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版2023-2024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測評課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冊_第1頁
江蘇專版2023-2024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測評課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冊_第2頁
江蘇專版2023-2024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測評課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冊_第3頁
江蘇專版2023-2024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測評課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冊_第4頁
江蘇專版2023-2024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測評課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四章

地貌第四章測評(時間:75分鐘

滿分:100分)一、單項選擇題:共23題,每題2分,共46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

喀斯特地貌是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化學溶蝕作用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tài)的總稱。下圖為喀斯特地貌景觀圖。據(jù)此回答1~3題。1.

圖示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點是(

)

AA.奇峰林立,地下溶洞發(fā)育

B.冰川廣布,河流眾多C.頂平坡陡,地表支離破碎

D.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解析]

由圖可知,喀斯特地貌奇峰林立,地下溶洞發(fā)育;冰川廣布,河流眾多是高山地區(qū)冰川發(fā)源地的地貌特點;頂平坡陡,地表支離破碎,是黃土高原的地貌特點;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是大河沖積平原的地貌特點。2.

與喀斯特地貌形成密切相關(guān)的自然因素是(

)

DA.巖石、光照

B.氣候、土壤

C.土壤、地形

D.巖石、水文[解析]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條件主要是可溶性巖石(以石灰?guī)r為代表)和具有溶蝕力的地表水;光照與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無關(guān);喀斯特地貌是流水對巖石的溶蝕作用,不是土壤。3.

該地貌主要分布的地形區(qū)是(

)

AA.云貴高原

B.四川盆地

C.長江中下游平原

D.青藏高原[解析]

我國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廣泛的地形區(qū)是云貴高原。

昆明市石林風景區(qū),位于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nèi),昆明市石林風景區(qū)以石多似林而聞名,景區(qū)范圍廣闊,景點眾多,石林以喀斯特景現(xiàn)為主,以“雄、奇、險、秀、幽、奧、曠”著稱,具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下圖示意昆明市石林景觀。據(jù)此回答4~5題。4.

昆明市石林形成需要的氣象條件為(

)

BA.海拔高,氣溫年較差小

B.氣溫較高,降雨多C.空氣干燥,降水少

D.大氣稀薄,光照強[解析]

石灰?guī)r在暖濕的環(huán)境中更容易被水溶蝕。昆明市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氣溫較高,降雨較多。5.

石林作為喀斯特地貌的一種特殊形式,屬于喀斯特地貌形成過程的(

)

CA.溶溝階段

B.洼地階段

C.峰叢階段

D.孤峰階段[解析]

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觀的演變順序為溶溝、洼地、峰叢、峰林、孤峰、殘丘。觀察昆明市石林景觀圖片,可判斷石林處于峰叢、峰林階段。

牛軛湖是流經(jīng)平原地區(qū)的河流隨著流水作用越來越彎曲,最后導致自然裁彎取直,原來彎曲的河道被廢棄形成的湖泊。讀北半球某地牛軛湖形成過程及景觀圖,回答6~7題。6.

導致圖中②階段虛線處河道相連通的主要地質(zhì)作用是(

)

AA.流水侵蝕

B.流水搬運

C.流水沉積

D.地殼下陷[解析]

彎曲河道一般是凹岸侵蝕,凸岸沉積,兩處凹岸不斷侵蝕河道一側(cè),致使最終相連,河道變得平直,隨著河流自然裁彎取直,原來的曲流與河道分離,形成牛軛湖,因此主要地質(zhì)作用是流水侵蝕作用;流水搬運、流水沉積對河道裁彎取直、堵塞原本河道形成牛軛湖作用較?。坏貧は孪輰е屡\椇由?,不會導致河道裁彎取直。7.

河流自然裁彎取直可以(

)

BA.減小河流流速

B.減弱洪水災(zāi)害

C.增加航運距離

D.增強河道淤積[解析]

由題意可知,河流裁彎取直后,河流流程減少,流速加快,可以減弱河道淤積,達到快速排水效果,減弱洪水災(zāi)害。

風搬運顆粒的運動方式有蠕移、躍移和懸移。風及其挾帶的沙粒沖擊和摩擦巖石,天長日久,就形成風蝕蘑菇(下圖)等地貌。如表為風搬運顆粒的運動方式及搬運量占比表。據(jù)此回答8~10題。運動方式粒徑沙粒運動圖搬運量占比懸移躍移蠕移8.

風蝕蘑菇常見于(

)

DA.江蘇

B.北京

C.廣東

D.新疆[解析]

風蝕蘑菇常見于風沙強勁的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江蘇、北京、廣東屬于東部季風區(qū),位于濕潤、半濕潤地區(qū);新疆位于我國西北內(nèi)陸地區(qū),屬于干旱、半干旱地區(qū)。9.

風搬運顆粒的運動方式中,與風蝕蘑菇的形成關(guān)系最密切的是(

)

BA.懸移

B.躍移

C.蠕移

D.磨蝕[解析]

從圖表中可以看到蠕移的運動方式雖巖石粒徑較大,但其移動速度較慢,且含沙量較小,對巖石造成的破壞相對較?。卉S移的運動方式含沙量最大,搬運量占比70%—80%,從圖中可以看到躍移的運動方式沙粒躍起的相對高度較大,下落速度較快,對巖石的磨蝕作用更強;懸移的運動方式巖石的粒徑較小,且沙粒在空氣中含沙量較少,移動速度相對較慢,磨蝕作用較弱。因此與風蝕蘑菇的形成關(guān)系最密切的是躍移。10.

風蝕蘑菇附近,最可能見到(

)

CA.沙丘

B.沙壩

C.殘丘

D.溶溝[解析]

風蝕蘑菇常見于風沙強勁的干旱、半干旱地區(qū),主要是由風力侵蝕作用形成。在干旱、半干旱地區(qū),還存在一種由風蝕作用引起的風蝕殘丘,風蝕殘丘是風蝕谷經(jīng)長期風蝕,不斷擴展,使風蝕谷之間的地面不斷縮小而成為島狀高地或孤立小丘;沙丘和沙壩的形成與風力搬運和沉積作用關(guān)聯(lián)較大;溶溝主要與流水溶蝕作用有關(guān)。圖1

雅丹地貌是干旱區(qū)常見地貌之一。圖1是柴達木盆地“水上雅丹”地貌的景觀圖。該地貌的組成巖石主要來自湖底沉積物,雅丹地貌形成之后,由于河流改道,湖水匯入而形成“水上雅丹”。萬年間“水上雅丹”時有時無。據(jù)此回答11~13題。11.

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地質(zhì)作用是(

)

A.流水侵蝕

B.冰川侵蝕

C.風力沉積

D.風力侵蝕D[解析]

雅丹地貌是干旱區(qū)常見地貌之一,是一種典型的風蝕地貌。風力持續(xù)侵蝕使得原來平坦的地面被吹蝕出大小各異的溝槽,故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地質(zhì)作用是風力侵蝕。圖212.

據(jù)圖2推測“水上雅丹”的演化順序為(

)

D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C.②→④→③→①

D.③→①→④→②[解析]

該地貌的組成巖石主要來自湖底沉積物,雅丹地貌形成之后,由于河流改道,湖水匯入而形成“水上雅丹”。由材料可知,雅丹先形成,而后水匯入形成“水上雅丹”。湖泊不斷沉積形成該地貌的組成巖石(③),而后隨著氣候變得干旱,干涸的湖底(①)裂開,風沿著裂隙吹蝕,裂隙愈來愈大,最終形成雅丹地貌(④)。后由于河流改道,湖水匯入而形成“水上雅丹”(②)。13.

判斷萬年間“水上雅丹”時有時無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BA.地殼運動

B.氣候變遷

C.風力強弱

D.人類活動[解析]

“水上雅丹”時有時無取決于是否有足夠的水源匯入,取決于氣候濕潤程度。

下圖為我國某海岸地區(qū)地貌景觀圖。據(jù)此回答14~15

題。14.

圖中①地貌為(

)

A.海蝕柱

B.海蝕平臺

C.海蝕崖

D.沙堤C[解析]

由圖可知,①地貌為海蝕崖。15.

①②兩地貌景觀分別屬于(

)

AA.海蝕地貌、海積地貌

B.海積地貌、河流地貌C.風蝕地貌、海積地貌

D.河流地貌、海蝕地貌[解析]

由圖可知,①地貌為海浪侵蝕形成的海蝕崖,②地貌為海浪沉積形成的沙灘。

讀下圖,回答16~17題。16.

下列關(guān)于遼河口海岸線演變過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不斷被侵蝕B.先侵蝕,后沉積C.不斷有泥沙沉積D.先沉積,后侵蝕C[解析]

讀圖可以看出,隨著歷史發(fā)展,遼河口海岸線不斷向南推進,說明不斷有泥沙沉積。17.

有人推測圖中海岸線還會迅速向南推進,其理由可能是(

)

BA.遼河流域年降水量減小

B.遼河入海年徑流量增大C.遼河流域植被覆蓋率增加

D.遼河下游流速變快[解析]

遼河流域降水較多,入海年徑流量增大,輸送泥沙增加,河口泥沙淤積增加,因此海岸向南推進。

拋物線狀沙丘是在常年單向風或幾個近似方向風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種風積地貌,形態(tài)特征與新月形沙丘相反,它的兩個翼角(丘臂)指向上風向,迎風坡凹進,背18.

圖示地區(qū)的主導風向是(

)

BA.東風

B.西風

C.南風

D.北風[解析]

結(jié)合材料“兩個翼角(丘臂)指向上風向,迎風坡凹進”可知,該地區(qū)主導風向為西風。風坡呈弧形凸出,輪廓呈拋物線狀。讀庫布齊沙漠南緣某拋物線狀沙丘示意圖,回答18~20題。19.

該拋物線狀沙丘中以堆積作用為主的部位是(

)

DA.甲、乙

B.丙、丁

C.甲、丁

D.乙、丙[解析]

拋物線狀沙丘凹進一側(cè)為迎風坡,風力侵蝕作用強,故位于凹進部位的甲、丁兩處以侵蝕作用為主;風力作用可將凹進區(qū)域的風沙物質(zhì)搬運至背風坡堆積,背風坡呈弧形凸出,故乙、丙兩處以堆積作用為主。20.

拋物線狀沙丘表面常有耐旱植被著生,不同部位的植被覆蓋度各不相同,植被覆蓋度往往與不同部位所受的外力作用密切相關(guān)。圖示沙丘植被覆蓋度最低的部位最可能是(

)

A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

結(jié)合上題分析可知,該區(qū)域盛行西風,迎風坡風力強勁,水汽蒸發(fā)量大,地表土壤十分干燥,加上侵蝕作用強,不利于植物生長,故位于迎風坡凹進區(qū)域的甲、丁兩處植被覆蓋度低于背風坡的乙、丙兩處;甲、丁兩處雖然都位于迎風坡凹進區(qū)域,但丁處坡面與風向近于平行,甲處坡面與風向近于垂直,甲處侵蝕作用更強,故甲處植被覆蓋度低于丁處。

崇禮區(qū)地處河北省張家口市東北部,該區(qū)是典型的山區(qū)城鎮(zhèn),泥石流等地質(zhì)災(zāi)害多發(fā)。下圖為該區(qū)的局部地形圖。據(jù)此回答21~23題。21.

圖示滑雪場滑道最大的相對高度可能為(

)

A.190

m

B.200

mC.390

m

D.400

mC[解析]

讀圖,滑雪場滑道最高海拔為1

500—1

700

m,最低海拔為1

300—1

500

m,所以滑雪場滑道高差為0—400

m(不包括0

m和400

m),所以滑雪場滑道最大的相對高度可能為390

m。22.

甲、乙、丙、丁代表該區(qū)域的不同位置,其中(

)

BA.甲處為鞍部

B.乙處為陽坡

C.丙處為迎風坡

D.丁處坡度最陡[解析]

甲處位于山頂附近。乙處位于山地的偏南坡,屬于陽坡。迎風坡和盛行風向的方向有關(guān),丙地北側(cè)存在山脊,所以丙地也可以為冬季西北風的背風坡。丁處等高線稀疏,坡度緩。23.

該區(qū)域夏秋季節(jié)多泥石流發(fā)生的原因有(

)

C①降水量大且集中

②大量松散沉積物

③地形陡峭

④植被覆蓋率高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解析]

該地屬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加之地形陡峭,山坡松散沉積物多,易發(fā)生泥石流等地質(zhì)災(zāi)害,①②③正確。植被覆蓋率高不易發(fā)生泥石流,④錯誤。二、非選擇題:共3題,共54分。24.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8分)材料一

甲、乙兩圖分別為兩個地區(qū)的地貌景觀圖。甲乙材料二

安徽省某山(118°E,

31°N附近)是國家地質(zhì)公園和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境內(nèi)海拔多在50米到450米,是華東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喀斯特地貌景觀區(qū)。丙圖為該山景觀圖。丁圖為該山喀斯特地貌成因過程圖(順序已被打亂)。丙丁(1)甲圖表示的是在__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________地貌。(2分)流水沉積三角洲[解析]

甲圖表示的是三角洲,河流在入??谑芎K斖凶饔茫魉倬徛?,泥沙不斷沉積而形成。(2)乙圖是__________________,多形成于我國__________地區(qū)。(2分)風沙地貌(沙丘)西北內(nèi)陸[解析]

乙圖是風力沉積作用形成的沙丘,往往形成于降水少、風力作用強的干旱地區(qū),如我國西北內(nèi)陸地區(qū)等。(3)根據(jù)材料二判斷,該山喀斯特地貌發(fā)育過程(丁圖)的先后排序是__________,圖中石鐘乳是在__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石林的形成受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影響。(3分)①④②③流水堆積流水侵蝕(溶蝕)[解析]

根據(jù)石灰?guī)r在流水作用下溶蝕的程度,可判斷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過程為①④②③;海底形成石灰?guī)r后地殼抬升,經(jīng)受外力侵蝕、化學溶蝕形成喀斯特地貌;丁圖中石鐘乳是地下水溶解的鈣質(zhì)在溶洞內(nèi)沉積而成;石林是流水溶蝕切割石灰?guī)r形成的。(4)結(jié)合材料二,從地質(zhì)作用角度說明該山喀斯特地貌發(fā)育的主要過程。(4分)[答案]

(1)發(fā)育過程:該山原是海洋環(huán)境,因沉積作用形成了以石灰?guī)r為主的巖層;(2)伴隨著地殼運動,地殼抬升,石灰?guī)r層露出地表;(3)由于該地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較豐沛,夏季高溫,可溶性巖石被風化、流水侵蝕強烈,從而形成石林等喀斯特地貌景觀;④溶洞內(nèi)則由于流水作用,形成石鐘乳等景觀。[解析]

根據(jù)圖例信息和喀斯特地貌發(fā)育形成的順序,按照過程進行描述即可??λ固氐孛驳刭|(zhì)作用主要是流水侵蝕和流水的化學溶蝕作用。該地原是海洋環(huán)境,因沉積作用形成了以石灰?guī)r為主的巖層;伴隨著地殼抬升,石灰?guī)r層露出地表;由于該地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較豐沛,夏季高溫,可溶性巖石被風化、流水侵蝕強烈,從而形成石林等喀斯特地貌景觀;溶洞內(nèi)則由于流水沉積作用,形成石鐘乳等景觀。(5)簡析丙圖所示地貌對當?shù)厣鐣?jīng)濟活動的影響。(7分)[答案]

不利影響:土層薄,肥力低,不宜農(nóng)耕;地下多溶洞,不宜建設(shè)大型基礎(chǔ)設(shè)施;地形崎嶇,不宜鋪設(shè)交通線路。有利影響:喀斯特地貌形態(tài)奇特,適宜發(fā)展旅游業(yè)等。[解析]

丙圖所示地貌是喀斯特地貌,對當?shù)厣鐣?jīng)濟活動的影響需要從不利和有利影響兩個方面進行分析??λ固氐孛蔡攸c為地形崎嶇、土層薄、地下溶洞多等,不利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農(nóng)業(yè)、交通、基礎(chǔ)設(shè)施建設(shè)等方面,即喀斯特地區(qū)地形崎嶇、土層薄,易水土流失,肥力低,不宜農(nóng)耕;地下多溶洞,不宜建設(shè)大型基礎(chǔ)設(shè)施;地形崎嶇,不宜鋪設(shè)交通線路等。有利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旅游業(yè)等方面。25.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6分)

瀾滄江發(fā)源于我國青藏高原,流出國境后稱為湄公河。瀾滄江流經(jīng)橫斷山區(qū)時,多出現(xiàn)圖中甲處所示的峽谷地貌景觀,橫斷山區(qū)具有山高谷深、山河相間的地形特征;在瀾滄江支流匯入的地方,河流流出山口,出現(xiàn)圖中乙處所示的地貌景觀;湄公河注入海洋時,流速減慢,出現(xiàn)圖丙處所示的地貌景觀。(1)甲處峽谷多為“___”形(峽谷的形態(tài)),其體現(xiàn)的水循環(huán)的地理意義是______________。(4分)V

塑造地表形態(tài)[解析]

根據(jù)圖示和材料“瀾滄江流經(jīng)橫斷山區(qū)時,多出現(xiàn)圖中甲處所示的峽谷地貌景觀,橫斷山區(qū)具有山高谷深、山河相間的地形特征”可推出甲位于河流上游,是“V”形谷,這是河流下切形成的侵蝕地貌,故體現(xiàn)的水循環(huán)的地理意義是塑造地表形態(tài)。(2)分析橫斷山區(qū)山高谷深、山河相間地形特征的成因。(6分)[答案]

受板塊擠壓,褶皺隆起(或斷裂)形成南北向的高大山脈;發(fā)源于青藏高原的多條河流侵蝕下切,形成峽谷。[解析]

橫斷山區(qū)受到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擠壓形成了一系列褶皺隆起(或斷裂)的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脈這里是西南季風迎風坡,降水多;在山脈間發(fā)育了多條河流,由于地勢高,河流流速快,侵蝕下切,形成了“V”形谷,所以形成了橫斷山區(qū)山高谷深、山河相間的地形特征。(3)填表比較乙、丙兩種地貌景觀。(6分)項目地貌名稱分布地勢特征沉積物顆粒對人類活動的積極影響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扇頂?shù)缴染売纱值郊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低平顆粒細小沖積扇出山口(或山谷口)扇頂?shù)缴染売筛叩降陀欣诟鳌⒕幼?、交通等三角洲入海口(或入湖口)[解析]

讀圖并結(jié)合材料“瀾滄江支流匯入的地方,河流流出山口,出現(xiàn)圖中乙處所示的地貌景觀”可知,乙位于河流出山口,是沖積扇地貌,該地貌的地勢特征為從扇頂?shù)缴染壍貏萦筛叩降停桓鶕?jù)材料“湄公河注入海洋時,流速減慢,出現(xiàn)圖丙處所示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