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分析試題庫_第1頁
熱分析試題庫_第2頁
熱分析試題庫_第3頁
熱分析試題庫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熱分析是在 程序控制溫度 下,測量物質的 物理性質 與 溫度 關系一種技術。DTA是在 程序控制溫度 下,測量 物質和參比物之間的溫度差 與 溫度 關系一種技術。DSC是在 程序控制溫度 下,測量 輸給物質與參比物的功率差 與 溫度 關系一種技術。熱重法是在 程序控制溫度 下,測量物質的 質量 與 溫度 關系一種技術。根據(jù)試樣與天平橫梁支撐點之間的相對位置,熱天平可分為 上皿式 、 下皿式 、 水平式 三種。DTG曲線是TG曲線對溫度(或時間)的一階導數(shù)。TG測定中,中間產(chǎn)物的檢測與升溫速率密切相關,升溫速率大, 不利于中間產(chǎn)物的檢出 ,因為TG曲線上 拐點變得不明顯 。差熱曲線的縱坐標是試樣

2、與參比物的 溫度差T ,向上表示 放熱反應 ,向下表示 吸熱反應 。DSC曲線的縱坐標是試樣與參比物的 熱流率 ,向上表示 吸熱 ,向下表示放熱 。DSC曲線峰包圍的面積 正比于熱焓的變化 。升溫速率主要影響DSC曲線的 峰溫 和 峰形 ,一般越大, 峰溫越高 , 峰形越大和越尖銳 。影響差熱分析的因素有 儀器因素 、 實驗條件因素 、 試樣因素 三類。差熱分析中,升溫速率影響峰的 形狀 、 位置 和 相鄰峰的分辨率 ,當升溫速率增大時,峰位向 高溫方向遷移 ,峰形 變陡 。DTA曲線提供的信息有: 峰的位置 、 峰的形狀 、 峰的個數(shù) 。根據(jù)所用測量方法的不同,DSC可分為 功率補償型 、

3、熱流型 。熱分析聯(lián)用技術分為 同時聯(lián)用 技術、 串接聯(lián)用 技術、 間歇聯(lián)用 技術。差熱分析時試樣用量不宜過多。試樣用量多,會導致峰形擴大和分辨率下降。DSC是動態(tài)量熱技術,對DSC儀器重要的校正就是 溫度校正 和 量熱校正 。與TG相比,DTG具有哪些優(yōu)點?(8分)Ø 能準確反映出起始反應溫度Ti,最大反應速率溫度和Tf。Ø 更能清楚地區(qū)分相繼發(fā)生的熱重變化反應,DTG比TG分辨率更高。Ø DTG曲線峰的面積精確對應著變化了的樣品重量,較TG能更精確地進行定量分析。Ø 能方便地為反應動力學計算提供反應速率(dw/dt)數(shù)據(jù)。Ø DTG與DTA具

4、有可比性,通過比較,能判斷出是重量變化引起的峰還是熱量變化引起的峰。TG對此無能為力。簡述熱重分析中升溫速率的影響Ø 升溫速率越大,所產(chǎn)生的熱滯后現(xiàn)象越嚴重,往往導致熱重曲線上的起始溫度Ti和終止溫度Tf偏高。雖然分解溫度隨升溫速率變化而變化,但失重量保持恒定。Ø 中間產(chǎn)物的檢測與升溫速率密切相關,升溫速率快不利于中間產(chǎn)物的檢出,因為TG曲線上拐點變得不明顯,而慢的升溫速率可得到明確的實驗結果。差熱分析曲線能提供那些信息?差熱分析曲線能提供峰的位置、峰的形狀、峰的個數(shù)等信息(3分),它們能像“指紋”一樣表征物質的特性(1分)。簡述DSC分析中試樣用量的影響。不宜過多,多會使

5、試樣內(nèi)部傳熱慢,溫度梯度大,導致峰形擴大、分辨力下降。 DSC與DTA相比具有哪些優(yōu)點?DTA有兩個缺點:1)試樣在產(chǎn)生熱效應時,升溫速率是非線性的,從而使校正系數(shù)K值變化,難以進行定量;2)試樣產(chǎn)生熱效應時,由于與參比物、環(huán)境的溫度有較大差異,三者之間會發(fā)生熱交換,降低了對熱效應測量的靈敏度和精確度。使得差熱技術難以進行定量分析,只能進行定性或半定量的分析工作。DSC對試樣產(chǎn)生的熱效應能及時得到應有的補償,使得試樣與參比物之間無溫差、無熱交換,試樣升溫速度始終跟隨爐溫線性升溫,保證了校正系數(shù)值恒定。測量靈敏度和精度大有提高。 DSC對試樣產(chǎn)生的熱效應能及時得到應有的補償,使得試樣與參比物之間

6、無溫差、無熱交換,試樣升溫速度始終跟隨爐溫線性升溫,保證了校正系數(shù)值恒定。測量靈敏度和精度大有提高。TG-DTA聯(lián)用的主要優(yōu)缺點:u 主要優(yōu)點:ü 能方便區(qū)分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ü 便于比較、對照、相互補充ü 可以用一個試樣、一次試驗同時得到TG與DTA數(shù)據(jù),節(jié)省時間ü 測量溫度范圍寬:室溫1500u 缺點:同時聯(lián)用分析一般不如單一熱分析靈敏,重復性也差一些。因為不可能滿足TG和DTA所要求的最佳實驗條件。何謂同時聯(lián)用技術?舉例說明。在程序控制溫度下,對一個試樣同時采用兩種或多種分析技術,TG-DTA、TG-DSC應用最廣泛,可以在程序控溫下,同時得到物

7、質在質量與焓值兩方面的變化情況。圖1為負載在Al2O3載體上的H2IrCl6的TG-DTG曲線,為將負載H2IrCl6分解為IrCl3,要求在氮氣下進行焙燒。圖1為H2IrCl6于氮氣下的焙燒曲線。請根據(jù)上述TG-DTG曲線,分析H2IrCl6/Al2O3在加熱過程中的變化,并確定H2IrCl6/Al2O3的焙燒溫度。答:在DTG曲線上出現(xiàn)兩個峰,在其TG曲線上有對應的失重。第一個峰出現(xiàn)在150之前,為脫表面吸附水峰,第二個峰出現(xiàn)在240-400溫區(qū),為H2IrCl6 的分解峰(4分)。由此可見,陪燒溫度應大于400(3分)。在納米氧化鋅制備過程中,采用均勻沉淀法得到的是堿式碳酸鋅(ZnCO3

8、2Zn(OH)2),后經(jīng)熱分解制備納米氧化鋅,為了確定煅燒溫度,進行了熱分析實驗,所得TG-DSC曲線如下:請對熱分析曲線進行分析,并確定合適的煅燒溫度。答:從圖中DSC曲線可以看出由180到260有一明顯的吸熱峰,與TG曲線相對應,有一明顯失重,應為堿式碳酸銅的分解過程,失重約為25%。在360左右有一小的放熱峰,TG曲線無質量變化,很可能是粒徑長大引起的。從TG曲線看出,前驅體在300時已基本分解完全,因此為了防止粒子粒徑的長大,并能保證分解完全,選擇在300下進行煅燒比較合適。通常制備純CuO的方法是采用Cu(NO3)2·3H2O的熱分解。但是關于Cu(NO3)2·3H2O熱分解機理,有不同的看法:一是認為分解過程有中間體Cu(NO3)2·2Cu(OH)2生成;一是認為一步直接生成的。測得Cu(NO3)2·3H2O的TG-DTA曲線如下圖所示:根據(jù)TG-DTG-DTA曲線,試分析Cu(NO3)2·3H2O的分解過程。答:DTA曲線上有三個吸熱峰而DTG曲線上只顯示出第二、三吸熱峰伴有失重。因此,在409K的第一個吸熱峰為Cu(NO3)2·3H2O晶體的熔融峰,476K的第二個吸熱峰是形成中間化合物引起的,所形成的中間化合物則可根據(jù)TG和DTG曲線計算出失重量而確定。在583K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