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物理(人教版)第一輪復習課時作業(yè)章末質(zhì)量檢測1運動的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5545)_第1頁
2019屆高考物理(人教版)第一輪復習課時作業(yè)章末質(zhì)量檢測1運動的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5545)_第2頁
2019屆高考物理(人教版)第一輪復習課時作業(yè)章末質(zhì)量檢測1運動的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5545)_第3頁
2019屆高考物理(人教版)第一輪復習課時作業(yè)章末質(zhì)量檢測1運動的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5545)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章末質(zhì)量檢測(一 )(時間: 60 分鐘滿分: 100 分 )一、選擇題 (本題共 9 小題,每小題6 分,共54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第 1 5 題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第6 9 題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1(2014 ?湖南省雅禮中學月考)高速公路限速120 km/h ,一般也要求速度不小于80km/h 。冬天大霧天氣的時候高速公路經(jīng)常封道,否則會造成非常嚴重的車禍。如果某人大霧天開車在高速上行駛, 設能見度 ( 觀察者與能看見的最遠目標間的距離 )為 30 m ,該人的反應時間為 0.5 s ,汽車剎車時能產(chǎn)生的最大加速度的大小為 5 m/s2,為安全行駛,汽車行駛的最大速度是(

2、)A 10 m/sB 15 m/sC 103 m/sD 20 m/s20 vm解析設最大速度為vm,能見度為x,反應時間為t,則m t,即 30x v 2a2v m 0.5v m 10解得: vm 15 m/s 。答案B2(2015 ?揭陽市高三學業(yè)水平考試) 質(zhì)點做直線運動的v t 圖象如圖1 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圖 1A 質(zhì)點前2 s 的平均速度大小為1 m/sB 1 s 末質(zhì)點的速度方向發(fā)生變化C第 1 s 內(nèi)質(zhì)點所受合外力是第5 s 內(nèi)所受合外力的2 倍D 3 s 末質(zhì)點回到出發(fā)點11 2s2× 1× 22 × 1解析質(zhì)點前 2 s 的平均速度大小

3、為v t2m/s 1.25 m/s ,選項 A 錯誤; 1 s 末質(zhì)點的加速度方向發(fā)生變化,速度方向沒有變化,選項Bv2錯誤;第1 s 內(nèi)質(zhì)點的加速度大小a1 t 2m/s,第5 s 內(nèi)的加速度大小a2vt 1 m/s2,結(jié)合牛頓第二定律Fma可得,第1 s 內(nèi)質(zhì)點所受的合外力是第 5 s 內(nèi)所受合外力的2 倍,選項 C 正確; 3 s 末質(zhì)點離出發(fā)點最遠,選項 D 錯誤。答案C3一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做剎車實驗,若從 t 0 時刻起汽車在運動過程中的位移與速度的關系式為(102) m ,則下列分析正確的是x0.1v()A 上述過程的加速度大小為210 m/sB 剎車過程持續(xù)的時間為5 sC t

4、 0 時刻的速度為10 m/sD 剎車過程的位移為5 m解析22 2ax可得 x12122由 v v02av02av ,對照 x (10 0.1v) m,可知 a 5 m/s 2, v0 10 m/s ,選項 A 錯誤,選項C 正確;剎車過程持續(xù)的時間為t v02x 10 m ,選項 B、 D 錯誤。a 2 s,由 v0 2ax 可得剎車過程的位移為答案C4一個物體沿直線運動,從t 0時刻開始,物體的x t 的圖象如圖2 所示,圖線t與縱橫坐標軸的交點坐標分別為0.5 m/s 和 1 s,由此可知()圖 2A 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B 物體做變加速直線運動C物體的初速度大小為0.5 m/sD 物

5、體的初速度大小為1 m/s解析圖線的斜率為21at20.5 m/s 、縱截距為。由位移公式0兩邊0.5 m/sxv t2除以對應運動時間x1t 得 v0 at,可得縱軸截距的物理意義為物體運動的初速t21度,圖線斜率的物理意義為物體加速度的一半(2a)。所以物體做初速度為v020.5 m/s ,加速度大小為a 1 m/s 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答案C5 (2014 ?武漢調(diào)研 ) 如圖 3 所示,在傾角 30°的足夠長的光滑斜面上,一質(zhì)量為 2 kg 的小球自與斜面底端 P 點相距 0.5 m 處,以 4 m/s 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運動。在返回 P 點之前,若小球與P 點之間的距離為d,

6、重力加速度g 取 10 m/s2,則 d 與 t 的關系式為()圖 322A d 4t 2.5tB d 4t 2.5tC d 0.5 4t 2.5t2D d 0.5 4t 2.5t 2解析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上運動,由于所受合力沿斜面向下,大小為mgsin ,所以小球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滿足 x v0t120.5 m ,2at 。初始時刻至 P 的距離為2所以 d 0.5 4t 2.5t , D 正確。答案D6. 將甲、乙兩小球先后以同樣的速度在距地面不同高度處豎直向上拋出,拋出時間相隔 2 s,它們運動的 v t 圖象分別如圖 4 直線甲、乙所示。則()圖 4A t 2 s 時,兩球高度相差一定為

7、40 mB t 4 s 時,兩球相對于各自拋出點的位移相等C兩球從拋出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時間間隔相等D 甲球從拋出至達到最高點的時間間隔與乙球的相等解析 由于兩球的拋出點未知,則 A 、 C 均錯誤;由圖象可知 4 s 時兩球上升的高度均為 40 m,則距各自出發(fā)點的位移相等,則 B 正確;由于兩球的初速v0度都為30 m/s ,則上升到最高點的時間均為tg 3 s,則D 正確。答案BD7 (2014 ?效實中學摸底)如圖 5 所示,將小球從豎直磚墻某位置靜止釋放,用頻閃照相機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圖中1、2、 3、 4、 5 所示小球運動過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連續(xù)兩次曝光的時間間隔均為T

8、,每塊磚的厚度為d。根據(jù)圖中的信息,下列判斷正確的是()圖 5A 能判定位置“ 1是”小球釋放的初始位置B 能求出小球下落的加速度為d2TC能求出小球在位置“ 3的”速度為7d2TD 如果已知d 和 T 的數(shù)值,就能判定小球下落過程中機械能是否守恒解析根據(jù)題圖中的信息,利用2adx aT ,能求出小球下落的加速度為T2,7d選項 B 正確。能求出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為v3 2T,選項C 正確。若已知dd和 T 的數(shù)值,代入a T2 ,若計算得出a g,則小球做自由落體運動,小球下落過程中機械能守恒;若計算得出a<g,則小球下落過程中機械能不守恒,選項 D 正確。能判定位置“1”不是小球

9、釋放的初始位置,選項A 錯誤。答案BCD8. (2015 ?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調(diào)研考試)一個物體以初速度v0 沿光滑斜面向上運動,其速度v 隨時間 t 變化的規(guī)律如圖6 所示,在連續(xù)兩段時間m 和 n 內(nèi)對應面積均為 S,設經(jīng)過b 時刻別為 a 和 vb,則()圖 62 m n S2 m n SA am n mnB am n mnm n S22C vbm nSmnD vbm n mn解析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和中點時刻的瞬時速度相等,可知abSSm n和 bc 的中點時刻的速度分別為v1 m、 v2 n, v1 和 v2 的時間間隔t2 ,v2 v 12 m n S應用速度公式可知加速度a

10、t,經(jīng)過 b 點時的速度vb v1m n mnm22a()m n S2。m n mn答案BD9從地面豎直上拋一物體A,同時在離地面某一高度處有一物體B 自由下落,兩物體在空中同時到達同一高度時速度大小均為v,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A 上拋的初速度與B 落地時速度大小相等,都是2vB 兩物體在空中運動的時間相等C A 上升的最大高度與B 開始下落時的高度相同D 兩物體在空中同時達到的同一高度處一定是B 開始下落時高度的中點解析設兩物體從下落到相遇的時間為t,豎直上拋物體的初速度為v0,則有gt v0 gt v,解得v0 2v ,故A 正確。根據(jù)豎直上拋運動的對稱性可知,B2v自由下落到地面的

11、速度為2v ,在空中運動時間為tB g , A 豎直上拋,在空中2v4v2運動時間t,故 B 錯誤。物體 A 能上升的最大高度h 2v 2× g g2g , BAA12v 2開始下落的高度hB 2gg,顯然兩者相等, 故 C 正確。兩物體在空中同時達1 21v 22v 3到同一高度 h 處時, h hB 2gt hB 2gg hB 2g 4hB ,故 D 錯誤,故選A 、 C。答案 AC二、非選擇題(本題共 3 小題,共46 分 )10(12 分 ) 某同學利用圖7 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物塊在水平桌面上的運動規(guī)律。物塊在重物的牽引下開始運動,重物落地后,物塊再運動一段距離停在桌面上

12、(尚未到達滑輪處)。從紙帶上便于測量的點開始,每5 個點取1 個計數(shù)點,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如圖乙所示。打點計時器電源的頻率為50 Hz 。圖 7(1) 通過分析紙帶數(shù)據(jù), 可判斷物塊在兩相鄰計數(shù)點_ 和 _ 之間某時刻開始減速。(2) 計數(shù)點5 對應的速度大小為_m/s ,計數(shù)點6 對應的速度大小為_m/s( 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2a(3) 物塊減速運動過程中加速度的大小為a _m/s ,若用 g來計算物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g 為重力加速度),則計算結(jié)果比動摩擦因數(shù)的真實值_( 選填“偏大”或“偏小”)。解析(1)從計數(shù)點1 到 6 相鄰的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差x 2.00 cm ,在 6、7

13、 計數(shù)點間的位移比5、 6 之間增加了 (12.28 11.01)cm 1.27 cm<2.00 cm ,因此,開始減速的時刻在計數(shù)點6和 7之間。(2) 計數(shù)點 5 對應的速度大小為v5x4 x59.00 11.01 × 10 22Tm/s 1.00 m/s 。2× 0.1計數(shù)點4 對應的速度大小為x347.01 9.00 × 10 2v x2× 0.1m/s 0.80 m/s 。2T4v4 v6根據(jù) v5,得計數(shù)點6 對應的速度大小為2v6 2v5 v4 (2× 1.00 0.80) m/s 1.20 m/s。(3) 物塊在計數(shù)點7

14、到 11 之間做減速運動,根據(jù)x aT2 得x9 x7 2a1T22x10 x8 2a2 Ta ax x x x21291087 2.00 m/s故 a22× 2T2物塊做減速運動時受到的阻力包括水平桌面的摩擦阻力和打點計時器對紙帶的摩擦阻力,因此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 mg Ff ma,即 ma Ff,因此mga用 g計算出的動摩擦因數(shù)比的真實值偏大。答案(1)67(或 76)(2)1.001.20(3)2.00偏大11 (14 分 ) 已知一足夠長的粗糙斜面,傾角為,一滑塊以初速度v1 16 m/s 從底端 A 點滑上斜面, 經(jīng) 2 s 滑至 B 點后又返回到A 點。其運動過程的v

15、 t 圖象如圖 8 所示。已知上滑的加速度大小是下滑的4 倍。求: (已知 sin 37° 0.6,cos 37 °0.8,重力加速度2g 10 m/s )圖 8(1)AB 之間的距離;(2) 滑塊再次回到 A 點時的速度大小及滑塊在整個運動過程中所用的時間。解析 (1)由 v t 圖象知 AB 之間的距離為:xAB 16×2m 16 m 。2(2) 設滑塊從A 點滑到B 點過程的加速度大小為a1,從 B 點返回到A 點過程的加速度大小為a2,由題意知a1 4a2222a t根據(jù) a1t1 a2t2 2xAB ,得 t21 1a2 4 sv1v2因為 2 t1 2

16、 t2,則滑塊返回到A 點時的速度大小為v2 8 m/s則滑塊在整個運動過程中所用的時間為t t1 t2 6 s。答案(1)16 m(2)8 m/s6 s12(20 分 )(2014 江?南十校聯(lián)考) 如圖 9 所示, A 球從傾角 30°的光滑斜面上某點由靜止開始滾下,然后進入足夠長的光滑水平面上,經(jīng) M 點時速度大小不發(fā)生變化,方向立刻變?yōu)樗较蜃?。B 球從 M 點開始向左做直線運動,試問:圖 9(1) 若 A 球從斜面上某一高處靜止?jié)L下,同時B 球以 v0 8 m/s 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 A 球的高度滿足什么條件,A、 B 兩球能發(fā)生碰撞。(2) 若 A 球從斜面上 N 點靜止開始滾下, MN 10 m ,B 球同時從 M 點由靜止向左以加速度a 2 m/s 2 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問:經(jīng)多長時間兩者相碰?(g 取 102m/s )解析(1)A 到達水平面上的速度v 只要大于8 m/s ,A、B 兩球就可以發(fā)生碰撞。設 A 球自高度 h0 處開始滾下時A、 B 兩球剛好不發(fā)生碰撞,則v 8 m/sA 球在斜面上滾下時加速度2a gsin 5 m/s12h0由速度位移關系式知v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