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案_第1頁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案_第2頁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案_第3頁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案_第4頁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案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案1

教學目的:

1、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會恰當?shù)倪x擇長度單位

3、會比較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一千米有多長?生活中有那些距離是千米?

2、走1千米大約要多少時間?跑了?

3、千米和米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二、新課

1、教學例3

問:大家知道三峽嗎?我們的三峽大壩呀,全長2300米,他長嗎?

我們北碚有一條高速公路叫什么?誰知道?

其中有一條隧道,長6公里

你門說,大壩和隧道誰長?

學生思考,回答

小組討論后匯報自己的想法

一可以把千米換成米,還可以把米換成千米

2、練習

(1)對口令,選擇合適的`單位

教室長8()公路長800()飛機飛行高度8000()火車每小時開60()

(2)說說大約幾千米

引導學估計

1675千米大約是多少千米那4850米呢?

(3)學生看圖提出數(shù)學問題并解答

三、作業(yè)

練習十二1-4

2題,學生看題目要求和圖,理解了題目的意思后在做

學生獨立作業(yè)

四、課后記

第3課時

教學內(nèi)容:

教材79頁例4,80頁課堂活動,81-82頁練習十二5-9

教學目的:

1、讓學生體會毫米的實際長度

2、會簡單的單位換算

3、會選擇正確的單位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1千米有多長,生活中的1千米呢?

2、千米和米有什么關系?

3、3657米大約是多少千米?4567米呢?

二、新課

1、教學例4

學生拿出直尺,請觀察,直尺上長度單位都有哪些?

學生逐漸觀察得出許多小格,這每一個小格是1毫米,也可以說是1mm,學生讀

這些小格把1厘米分成了幾份?

學生觀察數(shù)

得出分成了10份,那么一厘米就是多少毫米呢?

1厘米=10毫米,學生讀

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長度單位

2、感知1毫米

請你用手指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

學生自己比劃

生活中有1毫米的物體嗎?

拿出2分硬幣,量一量有多厚,大約是毫米

還有嗎?

學生在量

3、整理長度單位

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學生回答

你可以把他們從大到小排一排嗎?

教師板書: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相鄰兩個單位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三、練習

1、80頁1

學生獨立完成后訂正

2、80頁2、3

學生測量

3、完成81頁5-9

四、課后記

五、時分秒

1、能認識,寫鐘表的具體時刻

2、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體驗時間的長短

3、能進行時分面的簡單換算

4、能計算經(jīng)過時間,知道珍惜時間,會合理安排時間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能過摸球、裝球、轉盤等活動,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等詞語描述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獲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判斷和推理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讓學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學習的態(tài)度;

教學重點:

讓學生初步體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教學難點:

有“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里的事情;

教具學具:

布袋子兩個,透明袋子10個,紅球、白球若干個,籃子6個,大轉盤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師:小朋友,我們先做一個游戲,什么(球)?猜球在哪只手里?

師:(左手)有不同意見嗎?(右手)你認為呢?

師:你看看,一會兒猜左手,一會猜右手,你們自己都不能確定,那說明,小球有(可能)在xx,也有可能xxx

二、新授教學

活動一:摸球比賽

師:老師這兒有兩袋球,(1號袋,2號袋)下面進行男女生摸球比賽,摸到黃球多的取勝。各三次機會。第一次,男生,誰來?

師:希望他摸到什么球?我們一起來“黃球、黃球??”

師:哎呀!可惜!

師:女生,XXX做得真端正,你來!“黃球、黃球??”

師:我宣布第一次女生贏了。

師:第二次,想來嗎?男生,加油喲!哎!

師:女生,“黃球、黃球??”女生又贏了。

師:還想比嗎?

師:??!男生的運氣太不好了!

師:女,想再贏嗎?

師:還是女生贏!

師:我宣布(女生獲勝)

師:男生,有什么想要說的?你認為呢?女生,有什么要說的?

師:你們都對袋子里的球都產(chǎn)生了質疑,想看看嗎?(慢慢抽出袋子)

師:這個袋子里的球怎樣?(全這個字用得好,都是用得不錯,全部也不錯喲)

師:當袋子里全是黃球時,我們?nèi)我饷粋€,會怎樣?你說?你來?

你?

師:當袋子里全是黃球時,我們?nèi)我饷粋€,一定是黃球。(板書:黃球)

師:剛才男生從這個袋子,摸到黃球了嗎?一次也沒有,要看嗎?(慢慢抽出袋子)

師:他們怎么沒有摸到黃球呢?和同桌交流一下。誰來說說?(說得不錯)你來?(老師就喜歡你這樣發(fā)言,完整)

師:因為袋子里沒有黃球,我們?nèi)我饷粋€,不可能摸到黃球。(板書:不可能)所能男生輸了,公平嗎?

師:那么從這個袋子里摸一個球,一定摸到黃球嗎?會怎樣?想一想,和同桌商量一下。

師:誰會說?你來?你認為呢?

師:為什么是可能?這個袋子里有?也有?所以摸到的可能是?也可能是?

師:我們來試一試。(師摸三次)現(xiàn)在誰還能再說一說從這個袋子里摸一個球,是什么情況?因為?(板書:可能)

活動二:選擇

師:摸玩了黃球,我們來摸紅球,有三個袋子,哪個袋子摸到的一定是紅球呢?準備隨堂練習本,寫下袋子的序號。有信心嗎?

師:請選擇。幾號?為什么?同桌之間相互看一眼,選對的舉手,有錯的起立。

師:接著,哪個袋子摸到的不可能是紅球?請選擇。幾號?原因?選對的坐正,有錯的起立。

師:最后,哪個摸到的.可能是紅球?寫序號,同桌交流一下原因。幾號?理由?對嗎?同桌檢查,有錯的起立。

活動三:裝球比賽

師:真棒!迅速收拾好本子,下面我們八小組進行比賽,想奪冠嗎?那就仔細聽老師的要求。游戲的名子叫“裝球比賽”,小組根據(jù)題目先討論,然后把球裝好,裝好后坐正向老師舉手示意。比一比哪組又輕又快!先請組長拿出球和袋子放在中間。

師:第一個要求:裝一袋球,任意摸一個,一定是白球?先討論,再裝!開始!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

師:組長起立,把袋子高高舉起來,其他人抬頭看一下,有不同意見嗎?為什么只裝白球?組長請坐,把球放好。第一次比賽這三個小組表現(xiàn)得特別棒,其它小組要努力。

師:第二個要求,一起讀一下。看明白了嗎?開始!組長起立,舉起來?為什么這樣裝?

師:第三個要求,開始!組長!怎么都是黃球?

活動四:說話小結

師:在這個游戲里,每個小組表現(xiàn)得都很出色!其實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也經(jīng)常用到一定、可能、不可能。看!

電腦出示:1、太陽()從東方升起。

師:這件事是一定。太陽每天都從東方升起。

2、下個星期一()會下雨。

師:想一想,小組討論一下!對嗎?能填一定嗎?

師:有些事情還沒有發(fā)生,我們誰也不知道會怎么樣?

3、在揚州春天過后()是冬天。

師:想一想,會填得舉手?

師:為什么?能把它改成“在揚州春于過后一定是??”一起說。

4、將來,人類()會登上火星。

師:你也能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說一說你身邊的事情嗎?先和同桌談一談。

三、鞏固練習

大轉盤

師:下面我們接著玩一個游戲“大轉盤”,(出示:轉盤)。轉盤上有什么?轉盤轉動時,猜一猜指針會指向哪?可惜,猜錯了?。ㄞD動)

師:誰還想試一試。誰坐得最正呢?恭喜你,猜對了!

師:轉動轉盤,指針會指向哪?誰能準確得說一說。(說得真好)為什么?還有誰更加肯定的說一說。(語氣更肯定了)

師:我們換一個轉盤來轉一轉。指針會指向哪?猜一猜?肯定嗎?

師:猜一猜?

師:咦!三次全停在紅色,怎么會這樣?

師:紅色區(qū)域大,藍色和黃色區(qū)域小,停在紅色區(qū)域的可能性大。小朋友真是太聰明了,這可是我們以后要學習的知識。

四、總結: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案3

教學內(nèi)容:

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64~66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由實物上的角抽象為幾何圖形的過程,通過觀察、實物操作,讓學生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建立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知道角有大小,初步感受角的大小和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能夠比較出角的大小。

3.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都有角;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形象思維,積累認識圖形的經(jīng)驗,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角,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建立角的概念。

教學難點:

知道角有大有小,并會比較角的大小。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主題圖)在這些物體的面上有哪些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圖形?

這些圖形都是我們的老朋友了,其實這里還藏著一位新的圖形朋友,(課件抽象出角)誰知道它們叫什么?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一)認識角

1.摸一摸,直觀感知角特征

(1)(出示三角尺)三角尺上有角嗎?在哪里?(學生可能會用手指尖指某一點)老師把這一點畫在黑板上,問:這是角嗎?(不是)那角是什么樣子呢?拿出你的三角尺,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

先把你的小手放這里按一下,看手上留下什么?(一個小坑、一個小點。)是的,這兒有一個點。

那我們從這一點往這邊摸,什么感受?(直直的)

再從這個點往這邊摸呢?也是……?(直直的)

同學們,我們摸到的就是角。

(2)剛才我們已經(jīng)用手摸到了角,現(xiàn)在請大家閉上眼睛回憶一下剛才你摸到的角的模樣。

師:請睜開眼,屏幕上這幾個角以及剛才我們所摸的角,他們有什么相同的特點?

生:都有一個點和兩條直直的線(課件分別閃爍頂點、邊)。

(3)同學們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了角的特點,下面老師就依據(jù)你們的發(fā)現(xiàn)把屏幕上的角請到黑板上,小朋友們伸出手和老師一起畫。

師示范:首先畫一個點,接著從這一點引出一條線,這條線怎么樣?(直直的)然后再從這一點往另外一個方向再畫一條直直的線。

師:這就是我們數(shù)學上的角了,而且為了更清晰地表示一個角,通常我們還會用弧線來給角作上標記。

2.學一學,角的各部分名稱

很早以前,數(shù)學家們就給角的各個部分起了好聽的名字,我們一起到數(shù)學書上找找看,把你找到的答案告訴你周圍的小朋友。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頂點、邊、邊)

師: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師:由一個頂點引出兩條邊就組成了角。

3.辨一辨,鞏固角的特征

師:老師這兒還有幾個圖形,它們是不是角呢?

4.數(shù)一數(shù),圖形中的角

師:下面我們來變個魔術,請大家盯住第一個圖形,變!變成什么了?(三角形)三角形上有幾個角呢?我已經(jīng)知道其中一個,另外兩個角在哪里?

還有幾個圖形朋友也吵著要來上我們的數(shù)學課,他們都說自己的身體上也有角,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數(shù)一數(shù)。

師:三角形有3個角?四邊形有幾個角?五邊形有?追問:六邊形呢?十邊形呢?是的,幾邊形就有(幾個角)。

5.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出示主題圖)圖上還有哪些物體的面上有角呢?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上也有角?

6.做一做,創(chuàng)造角

(出示材料:一根吸管、一根皮筋、一張圓形紙、2根小棒)

思考一下,怎樣利用這些材料做出角。(學生活動,小組匯報)

(二)比較角的大小

1.感知角的大小

老師也用小棒擺了兩個角(課件出示),角1和角2有什么不一樣?(一個大,一個小。)為什么角2大?

師:老師這里有一個活動的角,怎樣讓它變得更大?(把角的兩邊張開)怎么讓角變得更小?(把角的兩邊合攏)

小結:看來我們要使角變大,只要把角的兩邊張開,要使角變小,只要把角的邊合攏。

2.比較角的大小(觀察法)

老師又做了一個角(出示),請拿出你的活動角,做出一個比它大的角。你確信你這個角比它大嗎?為什么?

做一個比它小的角,你確信你這個角比它小嗎?為什么?

引導學生:角的兩邊張開的大,角就大;角的兩邊張開的小,角就小。

師:我們用眼睛看就能比較出大小,這種觀察的方法在數(shù)學上經(jīng)常用到。

3.比較角的大小(重疊法)

做好一個角同桌比比看,誰的角大?確信?有人不太確信(選大小近似的兩個角)。哪個更大呢?(不同意見)你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讓我們確信哪一個角大嗎?

師:當我們用眼睛觀察,難以判斷大小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用重疊的方法,把這兩個角重疊在一起比一比。

4.比較角的大小(邊的長度)

這兒還有兩個角(出示紅、黃角),哪個角大?

(1)老師要幫幫紅角(剪短黃角的邊),這樣紅角就比黃角大了嗎?為什么?

(2)(拉長紅角的邊)這樣呢?

師:看來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有沒有關系?

(3)(課件出示放大鏡)這樣紅角就比黃角大了嗎?

(4)同學們,你們能幫幫它嗎?

師:這說明角的大小其實只和什么有關系?

5.比較角的大小(捉迷藏)

辨別兩組角的大小,每組只露出角的一小部分,讓學生猜測哪個角大,并交流想法。

三、欣賞總結,走進生活

回顧本課,你有什么收獲?

欣賞角(組圖)。

師:關于角的奧秘還有很多,只要你們能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生活,那生活中處處都有數(shù)學。

板書設計: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案4

教學內(nèi)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50-52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問題,使學生經(jīng)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統(tǒng)一計量單位的必要性,形成相應的長度觀念。

2.使學生聯(lián)系具體情境認識厘米,建立初步的1厘米的實際長度表象,會用厘米作單位測量線段或物體的長度,能合理估計一些線段或物體的長度,會畫指定長度的線段(限整厘米),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相關的學習活動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的好奇心,增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的方法。

教學難點:

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準備:

教具:Flash課件,刻度清晰的尺。

學具:學生每人一張練習紙、一把學生尺,每兩人一個學具盒(內(nèi)含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橡皮、方格紙、圖釘、回形針、卷尺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統(tǒng)一標準。

1.(電腦顯示)故事情境:珠寶在哪里?

出示黑貓警長圖,認識他嗎?黑貓警長是破案的高手,讓我們一起來跟隨黑貓警長破案。

2.為什么白貓戰(zhàn)士沒找到珠寶呢?小朋友來分析分析看。(學生分析原因。)

3、說明:

“白貓戰(zhàn)士”腳長,“一只耳”腳短,正是因為它們度量的標準不同,所以同樣走5個腳長,量出的長度是不一樣的。

說明:在度量物體的.長度時,我們得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這就是長度單位。

二、統(tǒng)一標準,建立表象。

1.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其中的一個——厘米。厘米就藏在小朋友的尺子上。請小朋友拿起尺子,看一看,(實物投影學生尺)瞧,這樣的一段長度就是1厘米。(師剝下1厘米:0-1)

請小朋友像老師這樣把1厘米的小棒模型請下來??匆豢?,1厘米有多長?

2.初步感知1厘米。

(1)游戲:和1厘米交朋友。

接下來,我們就和1厘米來交個朋友,看誰能很快地記住1厘米有多長。(學生操作)

(在黑板上貼出1厘米)你覺得1厘米這個新朋友怎么樣?

說明: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厘米作單位。

(2)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找一找,在我們身邊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先找一找,再用小棒比一比驗證一下。

交流展示。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圖釘?shù)拈L大約1厘米;食指的寬度大約1厘米;方格的一條邊大約1厘米等。

3.用1厘米測量。

橡皮的長度大約有幾個1厘米呢?請小朋友四人小組合作,用1厘米的小棒量量看。

匯報交流,引出尺子。

三、觀察尺子,認識厘米。

1.認識尺。

尺是量長度的工具。對比你手中的尺子,它還少了什么?根據(jù)學生回答揭示:

A.數(shù)

尺子上有哪些數(shù)呢?我們把他們請上來。

B.刻度

這些長短不一的豎線就叫刻度。0所對的刻度就叫刻度0,1所對的刻度呢?

C.cm

一大格的長度是1厘米,在尺子上一般用英文字母cm表示。

2.認識1厘米。

(1)請小朋友拿出你的尺子,先仔細觀察,再用鉛筆尖指一指:從哪兒到哪兒是1厘米?(如:刻度0到刻度1之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

(2)說明:像這樣,每一大格的長度都是1厘米。

3.認識幾厘米。

(1)1厘米我們會找了,2厘米你也能找一找嗎?

(2)你還能在這把尺子上找到幾厘米呢?同桌指一指,說一說。

(3)全班交流。

說明:有幾個大格就是幾厘米。

四、動手實踐,學會測量。

活動情境:小蟋蟀跳遠比賽。

1.量幾厘米。

(1)小蟋蟀們至少要跳過幾厘米才能過關呢?(學生動手測量)

(2)展示交流:你從刻度幾量到刻度幾?(刻度0-3。)

(3)想一想: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注意什么?

2.量大約幾厘米。

(1)3只小蟋蟀分別跳了幾厘米呢?小朋友來量量看。

(2)認識大約6厘米。

說明:2號和3號的長度都不是正好6厘米,但是很接近6厘米,我們就可以說是“大約6厘米”。

3.畫幾厘米。

(1)學生畫7厘米的線段。

(2)交流:你從刻度幾畫到了刻度幾?

(3)同桌互相檢驗。

五、鞏固拓展,活化應用。

1.用斷尺量。

小蟋蟀的尺子斷了,用它還能來量長度嗎?怎么量?

2.變式練習。

寶盒里的項鏈有多長?你是怎么看的?

3.學習估測:奇妙的“身體尺”。

六、回顧總結,拓展延伸。

1.回顧:小朋友,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和誰交上了朋友?關于這個新朋友你了解了些什么?

小結:我們知道了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在尺子上刻度0-刻度1的長度是1厘米;還知道有很多物體的長度是大約1厘米。

2.游戲:眼力大比拼。(學生動手操作)

3.拓展:在長度單位這個大家族里,厘米只是其中的一個成員,還有很多成員等著和你交朋友。其實10厘米的長度就是一個新的長度單位,把10個這樣的長度單位連起來,就又得到一個長度單位。這些長度單位叫什么名字呢?它們有多長呢?和我們今天認識的1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呢?這些問題留到以后的數(shù)學課上再來研究。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案5

教學內(nèi)容:

蘇教版五年級數(shù)學綜合實踐活動課。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一副三角板中邊、角的一些奧秘。

2.引領學生通過畫一畫、拼一拼、轉一轉等活動方式賞玩三角板,演繹圖形與幾何世界中的角、邊、面、體的相關知識。

3.讓學生在活動中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能力,積累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體會數(shù)學文化魅力,發(fā)現(xiàn)、領悟和欣賞數(shù)學的美,從而產(chǎn)生喜歡數(shù)學、熱愛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風箏,利用角度問題引出三角板,介紹一副三角板,揭示課題。

二、畫一畫,探索三角板畫出確定度數(shù)角的規(guī)律。

1.用一副三角板能畫出哪些度數(shù)的角呢?

學生畫角并匯報,交流畫角的不同方法。

2.仔細觀察這些角的度數(shù),有什么發(fā)現(xiàn)?

三、拼一拼,發(fā)現(xiàn)三角板中邊的奧秘。

1.利用一副三角板拼著玩。

2.兩人合作,用兩塊同樣的三角板相同的邊重合拼圖形。

A.用兩個含30°角的三角板拼圖形。(六種拼法)

B.用兩個含45°角的三角板拼圖形。(三種拼法)

比較思考:同樣是兩塊三角板,為什么拼出的種數(shù)不同呢?

3.欣賞資料,了解三角板的產(chǎn)生。

4.再拼一拼,揭開三角板中邊的奧秘。

5.四人合作,用四個同樣的三角板拼圖形或圖案。

(1)出示合作要求,學生拼圖。

(2)展示學生作品。

A.拼出熟悉的圖形有哪些?

B.點評有創(chuàng)意的'圖案,解決相關數(shù)學問題。

四、轉一轉,想象三角板旋轉后形成的立體圖形。

(1)讓學生把三角板轉著玩,想象會形成什么立體圖形?

(2)交流匯報不同的旋轉方法,課件演示。

五、課堂總結。

【設計意圖】

本課是一節(jié)數(shù)學實踐活動課,是根據(jù)蘇教版數(shù)學教材中有關知識,圍繞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常用的學習工具——三角板進行挖掘和開發(fā)的教學內(nèi)容。通過賞玩三角板讓學生畫一畫、拼一拼、轉一轉,回顧過去學習中有關幾何圖形的知識,了解三角板的產(chǎn)生及自身有關特點,還力圖挖掘有關數(shù)學思考的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水平。同時根據(jù)x版數(shù)學新課標的精神,著力讓學生感悟數(shù)學思想,積累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和體會數(shù)學文化,讓學生感受到身邊到處處有數(shù)學,從而產(chǎn)生喜歡數(shù)學、熱愛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掌握口算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

2、掌握筆算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的方法。

3、運用乘除法關系,求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數(shù)。

二、教學重點:

掌握筆算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的方法。

難點:提高計算正確率。

三、教學準備:卡片和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A、口算訓練:P-30第一題。

要求學生掌握口算技能,提高口算能力。

B、計算訓練:

1、P-46第二題。

a、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掌握方法。

b、說一說你為什么算得怎么快?

c、學生報得數(shù),進行校對。說一說你錯誤的.原因。

2、計算并用乘法驗算。P-46第三題的第一排。

a、抽三名學生板演,校對。

b、說一說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

3、求未知數(shù)P-45第四題。

a、抽四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幫助學困生。

b、說一說每題計算的依據(jù)是什么?

C、講解應用題:P-46第五題和第六題。

1、學生用分析法或綜合法分析解題思路。

2、說一說時間、速度和路程的三者之間的關系。

3、學生獨立完成。校對。

D、發(fā)展題:

1、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推理。

△÷△=□□是幾?

△-△=☆☆是幾?

△+△=○○=11.4-1=10.4

□+○+☆=11.4

△=()△=5.2

E、布置作業(yè):P-46第三題。

課后小結:本節(jié)課的最后,我安排了一道發(fā)散題,重在發(fā)現(xiàn)學生的思維,以及綜合運用小數(shù)乘除加減法的能力,在這一題的練習中,我先通過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小組派代表交流。最后選擇其中一題講解思路。效果不錯。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案7

一、教材分析

1、內(nèi)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五年級人教版《數(shù)學》下冊第五單元《圖形的運動(三)》P83頁《旋轉三要素》。本課計劃1個課時。

2、教材的編寫意圖:在二年級學生已經(jīng)初步認識了圖形的旋轉和平移,以后上初中也將進一步學習圖形的旋轉和平移,因此,本課起著承上啟下的銜接作用。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掌握旋轉的方向,明確旋轉的含義和旋轉的三要素,會用自己的語言簡單地描述線段的旋轉。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操作、觀察、討論等活動,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在觀察、討論中,發(fā)展空間觀念,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問題的敏銳眼光。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明確旋轉的含義和旋轉的三要素。

教學難點:體會旋轉的含義,理解旋轉的三要素。

二、教法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采用以實驗發(fā)現(xiàn)法為主,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為輔的教學手段。教學中,教師精心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思考、操作,教師適時地演示,并運用電教媒體化靜為動,激發(fā)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tài),從而培養(yǎng)思維能力。

三、學法

根據(jù)學法指導自主性和差異性原則,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概括——檢驗——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形成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

教學準備:幻燈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課件播放花樣滑冰選手金妍兒的旋轉舞蹈視頻。

教師: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她在不停地旋轉。

教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旋轉。

(板書課題:旋轉)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極大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時很自然的就將學生帶入新課中。

二、、探究新知

1、復習簡單的旋轉現(xiàn)象。

A、在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初步認識了生活中的旋轉現(xiàn)象,你還記得旋轉的含義是什么嗎?

學生思考,教師指名回答。

B、大家能舉幾個例子嗎?

教師指名回答。

C、老師身上有樣東西在運動時也在旋轉,你能找出來嗎?

學生認真找。找后指名回答。

2、講解例1,明確確旋轉三要素。

出示時鐘。

師:同學們已經(jīng)初步認識了生活中的旋轉現(xiàn)象,那我們這節(jié)課就借住時鐘進一步認認識旋轉。

(1)認識旋轉要素——旋轉方向

教師:同學們都應該觀察時鐘的指針的旋轉動運,那你們知道它是按什么方向運動的嗎?

學生小組交流,可得出:指針是按順時針方向方向旋轉的。

教師:不在人為的.干涉下,指針會逆時針運動嗎?(不會)

教師:時鐘中的時針只會順時針運動,這就是指針的旋轉方向。

(板書:旋轉方向)

教師組織學開展“聽口令做動作”的活動;讓學生先平伸右臂,用動作表示順時針旋轉和逆時針旋轉,再平伸左臂做一次,親身體驗順時針運動、逆時針旋轉。

(2)認識旋轉要素——旋轉中心

教師指著時鐘的中心。

教師: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嗎?這個位于時鐘的中心,時鐘和分鐘都沿著它轉,這就是時鐘的旋轉中心。

(板書:旋轉中心)

(3)認識旋轉要素——旋轉角度

課件動態(tài)出示甲時鐘指針從“12”到“1”,乙時鐘指針從“12”到“3”。

引導思考:

A、注意觀察,甲、乙兩個時鐘的指針分別是怎么旋轉的?

指名說一說指針的旋轉過程。

B、兩個鐘面上都是指針在旋轉,在旋轉過程中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嗎?

教師:學習了上面的內(nèi)容,同學們能描述指針從“12”到“1”的旋轉嗎?

學生思考得出:當指針從“12”到“1”時,指針順時針繞著中心轉過了30°。

教師:你怎么知道旋轉了30°呢?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交流,使學生明確:指針繞點O旋轉一周共360°,一共12個大格,從“12”到“1”是1個大格,即旋轉了:360°÷12=30°。

教師小結:在描述物體的旋轉時,要注意旋轉三要素:旋轉方向、旋轉中心、旋轉角度。

(板書:旋轉方向、旋轉中心、旋轉角度)

【設計意圖】從簡單的實例入手,在看似簡單的變化中請學生比較不同之處,形象地感知、體會旋轉的三要素。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例題。

2、完成教材第83頁“做一做”。

(1)先出示左邊的圖,再出示右邊的圖。

教師:左側有車通過,左側車桿怎么變化呢?

預設:左側有車通過,車桿繞點O順時針旋轉90°。

教師:汽車已經(jīng)通過,車桿又回歸原位,車桿又是怎么變化的呢?

(2)請一個學生來當車閘,演示右側有車通過,請大家說一說車桿是怎么變化的。

(3)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左、右側通車時旋轉方向、旋轉中心、旋轉角度的相同和不同。

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3、課件動態(tài)出示時鐘,完成練習。

4、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85頁第1題、第2題、第3題。

5、欣賞生活中的旋轉現(xiàn)象圖片及旋轉大樓。

【設計意圖】有了前面初步感知旋轉的三要素,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充分給學生空間,讓學生在討論中,自己不斷完善對指針旋轉的描述,加深對旋轉的理解。

四、課后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讓學生歸納小結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

2.基本掌握長方體的特征.

3.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導入:講新課之前,我們先回憶一下,以前學過哪些幾何圖形?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

這些都是什么圖形?(板書:平面圖形)

教師:平面圖形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立體圖形.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

1.出示墨水盒、粉筆盒等實物.

教師提問:誰說說這些物體與平面圖形比較有什么不同?(占有一定的空間)

2.教師明確:這些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我們把它們的形狀叫做立體圖形.

(板書立體圖形)

3.在生活中你還見到哪些立體圖形?

4.引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立體圖形中的長方體.

(板書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二)認識長方體的特征,教學例1.

1.面

①長方體有幾個面?長方體有6個面

②每個面是什么形狀?每個面都是長方形(也可能有兩面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

2.棱

學生實際操作:

①動手摸一摸長方體的每兩個面相交的地方

(教師明確:在長方體上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長方體的棱)

②數(shù)一數(shù),長方體有幾條棱?(12條棱)

③量一量每條棱的`長度,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相對的棱的長度是相等的)

3.頂點

教師:請同學們拿起長方體的盒子或實物,用手摸一模三條棱相交的地方.

教師明確:3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長方體的頂點.

提問:一個長方體一共有多少個頂點?(8個)

4.特征

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也可能其中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它有12條棱,8個頂點.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5.畫法

把一個長方體放在桌面上觀察一下,最多能看到它的幾個面?(三個面)

那么怎樣把長方體畫在紙上或黑板上呢?(看不見的棱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后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

(三)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教學例2.

1.出示長方體框架,提問:

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怎樣分組?(按照相對的棱進行分組)

分成幾組?(3組)

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不等)

2.教師小結:在一個長方體中,有3組棱,每組棱互相平行,并且長度相等.我們把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3.實際測量:分不同角度測量自己手中的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長度

(測量數(shù)據(jù)應該不同)

教師強調:長方體的長、寬、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變的一般情況下把底面中較長的一條棱叫做長,較短的一條棱叫做寬,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三、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長方體有什么特征?什么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還有什么問題嗎?

四、隨堂練習.

1.說說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

2.填表.

3.判斷對錯,并說明為什么.

(1)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的物體形狀都是長方體.

(2)在長方體中,不是相對的棱長度都不相等.

(3)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4)長方體相對面的大小、形狀都相等.

五、布置作業(yè).

1.看圖說出下面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2.說出下圖表示的物體是什么形狀,并且說明:

(1)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2)它的右側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3)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4)它的下面和后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六、板書設計

(略)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并能正確地描述。

2、初步懂得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參與乘法分配律的歸納過程,培養(yǎng)學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

2、使學生了解從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這種認識事物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察、驗證、歸納等數(shù)學活動,使學生體驗數(shù)學問題的探索性,感受數(shù)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和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充分感知并歸納乘法分配律。

難點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充分感知并歸納乘法分配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看了自然環(huán)境被破壞而出現(xiàn)的沙塵暴、水土流失等一些情景的圖片,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1、我想大聲的呼吁:請不要再濫伐樹木了,不然的話沙塵暴會更厲害。

2、請保護好我們共同的家園吧!

3、要保護我們的家園,還要大量植樹。

師:說的`太好了。要保護我們的家園就要植樹造林,種植花草。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前段時間學校植樹活動的情況嗎?

(多媒體展示植樹的場景,并附文字:一共有25個小組參加植樹活動,每組里4人負責挖坑、種樹,2人負責抬水、澆樹)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乘法運算定律

(1)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獨立解決問題

師:同學們,你都得到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學生回答。

師: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一共有多少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

教師隨學生的回答板書問題。

師:請根據(jù)這些信息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列式計算。

(2)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生展示匯報:

(4+2)×254×25+2×25

=6×25=100+50

=150(人)=150(人)

師:誰和第一位同學的算式一樣?請舉手。誰來說一說你們解決問題的步驟?

生:先用加法算出每組有幾人,再乘25算出一共有多少人?

師:誰和第二位同學的算式一樣?請舉手。誰來說一說第二種方法解決問題的步驟?

生:根據(jù)收集到的信息,先分別算出負責挖坑種樹的人數(shù)和抬水澆樹的人數(shù),再把這兩部分合起來算出一共有多少人?

師:回答的很好。我們來看4×25和2×25分別表示什么?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生:我也是先算出每組有幾人?即(4+2)×25。

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請大家一起回答這次植樹活動的學生一共有多少人?(150人)

2、探究乘法分配律

(1)探討

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并且計算結果相同,那么,這兩個算式之間有什么關系?

出示:(4+2)×254×25+2×25

生:兩個算式的結果相等,在這兩個算式中間可以用等號連接。

師:誰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這個等式。

生1:4加2的和乘25等于4乘25加上2乘25。

2:4加2的和乘25等于先把4和2分別與25相乘再相加。

師:剛才同學們是先算出每組有幾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算式為25×(4+2)。想一想:計算25乘4加2的和還可以怎樣算呢?動手試試再把想法說給同桌聽。

師:誰來給大家說自己的想法?

生:25乘4加2的和,可以先把25分別與4和2相乘,再相加。也就是先算25×4和25×2,再把兩個積相加。即25×(4+2)=25×4+25×2

(2)舉例觀察

師:我們知道了4加2的和與25相乘,可以先把4和2與25分別相乘,再相加。請你再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寫在本子上。你怎么來說明你寫的算式左右兩邊是相等的?

師:誰來匯報你寫的式子,師隨生匯報板書。請同學們觀察這兩組等式以及自己寫的等式,有什么發(fā)現(xiàn)?請先和同學交流。

(3)交流概括

師:誰來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生:我發(fā)現(xiàn),兩個數(shù)的和與一個數(shù)相乘,可以把兩個數(shù)分別與這個數(shù)相乘求出積,再把積相加。

師:兩個數(shù)的和與一個數(shù)相乘,可以把兩個數(shù)分別與這個數(shù)相乘求出積,再把積相加。這就叫乘法分配律。

板書課題:乘法分配律。

師:剛才同學們寫的算式都對,那我們可不可以用一個算式就能表示出所有的式子?

生試著在練習本上寫,并抽學生匯報。

生1:a、b表示兩個加數(shù),c表示因數(shù)。a加b的和乘c等于a乘c加b乘c。即(a+b)×c=a×c+b×c。

生2:a表示因數(shù),b、c表示兩個加數(shù),a乘b加c的和等于a乘b加上a乘c。即a×(b+c)=a×b+a×c。

三、鞏固練習

1、在□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

(15+20)×12=□×12+□×12

25×(4+9)=□×4+□×9

8×(10+5)=□×□+□×□

75×24=75×□+75×□

2、把左右兩邊相等的算式用線連接起來。

48×12+52×1215×18+26×18

(15+18)×2625×40+25×4

25×(40+4)(48+52)×12

14×(45-5)11×4+25×4

(11×25)×414×45-14×5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數(shù)加法的算理。

2、掌握同分母分數(shù)加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學情分析

學生在掌握整數(shù)加法的基礎上,探索同分母分數(shù)加法的過程,理解同分母分數(shù)的計算法則。

重點難點

1、分數(shù)加法的意義。

2、能正確進行同分母分數(shù)加法的計算。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

1、(錄音內(nèi)容)我是妮妮,今天想請哥哥、姐姐幫我一個忙。我媽媽烙了一張餅,爸爸把它平均分成八份,爸爸吃了八分之三張餅,媽媽吃了八分之一張餅,我想知道爸爸、媽媽一共吃了多少張餅呢?誰要是能幫我,就獎給大家一個贊,我先謝謝哥哥、姐姐了。

2、師:同學們,能幫助小妹妹嗎?那怎么列式(板書式子),今天就讓我們共同學習同分母分數(shù)加法。

活動2【講授】學習目標

1、理解、掌握同分母分數(shù)加法的計算法則。

2、能正確進行同分母分數(shù)加法的計算。

活動3【活動】提示預習內(nèi)容,學生自主學習

1、自主探究、小組討論:

(一)師: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四個人的智慧,一定是很大的,下面就讓我們小組合作來探究同分母分數(shù)加法。

(二)學生先自主學習,再小組討論

(三)學生討論,師個別指導

(討論中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個人見解,提示可以借助輔助工具來解題。)

2、匯報交流

生1:同學們,下面由我來代表我們組跟大家分享我們組的做法,大家請看,我是把這張長方形紙當成媽媽烙的餅,我也把它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3份,我把它折回去,媽媽吃了1份,我也把它折回去,還剩4份,吃了也就是4份,占整張餅的八分之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shù),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老師,我想對趙紅俐的講解做下點評,你的想法真奇特,能想到加法的逆運算減法來解決問題,你真棒,希望在以后的學習中你能繼續(xù)發(fā)揮你的聰明才智。

生2:大家請看,我們組是用折紙法,我把這張圓看作是媽媽烙的餅,我把它對折三次,平均分成8塊,這3塊是爸爸吃的,也就是八分之三,這1塊是媽媽吃的也就是八分之一,一共吃了4塊,也就是八分之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shù),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3:我來為大家講解說意義的.方法,大家請看,我是把這張餅看作單位“1”,把它平均分成8塊,爸爸吃了3塊,相當于吃了這張餅的八分之三,媽媽吃了1塊,相當于吃了這張餅的八分之一,兩個人共吃了4塊,也就是這張餅的八分之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shù),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4:我們組是用畫線段的方法來解答的,我是把一條8厘米長的線段看成是媽媽烙的餅,把它平均分成8份,這3份是爸爸吃的,用來表示八分之三,這1份是媽媽吃的,用來表示八分之一,一共吃了4份,也就是八分之四,請大家注意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shù),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5:我們組是用畫圖法來解決的,我是把一張正方形紙看作是媽媽烙的那張餅,把它平均分成8塊,爸爸吃的3塊,我是用藍色表示的,媽媽吃的1塊,我是用紅色表示的,爸爸、媽媽一共吃了4塊,也就是八分之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shù),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6:我們組是用切割法來解決的,請八位同學來幫我完成,請大家手拉手緊密的圍成一個圓,我把這個圓平均切成8塊,這3塊是爸爸吃的,這1塊是媽媽吃的,一共是4塊,也就是八分之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shù),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我想對陶夢如的做法做一下點評,你的想法很新穎,但在日常的應用中不實用,我建議你可以用小棒來代替人。

生:我覺得小棒易丟,也不實用,可以用手指來代替小棒,因為手指不會離開我們的身體。

生:我覺得手指算小數(shù)可以,假如就沒法算了,我覺得還是畫圖比較好。

生7:大家請看表示3個,表示1個,它們兩的分數(shù)單位都是,所以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shù),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剛才大家用這么多方法來探究同分母分數(shù)加法,那到底該怎樣計算同分母分數(shù)呢?

生:同分母分數(shù)相加,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計算的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shù)。

師:同桌互記計算法則。

活動4【練習】能力提升

師:在阿拉伯流傳這樣一句話:“無論你有多少知識,假如不用便是一無所知”,誰能結合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出幾道題考考大家?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體驗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

2、認識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并能完成相應的圖表。

3、能根據(jù)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shù)據(jù),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并做出簡單的預測。

教學重難點:

能根據(jù)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shù)據(jù),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并做出簡單的預測。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小朋友喜歡“六、一”兒童節(jié)嗎?(喜歡)六一兒童節(jié)是小朋友的節(jié)日,電視臺的叔叔阿姨準備給小朋友送上一份節(jié)日禮物——動畫片大餐,那么小朋友們都喜歡什么樣的動畫片呢?他們請老師幫忙調查一下。昨天老師對二(2)班的小朋友進行了調查。老師根據(jù)調查情況制作了一幅統(tǒng)計圖

(出示二(2)班同學最喜歡的動畫片情況統(tǒng)計圖)

二、活動探究,認讀統(tǒng)計表

(一)認讀縱向統(tǒng)計圖表

1、先獨立思考:請你仔細觀察統(tǒng)計圖,從統(tǒng)計圖面,你知道了什么?想好的舉手

2、同桌交流:有好多小朋友已經(jīng)知道了,那么請你跟你的同桌說一說、比一比誰從圖中了解的信息多。

3、反饋交流:

師:誰愿意向大家說一說從統(tǒng)計圖里,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喜歡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人最多,喜歡看《西游記》的人最少。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看邊上有24就是個人(喜歡《喜羊羊和灰太狼》的這部分涂得)(實際上這種統(tǒng)計圖我們可根據(jù)各種直條的高矮一眼看出喜歡什么節(jié)目的人最多、最少。我們來數(shù)一數(shù)各涂了幾格)

師:這邊上有哪些數(shù)?這些數(shù)告訴我們什么?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喜歡看的人數(shù)《喜羊羊和灰太狼》。師:從統(tǒng)計圖里你還知道什么?

生2:喜歡《海綿寶寶》的小朋友有8人————————

師:(我們來數(shù)一數(shù))誰還有補充嗎?

生3:喜歡《海綿寶寶》的人數(shù)和喜歡《貓和老鼠》的人數(shù)一樣多

師:你是怎么知道喜歡《海綿寶寶》的人數(shù)和喜歡《貓和老鼠》的人數(shù)一樣多的?

生3:它們都是8人,

師:我們還可以從它們的高度上看出它們是一樣高的。你還會去比較想法跟別人不一樣,誰還能像他這樣去比較它們之間的關系呢?

生4:喜歡———————比——多或少幾人,一共有幾人?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4、預測:根據(jù)這個調查結果,你認為電視臺的叔叔阿姨在六一兒童節(jié)會播放什么動畫片當作節(jié)日禮物送給大家呢?為什么?

過度:電視臺的叔叔阿姨的想法也跟我們小朋友一樣,會在六一兒童節(jié)那天為我們送上節(jié)日禮物,大家高興嗎?

(二)認讀橫向統(tǒng)計圖

過渡:六一兒童節(jié)我們不僅能收到電視臺叔叔阿姨的禮物,我們學校也要為大家慶祝節(jié)日,學校準備舉行一些體育活動,由于學校學生有1000多個受場地限制,學校要求每個班只選一個體育項目,請你從下面四個體育項目中選一個喜歡的`,想好舉手

1、生成統(tǒng)計表

指名不同學生回答,意見產(chǎn)生分歧

師:要決定到底舉行什么活動怎么辦?

生:數(shù)一數(shù),統(tǒng)計

生成統(tǒng)計表

2、制作統(tǒng)計圖:

師:根據(jù)這個統(tǒng)計表我們能不能制成統(tǒng)計圖呢?怎么制作?

生:在踢毽子那里畫6格

師:怎么畫?為了能讓大家一眼看出6格我們可以想個什么辦法?一般把數(shù)字寫在下面

師:再怎么畫?為了區(qū)別不同的項目,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顏色。

3、讀統(tǒng)計圖:

師:在這個統(tǒng)計圖中,你又知道了哪些信息?

4、預測:根據(jù)這副統(tǒng)計圖,你認為我們班組織哪項活動小朋友們的歡迎?為什么?(那么我們班就決定組織跳繩活動)

5、比較兩幅統(tǒng)計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都用直條表示人數(shù),一格都表示一個人,都用不同的顏色

不同點:橫、豎不同,說一說橫豎都表示什么。

(三)體驗統(tǒng)計的全過程

過渡:有那么多的人要為我們慶祝節(jié)日,我們要精神飽滿的玩一天,要有精神就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剛才我們都計算出了自已每天的睡眠時間我們把它做成一個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好嗎?

1、做統(tǒng)計表:要統(tǒng)計一組同學的睡眠時間有什么方法?誰來說一說

(小組完成統(tǒng)計表、集體檢查)

2、畫統(tǒng)計圖:請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結果畫好統(tǒng)計圖,比一比誰畫得對又漂亮

3、評價統(tǒng)計圖

4、全班匯總

5、讀統(tǒng)計圖

6、小秘密:10歲小朋友一般應保證每天10時的睡眠,知道這個小秘密和我們班小朋友睡眠情況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只有保證了充足的睡眠時間,我們才有健康的身體去學習、生活,希望小朋友能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三、延伸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統(tǒng)計圖表,你們見到過哪些的統(tǒng)計圖表呢?

師:同學們見識可真廣,老師也從網(wǎng)上找到了一些統(tǒng)計圖表。

課件展示各種統(tǒng)計圖表:有折線形的、條形的、圓形的、地圖形的。

統(tǒng)計圖的花樣可多了,今后我們會繼續(xù)學習統(tǒng)計知識,有興趣的小朋友課后可以收集一些統(tǒng)計圖表自己研究研究看能發(fā)現(xiàn)些什么,好嗎?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案12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2、會運用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

二、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提出相應的問題。

2、讓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3、組織學生對所提問題小組討論。

4、交流結果,小組一:12+12+......+12=288(24個12相加)

小組二:12x4x6=288

小組三:12x3x8=288

小組四:12x20+12x4=288

小組五:用豎式計算

5、方法歸類: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連加,第二類連成,第三類是把其中的'一個乘數(shù)拆成兩數(shù)的和或差。

6、總結出方法

7、研究筆算方法

8、鞏固法則

9、總結所學內(nèi)容,看看學生是否掌握了本節(jié)課知識點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生通過測量、撕拼的方法探索和發(fā)現(xiàn)三角形三個內(nèi)角和是180°。

過程與方法:學生經(jīng)歷合理猜想和驗證三角形內(nèi)角度數(shù)和等于180°的過程,發(fā)展空間觀念及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探索數(shù)學的愿望和興趣。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探究發(fā)現(xiàn)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是180度。

教學難點:

在猜想和驗證三角形內(nèi)角和的過程中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理解內(nèi)角、內(nèi)角和概念

1、謎語引入:形狀似座山,穩(wěn)定性能堅,三竿首尾連,學問不簡單,打一幾何圖形猜一猜是什么?

Q:結合謎面的信息來說一說三角形有什么特點?

2、介紹內(nèi)角:這三個角都在三角形的里面,又叫內(nèi)角。

Q:三角形有幾個內(nèi)角?

3、介紹內(nèi)角和:把三個內(nèi)角的度數(shù)加起來求和就是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

引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三角形內(nèi)角和。

活動2【活動】觀察圖形

1、觀察圖形的變與不變

ppt依次出示

Q:這是銳角三角形,什么是它的.內(nèi)角和?

出示直角三角形,它的內(nèi)角和是指?

出示鈍角三角形,內(nèi)角和是指?

質疑:哪個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最大?

預設1:鈍角三角形內(nèi)角和大。(說想法)

預設2:一樣大。(說想法)

預設3:180度。

小結:三個三角形的樣子不一樣,大小也不一樣,三個內(nèi)角也不一樣,但內(nèi)角和是一樣的。

(二)活動二:猜想內(nèi)角和不變的度數(shù)

Q:這個一樣的度數(shù)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預設1:聽說過,學過。

預設2:直角三角尺上三個角的度數(shù)和是180度。

預設3:等邊三角形。

這兩個都是我們知道度數(shù)的特殊的三角形,請你根據(jù)這個特殊的三角形來大膽的猜猜三角形內(nèi)角和是多少度?那任意的一個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度數(shù)是不是180°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

活動3【活動】測量驗證

(一)思考量的方法和原因

過渡:你想怎么研究?(用量角器去量)

Q:誰來介紹介紹量的方法?

預設:要想研究內(nèi)角和,只要把三個內(nèi)角度數(shù)量出來再加起來看看是不是180度就可以了。

(二)動手測量

PPT:操作建議:

1、請你找到三角形的三個內(nèi)角,用彩筆標序號1、2、3。

2、用量角器仔細測量后,記錄角的度數(shù)。

3、列式計算出三角形內(nèi)角和度數(shù)。

動手測量

(三)匯報交流:

學生1展示測量的過程。

Q:還有誰測量的這個銳角三角形,說一說?

追問:為什么同一個三角形內(nèi)角和度數(shù)卻不一樣?

Q:你在測量的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難?

Q:觀察這些數(shù)據(jù),雖然都不太一樣,但是都很接近?

小結:測量確實可以幫助我們找到三個角的度數(shù),加起來就可以求出內(nèi)角和,但是測量有誤差。

活動4【活動】拼角驗證

(一)思考其它驗證方法

Q:你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預設1:學生沒有反應。

師引導:說到180度,你想到什么角?(平角)

預設2:撕拼法

Q:怎么把三個內(nèi)角拼在一起?

(生不撕,教師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