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7 文言文閱讀-2024年中考語文二輪熱點題型歸納與變式演練(廣東專用)(含答案)_第1頁
專題07 文言文閱讀-2024年中考語文二輪熱點題型歸納與變式演練(廣東專用)(含答案)_第2頁
專題07 文言文閱讀-2024年中考語文二輪熱點題型歸納與變式演練(廣東專用)(含答案)_第3頁
專題07 文言文閱讀-2024年中考語文二輪熱點題型歸納與變式演練(廣東專用)(含答案)_第4頁
專題07 文言文閱讀-2024年中考語文二輪熱點題型歸納與變式演練(廣東專用)(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專題07文言文閱讀-2024年中考語文二輪熱點題型歸納與變式演練(廣東專用)(含答案)專題07文言文閱讀

【題型解讀】

廣東省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主要以文言文對比閱讀的形式呈現(xiàn),題型主要包括詞語解釋、句子翻譯、內(nèi)容理解、對比分析等,以下是具體的題目類型:

1.詞語解釋:要求考生解釋文中出現(xiàn)的生僻詞語或重點詞語的含義。

2.句子翻譯:要求考生將文中的某一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3.內(nèi)容理解:要求考生理解文章的主旨、結(jié)構(gòu)、寫作手法等。

4.對比分析:要求考生對兩篇文言文的某些共性問題進行分析和評價。

【知識導(dǎo)圖】

【解題技巧】

1.認真閱讀文章,理解文章的大意。

2.注意文中的生僻詞語和重點詞語,結(jié)合上下文進行理解。

3.對于句子翻譯,要注意句子的結(jié)構(gòu)和語法,盡可能準確地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4.在理解文章的基礎(chǔ)上,分析文章的主旨、結(jié)構(gòu)、寫作手法等。

5.對于綜合分析題,要掌握相關(guān)的知識和方法,進行分析和評價。

1.(2023·廣東·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一》)

(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①臣之妻私臣②聞寡人之耳者③時時而間進

【答案】(1)偏愛(2)使……聽到(3)間或、偶然

【解析】本題考查重點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詞語解釋時要注意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等現(xiàn)象。(1)句意:我的妻子偏愛我。私:偏愛。(2)句意:能使我的耳朵聽到的。聞:使……聽到。(3)句意:不時還有人偶然進諫。間:間或、偶然。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②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答案】(1)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2)滿一年以后,即使想進諫,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譯。翻譯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guān)鍵詞匯,做到譯句文從字順,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注意重點詞的解釋:(1)臣,我;誠,確實;知,知道。(2)期年,滿一年;雖,即使;欲,想。

【乙】

貞觀中,太子承乾數(shù)虧禮度,侈縱日甚。太子左庶子于志寧撰《諫苑》二十卷諷之。是時太子右庶子孔穎達每犯顏進諫,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謂穎達曰:“太子長成,何宜屢得面折?”對曰:“蒙國厚恩,死無所恨。"諫諍愈切。承乾令撰《孝經(jīng)義疏》,穎達又因文見意,愈廣規(guī)諫之道。太宗并嘉納之二人各賜帛五百匹黃金一斤以勵承乾之意。

(選自《貞觀政要》)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太子承乾數(shù)虧禮度/珠可歷歷數(shù)也

B.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謂穎達曰/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C.何宜屢得面折/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D.蒙國厚恩/則有去國懷鄉(xiāng)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多次/數(shù)數(shù);B.對……說/認為;C.當面;D.國君/國都;故選C。

(4)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太宗并嘉納之二人各賜帛五百匹黃金一斤以勵承乾之意

【答案】太宗并嘉納之/二人各賜帛五百匹/黃金一斤/以勵承乾之意

【解析】本題考查斷句。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也可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句意:太宗對兩人的做法贊許并采納他們的意見,賞賜這兩位大臣帛各五百匹,黃金各一斤,以此來激勵勸勉承乾。“太宗并嘉納之"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應(yīng)在“之”后斷開;“帛五百匹"黃金一斤”是賞賜的東西及數(shù)量,應(yīng)在“匹"后斷開;“以勵承乾之意”表目的,應(yīng)在“以"前斷開;故斷句為:太宗并嘉納之/二人各賜帛五百匹/黃金一斤/以勵承乾之意。

(5)根據(jù)【甲】【乙】兩篇選文,把下面對話補充完整。

【答案】(1)鄒忌進諫是因為他由自己受蒙蔽,想到齊王受蒙蔽很深;孔穎達進諫是因為太子承乾不講禮度,驕奢過度。(2)鄒忌借家事喻國事,委婉進諫;孔穎達不懼個人生死,直言進諫。

【解析】本題考查對比閱讀。根據(jù)【甲】文“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鄒忌因為自己的妻、妾、客分別私、畏、求于自己都說自己比徐公美,使自己受到了蒙蔽,他由此想到了掌握國民生殺大權(quán)的齊王受到的蒙蔽肯定很多。根據(jù)【乙】文“太子承乾數(shù)虧禮度,侈縱日甚"可知,孔穎達進諫是因為太子承乾不講禮度,驕奢過度。根據(jù)【甲】文“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鄒忌見威王后,并沒有單刀直入地向威王進諫,而是先講自己的切身體會,用類比推理的方式講出“王之蔽甚矣"。他先敘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從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國大事,說明齊王處于最有權(quán)勢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這里,沒有對威王的直接批評,而是以事設(shè)喻,這是運用比喻論證的方法,從生活小事推至治國大事,讓齊王認識到納諫的重要性。鄒忌設(shè)身處地,從生活小事推到治國大事,設(shè)喻說理,對齊王進行委婉諷諫。根據(jù)【乙】文“是時太子右庶子孔穎達每犯顏進諫”“蒙國厚恩,死無所恨"可知,孔穎達不懼個人生死,直言進諫。

【參考譯文】

【甲】(鄒忌)于是入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畏懼我,我的客人有事情想要求助于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現(xiàn)在齊國土地方圓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王后嬪妃和親信侍從,沒有誰不偏愛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沒有誰不害怕大王的,在國家中的人,沒有誰不有求于大王。由此看來,大王受蒙蔽太厲害了?!?/p>

齊威王說:“好!"于是發(fā)布命令:“能夠當面指責我過錯的所有大臣、官吏、百姓,授予上等的獎賞;上書勸誡我的,授予中等的獎賞;能夠在公共場所議論指責我并能使我的耳朵聽聞的,授予下等的獎賞。”命令剛剛下達時,大臣們都來進諫,宮門前,庭院內(nèi),人多得像集市一樣;幾個月以后,有時候偶爾有人來進諫;滿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要進諫,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燕國、趙國、韓國、魏國聽說這件事,都來齊國朝拜。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戰(zhàn)勝別國。

【乙】貞觀年間,太子承乾屢次違反禮儀法度,奢侈放縱一天比一天厲害。太子左庶子于志寧撰寫了《諫苑》共二十卷對他進行勸諫。當時太子右庶子孔穎達經(jīng)常冒犯威嚴進行諫諍,承乾的乳母遂安夫人對孔穎達說:“太子已長大成人,怎好屢次當面指責他?"孔穎達回答:“我蒙受國家的厚恩,即使死也無遺憾?!庇谑侵G諍得更加激切。承乾命孔穎達撰寫《孝經(jīng)義疏》,孔穎達又通過經(jīng)文表達自己的意見,獲得了更多的勸諫機會。太宗對兩人的做法贊許并采納他們的意見,賞賜這兩位大臣帛各五百匹,黃金各一斤,以此來激勵勸勉承乾。

2.(2023·廣東東莞·三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甲】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歐陽修《醉翁亭記》)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

①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②宴酣之樂③樹林陰翳

【答案】(1)居高面下(2)盡興地喝酒(3)遮蓋

【解析】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句意:有一座亭子(亭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于泉水之上的。臨:居高面下。(2)句意:酒宴上的樂趣。酣:盡興地喝酒。(3)句意:樹林茂密蔭蔽。翳:遮蓋。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答案】野花開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濃密的綠蔭,天高氣爽,霜色潔白,水流減少,石頭裸露,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重點詞有:芳,花;發(fā),開放;佳,好的;秀,茂盛,繁茂;繁陰,一片濃密的樹蔭,這里名詞作動詞,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風霜高潔,天高氣爽,霜色潔白;時,季節(jié)。

【乙】

江①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②。南合沅湘,北合漢沔,其勢益張。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而余兄子贍名之曰“快哉"。蓋亭之所見,南北百里,東西一舍。濤瀾洶涌,風云開闔③。晝則舟楫出沒于前夜則魚龍悲嘯于其下變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今乃得玩之幾席之上,舉目而足。西望武昌諸山,岡陵起伏,草木行列,煙消日出。漁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數(shù)。此其所以為“快哉”者也。至于長洲之濱,故城之墟。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騁騖④。其流風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

(節(jié)選自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注釋】①江:長江。②肆大:形容水流壯闊。③闔:閉,意為天陰。④騁騖:馳騁戰(zhàn)場。

(3)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其流奔放肆大/雖乘奔御風B.與海相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以覽觀江流之勝/岳陽樓之大觀也D.余兄子贍名之曰/名之者誰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奔騰/飛奔的馬;B.類似/比得上;C.觀看/景觀;D.命名/命名;故選D。

(4)請用三條“/"給【乙】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

晝則舟楫出沒于前夜則魚龍悲嘯于其下變化倏忽動心駭目

【答案】D

【解析】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fù)誦讀加以驗證。主語和謂語之間,謂語和賓語、補語之間一般要作停頓。晝則舟楫出沒于其前夜則魚龍悲嘯于其下變化倏忽動心駭目:在白天,船只在亭前來往出沒;在夜間,魚龍在亭下的江水中悲聲長嘯。景物變化很快,猶言驚心動魄?!皶儭焙汀耙?代表兩個時間段,“其前”和“其下"句式相似,都表方位,故在“其前”和“其下"斷句;“變化倏忽”和“動心駭目"結(jié)構(gòu)相似,前者是景色,后者是感受。故斷句:晝則舟楫出沒于其前/夜則魚龍悲嘯于其下/變化倏忽/動心駭目。

(5)閱讀【甲】【乙】兩文,用自己的話說說【甲】文中的“樂”和【乙】文中的“快哉"在情感內(nèi)涵上有何不同?

【答案】【甲】文歐陽修的“樂”是游覽領(lǐng)悟山水的樂趣、與眾賓宴酣之樂和以百姓的快樂而快樂的與民同樂情懷。【乙】文的“快哉"一是觀賞雄奇的長江勝景而感到心胸開闊愉快,二是在觀賞勝景時所聯(lián)想到的歷史人物所流傳下來的風范事跡而稱快。

【解析】本題考查比較閱讀。

【甲】文。結(jié)合甲文第一段可知,具體描寫了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四個畫面,寫滁州百姓愿意跟隨太守出來游玩,側(cè)面表現(xiàn)了滁人生活安居樂業(yè)、敬愛太守,說明太守治理有方,結(jié)合“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可知,太守以百姓的快樂為快樂,表現(xiàn)太守與民同樂的志趣;故可知,歐陽修借游覽醉翁亭,抒發(fā)治下的百姓安居樂業(yè),而自己與民同樂的志趣。

【乙】文。結(jié)合乙文最后一段“今張君不以謫為患,竊會計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間,此其中宜有以過人者。將蓬戶甕牖,無所不快;而況乎濯長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可知,張夢得處于被貶的境況之中,卻能夠修建快哉亭、在亭子上欣賞美景,表現(xiàn)出一種樂觀、曠達,故由此可概括:借在快哉亭所視美景,表達張夢得不以貶謫為憂,曠達自適的樂趣。結(jié)合“至于長洲之濱,故城之墟。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騁騖。其流風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從亭了里能看古代英雄豪杰馳騁之地,聯(lián)想到他們的風范和事跡,因此也感到“快哉"。

【參考譯文】:

【甲】

環(huán)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山峰,樹林和山谷尤其優(yōu)美。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邪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水聲,(又看到一股水流)從兩個山峰之間飛淌下來的,是釀泉啊。山勢回環(huán),路也跟著拐彎,有一座亭子(亭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造亭的人是誰?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給它起名字的人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的。太守和賓客來這里飲酒,喝了一點就醉了,而且年齡又最大,所以給自己起了個別號叫“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欣賞山光水色中啊。欣賞山水的樂趣,領(lǐng)會于心間,寄托在酒上。

像那太陽出來,林間的霧氣散了;煙云聚攏,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或暗或明,變化不一,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開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濃密的綠蔭;天高氣爽,霜色潔白,水流減少,石頭裸露,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樂也是無窮無盡的。

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應(yīng)答,老人彎著腰,小孩由大人抱著領(lǐng)著,來來往往,絡(luò)繹不絕的,是滁州人們的出游啊。到溪邊來釣魚,溪水深魚兒肥;用泉水來釀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雜七雜八擺放在面前的,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樂趣,沒有管弦樂器(助興),投壺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贏了,酒杯和酒籌雜亂交錯,起來坐下大聲喧嘩,是眾位賓客快樂的樣子。臉色蒼老,頭發(fā)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間,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陽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亂一地,是太守回去,賓客跟從啊。樹林茂密蔭蔽,上下一片叫聲,是游人走后鳥兒在歡唱啊。然而鳥兒(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游人的樂趣;游人知道跟著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他們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和他們一起快樂,酒醒后能寫文章記述這事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誰?就是廬陵人歐陽修啊。

【乙】

長江流出西陵峽,才進入平地,水勢奔騰闊大。從南邊與沅水、湘水匯聚,向北邊與漢水匯聚,水勢顯得更加盛大。流到赤壁之下,江波水流水勢浩大,如同大海一樣。清河張夢得,被貶官后居住在齊安,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來觀賞長江的美景。我的哥哥子瞻給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大概在亭子里能看到長江南北上百里、東西三十里。波濤洶涌,風云變化不定。在白天,船只在亭前來往出沒;在夜間,魚龍在亭下的江水中悲聲長嘯。景物變化很快,猶言驚心動魄,不能長久地欣賞。能夠在幾案旁邊欣賞這些景色,夜間,水中生物在亭下的江水中悲聲長嘯。景物變化萬端,驚心動魄,不能長久地欣賞?,F(xiàn)在我能在小桌旁邊的座位上欣賞這些景色,抬起眼來就足夠看了。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見山脈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煙消云散,陽光普照。捕魚、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數(shù)清。這就是把亭子稱為“快哉”的原因。至于長江岸邊古城的廢墟,是曹操、孫權(quán)傲視群雄的地方,是周瑜、陸遜馳騁戰(zhàn)場的地方,那些流傳下來的風范和事跡,也足夠讓世俗之人稱快。

3.(2023·廣東東莞·一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①月色入戶②念無與為樂者③懷民亦未寢

【答案】(1)門(2)考慮,想到(3)睡覺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詞語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句意:月光照進了門戶。戶:門。(2)句意:想到?jīng)]有人可以和我一起享受這種樂趣。念:思考、想到。(3)句意: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寢:睡覺。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②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答案】(1)庭院中的月光如同積水般澄澈,水里仿佛有藻、荇交相錯雜,大概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吧。

(2)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1)重點字詞:空明:形容水的澄澈。藻荇:水草,這里指竹子和柏樹的影子。交橫:水草交錯縱橫。蓋:大概、原來是。(2)重點字詞:但:僅僅,只是。如:像。吾:我這樣的人。者耳:罷了。

【乙】

徙知徐州。河決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匯于城下,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軾曰:“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驅(qū)使復(fù)入。軾詣武衛(wèi)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卒長曰:“太守猶不避涂潦①,吾儕小人,當效命。"率其徒持畚鍤②以出,筑東南長堤,首起戲馬臺,尾屬于城。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復(fù)請調(diào)來歲夫增筑故城,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從之。

(節(jié)選自《宋史·蘇軾傳》)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插,箕畚鐵鍬。③堵,古墻體單位,長與高各一丈為一堵。

(3)下列各項中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徙知徐州/鵬之徙于南冥也B.軾詣武衛(wèi)營/詣太守,說如此

C.尾屬于城/屬引凄異D.軾廬于其上/南陽諸葛廬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詞語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A.動詞,調(diào)任/動詞,遷徙;B.動詞,到……去/動詞,拜訪;C.相同。動詞,連接;

D.動詞,搭建廬舍/名詞,房屋;故選C。

(4)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

【答案】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的斷句。文言文斷句首先要讀懂句子的意思,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可以準確斷句。

句意:河水將要沖壞城墻,事情緊急,你們雖是禁軍姑且替我出力。重點字詞:河:河流。害:危害、損害。事:河水泛濫。急:緊迫、危急。矣:句末語氣詞,了。雖:即使。為:這里指禁軍為守城而盡力。盡力:竭盡全力,這里指禁軍將全力守城。句子結(jié)構(gòu):“河將害城”,表示河水將要危害到城池,表達完整語義,可獨立成句?!笆录币印北硎厩闆r非常緊急,同樣是一個獨立的意思,在其后斷句?!半m禁軍且為我盡力"表示即使是禁軍也需要盡力,在意思上可以獨立。根據(jù)以上分析,可推知: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

(5)【甲】【乙】兩文分別體現(xiàn)出蘇軾怎樣的性情品質(zhì),請結(jié)合選文分析。

【答案】甲文遭遇宦途失意苦悶時安閑自適的心境,體現(xiàn)蘇軾豁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乙文率領(lǐng)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跡,體現(xiàn)蘇軾勤于政事、愛護百姓的精神品質(zhì)。

【解析】本題考查對人物形象分析概括。根據(jù)甲文“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可知,蘇軾在困境中依然能夠欣賞自然之美,保持豁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即使被貶官,他也沒有怨天尤人,而是積極尋找生活中的樂趣,這種品質(zhì)體現(xiàn)了他的豁達和樂觀。根據(jù)乙文“軾曰:‘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qū)使復(fù)入。"可知,面對洪水泛濫的危機,蘇軾沒有選擇逃避,而是果斷地指揮百姓抗洪筑堤,保衛(wèi)城池。他深知自己的責任重大,因此不惜一切代價來保護百姓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這種品質(zhì)體現(xiàn)了他的勤政愛民和勇于擔當?shù)木瘛8鶕?jù)以上分析作答即可。

【參考譯文】:

【甲】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譯),(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恰好看見月光照在門上,(于是我就)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想到?jīng)]有和我一起游樂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積滿了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縱橫交錯,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又有)哪個地方?jīng)]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乙】

調(diào)任徐州知州。黃河在曹村決口,在梁山泊泛濫,從南清河溢出,匯聚在徐州城下。城墻將要被浸壞,富裕的百姓爭著出城躲避水災(zāi)。蘇軾說:“富人出去了,百姓都人心躁動不安,我和誰守城?我在這里,洪水決不會浸壞城墻?!庇职迅蝗酥匦纶s進城去。蘇軾到武衛(wèi)營,喊來卒長,說:“河水將要沖壞城墻,事情緊急,你們雖是禁軍,姑且替我出力。"卒長說:“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應(yīng)當效命?!本吐暑I(lǐng)兵卒拿著畚箕鐵鍬出去,筑起東南長堤,從戲馬臺開始,一直連接到城墻。軾在大堤上建了一座房子(獨自居住),每天經(jīng)過家門而不進入,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終保全了這座城。他又請求調(diào)發(fā)第二年的役人來增筑舊城墻,用樹木筑起防護堤,以防水再來。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

4.(2023·廣東茂名·一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

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①故不為茍得(___)②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___)

③蹴爾而與之(___)

【答案】茍且同“德”,感恩,感激踩踏

【解析】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句意: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茍:茍且。(2)句意: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認識的窮人感激我嗎?得:同“德”,感恩,感激。(3)句意:用腳踢給別人吃。蹴:踩踏。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②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答案】①由此可見(因此),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②(可是有的人)見了優(yōu)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

(1)是故:由此可見,因此;所欲:所喜愛的;甚于:超過;所惡:所厭惡的;(2)萬鐘:優(yōu)厚俸祿;辯:同“辨”,辨別;何加:有什么益處。

【乙】

《春秋》之所治①,人與我也。所以治人與我者,仁與義也。以仁安人,以義正我。故仁之為言人也②,義之為言我也,言名以別矣③。仁之于人,義之于我者,不可不察也。眾人不察,乃反以仁自裕④,而以義設(shè)⑤人,詭其處而逆其理⑥,鮮不亂矣。是故人莫欲亂而大抵常亂以暗于人我之分而不省仁義之所在也。仁之法⑦在愛人,不在愛我;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我不自正,雖能正人,弗予為義;人不被其愛,雖厚自愛,不予為仁。

(摘編自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

注釋:①治:研究。②該句大意:“仁"說的是如何對待他人。③該句大意:命名不同就是為了區(qū)別仁和義。④裕:這里是寬待的意思。⑤設(shè):這里指要求。⑥該句大意:混淆了二者的關(guān)系,違背了這一道理。⑦法:標準。

(3)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①鮮不亂矣()②弗予為義()

【答案】少不

【解析】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句意:(社會)卻很少不混亂。鮮:少。(2)句意:也不能稱為義。弗:不。

(4)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是故人莫欲亂而大抵常亂以暗于人我之分而不省仁義之所在也。

【答案】是故人莫欲亂/而大抵常亂/以暗于人我之分/而不省仁義之所在也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jié)合語法,然后斷句。句意:

之所以沒有人愿意混亂,(社會)卻卻大多常?;靵y,因為不明自別人和自己的分別,所以不明白仁義(分

別施用)在何處。第一個“而"表轉(zhuǎn)折,在其前斷一處?!耙浴保驗椋慌c第二個“而"表因果關(guān)系,在“以”

“而"其前斷一處;故斷為:是故人莫欲亂/而大抵常亂/以暗于人我之分/而不省仁義之所在也。

(5)古人在論證觀點時常從反面著筆,如《誡子書》中“非寧靜無以致遠”就從反面強調(diào)了靜的重要性?!炯住课暮汀疽摇课囊灿蓄愃频膶懛ǎ埥Y(jié)合【甲】【乙】兩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簡要分析。

【答案】甲文:“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中,兩個“不”字從反面強調(diào)了“義"的重要性。乙文:“鮮不亂矣”“仁之法在愛人,不在愛我;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中,三個“不”字從反面闡述人們不明白別人和自己的分別,不明白仁義(分別施用)在何處,這樣會帶來災(zāi)禍,強調(diào)了區(qū)別“仁"義”的重要性。

【解析】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叭缡谷酥跤谏瑒t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意思是: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禍患的辦法為什么不可以做呢?如果人們追求的只是“生”,厭惡的事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什么事都能做出來,兩個“不"字,從反面強調(diào)了“義”的重要性?!氨娙瞬徊?,乃反以仁自裕,而以義設(shè)人,詭其處而逆其理,鮮不亂矣"意思是:許多人不明察(這一點),竟然反過來用仁寬待自己,用又要求別人,混淆了二者的關(guān)系,違背了這一道理,(社會)少有不混亂的。“仁之法在愛人,不在愛我;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意思是:仁義的要求在于愛別人,不在于愛自己;義的法則在于端正自己,不在于端正別人。點明了混淆了“仁"與“義”的對象(二者的關(guān)系),違背“以仁安人,以義正我"的道理,社會就會混亂,三個“不”字從反面闡述人們不明白別人和自己的分別,不明白仁義(分別施用)在何處,這樣會帶來災(zāi)禍,強調(diào)了區(qū)別“仁"義”的重要性;最后再次強調(diào)“仁"與“義”的受用對象。

【參考譯文】

【甲】: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道義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災(zāi)禍我也不躲避。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禍患的辦法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zāi)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見,他們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不僅賢人有這種心,人人都有,只不過賢能的人不喪失罷了。

一碗食物,一碗湯,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會餓死。如果盛氣凌人地呼喝著給他吃,饑餓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腳踢給別人吃,就連乞丐也會因輕視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它。這樣,高官厚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認識的窮人感激我嗎?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卻為了住宅的華麗接受了它;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卻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為了認識的窮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這種做法難道不應(yīng)該停止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之心。

【乙】《春秋》研究的,是別人和自己(的關(guān)系)。用來研究別人和自己(之間關(guān)系)的,是仁和義。用仁安定別人,用義端正自己。所以“仁"說的是如何對待他人,“義”說的是自己該如何做,命名不同就是為了區(qū)別仁和義。仁對于別人(的作用),義對于自己的作用,是不可以不明察的。許多人不明察(這一點),竟然反過來用仁寬待自己,用又要求別人,混淆了二者的關(guān)系,違背了這一道理,(社會)少有不混亂的。之所以沒有人愿意混亂,(社會)卻卻大多常?;靵y,因為不明自別人和自己的分別,所以不明白仁義(分別施用)在何處。仁義的要求在于愛別人,不在于愛自己;義的法則在于端正自己,不在于端正別人。自己不端正,即使能夠端正別人,也不能稱為義;別人沒有蒙受他的愛,即使(他)非常愛自己,也不能稱為仁。

5.(2023·廣東河源·一模)閱讀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

臣自潁移揚,過濠、壽、楚、泗等州,所至麻麥如云。臣每屏去吏卒,親入村落。訪問父老,皆有憂色,云:“豐年不如兇年。天災(zāi)流行民雖乏食縮衣節(jié)口猶可以生。若豐年舉催積欠,胥徒在門,枷棒在身,則人戶求死不得"言訖淚下,臣亦不覺流涕。又所至城邑,多有流民……

臣聞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觀之,殆有甚者。水旱殺人,百倍于虎;而人畏催欠,乃甚于水旱。臣竊度之,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余萬虎狼散在民間,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

(節(jié)選自《蘇軾文集》中華書局1986年版)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A.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夫君子之行B.何夜無月/百姓何由安生

C.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尋病終D.水中藻、荇交橫/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詞語的理解。A.行走/操守、品德;B.哪個/怎么;C.尋找/隨即、不久;D.都是“交錯"的意思;故選D。

(2)用斜線(/)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

天災(zāi)流行民雖乏食縮衣節(jié)口猶可以生

【答案】天災(zāi)流行/民雖乏食/縮衣節(jié)口/猶可以生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先梳理句子大意,結(jié)合語法,然后斷句。本句句意:天災(zāi)流行,百姓雖然缺少糧食,儉省吃穿用度,還可以活下去?!疤鞛?zāi)流行”與“民雖乏食”,結(jié)構(gòu)一致,“縮衣節(jié)口”動賓動賓短語,與“猶可以生"構(gòu)成假設(shè)復(fù)句。故斷句為:天災(zāi)流行/民雖乏食/縮衣節(jié)口/猶可以生。

(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②而人畏催欠,乃甚于水旱。

【答案】(1)庭院中的月光如積水般清澈透明,仿佛有藻、荇交錯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吧。

(2)然而百姓害怕催繳欠債,竟然比畏懼水災(zāi)旱災(zāi)更厲害。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語句翻譯。(1)重點詞:庭下,院子里;如,像;空明,形容水的澄澈;蓋,大概是。(2)重點詞:而,然而,卻;畏,害怕;乃,竟然;甚,比……厲害,超過。

(4)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請你結(jié)合甲、乙兩文寫出對“樂天派"和“黎民百姓的好朋友”的理解。

【答案】“樂天派"的理解:作者在寫作甲文時,是被貶黃州期間,正是人生失意之時,但文中無一處有悲凄可憐之態(tài),反而隨緣自適,“欣然”邀友賞月,透露出豁達樂觀的天性?!袄杳癜傩盏暮门笥?的理解:乙文中作者深入民間,體察民情,當百姓因苦于官府催繳欠債難于活命而落淚時,“亦不覺流涕”,并將情況如實上奏朝廷,以期朝廷能施仁政,以解百姓之憂,和“黎民百姓"憂戚與共,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和把握。根據(jù)甲文“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如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可知,作者對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繪,流露出詞人賞月的欣喜;“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中的“但少"是作者對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閑人”,體現(xiàn)他壯志難酬的苦悶,同時也是詞人用自嘲排遣情緒的一種方式;結(jié)合前文“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又表現(xiàn)出自己與朋友高雅情趣的自得之意。表現(xiàn)了他曠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據(jù)此可知,他是一個“樂天派"。根據(jù)乙文“臣每屏去吏卒,親入村落。訪問父老臣亦不覺流涕”可知,蘇軾深入民間,體察民情。當百姓因苦于官府催繳欠債難于活命而落淚時,他也落淚。根據(jù)"臣竊度之,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余萬虎狼散在民間,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可知,蘇軾將情況如實上奏朝廷,以期朝廷能施仁政,解百姓之憂。據(jù)此分析,蘇軾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參考譯文】: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準備脫衣入睡,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照進來,于是高興地起身出門。考慮到?jīng)]有和我一起游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入睡,就和我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積滿的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是院中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又有哪個地方?jīng)]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乙)我從潁州到揚州,經(jīng)過濠、壽、楚、泗等地方,所到之處遍地都是麻和麥子(豐收景象)。我常常摒退身邊的人,親自進入村莊。(我)詢問父老鄉(xiāng)親,(他們)臉上都有憂慮的神色,說:“豐收的年頭還不如災(zāi)荒的年頭。天災(zāi)流行,百姓雖然缺少糧食,儉省吃穿用度,還可以活下去。如果是豐收的年頭,(官府)催繳積累的欠債,一群宮府小吏上門,枷棒打在身上,一家人就求死不能。"說完流下眼淚,我也忍不住落淚。(我)又到別的地方,看到很多流亡的百姓。

我聽過孔子說:“苛酷的統(tǒng)治比老虎還兇猛?!边^去我常常不信這話,根據(jù)現(xiàn)在(情形)看,大概比這更嚴重。水災(zāi)早災(zāi)傷害百姓,比老虎兇猛百倍;然而百姓害怕催繳欠債,竟然比畏懼水災(zāi)早災(zāi)更厲害。我私下揣測,每州催繳欠債的土卒,不少于五百人。拿整個天下的情況來說,這就是有二十多萬的虎狼散落在民間,百姓怎么能夠安心生活呢?朝廷的仁政怎么能夠?qū)崿F(xiàn)呢?

6.(2023·廣東珠海·一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甲】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偃f,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稹?/p>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選自《唐雎不辱使命》)

(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①故不錯意也②豈直五百里哉③以頭搶地爾

【答案】(1)在意。錯,同“措"。(2)哪里只是。(3)碰,撞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實詞的解釋,是初中生學習文言文最基礎(chǔ)的一項。只有對重點字詞解釋正確了,才能進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別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現(xiàn)象、一詞多義的理解。①句意: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錯意:在意。錯,同“措”。②句意:哪里只是這僅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豈直:哪里只是。③句意:把頭往地上撞罷了。搶:碰撞。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答案】現(xiàn)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領(lǐng)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愿,是輕視我嗎?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在具體翻譯時,對句子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實,對號入座。翻譯時,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yīng)的現(xiàn)代漢語,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注意以下關(guān)鍵詞:吾:我;以:用;廣:增廣、擴充;逆:違背;輕:輕視。

【乙】

范雎至秦,王庭迎,謂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今義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敬執(zhí)賓主之禮,范雎辭讓。秦王屏左右,跪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間,秦王復(fù)請,范雎曰:“唯唯?!比羰钦呷?/p>

秦王跽①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范雎謝曰:“非敢然也。今臣,羈旅之臣也,交疏于王,愿以陳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問而不對者是也。”曰:“夫秦國僻遠,寡人愚不肖,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棄其孤也。事無大小,愿先生悉以教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睢曰:“大王越韓、魏而攻強齊,非計也。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遠攻,不亦謬乎?秦之有韓,若木之有蠹②,人之病心腹。天下有變?yōu)榍睾φ吣笥陧n王不如收韓韓聽而霸事可成也?!蓖踉唬骸吧?。"

(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三》,有刪改)

[注]①跽(jì):長跪。②蠹(dù):蛀蟲。

(3)下列選項中加點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A.有間,秦王復(fù)請/其間千二百里B.若是者三/猛浪若奔

C.范雎謝曰/長跪而謝之曰D.愿先生悉以教寡人也/悉如外人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一會兒/之間;B.都是“好像”的意思;C.都是“道歉"的意思;D.都是“都”的意思。故選A。

(4)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天下有變?yōu)榍睾φ吣笥陧n王不如收韓韓聽而霸事可成也

【答案】天下有變/為秦害者莫大于韓/王不如收韓/韓聽而霸事可成也

【解析】本題考查句子停頓。作答時,一定要在正確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前后詞語之間的語義聯(lián)系來劃分停頓。有了一定的積累以后可以根據(jù)語感直接作答。這句話的意思是:天下一朝有變,危害秦國的,沒有比韓國再大的。王不如使韓歸附于秦。韓國一順從,那么霸業(yè)就可以成功了。同時,注意找名詞,名詞往往作主語或賓語,“為秦害者莫大于韓”句中“韓"作賓語,其后要停頓,“王不如收韓”“王"作主語,“韓”作賓語,“韓"后要停頓,所以可斷句為:天下有變/為秦害者莫大于韓/王不如收韓/韓聽而霸事可成也。

(5)請結(jié)合文本具體分析【乙】文中的秦王形象。

【答案】①禮待賢士,重視人才,從“王庭迎”“敬執(zhí)賓主之禮”,親自迎接范雎、執(zhí)行賓主之禮的描寫可以看出。②謙虛求教,從“跽”長跪的動作,“愿先生悉以教寡人也"虛心求教的語言描寫可以看出。③善于聽取建議,從秦王聽取范雎的分析后,“善”的語言描寫可以看出。

【解析】本題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根據(jù)乙文第一段“王庭迎"敬執(zhí)賓主之禮”范雎來到秦國后,秦王對待范雎的表現(xiàn)可知秦王是一個尊重人才重視人才的人;根據(jù)乙文第二段“秦王跽曰"的長跪的動作和“夫秦國僻遠,寡人愚不肖,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棄其孤也。事無大小,愿先生悉以教寡人也”語言描寫可知,秦王是虛心求教的人;根據(jù)乙文第3段范雎提出遠交而近攻并收韓建議后“王曰:‘善?!?可知,秦王是一個善于聽取建議的人。

【參考譯文】:

【甲】秦王對唐雎說:“我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不聽我,這是為什么呢?況且秦國已經(jīng)滅了韓國亡了魏國,而安陵君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當作忠厚的長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F(xiàn)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領(lǐng)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愿,是輕視我嗎?”唐雎回答說:“不,不是像你說的這樣。安陵君從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衛(wèi)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何況僅僅是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您曾聽說過天子發(fā)怒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fā)怒,倒下的尸體有百萬具,血流千里?!碧砌抡f:“大王曾經(jīng)聽說過平民發(fā)怒嗎?"秦王說:“平民發(fā)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唐雎說:“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fā)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fā)怒。從前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到宮殿上。這三個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膽識的人,心里的憤怒還沒發(fā)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征兆?,F(xiàn)在,專諸、聶政、要離,加上我就要成為四個人了。如果有才能和膽識的人一定要發(fā)怒的話,就要使兩具尸體倒下,血流五步遠,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現(xiàn)在這個時候就是這樣。"于是拔出寶劍起身想要與秦王同歸于盡。

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怎么到這種地步!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然而安陵卻憑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來的原因,只是因為有先生??!”

【乙】范雎來到秦國,秦昭王在宮庭里迎接,對范雎說:“我早就應(yīng)該來聆聽您的言論和教誨了?,F(xiàn)在義渠國的事務(wù)處理完畢,這才能夠親自來領(lǐng)受您的教導(dǎo)。秦王以正式的賓主禮儀接待了范睢,范睢也表示謙讓。秦王把左右的人支使出去,跪身請求說:“先生怎么來教導(dǎo)我呢?"范睢只是“啊啊”了兩聲。過了一會兒,秦王再次請求,范睢還是“啊啊"了兩聲。就這樣一連三次。

秦王長跪著說:“先生不肯賜教寡人嗎?”范雎表示歉意說:“不是臣子敢這樣啊?,F(xiàn)在臣子是個客處他鄉(xiāng)的人,與大王關(guān)系疏遠,臣子愿意獻上一片淺陋的忠誠,卻不知大王的心意如何,所以大王連問三次而不回答,就是這個原因。"秦王說:“秦國遠離中原,僻處西方,寡人又笨拙而不賢明,寡人能夠受到先生的教誨,這是上天賜恩于先王而不拋棄他的兒子啊。事不論大小,希望先生全都教導(dǎo)寡人?!狈饿孪蚯赝醢萘藘砂荩赝跻蚕蚍饿掳萘藘砂?。

范睢說:“大王越過韓、魏的國土去進攻強齊國,這不是好的計謀。大王不如采取交接遠國而攻擊近國的策略。得到寸土是王的寸土,得到尺土是王的尺土。如今舍近而攻遠這不是個錯誤嗎?秦旁友韓國存在,就像樹木有蛀蟲,人有心腹之疾一樣。天下一朝有變,危害秦國的,沒有比韓國再大的。王不如使韓歸附于秦。韓國一順從,那么霸業(yè)就可以成功了。秦王說:“好。"

7.(2023·廣東深圳·三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邊。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軍棘門;以河內(nèi)守亞夫為將軍,軍細柳,以備胡。

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qū)至,不得入。先驅(qū)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勞軍。”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qū)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

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

(《周亞夫軍細柳》)

【乙】

文侯問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比巫唬骸熬弥猩剑灰苑饩芏苑饩?,何謂仁君?"文侯怒,任座趨出。次問翟璜,對曰:“仁君也?!蔽暮钤唬骸昂我灾??"對曰:“臣聞君仁則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蔽暮類偸沟澡偃巫粗H下堂迎之以為上客。

(選自《資治通鑒》)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A.軍士吏被甲/同舍生皆被綺繡___B.固可襲而虜/求之下流,固顛

C.已而之細柳軍/輟耕之壟上___D.任座趨出/嘗趨百里外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字詞。A.都是通假字,通“披”,穿戴的意思;B.一定/本來;C.均譯為:到;D.均譯為:快步走。故選B。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天子為動,改容式車。

②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答案】(1)天子被感動,表情嚴肅起來,扶著車前橫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2)剛才任座的話很耿直,我因此而知道您是仁德的君主。

【解析】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jié)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翻譯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guān)鍵詞匯,運用“增、刪、調(diào)、換、留"等譯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譯句文從字順,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句意盡量達到完美。(1)句中注意重點字詞“為(被),改容(表情嚴肅起來),式(同“軾”,扶著車前橫木)"要理解正確;(2)句中注意重點字詞“向(剛才),言(話,言語),直(耿直),是以(因此)”要理解正確。

(3)請用“/"給乙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三處)

文侯悅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親下堂迎之以為上客。

【答案】文侯悅/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親下堂迎之/以為上客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結(jié)合“文侯悅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親下堂迎之以為上客”分析,“文侯悅"是主謂短語,故在“悅”后斷句;“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中省略了主語,“使翟璜”“召任座"同為動賓短語,“使”“召"是連續(xù)動作,“而反之”充當補語,故在“之"后斷句;再結(jié)合句意“文侯非常高興,派翟璜去追任座回來,還親自下殿堂去迎接,奉為上客”;可斷句為:文侯悅/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親下堂迎之/以為上客。

(4)試分析選文是如何刻畫文帝、文侯這兩個人物特點的。

【答案】甲文通過對比、襯托的手法,把群臣“驚"與文帝“稱善者久之”形成對比突出文帝賢明、識大體;乙文通過語言、動作的描寫來體現(xiàn)文侯求賢若渴、知錯就改。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寫作手法。結(jié)合【甲】文“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教弓弩,持滿。天子先驅(qū)至,不得入"可知,【甲】文將漢文帝至霸上及棘門軍長驅(qū)直入受到將士的歡迎與漢文帝至周亞夫的細柳軍營不得入形成鮮明的對比;結(jié)合“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可知,面對周亞夫在細柳軍營對待文帝的態(tài)度,大臣們都感到驚詫,但文帝卻對他贊許有加;據(jù)此可知,群臣的“驚"與文帝的“稱善者久之”形成鮮明的對比,故【甲】文運用對比、襯托的手法突出文帝賢明、識大體的明君形象;結(jié)合【乙】文“文侯問于群臣曰:‘我何如主?’"文侯怒,任座趨出。次問翟璜”“文侯曰:‘何以知之?’"文侯悅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親下堂迎之以為上客”可知,【乙】文通過文侯的語言描寫、神態(tài)描寫、動作描寫,表現(xiàn)出一個求賢若渴、知錯就改的文侯形象。

【參考譯文】:

【甲】漢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規(guī)模侵入漢朝邊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劉禮為將軍,駐軍在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駐軍在棘門;委派河內(nèi)郡太守周亞夫為將軍,駐軍細柳,以防備匈奴侵擾。

皇上親自去慰勞軍隊。到了霸上和棘門的軍營,驅(qū)馳而入,將軍及其屬下都騎著馬迎送。隨即來到了細柳軍營,只見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鋒利的兵器,開弓搭箭,弓拉滿月,戒備森嚴。皇上的先行衛(wèi)隊到了營前,不準進入。先行的衛(wèi)隊說:“皇上將要駕到。"鎮(zhèn)守軍營的將官回答:“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從將軍的命令,不聽從天子的命令?!边^了不久,皇上駕到,也不讓入軍營。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節(jié)去告訴將軍:“我要進營慰勞軍隊。"周亞夫這才傳令打開軍營大門。守衛(wèi)營門的官兵對跟從皇上的武官說:“將軍規(guī)定,軍營中不準驅(qū)車奔馳?!庇谑腔噬系能囮犚仓缓美№\繩,慢慢前行。到了大營前,將軍周亞夫手持兵器,雙手抱拳行禮說:“我是盔甲在身的將士,不便跪拜,請允許我按照軍禮參見。"皇上因此而感動,臉上的神情也改變了,俯身扶著橫木上,派人致意說:“皇帝敬重地慰勞將軍?!眲谲姸Y儀完畢后辭去。

出了細柳軍營的大門,許多大臣都深感驚詫。文帝感嘆地說:“啊!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先前的霸上、棘門的軍營,簡直就像兒戲一樣,匈奴是完全可以通過偷襲而俘虜那里的將軍,至于周亞夫,豈是能夠侵犯他嗎?"長時間對周亞夫贊嘆不已。

【乙】文侯問群臣:“我是什么樣的君主?”大家都說:“您是仁德的君主!"只有任座說:“國君您得了中山國,不用來封您的弟弟,卻封給自己的兒子,這算什么仁德君主?”文侯勃然大怒,任座快步離開。魏文侯又問翟璜,翟璜回答說:“您是仁德君主。"文侯問:“你憑什么知道?”回答說:“臣下我聽說國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剛才任座的話很耿直,我因此知道您是仁德君主。"文侯大喜,派翟璜去追任座回來,還親自下殿堂去迎接,奉為上客。

8.(2023·廣東·模擬預(yù)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①兵革非不堅利也②委而去之③親戚畔之

【答案】(1)兵器(2)放棄(3)同“叛”,背叛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字詞。(1)句意:武器裝備也并不是不精良。兵:兵器;(2)句意:(守城一方)還是棄城而逃。委:放棄;(3)句意:內(nèi)外親屬也會背叛他。畔:同“叛”,背叛。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答案】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邊界,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威懾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銳利。

【解析】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翻譯一般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根據(jù)語境,做到文通字順。本題中注意重點字詞“域民(使人民定居下來),以(憑借,靠),固國(鞏固國防)威(威懾)”要理解正確。

【乙】

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①。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

孟子對曰:“有。人不得,則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節(jié)選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釋】①雪宮:齊宣王的離宮(古代帝王在正宮以外臨時居住的宮室)。

(3)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①則非其上矣___②然而不王者

【答案】(1)詆毀,譏議(2)稱王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字詞。(1)句意:就會詆毀他們的國君。非:詆毀,譏議;(2)句意:這樣還不能夠使天下歸服。王:稱王。

(4)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答案】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結(jié)合“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分析,“樂民之樂者"有標志性詞語“者”,故在“者"后斷句;“民亦樂其樂”中“民"是主語,“樂”是謂語,“其樂"是賓語,故在“樂”后斷句;“憂民之憂者"有標志性詞語“者”,故在“者"后斷句;再結(jié)合句意“國君以人民的快樂為快樂,人民也會以國君的快樂為快樂;以百姓的憂愁為憂愁的人,百姓也會以他的憂愁為憂愁”可斷句為: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5)結(jié)合【甲】【乙】兩文,簡要分析孟子認為君王能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①實施仁政,人民歸順于他,支持幫助他。②以人民的快樂為快樂,以人民的憂愁為憂愁,把人民放在心上。③人和(或得民心)才是得天下的主要原因。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和概括文章內(nèi)容。結(jié)合【甲】文“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可知,孟子認為君王能得天下的原因是實施仁政,人民歸順于他,支持幫助他;人和(得民心)才是得天下的主要原因;結(jié)合【乙】文“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可知,孟子認為君王以人民的快樂為快樂,人民也會以君王的快樂為快樂;以百姓的憂愁為憂愁的人,百姓也會以他的憂愁為憂愁,把人民的憂樂放在心上,這樣的君王就能得天下。據(jù)此概括作答。

【參考譯文】:

【甲】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jié)。(比如一座)方圓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圓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圍起來攻打它,卻不能取勝。采用四面包圍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了,可是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呀。城墻并不是不高啊,護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裝備也并不是不精良,糧食供給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還是棄城而逃,這是因為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jié)啊。所以說,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劃定的邊疆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連內(nèi)外親屬也會背叛他;支持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所有人都會歸順他。憑著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去攻打那連親屬都反對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戰(zhàn)斗,(如果)戰(zhàn)斗就一定會取得勝利。

【乙】齊宣王在雪宮接見孟子。齊宣王說:“賢人也有在這樣的別墅里居住游玩的快樂嗎?”

孟子回答說:“有。人們要是得不到這種快樂,就會埋怨他們的國君。得不到這種快樂就埋怨國君,是不對的;可是作為人民的領(lǐng)導(dǎo)人而不與民同樂,也是不對的。國君以人民的快樂為快樂,人民也會以國君的快樂為快樂;以百姓的憂愁為憂愁的人,百姓也會以他的憂愁為憂愁。以天下人的快樂為快樂,以天下人的憂愁為憂愁,這樣還不能夠使天下歸服,是沒有過的。"

9.(2023·廣東汕頭·一模)

【甲】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另有作“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選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①必先苦其心志②人恒過,然后能改③發(fā)于聲,而后喻

【答案】(1)使……痛苦(2)犯錯誤(3)了解,明白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言重點詞語意思。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句意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痛苦。苦:使……痛苦。(2)句意為:一個人常常發(fā)生錯誤,這樣以后才能改正。過:犯錯誤。(3)句意為:(怨恨)吐發(fā)在言語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曉。喻:了解,明白。

(2)翻譯句子。

①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答案】(1)通過這些辦法來讓他內(nèi)心驚動,性格堅強,不斷增加他的才干。(2)一個國家,國內(nèi)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國外如果沒有敵國外患,這個國家就往往會滅亡。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能力。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jié)合。重點詞語有:(1)動:使……驚動;忍:使……堅韌;曾:同“增”,增加。(2)入:在國內(nèi);法家:懂法度的大臣;拂士:輔佐君主的賢明人士;出:在國外;敵:敵對;外患:侵擾;恒:常常。

【乙】

魯人燒積澤①,天北風,火南倚,恐燒國。哀公懼,自將眾趣②救火。左右無人,盡逐獸而火不救。乃召問仲尼。仲尼曰:“夫逐獸者樂而無罰,救火者苦而無賞,此火之所以無救也?!卑Ч?“善。"仲尼曰:“事急不及以賞救火者盡賞之則國不足以賞于人請徒行罰?!卑Ч唬骸吧啤?于是仲尼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③之罪。逐獸者比入禁之罪?!绷钕挛幢槎鹨丫纫印?/p>

——選自《韓非子》

【注釋】①澤:草木叢生的沼澤;②趣:同“促”,督促;③降北:投降敗北

(3)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哀公懼(恐懼)B.盡逐獸而火不救(都)

C.乃召問仲尼(于是)D.逐獸者比入禁之罪(禁止)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言重點詞語意思。D.句意為:追逐野獸的人,參照進入禁止場所的罪名論處。禁:動詞作名詞,禁止的場所。故選D。

(4)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事急不及以賞救火者盡賞之則國不足以賞于人請徒行罰。

【答案】事急不及以賞/救火者盡賞之/則國不足以賞于人/請徒行罰。

【解析】本題考查斷句的能力??上仁崂砭渥哟笠?,再結(jié)合語法等進行斷句。本句句意為:事情緊急,來不及進行賞賜。如果救火的人都進行賞賜,那么國家的財富不足以賞賜救火的人,請只是施行懲罰的辦法。其中事急"和“不及以賞”構(gòu)成主謂句,“救火者"和“盡賞之”構(gòu)成主謂句。據(jù)此斷句為:事急不及以賞/救火者盡賞之/則國不足以賞于人/請徒行罰。

(5)兩文同樣講到治國問題,【甲】文孟子主張治國要_____________,【乙】文孔子建議當權(quán)者要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憂患意識賞罰分明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概括能力。①空,依據(jù)“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可知,作者闡述的治國道理是“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即要有憂患意識。

②依據(jù)“仲尼曰:“夫逐獸者樂而無罰,救火者苦而無賞,此火之所以無救也。"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可知,孔子建議當權(quán)者要做到賞罰分明。據(jù)此填空即可。

【參考譯文】:

【甲】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說從筑墻的勞作之中被起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起用,管夷吾被從獄官手里救出來并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從奴隸市場里贖買回來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痛苦,筋骨勞累,使他忍饑挨餓,使他身處貧困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動都不如意,這樣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堅忍,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一個人常常發(fā)生錯誤,這樣以后才能改正,在內(nèi)心里困惑,思慮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為,別人憤怒表現(xiàn)在臉色上,(怨恨)吐發(fā)在言語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曉。一個國家,如果在國內(nèi)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實力相當、足以抗衡的國家和來自國外的禍患,這樣的國家就常常會走向滅亡。這樣以后才知道憂慮禍患能使人(或國家)生存發(fā)展,而安逸享樂會使人(或國家)走向滅亡的道理了。

【乙】魯國人放火燒草木叢生的沼澤,天刮起了北風,火勢向南蔓延,恐怕將要燒到國都。魯哀公害怕了,親自率領(lǐng)眾人立即去救火,但是左右沒有可用之人,都去追逐野獸而不去救火。魯哀公于是召見孔子,孔子說:“追逐野獸非常快樂卻得不到懲罰,救火非常痛苦卻得不到賞賜,這就是火為什么得不到撲救的原因。"哀公說:“好?!笨鬃诱f:“事情緊急,來不及進行賞賜。如果救火的人都進行賞賜,那么國家的財富不足以賞賜救火的人,請只是施行懲罰的辦法。"哀公說:“好!”于是孔子就下達命令說:“不救火的人,參照投降逃跑的罪名論處;追逐野獸的人,參照進入禁止場所的罪名論處。"命令下達后還未傳達完而大火就已經(jīng)被撲滅了。

11.(2023·廣東佛山·模擬預(yù)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