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化學反應的方向、限度與速率 測試卷-高二上學期化學魯科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1頁
第2章 化學反應的方向、限度與速率 測試卷-高二上學期化學魯科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2頁
第2章 化學反應的方向、限度與速率 測試卷-高二上學期化學魯科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3頁
第2章 化學反應的方向、限度與速率 測試卷-高二上學期化學魯科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4頁
第2章 化學反應的方向、限度與速率 測試卷-高二上學期化學魯科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11頁,共=sectionpages1212頁試卷第=page1212頁,共=sectionpages1212頁第2章《化學反應的方向、限度與速率》測試卷一、單選題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熵增的反應都是自發(fā)的,自發(fā)反應的現(xiàn)象一定非常明顯B.應該投入大量資金研究2CO(g)→2C(s)+O2(g)

ΔH>0該過程發(fā)生的條件,以解決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燒引起的環(huán)境問題C.常溫下,若反應A(s)+B(g)=C(g)+D(g)不能自發(fā)進行,則該反應的ΔH>0D.已知C(s)+CO2(g)=2CO(g)

ΔH>0,該反應吸熱,一定不能自發(fā)進行2.將固體NH4I置于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溫度下發(fā)生下列反應:①NH4I(s)?NH3(g)+HI(g);②2HI(g)?H2(g)+I2(g)。反應達到平衡時,c(H2)=2mol/L,c(HI)=4mol/L,則此溫度下反應①的平衡常數(shù)是A.36 B.32 C.16 D.243.一定條件下存在反應:CO(g)+H2O(g)CO2(g)+H2(g),其正反應放熱。現(xiàn)有三個相同的2L恒容絕熱(與外界沒有熱量交換)密閉容器Ⅰ、Ⅱ、Ⅲ,在Ⅰ中充入1molCO和1molH2O,在Ⅱ中充入1molCO2和1molH2,在Ⅲ中充入2molCO和2molH2O,700℃條件下開始反應。達到平衡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兩容器中正反應速率:I<IIB.兩容器中的平衡常數(shù):I>IIC.容器Ⅰ中CO2的物質(zhì)的量比容器Ⅱ中CO2的少D.容器Ⅰ中CO的轉(zhuǎn)化率與容器II中CO2的轉(zhuǎn)化率之和大于14.在一定溫度下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可逆反應N2+3H22NH3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是A.N2、H2、NH3在容器中共存B.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發(fā)生變化C.混合氣體的總物質(zhì)的量不再發(fā)生變化D.v正(N2)=2v逆(NH3)5.甲苯(用C7H8表示)是一種揮發(fā)性的大氣污染物。熱催化氧化消除技術是指在Mn2O3作催化劑時,用O2將甲苯氧化分解為CO2和H2O。熱催化氧化消除技術的裝置及反應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反應Ⅱ的方程式為B.反應Ⅰ中Mn元素的化合價升高C.反應Ⅱ中O-H鍵的形成會釋放能量D.Mn2O3作催化劑可降低總反應的焓變6.H2與ICl的反應分①、②兩步進行,其能量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反應①、反應②均為放熱反應B.反應①、反應②均為氧化還原反應C.H2與ICl的總反應速率快慢取決于反應②D.反應H2(g)+2ICl(g)=I2(g)+2HCl(g)的ΔH=-218kJ·mol-17.在溫度不變的4L密閉容器中充入6molA氣體和5molB氣體,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3A(g)+B(g)2C(g)+xD(g),達到平衡時,生成了2molC,經(jīng)測定,D的濃度為0.5mol·L-1,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x=1 B.達到平衡時,氣體總的物質(zhì)的量不變C.B的轉(zhuǎn)化率為80% D.平衡時A的濃度為1.50mol·L-18.在容積固定的2L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CO(g)+2H2(g)CH3OH(g)

△H=akJ·mol-1,若充入2molCO(g)和4molH2(g),在不同溫度、不同時段下H2的轉(zhuǎn)化率如下表:(已知a1≠a2)15分鐘30分鐘45分鐘1小時T145%75%85%85%T240%60%a1a2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T1℃下,45分鐘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B.根據(jù)數(shù)據(jù)判斷:T1<T2C.T2℃下,在前30分鐘內(nèi)用CO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為1.20mol/(L·h)D.該反應的△H>09.目前認為酸催化乙烯水合制乙醇的反應機理及能量與反應進程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第②、③步反應均釋放能量B.該反應進程中有二個過渡態(tài)C.酸催化劑能同時降低正、逆反應的活化能D.總反應速率由第①步反應決定10.已知反應2NO2(g)?N2O4(g)△H<0,N2O4的體積百分數(shù)隨溫度的變化平衡曲線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描述正確的是A.a(chǎn)點的化學反應速率比d點的大B.平衡常數(shù)值:Kb>KcC.d點:V正<V逆D.從b點變?yōu)閏點,只要增加NO2的物質(zhì)的量11.在體積為的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圖1表示時容器中、、物質(zhì)的量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圖2表示不同溫度下平衡時的體積分數(shù)隨起始的變化關系。則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A.200℃時,反應從開始到平衡的平均速率B.由圖2可知反應,正反應吸熱且C.若在圖1所示的平衡狀態(tài)下再向體系中充入和,此時D.時,向空容器中充入和,達到平衡時的體積分數(shù)小于0.512.反應Ⅰ:H2(g)+I2(g)2HI(g)的平衡常數(shù)為K1;反應Ⅱ:HI(g)H2(g)+I2(g)的平衡常數(shù)為K2,則K1、K2的關系為(平衡常數(shù)為同溫度下的測定值A.K1=K2 B.K1=K2 C.K1=2K2 D.K1=13.乙烯氣相直接水合反應制備乙醇:。乙烯的平衡轉(zhuǎn)化率隨溫度、壓強的變化關系如圖【起始時,,容器體積為2L】。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乙烯氣相直接水合反應的B.圖中壓強的大小關系為C.圖中a點對應的平衡常數(shù)D.達到平衡狀態(tài)a、b所需要的時間:14.某溫度下,在體積為2L的剛性容器中加入1mol環(huán)戊烯()和2molI2發(fā)生可逆反應(g)+I2(g)(g)+2HI(g)

△H>0,實驗測定容器內(nèi)壓強隨時間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0~2min內(nèi),環(huán)戊烯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15mol·L-1·min-1B.環(huán)戊烯的平衡轉(zhuǎn)化率為75%C.有利于提高環(huán)戊烯平衡轉(zhuǎn)化率的條件是高溫低壓D.該反應平衡常數(shù)為5.4mol·L-115.以丙烯(C3H6)、NH3、O2為原料,在催化劑存在下生成丙烯腈(C3H3N)和副產(chǎn)物丙烯醛(C3H4O)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反應Ⅰ

2C3H6(g)+2NH3(g)+3O2(g)?2C3H3N(g)+6H2O(g)反應Ⅱ

C3H6(g)+O2(g)?C3H4O(g)+H2O(g)反應時間相同、反應物起始投料相同時,丙烯腈產(chǎn)率與反應溫度的關系如圖所示(圖中虛線表示相同條件下丙烯腈平衡產(chǎn)率隨溫度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其他條件不變,增大壓強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產(chǎn)率B.圖中X點所示條件下,延長反應時間或使用更高效催化劑均能提高丙烯腈產(chǎn)率C.圖中Y點丙烯腈產(chǎn)率高于X點的原因是溫度升高導致反應I建立的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D.圖中X點丙烯腈產(chǎn)率與Z點相等(T1<T2),則一定有Z點的正反應速率大于X點的正反應速率二、填空題16.一定溫度下,在容積為1L的密閉容器內(nèi)放入2molN2O4和8molNO2,發(fā)生如下反應:2NO2(紅棕色)N2O4(無色)(ΔH<0),反應中NO2、N2O4的物質(zhì)的量隨反應時間變化的曲線如下圖,按下列要求作答:(1)若t1=10s,t2=20s,計算從t1至t2時以N2O4表示的反應速率:___________mol·L-1·s-1(2)圖中t1、t2、t3哪一個時刻表示反應已經(jīng)達到平衡?答:___________(3)t1時,正反應速率___________(填“>”、“<”或“=”)逆反應速率(4)維持容器的溫度不變,若縮小容器的體積,則平衡向___________移動(填“正反應方向”、“逆反應方向”或“不移動”)(5)維持容器的體積不變,升高溫度,達到新平衡時體系的顏色___________(填“變深”、“變淺”或“不變”)17.(1)向盛有溶液的試管中加入溶液,溶液呈紅色。在這個反應體系中存在下述平衡:①向上述平衡體系中加入5滴濃的溶液,溶液顏色______(填“變深”“變淺”或“不變”)。②向上述平衡體系中加入少量固體,溶液顏色______(填“變深”“變淺”或“不變”)。(2)氨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合成氨的反應:,反應過程如圖所示:①______(用含、的式子表示)。②加催化劑的曲線______(填“Ⅰ”或“Ⅱ”)。③在一定條件下,能說明反應一定達到平衡的是______(填字母代號)。A.B.單位時間內(nèi)消耗的同時消耗C.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D.混合氣體中保持不變18.容積均為1L的甲、乙兩個容器,其中甲為絕熱容器,乙為恒溫容器。相同溫度下,分別充入0.2,發(fā)生反應:,甲中的相關量隨時間變化如下圖所示?;卮鹣铝袉栴}:(1)0~3s內(nèi),甲容器中的反應速率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2)甲容器中反應達平衡時,溫度若為T℃,此溫度下的平衡常數(shù)___________。(3)平衡時,平衡常數(shù)K(甲)___________(填“>”“<”或“=”,下同)K(乙),壓強p(甲)___________p(乙)。三、計算題19.(1)已知2N2O5(g)=2N2O4(g)+O2(g),起始時N2O5(g)為35.8kPa,分解的反應速率v=2×10-3×(kPa·min-1)。t=62min時,測得體系中=2.9kPa,則此時的=___________kPa,v=___________kPa·min-1。(2)一定條件下測得反應2HCl(g)+O2(g)Cl2(g)+H2O(g)的反應過程中n(Cl2)的數(shù)據(jù)如下:t/min02.04.06.08.0n(Cl2)/10-3mol01.83.75.47.2計算2.0~6.0min內(nèi)以HCl的物質(zhì)的量變化表示的反應速率(以mol·min-1為單位,寫出計算過程)。_______(3)Bodensteins研究了下列反應:2HI(g)H2(g)+I2(g),在716K時,氣體混合物中碘化氫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x(HI)與反應時間t的關系如表:t/min020406080120x(HI)10.910.850.8150.7950.784x(HI)00.600.730.7730.7800.784上述反應中,正反應速率為v正=k正x2(HI),逆反應速率為v逆=k逆x(H2)x(I2),其中k正、k逆為速率常數(shù),則k逆為___________(以K和k正表示)。若k正=0.0027min-1,在t=40min時,v正=___________min-1。20.在2L密閉容器內(nèi),t℃時發(fā)生反應:N2(g)+3H2(g)?2NH3(g),在體系中,n(N2)隨時間的變化如下表:時間(min)012345N2的物質(zhì)的量(mol)0.200.100.080.060.060.06(1)上述反應在第5min時,N2的轉(zhuǎn)化率為___________;(2)用H2表示從0~2min內(nèi)該反應的平均速率v(H2)=___________;(3)t℃時,在4個均為2L密閉容器中不同投料下進行合成氨反應。根據(jù)在相同時間內(nèi)測定的結(jié)果,判斷該反應進行快慢的順序為___________。(用字母填空,下同);a.v(NH3)=0.05mol·L-1·min-1b.v(H2)=0.03mol·L-1·min-1c.v(N2)=0.02mol·L-1·min-1d.v(H2)=0.00lmol·L-1·s-121.恒溫恒容下,將2molA氣體和2molB氣體通入體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2A(g)+B(g)xC(g)+2D(s),2min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此時剩余1.2molB,并測得C的濃度為1.2mol·L-1。(1)從開始反應至達到平衡狀態(tài),生成C的平均反應速率為___。(2)x=__。(3)下列各項可作為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的是__。A.壓強不再變化B.氣體密度不再變化C.A的消耗速率與B的消耗速率之比為2∶1D.A的百分含量保持不變四、實驗題22.某含硫酸的酸性工業(yè)廢水中含有K2Cr2O7,光照下,草酸(H2C2O4)能將其中的Cr2O轉(zhuǎn)化為Cr3+。某課題組研究發(fā)現(xiàn),少量鐵明礬[Al2Fe(SO4)4·24H2O]即可對該反應起催化作用。為進一步研究有關因素對該反應速率的影響,探究如下:在25℃下,控制光照強度、廢水樣品、初始濃度和催化劑用量相同,調(diào)節(jié)不同的初始pH和一定濃度草酸溶液用量,作對比實驗,完成了以下實驗設計表。實驗編號初始pH廢水樣品體積/mL草酸溶液體積/mL蒸餾水體積/mL①4601030②560V130③5V220V3測得實驗①和②溶液中的Cr2O濃度隨時間變化關系如圖所示。(1)V1=_______,V2=_______,V3=_______;(2)實驗①和②的結(jié)果表明_______;實驗①中O~t1時段反應速率v(Cr3+)=_______mol·L-1·min-1(用代數(shù)式表示)。(3)該課題組對鐵明礬[Al2Fe(SO4)4·24H2O]中起催化作用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設。請你完成假設二和假設三:假設一:Fe2+起催化作用;假設二:_______;假設三:_______;(4)請你設計實驗驗證上述假設一,完成下表中內(nèi)容。(除了上述實驗提供的試劑外,可供選擇的試劑有K2SO4、FeSO4、K2SO4·Al2(SO4)3·24H2O、Al2(SO4)3等。溶液中的Cr2O濃度可用儀器測定)實驗方案(不要求寫具體操作過程)預期實驗結(jié)果和結(jié)論_______反應進行相同時間后,若溶液中c(Cr2O)_______實驗①中的c(Cr2O),則假設一成立;若兩溶液中的c(Cr2O)_______,則假設一不成立。23.某小組同學對FeCl3與KI的反應進行探究。【初步探究】室溫下進行下表所列實驗。序號操作現(xiàn)象實驗Ⅰ取5mL0.1mol·L-1KI溶液,滴加0.1mol·L-1FeCl3溶液5~6滴(混合溶液pH=5)溶液變?yōu)樽攸S色實驗Ⅱ_______溶液變紅(1)證明實驗Ⅰ中有I2生成,加入的試劑為_______。(2)實驗Ⅱ可以證明Fe3+與I-發(fā)生可逆反應,其操作為_______。(3)寫出實驗Ⅰ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4)實驗Ⅰ中溶液的顏色不變后再進行后續(xù)實驗,其目的是_______。【深入探究】20min后繼續(xù)觀察實驗現(xiàn)象:實驗Ⅰ溶液棕黃色變深;實驗Ⅱ溶液紅色變淺。(5)已知在酸性較強的條件下,I-可被空氣氧化為I2,故甲同學提出假設:該反應條件下空氣將I-氧化為I2,使實驗Ⅰ中溶液棕黃色變深。甲同學設計實驗:_______,20min內(nèi)溶液不變藍,證明該假設不成立,導致溶液不變藍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寫出1條即可)。(6)乙同學查閱資料可知:FeCl3與KI的反應體系中還存在I-+I2I,I呈棕褐色。依據(jù)資料從平衡移動原理解釋實驗Ⅱ中20min后溶液紅色變淺的原因:_______。24.已知KMnO4和H2C2O4(草酸)在酸性溶液中會發(fā)生如下反應: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甲、乙兩個實驗小組欲探究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設計實驗方案如下(實驗中所用KMnO4溶液均已酸化):(1)甲組:通過測定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CO2氣體體積的量來比較化學反應速率,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實驗時分液漏斗中A溶液一次性加入,A、B的成分見下表:序號A溶液B溶液①2mL0.1mol·L-1H2C2O4溶液4mL0.01mol·L-1KMnO4溶液②2mL0.2mol·L-1H2C2O4溶液4mL0.01mol·L-1KMnO4溶液③2mL0.2mol·L-1H2C2O4溶液4mL0.01mol·L-1KMnO4溶液,少量MnSO4(催化劑)該實驗探究的是_______因素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在反應停止之前,相同時間內(nèi)針筒中所得CO2的體積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_(填實驗序號)。(2)乙組:通過測定KMnO4溶液褪色所需時間的長短來比較化學反應速率。取兩支試管各加入2mL0.1mol·L-1H2C2O4溶液,另取兩支試管各加入4mL0.1mol·L-1KMnO4溶液,將四支試管分成兩組(每組各有一支試管盛有H2C2O4溶液和KMnO4溶液),一組放入冷水中,另一組放入熱水中,一段時間后,分別混合并振蕩,記錄溶液褪色所需時間。該實驗試圖探究_______因素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但該組同學始終沒有看到溶液完全褪色,其原因是_______。答案第=page2323頁,共=sectionpages1111頁答案第=page2222頁,共=sectionpages1111頁參考答案:1.C【詳解】A.反應進行的方向與反應現(xiàn)象無關,且熵增的反應不一定自發(fā)進行,自發(fā)反應的現(xiàn)象不一定明顯,故A錯誤;B.為吸熱反應,需提供能量,不能利用該吸熱反應解決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燒引起的環(huán)境問題,經(jīng)濟上不劃算,故B錯誤;C.ΔH-TΔS<0的反應可自發(fā)進行,ΔS>0,常溫下不能自發(fā)進行,可知該反應的ΔH>0,故C正確;D.由化學計量數(shù)可知ΔS>0,且ΔH>0,則高溫下可自發(fā)進行,故D錯誤;故選:C。2.B【詳解】反應達到平衡時,c(H2)=2mol·L-1,說明消耗HI濃度為4mol·L-1,則生成HI總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4+4)mol·L-1=8mol·L-1,即c(NH3)=8mol/l,根據(jù)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定義,①的反應平衡常數(shù)K=c(NH3)×c(HI)=8×4=32,故選項B正確。3.C【詳解】A.若兩容器保持恒溫,則為等效平衡,正反應速率相等,現(xiàn)為恒容絕熱容器,I中溫度升高,II中溫度降低,所以達平衡時,混合氣體的溫度I比II高,正反應速率:I>II,A不正確;B.由A中分析可知,達平衡時容器I的溫度比II高,由于正反應為放熱反應,溫度越高平衡常數(shù)越小,所以兩容器中的平衡常數(shù):I<II,B不正確;C.若溫度不變,容器I和容器II中CO2的物質(zhì)的量相等,現(xiàn)達平衡時,容器I的溫度比II高,升溫時平衡逆向移動,所以容器Ⅰ中CO2的物質(zhì)的量比容器Ⅱ中CO2的少,C正確;D.若溫度不變,容器I和容器II為等效平衡,則此時容器Ⅰ中CO的轉(zhuǎn)化率與容器II中CO2的轉(zhuǎn)化率之和等于1,現(xiàn)容器II的溫度比容器I低,相當于容器I降溫,平衡正向移動,容器II中CO2的轉(zhuǎn)化率減小,所以容器Ⅰ中CO的轉(zhuǎn)化率與容器II中CO2的轉(zhuǎn)化率之和小于1,D不正確;故選C。4.C【分析】N2+3H22NH3為氣體體積縮小的可逆反應,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各組分的濃度、百分含量等變量不再變化,據(jù)此判斷?!驹斀狻緼.該反應為可逆反應,所以N2、H2、NH3在容器中共存,無法判斷是否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A錯誤;B.反應前后混合氣體的質(zhì)量和容器容積均不變,因此密度始終不變,不能據(jù)此判斷是否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B錯誤;C.該反應為氣體體積縮小的反應,平衡前氣體的總物質(zhì)的量為變量,當混合氣體的總物質(zhì)的量不再發(fā)生變化時,說明正逆反應速率相等,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C正確;D.v正(N2)=2v逆(NH3),速率之比不等于系數(shù)之比,說明正逆反應速率不相等,沒有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D錯誤;故選C。5.D【分析】從圖中可以看出,反應Ⅰ中,Mn2O3與O2反應轉(zhuǎn)化為MnO2,反應Ⅱ中,MnO2將C7H8氧化,重新生成Mn2O3?!驹斀狻緼.由圖中可以看出,反應Ⅱ中,MnO2轉(zhuǎn)化為Mn2O3,C7H8生成CO2和H2O,方程式為,A正確;B.反應Ⅰ中,Mn2O3與O2反應轉(zhuǎn)化為MnO2,Mn元素的化合價升高,B正確;C.反應Ⅱ中,C7H8與MnO2反應生成H2O等,形成O-H鍵,從而釋放能量,C正確;D.Mn2O3作催化劑,可降低總反應的活化能,但不能改變反應的焓變,D錯誤;故選D。6.C【解析】根據(jù)圖象,反應①:H2(g)+2ICl(g)=HCl(g)+HI(g)+ICl(g),H元素的化合價升高,部分I的化合價的降低,該反應為氧化還原反應,反應物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推出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反應②:HCl(g)+HI(g)+ICl(g)=I2(g)+2HCl(g),HI中-1價I與ICl中+1價I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反應物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推出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據(jù)此分析;【詳解】A.根據(jù)圖象,反應①和②都是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反應①②均為放熱反應,故A說法正確;B.反應①中H2中H的化合價升高,ICl中部分I的化合價由+1價→-1價,反應①為氧化還原反應,反應②HI中-1價I與ICl中+1價I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I2,存在化合價的變化,屬于氧化還原反應,故B說法正確;C.活化能越大,反應速率越慢,總反應速率的快慢取決于活化能大的,根據(jù)圖象,反應①的活化能大于反應②,因此H2與ICl的總反應速率快慢取決于反應①,故C說法錯誤;D.ΔH只與體系中的始態(tài)和終態(tài)有關,與反應途徑無關,根據(jù)圖象,總反應為放熱反應,熱反應方程式為H2(g)+2ICl(g)=I2(g)+2HCl(g)

ΔH=-218kJ·mol-1,故D說法正確;答案為C。7.B【分析】達到平衡時,生成了2molC,經(jīng)測定,D的濃度為0.5mol?L-1,生成D為0.5mol/L×4L=2mol,生成C、D的物質(zhì)的量相同,化學方程式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等于參與反應的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則x=2,A減少了3mol,平衡時A的物質(zhì)的量為6mol-3mol=3mol,B減少了1mol,平衡時B的物質(zhì)的量為5mol-1mol=4mol?!驹斀狻緼.由分析可知,x=2,A錯誤;B.反應前氣體的總物質(zhì)的量為6mol+5mol=11mol,達平衡時,氣體的總物質(zhì)的量為3mol+4mol+2mol+2mol=11mol,氣體的總物質(zhì)的量不變,B正確;C.B的轉(zhuǎn)化率為100%=20%,C錯誤;D.平衡時A的物質(zhì)的量為6mol-3mol=3mol,濃度為=0.75mol/L,D錯誤;答案選B。8.B【分析】根據(jù)平衡的定義,當物質(zhì)的濃度保持不變時達到的狀態(tài)即為平衡狀態(tài)進行判斷平衡點,根據(jù)轉(zhuǎn)換率可表示單位時間內(nèi)轉(zhuǎn)換的快慢可以判斷反應速率。根據(jù)速率公式進行計算速率。【詳解】A.T1℃下,45分鐘到1小時氫氣的轉(zhuǎn)化率不變,故可判斷達到平衡,故A正確;B.根據(jù)a1≠a2判斷T2時達到平衡的時間在45分鐘后,T2比T1的反應慢,故溫度低,B不正確;C.T2℃下,在前30分鐘內(nèi)氫氣的轉(zhuǎn)化率為60%,則轉(zhuǎn)換了的氫氣的物質(zhì)的量為:4mol×60%=2.4mol,則轉(zhuǎn)換的一氧化碳根據(jù)方程式計算得:1.2mol,根據(jù)速率公式得:,故C正確;D.根據(jù)溫度T2到T1的轉(zhuǎn)化率降低,說明平衡相對向逆移,而溫度降低,故逆反應為放熱,正反應時吸熱反應,故D正確;故選答案B。【點睛】注意反應是吸熱還是放熱,根據(jù)溫度對平衡的影響進行判斷,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方向移動。9.B【詳解】A.根據(jù)反應歷程,結(jié)合圖可知,第②③步均為反應物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為放熱反應,選項A正確;B.根據(jù)過渡態(tài)理論,反應物轉(zhuǎn)化為生成物的過程中要經(jīng)過能量較高的過渡態(tài),由圖可知,該反應進程中有三個過渡態(tài),選項B錯誤;C.酸催化劑能同時降低正、逆反應的活化能,選項C正確;D.活化能越大,反應速率越慢,決定這總反應的反應速率,由圖可知,第①步反應的活化能最大,總反應速率由第①步反應決定,選項D正確;答案選B。10.B【詳解】A.溫度越高化學反應速率越快,溫度:

a<d,則化學反應速率:a<d,A項錯誤;B.該反應的正反應是放熱反應,溫度越高平衡常數(shù)越小,溫度:b<c,則平衡常數(shù):

Kb>Kc,B項正確;C.d點N2O4的體積百分數(shù)小于平衡狀態(tài),要達到平衡狀態(tài)需要反應正向移動,則v正>v逆,C項錯誤;D.b、c點溫度不同,從b點變?yōu)閏點,應該改變溫度實現(xiàn),D項錯誤;答案選B。11.D【分析】圖甲可知,時平衡時,A的物質(zhì)的量變化量為,B的物質(zhì)的量變化量為0.4mol-0.2mol=,C的物質(zhì)的量變化量為0.2mol,各物質(zhì)變化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所以反應方程式為:2A(g)+B(g)C(g)??捎嬎闫胶獬?shù)K==25?!驹斀狻緼.由圖甲可知,時5min達到平衡,平衡時B的物質(zhì)的量變化量為,故,選項A錯誤;B.在一定的溫度下只要A、B起始物質(zhì)的量之比剛好等于平衡化學方程式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平衡時生成物C的體積分數(shù)就最大,A、B的起始物質(zhì)的量之比:,即a=2。由圖乙可知,:一定時,溫度越高平衡時C的體積分數(shù)越大,說明升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移動,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故正反應為吸熱反應,即,選項B錯誤;C.恒溫恒容條件下,再向體系中充入0.2molB和0.2molC,由于B和C的化學計量數(shù)相等,所以Qc=K,平衡不移動,故,選項C錯誤;D.由圖Ⅰ可知,時平衡時,A、B、C的物質(zhì)的量變化量分別為、、,物質(zhì)的量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故x:y::::1:1,平衡時A的體積分數(shù)為,時,向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達到平衡等效為原平衡增大壓強,平衡向正反應移動,故達到平衡時,A的體積分數(shù)小于,選項D正確。答案選D。12.D【詳解】反應Ⅰ:H2(g)+I2(g)2HI(g)的平衡常數(shù),反應Ⅱ:HI(g)H2(g)+I2(g)的平衡常數(shù),對比兩者表達式可得出,即K1=,故選D。13.C【詳解】A.壓強不變時,升高溫度乙烯轉(zhuǎn)化率降低,平衡逆向移動,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則△H<0,A錯誤;B.溫度相同時,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乙烯轉(zhuǎn)化率增大,根據(jù)圖知壓強p1<p2<p3,B錯誤;C.a(chǎn)點乙烯轉(zhuǎn)化率為20%,則消耗的n(C2H4)=1mol×20%=0.2mol,對于可逆反應可列三段式:,有化學平衡常數(shù),C正確;D.溫度越高、壓強越大反應速率越快,反應達到平衡時間越短,壓強:p2<p3,溫度:a點<b點,則達到平衡時間:a>b,D錯誤;故答案選C。14.D【詳解】A.根據(jù)圖中信息可知,容器內(nèi)起始總壓為,2min時總壓為,平衡時總壓為,恒溫恒容,壓強之比等于物質(zhì)的量之比(),即,,列“三段式”如下:列方程:,則,,A項正確;B.平衡時,,,列“三段式”如下:,則,環(huán)戊烯的平衡轉(zhuǎn)化率為,B項正確;C.該反應為吸熱反應,且生成物中氣體的系數(shù)之和大于反應物中氣體系數(shù)之和,升高溫度,減小壓強有利于提高環(huán)戊烯平衡轉(zhuǎn)化率,C項正確;D.該反應平衡常數(shù),D項錯誤;故選D。15.B【詳解】A.反應Ⅰ中正反應體積增大,反應Ⅱ中反應前后體積不變,因此其他條件不變,增大壓強不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產(chǎn)率,A錯誤;B.根據(jù)圖象可知圖中X點所示條件下反應沒有達到平衡狀態(tài),又因為存在副反應,因此延長反應時間或使用更高效催化劑均能提高丙烯腈產(chǎn)率,B正確;C.根據(jù)圖象可知圖中X點、Y點所示條件下反應均沒有達到平衡狀態(tài),Z點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升高溫度平衡逆向進行,因此圖中Y點丙烯腈產(chǎn)率高于X點的原因不是因為溫度升高導致反應I建立的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C錯誤;D.由于溫度會影響催化劑的活性,因此Z點的正反應速率不一定大于X點的正反應速率,D錯誤;答案選B。16.(1)0.1(2)t3(3)>(4)正反應方向(5)變深【詳解】(1)從t1至t2時N2O4的物質(zhì)的量增加了4mol-3mol=1mol,所以反應速率是=0.1mol/(L·s);(2)根據(jù)圖象可知,t3時刻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不再發(fā)生變化,所以此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3)t1時NO2的物質(zhì)的量逐漸減小,說明反應是向正反應方向進行的,即正反應速率大于逆反應速率;(4)反應前后是體積減小的,所以縮小容積,壓強增大,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5)正反應是放熱反應,所以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NO2的濃度增大,顏色變深。17.

變深

不變

(E1-E2)kJ/mol

BD【詳解】(1)①在這個反應體系中存在下述平衡:,其離子方程式為:,向上述平衡體系中加入5滴濃的溶液,SCN?濃度增大,平衡右移,則溶液顏色變深。②向上述平衡體系中加入少量固體,反應相關的粒子濃度均未改變,故平衡不移動,溶液顏色不變。(2)①焓變=生成物總能量-反應物總能量=反應物總鍵能-生成物總鍵能=正反應活化能—逆反應活化能,則(E1-E2)kJ/mol;。②催化劑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故加催化劑的曲線Ⅱ。③A.若,則說明未平衡,A不選;B.單位時間內(nèi)消耗的必定生成、同時消耗,則,故已平衡,B選;C.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取決于起始物質(zhì)的量,時難以說明各成分的量是否不再改變,不一定平衡,C不選;D.混合氣體中保持不變,說明已經(jīng)平衡,D選;則答案為BD。18.(1)0~3s內(nèi)溫度升高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大于濃度降低對反應速率的影響(2)225(3)

<

>【解析】(1)該反應的正反應為放熱反應,故0~3s內(nèi)甲容器中溫度升高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大于濃度降低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導致的反應速率增大,故答案為:0~3s內(nèi)溫度升高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大于濃度降低對反應速率的影響;(2)甲容器中反應到達平衡時,,由氮原子守恒可知,,,故答案為:225;(3)甲為絕熱容器,乙為恒溫容器,該反應的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則到達平衡時甲的溫度高于乙,故K(甲)(乙);甲中反應正向進行的程度小于乙,氣體分子數(shù)大于乙,故p(甲)(乙),故答案為:<;>。19.

30.0

6.0×10-2

1.8×10-3mol·min-1

1.95×10-3【詳解】(1)所以=30.0kPa;v=2×10-3×30.0kPa·min-1=6.0×10-2kPa·min-1;(2)v(HCl)=2v(Cl2)==1.8×10-3mol·min-1;(3)平衡時,v正=v逆,即k正x2(HI)=k逆x(H2)·x(I2),則。v正=k正x2(HI)=0.0027min-1×0.852≈1.95×10-3min-1。20.(1)70%(2)0.09mol/(L·min)(3)a>c=d>b【解析】(1)上述反應在第5min時,消耗氮氣的物質(zhì)的量是0.20mol-0.06mol=0.14mol,則N2的轉(zhuǎn)化率為×100%=70%;(2)0~2min內(nèi)消耗氮氣的物質(zhì)的量是0.20mol-0.08mol=0.12mol,根據(jù)方程式可知消耗氫氣是0.36mol,濃度是0.18mol/L,則用H2表示從0~2min內(nèi)該反應的平均速率v(H2)=0.18mol/L÷2min=0.09mol/(L·min);(3)如果都用氫氣表示其反應速率,則根據(jù)反應速率之比是相應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可知a~d分別是(mol·L-1·min-1)0.075、0.03、0.06、0.06,所以該反應進行快慢的順序為a>c=d>b。21.

0.6mol·L-1·min-1

3

BD【分析】由題意可建立如下三段式:【詳解】(1)從開始反應至達到平衡狀態(tài),由三段式數(shù)據(jù)可知生成C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6mol·L-1·min-1,故答案為:0.6mol·L-1·min-1;(2)由變化量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可得:1:x=0.4mol/L:1.2mol/L,解得x=3,故答案為:3;(3)A.由方程式可知,該反應為氣體體積不變的反應,無論是否達到平衡,氣體壓強均不會變化,則壓強不再變化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錯誤;B.該反應是氣體質(zhì)量減小的、氣體體積不變的反應,反應中氣體密度減小,則氣體密度不再變化說明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達到平衡,故正確;C.A的消耗速率與B的消耗速率之比為2∶1不能表示正逆反應速率相等,不能判斷反應是否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錯誤;D.A的百分含量保持不變說明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達到平衡,故正確;BD正確,故答案為:BD。22.(1)

10

60

20(2)

其他條件相同時,溶液的初始pH值越小,反應速率越快(或溶液的pH對反應速率有影響)

(3)

Al3+起催化作用

SO起催化作用(4)

控制其他條件與反應①相同,用等物質(zhì)的量的K2SO4·Al2(SO4)3·24H2O代替實驗①中的鐵明礬

大于

相等【分析】(1)為了控制單一變量,根據(jù)①②中pH不同是探究pH對速率的影響,故V1為10mL;②③中pH相同,則是探究濃度對速率的影響,故V2=60mL,V3=20mL。(2)實驗①曲線斜率較大,反應速率快,實驗表明其他條件相同時溶液的初始pH值越小,反應的速率越快;化學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v(Cr3+)=2v(Cr2O)=。(3)根據(jù)鐵明礬[Al2Fe(SO4)4·24H2O]組成分析,作出假設二:Al3+起催化作用;假設三:SO起催化作用。(4)要證明Fe2+起催化作用,需做對比實驗,即沒有Fe2+存在時的實驗,由于需要控制Al3+和SO濃度比,所以要選K2SO4·Al2(SO4)3·24H2O,不要選K2SO4和Al2(SO4)3;用等物質(zhì)的量K2SO4·Al2(SO4)3·24H2O代替實驗①中的鐵明礬,控制其他反應條件與實驗①相同,進行對比實驗,反應進行相同時間后,若溶液中c(Cr2O)大于實驗①中c(Cr2O),則假設一成立;若兩溶液中的c(Cr2O)相同,則假設一不成立。故答案為:控制其他條件與反應①相同,用等物質(zhì)的量的K2SO4·Al2(SO4)3·24H2O代替實驗①中的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