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利他行為與親緣選擇課件_第1頁
動物的利他行為與親緣選擇課件_第2頁
動物的利他行為與親緣選擇課件_第3頁
動物的利他行為與親緣選擇課件_第4頁
動物的利他行為與親緣選擇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四章 動物的利他行為及其進化動物生態(tài)學第1頁,共46頁。行為生態(tài)學的一個基本觀點:動物個體的行為準則使為了使它們自身能夠獲得好處,而絕不是為了它們所屬物種的利益或它們生活在其中的群體的利益。自然選擇的作用是將使動物的行為和生活史對策達到最適狀態(tài),最終使個體的生殖成功度達到最大。第2頁,共46頁。 自然界的生物似乎都試圖在這個空間有限、資源有限并早已擠滿了其他生物的星球尚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因而在不擇手段地損害“他人”的利益。第3頁,共46頁。然而,動物的行為的表型上看又并非都是自私的。為什么呢? 如:幾頭獅子或幾只狼經常進行聯(lián)合狩獵;一些鳥類和哺乳類動物中,一個個體發(fā)出警報鳴叫向其他個體提示

2、危險的行為是經常發(fā)生的;一些個體不養(yǎng)育自己的后代,而幫助其他個體進行生殖;等等。第4頁,共46頁。第5頁,共46頁。第6頁,共46頁。第7頁,共46頁。第8頁,共46頁。問題是:應當如何根據對個體有利的原則來解釋動物合作行為(或說:利他行為)的進化呢?那些幫助其他個體生存和生殖的個體的行為又是如何進化的呢?以及那些靠犧牲其他個體的生殖機會或生命的動物行為又是怎么進化的呢?第9頁,共46頁。 現(xiàn)代行為學家已經初步揭示了利他行為的遺傳根據和進化原因,并把生態(tài)學、行為學、遺傳學和進化論加以綜合,提出了廣義適合度(inclusive fitness)和親緣選擇的新概念,豐富了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 適

3、合度(fitness)是一個個體存活和繁殖成紅機會的尺度,適合度越大,個體存活的機會和繁殖成功的機會就越大。 廣義適合度,它不是以個體的存活和繁殖為尺度,而是指一個個體在后代中傳遞自身基因(或自身基因相同的復制基因)的能力有多大。能夠最大限度地把自身基因傳遞給后代的個體,則具有最大的廣義適合度。第10頁,共46頁。利他主義(altruism)或利他行為(altruistic behavior)概念: 是指那些靠犧牲自身生存和生殖而增加其他個體生存機會和生殖成功率的行為。第11頁,共46頁。接下來的問題是:利他行為的形式是怎樣的呢?有些是表現(xiàn)型層次上的利他,而在基因型層次上則是自私的;有些是徹底

4、的利他行為,即表現(xiàn)型和基因型均是利他的。第12頁,共46頁。1.親緣選擇和親緣系數(shù)1.1 親緣選擇理論和Hamilton法則 Hamilton (1063,1964)曾提出:不僅把個體看作是自然選擇的基本單位,而且把基因也看作是自然選擇的基本單位。這就是親緣選擇理論(kin selection theory).第13頁,共46頁。親緣選擇理論在利他行為中的現(xiàn)實含義:根據親緣選擇理論,如果經過突變產生一個支配某種利他行為的基因,那么該基因的成功將不取決于這個基因是否你能給攜帶它的動物個體帶來好處,而是決定于對這個基因自身是否有利。第14頁,共46頁。如果因這種利他行為而受益的個體是利他者的一個親

5、屬,那么這個受益者體內含有同一利他這個基因的可能性就會比一個非親緣個體更大,因此,這個利他行為基因在基因庫中的頻率就會有所增加。第15頁,共46頁。由于個體之間的親緣關系越遠,他們共同含有這一基因的概率也就越小,所以在非親緣個體之間的利他行為與合作行為就難以得到發(fā)展。存在的問題是親緣識別的行為?第16頁,共46頁。獼猴(macaca nemestrina)天性喜歡和同自己有血緣關系的個體接近而疏遠那些與自己沒有親緣關系的個體,即使把它們同自己的所有親屬分開喂養(yǎng)猴,也是如此。第17頁,共46頁。Massey(1977)對普通獼猴(macaca mulatta) 的研究:在一個封閉的猴群中,個體之

6、間在戰(zhàn)斗中彼此相互幫助的程度是與它們個體之間的親緣關系的遠近呈正相關的。第18頁,共46頁。母系親緣關系對黃山野短尾猴社會行為影響研究Impact of Matrilineal Kinship on Social Behaviors of Macaca thibetana at Mt. Huangshan(YIN hb ,2003)圖1 空間近距行為發(fā)生頻率在親緣關系(r0.25)和非親緣關系(r0.25)個體間比較(包括身體接觸和無身體接觸)。*:p0.01。Fig.1 Comparison of Frequency of spatial proximity behavior between

7、 kin (r0.25)and nonkin (r0.25). (including body-contact and no body-contact). *:p0.01.第19頁,共46頁。圖2 空間近距行為發(fā)生概率在親緣關系(r0.25)和非親緣關系(r0.25)個體間比較(包括身體接觸和無身體接觸)。*:p0.05。Fig.1 Comparison of Probability of spatial proximity behavior between kin (r0.25)and nonkin (r0.25). (including body-contact and no body-c

8、ontact). *:p1/r 或: rB-C0時,支配利他者表現(xiàn)利他行為的基因在種群基因庫中的頻率才會增加。r是利他者與受益者之間的親緣系數(shù)。第27頁,共46頁。在實際研究工作中,常常要依據子代的得失來衡量利他行為的損失,因此,Hamilton法則公式可表示為: B 利他者與自己后代的平均親緣系數(shù)C 利他者與受益者后代的平均親緣系數(shù)第28頁,共46頁。親緣系數(shù)(r)的計算方法個體之間親緣關系的遠近對于研究動物的利他行為是至關重要的,必須定量地分析親代體內的某一特定基因在其子代體內的頻率。在計算個體之間的親緣系數(shù)時,可以先把這些個體及其共同祖先繪下來,然后再用箭頭表示出它們之間的世代聯(lián)系,每一

9、個世代間的聯(lián)系就意味著發(fā)生過一次減數(shù)分裂,因而某一特定基因將有50的概率傳遞到下一個世代。對于L次世代聯(lián)(或世代傳遞)來講,這個概率就是(0.5) L??紤]到兩個個體之間可能存在兩條或多條世代聯(lián)系通道,因此將各個(0.5) L值累加起來就可得r,即: r= (0.5) L 第29頁,共46頁。第30頁,共46頁。第31頁,共46頁。2.親屬之間利他行為的研究實例1.社會性昆蟲為極端利他行為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實例,如:工蜂的自殺性利他行為;以及不育性的幫手行為等;第32頁,共46頁。2. 布氏黃鼠(Sphemophilus beldingi) Sherman(1981) 曾對布氏黃鼠進行過深入的

10、研究。日行性的社會性嚙齒動物,棲息在亞高山草地,嚴冬進入冬眠,每年5月出蟄,不久進入繁殖季節(jié)。交配后,雄鼠離開。第33頁,共46頁。近親雌鼠之間很少發(fā)生為爭奪洞穴戰(zhàn)斗,也很少發(fā)生領域之爭。雌鼠為永久留在出生群,個體之間有著不同程度的親緣關系。布氏黃鼠同性個體或異性個體之間的報警頻率和反應時間所存在的差異,有利地支持了Hamilton的親緣選擇理論第34頁,共46頁。3.草原旱獺(Cynomys ludovicianus) Hoogland(1983)對此物種研究。旱獺的自然界天敵是獾。當旱獺身邊只有非直系親屬時,其報警鳴叫的頻次與身邊有子女的報警鳴叫頻次一樣高。有時,新遷入個體身邊根本無親屬但

11、有時也報警鳴叫;因此,報警鳴叫除了有利于自己的親屬外,必然還有其他的意義。第35頁,共46頁。3非親緣個體之間的利他行為1互惠合作式的利他行為如獅群的合作狩獵行為操縱式的利他行為如巢寄生鳥互相回報式的利他行為:“一還一報”的行為式ESS?!捌垓_”行為。第36頁,共46頁。第37頁,共46頁。1黑紋石斑魚的繁殖行為。2吸血蝙蝠反哺一些食物給饑餓伙伴的行為。3靈長類動物修飾行為饑一些結盟行為。第38頁,共46頁。3.親緣識別(kin Recognition)Hamilton關于親緣選擇的理論是建立在親緣之間能夠相互識別的基礎之上的。因為根據這一理論,一個個體利他行為的表現(xiàn)強度是依據接受者親緣關系的

12、遠近程度而定的,因此,這就涉及到對其他個體親緣關系的識別問題。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表明,動物的確能夠識別自己的親屬,甚至可以識別近親和遠親。但是,動物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第39頁,共46頁。1.“綠胡須效應”(green beard effect)Dawkins & Hamilton 分別認為:有可能存在著“識別等位基因”(recognition alleles),這些基因在表現(xiàn)型上的表達能使攜帶者識別出其它個體體內的同樣基因,而且能夠使基因攜帶者對后者(即攜帶同樣基因在表現(xiàn)型上有同樣表達的其它個體)表現(xiàn)出利他傾向。第40頁,共46頁。如:如果一個基因使攜帶者生有綠色胡須,而且這個基因攜帶者又

13、能對其他生有綠色胡須的個體表現(xiàn)出利他行為,那么自然選擇就會有利于這個基因在種群中傳布。這種情況位親緣個體之間的相互識別提供一種遺傳機制,而無需要借助于學習過程。第41頁,共46頁。2. 然而,親緣識別的一種更常見的機制是:個體靠一種簡單的法則來識別親屬。 例如:”把凡是在自己家里(巢里或窩里)的個體都看成是自己的親屬“。這就是一種簡單的法則。 如對雛鳥的實驗。第42頁,共46頁。3. 第三種親緣識別機制就是學習。即通過后天的學習認識自己的親屬。在自然情況下,與自己一起長大或伴隨著自己長大的那些個體就是親屬。 如: Lorenz發(fā)現(xiàn),幼雁從蛋殼里一出來,總是緊隨它們第一眼看見的一個移動的物體,認為這個移動的物體就是它們的媽媽。 Lorenz把這一現(xiàn)象稱為印記(imprinting)或跟隨反應,是動物的一種學習類型。 第43頁,共46頁。Holme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