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境遇下中美青少年德育比較研究_第1頁
網絡境遇下中美青少年德育比較研究_第2頁
網絡境遇下中美青少年德育比較研究_第3頁
網絡境遇下中美青少年德育比較研究_第4頁
網絡境遇下中美青少年德育比較研究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在方便了我們生活的同時,其“雙刃劍”效應也不斷顯現(xiàn),尤其是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加嚴峻的考驗。美國作為互聯(lián)網的誕生地,其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體系已趨于完善,值得我們借鑒學習。我們應從強化學校教育,加強家庭教育,完善法制教育等方面著手,不斷發(fā)展我國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模式,以適應網絡技術發(fā)展的需求。

關鍵詞:網絡,中美德育,比較

“雙刃劍”作用在青少年學生身上也不斷顯現(xiàn),在活躍青少年課余生活、為青少年帶來更多信息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不良信息,給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危害。這給我們在網絡時代進行青少年道德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

“虛擬對話”,具有強烈的主體意識。

——虛擬社會,在這個虛擬的環(huán)境和仿真的世界中,時空重新得到統(tǒng)一,對于在其中進行交流、聯(lián)系的主體的人們而言,其性別、年齡等等信息都可以被隱匿或者進行虛構,人與人之間不必像傳統(tǒng)的那樣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與溝通,而是跨越地域和時間限制,通過角色扮演建構了具有某種共同價值取向和情感歸屬的團體。在這個虛擬的網絡環(huán)境中,匿名使得網絡參與者擺脫了現(xiàn)實世界中的道德監(jiān)督和約束,助長了他們的“精神麻木癥”——忘掉自己的社會角色、地位和社會后果,逐漸令人失去道德感和責任意識。對于青少年來說,受到不斷增強的社會壓力、學校壓力和家庭壓力的時候,他們會本能地選擇“蝸居”在網絡世界中“隨心所欲”地享受著“自由”的快感,而這種用幻想代替現(xiàn)實的虛擬空間,會使青少年長期沉溺于網絡不能自拔,甚至厭惡現(xiàn)實生活,而真實的人際交往則大大減少,無法面對現(xiàn)實社會。

個人生活和政治,不能很好地利用閑暇時間。面對互聯(lián)網技術對青少年傳統(tǒng)道德的沖擊和瓦解,美國社會也不斷重視和強化了青少年德育工作,但與中國青少年德育工作相比,美國青少年德育工作在目標上和方式途徑上又不盡相同。

LiteracyCompetencyStandardsforHigherEducation)》。它包括五大標準、22項執(zhí)行標準和若干個子項。其中標準五是:具有信息素養(yǎng)的學生能懂得有關信息技術的使用所產生的經濟、法律和社會問題,并能在獲取和使用信息中遵守公德和法律[3]。

首先是對青少年開展網絡道德教育課程,使青少年認識網絡倫理道德重要意義。在網絡時代背景下美國特拉華州立大學,制定了一個重要原則:所有新生進入大學后首先要學習計算機網絡方面的倫理道德教育。為此精心制定了學生上網公約,明確了攻擊計算機網絡和惡意發(fā)送不良信息是不道德的。進校培訓結束之后,學校組織一次網上考試,成績到達要求者才能使用校園網。其次是以網站的形式進行網絡安全和網絡法規(guī)教育。網絡倫理的網上教育課程,現(xiàn)在已經遍及大學和社區(qū)學院了,大多數(shù)學校都制定了相應的網絡規(guī)范,和專業(yè)開放式的討論區(qū),并有專業(yè)專家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如何應對互聯(lián)網對傳統(tǒng)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的挑戰(zhàn),近年來在我國已經受到重視,針對網絡時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工作也不斷開展,主要是在校園中開展網絡倫理主題教育活動。2001年11月17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四所著名高校的學生會向全國大學生發(fā)出了“大學生做文明網民”的倡議。與此同時,全國1000所高校發(fā)放和張?zhí)?000套網絡文明工程宣傳海報,號召大學生文明上網。其次是制定相應的網絡倫理課程,編制網絡倫理教材使網絡道德教育走向正規(guī)。清華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都在計算機基礎課中講授信息倫理及相關的信息規(guī)章制度的專題,以此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信息技術的同時,增強信息法律和道德觀念,提高信息倫理自律的意識[5]。華中科技大學責編了《計算機倫理與法律》一書,作為該校本科生網絡倫理課程的教材。

“目標”與“途徑”兩個維度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出,中美兩國面對信息化過程中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所面臨的新問題都高度重視,都力圖找到學校傳統(tǒng)教育之外的辦法,探索道德倫理教育的功效,從而達到人與社會的和諧統(tǒng)一。從中美兩國針對青少年網絡德育的目標來看,都要求青少年樹立網絡道德意識,要做文明網民;從途徑來看兩國都把網絡道德倫理作為青少年課程中加以重視。但美國網絡倫理教育的目標是站在個體自由的原則和立場上,以激勵、鼓勵、規(guī)則、忠告、體驗等具有人性化的網絡道德準則教育青少年學生,而我國網絡倫理教育的目標要求網民始終要把國家和公眾利益放在首位;美國的網絡道德教育貫穿使用滲透式德育模式,德育工作者把網絡德育積極地滲透到各科教學環(huán)境中,德育方式方法豐富多樣,而在我國,一般情況下于采用傳統(tǒng)的宣傳教育活動模式進行網絡德育的灌輸[6]。經過比較分析,面對網絡技術對青少年德育提出的挑戰(zhàn),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進行努力: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lián)網信息中心(CNNIC):第26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

[2]王旭卿.美國的信息素質教育[J].中國電化教育.2000(3)

[3]何高大.美國高等教育信息素養(yǎng)能力標準[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02(3)

[4]/20020327/3023657.shtml

[5]史俊梅.論美國高校計算機倫理規(guī)范及對中國高校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