情感風格”。這種情感風格和德國文學中興起的“狂飆運動”的精神一致,是浪漫主義的先聲。3.C.P.E巴赫的作品中,古鋼琴作品占據(jù)重要的位置,共300多首,其中包括變奏曲、賦格曲、200多首奏鳴曲。4.他的奏鳴曲通常是快-慢-快三個樂章的結構,增加了奏鳴曲這種體裁的戲劇性因素,奏鳴曲式主題之間的對比度加強,各樂章之間運用了遠關系轉調的并置手法。C.P.E巴赫開創(chuàng)了近代鋼琴奏鳴曲的前河。四、D.阿爾貝蒂(,1710-1740)意大利作曲家,他在奏鳴曲中,左手常用部不斷反復的分解和弦伴奏音型,這種音型被稱為“阿爾貝蒂低音”。五、前古典時期這一時期獨奏奏鳴曲的代表作曲家是C.P.E巴赫、D.阿爾貝蒂六、協(xié)奏曲1.協(xié)奏曲在巴羅克時期已成為重要的器樂體裁。其中巴赫的最小的兒子J.C巴赫突出地代表了前古典時期“協(xié)奏曲”創(chuàng)作的成就。2.J.C巴赫1762年定居倫敦,因此常被稱為“倫敦巴赫”。在協(xié)奏曲領域里,他創(chuàng)作了近40首獨奏協(xié)奏曲和15首樂隊協(xié)奏曲。3.J.C巴赫的協(xié)奏曲顯示出鮮明的新風格:①明確確立為三個樂章,第一樂章已經(jīng)預示了奏鳴曲式的主要原則,即主題在調性及材料之間的對比并置和變化統(tǒng)一;第二樂章常采用小步舞曲。②華麗風格在J.C巴赫的協(xié)奏曲中也很明顯,旋律流暢,顯得優(yōu)美從容、靈活敏捷,還融進了蘇格蘭民歌的流行曲調。七、交響曲1.作為交響曲的搖籃,是在德國。德、奧地區(qū)的交響曲的發(fā)展主要以曼海姆樂派、柏林樂派為代表。2.曼海姆樂派的音樂風格:作品輕捷明快,主調音樂風格已完全確立,高聲部線條十分突出;通奏低音已被替代為明確地譜寫樂隊各個聲部;樂隊的編制已趨向完整,其出色的演奏聞名全歐,突出樂隊力度漸強、漸弱的豐富變化,使用出其不意的特強,在高潮后會突然全體休止,常出現(xiàn)樂隊突然爆發(fā)的強奏和休止,打破了巴羅克作品“階梯式力度”的傳統(tǒng),使之具有激動人心的效果,增強了樂隊表達情感幅度的能力。八、北德樂派(柏林樂派)1.代表人物是在“奏鳴曲”一節(jié)中提及的巴赫的次子—C.P.E巴赫?!熬S也納古典樂派”第三章“交響樂之父”海頓、“音樂天才”莫扎特和“樂圣”貝多芬為代表的維也納古典樂派一、海頓(1732-1809)奧地利作曲家。1.海頓最重要的貢獻是108部交響曲和68首四重奏。2.海頓交響曲:①海頓被人尊稱為“交響曲之父”,他的成就在于把這種原來較粗糙的音樂形式發(fā)展到更新、更完美的高度,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作逐漸完善了交響曲的基本模式。②集大成的12首“倫敦”交響曲,把交響曲套曲定型為四個樂章的結構,并且把各個樂章的不同性質和常用曲式確定下來:第一樂章常常是快板,奏鳴曲式,熱情洋溢的;第二樂章是慢板、行板、廣板,常用奏鳴曲式或主題與變奏形式,旋律樸素動人、優(yōu)美如歌;第三樂章是帶三聲中部的小步舞曲,性格幽默而活潑的,是很有魅力的音樂;第四樂章快板或比第一樂章更快的急板,常用回旋曲式、奏鳴曲式或兩者結合起來的奏鳴回旋曲式,比第一樂章更加熱烈歡快。③海頓108部交響曲中,最著名的當屬第45交響曲“奇跡”、第92交響曲“牛津”、第94交響曲“驚愕”、第100交響曲“軍隊”、第101交響曲“時鐘”、12首“倫敦”交響曲。3.弦樂四重奏:①海頓被后人尊稱為“弦樂四重奏之父”。也是他藝術成就最高的領域。②弦樂四重奏是用二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③弦樂四重奏曲代表作《小夜曲》又名《如歌的行板》,原作為《F大調第十七弦樂四重奏》的第二樂章。4.清唱劇《創(chuàng)世紀》和《四季》。5.作品風格特征:作品旋律樸素、和聲明晰、結構勻稱,音樂既明快、幽默、輕松,又不乏高貴的氣質,呈現(xiàn)出古典樂派的理想境界,這些因素加上他在音樂上的貢獻,使他成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奠基人。二、莫扎特(1756-1791)奧地利作曲家1.莫扎特創(chuàng)作了歌劇、交響曲、協(xié)奏曲、奏鳴曲、室內(nèi)樂、器樂小品等等各類體裁,幾乎包含了音樂的所有領域。他的音樂的特征與最突出的貢獻,可以通過歌劇、協(xié)奏曲和交響曲來說明。2.歌劇是莫扎特音樂創(chuàng)作中最重要的體裁。他是個戲劇天才,他巧妙地把音樂的旋律和戲劇情節(jié)完美地結合起來,成為名副其實的歌唱戲劇藝術。意大利喜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唐璜》、《女人心》,意大利正歌劇《仁慈的狄多》、德奧歌唱劇《魔笛》、《后宮誘逃》等。3.莫扎特共創(chuàng)作了41部交響曲,其中以《第35交響曲“哈夫那”》、《第36交響曲“林茨”》、《第39交響曲“布拉格”》、《第40交響曲“維特”》、《第41交響曲“朱比特”》最有代表性,至今仍是音樂會上的重要曲目。4.協(xié)奏曲:莫扎特一共創(chuàng)作了27首鋼琴協(xié)奏曲、6首小提琴協(xié)奏曲,他在巴羅克協(xié)奏曲的基礎上,確立了18世紀古典主義協(xié)奏曲的結構模式,,成為近代協(xié)奏曲形式的創(chuàng)始人。莫扎特協(xié)奏曲優(yōu)秀作品:《d小調第20鋼琴協(xié)奏曲》、《c小調第24鋼琴協(xié)奏曲》、《A大調第23鋼琴協(xié)奏曲》、《G大調第3小提琴協(xié)奏曲》、《D大調第4小提琴協(xié)奏曲》、《A大調第5小提琴協(xié)奏曲》、《A大調單簧管協(xié)奏曲》等。5.奏鳴曲:莫扎特創(chuàng)作了有17首鋼琴奏鳴曲、6部小提琴奏鳴曲、35部鋼琴小提琴奏鳴曲?!禔大調奏鳴曲》第三樂章(即《土耳其進行曲》K.331)6.室內(nèi)樂:①23首弦樂四重奏中,最優(yōu)秀的是獻給海頓的6首。②莫扎特在室內(nèi)樂創(chuàng)作上的天才更多地表現(xiàn)在五重奏上,最為突出的是《g小調弦樂五重奏》、《C大調弦樂五重奏》。7.小型器樂合奏:代表作品有《安魂彌撒》、《c小調彌撒》、《加冕彌撒》。8.小夜曲:莫扎特一生共寫了十三首小夜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787年8月創(chuàng)作的《G大調弦樂小夜曲》或稱《弦樂小夜曲》它堪稱18世紀器樂小夜曲的典范。三、貝多芬(1770-1827)1.交響曲:貝多芬一生中共創(chuàng)作了9部交響曲。最具代表性的典范之作:《第三交響曲“英雄”》;《第五交響曲“命運”》;《第六交響曲“田園”》《第九交響曲“合唱”》2.鋼琴奏鳴曲:鋼琴奏鳴曲(32首,被譽為“鋼琴音樂的《新約全書》”。第17首“暴風雨”、第21首“黎明”、第23首“熱情”等鋼琴奏鳴曲成為中期作品的代表作。3.鋼琴協(xié)奏曲:貝多芬創(chuàng)作了5部鋼琴協(xié)奏曲,其中后三部作品在精神內(nèi)涵、風格、技法上都遠遠超過了海頓、莫扎特的同類體裁作品。五部鋼琴協(xié)奏曲中最富有貝多芬個性的是《bE大調第五鋼琴協(xié)奏曲》“皇帝”;也稱“皇帝”協(xié)奏曲。4.重奏作品:貝多芬一生的幾個時期都寫有室內(nèi)樂作品。早期重要的有鋼琴三重奏、為鋼琴和管樂的五重奏等。重要的四重奏體裁他一共寫了16首,代表作有“豎琴四重奏”。作于1806年的3首弦樂四重奏體現(xiàn)出對古典傳統(tǒng)風格的突破,稱《拉蘇莫夫斯基弦樂四重奏》。5.聲樂作品:貝多芬在聲樂領域的創(chuàng)作設計歌劇、清唱劇、彌撒曲、康塔塔、合唱幻想曲和大量的藝術歌曲?!顿M德里奧》是貝多芬創(chuàng)作的唯一一部歌劇。貝多芬貢獻:貝多芬的創(chuàng)作集德奧優(yōu)秀音樂傳統(tǒng)之大成,自巴赫、亨德爾到格魯克、海頓和莫扎特的音樂成就在貝多芬這里匯集,并融入了時代的音響與德奧民間音樂的養(yǎng)料,從而使貝多芬的音樂成為古典時代的最后高峰。在西方音樂史上,貝多芬最重要的貢獻是在對奏鳴-交響套曲結構形式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上。貝多芬將奏鳴曲式廣泛運用于自己的各種體裁與套曲的各個樂章中,將它的篇幅和內(nèi)涵極大地擴充以適應宏大的構思,不僅奏鳴曲式各部分的獨立性與對比性加強,而且將展開部作為動力性發(fā)展最集中、最強烈的部分,動機的作用真正得到了發(fā)揮,成為生成印章的戲劇性沖突的種子核心。套曲的各樂章,無論是慢板樂章還是諧虐曲或終曲更突出了各自不同的特性與作用,樂章間形成了既對比并置又彼此關聯(lián)的辨證關系,音樂材料的互相滲透與貫穿,使整個套曲達到高度的完美和統(tǒng)一。貝多芬特點:貝多芬也使音樂的具體表現(xiàn)手段更加豐富和擴展,他的旋律簡潔樸實而含蓄深情,建立在和弦音上的線條嚴重粗獷,動機式旋律富于緊張的沖擊力量,而柔版旋律又令人悲憫沉思;節(jié)奏鮮明突出,經(jīng)常帶有進行曲、送葬曲或其他舞曲式的特性節(jié)奏,破壞規(guī)律平衡性的切分式節(jié)奏或突換重音的運用,是造成貝多芬頑強果斷與沖突緊張風格的重要手段;和聲調性的作用在貝多芬的擴充等形成了強大的動力特征,擴充了自巴赫以來逐漸占據(jù)主導地位的主調和聲體系的內(nèi)含量;在管弦樂隊的配置上,貝多芬顯然受到法國大革命時期樂曲的影響,重視銅管和打擊樂器的作用,而且從《第三交響曲》開始增加樂隊的編制,管弦樂隊不同的音色和表現(xiàn)力也得到了新穎而恰當?shù)奶幚?。貝多芬作?8-19世紀之交的作曲家,代表進步的世界觀、倫理觀和新興階級的審美理想,適應當時社會與政治經(jīng)濟上的巨大變革,將人類友愛的最高憧憬以他特有的音樂語言表述出來并被大眾所接受。貝多芬的創(chuàng)作雖然保持著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主體風格、嚴謹細致的結構比例與合乎邏輯的矛盾統(tǒng)一,但,“自由和進步”是貝多芬終生追求的藝術人生目標。他的音樂象征著力量、意志和氣勢,也充滿了自由大膽和激情超越的精神,這成了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主潮的啟蒙精神?!耙魳窇斒谷祟惖木癖l(fā)出火花?!必惗喾业囊魳分两褡屓苏鸷常前l(fā)自貝多芬內(nèi)心的聲音找到了同鄉(xiāng)人類心靈的路,使后輩從中領悟到藝術與人生同樣原無定軌,而獨立前行的足跡終會累積成眾人追隨的大道。第六編浪漫主義時期各階段代表性作曲家:音樂上的浪漫主義經(jīng)歷了興起、繁榮與衰頹的過程,貝多芬作為橫跨兩個時期的人物,其創(chuàng)作已經(jīng)體現(xiàn)出向浪漫主義過度的趡向,而一般音樂歷史將浪漫主義分為早期:韋伯、舒伯特(19世紀10-20年代),盛期:柏遼茲、舒曼、門德爾松、肖邦(30-40年代),中后期:李斯特、瓦格納、勃拉姆斯(40-80年代),晚期或浪漫主義之后:布魯克納、馬勒、理夏德·斯特勞斯(19世紀90年代到20世紀初),期間還穿插了法國、意大利歌劇,以及與此相并行或獨立的歐洲民族樂派的線索。除此以外,有些作曲家所處的時期或流派歸屬還可以做其他方式的劃分。一、浪漫主義時期的有音樂特點:浪漫主義音樂的強調對主觀情感,尤其是對愛情這最強烈和個性化情感的表述中,自傳性的、偏重心理變化的抒情性特征十分明顯,同時如何獲得公眾的理解也是作曲家的追求。他們不同程度地傾心于標題音樂,其構思常常以文學、詩歌、戲劇、繪畫、特性舞蹈等其他姊妹藝術的內(nèi)容符合而突破傳統(tǒng)的模式,創(chuàng)造出許多綜合性或形式靈活的體裁,如多樂章或單樂章的標題交響曲、交響詩、序曲,但與張的敘事曲、諧謔曲、狂想曲、幻想曲,小品式的器樂或聲樂作品(即興曲、音樂瞬間、前奏曲、練習曲及多種風格的歌曲),還有以若干首小曲構成的套曲形式(聲樂套曲、器樂套曲)等。即使是傳統(tǒng)的體裁形式,如古典交響曲或奏鳴曲式也被賦予了更為浪漫的氣質和個性化的處理。在追求更加個性化、情感化表現(xiàn)技巧的過程中,諸多民族民間音樂的色彩影響到旋律特征、調式和聲與節(jié)奏節(jié)拍的獨特處理,像同主音大小調的自由轉換及三度遠關系調的并置、節(jié)奏或重音的變化及混合的不斷探索和突破,將巴羅克時期以來的功能和聲體系推進到極致。對管弦樂隊肺腑印象的開掘和發(fā)揮,是浪漫主義時期另一重要的貢獻,鋼琴由于樂器的普及和音樂音質的飛躍進步,使浪漫主義時期作曲家對鋼琴音樂的創(chuàng)作情有獨鐘。第一章一、德國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韋伯(1786——1826年)1.韋伯出生于德國奧爾登堡的厄丁。2.韋伯創(chuàng)作了歌劇、交響曲、協(xié)奏曲、鋼琴作品等,并以鋼琴家的身份到各地演出。1820年,完成了德國浪漫主義歌劇的奠基之作——《自由射手》。3.韋伯在西方音樂史上的地位,是由他的一歌劇代表作《自由射手》(劇情)確立的,這部歌劇標志著歐洲德國民族歌劇、浪漫主義歌劇的誕生。這部歌劇的最大貢獻在于反映德國的民族氣質。此外,《歐麗安特》、《奧伯龍》也是韋伯的兩部歌劇代表作4.《獵人合唱》是歌劇《自由射手》第三幕接近全劇結束的一首男聲合唱曲。5.《邀舞》又名《華麗回旋曲》,是韋伯在1819年為新婚妻子生日而寫的一首標題鋼琴曲,這部作品是在正式音樂作品中采用圓舞曲的最早的一例。二、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1797-1828年)1.舒伯特的創(chuàng)作生涯雖然很短暫,卻給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樂財富。在音樂史上被譽為“歌曲之王”。2.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頌》、《菩提樹》、《鱒魚》、《小夜曲》、《致音樂》,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3.藝術歌曲:舒伯特被后人稱為“藝術歌曲之王”,15年的時間里創(chuàng)作了600多首藝術歌曲。舒伯特的藝術歌曲形式可分為三類:①分節(jié)歌(如《野玫瑰》)、②通譜歌(如《魔王》)、③變化分節(jié)歌(如《鱒魚》)。題材廣泛,4.舒伯特將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提高到了與聲樂部分同等重要的地位。舒伯特大大的推進了“聲樂套曲”藝術形式的發(fā)展。5.舒柏特的鋼琴曲分為“小型”作品和“大型”作品兩類。小型作品包括一些以圓舞曲、連德勒舞曲和進行曲等形式為基礎創(chuàng)作的鋼琴小品。六首《音樂的瞬間》和《八首即興曲》是其中的典范之作,相當于鋼琴中的藝術歌曲。在大型鋼琴體裁方面,舒伯特寫了11首鋼琴奏鳴曲和一首《c小調幻想曲“流浪者”》。6.交響曲:舒伯特共創(chuàng)作9首交響曲。其中《b小調第八“未完成”交響曲》和《C大調第九“偉大”交響曲》,是最具個性化的作品,也是浪漫主義風格交響曲的代表作。三、德國作曲家門德爾松(1809-1847年)1.出生于德國漢堡2.門德爾松的創(chuàng)作目錄也很豐富:5部交響曲、7部管弦樂序曲、3部清唱劇及贊美詩、經(jīng)文歌等宗教作品,為鋼琴而作的《無言歌》8集,為鋼琴、小提琴而作的數(shù)篇協(xié)奏曲、以及許多奏鳴曲及室內(nèi)樂等。3.交響曲最著名的是《意大利交響曲》和《蘇格蘭交響曲》。4.標題性序曲:代表性的作品有:《仲夏夜之夢》;《赫布里群島》;《平靜的海洋和幸福的航船》;《美麗的梅露辛娜》;《路易.布拉斯》。5.《無言歌》和其它器樂作品門德爾松首創(chuàng)了小型鋼琴體裁《無言歌》,包括6卷48首小曲。器樂作品:《e小調小提琴協(xié)奏曲》。四、芭蕾的發(fā)展早期芭蕾:意大利浪漫芭蕾:法國(十九世紀初萌芽,183O到185O年代最盛)古典芭蕾:俄國(十九世紀下半葉最后二十五年最盛)現(xiàn)代芭蕾:(20世紀后)當代芭蕾:(20世紀70年代后)五、有關芭蕾發(fā)展簡史基本知識要點:1.整套芭蕾美學規(guī)范及動作術語是用法語來表達。2.芭蕾起源于意大利,興盛與法國,鼎盛于俄羅斯,從俄走向世界。3.芭蕾先后形成了意大利、法蘭西、俄羅斯、丹麥、美國、英國學派。4.芭蕾經(jīng)歷了“早期芭蕾”、“浪漫芭蕾”、“古典芭蕾”、“現(xiàn)代芭蕾”、“當代芭蕾”五大時期。5.“浪漫芭蕾”浪漫主義文藝思想發(fā)端于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的巴黎。6.西方芭蕾史學家稱法國芭蕾大師馬里于斯-彼季帕(1818-1910)為俄羅斯“古典芭蕾之父”。7.第一位在“腳尖上起舞的”芭蕾明星是瑪麗-塔里奧妮,于1832年在〈仙女〉歌劇中,首次出現(xiàn)了腳尖舞技術。8.1661年,由法王路易十四,率先創(chuàng)建了世界上第一座正規(guī)的芭蕾教育機構——皇家舞蹈學院。9.俄羅斯天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為“古典芭蕾”的輝煌成就體現(xiàn)在他作曲的“三大舞劇”〈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中。概念格里高利圣詠:羅馬教皇格利高利一世(590-604)曾致力于制定統(tǒng)一的教會禮儀,但格里高利圣詠形成于8、9世紀,它以羅馬教義為基礎,融合了高盧地區(qū)的禮儀因素,最后逐漸影響到歐洲其它地區(qū)的圣詠,成為羅馬天主教圣詠禮儀的統(tǒng)一規(guī)范和最高權威。奧爾加農(nóng)(平行進行):西方最早的復調音樂奧爾加農(nóng),還有一個平行奧爾加農(nóng)。平行奧爾加農(nóng)的兩個聲部各自可以分成八度重疊而成為四聲部,這是二聲部奧爾加農(nóng)的復合型式。第斯康特(反向進行在12或13世紀初,興起一種新的復調形式,定旋律聲部和對位聲部以反向進行為主,是一音對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