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存廢論文_第1頁
死刑存廢論文_第2頁
死刑存廢論文_第3頁
死刑存廢論文_第4頁
死刑存廢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死刑存廢[內(nèi)容摘要]死刑是根據(jù)法律有關規(guī)定,行刑者基于有關權力,剝奪一種犯人生命的刑罰,世界上最古老、同時最嚴肅的刑罰之一?!皻⑷苏咚?、傷人及盜者抵罪”就是人們根深蒂固的觀念。死刑是一種最為嚴肅的生命刑,截至4月30日,世界上超出三分之二的國家已經(jīng)在法律上或事實上廢止了死刑,而在法律上保存死刑并在實踐中合用死刑的國家現(xiàn)在僅為59個,現(xiàn)在尚沒有廢除死刑的國家重要集中在中東、北非和亞洲地區(qū)。[核心詞]死刑、刑法、刑罰死刑是最古老、最嚴肅的,是剝奪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罰辦法,又稱生命刑。在我國,涉及死刑立刻執(zhí)行和死刑緩期兩年執(zhí)行兩種狀況。……死刑存廢之爭已由一種法律問題上升到了倫理學、哲學的高度。在此我談一談個人的見解。一、死刑的發(fā)展與現(xiàn)狀……1、絕對廢除死刑。這種狀況是指在憲法或法律中明確規(guī)定廢除刑事法律中的死刑,或者在全部刑事法律中均無規(guī)定死刑。自1865年羅馬尼亞率先廢除死刑以來(1939年又恢復),明文規(guī)定廢除死刑的國家越來越多?,F(xiàn)在世界上以法律規(guī)定的形式廢除死刑的國家已有近四十個。2、相對廢除死刑。這種狀況是指法律規(guī)定只對普通刑事犯罪廢除死刑,對叛國或者政治犯罪、軍事犯罪則保存死刑;或者宣布和平時期廢除死刑,戰(zhàn)時對某些犯罪恢復死刑。現(xiàn)在相對廢除死刑的國家共有十八個。3、實質上廢除死刑。這種狀況是指法律條文中雖規(guī)定有死刑,但是在過去若干年內(nèi)從未執(zhí)行死刑或者從未判處過死刑,死刑條款形同虛設,從實質意義上講與廢除死刑并無二致?,F(xiàn)在,世界上實質廢除死刑的國家已有三十個。4、保存死刑,嚴格限制死刑的合用。這種狀況是指法律上仍然規(guī)定有死刑條款,亦運用死刑條款判處死刑和執(zhí)行死刑,不特別指明死刑使用的時效限制,但卻規(guī)定對死刑合用的嚴格限制條件,例如死刑的合用范疇、合用對象、合用程序、執(zhí)行方式等等?,F(xiàn)在保存死刑的國家絕大多數(shù)有這種嚴格限制性規(guī)定,并且呈明顯的“限制漸強”的趨勢?!⑹澜绶懂爟?nèi)死刑的存廢觀(一)廢除死刑的觀點……1人的生命權猶如其自由權、平等權、追求幸福和財產(chǎn)權同樣,是與生俱來,自然賦予的,這種權利能夠自然消亡,但作為生命全部者的本身和其別人都無權剝奪。國家的刑罰權只是每個人為了社會福利和保護自己更大的自由而犧牲的“個人自由中最微小的部分的總和”。在締結契約構成社會時,人們并沒有把生命權交給國家,人們犧牲個人自由中最微小的部分,不可能是為了進一步犧牲最貴重的生命。因此,國家用刑罰權來剝奪人們的生命,是違反社會契約本質的,因而也是不公正的。2刑罰的目的即是通過實施刑罰,產(chǎn)生對社會上有犯罪傾向的不穩(wěn)定分子的恐嚇作用,以克制其走上犯罪歧途,達成普通防止的目的。而要實現(xiàn)這一目的,前提就必須是刑罰的實施確能使人們產(chǎn)生一種“恐怖感情”。但實踐證明,死刑的執(zhí)行不能使人們產(chǎn)生這種“恐怖感情”,而剝奪自由刑則能產(chǎn)生這種效果。3法官在運使用方法律解決刑事案件中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司法錯誤,是難以避免的。對于種種司法錯誤,重要的是其一旦發(fā)生,便設法予以補救。而為此,前提必須是所做的錯誤判決有得以補救的余地。而死刑判決一旦做出,便人頭落地,即使發(fā)現(xiàn)有錯誤也無可挽回,由于“人死不可復生”,人已處死,再好的補救方法也不可能恢復其生命。因此,應廢除這種“無可挽回”的刑罰4社會契約論的代表人物英國哲學家洛克指出,處在自然狀態(tài)的人類在割舍自然權利中的一部分構成國家權力時,所割舍的權利不涉及生命,即沒有把自己的生命權交出來。由于“一種人既然沒有制造自己生命的能力,就不能用契約或通過同意把自己交由任何人奴役,或置身于別的絕對的任意權力之下,任其奪去生命。誰都不能把多于自己全部的權力予以別人;但凡不能剝奪自己生命的人,就不能把支配自己生命的權力予以別人”。意大利出名刑法學家貝卡利亞將洛克的社會契約論用以解釋刑罰權,認為社會任何人均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權,也不能通過契約將之交與他本人的統(tǒng)治者。由于人的生命權是天賦的,是一種特殊的權利,這一權利是任何人也不能剝奪的,天賦的生命只有天才干收回,任何人都不能貶低生命的價值和尊嚴。對于已經(jīng)剝奪了別人生命權的人的生命,別人也同樣不能以整個社會的名義予以剝奪。以國家的名義殺人是最不人道的行為,是對人的生命的漠視,與人類文明的倫理正義背道而馳。因此,貝卡利亞認為,國家運用死刑處罰犯罪人,是對刑罰權的濫用?!八佬滩⒉皇且环N權利”,廢除死刑,取消國家濫用的權力是理所固然的。(二)保存死刑的觀點……死刑能夠從根本上制止罪犯再犯罪。如果沒有死刑,即使罪犯被判終身監(jiān)禁,他還是有可能在監(jiān)獄中犯罪,例如殺人、越獄、毆傷其它囚犯等。只有將其處死,才能夠避免他繼續(xù)犯罪。死刑是重罪犯人應得的報應,是倫理正義的必然規(guī)定。死刑能夠滿足人們的報應觀念,滿足人們本能的報復心,對那些用殘忍手段殺害無辜者的犯罪人,理應受到相似的或相稱的處分,而死刑就是最公平的處罰,否則,就意味著被害人生命不如犯罪人生命重要。對嚴重的犯罪分子“不殺局限性以平民憤”,中國從古流傳至今的諺語“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就始終被認為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在中國民眾看來,“罪大惡極”便“死有余辜”。如果某人犯罪被剝奪了自由后來,他還擁有這樣的聯(lián)系和這樣的實力,以致威脅到國家的安全,并且他的存在可能引發(fā)不利于現(xiàn)存政體的變革,那么,剝奪該犯罪人的生命是必要的。第二,如果犯罪人的死亡是制止其別人犯罪的“唯一有效的手段”,則能夠對該犯罪人處以死刑??傊?只有當社會安寧受到了威脅,并處在混亂替代了法律有無政府狀態(tài)”的時候,并且只有當合用死刑方能制止社會上犯罪現(xiàn)象發(fā)生,從而使社會的正常狀態(tài)、法律秩序得以維護時,剝奪公民的生命才是必要的。顯而易見,就猶如論證果斷廢除死刑是從實現(xiàn)刑罰防止犯罪、保護社會的目的出發(fā)同樣,在某些特殊狀況下應當合用死刑,也是以實現(xiàn)刑罰防止犯罪的目的為根據(jù)的。只有對犯罪人合用死刑,才干使社會上的有犯罪傾向的不穩(wěn)定分子昨威嚇,從而不去犯罪的狀況。處死殺人者是對生命價值的尊重,這是強調人與人的生命的等價性,是對被害人及其它社會組員的生命價值的尊重。同時“殺人者死”是人的本能的報復愿望,其體現(xiàn)了人之原始的公正觀念。一旦死刑不存在,對殺人者便失去了罪有應得的報復手段。人之本能的正當報復欲望便無法得到滿足??档抡J為,報復是實現(xiàn)刑罰之公正性的唯一方式。而報復的基本規(guī)定是刑罰之惡與犯罪之惡對稱。對應地,對謀殺罪的唯一報復方式便只能是處以死刑?!爸\殺者必須處死,在這種狀況下,沒有什么法律的替代品或替代物能夠用它們的增減來滿足正義的原則。沒有類似生命的東西,也不能在生命之間進行比較,不管如何痛苦,只有死。因此,在謀殺罪與謀殺的報復之間沒有平等問題,只有對犯人依法執(zhí)行死刑”。由此可知,一旦廢除了死刑,對謀殺罪便不存在恰當?shù)膱髲褪侄?刑罰的公正性也就無從實現(xiàn)。國家支持死刑,重要因素除了本源于他們的民俗和文化外,另外一種更重要的因素就是這些國家有著居高的犯罪率、警力較弱和政治的不穩(wěn)定。(三)我國的死刑發(fā)展與存廢觀……從奴隸制時期的墨、劓、剕、宮、大辟到封建時代的笞、杖、徒、流、死,始終到今天的多個刑罰,涉及死刑。能夠看出刑罰的方式越來越文明,從殘害人的肢體到如今的文明刑種,這都是社會的進步。從古到今自始至終都保存著死刑。死刑是在歷史起伏動亂中發(fā)展的。當社會安定,國泰民安,那么統(tǒng)治者就會對犯罪者寬敞解決,無論是從死刑的種類還是從處以死刑的人數(shù)來說都是極少的,階級矛盾緩和,所使用的刑罰即使是死刑,手法也不是很殘忍,比較人道些…而碰到社會政權交替時,社會秩序一片混亂,多個犯罪曾出不群,“亂世用重典”,一旦多個矛盾激化產(chǎn)生沖突時,死刑的種類及處以死刑的人數(shù)就會增多,并且殘酷無比,以此來鎮(zhèn)壓和威懾人們不再犯罪。但總的趨勢是死刑在減少,死刑的辦法越來越文明人道。如今我國實施死刑復核制度和死刑緩期兩年執(zhí)行制度來嚴格限制死刑的執(zhí)行量,在合用死刑上采用槍決和注射的方式,是為了減輕罪犯行刑時的痛苦。刑罰理應由犯罪者自行承當,然而在某些國家的封建社會,當罪名屬于通番賣國、欺君犯上、密謀造反等滔天死罪時,死刑的執(zhí)行范疇往往擴大至犯人的親屬、朋友、鄰里,甚至互不相識的人也有可能受牽連,最膾炙人口的例子非中國戰(zhàn)國時代秦國商鞅開始推行的“連坐制”、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胡、藍”兩案(史稱胡藍之獄),以及清代文字獄莫屬。他們犯了罪,就應當受到處罰,這是公理。”部分學者認為我國應順應時代潮流的發(fā)展,廢除死刑;而有些學習和則規(guī)定在原有刑罰的基礎上,加重刑罰,加大死刑執(zhí)行量,顯然這一觀點是不可取的,大部分學者則規(guī)定保存死刑,減少死刑并避免合用死刑,死刑的限制論始終以來是我國刑法學界的通說觀點,由于中國幾千年封建文化的沉淀,以及現(xiàn)在東西部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不平衡,決定了中國現(xiàn)在無法全方面的廢除死刑,因此,要保存死刑,但嚴格限制死刑三、死刑存在價值及局限性(一)死刑的存在價值……從貝卡利亞質疑死刑到如今,規(guī)定廢除死刑的呼聲仍然不停,但是同時有許多國家廢除死刑之后又恢復的,前蘇聯(lián)三次廢除又三次恢復,尚有菲律賓、意大利、瑞士等均出現(xiàn)過廢除又恢復的狀況,能夠看出死刑的生命力是頑強的,由于歷史和現(xiàn)實的因素,對于最嚴重的犯罪予以最嚴肅的社會報復的道義報應觀在我國仍然進一步人心,故在現(xiàn)在及此后相稱長的時期內(nèi)不可能將廢除死刑的問題提上議事日程。首先,中國是從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發(fā)展演變而來的,沉淀了千年的歷史文化及其傳承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變化的,在人么的觀念中,殺人就得償命?!爸\殺人者必須處死,在這種狀況下沒有什么法律的替代品或替代物能夠用它們的增或減來滿足正義的原則。沒有類似生命的東西,也不能在生命之間進行比較,不管如何痛苦,只有死。因此在謀殺罪與謀殺的報復之間沒有平等品,只有依法對犯人處以死刑?!边@是康德出名的等量報應論,同樣尚有黑格爾的等價報應論,這些都是對生命權的平等論。從奴隸社會野蠻的同態(tài)復仇,直至今天我們宣揚的“法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刑罰已從“報復”轉向“報應”為目的。“報復”所強調的是對違法者個人的制裁,是“刑罰與犯罪在損害形態(tài)上的等同與對稱”;而“報應”則強調了對社會大眾的防止監(jiān)督,是“刑罰的輕重與犯罪的輕重的等比對稱”。如今報應論已成為死刑保存論最重要的理論基礎之一。我國出名學者楊世云專家認為“報應可謂社會對于犯罪人為惡的反映,以刑罰來報應犯罪,因刑罰的痛苦來平衡犯罪的惡害,首先能夠實現(xiàn)正義的心理,另首先則能夠增強倫理的力量,以建立社會賴以生存的法的秩序”。(二)死刑的局限性……由于司法上的腐敗或法律上的不完善,使許多判決由于量刑上的不當或社會腐敗造成的錯殺與枉殺再所難免。一旦錯誤,如果是其它刑罰能夠改判,恢復其清白,而死刑則無可挽回了。尚有民眾意愿情緒的波動影響,當某些性質惡劣、罪大惡極的犯罪發(fā)生執(zhí)行死刑,這些符合了民意。在看待一種慣偷和一種走私犯態(tài)度就不同,由于慣偷觸犯了本身利益,因此認為他改殺,而一種走私犯無論他走私多少,他給自己帶不來威脅,甚至還能夠從他手中買到便宜貨,即使他的走私額再大,罪行再嚴重,事不關己,就沒有前列的憎恨,因此殺與不殺都無所謂。四、完善我國死刑制度的建議我國刑法死刑的限制1合用條件限制。刑法第48條第1款:“死刑只合用于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彼^罪行極其嚴重,是犯罪的性質極其嚴重、犯罪的情節(jié)極其嚴重、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險性極其嚴重的統(tǒng)一。2.合用對象限制。刑法第49條:“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合用死刑。”《刑法修正案(八)》在刑法典第49條增加1款作為第2款:審判的時候已滿75周歲的人,不合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3.合用犯罪性質限制?!缎谭ㄐ拚?八)》取消了極少合用過的13個經(jīng)濟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4.合用程序限制。刑法第48條第2款:“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有關死刑案件核準問題的決定》規(guī)定,因殺人、搶劫、強奸、爆炸、防火等罪行被判處死刑的案件,可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核準,不必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5.執(zhí)行制度限制。刑法第48條第1款:“對于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立刻執(zhí)行的,能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